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购买农机奖励

设立购买农机奖励

一、设立购买农机奖好(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龙[1](2021)在《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我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他深情牵挂的黄土地视察指导工作,勉励山西人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我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山西省转型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宏伟擘画,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

程海富,郭海龙[2](2020)在《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山西省农机化生产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文中提出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他深情牵挂的黄土地视察指导工作,勉励山西人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对山西省转型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宏伟擘画,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

徐江[3](2019)在《围绕“两全两高” 突出“两融两适” 奋力开创农机化转型升级新局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张家港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加快推进农机"两融两适",促进农机化向"两全两高"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成效和具体举措。

牛丽芳,朱莹莹[4](2019)在《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的试验考核与思考》文中提出介绍了山西省晋城市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的情况,阐述了电动农机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袁红波[5](2018)在《SD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智能装备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我国农机产业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些新型农机制造商如何能够适应市场、并在市场上发展壮大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SDK公司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应用PEST工具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行业内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一个整体了解。接着对公司目前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合应用SWOT方法对公司所面临的机会、风险以及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适合SDK公司的一些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战略措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SDK公司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在面对现有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时,能够始终注重创新和企业能力建设,从而成为我国保护性农机领域的领导者;另一方面也期望能够对我国农机细分领域的企业有借鉴意义。

穆易[6](2018)在《聚焦热点难点 共推行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答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农机建议提案》文中研究表明积极引导促进电动农机推广应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三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提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新能源农用机械的建议。日前,农业农村部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作出了答复。农业农村部表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年,为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中,设立了"机

本刊编辑部[7](2018)在《各地·动态》文中提出北京市:组织甘薯机械化移栽技术观摩近日,设立在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的北京市粮经创新团队在密云区石匣村、两河村组织"甘薯机械化移栽技术"观摩交流会,相关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共20余人参加。观摩会组织现场观摩了甘薯机械化起垄移栽铺滴灌带复式作业技术,验看了两河综合试验站机械化移栽1周后的缓苗情况。该复式作业技术采用福田雷沃慢速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将机械起垄移栽与节水灌溉有效结合,克服了因浇水带苗、人工摆苗不及时

王凯[8](2018)在《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的探索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送教下乡”在全国各地火热展开,以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为主体将知识、文化、技术送到乡村,送到田间地头。各地“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均有创新之处,但仍存在教学质量不一、管理水平低下、教师资源短缺等问题。本文就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探讨了从自2009年以来,原平农业学校在推进“送教下乡”稳步发展的过程中,用真情和责任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办学模式,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开展“送教下乡”服务,让农民在自己家中上中职。也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的交流互动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农业资源、农业成果和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在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催生了一批“种田能手”、农业大户和农业技术人才,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不仅推动了周边县市(区)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也为脱贫攻坚做出了一定贡献。全文在对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基本办学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今后国内“送教下乡”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荣栋[9](2018)在《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研究 ——以柳林县L乡为例》文中提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以此为标志,中央陆续制定了多项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出台了多项顶层设计方案,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者和推动者,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落实举措,由此,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广大农村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笔者在基层政府工作,一直奋斗在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把精准扶贫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此课题进行了探索。第一章是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概述。阐述了“贫困”“扶贫”“精准扶贫”的相关含义,引用了相关理论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并对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依据做了一定的解读。第二章是对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的现状说明。详细论述了柳林县L乡通过2年多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总结。第三章是对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列举和分析。对L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有偏差、帮扶角色错位、扶贫资金使用不科学、考核管理不到位和脱贫户返贫风险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第四章是提升精准扶贫效益的对策部分。根据L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衍生出的系列问题,笔者结合问题成因和综合调研情况,给出相应对策,认为一是要提升精准识别的准确率;二是要科学确定精准帮扶利益相关方的地位与作用;三是要提升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绩效考核;五是要多举并措,严防脱贫户再返贫。全文客观、具体的对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工作做了深入详尽的分析研判,针对基层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了具体可操作建议,对今后基层扶贫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价值。

石玉昌[10](2018)在《“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研究》文中指出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经济建设因人才动力不足而显示出西南地区贫困的独特特点。西南民族地区扶贫的前提和核心是扶智,当下教育扶贫普遍采用的消费扶贫、"非生产性扶贫"和教育援助并没有把教育"以人的思想观念塑造、知识传递、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的功能在扶贫工作中进行有效发挥,导致教育扶贫成效不佳。该文通过广泛的田里调查和GIS分析发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传统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全纳化转型升级,对西南民族地区因教育投入、人才的单向流动、教育输出与地方需求失衡的问题实现有效弥合,为西南民族地区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造血式"扶贫带来了契机。文章结合西南民族地区资源、经济、文化、人口特征,探索实现该地区全面脱贫,如何正视人口在互联网经济下的教育、技术、理念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在"互联网+"中找到人才培养与"内生式"学习的着生点,用教育突围脱贫。

二、设立购买农机奖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立购买农机奖好(论文提纲范文)

(1)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我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乘势而上,项目先行,全面构建独特有机旱作农业链条
二、因势而动,转型先行,探索新型农机社会化全新服务模式
三、顺势而为,科技先行,深入推广现代农业智能装备

(2)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山西省农机化生产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乘势而上,项目先行,全面构建独特有机旱作农业链条
2. 因势而动,转型先行,探索新型农机社会化全新服务模式
3. 顺势而为,科技先行,深入推广现代农业智能装备

(3)围绕“两全两高” 突出“两融两适” 奋力开创农机化转型升级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 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练好农机化转型升级“基本功”
    1.1 建立机艺融合协作机制
    1.2 深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机艺融合
    1.3 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机艺融合
2 探索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下好农机化转型升级“先手棋”
    2.1 以“北斗农机管家”实现“互联网+农机”作业
    2.2 以线上管理平台实现农机信息化管理
    2.3 以远程视频监控实现农机远程维修诊断
3 农机服务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修好农机化转型升级“新内功”
    3.1 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业态
    3.2 完善农机公共服务“张家港新模式”
    3.3 开拓农机人才培育新思路
4 农机化与农田设施建设相适应,打好农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
    4.1 科室合并,奠定工作基础
    4.2 标准互通,实现工作双赢
    4.3 部门配合,提高工作质量

(4)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的试验考核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情况
    1.1 确定2个试点县
    1.2 奖补机具6大类691台
2 试验考核工作情况
3 试验考核指标分析
    3.1 3CD型电动中耕除草机
    3.2 2BDX-2型电动小籽粒播种机
    3.3 NG-20型背负式电动施肥器
    3.4 3EC-160型电动运输采摘机
    3.5 7DY(Z)-80A1型农用电动转运车
    3.6 WF-8E型农业植保无人机
    3.7 FX-80D小型电动拖拉机
    3.8 7DY(T)-65A1电动手推式果蔬转运车
4 几点思考
    4.1 丘陵山区小型机具颇受欢迎
    4.2 新产品促进了全市果园、蚕桑等特色产业的机械化进程
    4.3 热销产品质量监测缺失,存在安全隐患
    4.4 价格高于省外同款产品市场价
    4.5 产品售后跟踪滞后,导致市场后劲不足

(5)SD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层次
        2.1.1 公司战略
        2.1.2 业务层战略
        2.1.3 职能层战略
        2.1.4 操作层战略
    2.2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3 通用竞争战略
    2.4 战略分析工具
        2.4.1 PEST分析法
        2.4.2 波特五力模型
        2.4.3 SWOT分析
第三章 SDK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
        3.1.4 科学技术环境
    3.2 行业分析
        3.2.1 全球农机行业概况
        3.2.2 我国农机行业概况
        3.2.3 土传病虫害及主要的解决方案
    3.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3.3.1 现有竞争者
        3.3.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3 客户的议价能力
        3.3.4 新进入者的威胁
        3.3.5 替代品供应商
第四章 SDK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公司情况简介
        4.1.2 公司主要产品
        4.1.3 公司商业模式
    4.2 资源分析
        4.2.1 品牌资源
        4.2.2 人力资源
        4.2.3 技术资源
        4.2.4 财务资源
    4.3 能力分析
        4.3.1 营销能力
        4.3.2 研发能力
        4.3.3 财务能力
第五章 SDK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5.1 SWOT分析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会
        5.1.4 威胁
        5.1.5 SWOT战略匹配
    5.2 战略选择
        5.2.1 总体战略选择
        5.2.2 竞争战略选择
    5.3 战略陈述
        5.3.1 公司愿景
        5.3.2 公司使命
        5.3.3 战略目标
    5.4 战略实施途径和步骤
        5.4.1 第一阶段目标(2019 年-2020 年)
        5.4.2 第二阶段目标(2021 年-2022 年)
        5.4.3 第三阶段目标(2023 年)
第六章 SDK公司战略保障措施
    6.1 人力资源策略
    6.2 市场营销策略
    6.3 采购策略
    6.4 技术领先策略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聚焦热点难点 共推行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答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农机建议提案(论文提纲范文)

积极引导促进电动农机推广应用
我国缺少具备农机补贴资质的蚯蚓养殖机械
简化农机新产品鉴定流程优化补贴机制和流程
丘陵山区农机化是最大短板加快推进刻不容缓
发力秸秆综合利用支持购买大型专用农机
合力推进无人驾驶农机发展
加快建立高端农机孵化机制

(7)各地·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市:组织甘薯机械化移栽技术观摩
天津市:部署“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
山西省:推广电动农机助力农民节本增收
辽宁省:确定2018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黑龙江省:将建100个省级农业产业园
浙江省:举办水稻机械化种植现场会
山东省: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湖北省:以“机器换人”保“三夏”
湖南省:召开水稻种、肥、药一体机械化播种技术现场观摩会

(8)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的探索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送教下乡概念界定
        1.2.2 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办学情况
        1.2.3 其他省份中职院校送教下乡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办学模式的构建
    2.1 原平农校“送教下乡”招生教学模式
        2.1.1 “乡村班”招生模式及学员分布
        2.1.2 “乡村班”教学管理模式
    2.2 原平农校创新“送教下乡”办学模式
        2.2.1 创新办学模式,突出责任管理
        2.2.2 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
        2.2.3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
        2.2.4 创新教学内容,研发校本教材
        2.2.5 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
        2.2.6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一体
3 原平农校“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送教下乡”培养出新农村建设的“专业农民”
        3.1.1 提高了农民学员整体素质
        3.1.2 增加了农民学员经济收入
        3.1.3 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3.2 “送教下乡”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3 “送教下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3.3.1 开展“教学点”爱国卫生运动,创建清洁乡村
        3.3.2 植树造林,让农村回归绿色,让农民享受自然
        3.3.3 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3.4 打炼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加快教材建设步伐
        3.4.1 打炼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
    3.5 提升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延伸职教扶贫功能
        3.5.1 积极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做到扶知扶志
        3.5.2 校企、校校合作,做到就业有门,升学有望
        3.5.3 因材施教,开展特色农技培训
    3.6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打造职教新品牌
    3.7 原平农校“送教下乡”推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4 创新“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原平农校创新“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学员生源复杂
        4.1.2 师资力量不足
        4.1.3 教材的组织编写尚不完善
        4.1.4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1.5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4.1.6 未能建立校企、校校、校农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4.2 进一步提高送教下乡办学质量的对策
        4.2.1 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
        4.2.2 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保障
        4.2.3 必须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加强专业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
        4.2.4 必须把严格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4.2.5 把监测评估作为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
5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9)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研究 ——以柳林县L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概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贫困的含义
        1.1.2 扶贫的含义
        1.1.3 精准扶贫的含义
    1.2 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1.2.1 精细化治理理论
        1.2.2 包容型增长理论
        1.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1.3 精准扶贫的政策依据
第二章 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现状
    2.1 柳林县L乡的基本情况
    2.2 柳林县L乡的扶贫方案
    2.3 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2.3.1 贫困户的识别情况
        2.3.2 精准脱贫采取的主要措施
        2.3.3 精准脱贫的效果
        2.3.4 精准扶贫工作的下一步思路
    2.4 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取得的主要经验
        2.4.1 抓好精准识别,切实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2.4.2 因村精准派人,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2.4.3 推进精准施策,突出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2.4.4 严格标准程序,认真解决“如何退”的问题
第三章 柳林县L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3.1 精准识别对象有偏差
        3.1.1 时间仓促
        3.1.2 收入测算体系不健全
        3.1.3 户籍识别有漏洞
        3.1.4 村级评审中的民主决策机制失灵
        3.1.5 贫困人口指标的确定存在摊派现象
    3.2 精准帮扶有错位
        3.2.1 政府帮扶越位
        3.2.2 贫困户自主失位
        3.2.3 市场机制缺位
    3.3 基础扶贫资金使用不科学
        3.3.1 专项扶贫资金缺少科学统一的划拨
        3.3.2 乡镇一级缺少必要的扶贫资金自主决策权
    3.4 精准考核管理不到位
        3.4.1 对农村主干的考核缺乏有效手段
        3.4.2 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流于形式
        3.4.3 考核结果得不到科学合理应用
    3.5 部分脱贫户的返贫风险高
        3.5.1 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后续发展力不足
        3.5.2 帮扶产业周期短,难以为继
        3.5.3 对贫困线临界值人群帮扶断崖
第四章 提升精准扶贫效益的对策
    4.1 切实提升精准识别准确率
        4.1.1 完善动态识别机制
        4.1.2 引入大数据助力精准识别
        4.1.3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精准识别
        4.1.4 畅通进出口,实行动态管理
        4.1.5 打破指标限制,纳入征信体系
    4.2 科学确定精准扶贫利益相关方的地位与作用
        4.2.1 摆正政府帮扶地位
        4.2.2 增强贫困户“自强自立”精神
        4.2.3 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4.3 提升各类资金使用效率
        4.3.1 统筹使用各类扶贫资金
        4.3.2 扩大基层政府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权限
    4.4 加强扶贫干部的绩效考核
        4.4.1 建立健全科学考核体系
        4.4.2 引入第三方评估考核方式
        4.4.3 注重考核结果应用
    4.5 完善措施,严防脱贫户再返贫
        4.5.1 提升贫困户劳动技能
        4.5.2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4.5.3 完善对贫困线临界值农户的帮扶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教育生态失衡, 致西南民族地区脱贫难度大且效果不佳
    (一) “脱真贫”目标下的西南民族地区贫困致因及教育破困需求
    (二) 人才单向流动造成西南民族地区脱贫动力不足
    (三) “学”与“用”偏离, 致教育在扶贫中的转换力度弱
    (四) 高校的消费扶贫和“非生产性扶贫”未能发挥教育发展人的功能
二、“互联网+”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脱贫带来的契机
    (一) 互联网教育资源为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
    (二) 劳动力转移方向回归, 从根本上解决了扶贫攻坚中人才不足的问题
        1. 民族地区资源流通带动信息、财富流通, 从而吸引人才回归
        2.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崛起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认知结构
        3. 农产品市场化促进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教育促西南民族地区全面脱贫的建议与对策
    (一) 搭建高校智力扶贫平台,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功能
        1. 加强“高校—村寨”结对式精准智力扶贫, 实现贫困地区的产业孵化
        2. 建立高校与政府、扶贫机构有机联系, 为民族地区创业作好基础保障
        3. 开放高校慕课、微课平台, 优化课程设置
    (二) 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加强民族地区“归农、为农”创业教育
        1. 优化创业教育内容, 加强“归农、为农”教育
        2. 创业教育手段应充分采用“互联网+”的方式
        3. 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应与国家大扶贫项目结合
    (三) 优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强化校本课程实践性
        1. 深度分析农村教育扶贫需求, 建立基础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体系
        2.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形成师资辅助扶贫模式
        3. 依托基础教育设施建立村寨互助学习工作坊, 进行西南地区特色教育扶贫
        (1) 利用农村“三个中心”, 形成农民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工作坊
        (2) 依托“三个中心”, 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3) 加强农村小学图书馆、实验室、教学仪器、体育器材与场馆的配置, 鼓励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特色办学, 多样化办学, 促进地区与人口的长足发展

四、设立购买农机奖好(论文参考文献)

  • [1]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我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践与探索[A]. 郭海龙. 2021思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2]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书写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篇章——山西省农机化生产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J]. 程海富,郭海龙. 当代农机, 2020(10)
  • [3]围绕“两全两高” 突出“两融两适” 奋力开创农机化转型升级新局面[J]. 徐江. 江苏农机化, 2019(06)
  • [4]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的试验考核与思考[J]. 牛丽芳,朱莹莹. 农业机械, 2019(10)
  • [5]SD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袁红波.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6]聚焦热点难点 共推行业发展——农业农村部答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农机建议提案[J]. 穆易. 中国农机监理, 2018(08)
  • [7]各地·动态[J]. 本刊编辑部. 农机科技推广, 2018(06)
  • [8]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的探索与对策[D]. 王凯. 山西农业大学, 2018(06)
  • [9]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研究 ——以柳林县L乡为例[D]. 刘荣栋. 山西大学, 2018(04)
  • [10]“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研究[J]. 石玉昌.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4)

标签:;  ;  ;  ;  ;  

设立购买农机奖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