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诗)

写给女儿(诗)

一、写给女儿(组诗)(论文文献综述)

肖雅茗[1](2021)在《吕潜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吕潜因“诗书画三绝”而被世人称颂,他的绘画、书法深受历代书画家宝爱,其名常载于艺术类典籍。相较之下,其诗名长久以来湮没不显,目前学界尚未对吕潜诗歌进行系统性研究。吕潜家世清贵,早披宫锦,其诗今存四百余首,多作于甲申之后,取材广博,风格多样,诗本性情,情感深挚,穷而益工。本文主要以吕潜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吕潜在战乱中被迫流落他乡,亲身经历了朝代鼎革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为下层劳动人民发声,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到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背景下启蒙思想的影子。本文将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吕潜诗歌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对吕潜诗歌进行辑佚和考辨。其次,以各类方志史籍为主干,以吕潜诗歌为材料支撑,补写完善其生平行迹和交游状况,其中交游着墨最多,试图从吕潜与友人的交往中探究其丰富细腻的遗民心理,揭示清初汉人士大夫观念的流变,并依托诗歌文本确定吕潜的遗民类型。吕潜之诗总体上呈现雅健清新的面貌,还有的以沉着翔实的笔调详述明末战乱时期的历史故实,描摹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因欲归无路而不得不依栖于治安之境的士绅阶层明遗民的生存处境与内心世界。吕潜之诗是人生经历和江山血泪写就,现实主义特色鲜明,以诗补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挖掘吕潜诗歌的主题倾向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史料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并为巴蜀文学文献、巴蜀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佐证材料。另外,本文以吕潜诗歌为依据考辨部分方志史籍之失,或为史籍的记载提供更丰富的文献支撑。最后,详细分析吕潜诗歌的诗学趣尚、诗歌风格特色以及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将吕潜作为明清易代之际文学史上的一个个案,考察时代变迁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展开一幅广阔而生动的明代遗民生活图景,进一步展现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

包晓涵[2](2021)在《姚雪垠旧体诗创作论》文中认为

李敏[3](2021)在《“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末五子”是后七子派领袖王世贞命名的一个文学群体,成员包括赵用贤、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胡应麟。他们文学交游活动广泛,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的辐射面广,影响者众。“末五子”处在七子派与公安派的过渡地带,在晚明文坛由复古向新变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对七子复古派的文论主张多有矫偏救弊之举,同时不断调和“师古”与“师心”的矛盾,发挥了扭转文学流弊的作用。他们坚守文学有益于世用的原则进行创作,与晚明作家宣传人性解放的文风有根本性的差别,起到了对晚明世风振起的作用。本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末五子”命名的缘起及作为群体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探讨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通过对“末五子”排序问题的分析,探讨王世贞的排名意图。第二章分析晚明文学思潮嬗变下,“末五子”的文学观念及其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第三章讨论“末五子”对明代博学思潮的接受及推进,聚焦李维桢、胡应麟诗文创作的博学特性。第四章第一节讨论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从李维桢《续藏书序》两个版本的文字差异入手,分析他对狂禅派代表李贽的真实态度;第二节着重阐述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屠隆与李贽的差异性特质,指出屠隆不属于狂禅派,从所掌握的材料出发,论证屠隆纵欲之说不成立,屠隆在生活上克欲寡欲,在作品中宣扬情欲的危害性,他是晚明世风的振起者。第三节重点讨论儒释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第五章分析在晚明复古文学思潮下,赵用贤、魏允中诗文创作中复古与新变的特点。第六章从文学交游的角度讨论胡应麟、屠隆、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重点围绕他们的诗社活动、文坛盟主地位及对公安派、竟陵派的影响展开分析。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姜红伟[4](2021)在《海子年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九六四年,出生。三月二十四日午时,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公社査湾村高桥屋,家庭出身贫农。属龙。因五行缺水,故取名査海生。父亲査正全(曾用名查振全),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农民。母亲操彩竹(曾用名操釆菊),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出生。农民。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八年,一岁-十四岁居住在家。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大弟査曙明出生。一九六九年二月,在高河公社査湾大队永红小学分校入学,读一年级。一九七〇年九月十八日,

但向婕[5](2020)在《海子抒情诗歌语言韵律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子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诗人中的一位,在这个中国新诗将要转型的重要时期,海子以他对诗歌持有的严肃、庄重的态度以及对于诗歌精神高度的追求而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对于海子的诗歌,曾有很多人从内容解析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但是仅仅从语言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很少,也没有人对海子诗歌的韵律风格进行过研究。因此本文将从韵律风格学的角度出发,对海子抒情诗歌语言的韵律风格进行分析探讨,主要是从海子抒情诗歌语言中声母的使用、韵母的使用、相同相似字词句的反复和书面排列形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每一章都进行小结,并在最后总结出海子诗歌的节奏层级和海子的抒情诗在韵律上体现出的语言风格。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同时介绍了诗歌语言韵律研究和海子诗歌语言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语言风格学的意义和当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声母的使用,介绍了中国诗歌中的“押声”现象和西方诗歌中的“头韵”,对海子诗歌中的押声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和讨论,指出押声手法有利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第三章韵母的使用,分析了海子的抒情诗中句尾的押韵、诗歌段落中的押韵和句中韵这三个方面,并由海子最常使用的韵辙——“江阳辙”得出海子诗歌语言热烈、激昂的特点。第四章相同相似词句的反复,从海子诗歌中相同相似词句在一行中一节中反复出现以及一首诗中反复出现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分类讨论,并且指出反复是诗人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分析诗歌,探讨了反复手法与诗歌韵律节奏的关系。第五章书面排列形式,主要是从海子诗中跨行、标点和空格、长句、默行以及特殊诗行排列这几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外在形式与诗歌韵律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诗歌的书面排列形式可以形成诗歌建筑美、凸显重要词句、控制诗行字数、加深情绪、形成诗歌语言陌生化效果等多种作用。第六章结论部分对海子诗歌的节奏层级和从韵律上体现出的风格进行了总结,总结出海子诗歌的节奏层级建构,并指出海子诗歌语言在韵律的上体现出的风格特点:一是从尾韵的使用和反复的手法中表现出热烈与激昂的语言风格,二是诗歌语言不断的反复所表现出的简单与朴实的语言风格,三是在简单与复杂、流畅与拗折中体现出冲突与对立的语言风格。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武闻宇[6](2020)在《两宋家训诗研究》文中认为家训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宗法制社会下尤为重要。家训诗,就是父祖在诗中表达出对子孙的训诫、教诲与劝勉,或是兄长对弟妹的督导。这些诗中蕴含着父兄对子弟在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导和规划,也间接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看法。宋代是家训诗的繁荣期,本文以《全宋诗》和《全宋诗订补》为史料来源,收集整理出家训诗1150余首,从文学发展及唐宋变革的角度予以考察。论文分四章展开:第一章探讨了两宋家训诗的创作背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门阀士族的衰落与寒素庶族的崛起、选官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家训诗在宋代兴盛的客观要素。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导致了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寒素庶族的崛起,家训诗创作群的扩大丰富了作品的数量及内容,而科举制的变革使得选官制度更加公平、客观,文化教育得以繁荣发展。第二章在介绍了两宋家训诗的基本情况后,分四个方面探索了诗作的内涵特质。“儒家思想下的立身处事”从惜时勤奋、持之以恒,自省自检、自修自强,心态平和、心胸宽广,修德为善、有所戒勿,躬身实践、谨言慎行,对待他人等六个部分进行探讨;“科举驱动下的读书仕进”主要从读书,科举,仕宦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经济发展下的治生消费”从勤农事,交租税,崇俭抑奢,安贫乐道四个部分进行探讨;“家国同构下的忠君爱国”主要从移孝作忠、事君报国和战争中的爱国情怀两部分进行探讨。第三章围绕家训诗在两宋的变迁展开。家训诗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与三次兴学运动关系密切,尤其在以改革科举、振兴官学为主要措施的熙丰兴学的影响下,家训诗迅速发展,数量急速增加,由此带来了创作的繁荣。至南宋中期,家训诗在创作人数和作品数量上达到了高峰。战争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家训诗影响也不相同,对比唐宋两代王朝中期战乱时的家训诗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于现实的反映、题材的开拓还是对于训诫主旨的创新,宋代家训诗在这一期间都是不如唐代家训诗的,重点还停留在惜时、勤学、科举、仕宦方面。但宋末时,家训诗所表达出的忧国忧民、诗礼传家、不失本心,既是正面对中原文明、中华文化的延续,也是侧面对宋末战乱,元人入侵的反抗,构成了不使汉民族“亡天下”的根本。第四章探究了家训诗的写作特点,包括体裁、语言、题材、形式、用典五个方面。

李晓洁[7](2020)在《唐代婚恋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婚恋是人类必经的过程,爱情、婚姻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特别是《诗经》中的婚恋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唐代婚恋诗的关注不够,未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对唐代婚恋题材的诗歌研究往往局限在爱情、艳情、宫怨、闺怨等单一角度。唐代婚恋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唐代可谓是佳篇云集,层出不穷,唐代诗坛的名家都参与了婚恋诗的创作,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婚恋诗。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唐代婚恋状况和唐人的婚恋观,对于了解唐代社会、历史以及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唐代婚恋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婚恋诗的搜集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婚恋诗的创作流变、发展状况、基本类别、艺术特色以及与婚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挖掘与论述。本文所研究的唐代婚恋诗主要是从彭定求所编的《全唐诗》中挑选的符合的诗作,并加以分析探讨。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选题的缘由,其次对唐代婚恋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成果和不足,最后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正文部分由以下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唐前婚恋诗概述。本章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婚恋诗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通过关照唐前婚恋诗发展,追根溯源,一探婚恋诗的写作传统。第二章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本章从制度着眼,考察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对婚恋诗歌书写的影响,以代表性的婚恋诗窥探唐代婚恋制度下唐人的婚姻观念、婚姻缔结以及婚姻解除等各方面的社会现象。第三章唐代婚恋诗的发展概况。本章主要从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四个唐诗发展的历史阶段,分别梳理不同时期婚恋诗的创作特征。第四章唐代婚恋诗的基本类别。本章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婚恋诗进行分类,将唐代婚恋诗以恋爱和结婚两个阶段分为恋诗与婚诗两大类,恋诗中既包括婚前的恋情也包括婚后的恋情;婚诗中包含嫁娶、赠内、闺怨、弃妇、离婚、悼亡诗,并分析其中婚诗与恋诗的交叉现象。通过对婚恋诗进行分类,了解婚恋诗创作上的内容倾向。第五章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本章从情感表达、意象使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四个方面剖析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张曦[8](2020)在《乐钧及其诗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乐钧是清朝乾嘉时期的着名诗人。他一生喜游历山水,且博览群书,热爱文学创作,着述颇丰,今存《青芝山馆全集》,其中包括古、近体诗两千余首,词一百六十七首,骈体文四十八篇。此外,还着有笔记小说《耳食录》二十卷。乐钧的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他自己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尤其是其诗歌创作,不仅反映出他孤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对当时社会民生状况的真实再现,不论是在思想意义还是在艺术价值方面,他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乐钧的研究极为有限,诗歌方面更是空缺。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乐钧的家世、生平、着述、交游和诗歌创作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对乐钧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本文绪论部分概述前人研究成果,从家世及生平、交游、词作及其笔记小说《耳食录》等方面做了归纳和梳理,并指出选题的依据及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乐钧的家世、生平与着述,其生平按照行迹分为居家读书、北上京师、两次入幕、晚年家居四个时期,并对乐钧的《青芝山馆诗集》《青芝山馆骈体文集》《断水词》等着作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考述乐钧的交游,将交游人物分为达官显贵、布衣好友、幕府挚交三个方面,探寻好友们在乐钧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章讨论乐钧的诗学主张,在简要介绍乾嘉诗坛状况,交代乐钧诗歌创作氛围的基础上,分为兼学唐宋和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两个部分来论述乐钧的诗学主张,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归纳乐钧诗歌的题材内容,分为山水田园诗、羁旅抒怀诗、咏史怀古诗、酬唱赠答诗、题画题壁诗五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展开详细的归纳分析。第五章主要从诗歌风格、表现手法、情感力量与诗歌形式四个方面来分析乐钧诗歌的艺术特色。结语部分充分肯定乐钧的诗歌价值,总结他对清乾嘉时期江右文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易纾曼[9](2020)在《胡风旧体诗词创作论》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今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胡风新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身份一直被强调,而作为旧体诗人的胡风却鲜少有人关注。本论文旨在讨论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论。根据胡风的人生经历、文艺思想与旧体诗词文本,来探讨其间歇式地、爆发式地、“否定”式地创作旧体诗词的动因,梳理其旧体诗词的主要思想意蕴,发掘其旧体诗词背后的古今演变渊源。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根据胡风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立场来探讨其创作旧体诗词的动因。一方面胡风少年时代的旧学修习经历是其创作旧体诗词的根本动因;另一方面则根据胡风的创作时期分开来谈,抗战时期他以五四文学为中心、不完全否定旧形式的民族形式立场是其小规模创作旧体诗词的主要动因,而狱中时期强烈的情感抒发需要与旧形式的诱惑则是其大规模创作旧体诗词的主要动因。第二部分探讨的是胡风旧体诗词的思想意蕴,以时间和写作主题为线索,结合诗人的创作心理与经历,分为五个部分来谈:抗战风云、狱里狱外、怀旧忆友、监外酬唱、以古讽今。第三部分采用古今演变的研究方法,探究胡风旧体诗词的艺术风格渊源与创作心理渊源:第一是胡风创造的“连环对”体诗歌一定程度上从中国传统诗歌中汲取了营养,第二是其旧体诗——尤其是七律,在意象、语体、章法结构和精神意识等方面有着对鲁迅旧体诗的借鉴和传承,第三是其在创作中呈现出了现代知识分子情怀与儒家政治文化心理、传统退隐意识交织在一起的多面诗人形象。本论文从作家创作动因、旧体诗词主题意蕴及古今演变探源三个角度,对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从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胡风旧体诗词创作论。

刘铠齐[10](2020)在《《瑶台风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瑶台风露》是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未刊刻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王鸿朗二人合编,精选精评,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李白的五言古诗成就非凡,而《瑶台风露》作为现存唯一的李白五古诗选,对于李白的诗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百余年来,该书却并未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其编校者鲍瑞骏、王鸿朗亦是名不见经传,莫不如沧海之遗珠,殊为抱憾。本文通过检索地方志文献,大致梳理出了鲍瑞骏与王鸿朗的生平履历,并根据鲍瑞骏的存世诗文,勾勒出鲍、王二人的交游经过。该书对李白五言古诗的体裁界定与今人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编选者有意选入一些似古似律的篇目,以彰显李白擅用律句写古诗的特点。论文依照《李白诗文系年》与《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对选诗篇目的编年,主要从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应酬对象三个方面讨论了《瑶台风露》的选诗倾向。同时,结合鲍瑞骏与王鸿朗的评点,进一步归纳出该书在思想情旨上崇尚诗教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以“高古”为主、在写作技巧上重视行文章法的选诗宗旨。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瑶台风露》的评点特征与论诗主张展开研究。《瑶台风露》在评点中重视探寻李白五言古诗的渊源和影响,尤善以诗法、文法来分析李白五古的创作技巧,并从中归纳出了起法、接法、转法、提法、锁法、顿法、收法、结法等多种写作方法。鲍瑞骏与王鸿朗二人还特别重视从整体上来解读李白的五古组诗,注意探求各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以《古风》组诗为例,提出《古风》五十九首“首尾回合成一篇大文字”的论诗主张。此外,《瑶台风露》还继承了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之说,将桐城派的文论引入诗评之中,分别从字句、音节、神气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评点,较好地展现出了李白五言古诗超凡的艺术造诣。

二、写给女儿(组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写给女儿(组诗)(论文提纲范文)

(1)吕潜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吕潜生平及交游
    第一节 吕潜的生平及着述概况
    第二节 吕潜交游考
        一、吕潜与其族亲的交游
        二、吕潜与明遗民及隐士的交游
        三、吕潜与仕清汉臣的交游
        四、吕潜与方外之人的交游
第二章 吕潜诗歌题材内容分析
    第一节 题画诗
    第二节 纪游诗
    第三节 即事感怀诗
        一、羁旅之愁忧时伤世
        二、安稳闲适隐居生活
        三、思念亲人怀念家国
    第四节 凭吊诗
    第五节 咏物诗
第三章 吕潜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诗学渊源
    第一节 吕潜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赡博浑融的用典和化用
        二、比拟新奇,诗本性情
    第二节 吕潜诗学渊源分析
        一、家学渊源
        二、清初“陶、杜并举”诗学观
        三、效慕王维,推尊唐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末五子”命名缘起及其作为群体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意图及二者的依违离合
    第一节 王世贞命名“末五子”的继承与变革意图
    第二节 胡应麟、李维桢与王世贞的依合
    第三节 魏允中、赵用贤、屠隆与王世贞的依违离合
第二章 晚明文学思潮与“末五子”的文学观
    第一节 万历前后文学思潮的嬗变
    第二节 “末五子”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末五子对晚明文学思潮的纠偏和折衷
第三章 晚明博学思潮与李维桢、胡应麟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末五子”与明代博学思潮
    第二节 李维桢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胡应麟的拟乐府诗创作
第四章 晚明儒释道思潮与屠隆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概说
    第二节 晚明儒释道思潮对“末五子”的影响
    第三节 屠隆的“三教合一”思想及践履
    第四节 佛道思想影响下的屠隆诗文创作
第五章 晚明政治复兴理想与赵用贤、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晚明政坛与“末五子”的政治复兴理想
    第二节 赵用贤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魏允中的诗文创作
第六章 “末五子”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胡应麟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二节 屠隆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第三节 李维桢的文坛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李维桢年谱简编(1547-1626)
附录 2:赵用贤年谱简编(1535~1596)
附录 3:魏允中年谱简编(1544——1586)
附录:4:屠隆《吉道人传》为“唐伯虎点秋香”故事源头考论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海子年谱(论文提纲范文)

一九六四年,出生。
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八年,一岁-十四岁
一九七九年,十五岁
一九八〇年,十六岁
一九八一年,十七岁
一九八二年,十八岁
一九八三年,十九岁
一九八四年,二十岁
一九八五年,二十一岁
一九八六年,二十二岁
一九八七年,二十三
一九八八年,二十四岁
一九八九年,二十五岁
一九九〇年,海子逝世一周年
一九九一年,海子逝世两周年

(5)海子抒情诗歌语言韵律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与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3 研究综述
        1.3.1 诗歌语言韵律研究综述
        1.3.2 海子诗歌语言研究综述
        1.3.3 语言风格学研究综述
    1.4 诗歌韵律节奏相关概念介绍与说明
2 声母的使用
    2.1 押声与头韵
    2.2 海子诗歌中的押声现象
    2.3 本章小结
3 韵母的使用
    3.1 句尾的押韵
        3.1.1 句尾押韵情况
        3.1.2 尾韵与诗歌风格
    3.2 诗节中的押韵
    3.3 句中韵的使用
    3.4 本章小结
4 相同相似字词句的反复
    4.1 相同相似字词在一行中反复出现
    4.2 相同相似词句在一节中反复出现
    4.3 相同相似词句在一首诗中反复出现
    4.4 本章小结
5 书面排列形式
    5.1 跨行
    5.2 标点和空格
    5.3 长句
    5.4 默行
    5.5 特殊的诗行排列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海子诗歌的节奏层级
    6.2 海子诗歌的韵律风格
        6.2.1 热烈与激昂
        6.2.2 简单与朴实
        6.2.3 冲突与对立
    6.3 论文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两宋家训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家训诗的含义、范围
    二、家训诗的起源、发展
    三、已有成果述评
第一章 两宋家训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寒素庶族的崛起
    第三节 选官制度的改革
第二章 两宋家训诗的内涵特质
    第一节 基本情况概述
    第二节 儒家思想下的立身处事
    第三节 科举驱动下的读书仕进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下的治生消费
    第五节 家国同构下的忠君爱国
第三章 两宋家训诗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北宋中后期开始繁荣的原因探究
    第二节 两宋之际战争对家训诗的影响
    第三节 南宋中期达到高峰的表现及成因
    第四节 宋末战争对家训诗之影响
第四章 两宋家训诗的写作特点
    第一节 创作触因
    第二节 体裁选择
    第三节 形式特点
    第四节 写作语言
    第五节 寓理于典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两宋家训诗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唐代婚恋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婚恋诗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四 本文研究重点
第一章 唐前婚恋诗概述
    第一节 先秦婚恋诗
        一 《诗经》中的婚恋诗
        二 楚辞中的婚恋诗
    第二节 两汉婚恋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婚恋诗
    第四节 隋朝婚恋诗
第二章 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
    第一节 婚恋观念
    第二节 婚姻缔结
    第三节 婚姻解除
第三章 唐代婚恋诗发展概况
    第一节 初唐婚恋诗
    第二节 盛唐婚恋诗
    第三节 中唐婚恋诗
    第四节 晚唐婚恋诗
第四章 唐代婚恋诗的主题与类别
    第一节 恋诗
        一 婚前恋诗
        二 婚后恋诗
    第二节 婚诗
        一 嫁娶诗
        二 闺怨诗
        三 赠内诗
        四 弃妇诗
        五 离婚诗
        六 悼亡诗
    第三节 恋诗与婚诗的交叉
        一 婚前恋与婚后恋
        二 婚后夫妻的恋爱
        三 既有恋爱又有婚
第五章 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第二节 意象使用丰富贴切
        一 动物类意象
        二 植物类意象
        三 自然类意象
        四 生活类意象
    第三节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一 巧用典故
        二 穿插回忆
        三 合理想象
        四 生动比喻
    第四节 艺术风格深挚温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唐代婚恋诗歌选编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致谢

(8)乐钧及其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乐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章 乐钧的家世、生平与着述
    第一节 乐钧的家世
    第二节 乐钧的生平
        一、居家读书时期
        二、北上京师时期
        三、两次入幕时期
        四、晚年家居时期
    第三节 乐钧的着述
第二章 乐钧的交游
    第一节 达官显贵
        一、翁方纲
        二、曾燠
        三、吴慈鹤、吴俊
        四、爱新觉罗·裕瑞
    第二节 文坛名士
        一、吴嵩梁
        二、刘嗣绾
        三、夏宝晋与屠倬
        四、陆继辂
    第三节 幕府挚交
        一、吴照
        二、郭麐
        三、金学莲
        四、彭兆荪
第三章 乐钧的诗学主张
    第一节 兼学唐宋
    第二节 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第四章 乐钧诗歌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
    第二节 羁旅抒怀诗
    第三节 咏史怀古诗
    第四节 酬唱赠答诗
    第五节 题画题壁诗
第五章 乐钧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诗风多样,以冲淡自然为主
    第二节 反映现实的讽刺手法
    第三节 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力量
    第四节 各体兼备,长于组诗
结语
附录:乐钧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9)胡风旧体诗词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一) 发掘胡风旧体诗词的价值
        (二) 丰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建构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一)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研究
        (二) 对胡风新诗创作的研究
        (三) 对胡风旧体诗词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胡风旧体诗词创作动因分析
    第一节 胡风早年的旧学修习
    第二节 胡风的“民族形式”立场
    第三节 政治受难与旧形式的诱惑
第二章 胡风旧体诗词思想意蕴管窥
    第一节 抗战风云:“几人欢笑几人悲,莽莽河山半劫灰”
    第二节 狱里狱外:“廿载心花成镜影,春光荡漾上囚衣”
    第三节 怀旧忆友:“广邀智者成亲者,共跨南端到北端”
    第四节 监外酬唱:“心交万里不愁遥,耻笑雎鸠占鹊巢”
    第五节 以古讽今:“传情今鲁迅,授愿古曹沾”
第三章 胡风旧体诗词古今演变探源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借鉴
    第二节 鲁迅旧体诗传统的追寻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诗人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瑶台风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第一章 《瑶台风露》编校者考
    第一节 鲍瑞骏考
    第二节 王鸿朗考
第二章 《瑶台风露》的选诗研究
    第一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体例研究
    第二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篇目研究
    第三节 《瑶台风露》的选诗宗旨研究
第三章 《瑶台风露》的评点研究
    第一节 《瑶台风露》的评点特征研究
    第二节 《瑶台风露》的论诗主张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瑶台风露》书影
附录二 :《瑶台风露》批注整理
致谢

四、写给女儿(组诗)(论文参考文献)

  • [1]吕潜诗歌研究[D]. 肖雅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姚雪垠旧体诗创作论[D]. 包晓涵.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末五子”与晚明文坛研究[D]. 李敏. 兰州大学, 2021(09)
  • [4]海子年谱[J]. 姜红伟. 东吴学术, 2021(01)
  • [5]海子抒情诗歌语言韵律风格研究[D]. 但向婕.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两宋家训诗研究[D]. 武闻宇. 西北大学, 2020(07)
  • [7]唐代婚恋诗研究[D]. 李晓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乐钧及其诗歌研究[D]. 张曦.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胡风旧体诗词创作论[D]. 易纾曼.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瑶台风露》研究[D]. 刘铠齐.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写给女儿(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