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冒险之王——罗宾逊

真正的冒险之王——罗宾逊

一、真正的冒险王——鲁滨逊(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儒[1](2021)在《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世界上伟大的征服者之一,他的功业绝不仅仅在于他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帝国,更在于他对蒙古民族、对中国乃至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成吉思汗已经与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成吉思汗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分析成吉思汗形象塑造在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成吉思汗形象这一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丰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首先,对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进行了历史和理论溯源。成吉思汗在绝境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历经磨难却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积极因素都得到了表现,而争议之处却让创作者为难,如何全面展示成吉思汗形象向创作者们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这些争议之处往往是创作能够出现新思路的契机,随着人们对成吉思汗评价越来越客观,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争议因素,无疑会给塑造成吉思汗形象注入新的活力。在新历史主义理论视域下,历史文本与文学、文化文本没有严格的界限,都是一种话语实践,是某一特定时代或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文学与文化文本不是历史的传声筒,而是与历史一起共同创造了人类文化符号体系。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出发,不同国家、民族所创造的成吉思汗形象文本处在不同的符号域中,这些符号域间的互动、交流、“翻译”又使成吉思汗形象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也正是文化交流的实质,不同符号域之间打破边界的交流,更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成吉思汗形象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对外国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吉思汗与中国文化。其次,从文本细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成吉思汗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蒙古叙事中,成吉思汗形象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着变化,在《蒙古秘史》中,他是一个受长生天庇护的英雄;在17、18世纪历史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有了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子,一些蒙古民间故事的加入也让成吉思汗形象有了更多人性化色彩;《青史演义》的作者将成吉思汗塑造成了儒家文化的仁君圣主,也强化了他蒙古民族英雄的形象。对外国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国文化,进而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外国作品塑造成吉思汗形象时角度多样,内容丰富,这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解读。在我国当代作品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依然带有演义小说的色彩,追求宏大叙事,九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则开始从更多的角度挖掘成吉思汗形象的深刻内涵。新历史主义将文学与文化文本看成是文化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创作本身与历史书写一样,也是对社会文化的塑造。文学文本所描述的成吉思汗形象,一方面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种“可能的”的形象,具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另一方面,不同时期成吉思汗形象的文学叙事,更为历史叙事提供了一种参照。再次,对成吉思汗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不论是展现成吉思汗一生功绩的纪录片还是表现成吉思汗成长历史的电影,近年来国外影视作品对成吉思汗的评价都比较客观,虽然其中也有对成吉思汗和中国文化的误读,但人们都在力求塑造一个符合自身文化系统和价值系统要求的成吉思汗形象。在我国,成吉思汗题材影视剧数量不算多,但质量都很高。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秀影视剧需求热度持续不减,这正是我们创作的大好契机。21世纪以来,网络迅速发展,人们观看影视剧的形式和媒介也发生着变化,如何利用这一契机,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大对成吉思汗题材电影电视剧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深挖成吉思汗这一文化资源,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最后,论述了成吉思汗陵祭祀情况和成吉思汗的旅游文化形象。由于蒙古人的秘藏习俗,人们至今不知道成吉思汗的真身到底埋葬何方。根据传说,成吉思汗的灵魂留在了伊金霍洛,人们将他的一些遗物放在这里,建立宫帐进行祭祀,几经变迁形成了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在成陵祭祀中,成吉思汗是中心,也是文化符号,成陵祭祀有其神圣庄严的特点,在发展历程中也渐渐融入了蒙古民族特色。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热点,以成吉思汗形象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商业活动都得到了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该认清现状,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成吉思汗形象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资源,应该对其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学术研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应该在当下,成吉思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其形象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强化成吉思汗形象塑造和成吉思汗精神的传播,将其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对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新力,对外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英雄,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形象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是我们民族文化共同体伟大精神和思想的一部分,对这一形象进行研究和塑造,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更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创作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作品。成吉思汗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部分,成吉思汗的英雄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形象的一部分,讲好他的故事是我们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的一个途径,在这里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向世界介绍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

曹海鹰[2](2021)在《“漫步世界名着花园”(六下)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目标: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通过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了解作品背景、做阅读规划、边读边批注、摘抄句段、遇见主人公、发现作品主题。2.激发学生阅读游历、冒险类世界经典名着的兴趣,感受心灵成长的乐趣。

张炜[3](2020)在《海洋——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四》文中认为创作上波澜壮阔、言谈间风云万千,作家张炜的"文学的八个关键词"系列文章陆续刊发以来,反响热烈,其对文学的某些本质性问题的追问,得到不少写作者和普通读者的持续关注。本期的关键词为"海洋",梳理了世界文学中的海洋书写,这是以农耕传统为主的中国文学的某种欠缺。海洋所体现的浩大、壮阔、不安定感,向来是文学表达的某些聚焦点,而中国文学如何开展有深度的海洋书写,是其思考的重点。

王晓玲[4](2018)在《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文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个性化阅读放在重要位置,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由地与老师、同学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书海的奥妙,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造书中的意境。

邓丽[5](2018)在《论狄更斯作品中的殖民书写》文中认为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不仅出版了 14部半长篇小说,更出版了各类札记、游记、诗歌、戏剧、中短篇小说、散文、演讲集等其他体裁的作品数百篇。狄更斯生活在大英帝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的时代,狄更斯的作品不仅从社会的不同层面描绘了社会百态,众生万象,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更是在字里行间对帝国的殖民事业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狄更斯作品中的殖民书写,主要包括英国的海上殖民崛起、克里米亚战争与印度兵变、殖民掠夺和奴隶制以及殖民地移民的悲惨现状等几个方面。在一系列殖民书写的过程中,狄更斯也独具匠心地运用了非常多的表达方式:将殖民现实与殖民想象相结合、利用帝国式审视和局外人审视的陌生化视角全方位地描述帝国的殖民事业、以及通过宗教隐喻来解读帝国的殖民困境,从而阐释狄更斯对殖民问题的独特思考。促使狄更斯进行殖民书写的动因主要出于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理论自觉以及时代浪潮的裹挟,另外英国作家殖民书写的文学传统等也是狄更斯殖民书写的重要原因。狄更斯作品的殖民书写体现出一种矛盾性的特征。由于时代的影响以及自身阶级立场的影响暴露出狄更斯在关于殖民、种族、阶级、国家身份等问题的思考上局限和狭隘的一面,但同时他也一直在克服自己思想上的不足,不断的更新和修正自己某些过于极端的思想,并且一直在作品中坚持人道主义的立场,表达他对那些在殖民历史中遭受苦难的人的同情。狄更斯的殖民书写在整个英国文学史的创作中,不仅继承了以往英国作家殖民书写的文学传统,更影响了后来许多英国作家的殖民创作。同时,殖民书写也是狄更斯作为“社会灵魂工程师”的体现,展现了他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尤其是社会底层人民的具体关怀。

时翠萍[6](2017)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与讽刺》文中研究表明《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经典作品,其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紧凑的故事情节,使得小说在百年之后依旧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本文首先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了阐释,进而分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来源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挖掘,分析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体现的幽默,即语言修辞的幽默、儿童化和生活化、悖反手法的运用。并从对社会习俗的讽刺、对伪善的宗教的讽刺、对学校教育的讽刺、三个方面分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讽刺艺术。

毛英颖[7](2017)在《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篇幅更长,行文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容也更为丰富。读整本书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毅力,让学生接触一个更完整的文学世界。因此,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但是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现任教于杭州名校天长小学)长期致力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推广,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近年来,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果引起了学界同行的高度重视。本论文通过对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的梳理分析,力求能对当前正在从事和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方法,整本书阅读现状等。第一章是关于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界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概述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课型等。第二章是关于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第三章是关于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总结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力图找出蒋军晶个案中的共性和价值性,以利于进一步讨论和推广。

米歇尔·图尼埃,王道乾[8](2016)在《鲁滨逊·克鲁索的结局》文中研究表明"它就在那里!就是那里,你看嘛,在特里尼达岛的海面上,北纬9度22分。不会错!"醉鬼一边说,一边拿他那乌黑的手指点着一张残缺不全的沾满油污的地图。他神情激动,语气肯定,翻来覆去地这么说,每说一次都引起围在我们桌子周围的渔民和码头工人一阵哄笑。人们都认得他。他是享有特殊待遇的人。他简直成了本地传说中的人物了。我

耿黎明[9](2015)在《演员创造角色——小说与电影《鲁滨逊漂流记》角色对比》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面对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传统文本走向超文本的电子时代,而电影的问世,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小说等文学作品却是电影的依据之本,没有文学剧本,演员也无法进行角色的二度创作。但是,无论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小说,还是以运动的画面为传达媒介的影视,都存在着一种远远高出于具体文本之上的、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东西,而这正是两种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

裴斐[10](2013)在《帝国的男孩与女孩:帝国主义和“黄金时代”儿童小说中的性别模范》文中认为罗杰·兰斯林·格林(Roger Lancelyn Green)在1962年发表的《儿童书籍的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 of Children’s Books)中正式将维多利亚中期(即1850年前后)到爱德华早期(约1910年)前这一段时期界定为儿童文学,尤其是儿童小说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本文将这一时期的儿童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发掘帝国主义、儿童小说和性别模范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将儿童小说和其它文体剥离开来,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小说创作、出版兴盛的历史、社会成因及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入手;重点研究英国维多利亚及爱德华时期帝国主义在“黄金时代”英国儿童小说中的性别体现;研究针对不同性别读者创作的儿童小说对孩童心理性别的影响,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不同类型儿童小说中“性别模范”的塑造,以及这些性别模范形象和帝国主义直接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试图厘清帝国主义和“黄金时代”儿童小说之间的关系,在界定“黄金时代”这一概念之后,由外而内解析“黄金时代”儿童小说繁荣兴盛的历史成因,同时把帝国放到儿童小说的语境中考量,进一步思考帝国主义对“黄金时代”儿童小说中性别模范和性别理想的影响,及其对儿童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二章和第三章,笔者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的角度,阐释帝国主义的发展推动儿童小说中的男性理想和女性理想向前进化。通过对比黄金时代之前的小说,了解性别理想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深入分析经典小说作品中的男性和女性群像,并解读这种变化和帝国崛起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儿童小说中的男子精神和女性理想被帝国推动向前进步,而这些新生的性别模范也反作用力于帝国,为帝国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真正的冒险王——鲁滨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正的冒险王——鲁滨逊(论文提纲范文)

(1)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史料部分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国内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从历史形象到文化形象——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的历史与理论溯源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英雄之路
    第二节 成吉思汗历史形象的两个面向
        一、成吉思汗历史形象的积极因素
        二、成吉思汗历史形象的争议因素
    第三节 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理论溯源
        一、历史文本与文化文本——一个新历史主义的视角
        二、作为文化符号的成吉思汗——文化符号学的启示
        三、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与“他者”
        四、英雄的神性与人性——成吉思汗形象及文学体裁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学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第一节 史诗、史传与长篇小说——蒙古叙事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一、蒙古民族的叙事史诗——《蒙古秘史》
        二、史传文学的典范——17、18 世纪蒙古历史文学作品
        三、蒙古叙事的集大成者——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
    第二节 “异国形象”的变迁——国外文学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一、西方作品中的“东方想象”——20 世纪以前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成吉思汗
        二、形象学的“憎恶”模式——瓦西里·扬的《成吉思汗》
        三、英雄的心灵成长史——井上靖的《苍狼》
    第三节 从“宏大叙事”到多元叙事——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一、“宏大叙事”与完美形象——20 世纪80-90 年代初小说中的成吉思汗
        二、“微观叙事”与多元视角——包丽英的《成吉思汗》
        三、多声部叙事与生态书写——听冉平讲《蒙古往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视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第一节 国外影视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一、“新历史”纪录片——BBC纪录片《成吉思汗》
        二、跨文化碰撞中的英雄成长史——《蒙古王》中的成吉思汗
    第二节 国内影视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一、作为“他者”的母亲与成吉思汗的成长之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二、成吉思汗形象的全景呈现——电视剧《成吉思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吉思汗陵祭祀和成吉思汗的旅游文化形象
    第一节 成吉思汗陵祭祀
        一、英雄的陨落
        二、成吉思汗陵祭祀的历史与现在
    第二节 成吉思汗的旅游文化形象
        一、成吉思汗主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二、成吉思汗主题文化旅游策略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附录 ——对约翰·曼的访谈
    英文原文
    汉语译文
致谢

(2)“漫步世界名着花园”(六下)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阅读前:选择书籍,做好规划
        选书籍:
        1.看书名。
        2.看书评。
        做规划:
    阅读时:了解背景,及时批注,摘抄句段
        阅读进行时一:了解作品背景
        阅读进行时二:及时批注
        阅读进行时三:摘抄句段
    阅读后:遇见主人公,发现主题
        遇见主人公:
        发现主题:
    阅读番外篇:持续阅读,不期而遇

(3)海洋——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最遥远最神奇的存在
水与土的区别
西方文学中的大角色
齐文化是一个例外
干燥的现世主义
苏东坡的“坡”与海明威的“海”
讨论:
    文化与群体性格/物质主义的西方/敬畏和勇气
    “仁”与酒神精神/水是船的天地
    一种气度和气概/本土美学/扭曲的引号

(4)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学生个体的特征决定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二、自选学法, 挖掘学生个性潜能
    1. 自选学习内容, 发展个性
    2. 自选学习方法, 发展个性
三、拓展阅读, 放飞学生个性
    1. 在自由活动中飞扬学生个性
    2. 在课外阅读中凸显学生个性

(5)论狄更斯作品中的殖民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
    0.4 核心概念界定
第1章 狄更斯作品中殖民书写的主要内容
    1.1 英国海上殖民崛起
    1.2 克里米亚战争与印度兵变
    1.3 殖民掠夺与奴隶制
    1.4 殖民地移民的悲惨现状
第2章 狄更斯作品中殖民书写的表达方式
    2.1 殖民现实与殖民想象相结合
    2.2 帝国式审视与局外人审视的陌生化视角
    2.3 宗教隐喻解读殖民困境
第3章 狄更斯作品中殖民书写的主要原因
    3.1 现实主义作家的理论自觉
    3.2 狄更斯受殖民时代浪潮的裹挟
    3.3 英国作家殖民书写的文学传统
第4章 狄更斯作品中殖民书写的矛盾性及反思
    4.1 狄更斯殖民书写的矛盾性
    4.2 狄更斯殖民书写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与讽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二、《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简介
    (一) 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来源
    (二) 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
    (一) 语言修辞的幽默
    (二) 儿童化和生活化
    (三) 悖反手法的运用
四、《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讽刺
    (一) 对社会习俗的讽刺
    (二) 对伪善的宗教的讽刺
    (三) 对学校教育的讽刺
结语

(7)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界定
        一、整本书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第二节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
        二、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
        三、读者回应理论和阅读交易理论
        四、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
    第三节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
        一、阅读书籍的选择
        二、班级读书会的建立
        三、阅读时间的保证
        四、建立班级读书架
    第四节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课型
        一、导读课
        二、阅读课
        三、交流课
        四、延伸课
第二章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第一节 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一、尊重学生的原初阅读体会
        二、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层级
        三、依据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
    第二节 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一、幻想小说教学内容设定—以《5 月35日》为例
        二、动物小说教学内容设定—以《孤岛野犬》为例
        三、冒险小说教学内容设定—以《蓝色的海豚湾》为例
第三章 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节 巧妙提问优化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整体内容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节 指导学生阅读策略
        一、关于“预测和推论”阅读策略
        二、关于“启动先备知识”阅读策略
        三、关于“视觉化”阅读策略
        四、关于“整合资讯”阅读策略
        五、关于“自我监控”阅读策略
        六、关于“联结”阅读策略
    第三节 自由讨论训练表达
        一、讨论的方式
        二、课堂讨论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对教师的要求
        四、课堂讨论的评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演员创造角色——小说与电影《鲁滨逊漂流记》角色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形象
2.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3. 小说与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的对比
4. 总结——演员对角色的创造

(10)帝国的男孩与女孩:帝国主义和“黄金时代”儿童小说中的性别模范(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帝国崛起与英国“黄金时代”的儿童小说
    1.1 “黄金时代”与儿童小说
    1.2 “黄金时代”儿童小说兴盛的帝国背景
        1.2.1 历史、政治和社会助力
        1.2.2 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内应
    1.3 帝国崛起在儿童小说中的体现
第二章 勇士地图:帝国主义与“黄金时代”英国儿童小说中的男性模范
    2.1 维多利亚早期英国的男性精神
    2.2 帝国的男子精神密码
        2.2.1 历险与恶作剧精神:少年的反叛
        2.2.2 等级和民主精神:男性的理性
        2.2.3 友谊、合作和团队精神:竞争中的和谐
    2.3 帝国的男性模范群象
        2.3.1 主角、父兄和其他正面模范
        2.3.2 海盗、土着和反派角色
第三章 温柔理想:帝国主义与“黄金时代”英国儿童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3.1 维多利亚前期英国儿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2 帝国的温柔:新时代的女性品格
        3.2.1 孩子气的天真:女性冒险精神的觉醒
        3.2.2 家庭空间的温柔传承
    3.3 帝国的女性角色群像
        3.3.1 母亲
        3.3.2 师长、老处女和竞争对手
        3.3.3 公主和女王:梦想的女性生活
结论
参考文献

四、真正的冒险王——鲁滨逊(论文参考文献)

  • [1]成吉思汗文化形象塑造研究[D]. 张慧儒. 吉林大学, 2021(02)
  • [2]“漫步世界名着花园”(六下)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J]. 曹海鹰. 小学语文教学, 2021(07)
  • [3]海洋——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四[J]. 张炜. 天涯, 2020(06)
  • [4]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J]. 王晓玲. 教师, 2018(21)
  • [5]论狄更斯作品中的殖民书写[D]. 邓丽. 湘潭大学, 2018(02)
  • [6]《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与讽刺[J]. 时翠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22)
  • [7]蒋军晶“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毛英颖.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5)
  • [8]鲁滨逊·克鲁索的结局[J]. 米歇尔·图尼埃,王道乾. 读写月报, 2016(13)
  • [9]演员创造角色——小说与电影《鲁滨逊漂流记》角色对比[J]. 耿黎明. 才智, 2015(21)
  • [10]帝国的男孩与女孩:帝国主义和“黄金时代”儿童小说中的性别模范[D]. 裴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真正的冒险之王——罗宾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