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箭头中甾体皂苷含量的测定

空心箭头中甾体皂苷含量的测定

一、开口箭中甾体皂甙元含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谭晓敏[1](2021)在《华重楼的呋甾皂苷及其在干燥过程的转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重楼,即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一同作为重楼药材的基原植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重楼药用部位供不应求促进了重楼地上部分资源的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华重楼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华重楼地上部分富含甾体皂苷成分,其中呋甾皂苷居多,且呋甾皂苷结构相似,含糖单元多、极性大、色谱行为存在共流出现象,特别对于C-22为羟基的25位差向异构体,存在特殊分离困难。呋甾皂苷C22位羟基容易溶剂化,分离纯化难度大,根据呋甾皂苷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降低分离难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实验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Flash快速制备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华重楼地上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化学转化的方法鉴定了12个,分别为新原薯蓣皂苷(1)、甲基原薯蓣皂苷(2a)、(23α,25R)-23,27-dihydroxy-dios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parispolyside J(3)、(23α,25S)-23,27-dihydroxyyam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parispolyside K(4)、Aculeati-side(A)(5)、(25R)-26-O-β-D-glucopyranosyl-furost-5-en-3β,22α,26-triol-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parispolyside I(6)、新原纤细薯蓣皂苷(7)、原纤细薯蓣皂苷(8)、(25R)-27-O-β-D-glucopyranosyl-5-en-3β,27-dihydroxyspirost-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parispolyside L(9)、(25R)-27-O-β-D-glucopyranosyl-5-en-3β,27-dihydroxyspirost-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parispolyside M(10)、neosolanigroside Y6(11)、solanigroside Y6(12),其中化合物3,4,6,9,10,1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7,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5S构型的呋甾皂苷化合物1,7,11。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本研究得到6个衍生的甲基化产物,甲基新原薯蓣皂苷(1a),甲基原薯蓣皂苷(2a),甲基新原纤细薯蓣皂苷(7a)和甲基原纤细薯蓣皂苷(8a)、甲基neosolanigroside Y6(11a)和甲基solanigroside Y6(12a),其中11a和12a为新化合物,1a和7a为首次从重楼属分离得到。建立了C-25位呋甾皂苷差向异构体的分离策略:即C-22为羟基的呋甾皂苷采用甲醇做溶剂,加热使之转化为甲基化产物,以甲醇-水系统为流动相进行制备分离,然后以50%乙腈处理,使之转化为羟基形式;C-25差向异构体经过甲基化处理,二者的分离效果明显改善,有利于此类呋甾进行分离纯化,为呋甾皂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往从植物中分到一些C22甲基化的呋甾皂苷,为了验证呋甾皂苷在植物中的存在形式,对分离得到的呋甾皂苷进行溶剂化:将呋甾皂苷分别在50%乙腈水溶液,甲醇,无水乙醇中加热处理,对溶剂化产物进行HPLC与UPLC-QTOF/MS分析,结果表明原型呋甾皂苷转变为甲氧基与乙氧基形式,甲基化与乙基化产物分子量均为在原型呋甾皂苷的基础上增加14与28,其负离子模式下给出[M+14/28+HCOO]-,[M+14/28-H]-,[M-H]-,充分验证了呋甾皂苷在植物中以原型存在,甲基化及乙基化产物为人工衍化产物。文献指出新鲜植物在干燥、放置过程中,呋甾皂苷会被呋甾皂苷26-O-β-葡萄糖苷酶(Furostanolglycoside 26-O-β-glucosidase,F26G)水解失去C26位葡萄糖,转化为活性更高的螺甾皂苷。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华重楼新鲜根茎按照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烘干样品中中螺甾皂苷的含量高于阴干样品,这是否与华重楼根茎中含有F26G介导呋甾皂苷向螺甾皂苷转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酶活性,对华重楼根茎中的F26G粗酶的提取条件及其与底物反应条件进行考察,优化结果为p H值为6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提取粗酶,稀释4倍后,与10 mmol·L-1的底物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于50℃水浴反应15 min。将粗酶与呋甾皂苷Th进行酶促反应,HPLC检测反应物与产物的峰面积的变化情况,验证了F26G能够水解呋甾皂苷Th转变为重楼皂苷Ⅶ。初步探究华重楼根茎中呋甾皂苷在干燥过程的转化机制,测定华重楼新鲜根茎进行不同的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温度、不同烘干时间处理后样品中螺甾皂苷的总量与酶活力变化趋势,表明干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呋甾皂苷转化为螺甾皂苷,且烘干的方式结果最明显,该机制可能与粗酶酶活有一定的关系,即干燥处理通过影响F26G酶活力进而影响呋甾皂苷向螺甾皂苷转化。

王哲[2](2021)在《开口箭总皂苷抗胃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胃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是一种我国传统的民间药物,甾体皂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开口箭总皂苷(TCS)具有显着的抗胃癌活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了TCS的抗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和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体外,采用MTT法测定TCS对五种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MGC-803、BGS-823、KATO-iii)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TCS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S作用下的胃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凋亡、自噬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细胞转染检测了p53蛋白在TCS诱导的AGS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体内,建立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TCS对肿瘤生长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TCS对五种胃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的增殖抑制是通过诱导G2/M期阻滞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TCS通过ROS介导的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通过p53介导的途径诱导AGS细胞凋亡。此外,研究发现TCS均诱导两种胃癌细胞发生保护性自噬。最后,研究表明TCS显着抑制了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内实验结果表明,TCS可显着抑制SGC-790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TCS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显着的抗胃癌活性,为其作为抗胃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周珍,柯浩亮,张莹雯,沈鑫[3](2018)在《开口箭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开口箭作为传统中药,因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应用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从性味与功效、化学成分、抗肿瘤机制三方面对开口箭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开口箭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如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肿瘤细胞周期、抗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等。参考文献31篇。

杨秋琛[4](2016)在《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研究》文中指出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百合科(Liliaceae)开口箭属(Tupistra)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12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溪边或路旁。全球约2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约12种。目前有关开口箭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根、茎、叶的组织学、花粉形态学、细胞染色体核型、生药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有关开口箭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本论文通过对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其结果可为该种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观察、计算、测量等方法,了解其繁育系统、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等相关内容;利用形态学观察法、常规石蜡切片法及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对其花及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开口箭胚胎发育的特征;应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过程中胼胝质体及花粉壁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成熟花粉的结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及测量,了解其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传粉生物学特征开口箭的花芽从每年的8月下旬开始分化,直至第二年的3月底开花,盛花期为4月。每个穗状花序有20-30朵单花,开花时间持续15-20d,单花开花时间4-5d。花被片6枚,绿色或黄绿色,雄蕊6枚,花药卵形,花粉淡黄色,附着于花粉囊上,子房近球形,柱头3裂。通过对开口箭杂交指数(OCI)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通过对花粉-胚珠比(P/O)进行分析,发现其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必要传粉者。自然环境下,开口箭能够正常形成果实和种子,且结实率较高;移栽回校园的开口箭可正常开花,雌雄配子体发育正常,但不能结实,基本可以判断开口箭繁育系统为异交。开口箭花粉在开花期间活力较高。其柱头可授性在开花1周内较强,一周后逐渐变弱,直至柱头萎缩。2.花药发育特征开口箭花药4室,完全分化时花药壁由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2-3层)及绒毡层(1层)组成,成熟花粉时期,绒毡层、中层已退化,药室内壁的径向壁形成带状的纤维层加厚。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花药壁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3.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的分裂方式;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电镜下观察,成熟花粉呈椭圆形,具单萌发沟,有明显的网纹雕饰。高碘酸-shiff试剂(pas)染色发现,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时期,整个花药中多糖类物质的积累很少,随着花药的发育,花药壁层中的多糖类物质不断增加,单细胞花粉中多糖类物质也有一定的积累,2-细胞花粉时期,花药壁层及花粉粒中存在的多糖类物质较丰富。4.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形成开口箭子房3室,每室胚珠2枚,共6枚,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在胚珠原基顶端一层珠心细胞下方分化产生的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分化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位于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由此发育为2-核胚囊,而位于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退化。2-核胚囊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依次形成4-核胚囊、8-核胚囊、成熟胚囊。在成熟胚囊中,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在珠孔端形成卵器,上下极核融合形成中央细胞,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退化较早。开口箭胚囊发育类型为双孢子葱型。5.胚及胚乳的发育开口箭为珠孔端受精。2枚精子进入胚囊后进行双受精,精卵结合而成的合子分裂产生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经几次分裂形成胚柄,顶细胞经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在球形胚的顶部,两侧细胞分裂不均衡,一侧分裂较快,逐渐形成一片很大的子叶,并向幼胚顶端和另外一侧包围;而相对一侧的胚体细胞分裂很少,不形成第二片子叶。随着第一片子叶的继续生长,子叶逐渐将幼胚顶端包裹,形成棒状胚。开口箭胚的发育类型为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方式。通过pas反应染色,发现在球形胚胚柄处有较为丰富的淀粉粒积累。开口箭胚乳发育类型为沼生目型。受精完成后,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2个胚乳细胞,分别移向胚囊的两端,形成珠孔端和合点端的2个室。经有丝分裂,珠孔端室的1个细胞产生大量的游离胚乳核,游离胚乳核细胞化形成胚乳细胞;合点端室的胚乳细胞进行少数几次核分裂,种子成熟时不形成胚乳细胞。6.种子的萌发开口箭成熟果实中种子多为1-3颗。种子具有后熟现象,自然环境中萌发困难,萌发率较低。室内干燥条件下种子会失去活力,不能正常萌发;在湿沙中保藏的种子发芽率较高,可达83.5﹪,已萌发种子成苗率在95﹪以上。种子萌发时,胚根先行突出种皮伸出,胚芽稍后出土,长出一片真叶,而种子的胚乳和子叶仍留于土中,萌发方式为子叶留土型。7.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自然条件下开口箭以无性繁殖(克隆生长)为主,其地下根茎上可生长出横走的匍匐根茎,地下匍匐根茎的顶端可伸出土面形成新的植株。此外,在开口箭地上茎靠近地面的茎节处也可产生营养芽,由此发育为一新的地上分支,在此分支的基部产生不定根并深入土壤中。根据器官克隆起源进行划分,开口箭属于根状茎型;根据克隆器官分枝不同,其属于合轴型;根据同一克隆的分株离散划分,其属于密集型;根据连接克隆分株的横生结构,其属于长寿命间隔子型;根据分株的生长是否具有有限性,其属于无限生长型。

唐超智,杨献光,张玉玲,卢浩[5](2016)在《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开口箭是一种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草药.近年来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和药用价值研发备受关注,开口箭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脂肪酸、金属元素、绿原酸、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生理活性物质先后被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出来,大量实验分析也表明开口箭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在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心肌肥厚、抗内毒素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开口箭中部分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量仍然较小,提取方法有待改进,且这些活性物质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文对开口箭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望有助于推进开口箭的开发利用.

杨秋琛,王慧娜,赵桦[6](2016)在《开口箭药材生药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对百合科药用植物开口箭生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口箭根状茎呈圆柱形,表面具有多层木栓化细胞。皮层组织较宽广,薄壁细胞含较多针晶束及淀粉粒,内皮层细胞一层。中柱具外韧型和周木型两种维管束,近内皮层处维管束分布较密集,呈圆环状排列,内部维管束散生。药材粉末呈浅黄色,淀粉粒丰富,呈单粒卵圆形,直径39μm,脐点呈裂缝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针晶呈束状或散状分布,可见柱晶及方晶。具螺纹、环纹导管,偶见网纹和孔纹导管,导管口径一般在817μm之间。药材冷水浸出物为56.82%60.38%,50%热乙醇浸出物为60.12%62.97%,药材总灰分为3.99%4.77%,药材含水量为11.23%13.30%。研究结果为开口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李玥[7](2014)在《秦巴山区三种开口箭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开口箭属(Tupistra Ker-Gawl.)植物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有2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在中国约有12种。开口箭属植物含有甾体皂苷、甾体皂甙元等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是秦巴山区常见的民间植物药材资源。近年来,受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的影响,野生开口箭种质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极易造成该种质资源的枯竭。因此,本研究对秦巴山区常见的三种开口箭属植物16个居群的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策略。本研究以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的干燥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和优化的CTAB法做对比发现优化的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更高,更适合后续的扩增实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分析了Mg2+、dNTP、引物及TaqDNA聚合酶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确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开口箭ISSR最佳反应体系,即在1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2U TaqDNA聚合酶,2mmol/L MgCl2,0.2mmol/LdNTP,0.75μL引物。从8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了14条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设置了各个引物的退火温度,为随后进行开口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对开口箭(T. chinensis)、弯蕊开口箭(T. wattii)和筒花开口箭(T. delavayi)的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开口箭、弯蕊开口箭和筒花开口箭的16个自然居群的分析表明: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上,与弯蕊开口箭(PPL=59.39%,He=0.2088,I=0.3127;PPL=33.77%,He=0.1256,I=0.1864)和筒花开口箭(52.84%,He=0.1858,I=0.2794;PPL=35.81%,He=0.1215,I=0.1843)相比,开口箭(T. chinensis)居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PPL=79.04%,He=0.2664,I=0.3975;PPL=40.00%,He=0.1492,I=0.2209)。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与弯蕊开口箭和筒花开口箭相比,开口箭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更加显着(GST=0.4282;FST=0.4170),居群间基因流最低(Nm=0.6676)。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开口箭、弯蕊开口箭和筒花开口箭在遗传上明显分离并各聚为一支,其中开口箭10个居群根据遗传距离又分为陕西秦岭和湖北巴山两支。开口箭(T. chinensis)的遗传结构是该物种自交为主的繁育体系、克隆生长、地理隔离以及生境的片段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开口箭的遗传结构,我们提出了以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王慧娜[8](2012)在《开口箭的生药学研究》文中认为本学位论文以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为研究材料,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口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不同产地开口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响应面法优化开口箭多糖超声提取最佳工艺研究、开口箭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开口箭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此外,利用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分析检测了开口箭中矿质元素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分析测定了开口箭药材浸出物及灰分含量。开口箭药材冷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6.82%,热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9.38%,冷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1.25%,热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9.57%,挥发性醚浸出物不得少于1.16%,总灰分不得过4.7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09%。开口箭药材粉末呈黄白色,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9μm,脐点裂缝状、点状,层纹不明显。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30–150μm,直径2–7μm,另可见细长柱晶及碎断的方晶。导管为螺纹、环纹导管,偶见网纹、孔纹导管,直径8–17μm。木栓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显着增厚,淡棕黄色。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壁厚。薄壁细胞类圆形,常含草酸钙针晶或淀粉粒。2.脂肪酸成分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产自秦巴山区陕西汉中留坝和南郑两地的开口箭根茎中脂肪酸成分,经BF3-CH3OH甲脂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其成分,利用归一化法测定其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两产地的开口箭含有27种共有成分,从产自秦岭南坡留坝的开口箭根茎中共分离鉴定出29种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正十六烷酸(42.815%),亚油酸(11.386%),反-油酸(6.378%),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6.355%),正十八烷酸(4.18%),9,10,12-三甲氧基-十八烷酸(3.724%)等。从产自巴山北坡南郑的开口箭根茎中共鉴定出31种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正十六烷酸(32.404%),亚油酸(10.144%),正二十六烷酸(5.466%),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5.418%),反-油酸(4.675%),正十八烷酸(4.664%),9,10,12-三甲氧基-十八烷酸(4.638%),9,11,13-三甲氧基-十八烷酸(4.422%),正二十二烷酸(4.234%)等。3.开口箭植物多糖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开口箭多糖超声辅助提取优化的工艺,优化后的开口箭多糖提取制备条件为: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210W,料液比1:33(g:mL),提取时间42min,提取率达3.771%。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开口箭粗多糖及精制多糖对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三种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体外抗菌实验表明,开口箭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株、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株和白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本论文还就开口箭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与开口箭浸出物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4.开口箭皂苷元含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ODS-3(4.6mm×150mm,5μm),纯甲醇为流动相、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mm、进样时间10min测定不同产地开口箭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回归方程为Y=2.27×103X-4.51×103,r2=0.9998,开口箭薯蓣皂苷元含量范围为0.00265%-0.0073%。5.开口箭药材中矿质元素的测定。通过ICP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测得陕西南郑开口箭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Ni13.333mg/kg,Cu32.167mg/kg, Zn9.167mg/kg, Mn26.833mg/kg, Fe74.333mg/kg,5种矿质元素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 Fe>Cu>Mn>Ni>Zn。留坝开口箭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为:Ni:29.500mg/kg,Cu:62.500mg/kg, Zn:10.667mg/kg, Mn:37.333mg/kg, Fe:410.000mg/kg,5种矿质元素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 Fe>Cu>Mn>Ni>Zn。

樊晶晶[9](2012)在《开口箭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口箭是湖北民间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且疗效显着的中药,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具有大量的潜在活性成分,主要是甾体皂苷类和生物碱类,其中一些为强心苷。迄今为止,关于开口箭作用机制特别是有关炎症免疫方面作用机制的报道尚少见。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开口箭提取物对2,4,6-三硝基氯苯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PC1-DTH)的抑制作用、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和CC14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从而确定开口箭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第一章首先完成了开口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结果显示,经过70%乙醇提取开口箭根茎,浸膏得率为60.37%。经过HPLC分析,浸膏中含有已报道的主要活性成分。进一步考察其对迟发型超敏反应(PC1-DTH)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开口箭显着抑制了小鼠耳肿胀。耳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显示开口箭对真皮水肿、组织充血、炎细胞浸润具有改善作用。在第二章中,首先考察了开口箭提取物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开口箭显着抑制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含量的升高。肝脏病理学检查也显示开口箭能够明显改善Con A诱导的多项肝损伤症状。对模型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考察,发现开口箭在体内可显着降低血清、肝组织、脾脏及淋巴结中TNF-α、IFN-γ的水平。研究其对肝损伤改善的作用机制,显示开口箭通过调控STAT1、NF-κB、ERK来调控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开口箭粗提物对免疫炎症相关蛋白的上调或下调,揭示其对特殊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明确开口箭改善肝损伤的作用环节,我们考察了以肝细胞直接损伤为主的CC14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发现,开口箭提取物没有改变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表明其对CC14诱导的肝损伤并无明显减轻作用。本章研究表明开口箭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肝保护。本文第三章研究了开口箭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存活、增殖、活化、凋亡等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口箭提取物对T淋巴细胞没有毒性,亦不能明显影响其活化。但对活化T淋巴细胞中的各炎症因子的表达有抑制效果,并能显着促进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了开口箭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开口箭可通过抑制T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诱导活化T细胞的凋亡来实现免疫炎症的改善,为其未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杨春艳,刘朝奇,邹坤,汪鋆植,周永芹,刘小琴[10](2009)在《开口箭皂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开口箭皂苷的细胞毒活性及其机制,为进行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开口箭总皂苷、30%皂苷和70%皂苷对Hela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显着,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5)。开口箭总皂苷、30%皂苷和70%皂苷和环磷酰胺对Hela细胞IC50分别为1 372.92,3 138.51,729.72,3 459.08μg/m l;对HepG2细胞IC50分别为1 221.39,2 657.53,562.70,3 668.51μg/m 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开口箭总皂苷、30%总皂苷在浓度为2 500μg/m l时,70%总皂苷和环磷酰胺在浓度为1 250μg/m l时主要将Hela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且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开口箭皂苷对Hela和HepG2细胞较环磷酰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细胞株较为敏感,且能将Hela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从而诱导Hela细胞凋亡。

二、开口箭中甾体皂甙元含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口箭中甾体皂甙元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华重楼的呋甾皂苷及其在干燥过程的转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华重楼地上部分的甾体皂苷及其溶剂化效应研究
    第一节 华重楼地上部分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 化合物结构解析
        2 实验内容
        3 讨论
    第二节 呋甾皂苷溶剂化反应产物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讨论
第二章 华重楼新鲜根茎中F26G与呋甾皂苷的反应
    第一节 华重楼新鲜根茎中F26G的提取条件及其与底物反应条件的考察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讨论
    第二节 华重楼新鲜根茎中F26G与呋甾皂苷反应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干燥过程对重楼皂苷含量及F26G活性的初探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相关谱图
综述 重楼的甾体皂苷研究进展
    1 重楼化学成分甾体皂苷的研究
    2 β-葡萄糖苷酶
    3 产地初加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开口箭总皂苷抗胃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与自噬
        1.1.1 细胞凋亡
        1.1.2 细胞自噬
        1.1.3 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1.2 开口箭概述
        1.2.1 开口箭化学成分概述
        1.2.2 开口箭皂苷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1.3 立项依据
第二章 开口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和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开口箭总皂苷的提取
        2.3.2 开口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2.3.3 开口箭总皂苷中皂苷成分的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甾体皂苷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2.4.2 开口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2.4.3 开口箭总皂苷中皂苷成分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口箭总皂苷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3.1 细胞株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传代
        3.3.3 细胞复苏
        3.3.4 细胞冻存
        3.3.5 裸鼠移植瘤实验
        3.3.6 提取瘤组织蛋白
        3.3.7 石蜡切片
        3.3.8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
        3.3.9 免疫组化
        3.3.10 细胞增殖率的测定(MTT法)
        3.3.11 细胞/细胞核形态分析
        3.3.12 克隆形成实验
        3.3.13 划痕实验
        3.3.14 Transwell实验
        3.3.15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3.3.16 蛋白定量
        3.3.1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4 实验结果
        3.4.1 开口箭总皂苷(TCS)在体内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3.4.2 TCS在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3.4.3 TCS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口箭总皂苷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细胞传代
        4.2.3 细胞复苏
        4.2.4 细胞冻存
        4.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4.2.6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4.2.7 蛋白定量
        4.2.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2.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2.10 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4.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的生成量
        4.2.12 细胞转染
        4.2.13 细胞总RNA的提取
        4.2.14 反转录合成cDNA
        4.2.15 荧光定量PCR
    4.3 实验结果
        4.3.1 TCS对 SGC-7901和AGS细胞周期的影响
        4.3.2 TCS诱导SGC-7901 细胞和AGS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4.3.3 TCS诱导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讨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开口箭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性味与功效
2 化学成分
3 抗肿瘤作用机制
    3.1 肝癌
    3.2 宫颈癌
    3.3 神经胶质瘤
    3.4 黑色素瘤
    3.5 其他
4 结语

(4)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开口箭的生物学特性
        1.1.1 开口箭植物形态
        1.1.2 开口箭植物地理分布
    1.2 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克隆植物的研究进展
    1.4 开口箭的研究现状
        1.4.1 组织学研究
        1.4.2 花粉形态学研究
        1.4.3 核型研究
        1.4.4 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1.4.5 分子生物学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花部形态及开花动态研究
        2.3.2 繁育系统研究方法
        2.3.3 胚胎发育研究方法
        2.3.4 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
        2.3.5 无性繁殖研究方法
第3章 实验观察结果
    3.1 传粉生物学研究
        3.1.1 花部形态及开花动态
        3.1.2 繁育系统
    3.2 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
        3.2.1 花药壁发育
        3.2.2 小孢子发生
        3.2.3 雄配子体形成
        3.2.4 花药发育过程中多糖物质动态变化观察
        3.2.5 花药及花粉发育过程中荧光显微观察
    3.3 雌蕊形态观察
    3.4 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形成
        3.4.1 大孢子的发生
        3.4.2 雌配子体的形成
    3.5 开口箭雌雄配子体发育时期的观察
    3.6 胚及胚乳发育
        3.6.1 胚的形成
        3.6.2 胚乳的发育
        3.6.3 成熟种子的结构及萌发
    3.7 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
第4章 讨论
    4.1 传粉生物学特征
    4.2 花药壁发育特征
    4.3 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
    4.4 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
    4.5 胚及胚乳的发育
    4.6 种子的萌发
    4.7 无性繁殖的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EXPLANATION OF PLATES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经历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图版

(5)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
    1.1甾体类
    1.2多糖
    1.3挥发油
    1.4脂肪酸
    1.5其他成分
2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1抗炎
    2.2抗菌
    2.3抗肿瘤
    2.4抗氧化
    2.5抗心肌肥厚
    2.6其他
3开口箭的临床应用
4结语

(6)开口箭药材生药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 2 实验方法
        1. 2. 1 药材组织特征鉴别
        1. 2. 2 药材薄层色谱检测
        1. 2. 3 药材浸出物测定
        1. 2. 4 药材灰分测定
        1. 2. 4. 1 药材总灰分测定
        1. 2. 4. 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 2. 5 药材水分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 1 开口箭药材特征鉴别
        2. 1. 1 药材性状特征
        2. 1. 2 开口箭药材组织显微结构特征
        2. 1. 3 开口箭药材粉末鉴别特征
    2. 2 薄层色谱检测特征
    2. 3 开口箭药材浸出物测定结果
    2. 4 开口箭药材灰分和水分测定结果
3 结论

(7)秦巴山区三种开口箭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开口箭的研究进展
        1.1.1 开口箭属植物概述
        1.1.2 开口箭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1.1.3 开口箭属植物的分布
        1.1.4 开口箭属生存现状
    1.2 开口箭属研究现状
        1.2.1 开口箭的生物学研究
        1.2.2 开口箭的细胞学研究
        1.2.3 开口箭的有效成分研究
        1.2.4 开口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1.4.1 遗传多样性
        1.4.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1.5 ISSR 标记技术及其在药材植物中的应用
        1.5.1 ISSR 标记技术
        1.5.2 ISSR 标记技术在中药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第2章 开口箭 ISSR-PCR 实验反应体系条件的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开口箭居群样品的采集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2.2.2 开口箭总 DNA 的提取
        2.2.3 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2.2.4 ISSR 反应条件优化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因组 DNA 纯度的电泳检测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3 正交实验结果
        2.3.4 退火温度的确定
        2.3.5 ISSR-PCR 最佳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的确立
        2.3.6 ISSR 最佳反应体系稳定性检测
    2.4 结论
第3章 开口箭属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遗传结构分析
        3.2.3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遗传多样性
        3.3.2 遗传分化
        3.3.4 保护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8)开口箭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开口箭概述
        1.1.1 开口箭的本草考证
        1.1.2 开口箭的生物学特征
        1.1.3 开口箭属植物的分布
        1.1.4 开口箭的生药学性状
        1.1.5 开口箭资源概述
    1.2 开口箭的研究进展
        1.2.1 开口箭的组织学研究
        1.2.2 开口箭的花粉形态学研究
        1.2.3 开口箭的染色体组研究
        1.2.4 开口箭的化学成分研究
    1.3 开口箭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1.4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1.4.1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1.4.2 植物多糖的生理活性
    1.5 植物皂苷和薯蓣皂苷元研究进展
        1.5.1 皂苷
        1.5.2 薯蓣皂苷元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开口箭质量标准的研究
    2.1 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开口箭组织学鉴别方法
        2.2.2 开口箭浸出物测定方法
        2.2.3 开口箭灰分测定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开口箭组织学鉴别结果
        2.3.2 开口箭浸出物测定结果
        2.3.3 开口箭灰分测定方法
    2.4 分析与讨论
        2.4.1 开口箭质量标准
        2.4.2 起草说明
第3章 开口箭脂肪酸成分分析
    3.1 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开口箭脂溶性成分提取方法
        3.2.2 开口箭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开口箭脂溶性含量测定结果
        3.3.2 开口箭脂肪酸成分 GC-MS 分析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开口箭多糖的研究
    4.1 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开口箭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4.2.2 开口箭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2.3 开口箭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开口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4.3.2 开口箭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
        4.3.3 开口箭多糖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第5章 不同产地开口箭皂苷元含量的测定
    5.1 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方法
        5.2.1 开口箭皂苷成分预试验
        5.2.2 开口箭皂苷元成分预试验
        5.2.3 开口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2.4 皂苷元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5.2.5 显色剂及展开剂配制
        5.2.6 硅胶 GC–MC 薄层板的制作以及薄层分析
        5.2.7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5.2.8 标准曲线的绘制
        5.2.9 方法学考察
    5.3 实验结果
        5.3.1 开口箭皂苷成分预试验结果
        5.3.2 开口箭薄层层析试验结果
        5.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4 方法学验证结果
        5.3.5 不同产地开口箭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第6章 开口箭矿质元素分析
    6.1 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
        6.1.1 材料
        6.1.2 试剂
        6.1.3 仪器与设备
    6.2 方法
        6.2.1 样品处理方法
        6.2.2 ICP 测定样品溶液中的工作条件
    6.3 实验结果
        6.3.1 开口箭矿质元素定性测定结果
        6.3.2 开口箭矿质元素标准曲线结果
        6.3.3 开口箭矿质元素定量测定结果
    6.4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开口箭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开口箭提取物活性的初步探讨
    1 绪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开口箭根茎的粗提方法
        2.3.2 HPLC方法对开口箭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2.3.3 2,4,6-三硝基氯苯(PCI)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2.3.4 接触性皮炎耳组织病理切片
        2.3.5 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开口箭提取物得率
        3.2 HPLC方法对开口箭提取物的分析
        3.3 开口箭提取物对2,4,6-三硝基氯苯(PCl)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影响
        3.4 开口箭提取物显着改善PCI-DTH模型小鼠中耳组织病理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开口箭提取物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
    1 绪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2.3.2 检测小鼠血清中AST、ALT、LDH的含量
        2.3.3 Con A肝损伤肝组织病理切片
        2.3.4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和IFN-γ
        2.3.5 Con A模型中脾细胞和淋巴结细胞的制备
        2.3.6 细胞与组织总RNA的提取
        2.3.7 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2.3.8 细胞与肝脏总蛋白的提取及定量
        2.3.9 Western blotting检测
        2.3.10 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2.3.11 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开口箭提取物对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3.1.1 开口箭提取物对模型小鼠8h血清中的ALT、AST和LDH的影响
        3.1.2 开口箭提取物对模型小鼠2h血清中的TNF-α和IFN-γ的影响
        3.1.3 开口箭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1.4 开口箭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肝脏中TNF-α和IFN-γ转录的影响
        3.2 开口箭提取物对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影响机制的探讨
        3.2.1 开口箭提取物对MAPK通路的影响
        3.2.2 开口箭提取物对NF-κB通路的影响
        3.2.3 开口箭提取物对JAK/STAT通路的影响
        3.3 开口箭提取物对CCl_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开口箭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T细胞的作用
    1 绪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淋巴结细胞的制备
        2.3.2 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2.3.3 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
        2.3.4 Con A致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试验
        2.3.5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2.3.6 RT-PCR检测mRNA的表达水平
        2.3.7 细胞中总蛋白的提取及定量
        2.3.8 Western Blotting检测
        2.3.9 细胞内染色细胞因子流式检测
        2.3.10 Annexin V与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2.3.11 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开口箭提取物对小鼠T细胞增殖的影响
        3.1.1 开口箭提取物对T细胞的影响
        3.1.2 开口箭提取物对Con A体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开口箭提取物对小鼠T细胞活化的影响
        3.2.1 开口箭提取物对活化T细胞表面标志CD25/CD69的影响
        3.2.2 开口箭提取物对活化的淋巴结细胞IFN-γ、TNF-α、IL-2、T-bet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开口箭提取物对小鼠T细胞凋亡的影响
        3.3.1 开口箭提取物对小鼠T细胞凋亡的影响
        3.3.2 开口箭提取物对凋亡相关蛋白Bcl家族表达水平的影响
        3.3.3 开口箭提取物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家族及下游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和在投的论文
致谢

(10)开口箭皂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株
    1.2 药品与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细胞培养
    2.3 开口箭活性部位对Hela和HepG2细胞杀伤作用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2.4 MTT比色法[6]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开口箭活性部位对Hela和HepG2细胞杀伤作用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3.2 开口箭活性部位对Hela细胞的影响
    3.3 开口箭活性部位对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
    3.4 开口箭活性部位对HepG2细胞的影响
4 讨论

四、开口箭中甾体皂甙元含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华重楼的呋甾皂苷及其在干燥过程的转化机制研究[D]. 谭晓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开口箭总皂苷抗胃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研究[D]. 王哲.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3]开口箭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周珍,柯浩亮,张莹雯,沈鑫. 山东中医杂志, 2018(08)
  • [4]开口箭生殖生物学研究[D]. 杨秋琛. 陕西理工学院, 2016(10)
  • [5]开口箭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唐超智,杨献光,张玉玲,卢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6]开口箭药材生药学特征研究[J]. 杨秋琛,王慧娜,赵桦.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7]秦巴山区三种开口箭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玥. 陕西理工学院, 2014(06)
  • [8]开口箭的生药学研究[D]. 王慧娜. 陕西理工学院, 2012(08)
  • [9]开口箭提取物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樊晶晶. 南京大学, 2012(03)
  • [10]开口箭皂苷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J]. 杨春艳,刘朝奇,邹坤,汪鋆植,周永芹,刘小琴. 时珍国医国药, 2009(10)

标签:;  ;  ;  

空心箭头中甾体皂苷含量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