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早衰”

谨防“早衰”

一、谨防“思想早衰”(论文文献综述)

胡冰[1](2021)在《“朋克养生”的文化表征及反思——晚期现代性的视阈》文中指出广泛流行于青年群体中的"朋克养生"现象以其异态的表意与实践方式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晚期现代性视阈中"朋克养生"文化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异质文化的拼贴与共生、交错时空的穿越与共时、"拟剧"社交与理性反哺特征的背后,蕴藏着当代社会语境中青年文化由二元对立走向自洽共生的特质。同时,也应及时避免精英制下的文化审判、谨防青年文化在消费民主中走向拜金主义、并且甄别文化创新中的伪个性倾向。

曹焕泽[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蔡平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文中认为目的:在收集、整理导师蔡平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病例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导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索与分析,总结导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以及临证思路,为临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导师自2019.05.01月至2020.11.30期间门诊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处方,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78例,涉及处方196首。利用Excel建立导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处方数据库,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以及《中药学》对中药名称、功效、归经、四气五味进行数据录入并规范化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 26.0以及SPSS Modeler 18.0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读,总结导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临证经验。结果:(1)本课题收录196首处方总药物共215味,药物总使用频次2946次,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菟丝子、茯苓、党参、山药、当归、枸杞子、酒萸肉、牡丹皮、白芍、川芎、丹参、地黄、熟地、红花、知母、醋龟甲、赤芍、甘草、醋香附、酒苁蓉。(2)基于药物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的频数分布规律分析,平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寒性、温性药物。甘味药物使用最广;药物多归肝肾脾三经,其次为入肺、心二经,而入六腑的药物使用远少于入五脏的药物。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3)由两味药物组成的二阶关联规则共有22条,其中支持度为高的是山药→酒萸肉,置信度最高的为酒萸肉→鹿角胶,三阶关联规则中,山药→知母+酒萸肉在置信度100%的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四阶关联规则中,山药→白芍+酒萸肉+茯苓置信度为100%,且支持度最高。(4)基于聚类分析,以距离系数20为分界点,统计出以下三个聚类结果,Ⅰ类: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白芍、酒女贞子、墨旱莲、醋龟甲、知母、地黄、茯苓;Ⅱ类:熟地黄、北沙参、酒苁蓉、党参、黄芪、淫羊藿、鹿角霜、醋香附、牛膝、菟丝子;Ⅲ类:当归、川芎、炒白术、甘草、红花、燀桃仁、丹参、赤芍、牡丹皮;统计出常用药对山药-酒萸肉、当归-川芎、女贞子-旱莲草三组。结论:(1)导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用药平和,药物药性多属平、温,味多甘、苦、辛,多属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其中补虚药又以肝肾同调,补肾以及健脾药物为主。运用频次较多的药物有菟丝子、茯苓、党参、山药、当归、枸杞子、酒萸肉、牡丹皮、白芍、川芎、丹参、地黄、熟地、红花、知母、醋龟甲、赤芍、甘草、醋香附、酒苁蓉。(2)三个新方组合分别为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白芍、酒女贞子、墨旱莲、醋龟甲、知母、地黄、茯苓;熟地黄、北沙参、酒苁蓉、党参、黄芪、淫羊藿、鹿角霜、醋香附、牛膝、菟丝子;当归、川芎、炒白术、甘草、红花、燀桃仁、丹参、赤芍、牡丹皮三组。一组重补肾调经,促进子宫内膜生长,促进卵泡生长,提高卵子质量;一组重在温肾固冲,理气温阳,重阴转阳,促进卵子排出,又可温肾健脾,改善黄体功能以摄精助孕;一组活血祛瘀,活血以调经。(3)导师认为肝肾脾不足是该病发生的根本病机,其次肺、心二脏功能失调为重要影响因素。在临证中体现了肝肾脾同调,同时兼顾肺、心二脏,和调五脏;气血同调;分期论治;调畅情志;防病抗衰的诊疗特点。

施新[3](2020)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溯源肾精亏虚为流感等温病发病之本,并以此指导临床防治。方法:1.查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肾藏精”的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文献;2.查阅温病学相关文献;3.查阅流感的相关文献;4.探讨“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理论含义及与流感等温病发病的相关性;5.溯源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的理论源流及现代研究支持;6.总结对当今临床的防治启发。结果:1.“冬不藏精”通过春无奉生、邪热相引、子累母行、虚处留邪、气运为病影响春季温病发生。2.肾精是化生元阴、元阳之本,久耗阴阳必损及肾精。“冬伤于寒”易伤人体阳气进而损耗肾精引发温病;“冬不藏精”则人体易感受寒邪产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病理变化,关键点均在于肾精亏虚。3.战国至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至现代分别为理论萌芽、发展、完善、提高的四个阶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维生素D与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现代研究支持。4.治疗方面,护肾保阴为相应治疗原则;咸味药及部分功可治肾、补肾的苦、甘、酸味药为常用药味;甘苦合化、咸寒甘润、咸寒苦甘、酸苦泻热、酸甘化阴、酸甘咸为常用药味配伍。5.在预防方面,个人注意房事有节、志闲少欲、不妄作劳、合理膳食;医家谨防误补;社会提高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可行方式。结论:1.“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具有相关性,肾精亏虚为流感等温病发病之本;2.顾护肾精可作为临床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唐莫玲[4](2020)在《朱琏Ⅱ型兴奋针法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对比朱琏II型兴奋针法与西药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疗效,探讨朱琏II型兴奋针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月经后期的治疗提供新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广朱琏II型兴奋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月经后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朱琏II型兴奋针法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组3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的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色及伴随症状的变化,根据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记录并计算中医证候分数,得出中医证候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11例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6例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10例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4例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周期:两组治疗后、随访月经周期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1)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总积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总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次要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次要症状总积分对比、治疗后中医证候次要症状总积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朱琏II型兴奋针法与西药治疗月经后期均有效,两者短期疗效相当,但朱琏II型兴奋针法长期疗效优于西药。2、朱琏II型兴奋针法和西药均可改善月经后期的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两者对于改善月经周期的效果相当,但在改善其他症状方面,朱琏II型兴奋针法的效果优于西药。3、朱琏II型兴奋针法安全性高于西药。

张亚楠[5](2020)在《CKD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李建民教授辨治CKD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课题通过对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研究CK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CKD中医证型及病机的现代化研究做补充,并对李建民教授辨治CKD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方法:收集2017.1-2019.12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并填写统一的临床观察表(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型等),将表中信息录入“肾科患者优势病种管理平台”,形成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CKD患者,从而将其数据导出。通过对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我科CKD患者的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借助SPSS 22.0综合统计功能以找出不同证型下的差异性指标,将差异性指标、中医证型分别定义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构建多元logistics回归方程,以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影响CKD各中医证型的危险因素代入ROC曲线,找出对辨证分型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临床指标并确定其诊断界值。最后结合导师临床对CKD中医病机认识及加减用药特点,对其经验进行小结。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21例符合标准的CKD患者。患者主要分布在45-60岁和60-75岁年龄层,总体男女性别比为1.83:1,经检验不同年龄层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分别占85.5%、80.5%。经统计,221例C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4种,分别是气阴双虚,毒瘀互结证(103例)、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证(74例)、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证(20例)、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24例)。CKD1-5期患者分别有43例、42例、56例、31例、49例。中医证型在CKD各分期下的分布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证型间比较,发现11个组间存在差异性的临床指标,分别是年龄、既往有无糖尿病、SCr、BUN、HUA、β2-MG、TP、ALB、UTP、Hb、D-D。通过运用多元 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中医证型与差异性指标的相关性,发现UA明显升高(UA>460umol/L)、轻度贫血(90≤Hb<110g/L)是CKD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双虚,毒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血β 2-MG升高(β 2-MG>3.11mg/L)是CKD患者辨证为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年龄增长、UTP是CKD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亦是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的危险因素。通过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UA、Hb在诊断气阴双虚,毒瘀互结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07(95%CI:0.533,0.779)、0.298(95%CI:0.230,0.367);β 2-MG在诊断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证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45(95%CI:0.569,0.721);年龄、UTP在诊断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这一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 0.538(95%CI:0.398,0.679)、0.734(95%CI:0.631,0.838);年龄、UTP在诊断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这一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37(95%CI:0.512,0.716)、0.683(95%CI:0.544,0.823)。结论:1.我科就诊的CKD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总体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患病率逐渐趋于平衡。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多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雌激素对女性具有保护作用有关。2.我科CKD中医证型分为4种,其中气阴双虚,毒瘀互结证主要集中分布在CKD1-3期;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证及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主要集中分布在CKD3-5期。在CKD进展过程中,中医病机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即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水湿证候随着CKD进展而逐渐加重。3.运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方程和ROC曲线分析,得出UA>456umol/L对CKD气阴双虚,毒瘀互结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β 2-MG>3.11mg/L对CKD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UTP>0.975g/24h对CKD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UTP>6.6845g/24h和年龄>77.5岁对CKD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肖珊[6](2019)在《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海派陈氏妇科传人李祥云教授和徐莲薇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异同点,归纳海派陈氏妇科治疗本病的特色;以期运用于日后的临床实践中,为继承和发扬海派陈氏妇科的治疗特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徐莲薇教授的140例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患者病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处理,将整理好的数据和病案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对比两位老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方法上的异同点;并结合两位教授诊治本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结果:1.本课题纳入病例140个,共计医案584个、方剂671个,其中李祥云教授的病例77个,医案、方剂各283个,徐莲薇教授的病例63个,医案301个、方剂388个。2.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在27.6岁,最小为22岁,最大为45岁,27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16人。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3-30岁。3.中药四气的降序排列后得出的使用顺序为温药、寒药、平药、热药、凉药,中药五味的降序排列后得出的使用顺序为甘、苦、辛、酸、咸、涩。4.治疗PCOS不孕的关键药物中排在前10位的有香附、当归、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党参、白芍、鸡血藤、菟丝子。5.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不孕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黄、鸡血藤、淫羊藿、当归、香附、菟丝子、红花。6.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不孕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香附、白术、丹参、当归、川芎、泽兰、茯苓。结论:1.海派陈氏妇科诊治不孕症的经验特色主要有:温肾补肾益精、理气疏肝、健脾益气血、疏调冲任。陈氏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主要以肾虚为本,但与肝脾心关系密切,治疗上除补肾之外,还需兼顾疏肝健脾、补血养心、活血化瘀,以调节月经周期,促进卵泡发育排出。2.李祥云教授与徐莲薇教授在继承陈氏妇科理论的基础上,各有特点:李老临床治疗以“肾亏瘀阻”为根本,重视肝脾心功能的协调,尤以肝脾为主;徐师以肾虚为出发点,认为年轻女性患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肝郁脾虚为主,继而导致了肾亏精少,临证亦注重心与肾的关系。3.李祥云教授临床多用助黄汤加减治疗PCOS不孕,徐莲薇教授临床多用陈氏妇科验方八制香附丸加减治疗PCOS不孕。

刘帅帅[7](2019)在《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养生,又称摄生、卫生、保生等,指的是通过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手段或方法。中国古代的养生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尧舜禹时代,传说中“阴康氏”部落的先民为了摆脱因潮湿生活环境带来的“关节不利”,他们发明了“摔筋骨、运肢节”的养生方法。战国时期的《庄子·养生主》首提“保身、全生”,这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养生的文字记载。在西方,虽然没有与中国“养生”完全对译的词汇,但西方人民很早也开始了保养健康的实践。古希腊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在其着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最早使用“Regimen”一词,汉译为摄生法,指的是一种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锻炼进而有益健康的方法。综上可知,“养生”并非中医所特有的产物,西方很早也展开了对生命保养的实践和研究。因此,本论文拟通过中西医养生文献的对比研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全面了解人类的养生保健历史。通过中西对比,总结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和实践异同点,追古思今,为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中外医学史上着名医学家的代表,仔细研读、总结他们有关养生保健的论述、思想和具体实践。同时,利用关键词如“养生思想”、“养生实践”、“health preserv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等,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CNKI、Pubmed、Google Scholar和Google Library等国内外大型图书馆和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检索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中英古籍和学术论文。对上述科研文献进行仔细梳理、对比分析和逻辑归纳,进而总结中西医养生思想和实践之异同点。结果:中医养生重视天人一体,养生要随着自然四季气候和温热寒凉变化提前做出调整,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体自身健康的平衡。同时特别强调养生要注意身心的协调,既要内养精神,又要外养形体,而且更重视精神的调养。因此,中医养生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念,既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又包括人体内部的形神同治。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体液平衡”思想是西方医家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中所遵守的一贯原则,它也带有一定的整体观特点,它强调健康受到人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饮食、锻炼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体内四种液体进行平衡调整,可以很好的维护个体的健康。不过这种观念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被以研究人为主体,尤其重视个体内部结构与健康之间关系的,且带有明显局部观特色的现代保健思想所取代。通过对中西养生实践手段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双方养生实践的相同之处在于手段全面且部分内容一致。比如双方均重视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维护的重要作用,并在这两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有益健康的养生实践。不过,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地域差别,尤其是养生指导思想的差异,其养生实践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在饮食方面,中医饮食养生讲究谨和五味,但西方对食物的性味罕有论述。其二,中西医饮食养生都提出“药食同源”的观念,中医强调“先食后药”的思想,而这一理念并未在西方养生实践中形成共识。在运动方面,中医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但西方强调“动则强身,以动为主”。精神养生方面,中西差异十分明显。中医精神养生包含精神调节和情志调摄两方面,手段全面且系统。西方则更重视宗教信仰对心理卫生保健的作用。在环境养生方面,中西养生实践差异也比较大。中医提倡人类要主动适应自然变化,从顺天时、审地势和慎起居三个方面进行全面且主动的环境养生实践。西方环境养生虽然在早期有所建树,尤其是古罗马时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繁荣。但进入中世纪以后,被动的环境养生观念导致了西方人口健康质量的整体下降,虽然政府颁布了很多卫生条例和法规试图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居民健康,但收效甚微。此外,西方非常重视放血疗法,是一种在西方风行了尽两千年的养生保健手段。而中医仅将其作为针灸学的一种治疗手段,并未纳入养生范畴,这也是中西养生实践最明显的差异之一。结论:通过中西方养生思想和实践的对比研究,本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西医不同的医学发展轨迹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养生指导思想,中医养生思想带有明显的整体观特点,而且一直传承至今。西方养生思想虽在早期也带有整体观特点,但自文艺复兴起,逐步被带有明显局部观特征的现代医学保健思想所取代。就养生实践而言,中医养生手段全面且系统,涉及饮食、运动、精神和环境四大领域,西方养生实践偏重饮食、运动和放血疗法。

吴星星[8](2018)在《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妇科疾病一直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响着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作为一种特殊性的隐私疾病,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传统意识的偏见等因素的束缚,多数女性羞于表达,社会也尽量回避公开谈论,使得妇科疾病在健康传播中处于较为敏感、尴尬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不少女性缺乏关于妇科疾病的健康认知。健康报道是公众了解医学信息、获取健康知识,做出医疗决策的重要信息渠道,还对公众关于健康风险的认识乃至于健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议程设置理论的框架下,对《扬子晚报》和《健康时报》两份报纸在2015-2017年三年间关于妇科疾病的健康报道进行内容和文本分析,研究妇科疾病议题在大众媒体中的呈现方式和健康传播现状,进而对这种议题的构建进行反思。研究发现:两份报纸对妇科疾病的报道数量总体偏少,且受节假日和热点事件影响很大,在节假日节点前后减少对妇科疾病的报道量,在与妇科疾病相关的热点事件节点上增加报道量;在版面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健康”生活版块;报道体裁以传统的通讯和消息为主,《健康时报》报道体裁相较于《扬子晚报》更多样化;在报道主题的设置上,防治信息与基础知识是妇科疾病议题的核心主题,并形成了医务人员为主的官方叙事: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是媒体妇科健康报道的主要信源,鲜少涉及“受众”话语和官方发布;在报道态度倾向上,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正面报道略多于负面报道;报道的叙述框架都是医学框架占主流、社会性结构性框架缺位。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归纳出当前关于妇科疾病报道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医学框架主导、人文关怀体现不足以及策划意识淡薄。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讨了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的优化策略。

卢军,陈燕芬,杨翠玉,方米泥[9](2018)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卵巢早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病例组,20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卵巢早衰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着(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卵巢早衰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气虚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血瘀质与肾虚血瘀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卵巢早衰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张云[10](2016)在《疏肝健脾法改善肝郁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疏肝健脾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并与西药组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疏肝健脾法调节卵巢储备功能的优势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常州市中医院妇科及女子保健部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将60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三组,一组予口服疏肝健脾方治疗,一日一剂,早晚分服;一组予芬吗通序贯周期疗法;组在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的同时,配合芬吗通序贯周期疗法。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以中医积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三项(FSH、LH、E2)、B超窦卵泡计数(AFC)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疏肝健脾方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65%,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0%,中西医结合组总体有效率为90%。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积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较佳(P<0.05),而中医组和西医组对比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激素水平方面,三组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中西医结合组在改善性激素水平方面更具优势(p<0.05),而中医组和西医组在改善LH、E2方面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在窦卵泡数方面,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窦卵泡数目均有所增加,各组差值对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较中医组和西医组效果为佳,而西医组疗效又优于中医组(P<O.05)。结论:本研究运用疏肝健脾方治疗DOR、POF,在改善患者月经、低雌激素症状、性激素水平及窦卵泡数目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调节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而促进卵泡发育,故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不孕患者的生殖能力。试验证实:中医组总有效率为60%,而中西医结合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0%,因此我们认为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不良患者疗效确切。

二、谨防“思想早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思想早衰”(论文提纲范文)

(1)“朋克养生”的文化表征及反思——晚期现代性的视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朋克养生”现象的起源
二现代性的二元对立范式与晚期现代性的潘多拉魔盒
    (一)现代性的二元对立范式
    (二)晚期现代性的潘多拉魔盒
三从二元对立到自洽共生:“朋克养生”现象的表意与实践
    (一)异质文化的拼贴与共生
    (二)割裂时空的穿越与共时
    (三)在线“拟剧”社交与线下理性反哺
四“朋克养生”背后的价值反思
    (一)避免精英制下的文化审判
    (二)谨防在消费民主中走向拜金主义
    (三)甄别文化创新中的伪个性倾向
五结语

(2)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蔡平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建立原始数据库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分析
        2.4 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频数分析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聚类分析
讨论
    1.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1.1 高频药物分析
        1.2 药物性味归经以及功效分析
    2.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分析
    3.基于聚类算法的药物分析
        3.1 常用药对分析
        3.2 新方组合分析
    4.蔡平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经验分析
        4.1 病因病机
        4.2 诊疗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探讨
    1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蕴义
        1.1 出处考
        1.2 “藏精”解
        1.2.1 精的内涵
        1.2.2 肾藏精的生理意义
        1.3 “春必病温”解
        1.3.1 逆于冬气,春无奉生
        1.3.2 肾精亏虚,邪热相引
        1.3.3 金水相生,子累母行
        1.3.4 虚处留邪
        1.3.5 气运为病
    2 “冬不藏精”与“冬伤于寒”
第二部分 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理论研究
    1 中医文献源流
        1.1 战国至隋唐时期——萌芽
        1.2 宋金元时期——发展
        1.3 明清时期——完善
        1.3.1 明代时期
        1.3.2 清代时期
        1.4 民国至现代——提高
    2 现代研究支持
        2.1 维生素D为物质基础
        2.2 间充质干细胞为分子体现
        2.3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治疗启发
        1.1 护肾保阴
        1.2 药用举隅
        1.2.1 药味应用内涵
        1.2.2 常用药味配伍
    2 病案举隅
        2.1 古代医案
        2.2 现代报道
    3 预防启发
        3.1 顾护肾精
        3.1.1 房室有节
        3.1.2 志闲少欲
        3.1.3 不妄作劳
        3.1.4 合理膳食
        3.2 谨防误补
        3.3 社会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4)朱琏Ⅱ型兴奋针法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月经后期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
        2.1 月经后期简介
        2.2 月经周期的调节
        2.3 月经后期的发病机制
        2.4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中止标准
        1.5 中止病例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分组方法
        2.3 干预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标准
        2.6 不良事件记录
        2.7 安全性评价
        2.8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月经周期的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总积分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次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8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9 两组患者随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0 不良事件
    11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位:讨论
    1 肾虚型月经后期选题依据
        1.1 肾在月经周期中起主导作用
        1.2 肾虚型为常见证型
    2 选穴分析
    3 对照组用药分析
    4 朱琏Ⅱ型兴奋针法分析
        4.1 朱琏Ⅱ型兴奋针法简介
        4.2 针法作用机理
    5 结果分析
        5.1 基线资料结果分析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月经周期结果分析
        5.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症状总积分结果分析
        5.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总积分结果分析
        5.5 两组患者各个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结果分析
        5.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次要症状总积分结果分析
        5.7 两组患者各个中医证候次要症状积分结果分析
        5.8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结果分析
        5.9 两组患者随访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结果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CKD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李建民教授辨治CKD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性肾脏病定义
        2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3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点
        5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名家经验
        2 李建民教授之“肾络瘀痹”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资料获取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CK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3 一般资料在CKD各中医证型下的分布
        2.4 实验室指标在CKD各中医证型下的分布
        2.5 影响CKD辨证分型的危险因素
        2.6 危险因素对CKD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3.1 CKD一般资料分析
        3.2 CKD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病机探讨
        3.3 CKD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李建民教授辨治CKD经验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6)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PCOS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1.1 肾虚
        1.1.2 脾虚痰湿
        1.1.3 肝气郁结、肝经湿热
        1.1.4 气滞血瘀
        1.2 肾在生殖和排卵中的主导作用
        1.2.1 肾与生殖
        1.2.2 肾与排卵
        1.3 中医辨证论治及治疗
        1.3.1 辨证论治
        1.3.2 验方专用
        1.3.3 周期疗法
        1.3.4 针灸治疗
        1.3.5 穴位埋线
    2 西医对PCOS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病机
        2.1.1 西医病因
        2.1.2 西医病机
        2.2 西医诊疗进展
        2.2.1 改善生活方式
        2.2.2 心理治疗
        2.2.3 药物治疗
        2.2.4 手术治疗
        2.3 远期并发症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4.1 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新方法
        4.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应用和优势
    5 海派陈氏妇科的诊疗特色
        5.1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学术思想
        5.1.1 肾虚为本
        5.1.2 陈氏妇科的临床思想
        5.2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诊治思路
        5.3 陈氏妇科对PCOS所致不孕的用药特色
        5.3.1 虚实有别
        5.3.2 周期治疗
        5.4 陈氏妇科的继承与创新
        5.4.1 李祥云教授对于不孕症之经验
        5.4.2 徐莲薇教授对于不孕症之经验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统一标准
        3.2 数据录入
        3.3 统计分析
        3.3.1 统计报表系统的应用
        3.3.2 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病例总体的年龄情况
        4.2 治疗总体的药物归纳
        4.2.1 中药的药性分析
        4.2.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
        4.3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探讨
        4.3.1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药物基本规律
        4.3.2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进行组方显性规律的探讨
        4.3.3 运用熵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组方隐性规律的探讨
        4.4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探讨
        4.4.1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药物基本规律
        4.4.2 运用关联规则分析进行组方显性规律的探讨
        4.4.3 运用熵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组方隐性规律的探讨
第三章 讨论
    1 PCOS不孕总的方药分析
        1.1 中药的药性分析
        1.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2 李祥云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分析
        2.1 中药的药性分析
        2.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2.3 核心药物组成分析
        2.4 新的药对组合分析
        2.5 新方组成分析
    3 徐莲薇教授治疗PCOS的方药分析
        3.1 中药的药性分析
        3.2 药物频次和关键药物分析
        3.3 核心药物组成分析
        3.4 新的药对组合分析
        3.5 新方组成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录用论文

(7)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西古代医学典籍中养生理论的比较研究
    1.2 中西运动养生理论及方法对比研究
    1.3 中西方养生观的对比研究
    1.4 中西健康观和疾病观的对比研究
    1.5 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的对比研究
    1.6 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溯源
    3.1 中医养生思想溯源
        3.1.1 先秦时期
        3.1.2 秦、汉时期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3.1.4 隋、唐时期
        3.1.5 宋、金、元时期
        3.1.6 明、清时期
        3.1.7 小结
    3.2 西方养生思想溯源
        3.2.1 古希腊医学时期
        3.2.2 亚历山大医学时期
        3.2.3 古罗马医学时期
        3.2.4 中世纪医学时期
        3.2.5 文艺复兴医学时期(15-17 世纪的医学)
        3.2.6 西方18-19 世纪医学时期
        3.2.7 小结
第四章 中西方古代养生实践总结
    4.1 中医养生实践总结
        4.1.1 饮食养生
        4.1.2 运动养生
        4.1.3 精神养生
        4.1.4 环境养生
    4.2 西方养生实践总结
        4.2.1 饮食养生
        4.2.2 运动养生
        4.2.3 精神养生
        4.2.4 环境养生
        4.2.5 放血疗法
第五章 讨论
    5.1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异同比较
        5.1.1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发展脉络之异同
        5.1.2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特点之异同
    5.2 中西方古代养生实践异同比较
        5.2.1 饮食养生实践之异同
        5.2.2 运动养生实践之异同
        5.2.3 精神养生实践之异同
        5.2.4 环境养生实践之异同
        5.2.5 放血疗法实践之异同
    5.3 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异同的成因探讨
        5.3.1 政治、经济条件的差异
        5.3.2 科学技术条件、文化起源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5.3.3 哲学背景的差异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启示
    6.3 创新点、研究不足及将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妇科疾病议题的特殊性及传播层次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一章 我国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现状
    第一节 报道数量受节假日和社会热点影响较大
        一、妇科疾病报道数量总体偏少
        二、妇科疾病健康传播与社会热点显着相关
    第二节 报道版面主要集中在“健康”专版
        一、《扬子晚报》设健康专版,《健康时报》设“女性”健康专版
        二、妇科疾病报道主要分布在“健康”专版中
    第三节 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
        一、妇科疾病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
        二、《健康时报》报道体裁比《扬子晚报》更多样化
    第四节 议题设置以健康科普为主导
        一、防治信息与基础知识是妇科疾病议题的核心主题
        二、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官方叙事手法
    第五节 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主要信源
        一、妇科疾病报道信源以本报记者和医务人员为主
        二、信源鲜少涉及“受众”与官方发布
    第六节 呈现以中性为主的报道立场
        一、中性报道占样本报道的绝大多数
        二、正面报道略多于负面报道
    第七节 主要采用“医学”框架的叙述框架
        一、使用医学作为单一的疾病探讨框架
        二、社会性结构性框架缺位
第二章 妇科疾病议题在媒体报道中呈现的特点
    第一节 不同妇科疾病类型出现的频率
        一、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媒介关注度较高的疾病类型
        二、妇科肿瘤的报道数量多于妇科炎症
    第二节 妇科疾病特征在媒体中的呈现
        一、强调妇科疾病的多发性与普遍性
        二、“不孕不育”成为妇科疾病标签化的符号表征
    第三节 妇科疾病防治策略在媒体中的呈现
        一、“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为主”思想初步显现
        二、较少涉及健康传播与妇科疾病防治的联系
第三章 妇科疾病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医学框架主导:缺乏链接与延伸性解读
        一、可读性不强:专业术语堆砌,晦涩难懂
        二、科学性有待加强:争议性话题报道不够严谨
    第二节 人文关怀缺失:“受众”话语权较弱
        一、“被客体化”的个人叙述
        二、效能信息与恐惧诉求不平衡
        三、受众缺乏与媒介接近的有效互动
    第三节 策划意识淡薄:内容编排上的“避重就轻”
        一、关键性健康信息的缺失
        二、重知识普及、轻行为指导
第四章 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宏观层面探析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策略
        一、切实纳入“公共健康”范畴:提高妇科疾病的社会能见度
        二、构建健康传播共同体:打造妇科健康传播体系
        三、健康赋权,彰显女性群体自我健康的话语权
    第二节 微观层面探析妇科疾病健康传播策略
        一、实现妇科疾病健康报道的全媒体发展、常态化传播
        二、增加蕴含人文关怀的报道,促进支持性传播
        三、从强调技术知识转为强调社会知识,在科普与传播之间保持平衡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2.3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
    1.3 纳入标准
        1.3.1 病例组纳入标准
        1.3.2 对照组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医体质评估方法
    1.7 中医证型评估方法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2.2 中医体质与卵巢早衰相关性分析
    2.3 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卵巢早衰患者易感与保护中医体质类型
    3.2 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10)疏肝健脾法改善肝郁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认识
        1.1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病因
        1.2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检测方法
        1.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认识
        2.1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中医范畴
        2.2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致病因素
        2.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
        2.4 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病例标准
    4 研究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综合疗效标准
    7 统计方法分析
    8 安全性指标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方药分析
    3 疗效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谨防“思想早衰”(论文参考文献)

  • [1]“朋克养生”的文化表征及反思——晚期现代性的视阈[J]. 胡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蔡平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及经验[D]. 曹焕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与流感发病相关性理论研究[D]. 施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朱琏Ⅱ型兴奋针法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D]. 唐莫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CKD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李建民教授辨治CKD经验[D]. 张亚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海派陈氏妇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特点浅探[D]. 肖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7]中西方古代养生思想与实践的对比研究[D]. 刘帅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9)
  • [8]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 ——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D]. 吴星星.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9]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 卢军,陈燕芬,杨翠玉,方米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4)
  • [10]疏肝健脾法改善肝郁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D]. 张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谨防“早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