浅谈寰枢椎病的手术治疗

浅谈寰枢椎病的手术治疗

一、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孙素鹏[1](2021)在《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脊柱微调正骨手法和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探究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寰枢椎半脱位受试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受试者运用松解手法后予以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旋转扳法为主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组予以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所有受试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以及寰齿前间距(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寰齿侧间隙差值(variance of bilateral lateral ailanto dental space,VBLADS)、枢椎棘突偏移度和颈椎曲度等影像学数据的测量,治疗结束后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评价治疗前后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1.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VBLADS、枢椎棘突偏移度、VAS评分和颈椎治疗成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I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2.脊柱微调正骨手法可以调整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ADI、VBLADS和枢椎棘突偏移度,且对于VBLADS和枢椎棘突偏移度的调整作用优于传统推拿手法。3.脊柱微调正骨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对于寰枢椎半脱位患者颈椎曲度可能没有调整作用。

黄柳[2](2020)在《十年磨一剑,江西骨科航母扬帆起航》文中研究说明大平台、强专科集合效应发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由戴闽、姚浩群等带领的一支支优秀的医疗团队,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广阔的地区与更多的基层患者。"同一个骨科,同一个梦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9年12月正式获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实现标志性的跨越式发展。

张亮达,戴建强,蔡学究,陈坤,尹庆水,夏虹,马向阳[3](2020)在《早期肠内营养对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TARP手术治疗的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其中EEN组130例,DEN组128例。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水平,切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胸腔积液发生率以及监护病房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EEN组术后血清TP、ALB、Hb、PA水平均高于DEN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以及监护病房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DEN组(P <0.05)。结论 EEN治疗可改善TARP内固定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监护病房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欧阳鹏荣,贺西京,王栋,赵波,李楠,宁宁,崔凤,孙宏,秦杰[4](2020)在《3D打印导航模板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寰枢椎手术置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椎疾病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术中置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实验组(n=11)。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63.6±4.6)岁。实验组男7例,女4例;年龄(57.6±4.8)岁。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X线辅助置钉,实验组术前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打印后路寰枢椎椎三维模型和导航模板,指导术中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12枚,Ⅱ类螺钉20枚,Ⅲ类螺钉12枚,置钉成功率为72.7%。实验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21枚,Ⅱ类螺钉19枚,Ⅲ类螺钉4枚,置钉成功率为90.9%;实验组置钉成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20.0±5.0)min]、透视次数[(9.9±0.5)次]、出血量[(96.6±4.2)m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153.1±5.3)min、(12.2±0.7)次、(128.5±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提高置钉成功率,在寰枢椎后路手术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徐耿填,王德春,陈基宇,黄青,庄怀铭,洪全,陈彬勇,林懿辉[5](2020)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螺旋CT钉道测量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采用螺旋CT测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道有关数据,对指导临床合准确置入弓根钉效果。方法在本院影像中心数据库中选择100例病患颈椎CT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研究时间均在2017年5月—2019年5月之间,同时利用MPR技术对寰枢椎椎弓根钉钉道各项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测量数据指导其椎弓根钉置入。比较男性与女性在寰椎、枢椎各项指标方面差异;观察病患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一次置钉成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男性与女性在寰椎L1、L2、L3、L4、L5、α角以及β角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在枢椎L1、L2、L3、L4、γ角以及θ角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00例病患手术时间平均值是(110.98±10.07)min;手术出血量平均值是(162.37±11.28)mL;住院时间平均值是(14.79±1.27)d;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是98.39%。结论通过使用螺旋CT可以获取准确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解剖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优化钉道选择平面,可提升一次性置钉成功率。

黄莉,李秋燕[6](2020)在《1例经口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个案护理》文中指出总结评价1例寰椎骨折行经口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过程,为今后相关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张瑛凯[7](2020)在《新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内固定融合一体化螺钉的设计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设计一种应用于微创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融合固定术(ATS)的新型螺钉,其直径较传统螺钉明显增粗,两端为螺纹结构,中间为多孔金属结构,利用多孔金属结构能够有效促进骨融合的特点,弥补传统ATS固定强度不足,骨融合困难的缺点,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为治疗寰枢椎疾病提供新的手术方案。研究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影像学系统中导出100例颈椎数据,导入Mimics 19.0进行三维重建。于Mimics19.0三维重建中植入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融合内固定一体化装置,完成对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融合内固定一体化装置的直径,长度,螺纹与多孔金属结构构成比例。并制定植入装置所需的个体化导板,验证植入装置的安全性与精准性。将Mimics 19.0三维重建的寰枢椎复合体进行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中植入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融合内固定一体化装置模拟入钉路径,验证入钉的安全性、合理性及精确性。按照手术方式于寰枢椎三维模型中置入新型ATS螺钉,完成对新型ATS螺钉的直径,长度以及螺纹与多孔金属结构构成比例等相关参数的设定。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对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传统寰枢椎前路经关节突内固定术、新型螺钉寰枢椎前路经关节突内固定术三种模型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验证新型ATS螺钉生物力学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测量寰枢椎相关参数,新型螺钉设计参数如下:直径(6-7mm),头端螺纹结构8-10mm,中段多孔金属8mm(中段多孔结构内含外直径3mm、内直径1mm的环形柱体,便于导针的置入),尾端螺纹结构6-8mm,全长23-26mm。通过在建立的三种寰枢椎融合方式的有限元模型上沿着不同方向上给寰枢椎复合体施加1.5Nm生理载荷的力矩,当给予相同载荷条件下,寰枢椎在轴向旋转、屈伸、侧屈方向上角度变化,计算模型刚度,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刚度记为A,传统寰枢椎前路融合术刚度记为B,新型ATS刚度记为C。通过对比数据可得,当给予相同载荷条件下,在轴向旋转方面,C>A>B;在屈曲方面,A>C>B;在伸展方面,A>C>B;在侧屈方面,C>B>A。对比传统寰枢椎前路手术与新型ATS螺钉头部、C1与C2最大应力,增粗螺钉直径使新型ATS螺钉、C1与C2所受局部最大应力均小于传统寰枢椎前路手术。结论:利用医学数字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可以提供一个精确的骨性寰枢椎复合体结构,可于模型中实现对寰枢椎前路经关节内固定融合一体化装置的设计及装置的合理植入,通过对寰枢椎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发现ATS手术可以置入更大直径的螺钉,新型ATS螺钉可以充分利用寰枢椎侧块空间,增加固定的稳定性。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新型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传统寰枢椎前路经关节突内固定术;新型ATS螺钉拥有的多孔金属结构可能会促进寰枢关节间的融合,使微创前路手术的骨融合效果更加确切。

张浩平[8](2019)在《颅底凹陷症患者齿状突复位效果的中期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哈罗氏架牵引联合术中复位齿状突结合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3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哈罗氏架渐进性牵引复位2-4周,术中在持续牵引下对齿状突进一步复位,并加行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分别于牵引前、牵引后、术后及随访行CT检查并测量以下指标:寰齿间距、齿状突顶端距麦氏线距离、颅颈交界区的椎管宽度、延髓颈髓角、C2-7前凸角、枕骨-C2前凸角,按视觉疼痛量表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并记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3例患者中,男2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34岁,随访时间48-112个月,平均62.53±13.7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73.6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3.28ml。所有患者的齿状突均得到良好复位。单纯哈罗氏架牵引可将齿状突在水平和矢状面复位50%以上,联合术中复位结合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稳定齿状突,使齿状突水平复位率为84%,矢状面复位率为95%。哈罗氏架牵引前疼痛评分7.45(5-9)分,牵引后7.61(6-9)分,牵引前JOA评分9.24(4-11)分,牵引后9.43(5-11)分,牵引前后疼痛评分和JOA评分无统计差异。术后患者视觉疼痛评分和JOA功能评分均有显着改善。术后疼痛评分0.63(0-3)分,JOA评分15.56(11-17)分,较牵引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12例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均得到良好恢复。术后骨融合率为100%。结论术前哈罗氏架牵引联合术中器械复位齿状突结合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云霞,刘忠军,张振会,李维,张晨[9](2018)在《医院开展医学大数据应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阐述医院医学大数据的来源、特点以及在医学研究实践中的主要应用,指出医院医学大数据应用场景广泛,但同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以期为医院医学大数据应用提供借鉴。

王建华,夏虹,吴增晖,马向阳,艾福志,章凯,张东升,李洪吉,尹庆水[10](2018)在《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slim transoral anterior reduction plate,Slim-TARP)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5年2月~2017年6月应用Slim-TARP内固定治疗8例寰枢椎疾病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7.2~15.3岁。先天游离齿突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症3例,寰枢椎旋转脱位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行经口咽松解复位Slim-TARP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中血管损伤和术后切口裂开、吞咽障碍、发音异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观察寰枢椎脱位复位及融合情况,通过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儿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大出血、椎动脉损伤、脊髓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随访8~14个月,平均11.5个月。咽后壁切口均顺利愈合,其中1例患儿术后2个月复查发现咽后壁切口附近有息肉样组织增生,予以镜下摘除,恢复良好。未发生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吞咽困难、发音异常等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线X线片、CT和MRI显示寰枢椎脱位均获理想复位,术后3~5.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平均4.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4.4分改善末次随访时的16.6分。结论:应用Slim-TARP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二、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伦理学审批
        2.3 随机化分组
        2.4 治疗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安全性控制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病例入选及试验完成情况
        3.2 基线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3.4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3.5 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3.6 总疗效比较
        3.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寰枢椎半脱位的认识
        1.1 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病机
        1.2 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寰枢椎半脱位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寰枢椎半脱位的命名与定义
        2.3 寰枢椎半脱位的发病机制
        2.4 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
    3 寰枢关节的运动与解剖结构
        3.1 骨性稳定结构
        3.2 关节连接
        3.3 神经、血管
        3.4 运动与关节
    4 脊柱微调正骨手法的理论基础
        4.1 脊柱推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4.2 脊柱整体理论
        4.3 脊柱枢纽理论
        4.4 脊柱半脱位理论
        4.5 脊柱“微调”理论
    5 结果分析
        5.1 基线资料
        5.2 总有效率
        5.3 影像学指标
        5.4 量表评分
        5.5 本研究与其他有关研究的比较
        5.6 脊柱微调正骨手法的作用机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影像学数据记录表
    附录4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附录5 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
文献综述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十年磨一剑,江西骨科航母扬帆起航(论文提纲范文)

有志者事竟成狼性文化成就更强团队
主诊医师负责制打破常规降人才
技术与管理赋能全省骨科整体提升
夯实省内龙头大平台强专科显复合效应
“院中院”集聚资源天时地利人和
15000台
90%

(3)早期肠内营养对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肠内营养治疗及其他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营养指标
        1.3.2 其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TARP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
    3.2 肠内营养治疗对TARP内固定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防机制
    3.3 EEN对TARP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影响
        3.3.1 营养指标
        3.3.2 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

(5)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螺旋CT钉道测量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线资料以及研究措施
    1.1 基线资料
    1.2 研究措施
        1.2.1 寰枢椎测量相关指标
        1.2.2 测量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7)新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内固定融合一体化螺钉的设计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ATS钉道的测量和新型ATS螺钉的参数设定
    2.3 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有效性验证
    2.4 比较三种寰枢椎融合方式的稳定性
3 结果
    3.1 新型AST参数测量结果
    3.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3 模型的轴向位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3D 打印技术在寰枢椎手术融合内固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颅底凹陷症患者齿状突复位效果的中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寰枢椎不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器械介绍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3 结果
4讨论

四、浅谈寰枢椎疾病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脊柱微调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研究[D]. 孙素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十年磨一剑,江西骨科航母扬帆起航[J]. 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0(24)
  • [3]早期肠内营养对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J]. 张亮达,戴建强,蔡学究,陈坤,尹庆水,夏虹,马向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0(Z1)
  • [4]3D打印导航模板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J]. 欧阳鹏荣,贺西京,王栋,赵波,李楠,宁宁,崔凤,孙宏,秦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10)
  • [5]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螺旋CT钉道测量的临床价值[J]. 徐耿填,王德春,陈基宇,黄青,庄怀铭,洪全,陈彬勇,林懿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03)
  • [6]1例经口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个案护理[J]. 黄莉,李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3)
  • [7]新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内固定融合一体化螺钉的设计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D]. 张瑛凯.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颅底凹陷症患者齿状突复位效果的中期随访研究[D]. 张浩平. 郑州大学, 2019(08)
  • [9]医院开展医学大数据应用初探[J]. 吴云霞,刘忠军,张振会,李维,张晨.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8(12)
  • [10]微创经口咽复位内固定钢板在儿童寰枢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王建华,夏虹,吴增晖,马向阳,艾福志,章凯,张东升,李洪吉,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8(10)

标签:;  ;  ;  

浅谈寰枢椎病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