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遗书——金惠玉真

大圣遗书——金惠玉真

一、大圣遗音——金徽玉轸(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梁[1](2021)在《故宫名琴记》文中研究说明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各类古琴八十八张,无论是明清宫廷旧藏琴,还是建院之后所收之琴,都有着说不完的旧事。现从故宫名琴中挑选五张最具代表性、最有故事的,让广大读者一睹故宫名琴的风采,一闻故宫名琴背后的故事。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各类古琴八十八张,其中包括历代名琴三十八张,如"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传世名琴;礼乐用琴四十张,如乾隆四十四年制仲尼式琴、宣统二年制仲尼式琴等宫廷礼乐用琴;陈设用琴九张(包括铜琴五张,铁琴两张,石琴两张),如"音朗号钟"铜琴、"天籁"铁琴、"辽天风"石琴等多为观赏使用的名琴;另外还有康熙御制琴模型一张,虽小巧玲珑,但"五脏俱全"。

凡一[2](2020)在《最古传世名琴——“大圣遗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八大雅事之首,琴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中国古琴历史悠久,其中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4把古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如今"四大名琴"早已真迹难寻,但仍有一些千年古琴保存至今。近日,为了迎接故宫600年大寿,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古琴馆里,唐代传世名琴"大圣遗音"领衔11张古琴摆开阵势。

孙嵩,王宜飞[3](2019)在《关于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琴“飞泉”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的入藏档案、湘籍琴家李伯仁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同时期民国文献资料的梳理、印证,尤其是其龙池内墨书腹款的发现,可以确认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即为李伯仁旧藏"飞泉";同时根据"飞泉"的琴制、琴材、漆色、灰胎、断纹、槽腹、音色等方面判断"飞泉"系民国琴学宗师杨时百称为"鸿宝"的唐琴,并极有可能为雷琴。

王跃工[4](2018)在《乾隆时期宫廷琴事考》文中指出乾隆帝本人及乾隆时期宫廷与古琴之关系,是清代宫廷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本文自现存乾隆朝宫廷藏琴实物入手,以《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等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御制诗》等文献为凭,还原了乾隆皇帝对宫廷藏琴的整理、鉴赏、评级、着录过程,以及宫廷古琴陈设、制作与使用情况。此外,作者考订了《乾隆御题琴谱册》实为乾隆朝宫廷藏琴着录;论证了宫廷琴人唐侃与斫琴家唐凯实为一人。期使学界对这些文物、人物有更为丰富、深入的理解,为乾隆帝与古琴、礼乐制度关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史料基础。

赵路[5](2017)在《古琴式样的造型研究》文中提出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唐宋以来历代都有传世的古琴精品,加上考古出土的古琴实物,共同印证了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流传的大量琴谱不仅记载了多达三千多首的琴曲,同时还有关于古琴家、琴论、制琴家、制琴工艺的各种文献,存世量巨大。古琴实际上已经不单是一种乐器,而是包括文化内涵和造型装饰的一件艺术收藏品。对古琴艺术的研究历来多以关注其音乐功能为主,而将古琴丰富的式样造型置于冷落的境地。然而流传下来的五十余种传统琴式造型以及与琴式有关的装饰设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还同时与古琴的制作工艺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传统琴式进行解析、对比、分类等方法,结合制琴工艺,总结出古琴式样的造型规律,形成对琴式造型的系统研究。不仅得出了古琴式样的造型美感与人的性情之间存在关系,还得出了琴式的造型具有代表使用者的文化诉求及传达时代风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古琴式样的造型创新问题。即可以通过对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对材料技术大胆突破等方式,使造型意蕴既保有古琴艺术传统,又能够符合当代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期待,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傅伊[6](2016)在《论古琴中的文质思想》文中认为"文质"之中的"文",通"纹",即文采、纹饰,是指事物的外观形式。文与质的关系,即是事物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对于器物而言,文指其装饰,质则指其功能,所谓文质统一即是指装饰与功能的统一。历代以来,古琴文化都是礼乐教化的主体,也是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古琴代表着中国文人士大夫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刘岐荣[7](2015)在《唐琴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琴,今称古琴又称七弦琴,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现存传世最早的古琴是我国唐代流传下来的。作为年代最早的唐琴,现存世且在业界具广泛共识的只有17张。本文根据《蠡测偶录集》记载,对已经发表过的17张唐琴中的雷氏琴、宫琴、大印和琴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风子然,王商连[8](2014)在《大圣遗音琴》文中指出自古以来,"琴"被认为是最能抒发情怀的,不仅具有音韵之美,还有修身养性的功能,得到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这样一张古琴——"大圣遗音琴"。这张琴是唐代着名制琴家族雷氏家族所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造型优美,琴身上的纹路起伏如同虬龙,铭刻古朴工整,给人以富丽堂皇而又不失雅致的感觉,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古琴之一。说到大圣遗音琴的诞生背景,则不得不提到着名的"安史之乱"。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刘心印[9](2013)在《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流水幽兰,话不尽古琴之美》文中研究表明琴棋书画,在明代以来的不少小说中,古琴位列"文房四艺"之首,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之重要。四艺皆通是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四艺皆精者,千百年来恐怕也没有几人。古琴不仅代表了高雅的艺术修养,还被历代文人雅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贺志凌[10](2013)在《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的乐器工艺学初探》文中提出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年代界定经历了由宋至唐的转变。这是前人弄巧成拙的误读。其斫琴工艺、髹漆工艺、尺寸规格、断纹特点无不绽放出唐琴的瑰丽色彩。目前所见我国共有"九霄环佩"琴五张,除该琴外分别在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沈兴顺、何作如等单位和个人处各藏一张。其间相似性和相异性的探索必然对辽博藏九霄环佩琴的确切断年及唐琴特点的归纳、检验大有裨益。

二、大圣遗音——金徽玉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圣遗音——金徽玉轸(论文提纲范文)

(1)故宫名琴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破琴一张」到「大圣遗音」
二、苏东坡与「九霄环佩」琴
三、北宋官琴「金钟」
四、唯一斫制于紫禁城之琴
五、谭嗣同的「残雷」琴
阅读链接
    古琴的各部位名称
阅读链接
    王世襄《自珍集》所录自收九琴
阅读链接
    “九霄环佩”琴的流传
阅读链接
    九叠篆
阅读链接
    百琴堂藏琴
阅读链接
    明朝太监琴家

(3)关于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琴“飞泉”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确为李伯仁旧藏
二从斫琴制度考证湖南省博物馆藏“飞泉”为唐琴
三结论

(5)古琴式样的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1.3 本研究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古琴及其基本式样
    2.1 古琴简介
    2.2 古琴的历史渊源与形制的演变
    2.3 形制的定型与式样的展开
    2.4 古琴的基本式样
    小结
第3章 古琴式样的造型规律研究
    3.1 对式样的解析
        3.1.1 琴首
        3.1.2 项肩和束腰
        3.1.3 式样与龙池、凤沼的造型关系
        3.1.4 式样与其他构件的造型关系
    3.2 从斫琴技法的木作手艺剖析
        3.2.1 选材用料
        3.2.2 线脚
        3.2.3 雕刻
    3.3 从斫琴技法的漆艺剖析
        3.3.1 表面漆艺
        3.3.2 琴漆断纹
        3.3.3 琴体镶嵌
    小结
第4章 古琴式样的分类研究及应用
    4.1 按古琴的创制年代分类
    4.2 按造型规律及工艺难度分类
        4.2.1 按造型规律分类
        4.2.2 按工艺难度分类
    4.3 按文化内涵分类
        4.3.1 按造琴传说分类
        4.3.2 按儒释道三教分类
    4.4 琴式分类与人的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第5章 古琴式样的创新研究
    5.1 立体造型方面的创新
    5.2 色彩装饰方面的创新
    5.3 材料突破方面的创新
    5.4 古琴式样创新的未来发展
        5.4.1 表达现当代美学追求
        5.4.2 传递当今时代特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唐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博物馆及院校收藏的唐琴
    1. 故宫博物院藏“九霄环佩”琴
    2. 故宫博物院藏“大圣遗音”琴
    3. 故宫博物院藏“玉玲珑”琴
    4. 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
    5. 山东省博物馆藏“宝袭”琴
    6. 中央音乐学院藏“太古遗音”琴
    7. 故宫博物院藏“飞泉”琴
    8、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枯木龙吟”琴
    9. 湖南省博物馆藏“独幽”琴
    10. 旅顺博物馆藏“春雷”琴
    11.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枯木龙吟”琴
    1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涛”琴
二、私人收藏的唐琴
    1. 汪孟舒旧藏“春雷”琴
    2. 王世襄旧藏“大圣遗音”琴
    3. 上海吴金祥旧藏“九霄环佩”
    4. 天津高仲钧旧藏“老龙吟”
    5.“云和”琴
三、总结:

(9)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流水幽兰,话不尽古琴之美(论文提纲范文)

士无故不撤琴瑟
传世唐琴历传奇
金徽玉轸制古琴
难学易忘不中听

(10)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的乐器工艺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
    (一) 名考和时辨
    (二) 形制和规格
二、古琴的乐器工艺过程和方法
    (一) 斫制工艺
    (二) 髹漆工艺
三、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的乐器工艺学分析
    (一) 其它九霄环佩琴
    (二) 各部质材
    (三) 琴身比例
    (四) 断纹特点
    (五) 槽腹结构
    (六) 铭刻腹款
结语

四、大圣遗音——金徽玉轸(论文参考文献)

  • [1]故宫名琴记[J]. 刘国梁. 紫禁城, 2021(07)
  • [2]最古传世名琴——“大圣遗音”[J]. 凡一. 金桥, 2020(03)
  • [3]关于湖南省博物馆藏唐琴“飞泉”的再认识[J]. 孙嵩,王宜飞.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00)
  • [4]乾隆时期宫廷琴事考[J]. 王跃工.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8(02)
  • [5]古琴式样的造型研究[D]. 赵路.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6]论古琴中的文质思想[J]. 傅伊. 艺术品鉴, 2016(12)
  • [7]唐琴综述[J]. 刘岐荣. 收藏家, 2015(07)
  • [8]大圣遗音琴[J]. 风子然,王商连. 环球人文地理, 2014(01)
  • [9]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流水幽兰,话不尽古琴之美[J]. 刘心印. 国家人文历史, 2013(23)
  • [10]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的乐器工艺学初探[J]. 贺志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3(02)

标签:;  ;  ;  ;  

大圣遗书——金惠玉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