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信号扫描法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原理

外部信号扫描法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原理

一、外加信号扫频法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彭俊桦[1](2020)在《信号注入法测量中压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研究》文中指出有效掌握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基础数据,定期开展消弧线圈装置校核,是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根据电力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于不与发电机直接相连的6~20kV的系统,当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小于或等于10A,可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如果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于10A,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所以,准确测量中压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对于合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和正确选择消弧线圈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信号注入法测量中压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现存主要的信号注入法,如扫频法、三频法、相量法、综合法和高频法的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它们的适用范围、优势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合比较。然后,对综合评价较好的综合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针对综合法存在中压配电网等效模型的合理性、谐振频率难以确定、谐振频率搜索时间过长,以及谐振频率过低时,受电压互感器励磁支路的影响等不足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即根据中压配电网的频率特性,改进中压配电网的等效模型;根据串联谐振的特征信息,提出变步长同相搜索法;通过在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侧串联合适的电容,把系统的谐振频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减少电压互感器励磁支路的影响。接着,以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原则,对改进的综合法的关键参数进行合理选择。最后,考虑到实际配电网中的工频信号和零序性质的谐波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合注入信号的频率已知这一特点,设计了数字式互相关器消除干扰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改进的综合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适用范围广、测量速度快和测量准确等优点。

张海浪[2](2019)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中压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文中指出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非有效接地方式。电容电流值是判断中压配电网单相接地危害以及进行消弧线圈配置的依据。传统利用配电网不对称在一次侧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安全性较差且操作复杂,随着电缆线路的大量投入运行,系统的对称度越来越高,这就导致这类测量方法的误差变大。二次侧注入信号测量电容电流法则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且不依赖电网不对称度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论文中对此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信号注入法的测量频段内进行了电缆电气参数的计算及频率特性分析,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电缆参数以及电缆参数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其次,对电压互感器的阻抗频率特性进行实验,找出了互感器的线性传变频段,并通过仿真确定了信号注入法注入电流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再次,对中压配电网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仿真和计算分别得到实际中压配电网系统和纯电容系统的零序频率特性曲线,并将两者的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较,证明了实际中压配电网在测量点处可以等效为一个纯电容的正确性,即证明了可以用信号注入法测量电网电容电流。最后,给出了三频法、相量法和扫频法共三种测量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并对这三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和误差分析,同时也给出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并通过对实际中压配电网模型进行仿真,给出了三频法和分频法测量电网电容电流的精度及范围。

李一博[3](2019)在《基于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测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如何利用智能化设备识别故障并自动消除故障,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其消除方法与中性点接地方式密切相关。在众多中性点接地方式中,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能对容性电流作出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残流大小,另一方面,此种接地方式还能降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由于其灭弧效果显着,可以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以及由其引发的各类危害的风险,保护电网及设备安全,故而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根据其工作特点又称为谐振接地。电网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与对地电容所构成回路,可等效为串联回路,符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所以也称为电压谐振原理。接地故障情况下,电网可等效为并联回路,符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故也称为电流谐振原理。要想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能够达到快速有效补偿、使接地电弧快速自熄的效果,准确测量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消弧线圈的调谐和补偿效果。现阶段,各专家学者提出过多种测量对地电容电流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许多尚处于理论分析的层次。因此,本文在前人努力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提出基于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并通过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首先对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做了认真研究,并对多种电容电流测量方法总结分析,指出各测量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其次对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深入学习,着重研究了其中的逆变补偿部分,并提出将其运用在三相不平衡零序电流补偿的观点。最后运用扫频法对电网电容电流进行测量,以不平衡系统零序电流补偿的方法,改善系统不平衡程度,扩大扫频法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电容电流的测量准确度。经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其结果显示测量效果良好。

顾明煜[4](2018)在《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城区的架空线路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架空线路改为电缆线路入地成为城市配网建设中的必然选择,电缆线路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导致配网电容电流的增长,电容电流超标将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未来变电站改造、新建过程中,应考虑电容电流的影响,选择合理的配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容电流过大问题进行治理。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南通城区的电容电流情况的分析,研究其治理方案。取得的成果包括:(1)介绍了电网电容电流形成的原因,阐述了架空线路和电力电缆的电容估算方法,分析了南通城区电容电流实测的方法及技术要点。(2)统计并分析了南通城区电容电流的情况,得出南通城区大部分变电站配网电容电流可控,部分变电站配网电容电流超标严重的结论,指出消弧线圈补偿是目前南通城区电容电流治理的主要方案。(3)针对消弧线圈补偿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综合南通城区消弧线圈配置的发展情况,指出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对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治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电容电流超标严重的变电站,可以采取增容主站消弧线圈或采用消弧线圈分布式补偿的方式。(4)对小电阻接地方式及其配套保护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将是南通城区未来治理电容电流的手段,并以秦灶变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和参数提出了变电站经小电阻接地的设计方案。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了南通城区电容电流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邢雅萍[5](2018)在《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研究》文中认为电网是否可以安全可靠运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非同小可,在实际运行的各类型故障中,单相接地故障占绝大多数,它与系统中性点接地形式的关系十分紧密,约占短路故障总数的70%,因此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对电网安全运行而言至关重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我国中低压广泛使用小电流接地运行。以往电网规模较小时,此类无源消弧线圈的补偿还尚能达到需求,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化,传统的无源消弧线圈渐渐达不到电网可靠运行的要求。基于PWM的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出现,使解决无源消弧线圈补偿后残流仍超过允许值的问题成为可能。本文依次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运行、正常状态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运行及小电流接地中几个重要概念(阻尼率、失谐度、不平衡电压等)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分析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注入信号的三频法和中性点直接注入信号三频法的两种方法,改变测量信号的频率依次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中性点直接注入信号三频法具有优越性。针对有源电流消弧法和有源电压消弧法各自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新算法:利用两次判别条件使两种算法的优点相结合,可以适用于单相经不同阻值过渡电阻接地故障的有源补偿。改进的算法可以消除有源消弧线圈的补偿死区。在介绍有源消弧线圈的基本原理后提出了一种有源补偿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滞环比较法和三角波比较法两种逆变器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和分析,确定采用定时滞环比较法进行有源逆变装置的控制。

杨赞超[6](2016)在《基于信号注入法的自动跟踪补偿调容式消弧线圈研究》文中认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的方式关系到供电可靠性、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等各方面问题,我国中低压城市配电网中广泛采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即谐振接地的方式。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时,消弧线圈的电感值大小的整定是一个重要关键。电感值与输电线路的对地电容的匹配程度,即脱谐度,会影响发生接地故障时补偿效果、电弧熄灭以及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初速度等一系列过程。对于中性点接地运行的相关问题,有专门接地技术设计规程。目前投用的消弧线圈广泛采用了自动跟踪补偿的调谐方式,通过测量对地电容大小,自动调节电感值大小,使脱谐度符合运行要求(一般在过补偿状态下,脱谐度不高于10%)。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使消弧线圈响应动作更迅速、补偿精度更准确,其关键在于对地电容的测量。目前,对地电容测量有多种方法,不同的消弧线圈生产厂家采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大部分通过改变消弧线圈的感抗值来求解线路对地电容。本文针对云南某110/10kV变电站发生的消弧线圈调谐过程中出现零序电压波动的问题,分析并指出其原因在于为保证对地电容测量精度消弧线圈调谐时电感值调节过宽导致电压严重波动,从而提出了注入信号法来代替原有的两点法来解决该问题。注入信号法通过在调容式消弧线圈二次侧注入非工频电源,测量中性点电压电流通过滤波提取其中非工频成分分量计算对地电容的大小。本文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设计了FIR滤波器进行滤波,并给出关键模块的硬件电路实现。

宋晓燕[7](2015)在《基于注入高频信号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配电网电容电流的精确测量是自动调谐消弧线圈进行自动补偿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抑制TV发生铁磁谐振的重要参数及选线的依据。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信号注入法的测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技术。传统的信号注入法包括三频法、双频法(相量法)、单频法、扫频法、综合法等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采用,但是它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频率选取困难,测量范围相对较小,计算复杂、繁琐,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现场实际测量的经验,在对各个方法进行误差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频信号注入法,大大简化计算的同时扩大了测量范围,同时也解决了频率选取的难题。本文通过理论、仿真、实验三结合,对高频法进行研究。首先对传统的信号注入法的公式进行误差分析,得出统一的结论:注入的两个频率相差越大,误差越小;低频在合理的范围内越低越好。然后,针对无论是高频还是低频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结合相应的仿真验证。最后,提出完整的高频法理论:高频定为5000Hz,此时可以忽略TV漏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的影响;低频则是先对系统进行20017Hz从高到低地扫频,找到相应的谐振频率,如果在此频率范围内没有找出系统的谐振频率,则直接将低频定为20Hz。高频法吸收了扫频与定频的优点,对于小电容系统采用扫频,结合电网自身的特性,寻找最适合频率;对于大电容系统采用定频20Hz,在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误差。由于TV参数无论在仿真或是实验中都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TV参数做了一系列实验,包括励磁参数,漏电阻,漏电感。同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在高频下TV参数不存在频变问题。根据实验得出TV参数进行计算,设置仿真模块参数,搭建模型,进行高频法的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在实验室搭建实验平台,模拟10kV不带电系统对地电容的测量。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都表明高频法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李宗礼,刘伯颖,王明辉,刘博豪,高建森[8](2014)在《谐振接地电网失谐度测量及跟踪补偿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失谐度是谐振接地电网的重要参数之一,与电网中性点偏移电压、弧隙电压的上升速度和残流的大小紧密相关,合理调节失谐度的大小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存在的电网失谐度测量精度低、电路抗干扰能力弱等不足,给出了一种外加扫频信号的失谐度测量方法,设计了拥有良好实时性的两级可调消弧线圈,并在微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实现谐振接地电网自动跟踪补偿的系统控制策略。该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跟踪性能良好等优点。

苗晓鹏[9](2014)在《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谐振接地系统是我国中低压配电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性点接地系统,能很好的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前谐振接地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怎样使系统的接地残流进一步降低,保证接地电弧不至重燃。以前研究的谐振接地系统中,消弧线圈回路只能补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中的容性无功分量,对残流中的有功分量则无能为力。随着配电网的扩大以及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非线性负荷的增加,接地电流中的有功分量部分会随之大幅增加,有功分量的增加不利于接地电弧的熄灭,过大的有功电流甚至导致电弧的重燃、系统出现过电压等事故。同时,发现接地残流与接地电阻有很大关系,系统阻尼率的变化也影响着中性点位移电压、接地残流以及故障相恢复电压。本文采用有源逆变技术,利用计算预测的指令电流作为参考信号来控制逆变器,实现接地残流有功分量的补偿,同时对阻尼率变化造成的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谐振系统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与推导,分析了阻尼率改变所引起的系统的中性点位移电压、接地残流、故障相恢复电压的变化,简单说明了接地电流中有功电流的来源,对比有功分量测量方法,提出了本文的测量方法—中性点位移电压法。然后就接地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实现进行了推导与研究,并对比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流跟踪控制方法(包括滞环控制、三角波比较、固定开关频率),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相关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前面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对补偿有功电流的消弧线圈回路的柔性控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模拟实验平台需要的元件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对控制电路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阻尼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李璐[10](2013)在《矿井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井供电线路主要采用电缆供电方式。近年来,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扩大,矿井供电电压等级的提升,矿井供电网络不断扩大,电缆长度随之增加,电缆对地的分布电容效应增大,矿井电网分布电容电流也随之增加,因单相接地故障,引起弧光过电压导致设备绝缘损伤,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时有发生,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矿井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测量与治理补偿就十分的重要,本文就如何测量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展开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在分析电容电流形成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对其中的偏置电容法和外加电容中性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指出了各种传统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其局限性。其次,深入研究了基于信号注入法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对现有的信号注入法,三频法、分频法和扫频法等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最后,在分析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信号注入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信号注入法可以分别测量出系统对地电容和绝缘电阻值,进而准确的计算出系统的电容电流值。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够在系统接地故障发生前对系统的绝缘水平做出预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二、外加信号扫频法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加信号扫频法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信号注入法测量中压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信号注入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信号注入法的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研究
    2.1 扫频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1.1 扫频法的基本原理
        2.1.2 扫频法的误差分析
        2.1.3 扫频法的仿真分析
    2.2 三频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2.1 三频法的基本原理
        2.2.2 三频法的误差分析
        2.2.3 三频法的仿真分析
    2.3 相量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3.1 相量法的基本原理
        2.3.2 相量法的误差分析
        2.3.3 相量法的仿真分析
    2.4 综合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4.1 综合法的基本原理
        2.4.2 综合法的误差分析
        2.4.3 综合法的仿真分析
    2.5 高频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2.5.1 高频法的基本原理
        2.5.2 高频法的误差分析
        2.5.3 高频法的仿真分析
    2.6 信号注入法的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综合法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改进
    3.1 中压配电网等效模型的改进
        3.1.1 中压配电网的频率特性分析
        3.1.2 传统的中压配电网等效模型误差分析
        3.1.3 改进的中压配电网等效模型
    3.2 谐振频率搜索方法的改进
        3.2.1 传统的谐振频率搜索方法
        3.2.2 变步长同相搜索法
        3.2.3 仿真验证
    3.3 改进的综合法
        3.3.1 改进的综合法的测量原理
        3.3.2 改进的综合法的误差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改进的综合法的关键参数选择及仿真分析
    4.1 电压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分析
        4.1.1 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4.1.2 电压互感器的等效模型
        4.1.3 电压互感器的传变特性试验
    4.2 注入信号频率及串联电容的选择
        4.2.1 注入信号频率的选择
        4.2.2 串联电容的选择
    4.3 注入信号幅值的选择
        4.3.1 电压互感器的容量限制
        4.3.2 注入信号的衰减特性分析
        4.3.3 配电网的正常运行限制
    4.4 改进的综合法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电网干扰信号的消除策略
    5.1 相关检测
        5.1.1 自相关检测法
        5.1.2 互相关检测法
    5.2 相关函数的实际运算
        5.2.1 模拟积分方式
        5.2.2 数字累加方式
    5.3 数字式互相关器
        5.3.1 数字式互相关器的设计
        5.3.2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信号注入法的中压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容电流测量的意义
    1.3 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
    1.4 信号注入法的技术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缆电气参数的计算及低频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电缆护套的连接方式及电缆的接地方式
        2.2.1 可靠连接的电缆
        2.2.2 单点连接的电缆
        2.2.3 交互连接的电缆
    2.3 电缆阻抗和导纳的计算
        2.3.1 并联电容和电纳的计算
        2.3.2 串联的自阻抗和互阻抗计算
        2.3.3 交流电阻的计算
    2.4 单回路电缆的串联相阻抗矩阵和串联序阻抗矩阵
        2.4.1 不带铠装层电缆的串联相阻抗矩阵和串联序阻抗矩阵
        2.4.2 带铠装层电缆的串联相阻抗矩阵和串联序阻抗矩阵
    2.5 单回路电缆的一相并联电纳矩阵
    2.6 三相双回路电缆
    2.7 电缆参数的频率特性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PT的工作原理及信号注入容量的确定
    3.1 引言
    3.2 PT的工作原理及等值模型
        3.2.1 PT的工作原理分析
        3.2.2 PT的等值模型
    3.3 PT的传变特性实验
    3.4 注入电流信号容量的确定
        3.4.1 信号注入法注入幅值的分析
        3.4.2 零序电流信号一次侧衰减过程的仿真模型与参数
        3.4.3 零序电流信号一次侧衰减过程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压配电网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4.2.1 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及参数
        4.2.2 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不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4.3.1 不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及参数
        4.3.2 不对称中压配电网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纯电容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及幅频特性曲线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信号注入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原理及仿真
    5.1 电容电流产生的原因
    5.2 三频法的测量原理及仿真分析
        5.2.1 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5.2.2 三频法的误差分析
        5.2.3 三频法的仿真分析
    5.3 分频法的测量原理及仿真分析
        5.3.1 分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5.3.2 分频法的仿真分析
    5.4 扫频法的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5.4.1 扫频法测量电容电流的基本原理
        5.4.2 扫频范围的选取及谐振频率的确定
        5.4.3 扫频法的误差分析
    5.5 信号注入法的综合比较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3)基于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测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消弧线圈研究现状
        1.2.2 电容电流测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消弧线圈种类及调谐方法
    2.1 中性点接地方式
        2.1.1 中性点直接接地
        2.1.2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
        2.1.3 中性点不接地
        2.1.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2.2 消弧线圈种类
        2.2.1 调匝式消弧线圈
        2.2.2 调容式消弧线圈
        2.2.3 相控式消弧线圈
        2.2.4 磁控式消弧线圈
    2.3 调谐方式
        2.3.1 预调方式
        2.3.2 随调方式
        2.3.3 预随调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3.1 估算法
    3.2 直接测量法
    3.3 间接测量法
        3.3.1 中性点外加电容法
        3.3.2 中性点外加电压法
        3.3.3 调谐法
        3.3.4 变频法
        3.3.5 电容增量法
        3.3.6 人工不对称法
        3.3.7 信号注入法
    3.4 各种电容电流测量方法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不平衡系统零序电流有源补偿
    4.1 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4.1.1 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组成
        4.1.2 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工作原理
    4.2 PWM控制技术
        4.2.1 SPWM逆变控制技术
        4.2.2 滞环比较控制
        4.2.3 三角波比较控制
        4.2.4 谐波允许含量
    4.3 有源补偿装置的补偿原理
    4.4 本章小结
5 扫频法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仿真分析
    5.1 扫频法测量流程
    5.2 三相平衡状态下仿真分析
    5.3 三相不平衡状态下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4)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配电网接地方式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测量分析
    2.1 引言
    2.2 架空线路的电容电流
    2.3 电缆线路的电容电流
        2.3.1 电缆的结构
        2.3.2 电缆的电容结构
    2.4 电容电流实测方法分析
        2.4.1 外加非工频信号测试
        2.4.2 工程测试方法及技术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分析
    3.1 引言
    3.2 南通城区中压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特点
        3.2.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3.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3 南通城区配网及电容电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通城区消弧线圈成套装置补偿方式研究
    4.1 引言
    4.2 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结构及原理
        4.2.1 接地变压器(又称Z型变)
        4.2.2 消弧线圈
        4.2.3 阻尼电阻箱
        4.2.4 自动调谐选线控制器
        4.2.5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
    4.3 南通城区消弧线圈补偿方式的运行
        4.3.1 南通城区消弧线圈配置分析
        4.3.2 南通110kV民主变消弧线圈增容案例分析
        4.3.3 消弧线圈分布式补偿方式
        4.3.4 南通城区消弧线圈应用效果及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通城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研究
    5.1 引言
    5.2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
    5.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5.4 零序电流保护
        5.4.1 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容电流分布
        5.4.2 零序电流整定原则
    5.5 南通城区配网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设计
        5.5.1 秦灶变现有20kV设备概况
        5.5.2 秦灶变20kV经小电阻接地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5.5.3 接地变容量及接地电阻的选择
        5.5.4 接地变高压侧连接方式选择及相应保护配置
        5.5.5 配套设备改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无源消弧线圈的研究现状
    1.3 有源消弧线圈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运行原理
    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分析
    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正常运行的分析
    2.3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分析
    2.4 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分析
        2.4.1 仿真模型的搭建
        2.4.2 故障参数的分析对比
    2.5 消弧线圈的参数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容电流的测量
    3.1 利用不平衡电压测量电容电流
    3.2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注入信号的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3.2.1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注入信号的三频法测量原理
        3.2.2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注入信号的三频法仿真分析
    3.3 中性点直接注入信号的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3.3.1 中性点直接注入信号的三频法测量原理
        3.3.2 中性点直接注入信号的三频法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故障后电流注入值的计算
    4.1 有源电流消弧法故障后电流注入值的计算
        4.1.1 有源电流消弧法的计算原理
        4.1.2 有源电流消弧法的仿真验证分析
    4.2 有源电压消弧法故障后电流注入值的计算
        4.2.1 有源电压消弧法的计算原理
        4.2.2 有源电压法注入电流的仿真与分析
    4.3 改进法计算注入电流
        4.3.1 有源电压消弧算法的性能分析
        4.3.2 改进法计算注入电流原理分析
        4.3.3 改进法计算注入电流仿真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设计与控制策略比较
    5.1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基本原理
    5.2 主消弧装置的设计
    5.3 有源补偿装置的补偿原理
    5.4 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电流跟踪控制策略
        5.4.1 滞环电流控制技术
        5.4.2 滞环电流控制的仿真分析
        5.4.3 三角波比较电流控制技术
        5.4.4 三角波比较电流控制的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信号注入法的自动跟踪补偿调容式消弧线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消弧线圈补偿原理
    2.1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2.2 消弧线圈的种类
    2.3 对地电容的测量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号注入法调容式消弧线圈
    3.1 由对地电容测量引起电压波动现象
    3.2 调容式消弧线圈信号注入法基本结构
    3.3 采样分析
    3.4 滤波器设计
    3.5 频率测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注入法仿真分析
    4.1 滤波器设计仿真
    4.2 逆变模块仿真
    4.3 调容式消弧线圈仿真
    4.4 线路仿真
    4.5 注入信号法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号注入法模块的实现
    5.1 信号注入法模块总体结构
    5.2 DSP供电电源
    5.3 稳压电路
    5.4 采样电路
    5.5 AD转换模块
    5.6 扩展存储
    5.7 逆变模块
    5.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注入高频信号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测量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技术现状
    1.4 本文所做工作
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测量电容电流方法的研究
    2.1 信号注入法的对比分析
        2.1.1 测量的基本原理
        2.1.2 三频法
        2.1.3 双频法(相量法)
        2.1.4 谐振法(扫频法)
        2.1.5 综合法
        2.1.6 小结
    2.2 义煤集团部分矿 6kV电容电流的现场实际测量
        2.2.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2.2.2 义煤集团部分矿 6kV电容电流的测量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高频法的提出
    3.1 误差分析
        3.1.1 误差分析原理
        3.1.2 误差计算与分析
    3.2 频率的选取
        3.2.1 传统的频率选取的原则
        3.2.2 高频法的频率选取
        3.2.3 低频的选取
    3.3 高频法
        3.3.1 扫频与高频相结合
        3.3.2 定频与高频相结合
    3.4 本章小结
4 高频法的仿真与实验
    4.1 实验仪器
    4.2 对JSZW-10型三相电压互感器参数的研究
        4.2.1 对励磁参数的研究
        4.2.2 对漏阻抗参数的研究
        4.2.3 仿真模型TV参数的确定
    4.3 仿真分析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模拟实验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谐振接地电网失谐度测量及跟踪补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外加扫频信号法的失谐度测量
    2.1 失谐度对电网的影响
    2.2 失谐度测试系统的原理
    2.3 扫频法失谐度测量硬件装置
3 新型消弧线圈
    3.1 消弧线圈常用调谐方式
    3.2 两级可调消弧线圈
4 两级可调消弧线圈控制策略及实现
5 结论

(9)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谐振接地系统基础理论
    2.1 谐振接地系统的概述
    2.2 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变化理论
    2.3 接地电流电弧的熄灭
    2.4 本章小结
3 谐振接地系统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测量
    3.1 谐振接地系统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来源
    3.2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测量方法
    3.3 本论文采用的测量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谐振接地系统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跟踪补偿
    4.1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实现原理
    4.2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跟踪控制技术
    4.3 对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进行补偿的仿真分析
    4.4 故障残流有功分量的补偿程度与过电压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平台搭建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电路
    5.2 实验所需元件的简单分析
    5.3 基于 DSP 脉冲触发单元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矿井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网电容电流分析
    2.1 电网分布电容分析
    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电容电流测量方法
    3.1 金属接地法测量电容电流
    3.2 偏置电容法测量电容电流
        3.2.1 偏置电容法的测量原理
        3.2.2 偏置电容法的误差分析
        3.2.3 偏置电容法的仿真
    3.3 外加电容中性点法测量电容电流
        3.3.1 外加电容中性点法的测量原理
        3.3.2 外加电容中性点法的误差分析
        3.3.3 外加电容中性点法的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信号注入法测量电容电流
    4.1 信号注入法测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
        4.1.1 三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4.1.2 分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4.2 信号注入法测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电容电流
        4.2.1 扫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4.2.2 工频法测量电容电流
    4.3 本章小结
5 信号注入测量电容电流方法的改进
    5.1 改进信号注入法的测量原理
    5.2 改进信号注入法的仿真
        5.2.1 仿真软件的选取
        5.2.2 仿真参数的确定
        5.2.3 注入信号频率和幅值的选取
        5.2.4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5 仿真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外加信号扫频法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信号注入法测量中压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研究[D]. 彭俊桦.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信号注入法的中压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D]. 张海浪.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3]基于柔性全补偿消弧装置的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测置技术研究[D]. 李一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4]南通城区配网电容电流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D]. 顾明煜.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5]有源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研究[D]. 邢雅萍. 山东理工大学, 2018(12)
  • [6]基于信号注入法的自动跟踪补偿调容式消弧线圈研究[D]. 杨赞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7]基于注入高频信号的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D]. 宋晓燕.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8]谐振接地电网失谐度测量及跟踪补偿技术研究[J]. 李宗礼,刘伯颖,王明辉,刘博豪,高建森. 电工技术学报, 2014(S1)
  • [9]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残流有功分量补偿的研究[D]. 苗晓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10]矿井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研究[D]. 李璐.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外部信号扫描法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