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应注意电脑问题

初学者应注意电脑问题

一、初学电脑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涵[1](2021)在《波兰初级成人汉语课堂新手教师反馈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所谓教师反馈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教师对学生语言输出情况所做出的评价和回应,包括学生正确回答、错误回答以及暂时回答不出三种情况。作为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环节,反馈语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习者互动的过程,而且对其错误修正以及情感导向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反馈语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目前,教师反馈语研究多集中于国内的对外汉语课堂,对国外汉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研究较少。由于国外孔子学院的日益普及,派往国外或者通过线上孔子课堂的新手教师呈现递增趋势,但是这些新手教师对于对象国学生并不了解,对于如何有效使用课堂反馈语成为一个难点。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波兰初级成人汉语课堂中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初级成人汉语课堂新手教师课堂反馈语的使用情况及其有效性,并分别对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反馈语的态度进行调研,以期从中发现这些新手教师的课堂反馈语使用情况,并借此管中窥豹,提出改进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包括研究缘起及意义、对教师反馈语概念的界定、理论阐述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数据的处理;第三章主要对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初级成人汉语课堂新手教师反馈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第四章主要从学习者对不同类型反馈语的输出情况、反馈话语、反馈时机和反馈方式四个方面对教师反馈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新手教师在反馈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以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和对四位新手教师的访谈为依据,对学习者和新手教师对反馈语的态度进行调研;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新手教师在反馈使用中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本文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消极反馈语比积极反馈语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目的语输出。积极反馈语虽然不能很好地促使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但是对学习者情感的调动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四位新手教师对反馈语有较好的认知,并具有较强的反馈语使用意识,普遍比较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能够有效地鼓励学习者。但是在课堂反馈语使用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课堂反馈无效或低效现象。此外,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初级水平成人学习者对教师反馈语有很高认同度,学习者的性别、年龄及汉语水平等个体差异对反馈语态度的影响并不显着,受访学习者普遍认为,积极反馈的确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但不需要教师刻意进行表扬,需要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周玉成[2](2021)在《钢琴陪练对“练习主动性”的影响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关政策的指导、市场需求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通信技术的提升、“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智能钢琴的推广以及疫情下网课的普及等因素,使钢琴陪练这一行业在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线上和线下两种陪练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练习主动性的含义、作用和必要性,分析了练习主动性的“维度”。然后对钢琴陪练的兴起和作用,以及线上陪练、线下陪练的现状和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了研究钢琴陪练对于练习主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观测对比等方法,得出不同陪练方法对于陪练效果影响不同的结论。常规陪练对于练习主动性影响较小,陪练效果不甚明显。培养练习主动性方法的陪练对练习主动性产生积极影响,陪练效果较好。因此,本文倡导采用以钢琴初学者为主体,陪练教师为主导,培养练习主动性为目标的陪练模式。最后对于文中所提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并为陪练教师在陪练中如何提升练习主动性,给出了具体策略,以此抛砖引玉。

戴蕾[3](2021)在《《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作为一种具有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古琴艺术近代以来日渐式微。近几年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强调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琴艺术因此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教育传播是传统艺术在当代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等显着优点,相较传统课堂,其更能迎合当代人“碎片化”的信息接收偏好。微课的出现给古琴艺术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然而,当下关于“古琴艺术+微课”的相关理论研究甚少。已有的实践作品数量少,且由于缺少相关教育学理论的指导,知识点杂乱,教学内容不清晰,微课整体质量差,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上述现状,着手进行《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古琴初级入门》开发的理论基础、《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设计、《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开发、《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效果评价、研究总结与展望六个部分。首先,基于时代背景和古琴教学及微课的相关研究现状确定了文章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意义。第二,在对“微课”、“系列微课”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开发条件、流程及原则。第三,着手对系列微课进行设计。基于认同理论,《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分为《初识古琴》、《初赏古琴》、《初弹古琴》三部分,论文对每节微课进行了前期分析、策略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第四,开发《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其中具体包括分镜头脚本创作、风格确定、素材收集与整理、后期剪辑与合成。第五,组织焦点访谈小组对微课作品进行试播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教学风格明确,教学知识点清晰,教学内容基础性强,与传统古琴教学相比,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本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笔者最后对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张凤凤[4](2021)在《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书写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华裔儿童是海外汉语学习者中的特殊人群,他们有较好的听说水平,但是汉字书写能力较为薄弱,对其进行专项研究可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线上教学的视频回放功能为研究汉字动态书写过程提供了可能,通过该研究可了解学习者习得汉字的过程。本文以笔者教授的17名北美地区华裔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了授课对象线上汉字学习问题,利用教学视频回放总结动态书写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对比动态书写过程和静态书写结果中的典型偏误,从教师、学生、学习环境三方面分析偏误原因,并提出线上汉字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北美地区中文教学发展状况,说明笔者使用的教学平台和教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概述研究对象的学习特点。第三章利用教学视频回放总结动态书写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分析静态书写结果和动态书写过程中的典型偏误,比较二者异同。动态书写过程中笔画误连误断、笔画方向改变、笔顺不规范偏误突出,教学时要予以重视。受书写工具影响动态书写过程中结构散乱偏误字数量多,线上汉字教学时要注意结合纸笔书写加强练习。第四章从学习者、教师和学习环境三方面探讨北美地区华裔儿童出现书写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五章为结语,概括北美地区华裔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归纳其汉字书写偏误类型和原因,总结线上汉字教学方法。

郑韵扬[5](2021)在《北宋七言古诗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北宋七言古诗为研究对象。北宋七古以创作生态、题材内容、表现功能、风格技巧等多方面的新变,实现了七古诗体的艺术成熟。本文围绕七古诗体特色和发展中的突出现象,重点把握代表作家对诗体和诗歌发展的引领作用,纵向置于唐宋七古演变中考察,横向比较同时代不同诗人、诗体的差异,对北宋七古的发展创新和艺术成就作出比较全面的探讨。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以庆历诗人为中心,从酬唱语境切入,研究酬唱令庆历七古在题材内容、手法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的关键变化。通过分析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体选择,明确庆历诗人对七古一体存在一定的自觉选择意识,且受到七古体制、功用和主体心态、人生经历等多重因素影响。庆历诗人自觉将七古大量用于知己朋友的私人交流酬唱,在题材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好奇”倾向,常见以多重视点的对话组织内容;在手法风格上,兼善抒情与议论说理,并且易具有轻松畅达、活泼奔放的风格。酬唱对庆历七古题材和表现功能的拓展,主要表现在友情题材中友情内涵的扩充和共同记忆的叙述,现实与历史题材中鲜明的议论品质,和咏物题材中穷形尽理的咏物模式更新。第二章以苏门诗人为中心,研究他们几类重要的七古题材如何营造“奇趣”的审美感觉和风格。苏轼的山水纪游七古擅长景物的动态呈现并具有哲理导向,主动对游踪进行贴合主体体验的剪裁。苏门诗人的题画七古往往与画作形制、内容、风格达成和谐一致,多运用以真实写虚幻的手法,呈现丰富的真幻关系,并展开更自由广阔的联想。苏门诗人书写日常生活的七古,善于运用多种叙写技巧形成平中见奇的反差化趣味,并以消解自我庄重感的谐谑和对物我关系的建构来超越日常。第三章探讨北宋七古的章法结构。北宋七古在起首与结尾、分段与线索、转折与过脉三个方面都有精密的表现和创新。“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对北宋七古章法有重要影响,通过梳理和辨析以古文章法论七古的代表性观点,可以看出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七古章法的差异。苏轼七古的命意、构思和布局经常能在相应的古文中找到参照或形成互动,善于从前代典籍中汲取章法经验。欧阳修与王安石七古章法有舒缓和陡峭的差别,且欧阳修更擅长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有机融合的复合式结构。黄庭坚七古体制明显趋于收缩、收敛,以短章见长,也代表了其后北宋诗人诗体创作重心的变化。第四章探讨北宋七古的修辞特点,分为比喻和用典两方面。北宋七古擅长博喻和详喻,在喻体的选择、比喻的审美风格和创作方式上竞出新意,并且注重比喻的理路。梅尧臣七古用典已有博取和详写的趋势,日常生活书写中的用典将陌生诗材纳入传统的表现经验,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欧阳修擅长通过用典刻画事物,和塑造七古特定的风格,并体现博物学的倾向。苏轼和黄庭坚七古用典更加广博、密集、形式灵活,能够自出己意,与七古擅长的议论说理结合,使用典真正服务于奇思的表达。用典能够有效改善七古过分追求畅达而易伤平滑、直露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影响意脉流畅、形成套语等弊端。北宋七古用典的发展过程,也是知识影响七古风貌的过程。

张婉霜[6](2020)在《留学生汉语修辞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修辞学界一直比较看重如何艺术地运用语言,因而将修辞手法作为其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视野存在一定局限。为解决修辞学科的困境,王德春、胡范铸、陈汝东等学者在“言语行为”理论启发下相继提出“言语行为修辞观”,认为修辞就是言语运用,是正常地进行语言表达与理解,不论美观抑或平实,只要展示言语行为均可称之为修辞。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汉语教学走出国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科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其研究成果颇丰。有从教学者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教学论研究;有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汉语学习效率的方法论研究;有从偏误角度考察留学生语用情况,辅以日常交际用语的失误研究。而本论文则立足于言语行为修辞学,运用其相关理论,从修辞规律、修辞原则以及修辞手段三个方面阐释分析了留学生对汉语修辞运用的具体情况。论文结构布局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留学生在汉语修辞运用中对汉语修辞规律的把握情况。通过分析语料发现,在组织话语规律方面,留学生在汉语词汇的词义搭配以及短语的结构搭配这两方面把握程度仍然不高。此外,在语法方面存在着虚词使用不当以及语法成分的缺失和赘余等问题。在恰当实现言语目的规律方面,对于言语策略的选择较为单一,同时对语境把握不足。第二章分析了留学生在汉语修辞运用中对修辞原则的把握。在质真原则方面把握较好,但仍存在着不说真话的情况。留学生对于适量原则的把握有较大的偏差;而在礼貌原则方面,尽管留学生对于礼貌原则有着一定的认知,但由于文化差异、母语的负迁移等影响,难以在修辞运用中准确把握礼貌原则。第三章从修辞手段的角度对留学生的汉语修辞运用进行解析,着重从语汇手段和辞格手段两方面考察了留学生对汉语修辞手段的运用。第四章对全文观点进一步总结,对留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汉语修辞提出建议。

曲璐[7](2020)在《《医学入门》在日韩越三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医学入门》是一部由明代着名医家李梃整理编撰的医学全书,初刊于明万历三年(1575),正文共计7卷,另有首卷1卷。此书宗于医学经典,集各类实用性医籍精华为一体,以七言歌赋形式为主体,易诵易记,通俗晓畅,由基础论述渐入各科辨治,分内、外两集分别载述运气、经络、本草、脏腑等基础理论及内、外、妇、儿、杂病的临证诊治。《医学入门》成书不久即流传至中国周边国家,对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传统医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术界既往对《医学入门》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中日朝越医学交流史实的概括性探讨,或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尚无人对《医学入门》在日本、韩国与越南传播及影响进行系统的论述;对《医学入门》的成书及着者李梃的生平研究等,亦有某些未尽之处。日本、韩国和越南保存有《医学入门》的许多版本;三国还有很多医学着作,大量参考或引用了《医学入门》的内容。那么,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医学交流的过程中,《医学入门》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了哪些作用呢?本研究以李梃《医学入门》为中心,分别从日韩越三国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医籍加以比较、分析。通过收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相关文史典籍与医学资料,运用版本学、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挖掘、整理、分析相关文献中的有用信息。希望能够完善李梃及《医学入门》的背景论述,展开《医学入门》外传日本、韩国、越南的系统研究,梳理此书对中国周边三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影响,并为当今的中医药对外传播提供一定参考。本次的研究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收集史志典籍对李梃及《医学入门》的载述,补充或完善现有研究中尚且存疑及未尽之处。其次,通过分析中日韩越四国的《医学入门》藏本信息,比较、总结《医学入门》主要版本的特点,进而结合《医学入门》的外传史实,梳理此书在日韩越三国的流传情况。以上两方面内容主要体现在正文的第1、2章。最后,通过分析与《医学入门》关联的日本名医着作、韩国与越南传统医学的奠基性着作,以及部分影响较大、传播较广、价值较高、具有特色的医籍,分析并阐述日韩越三国在学习、研究、发挥、应用《医学入门》时的共性特征及各自的特色,阐述此书对日韩越三国传统医学的影响。这些内容主要在论文的第3、4、5章讨论。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医学入门》体系完备、内容全面、形式活泼、易学易懂、便捷实用、切于临床。此书自身拥有的诸多优势及鲜明特色,是其被中日韩越四个国家医者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医学入门》曾在中日韩越四国都备受欢迎,是当时的重要畅销医书之一,流传颇广,影响较大。《医学入门》在历史上屡经翻刻,在中日韩越四个国家,都有明清时期的多种版本流传;在日韩越各国,亦长期存在翻刻本;中日韩之间书籍交流频繁,三国至今都保存有彼此镌刻的《医学入门》版本,日韩越现藏《医学入门》的版本40余种。商贸往来、书籍交流、名家研学、临证实践、医学教育、王室推崇等,有效推动了《医学入门》在中国周边国家的传播。《医学入门》在日韩越均受到名医名家的推崇。三国医家在编撰医籍时,都不约而同地广泛引用、大量参考并摘录化裁《医学入门》中的精华内容,使此书中承载的医学理论、诊疗技术和实践经验成为三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指导各国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通过着名医家对《医学入门》的深入研学,继而引入着作、教化门徒,《医学入门》对日韩越三国在医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对韩国、越南传统医学体系的建立多有裨益。日韩越三国对《医学入门》的学习各有特色:日本将其视为权威、全面的医学百科全书;李氏朝鲜指定此书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教科书;李氏朝鲜和越南尤其重视书中有关医学实践的部分;日韩越三国医家在学习、研究《医学入门》的基础上,均体现出各自将其本土化的特点。日韩越对《医学入门》接纳、吸收也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主要表现在对研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实际应用的灵活性上,三国的医家都围绕自身需求从同不侧面对《医学入门》加以完善。此外,在《医学入门》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者中,均不乏习儒之人,他们将医学与儒学有机结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医学入门》是中日韩越四国携手发展传统医学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中国与日韩越三国医药、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成功典范,能为当代中日韩越四国的医学交流提供思考与借鉴。总之,希望能够借助本次研究,展现明代医籍《医学入门》在医药文献、版本流传、医学教育、中医药普及与传播等方面的价值,以期为当代中医药与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历史镜鉴。

刘硕[8](2020)在《越南近代汉语教科书《初学汉语课法》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末期,伴随着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汉语在越南的地位被动摇,越南社会出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在语言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初学汉语课法》于1920年开始在《南风杂志》上刊载,该书的作者是越南广平省宣化县知县陈孟檀先生,全书一共十章,主要按照法语的语法体系进行编排的。本文主要是对《初学汉语课法》的编排体例、词汇、语法和文化点等方面进行考察,力图分析《初学汉语课法》的整体风貌,从中总结出该教科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丰富对早期越南汉语教材的研究。本文对《初学汉语课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初学汉语课法》是一本近代本土汉语教科书,目前学界对早期汉语本土教材的研究较少,研究的空间较大。对《初学汉语课法》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外汉语史的研究,尤其是汉语本土教材史的研究,还可以为越南汉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量的语料。第二、三、四、五、六章是本文的主体,第二章主要介绍《初学汉语课法》的编排体例,本文对《初学汉语课法》的跋言、序、例言、目录、正文各个部分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由此总结该教材在编排体例方面的特色。第三章主要对《初学汉语课法》的词汇进行考察,统计该教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固定短语的分布情况,发现基本词汇较多,一般词汇中古语词较多,固定词组中也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词汇,由此总结该教材词汇方面具有全面性、门类性以及古典性的特征。第四章主要从语法角度出发,考察《初学汉语课法》在词类分布方面的情况,并以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为参照,对该教材的语法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经考察发现,《初学汉语课法》的词汇以实词为主,虚词较少。其中实词部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较多,副词、代词、数词、叹词数量相对较少,同时缺少量词体系。虚词部分以连词为主,连词体系最为完善,助词最不成系统,零散于各大类词汇例句中。第五章主要整理分析了《初学汉语课法》例句中涉及的文化点情况,以是否具有国别性和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为分类标准,将《初学汉语课法》中的文化点进行分类统计,以此说明《初学汉语课法》在内容设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该教材所展现的文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初学汉语课法》中的文化点具有国别性倾向,主要倾向于介绍中国、越南和欧洲的文化;内容多涉及地理概况、历史人物事件等;对中国文化的设置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第六章基于上述四章的内容,总结《初学汉语课法》特征。该书的主要特征有:内容以传统的汉语古典词汇为主;结构借鉴西方语法模式;文化材料新旧交错、汉越法文化杂糅,并由此论述《初学汉语课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用于总结本文已做的研究,同时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吴政举[9](2019)在《3D建模与打印在初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文中认为在当今的中小学课堂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师正在尝试把各种教育信息化设备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希望可以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初中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如果借助3D建模与打印进行初中立体几何教学,学生会更感兴趣,学习体验会更真切,学习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研究是尝试将3D建模与打印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把3D建模与打印作为辅助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个信息化手段。在对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把3D建模与打印作为辅助学生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手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并通过行动研究法将教学设计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检验实际教学效果。本文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3D建模与打印的概念、原理、在教育领域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等。第二,研究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设计。本文对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把3D建模与打印作为辅助学生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手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第三,进行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法,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观察、书面测验和访谈等方式检验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对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以及提出了将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展望。

秦瑾若[10](2019)在《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既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关键。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积极、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环境的不适应、难以将线上与线下内容相结合、学习交流缺乏等方面。所以,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已经成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这一主题,探究了四个核心问题:(1)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测量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2)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些因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效应如何?(4)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系统干预措施如何设计?干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扎根理论、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梳理、学生访谈与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首先,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组成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交流、学习环境与身心健康六个部分。其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教学、学习支持、MOOC平台与课程内容质量六个方面。(2)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在确定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3)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六个影响因素均对学习适应性具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37。学习自我效能感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397。教师教学分别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支持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59。学习支持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611。MOOC平台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81。课程内容质量分别通过MOOC平台、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80。(4)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在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启发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设计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干预理念、干预策略和活动设计。首先,干预理念包括“内外兼顾,统筹全局”、“以人为本,民主和谐”、“互动交流,协作共赢”、“技术驱动,促进建构”四个方面。其次,干预策略包括教师层面、学生自身层面和课程资源层面三个部分。最后,活动设计方面,将干预理念与干预策略有机融入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协作学习以及线上深化学习中。(5)验证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修正。根据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式课程,本研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检验干预的有效性。通过三轮迭代实验,分析学生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表现,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干预模型效果验证发现:①过程性表现,线上方面,学生讨论次数逐渐增加,主动提问等讨论内容占比逐渐提高。线下方面,学生言语占比逐渐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主动提问的次数逐渐增多,高投入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占比逐渐增多,非投入行为占比逐渐减少。②结果性表现,在多轮的干预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单元知识掌握水平和反思水平在逐渐提高。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形成了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成果。(1)理论层面。探索界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概念,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适应性的理论体系;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拓宽了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理论与方法。(2)实践层面。根据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开展三轮教学实践,从学生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两方面对干预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二、初学电脑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学电脑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波兰初级成人汉语课堂新手教师反馈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理论基础
        1.3.1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1.3.2 Swain的输出假说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关于教师反馈语的相关研究
        1.4.2 国内关于教师反馈语的相关研究
        1.4.3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课堂观察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4 数据处理
        2.4.1 语料转写
        2.4.2 语料统计
        2.4.3 问卷统计
第三章 教师反馈语的使用情况统计
    3.1 教师反馈语总体使用情况统计
    3.2 不同类型教师反馈语的使用情况统计
        3.2.1 教师反馈语的类型划分
        3.2.2 不同类型教师反馈语使用情况统计
    3.3 小结
第四章 教师课堂反馈语的有效性分析
    4.1 反馈类型
        4.1.1 积极反馈语的有效性分析
        4.1.2 消极反馈语的有效性分析
    4.2 反馈话语分析
        4.2.1 反馈话语的可理解性
        4.2.2 反馈话语的规范性
        4.2.3 反馈话语的明确性
        4.2.4 反馈话语的艺术性
    4.3 反馈时机分析
    4.4 反馈方式
    4.5 小结
第五章 学习者与教师对反馈语的态度分析
    5.1 学习者对反馈语的态度
        5.1.1 学习者对反馈语的整体态度
        5.1.2 学习者对不同类型反馈语的偏好
        5.1.3 学习者对反馈语态度的个体差异
    5.2 教师对反馈语的态度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新手教师课堂反馈语使用中的不足
    6.3 对教师课堂反馈语的使用建议
    6.4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参引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语料转写片段

(2)钢琴陪练对“练习主动性”的影响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练习主动性
    (一)练习主动性的含义与理论渊源
        1.练习主动性的含义
        2.主动性的解读
    (二)练习主动性的“维度”
        1.需求
        2.目标
        3.自信心
        4.情绪情感
    (三)培养练习主动的作用和必要性
        1.练习主动性是提升练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2.培养练习主动性的必要性
二、钢琴陪练本初
    (一)钢琴陪练兴起
        1.政策支持
        2.市场需求
        3.教育支出
        4.从业人员增加
    (二)钢琴陪练的陪伴作用和辅助作用
        1.陪伴作用
        2.辅助作用
        3.辅助具体体现
三、线下陪练与线上陪练的现状和分析
    (一)线下陪练
        1.线下陪练概述
        2.线下陪练模式
    (二)线上陪练
        1.线上陪练概述
        2.代表性陪练产品
        3.线上陪练的设备及其软件功能
        4.线上陪练过程
        5.线上陪练教师招聘
    (三)优点与不足之处
        1.线下陪练的优点
        2.线下陪练的不足之处
        3.线上陪练的优点
        4.线上陪练的不足之处
四、钢琴陪练中练习主动性观测与对比
    (一)练习主动性观察设计
        1.问卷调查
        2.观察记录
    (二)调查对比
        1.调查信息
        2.调查过程
        3.评分标准
        4.调查结果与分析
五、教师相关问题的改进和培养练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教师的相关问题的改进
        1.提升陪练教师的能力
        2.线上陪练平台的招聘与管理问题
        3.其他方面
    (二)教师培养被陪练者练习主动性的策略
        1.设定阶段性目标
        2.积极地反馈
        3.逐渐升级的挑战
        4.陪练游戏化
        5.游戏化具体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钢琴陪练对练习主动性影响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问卷调查统计
致谢

(3)《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古琴艺术传承得到广泛重视
        1.1.2 古琴教学形式不断与时俱进
        1.1.3 古琴微课资源有待丰富提升
    1.2 研究现状
        1.2.1 古琴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1.2.2 微课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微课的概念特征
    2.2 微课的开发条件
        2.2.1 资源条件
        2.2.2 技术条件
    2.3 微课的制作流程
    2.4 微课的制作原则
        2.4.1 可视化原则
        2.4.2 视听结合原则
        2.4.3 情景化原则
第3章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设计
    3.1 需求与应用场景分析
        3.1.1 学校教育场景
        3.1.2 社会教育场景
    3.2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主题确定
    3.3 《泠泠七弦——初识古琴》的教学设计
        3.3.1 前期分析
        3.3.2 策略制定
        3.3.3 教学评价设计
    3.4 《静听松风——初赏古琴》的教学设计
        3.4.1 前期分析
        3.4.2 策略制定
        3.4.3 教学评价设计
    3.5 《古调今弹——初学古琴》的教学设计
        3.5.1 前期分析
        3.5.2 策略制定
        3.5.3 教学评价设计
第4章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开发
    4.1 微课的脚本创作
    4.2 微课的风格确定
    4.3 素材收集与处理
        4.3.1 开发工具的选择与准备
        4.3.2 演示文稿创作
        4.3.3 图片制作
        4.3.4 视频拍摄
    4.4 后期剪辑与合成
        4.4.1 镜头剪辑
        4.4.2 音效处理
        4.4.3 合成与输出
第5章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效果评价
    5.1 焦点小组访谈
    5.2 第一轮试播与反馈
    5.3 第二轮试播与反馈
    5.4 第三轮试播与反馈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文字脚本
    系列微课一 《初识古琴》的文字脚本
    系列微课二 《初赏古琴》的文字脚本
    系列微课三 《初学古琴》的文字脚本
附录二: 《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的分镜头脚本
    系列微课一 《初识古琴》分镜头脚本
    系列微课二 《初赏古琴》分镜头脚本
    系列微课三 《初学古琴》分镜头脚本
附录三: 古琴艺术传播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书写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学习概述
    第一节 北美地区中文教学发展状况
    第二节 线上教学平台Class In在中文教学中的优势
    第三节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第三章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第一节 偏误记录、偏误分类及汉字规范依据说明
    第二节 动态书写过程中的汉字偏误统计分析
    第三节 静态书写结果中的汉字偏误统计分析
    第四节 动态书写过程与静态书写结果中汉字偏误对比分析
第四章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汉字偏误原因及线上教学策略
    第一节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第二节 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教学策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北宋七言古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七言古诗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一)七古概念与体制的辨析
        (二)七古发展流变研究
        (三)名家七古个案研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酬唱中的北宋七古新变:以庆历诗人为中心
    第一节 庆历诗人的诗体选择和七古创作概况
    第二节 庆历七古知己酬唱的特征
        一、对象场合:知己朋友,私人交流
        二、题材内容:“好奇”倾向,对话视点
        三、手法风格:情理兼长,轻松畅达
    第三节 酬唱对庆历七古题材和表现功能的拓展
        一、友情内涵的扩充和共同记忆的叙述
        二、现实与历史关照中的议论品质
        三、穷形尽理的咏物模式更新
第二章 北宋七古“奇趣”的开拓:以苏门诗人为中心
    第一节 苏轼的山水纪游七古
        一、景物的动态呈现和哲理导向
        二、贴合主体体验的游踪剪裁
    第二节 苏门诗人的题画七古
        一、题画诗的诗体选择
        二、以“真”写“幻”,心游画外
    第三节 苏门诗人书写日常生活的七古
        一、平中见奇的反差化叙写
        二、消解自我庄重感的谐谑和物我关系的建构
第三章 北宋七古的章法结构
    第一节 北宋七古章法结构的变化
        一、起首与结尾
        二、分段与线索
        三、转折与过脉
    第二节 “以文为诗”对北宋七古章法的影响
        一、以古文章法论七古的代表性观点
        二、欧、王、苏、黄七古章法比较
第四章 北宋七古的修辞特点
    第一节 北宋七古比喻的博、详、新、理
    第二节 用典:知识对北宋七古风貌的改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北宋主要诗人七古创作比例表
    附录二 宋元明清诗话七古论评汇编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6)留学生汉语修辞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标、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一)留学生修辞运用研究
        (二)留学生汉语语用研究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言语行为研究
第一章 留学生对修辞规律的运用
    一、修辞规律界说
    二、组织话语分析
        (一)词汇运用
        (二)语法运用
    三、实现言说目的分析
        (一)恰当选择言语策略表达言说目的
        (二)言语策略的选择要切合语境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留学生对修辞原则的运用
    一、修辞原则界说
    二、质真原则运用分析
        (一)遵守质真原则
        (二)违背质真原则
    三、适量原则运用分析
        (一)遵守适量原则
        (二)违背适量原则
    四、礼貌原则运用分析
        (一)遵守礼貌原则
        (二)礼貌原则把握不足
    五、变通原则运用分析
        (一)对质真原则的变通
        (二)对适量原则的变通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对修辞手段的应用
    一、修辞手段界说
    二、词汇手段运用
        (一)语体色彩的运用
        (二)态度色彩的运用
        (三)形象色彩的运用
    三、修辞格运用
        (一)比喻
        (二)拟人
        (三)夸张
        (四)排比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一、留学生汉语修辞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修辞规律方面的问题
        (二)修辞原则方面的问题
        (三)修辞手段方面的问题
    二、留学生正确运用汉语修辞的建议
        (一)了解中华文化,重视文化表达效应
        (二)重点词汇深入讲解,力求全面理解词义
        (三)进一步了解汉语语法,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
        (四)培养汉语语用逻辑,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五)正确理解辞格概念,引导使用修辞手段
        (六)对外汉语教师加强对言语修辞理论的把握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7)《医学入门》在日韩越三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李梴与《医学入门》的文献学研究
    对《医学入门》临床各科的研究
    《医学入门》的人文社会学研究
    《医学入门》的国际影响研究
    明清中外医学交流特点研究
前言
1 李梴与《医学入门》
    1.1 李梴小考
        1.1.1 引序中的李梴
        1.1.2 史志中的李梴
        1.1.3 李梴之名
    1.2 李梴之书
        1.2.1 成书
        1.2.2 卷数
        1.2.3 基础理论
        1.2.4 脉诊
        1.2.5 经络与针灸
        1.2.6 本草
        1.2.7 临证辨治
        1.2.8 习医规格
    1.3 《医学入门》的主要版本
        1.3.1 收藏与刊印情况
        1.3.2 版式特征
        1.3.3 卷末题记
    1.4 小结
2 文史典籍中的《医学入门》
    2.1 中国史籍记载
    2.2 日本史籍记载
    2.3 韩国史籍记载
        2.3.1 官编文献
        2.3.2 非官编文献
    2.4 越南相关记载
    2.5 小结
3 日本医籍与《医学入门》
    3.1 《运气论奥疏钞》
        3.1.1 善用《入门》之简要
        3.1.2 融汇《入门》之精髓
        3.1.3 沿用《入门》之全面
        3.1.4 承袭《入门》之灵便
    3.2 《经穴汇解》
        3.2.1 奉《入门》如圭臬
        3.2.2 考《入门》甚精详
    3.3 《名家灸选三编》
        3.3.1 采灸法以为补充
        3.3.2 取治法不独于灸
    3.4 《针灸说约》
    3.5 《本草汇考》
        3.5.1 以《入门》补充经典
        3.5.2 引《入门》作为论据
    3.6 《本草古义》
    3.7 《神农本经解故》
        3.7.1 精简《入门》为补充
        3.7.2 辨析《入门》以正误
        3.7.3 引证《入门》而博考
        3.7.4 善用《入门》作训释
    3.8 《删补方要》
        3.8.1 采《入门》之歌诀
        3.8.2 仿《入门》以分类
        3.8.3 化《入门》之方药
        3.8.4 以《入门》为补充
        3.8.5 遵《入门》为标准
    3.9 《颐生辑要》
        3.9.1 拆分《入门》为己用
        3.9.2 引用《入门》述养生
    3.10 小结
4 韩国医籍与《医学入门》
    4.1 《东医宝鉴》
        4.1.1 采撷医方重视《入门》
        4.1.2 研究针灸征引《入门》
        4.1.3 按需择录化裁《入门》
        4.1.4 融汇医理遵循《入门》
        4.1.5 注重临床采用《入门》
        4.1.6 总结经验发挥《入门》
    4.2 《穴处治法》
        4.2.1 重新编排《入门》文序
        4.2.2 用心锤炼《入门》精髓
        4.2.3 经穴知识完善《入门》
        4.2.4 选载腧穴变通《入门》
    4.3 《杂病提纲》
        4.3.1 采《入门》大字为论
        4.3.2 仿《入门》有所化裁
        4.3.3 融《入门》加以《宝鉴》
        4.3.4 取《入门》而适本土
    4.4 《证脉方药合编》
        4.4.1 直接引用仿《入门》
        4.4.2 化裁编排采《入门》
    4.5 小结
5 越南医籍与《医学入门》
    5.1 《海上医宗心领》
        5.1.1 用心良苦改编《入门》
        5.1.2 总结经验完善《入门》
        5.1.3 临证诊疗尊崇《入门》
        5.1.4 按需采撷化裁《入门》
        5.1.5 改变体例精简《入门》
    5.2 《脉法秘传》
        5.2.1 有选择地提炼《入门》
        5.2.2 重实轻理改编《入门》
    5.3 《针灸法总要》
        5.3.1 重视《入门》之理法
        5.3.2 精简《入门》之内容
    5.4 《家传医方》
        5.4.1 按需采撷活用《入门》
        5.4.2 注重实用善用《入门》
        5.4.3 灵活辨证发挥《入门》
        5.4.4 适应本土化裁《入门》
    5.5 小结
6 分析与讨论
    6.1 《医学入门》的版本梳理
    6.2 《医学入门》的内容特性分析
        6.2.1 内容全面实用
        6.2.2 编排富有特色
        6.2.3 遵经而不泥古
        6.2.4 医儒相互结合
    6.3 《医学入门》在中日韩越的传播流通
    6.4 日韩越接受《医学入门》的特点比较
    6.5 《医学入门》在日韩越的运用特点和价值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越南近代汉语教科书《初学汉语课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越南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1.2.2 早期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1.2.3 越南汉语传播史的相关研究
        1.2.4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评估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学汉语课法》的基本情况
    2.1 历史背景及版本
    2.2 编排体例
        2.2.1 跋言、序
        2.2.2 例言
        2.2.3 目次
        2.2.4 正文
    2.3 编排特色
        2.3.1 整体上借鉴法语词法框架
        2.3.2 同一类别词汇形成若干语义场
        2.3.3 保留中国古代排版样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学汉语课法》的词汇研究
    3.1 《初学汉语课法》的词汇分析
        3.1.1 基本词汇
        3.1.2 一般词汇
        3.1.3 固定词组
        3.1.4 小结
    3.2 《初学汉语课法》的词汇特色
        3.2.1 全面性
        3.2.2 门类性
        3.2.3 古典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学汉语课法》的语法研究
    4.1 《初学汉语课法》的词类分布
        4.1.1 实词
        4.1.2 虚词
        4.1.3 词类分布特点
    4.2 《初学汉语课法》句法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初学汉语课法》的文化点研究
    5.1 文化点统计
        5.1.1 国别性文化点
        5.1.2 通识性文化点
    5.2 文化点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初学汉语课法》的特征及意义
    6.1 《初学汉语课法》的特征
        6.1.1 内容以传统的汉语古典词汇为主
        6.1.2 结构借鉴西方语法模式
        6.1.3 文化材料的新旧交错,汉越法文化的杂糅
    6.2 《初学汉语课法》的意义
        6.2.1 历史文化意义
        6.2.2 现实意义
第7章 结语
参引文献
附录 《初学汉语课法》词表

(9)3D建模与打印在初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3D建模与打印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1.1.2 初中立体几何教学对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的需求突出
    1.2 研究现状
        1.2.1 3D建模与打印的教育研究
        1.2.2 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3D建模与打印
    2.2 初中立体几何教学
    2.3 3D建模与打印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3.1 理论基础
        2.3.2 应用形式
        2.3.3 应用价值
3 3D建模在初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内容分析
    3.2 教学目标分析
    3.3 学习者分析
    3.4 教学策略制定
    3.5 教学模式设计
    3.6 教学资源设计
    3.7 教学评价设计
4 3D建模与打印应用于初中立体几何教学的行动研究
    4.1 教学实践概述
    4.2 教学设计案例
        4.2.1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
        4.2.2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4.3 教学行动研究
        4.3.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诉求
        1.1.2 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诉求
        1.1.3 现实问题:解决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诉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MOOC
        1.4.2 混合式学习
        1.4.3 学习适应性
        1.4.4 混合式学习适应性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混合式学习研究概况
    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2.2.1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概貌
        2.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核心主题
    2.3 总结与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分布式认知理论
        3.1.1 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3.1.2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应用
        3.1.3 分布式认知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2 社会学习理论
        3.2.1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3.2.2 社会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问题的细化与聚焦
    4.3 研究内容
    4.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4.1 研究思路
        4.4.2 研究方法
    4.5 研究对象与研究环境
        4.5.1 研究对象
        4.5.2 研究环境
第5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变量的提出
    5.1 基于理论梳理的变量试拟
        5.1.1 学习适应性组成变量试拟
        5.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变量试拟
    5.2 基于访谈的变量试拟
        5.2.1 实施基础
        5.2.2 访谈具体设计
        5.2.3 资料具体分析
    5.3 理论梳理与访谈结论的总结
        5.3.1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组成总结
        5.3.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组成总结
    5.4 专家咨询
        5.4.1 专家团队
        5.4.2 第一轮专家咨询——深度访谈
        5.4.3 第二轮专家咨询——专家问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量表编制与因素确定
    6.1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6.1.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6.1.2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6.1.3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正式确定
    6.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
        6.2.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6.2.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6.2.3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正式确定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7.1 调查研究设计
    7.2 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7.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7.3.1 影响因素模型假设
        7.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8.1 理论探索
        8.1.1 理论基础给予的启发
        8.1.2 相关研究给予的启发
        8.1.3 影响因素作用关系赋予的要求
    8.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8.2.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总体层次结构设计
        8.2.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分项设计
        8.2.3 学习适应性初始干预模型的形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验证
    9.1 基本情况
        9.1.1 参与者
        9.1.2 实施课程
        9.1.3 实施环境
    9.2 行动研究设计
        9.2.1 设计思路
        9.2.2 设计内容与具体时间安排
    9.3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应用
        9.3.1 干预策略的实施
        9.3.2 课程资源建设
        9.3.3 学习活动设计
    9.4 干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9.4.1 数据的收集
        9.4.2 数据的处理工具
        9.4.3 数据的具体分析
    9.5 行动研究实践
        9.5.1 第一轮行动研究
        9.5.2 第二轮行动研究
        9.5.3 第三轮行动研究
    9.6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验证的小结
        9.6.1 理论探索
        9.6.2 实践效果
    9.7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修正与完善
        9.7.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进一步修正的建议
        9.7.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形成
第10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10.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0.1.2 研究的创新点
    10.2 研究的不足
    10.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初学电脑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波兰初级成人汉语课堂新手教师反馈语研究[D]. 王子涵.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钢琴陪练对“练习主动性”的影响及实践研究[D]. 周玉成.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古琴初级入门》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D]. 戴蕾. 扬州大学, 2021(09)
  • [4]北美地区华裔儿童线上汉字书写教学研究[D]. 张凤凤. 兰州大学, 2021
  • [5]北宋七言古诗研究[D]. 郑韵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6]留学生汉语修辞运用研究[D]. 张婉霜.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7]《医学入门》在日韩越三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D]. 曲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越南近代汉语教科书《初学汉语课法》研究[D]. 刘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9]3D建模与打印在初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D]. 吴政举. 扬州大学, 2019(06)
  • [10]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秦瑾若.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初学者应注意电脑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