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一、山水画的现代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郑工[1](2022)在《“都市山水”中的自然观——当代山水画主题创作的历史转换》文中提出"都市山水"这一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是当代城镇化的规模建设,二是生态环境的人文再造。"日新月异"与"城市新貌",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创作中的主题词,可其创作观念又如何衔接传统的山水观和现代的自然观?本文以近年来城市建设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为对象,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分析当代"都市山水"自然观的重要环节,即如何将现代都市建筑元素山水化;第二,比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新山水画变革中的不同观点及创作实践,重论旧笔墨如何适应新对象;第三,阐述当代"都市山水"中的山水意象与人居意识,以及相关的笔墨程式与创作观念;第四,提出"都市山水"的自然观,是具有替代功能的一种文化想象,即在观念层面上将自然之物与社会现象等值交换,进而生发新的意义空间。

袁娇[2](2022)在《浅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山水画》文中提出城市山水画是新中国成立后崭新的绘画题材。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有很多表现城市生活的作品,特别是宋代,出现了"风俗画"这种独立的绘画分支。如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些描写了城市风情作品的存在,也为研究当时的建筑风格、社会背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文从城市山水画名称的定义与产生背景,以及不同时期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特点与形成原因具体分析,并对城市山水画反映的时代进行总结。

曾智焕[3](2021)在《中国山水画教学现状与变革分析——评《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教育》》文中认为中国山水画的教学现状与变革,是目前很多一线美术教师热议的话题,由此也就看法各异。一部分教师认为传统山水的发展与变革,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传统文化的问题。但有部分人却偏激地认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只在殷商甲骨及西周青铜器时期,那一时期就应该是我华夏文明所处世界之巅,而那样的巅峰也只能存在于遥远虚幻的古代文明中。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从商周到清中期,华夏文明一路走来可谓傲视群雄于世界。还有五四运动以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郝斌[4](2021)在《“祖国河山”与1970—80年代之交山水画创作转型》文中研究表明与毛主席纪念堂兴建同步,国家组织了纪念堂休息厅山水画创作项目,其不仅寄寓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缅怀,具有浓厚的政治功能性,而且积极开展"推陈出新"的创作探索,发出了新时期艺术转型变革的先声,在1970—80年代之交极具"断裂性"的社会和艺术转型中,揭示了当代山水画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独特发展样态。

钟碧珊,李秋艳,姜通[5](2021)在《20世纪以来北宗山水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发展是对中华文脉的接续与传承。在中国画发展史上,董其昌等提出的南北宗之说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学者画家撰写了大量关于"南北宗"的研究性文章,重拾"北宗"的山水技法并进行了新的艺术实践。当今,人们立足于现代的文化环境与历史节点,重新审视北宗山水的价值,汲取精华,选取有代表性且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山水图式,能够重拾"北宗"在绘画语言层面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提供学习方法,繁荣中国画艺术的生态圈。

鲁明军[6](2021)在《重塑“山水”—溯源、立本与“知识型”的构想》文中认为本文以1935年初"中国画会"会刊《国画月刊》连续推出的两期"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号"为例,通过追溯中西山水画的历史起源,重申了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的首要地位,以及内含在山水中的"小我"(个体)与"大我"(家国)之间的界限及其辩证关系这一重要的思想根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这对于今天如何重新审视传统之变与不变,反思现代中国的精神构造,重塑中国文化本位,借以构想一种新的普遍的"知识型",都颇具启发意义。

刘勰,李金来[7](2021)在《以瓷为媒: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审美探析》文中认为以瓷为媒是粉彩青绿山水瓷画传承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审美表征,也是创新粉彩山水瓷画表现路径的艺术方式。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关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问,在承继传统水墨山水画审美范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瓷作为粉彩山水画创作的材料媒介,开拓粉彩青绿山水画的创作空间。天人合一、瓷画载道、空间经营和诗意栖居作为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王海峰[8](2021)在《写生实践教学与意笔山水画新色彩风格论析》文中研究说明"新色彩"是现代意笔山水画在设色风格上与传统山水画区别的绘画表现语言,是近现代山水画摆脱传统山水画程式色彩束缚,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种艺术探索。在现AI写作意山水画写生教学中,需正确解读写生绘画观念,思考研究意笔山水画新色彩的表现意义及其审美风格价值认知,以期在当下意笔山水画写生实践教学中,探究写生设色新观念、新实践与山水画新色彩风格之间的关联,促使"随类赋彩"传统绘画设色观念的转变以及意笔山水画"有意味的"新色彩风格的形成。

罗泽群,赵启斌[9](2021)在《功名皆一戏 未觉负平生——略论米芾书画艺术的成就、价值及其影响》文中提出米芾是一位具有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书画艺术家,以其非凡的书法艺术造诣奠定了在我国书画史上的不朽地位。米芾的书画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米芾书法各体兼备,尤以行草见长,成为北宋时期具有创造性的一代书法大家。

顾颖[10](2021)在《消解与非叙事——任大庆山水画近作刍议》文中认为绘画艺术的演进与物种演化很相似,都呈现从早期较为单一的形态向多样形态的演变。每种绘画样式的产生都筑基于对前代画法的承继,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或出诸自我觉醒,从而派生出新的表现形式。这就如同物种演化中基因的遗传、杂交,甚至变异。新绘画风格的出现,或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审美需求,或是特定社会的功能需求,最终呈现的作品因之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古埃及延续千年的"正面率"样式,到《背负苍穹的赫丘利》和《掷铁饼者》的诞生;

二、山水画的现代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水画的现代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都市山水”中的自然观——当代山水画主题创作的历史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建筑元素山水化
二、旧笔墨如何适应新对象
三、山水意象与人居意识
四、风景中的文化想象

(2)浅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山水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山水画的定义与产生背景
    (一)近代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二)城市山水画的名称由来
二、城市山水画对时代的反映
    (一)古代的城市建筑题材山水画
    (二)近代国画改革的城市山水画
    (三)当代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城市山水画
结语

(4)“祖国河山”与1970—80年代之交山水画创作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山水画的选用
二、宾馆画、出口画与1970年代山水画创作的恢复
三、山水寄情:塑造“诗书画”缅怀空间
四、“推陈出新”:从“纪念堂山水”到“祖国河山”
余论:1970—80年代中国美术的“断裂”与“连续”

(5)20世纪以来北宗山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南北宗的划分与争论
2 近年关于中国绘画北宗传承谱系、代表人物与域外传播的研究
3 北宗绘画研究与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未来展望

(6)重塑“山水”—溯源、立本与“知识型”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西山水画思想论辩的发生及其背景
二、近代中国视野中的中西山水画之起源与演变
三、当“中国山水”遇上“西洋山水”:衰变与复兴
四、风景与山水:从中西到古今
余论:作为当代“知识型”的“山水”?

(7)以瓷为媒: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审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从水墨山水画到粉彩青绿山水瓷画
2 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
3 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审美价值
4 结语

(8)写生实践教学与意笔山水画新色彩风格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水画色彩语言回归
二、在写生中感悟与创造山川之美
三、写生教学实践创造色彩新语言
四、从“随类赋彩”到“随心赋色”
五、意笔新色彩的艺术价值与时代精神
六、结语

(9)功名皆一戏 未觉负平生——略论米芾书画艺术的成就、价值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问题
二、书画艺术家书画兼擅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问题
三、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四、米芾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五、米芾书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10)消解与非叙事——任大庆山水画近作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境营造:去实景,去空间
二、笔墨语言:不墨守,不纠结
三、风格养成:非叙事,非抒情

四、山水画的现代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 [1]“都市山水”中的自然观——当代山水画主题创作的历史转换[J]. 郑工. 中国文艺评论, 2022(01)
  • [2]浅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山水画[J]. 袁娇. 艺术市场, 2022(01)
  • [3]中国山水画教学现状与变革分析——评《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教育》[J]. 曾智焕.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2)
  • [4]“祖国河山”与1970—80年代之交山水画创作转型[J]. 郝斌.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1(06)
  • [5]20世纪以来北宗山水研究[J]. 钟碧珊,李秋艳,姜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10)
  • [6]重塑“山水”—溯源、立本与“知识型”的构想[J]. 鲁明军. 美术, 2021(10)
  • [7]以瓷为媒: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审美探析[J]. 刘勰,李金来. 中国陶瓷, 2021(10)
  • [8]写生实践教学与意笔山水画新色彩风格论析[J]. 王海峰.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09)
  • [9]功名皆一戏 未觉负平生——略论米芾书画艺术的成就、价值及其影响[J]. 罗泽群,赵启斌. 书画世界, 2021(09)
  • [10]消解与非叙事——任大庆山水画近作刍议[J]. 顾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1(05)

标签:;  ;  ;  ;  ;  

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