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越的经济型镍铬钼合金

性能优越的经济型镍铬钼合金

一、经济的性能优越的Ni-Cr-Mo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李喜德[1](2021)在《Ni-Cr-Mo-Cu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湿法冶金、湿法磷酸等复杂工况,制备可适用于此严苛坏境的Ni-Cr-Mo-Cu多孔膜分离材料,并采用多种手段对Ni-Cr-Mo-Cu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参数、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及析氢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扩散方程,计算出各原子的扩散速率,重点考察了Cr含量对Ni-Cr-Mo-Cu多孔材料的影响,探讨了Ni-Cr-Mo-Cu多孔材料反应合成的孔隙形成机制,研究了多孔材料在高温、酸性环境下的氧化及腐蚀机制,最后,探讨了Ni-Cr-Mo-Cu多孔材料在碱性环境中的析氢性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获得的结论如下:以Ni、Cr、Mo、Cu元素粉末为原料,基于活化反应烧结方法制备Ni-Cr-Mo-Cu多孔材料,表征了不同Cr含量的物相组成、体积膨胀率、孔结构和孔隙形貌,探讨了孔隙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多孔材料的孔径、孔隙率、体积膨胀率等随Cr质量分数上升而增大。Cr质量分数为30%时,多孔材料的开孔隙率为42.10%,总孔隙率为48.36%,体积膨胀率为12.60%,平均孔径为13.32μm,透气率为96.3 m3·m-2·k Pa-1·h-1。计算了Cr,Mo,Cu各原子在1150℃下不同基体元素中的扩散速率,结果表明Cr原子在Ni和Cu原子中扩散速率分别为1.61×10-14和8.22×10-13m2·s-1,远高于Mo和Cu各原子的扩散迁移速率。研究了Ni-Cr-Mo-Cu多孔材料的造孔机制,主要为粉末压制过程中产生的间隙孔;Cr和Mo,Cu原子在不同基体中元素扩散速率不同引起的Kirkendall效应。用静态增重法测定其氧化动力学曲线,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谱仪(EDS)、孔径测试仪等分析手段表征了Ni-Cr-Mo-Cu多孔材料在600℃-800℃的表面氧化膜组成、结构和形貌等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其氧化动力学与抛物线规律较为符合,氧化刚开始时样品增重较快,但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逐渐变得缓慢。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产物主要是Cr2O3、Ni O。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最大孔径和透气度均在降低,且透气度降低速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r含量为10~30 wt.%对Ni-Cr-Mo-Cu多孔材料在10 wt.%H2SO4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结构形貌、相组成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Cr-Mo-Cu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腐蚀性能,其耐腐蚀性能优于致密Ni和Cu合金。随着Cr含量的增加,多孔材料的抗腐蚀能力也随之增强。电化学测量结果与失重法相似,随着Cr含量的增加,多孔Ni-Cr-Mo-Cu合金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中的双层电容值也增加,说明腐蚀过程是电化学反应可控的。此外,Ni30wt.%Cr10wt.%Mo5wt.%Cu的电荷转移电阻比Ni10wt.%Cr10wt.%Mo5wt.%Cu的电荷转移电阻大49.2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为Cr2O3、Ni OH、Ni(OH)2和Mo O2,特别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了的Cr2O3氧化膜有效的阻止了腐蚀的继续进行。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Ni-Cr-Mo-Cu多孔材料电催化析氢性能。还考虑了不同Cr含量、温度和电解质浓度等对其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Cr-Mo-Cu多孔材料电极具有优良的析氢性能,Cr含量15~25 wt.%范围内,其析氢催化活性随Cr含量上升而提高。Ni25wt%Cr10wt%Mo5wt%Cu多孔材料电极的表面粗糙度Rf为8718.4,表面活化能为7.46 kJ·mol-1,而Ni15wt%Cr10wt%Mo5wt%Cu多孔材料电极的表面活化能为53.44 k J·mol-1。

杨格[2](2020)在《电解海水用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能源将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氢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而大规模、廉价地生产氢气是开发和利用氢能的重要前提。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电解水制氢成本低、氢气纯度高、技术优势明显。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将海水作为电解析氢的介质,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关于电解海水制氢阴极材料的研究以电沉积法为主,主要集中在提高电催化活性和降低析氢过电位的电极材料的开发上,本文旨在采用粉末冶金法对电解海水用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进行探索。本文以Ni、Fe、Cu、Cr等粉末为原料,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设计制备了一系列二元、三元、四元镍合金多孔阴极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背散射电子衍射等对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物相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阴极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对电催化活性、析氢稳定性、抗海水腐蚀性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果:制备的Ni-Fe、Ni-Cu、Ni-Fe-Mo-Cu、Ni-Cr-Mo-Cu多孔合金不适宜用作电解海水析氢阴极材料。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这些多孔合金经阴极极化曲线测试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其中,Ni-Fe合金测试后人工海水变为浅黄绿色,样品表面被腐蚀出现棕红色铁锈;Ni-Cu合金进行电化学测试后,表面被腐蚀出现了铜锈;Ni-Cr-Mo-Cu合金测试后人工海水溶液变为黑色。同时根据阴极极化曲线可得,这些合金在人工海水中具有较低的析氢催化活性,其中Ni-Cu合金极化曲线中电位在-1.5V时的电流密度为173.01m A cm-2,Ni-Fe-Mo-Cu合金极化曲线中电位在-1.5V时的电流密度为95.73m A cm-2。制备的Ni-Cr-Fe、Ni-Fe-Mo、Ni-Fe-C、Ni-Ti四种多孔电极材料,均具有相互连通且丰富的孔隙,适宜用作电解海水析氢阴极材料。经分析可得,Ni-Cr-Fe多孔合金中以(Ni,Cr,Fe)固溶体基体为主;Ni-Fe-Mo多孔合金中以固溶了少量Mo元素的Ni Fe Mo固溶体为主;Ni-Fe-C多孔合金成分均匀,由Ni3Fe与C扩散组成;Ni-Ti多孔合金中以Ni Ti奥氏体相为主。四种多孔材料相比,Ni-Cr-Fe多孔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析氢稳定性、抗海水腐蚀性更为优异。其Tafel斜率为-201.5m V dec-1,激活能为27.57k J mol-1。经过500st循环后,Ni-Cr-Fe多孔材料电流衰减程度最低,为33.17%。同时Ni-Cr-Fe多孔材料具有更正的开路电位、腐蚀电位(-0.19172V)、较小的腐蚀电流(8.8412×10-8A cm-2)与较小的腐蚀速率(0.0010399mm y-1)。

马前程[3](2020)在《镍基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抽油杆服役环境的腐蚀因素,研究使用激光熔覆技术来改进抽油杆的耐蚀性能。在30CrMoA合金钢表面分别制备了 C22哈氏合金熔覆层以及用于对比分析的SUS630不锈钢熔覆层。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分析了熔覆层物相组成、组织结构以及元素分布;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以及开路电位测试得到熔覆层在3.5%NaCl溶液和高氯盐水(NaCl浓度为218g/L,pH=6)中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和开路电位值;借助电化学阻抗方法测量熔覆层耐蚀性能随腐蚀时间变化情况;以铜加速乙酸盐雾腐蚀实验验证熔覆层的抗腐蚀能力;采用高氯盐水浸泡腐蚀实验研究熔覆层在高氯介质下的腐蚀情况;采用6%FeCl3浸泡腐蚀实验进一步探讨熔覆层在极端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C22合金熔覆层由Cr、Mo、Fe溶入Ni中形成的镍基固溶体组成,微观组织中Mo元素在晶界偏析。630不锈钢熔覆层由马氏体相以及Cr7C3组成。电化学极化曲线以及开路电位测试结果显示,在高氯盐水中,630不锈钢熔覆层钝化平台消失,而C22合金熔覆层在此条件下仍保持着较好的钝化能力。盐雾实验结果表明,C22合金熔覆层耐盐雾腐蚀性能远高于630不锈钢熔覆层以及30CrMoA基体。在高氯盐水中浸泡9天后,C22合金熔覆层仍能维持稳定的钝化状态,在实验结束后表面状态良好,而SUS630不锈钢耐蚀能力随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最终出现点蚀。C22合金熔覆层在6%FeCl3溶液的浸泡过程中,出现了点蚀现象,点蚀坑直径从20μm逐渐扩展到50μm乃至170μm。630不锈钢熔覆层在6%FeCl3溶液中浸泡过后,表面出现了裂纹,与内应力及腐蚀介质的双重作用有关。

王斌[4](2020)在《强化方式对镍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苛刻条件下服役的材料的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先进发动机为代表的高温机械因其苛刻的工作坏境,对高温时具有高强度的抗磨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论文采用粉末冶金(高能球磨、真空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一系列Ni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和原位生成难熔碳化物作为增强相和耐磨相对Ni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NiCrMoAlAg合金基体中复配添加Al2O3,制备了NiCrMoAlAg-Al2O3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宽温域内的机械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变形断裂机制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Al2O3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密度、硬度和室温至1000℃的拉伸、压缩性能,NiCrMoAlAg-Al2O3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和沿晶断裂的复合断裂机制;在室温时,NiCrMoAlAg合金和NiCrMoAlAg-Al2O3复合材料具有低的磨损率,但摩擦系数较高,200℃时NiCrMoAlAg-Al2O3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比NiCrMoAlAg合金高出了一个数量级,这可能是由于复合材料与对偶球之间的同质磨损导致的;两种材料在高温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由NiO、Ag2MoO4等润滑剂组成的润滑膜降低了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采用真空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Ti2AlC粉末;采用高能球磨法与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Ti2AlC含量的Ni/Ti2Al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室温和800℃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Ni-10mol.%Ti2AlC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相为Ni基固溶体、TiCx和Ni3(Al,Ti)金属间化合物。对于Ni-50mol.%Ti2AlC复合材料,反应产物主要由TiCx,NiAl,Ti3NiAl2C和Ni2AlTi以及少量的Ti3AlC2组成。对于Ni-64mol.%Ti2AlC复合材料,主要由TiCx,Ti3NiAl2C、NiAl以及少量的Ti3AlC2和Ti2AlC组成。不同Ti2AlC含量的Ni/Ti2AlC复合材料在800℃时表现出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均出现了氧化薄膜覆盖,随着Ti2AlC含量的增多,磨损表面的薄膜面积增大。复合材料高温时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主要归功于磨损表面上的氧化物薄膜。

王天佑[5](2019)在《15CrMo-1Cr18Ni9Ti异种钢UNGW接头热时效时的微观组织演变及高温蠕变性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厚壁异种钢焊接结构在机械、电力、化工及核工业等大型工业行业的普遍应用,人们对厚壁异种钢的焊接效率、焊接成本、焊接接头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特别是焊接接头在高温下的蠕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厚壁异种钢焊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还能更进一步改善厚壁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性能,已经成为研究者和生产厂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超窄间隙焊接技术(UNGW)具有低热输入、高效、低成本、残余应力小等优点,因而在厚壁工件的焊接方面具有比常规窄间隙焊接更加显着的优势。因此,将超窄间隙焊接应用于厚壁异种钢,研究其焊接接头在热时效时的组织结构变化和高温蠕变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H1Cr24Ni13和NiCrMo-3两种焊丝,利用细颗粒焊剂约束的脉冲电弧进行15CrMo和1Cr18Ni9Ti厚壁异种钢的超窄间隙焊接,并将焊接接头在250℃、450℃、650℃三种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时效;利用光学显微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时效过程中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演变,同时考察了焊接接头的高温蠕变性能。填充H1Cr24Ni13奥氏体不锈钢焊丝的焊接接头其焊态(未时效处理)时靠近熔合线一侧的焊缝区冷却速度快,凝固模式为AF模式,胞状晶发达,显微组织由奥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填充的NiCrMo-3焊丝由于其Ni元素含量高,所以无论冷却速率多大,焊缝的凝固模式为A模式,为全奥氏体组织。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当填充H1Cr24Ni13奥氏体不锈钢焊丝的温度增加至250℃、450℃时,熔合线焊缝一侧组织为奥氏体与少量铁素体,组织形态为胞状晶;熔合线一侧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当温度增加至650℃时,熔合线母材一侧显微组织原子的扩散能增加,母材晶粒长大,片状渗碳体颗粒化,产生了颗粒状渗碳体;选用NiCrMo-3镍基合金焊丝作为填充材料时,熔合线一侧热影响区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由于镍含量高,凝固模式为A模式,组织为全奥氏体。与奥氏体不锈钢焊丝相比,时效时间的增加对热影响区组织与凝固过渡层的影响不明显。利用能谱分析仪对填充H1Cr24Ni13的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熔合线两侧进行先扫描分析得,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原子扩散不断进行,使得Fe、Cr、Ni三种元素在熔合线附近的浓度梯度不断下降;由于镍基合金中镍含量相对较多,当选用NiCrMo-3作为异种钢UNGW焊接的焊丝时,Cr、Ni等元素显着增加,Fe元素减少,母材熔合线两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元素浓度梯度,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碳的扩散迁移,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通过对不同时效温度与时间下两种不同填充材料的焊接接头熔合线附近的硬度值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母材区的硬度值低于焊缝中心区的硬度;且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显微硬度曲线中峰值在减小,熔合线一侧母材与焊缝区的硬度值均下降;填充镍基合金焊丝熔合线两侧的硬度也存在着差异,但与填充H1Cr24Ni13焊丝接头相比,母材与焊缝之间的硬度差值小于奥氏体不锈钢焊丝的硬度差,即采用高镍含量的填充材料能有效改善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减少其断裂趋势。本文采用对四种不同外加应力下的接头进行高温蠕变实验,可知外加应力不同,试样会经历三种不同的蠕变阶段,随着外加应力的降低,稳态蠕变阶段时间增加,使得接头蠕变性能更好;试样的外加应力大于最大弹性力时,会产生永久性变形;且当外力超过载荷峰值时,试样会产生“缩颈”现象,进而产生断裂。综上可知,选用H1Cr24Ni13奥氏体不锈钢与NiCrMo-3镍基合金焊丝进行异种钢UNGW焊接,提高Ni元素的含量,可改善焊接接头中凝固过渡层的宽度,由此获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通过高温蠕变实验后所得数据可知,减少应力增加,使得断裂趋势下降,可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超窄间隙焊接接头。同时,该项研究将为优化异种钢焊接工艺,补充异种钢焊接性理论,并最终实现异种钢UNGW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董喆喆[6](2019)在《镍基合金熔覆层的高温硫腐蚀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燃煤发电的过程中由于其复杂的工作环境会引起煤粉炉过热器管发生严重的高温硫腐蚀,而传统的过热器管材很难满足锅炉整体的耐蚀要求。激光熔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耐磨、耐蚀涂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过热器管材表面制备耐蚀合金涂层,不仅可以满足其耐蚀性能的要求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考虑到Cr、Mo元素在实际高温硫腐蚀工作环境中的协同作用,本课题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四种不同Cr、Mo元素含量的Ni-Cr-Mo合金熔覆层,并表征了熔覆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维氏硬度以及耐硫酸盐型高温腐蚀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Ni-Cr-Mo合金熔覆层均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主要物相为Cr、Mo、Fe与Ni形成的镍基固溶体以及保留下来的亚稳相MoNi4。Ni-Cr-Mo合金熔覆层微观组织中Mo元素在晶界处产生偏析。随着Cr、Mo元素含量的增加,显微维氏硬度逐渐增加。以Na2SO4和K2SO4为腐蚀试剂,分别在650℃和750℃条件下进行等温腐蚀实验,腐蚀周期为12h,共进行14个周期。650℃条件下,随着Cr、Mo元素含量的增加熔覆层最大腐蚀失重依次减小,但是当Mo元素质量分数达到19%时,由于熔覆层表面微裂纹的出现,该试样最大腐蚀失重有所增加。650℃温度下腐蚀产物主要为金属氧化物Cr2O3。750℃条件下,腐蚀产物主要为金属氧化物Cr2O3和少量的金属硫化物MoS2。750℃温度下最大腐蚀失重规律与650℃时相似,但腐蚀速率有所增加。

徐晶[7](2019)在《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钴基合金作为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之一,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低的弹性模量,目前多作为植入体、冠修复材料、正畸丝等临床使用。然而,传统钴基合金成型工艺较为复杂,且是一种生物惰性材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证实,铜离子具有强烈的广谱杀菌能力,已有学者研发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含铜不锈钢及含铜镍钛合金,这种抗菌合金在生理环境下形成的富铜相能有效杀灭合金表面的细菌,从而起到抗菌作用。本研究通过向钴基合金中添加铜元素,以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制备出一种新型含铜钴基合金,旨在优化钴基合金的成型方式的同时,赋予钴基合金抗菌能力。为此,本实验针对这种新型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材料与方法:以不含铜钴基合金(SLM-CoCrW)为对照组,对含铜钴基合金(SLM-CoCrCu)的抗菌性能进行验证:细菌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6538),采用体外定量抗菌实验,对SLM-CoCrCu抗菌性能进行初步检测;将细菌与材料共培养24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材料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对细菌在材料上的黏附情况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IVE/DEAD○R BacterialTM Viability Kits L7012试剂盒对S.aureus共培养后的样品表面的细菌进行活/死染色,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材料表面活细菌和死细菌的分布及生物膜的厚度,分析SLM-CoCrCu对表面生物膜的作用,结合Real-time PCR结果综合评估新型合金的抗菌性能。检测SLM-CoCrCu的生物相容性:选择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3、7天后,采用CCK8检测试剂盒评价合金对于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将其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及分级;采用细胞骨架荧光染色标记法观察细胞在合金表面的粘附及生长情况,结合增殖率反映合金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材料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将材料与人新鲜抗凝血培养,评价材料对血液动态凝血时间及红细胞破溶血的影响。结果:1.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可达98%以上,与SLM-CoCrW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2.SEM图像和活/死染色结果进一步表明,SLM-CoCrCu可以抑制细菌粘附,从而大大减少生物膜的形成;3.Real-Time PCR结果表明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内16s rRNA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4.SLM-CoCrCu对于细胞毒性作用,与SLM-CoCrW相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逐步增长,表现出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SLM-CoCrCu和SLM-CoCrW在与细胞共培养1、3、7 d后细胞增殖率有显着差异性(P=0.01);共培养1 d后不含铜组细胞增殖率优于含铜组,共培养3 d及7 d后含铜组对细胞增殖影响明显优于不含铜组。5.两者对于细胞黏附及形态上的影响无明显差异;SLM-CoCrCu和SLM-CoCrW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共培养初期,不含铜组溶血量高于含铜组,随时间的延长两组凝血情况趋于一致;溶血实验结果显示,SLM-CoCrW合金溶血率为0%,SLM-CoCrCu合金为0.25%,溶血率远低于5%。结论:SLM-CoCrCu相较于SLM-CoCrW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细菌的生长、生存能力以及材料上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基因毒性;SLM-CoCrCu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金对细胞增殖,黏附及形态都无明显影响;SLM-CoCrCu血液相容性良好,凝血功能良好,溶血率较低。

浦恩祥[8](2018)在《核电用C-276合金的热加工及中低温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镍基C-276合金属于Ni-Cr-Mo系固溶强化型耐蚀合金。C-276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而作为核电用关键结构材料,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以该合金为对象,对其固溶处理工艺、热变形特性、中低温力学行为及组织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固溶处理实验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超过1150°C,析出相颗粒能够快速溶解,晶粒长大速率也随之增大;析出相的演化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较晶粒长大更为显着。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Hall-Petch方程来很好地描述。合金的屈服强度强化因子为18.35 MPa mm1/2。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固溶态和时效态C-276合金在不同真应变量下的热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表征,得到了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在真应变量为0.9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10001220°C/0.072.2 s-1和10251220°C/0.072.5 s-1。当实验合金在这两个热加工窗口进行压缩变形时,能量耗散效率具有较大值,且动态再结晶(DRX)晶粒具有较低的晶粒平均取向差(GAM)。此外,时效预处理增大了实验合金的DRX程度,提高了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效率,且消除了加工图在20%40%应变量范围内的失稳变形区。非连续动态再结晶是C-276合金的主要DRX机制。当压缩条件为1150°C/0.1 s-1时,合金的Σ3晶界比例较其它任何压缩条件下的要大,同时相应的DRX晶粒组织具有最小的平均GAM值。在中低温拉伸变形过程中,C-276合金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即流变曲线上出现锯齿屈服。合金的锯齿状流变激活能为132 kJ/mol,其与Mo原子沿位错管道的扩散激活能相当。理论分析和实验表征结果表明,Mo在位错的偏聚是C-276合金发生动态应变时效的主要原因。C-276合金存在典型的中温脆性,在700°C变形条件下具有最小的断后延伸率。减小应变速率降低了合金发生沿晶脆性断裂的下临界温度,并扩大了脆性温度区间。合金在动态应变时效温区内呈现出负的应变速率敏感因子,DRX能够提高应变速率敏感因子。实验发现硫等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与固溶态C-276合金的中温脆性有关。时效预处理极大地削弱了合金在析出敏感温度区间的锯齿流变,且消除了合金的中温脆性。

乐婷莲[9](2017)在《WC-NiCrMo硬质合金及其腐蚀和磨损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获得高耐磨损且耐腐蚀的合金,探索WC/Ni-Cr-Mo混合粉末在氩气气氛管式炉中的烧结成型工艺。通过硬度、密度、宏观形貌、显微组织、XRD考察WC-20%(8Ni-3Cr-2Mo)、WC-30%(8Ni-3Cr-2Mo)、WC-40%(8Ni-3Cr-2Mo)、WC-50%(8Ni-3Cr-2Mo)、WC-60%(8Ni-3Cr-2Mo)、WC-70%(8Ni-3Cr-2Mo)、WC-80%(8Ni-3Cr-2Mo)、WC-90%(8Ni-3Cr-2Mo)合金的性能,同时研究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粘结剂含量对WC-(8Ni-3Cr-2Mo)硬质合金硬度、密度、显微组织的影响;常温下,在浓盐酸气氛中研究WC-20%(8Ni-3Cr-2Mo)、WC-30%(8Ni-3Cr-2Mo)、WC-40%(8Ni-3Cr-2Mo)合金的腐蚀规律及腐蚀机制;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粘结剂Ni-Cr-Mo含量、摩擦载荷以及磨损时间对WC-(8Ni-3Cr-2Mo)合金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为4 h时,随着Ni-Cr-Mo合金粉末含量的增加,WC-(8Ni-3Cr-2Mo)混合粉末的烧结温度区间变窄;以合金维氏硬度HV>200为考察标准,WC-(8Ni-3Cr-2Mo)最高烧结温度逐渐降低,最低烧结温度逐渐升高。在最高烧结温度下的合金硬度逐渐降低,致密度维持在90%范围波动。当粉末Ni-Cr-Mo含量小于40%时,WC-(8Ni-3Cr-2Mo)烧结合金宏观形貌平整,变形小。WC-(8Ni-3Cr-2Mo)合金硬度随WC含量提高而升高。WC/Ni-Cr-Mo粉末的球磨时间对WC-(8Ni-3Cr-2Mo)烧结合金的硬度和致密度影响显着,当球磨时间从4 h增加到50 h后,WC-30%(8Ni-3Cr-2Mo)烧结合金的致密度从90%提高到96.9%,硬度也从HV 1076增加到HV 1491。当烧结温度从1400℃提高到1500℃时,WC-20%(8Ni-3Cr-2Mo)烧结合金的硬度和致密度分别提高了2.7%和HV 487。WC-(8Ni-3Cr-2Mo)烧结合金在高浓度盐酸环境中的腐蚀率随合金粘结相含量增加而增大,腐蚀形貌表现为粘结相表面腐蚀裂纹、WC剥落蚀坑、或硬质相WC颗粒裸露。腐蚀机制分析认为阳极发生Ni-2e-=Ni2+、Cr-3e-=Cr3+、Mo-3e-=Mo3+的氧化反应,WC表面发生阴极2H++2e-=H2反应所致。WC-(8Ni-3Cr-2Mo)硬质合金的磨损率主要与WC含量有关,WC-40%(8Ni-3Cr-2Mo)的磨损率最大,WC-20%(8Ni-3Cr-2Mo)的磨损率最低,与WC-(8Ni-3Cr-2Mo)烧结合金的硬度趋势表现一致。WC-(8Ni-3Cr-2Mo)烧结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金属粘结相(NiCr-Mo)发生塑性变形,粘着失效,伴随WC颗粒脱落;磨损界面颗粒增加塑性变形和梨沟现象。

梁承才[10](2017)在《Ni-Cr-Mo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水中高的含盐量,尤其是氯盐的大量存在使其成为良好的电解质溶液,对金属的腐蚀性特别强,常规的金属材料在海洋的腐蚀环境下很难承受如此高强度的腐蚀。利用腐蚀性相对较好的不锈钢也不能很好地满足耐腐蚀的要求,而利用镍基合金则成本会上升很多。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能够在价格低廉的常规基体上熔覆一层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作了几种Ni-Cr-Mo系合金熔覆层,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比了几种不同成分的试样在自造海水以及腐蚀性更强的FeCl3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如下:1)在哈氏C22合金成分基础上增加Cr含量可以提高合金熔覆层在海水中的开路电压,降低材料的腐蚀倾向性。实验结果显示,标准哈氏C22合金在3.5%NaCl水溶液中开路电压为-0.511V,将Cr质量分数提升至26%时开路电压升高至-0.393V,而升高至28%时开路电压则升高至-0.348V。这是因为表层Cr含量的增加会增强试样表层的钝化稳定性,钝化能力更强;2)增加Cr含量的合金熔覆层试样可以降低合金熔覆层的自腐蚀电流,增强耐腐蚀性。实验显示标准哈氏C22合金熔覆层在模拟海水中的自腐蚀电流为1.137×10-6 A/cm2,将Cr的质量分数提升至26%时自腐蚀电流降低至3.305×10-7A/cm2,提升至28%时自腐蚀电流则降低至1.93×10-7 A/cm2。因为Cr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表面钝化膜的质量,使得钝化膜增厚,而且自我修复能力得以改善;3)发现试样的点蚀电位变化不大,说明并不能明显的提升材料的耐点蚀性;4)当Cr的质量分数达到30%时试样表面出现了裂纹。由显微图片显示知在合金熔覆层内含有点状物质,且点状物质随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EDS分析可得点状物质处C、Mo、W元素较多,有可能是因为Cr元素有促进杂质原子偏聚的作用,C、Mo、W元素的聚集则又促进了 WC、MoC等相的形成,这些硬质相的体积随着Cr元素的增多而相应的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试样韧性降低,容易出现缺陷。

二、经济的性能优越的Ni-Cr-Mo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的性能优越的Ni-Cr-Mo合金(论文提纲范文)

(1)Ni-Cr-Mo-Cu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金属多孔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1.2.2 金属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
    1.3 Ni基耐蚀合金研究现状
        1.3.1 合金化元素在Ni基合金中的耐腐蚀作用
        1.3.2 镍基耐蚀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1.4 Ni基合金析氢研究现状
        1.4.1 Ni基合金析氢材料析氢原理
        1.4.2 不同Ni基合金析氢材料性能介绍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2.1 研究路线
    2.2 Ni-Cr-Mo-Cu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2.2.1 原材料及实验设备参数
        2.2.2 筛分混料设备
        2.2.3 压制成形方式
        2.2.4 真空烧结设备
    2.3 Ni-Cr-Mo-Cu多孔材料的性能表征方法
        2.3.1 显微组织与结构观察
        2.3.2 孔结构表征
        2.3.3 抗高温氧化性能测试
        2.3.4 抗酸性环境腐蚀性能表征
    2.4 标准氢电极电势的计算方法
第3章 Ni-Cr-Mo-Cu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造孔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Cr含量对Ni-Cr-Mo-Cu多孔材料的影响及其造孔机理研究
        3.2.1 多孔材料的制备
        3.2.2 Cr含量对多孔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3.2.3 Cr含量对多孔材料膨胀行为的影响
        3.2.4 Cr含量对多孔材料孔结构参数的影响
        3.2.5 Cr含量对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形貌的影响
        3.2.6 多孔材料成孔机理探究
    3.3 温度对Ni-Cr-Mo-Cu多孔材料的影响及其造孔机理研究
        3.3.1 实验
        3.3.2 烧结过程中的DSC分析
        3.3.3 温度对Ni-Cr-Mo-Cu多孔材料孔结构参数的影响
        3.3.4 Ni-Cr-Mo-Cu多孔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
        3.3.5 Ni-Cr-Mo-Cu多孔材料造孔机理探究
    3.4 Ni-Cr-Mo-Cu梯度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孔隙结构研究
        3.4.1 实验
        3.4.2 XRD分析
        3.4.3 基体的制备
        3.4.4 覆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Ni-Cr-Mo-Cu多孔材料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
    4.1 前言
    4.2 Cr含量对Ni-Cr-Mo-Cu多孔材料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4.2.1 实验
        4.2.2 Cr含量对多孔材料氧化质量增加的影响
        4.2.3 不同Cr含量对多孔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4.2.4 氧化产物分析
        4.2.5 氧化前后孔结构变化
    4.3 氧化温度对Ni-Cr-Mo-Cu多孔材料氧化行为的影响
        4.3.1 实验
        4.3.2 氧化动力学研究
        4.3.4 不同温度下的氧化产物分析
        4.3.5 氧化形貌分析
        4.3.6 EDS分析
        4.3.7 孔隙结构演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Ni-Cr-Mo-Cu多孔材料在酸性环境中腐蚀行为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方法
        5.2.1 浸泡失重实验
        5.2.2 电极制备
        5.2.3 电化学实验
    5.3 结果和讨论
        5.3.1 Ni-Cr-Mo-Cu多孔材料的真实比表面积
        5.3.2 失重结果分析
        5.3.4 腐蚀前后表面形貌与EDS分析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3.6 腐蚀电化学特性
        5.3.7 腐蚀机理探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Ni-Cr-Mo-Cu多孔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方法
        6.2.1 电极制备及产物表征方法
        6.2.2 电化学表征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Ni-Cr-Mo-Cu 多孔合金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6.3.2 Ni-Cr-Mo-Cu多孔材料电极的EIS测试
        6.3.3 电催化影响因素
        6.3.4 电极材料的电催化稳定性能
        6.3.5 析氢机理探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电解海水用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氢能的利用与开发
        1.1.1 氢能概述
        1.1.2 氢能的制备
    1.2 海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3 析氢电极概述
        1.3.1 水电解析氢电极概述
        1.3.2 电解海水析氢电极研究概况
        1.3.3 析氢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的探索思路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2.1 实验流程
        2.1.1 实验设备
        2.1.2 原料选取
        2.1.3 原料混合
        2.1.4 粉末压制
        2.1.5 烧结工艺
    2.2 多孔材料的性能表征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2.2.3 孔结构测量
    2.3 多孔阴极材料析氢电化学性能及析氢行为研究方法
        2.3.1 测试体系
        2.3.2 测试样品的准备
        2.3.3 测试仪器
        2.3.4 测试内容
第3章 电解海水用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的探索
    3.1 前言
    3.2 二元多孔合金的探索
        3.2.1 Ni-Fe多孔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测试
        3.2.2 Ni-Cu多孔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测试
    3.3 四元多孔合金的探索
        3.3.1 Ni-Fe-Mo-Cu多孔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测试
        3.3.2 Ni-Cr-Mo-Cu多孔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种多孔镍合金电极组织结构与电解海水析氢性能
    4.1 前言
    4.2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制备与测试
    4.3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表征
        4.3.1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表面形貌分析
        4.3.2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微观结构分析
    4.4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电解析氢活性分析
    4.5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电解析氢稳定性分析
    4.6 四种多孔Ni合金电极的抗海水腐蚀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3)镍基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抽油杆在油井中的腐蚀
    1.3 抽油杆防腐措施
        1.3.1 改变抽油杆材质
        1.3.2 表面处理手段
    1.4 镍基耐蚀合金研究现状
        1.4.1 镍基耐蚀合金
        1.4.2 Ni-Cu合金
        1.4.3 Ni-Cr合金
        1.4.4 Ni-Mo合金
        1.4.5 Ni-Cr-Mo系耐蚀合金
    1.5 激光熔覆工艺
        1.5.1 激光熔覆特点
        1.5.2 熔覆方法
        1.5.3 激光熔覆镍基合金熔覆层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样品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样品制备及性能表征
        2.2.1 激光熔覆系统
        2.2.2 试样制备步骤
        2.2.3 XRD物相分析
        2.2.4 SEM及EDS分析
        2.2.5 熔覆层显微硬度测试
        2.2.6 电化学分析测试
        2.2.7 盐雾腐蚀实验
        2.2.8 浸泡腐蚀实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样品分析
    3.1 XRD样品物相分析
    3.2 SEM及EDS分析
        3.2.1 C22合金熔覆层样品形貌
        3.2.2 630合金熔覆层样品形貌
        3.2.3 C22及630熔覆层横截面元素分析
    3.3 显微硬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化学腐蚀实验
    4.1 开路电位
    4.2 极化曲线
    4.3 电偶电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腐蚀实验结果分析
    5.1 盐雾腐蚀实验
        5.1.1 腐蚀形貌
        5.1.2 失重与阻抗分析
    5.2 高氯盐水浸泡腐蚀实验结果
        5.2.1 高氯盐水浸泡腐蚀形貌
        5.2.2 高氯盐水浸泡阻抗谱分析
    5.3 氯化铁浸泡腐蚀实验结果
        5.3.1 C22腐蚀结果
        5.3.2 630不锈钢熔覆层腐蚀结果
        5.3.3 失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强化方式对镍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摩擦、磨损及润滑理论简述
        1.2.1 摩擦及其分类
        1.2.2 磨损及其磨损机理
        1.2.3 润滑
    1.3 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
        1.3.1 复合材料
        1.3.2 高温陶瓷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1.3.3 高温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1.4 金属基自润滑材料的强化方式
        1.4.1 晶界强化
        1.4.2 固溶强化
        1.4.3 第二相强化
        1.4.4 MAX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2章 试样制备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制备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球磨与真空热压烧结工艺
    2.2 镍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
        2.2.1 XRD物相分析
        2.2.2 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EDS)
        2.2.3 透射电镜(TEM)分析
        2.2.4 显微拉曼光谱(Micro-Raman)分析
    2.3 镍基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
        2.3.1 密度的测定
        2.3.2 显微硬度的测定
        2.3.3 拉伸性能测试
        2.3.4 压缩性能测试
    2.4 镍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Al_2O_3对Ni基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测试方法
        3.2.1 复合材料的制备
        3.2.2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3.3 实验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和烧结后的物理性能
    3.4 实验材料的宽温域内机械性能分析
    3.5 实验材料的宽温域内摩擦学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Ni/Ti_2AlC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Ti_2AlC粉体的制备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Ni/Ti_2AlC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4.3.1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测试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15CrMo-1Cr18Ni9Ti异种钢UNGW接头热时效时的微观组织演变及高温蠕变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1Cr18Ni9Ti不锈钢的焊接性
        1.2.1 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
        1.2.2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
        1.2.3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及预防措施
        1.2.4 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及预防措施
    1.3 15CrMo钢的焊接性
    1.4 异种钢焊接存在的问题
        1.4.1 焊缝成分的稀释(熔合比)
        1.4.2 马氏体脆性层的形成
        1.4.3 焊接残余应力
        1.4.4 高温下的碳扩散
    1.5 窄间隙焊接与超窄间隙焊接
        1.5.1 窄间隙焊接的定义及特点
        1.5.2 窄间隙焊接主要存在的问题
        1.5.3 超窄间隙焊接的特点及优势
    1.6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及固态相变组织
        1.6.1 AF凝固模式
        1.6.2 FA凝固模式
    1.7 异种钢焊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焊接方法与设备
    2.1 引言
    2.2 细颗粒焊剂约束电弧超窄间隙焊接方法
    2.3 焊接材料
    2.4 焊接设备
    2.5 试样制备
        2.5.1 试板的制备与焊接
        2.5.2 金相试样的制备
    2.6 本章小结
3 热时效对填充奥氏体不锈钢焊丝UNGW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3.1 引言
    3.2 填充H1Cr24Ni13 焊丝异种钢UNGW接头显微组织特征
        3.2.1 异种钢UNGW接头横截面形貌
        3.2.2 250℃热时效不同时间的显微组织分析
        3.2.3 450℃热时效不同时间的显微组织分析
        3.2.4 650℃热时效不同时间的显微组织分析
        3.2.5 不同温度热时效 240h 的显微组织分析
    3.3 填充H1Cr24Ni13 焊丝UNGW接头显微硬度
    3.4 填充H1Cr24Ni13 焊丝UNGW接头熔合线附近元素分布
    3.5 本章小结
4 热时效对填充镍基合金焊丝UNGW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4.1 引言
    4.2 填充NiCrMo-3 异种钢UNGW接头显微组织特征
        4.2.1 250℃不同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分析
        4.2.2 450℃不同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分析
        4.2.3 650℃不同时间下的显微组织分析
        4.2.4 240h热时效不同温度的显微组织变化
    4.3 填充NiCrMo-3 焊丝UNGW接头显微硬度
    4.4 填充NiCrMo-3 焊丝UNGW接头熔合线附近能谱
    4.5 本章小结
5 15CrMo-1Cr18Ni9Ti异种钢脉冲UNGW接头高温蠕变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内容
        5.2.1 不同应力下蠕变曲线图
        5.2.2 载荷-蠕变速率曲线图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镍基合金熔覆层的高温硫腐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高温硫腐蚀
        1.2.1 硫酸盐型高温腐蚀机理
        1.2.2 高温腐蚀防护措施
    1.3 镍基合金涂层研究现状
    1.4 激光熔覆技术
        1.4.1 激光熔覆技术的优点
        1.4.2 激光熔覆技术的送粉方式
        1.4.3 激光熔覆技术的工艺参数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样品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
        2.1.1 基体材料
        2.1.2 熔覆材料
    2.2 样品制备与处理
        2.2.1 激光熔覆系统
        2.2.2 样品制备
    2.3 样品表征方法
        2.3.1 熔覆层XRD物相分析
        2.3.2 熔覆层SEM及EDS分析
        2.3.3 熔覆层显微硬度测试
        2.3.4 熔覆层高温腐蚀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Ni-Cr-Mo合金熔覆层检测结果分析
    3.1 熔覆层XRD物相分析
    3.2 SEM及EDS分析
        3.2.1 横截面SEM及EDS分析
        3.2.2 熔覆层表面SEM及EDS分析
    3.3 熔覆层横截面显微硬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温硫腐蚀实验
    4.1 650℃条件下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实验结果
        4.1.1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失重分析
        4.1.2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XRD物相分析
        4.1.3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SEM及EDS分析
        4.1.4 650℃条件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2 750℃条件下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实验结果
        4.2.1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失重分析
        4.2.2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XRD物相分析
        4.2.3 四种熔覆层高温硫腐蚀SEM及EDS分析
        4.2.4 750℃条件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2.2.1 样品制备
        2.2.2 菌种活化、复壮及传代
        2.2.3 体外定量抗菌实验
        2.2.4 扫描电镜观察
        2.2.5 活/死细菌染色实验
        2.2.6 RT-PCR
        2.2.7 CCK-8检测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2.2.8 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合金对MC3T3-E1细胞形态的影响
        2.2.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2.2.10 动态凝血时间检测
        2.2.11急性溶血实验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体外定量抗菌实验
    3.2 SLM-CoCrCu对表面细菌生长活性、黏附能力及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3.3 SLM-CoCrCu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SLM-CoCrCu细胞相容性分析
    3.5 血液相容性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核电用C-276合金的热加工及中低温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Ni-Cr-Mo系列合金发展概述
    1.3 镍基耐蚀合金的热处理
    1.4 镍基耐蚀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
        1.4.1 镍基耐蚀合金热变形特性
        1.4.2 镍基耐蚀合金热变形动态软化
        1.4.3 基于加工图的热变形参数优化
    1.5 镍基合金的中低温力学行为
        1.5.1 动态应变时效
        1.5.2 中温脆性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276合金固溶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样的制备
        2.2.2 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表征
    2.3 实验结果
        2.3.1 初始微观组织表征
        2.3.2 不同固溶处理制度下的微观组织演化
        2.3.3 固溶处理对合金室温力学行为的影响
    2.4 分析与讨论
        2.4.1 固溶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
        2.4.2 固溶热处理对合金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
        2.4.3 固溶热处理对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结论
第3章 固溶态和时效态C-276 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时效时间对析出行为的影响
        3.3.2 时效时间对热加工性能的影响
        3.3.3 析出相对流变软化的影响
        3.3.4 应变量和析出相对加工图的影响
        3.3.5 加工图的微观组织验证
        3.3.6 析出相对C-276 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3.3.7 动态再结晶机制探讨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温度和应变速率对C-276 合金中低温拉伸性能和动态应变时效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锯齿状流变行为及其激活能
        4.3.2 拉伸性能
        4.3.3 拉伸断口形貌和微观组织表征
    4.4 分析与讨论
        4.4.1 锯齿流变行为和激活能
        4.4.2 动态应变时效的微观机制验证
        4.4.3 拉伸强度
        4.4.4 拉伸塑性
        4.4.5 应变速率敏感性
    4.5 本章结论
第5章 时效对C-276 合金锯齿状屈服和中温脆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
        5.3.2 时效时间对合金 700 ℃拉伸变形的影响
        5.3.3 温度对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5.4 分析与讨论
        5.4.1 时效对锯齿状屈服的影响
        5.4.2 时效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及中温脆性微观机制
    5.5 本章结论
第6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WC-NiCrMo硬质合金及其腐蚀和磨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前言
    1.2 硬质合金发展历程
    1.3 镍基碳化钨硬质合金概述
    1.4 硬质合金的烧结机理
    1.5 硬质合金的烧结方法
    1.6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WC-(8Ni-3Cr-2Mo)合金烧结行为研究
    3.1 样品制备工艺
    3.2 WC-(8Ni-3Cr-2Mo)合金性能
    3.3 WC-(8Ni-3Cr-2Mo)合金烧结影响因素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WC-(8Ni-3Cr-2Mo)合金腐蚀性能研究
    4.1 试样的失重
    4.2 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4.3 腐蚀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WC-(8Ni-3Cr-2Mo)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5.1 粘结剂含量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2 载荷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3 磨损时间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Ni-Cr-Mo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海水的腐蚀特点
    1.3 海洋防腐蚀材料研究现状
    1.4 耐蚀涂层的研究现状
    1.5 激光熔覆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描述与实验步骤
    2.1 激光熔覆技术
    2.2 实验材料
    2.3 熔覆方法
    2.4 激光熔覆系统设备
    2.5 实验操作步骤
    2.6 实验设备参数
        2.6.1 XRD物相分析参数
        2.6.2 SEM及EDS分析参数
        2.6.3 电化学工作站参数
        2.6.4 显微硬度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i-Cr-Mo合金熔覆层的电化学实验结果
    3.1 开路电压实验
        3.1.1 NaCl溶液中开路电压
        3.1.2 FeCl_3水溶液中的开路电压
    3.2 极化曲线的测量
        3.2.1 NaCl溶液中极化曲线
        3.2.2 FeCl_3水溶液中极化曲线
    3.3 FeCl_3水溶液中失重变化及表面硬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i-Cr-Mo合金熔覆层的电镜及XRD分析
    4.1 扫描电镜及DES分析
        4.1.1 原始试样SEM及EDS结果
        4.1.2 腐蚀后的SEM及EDS结果
    4.2 试样表层元素含量及XRD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经济的性能优越的Ni-Cr-Mo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 [1]Ni-Cr-Mo-Cu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基础应用研究[D]. 李喜德.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2]电解海水用镍合金析氢阴极材料的研究[D]. 杨格. 湘潭大学, 2020
  • [3]镍基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实验研究[D]. 马前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强化方式对镍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D]. 王斌.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15CrMo-1Cr18Ni9Ti异种钢UNGW接头热时效时的微观组织演变及高温蠕变性能[D]. 王天佑.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6]镍基合金熔覆层的高温硫腐蚀特性研究[D]. 董喆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7]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含铜钴基合金的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 徐晶.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9)
  • [8]核电用C-276合金的热加工及中低温力学行为研究[D]. 浦恩祥. 清华大学, 2018(06)
  • [9]WC-NiCrMo硬质合金及其腐蚀和磨损行为研究[D]. 乐婷莲.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10]Ni-Cr-Mo合金熔覆层的耐蚀特性研究[D]. 梁承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5)

标签:;  ;  ;  ;  ;  

性能优越的经济型镍铬钼合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