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一、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焦连魁,李向东,王继永,曾燕,刘美娟,郑司浩,李鹏英[1](2021)在《甘草等6种重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情况分析》文中提出对我国甘草、柴胡、桔梗、红花、瓜蒌和石斛的新品种选育情况进行梳理。甘草为我国用量最大的药材;柴胡为最常用的解表药;桔梗治疗肺部疾病使用频率较高且为重要的药食同源药材;红花为我国种植历史最久的花类药材;石斛为贵细药材的代表,也是兰科植物中野生变家种最成功的药材之一。这6种药材主产区分别处于我国西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区域,药用部位和生长区域均有一定代表性。对甘草等6种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单位、年度、推广种植情况和推广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分析现状寻找中药材种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焦连魁,曾燕,张继聪,邓启超,陈颖,孙大学,成彦武,徐江,王继永[2](2021)在《石斛属优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概述》文中提出石斛是我国传统常用贵细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在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已经成功完成了野生变家种,为市场供应了大量的药材。但是,在种植技术发展的同时,一直存在着种质混乱、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导致药材品质差异大,难以满足用药需求。明确基原及使用品种、规范栽培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汇总已有成熟技术及研究结果、梳理主要的石斛属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体系(包括选址、良种繁育、科学种植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为指导石斛属药用植物种植、生产优质石斛药材提供参考。

闫国跃[3](2020)在《基于转录组SSR、SNP标记的苦玄参遗传多样性及有效成分关联位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为广西道地药材,也是重要的壮药,壮族称之为“棵兜”,也属“桂药”、“南药”,为广西“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十大中药材之一。由于苦玄参生长环境恶化,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苦玄参市场供应主要来源于人工种植。人工种植品种未经选育,种质混杂,且长期的种植使品种不断退化,出现药用活性成分含量降低等质量问题,迫切需要选育出高质量的苦玄参新品种。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次和方面,使人们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出种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以不同地理来源的苦玄参居群和形态差异较显着的株系为研究材料,以苦玄参主要药用活性成分苦玄参苷的组成和含量为优质种质标准,基于转录组SSR、SNP分子标记,对收集的苦玄参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并挖掘苦玄参苷关联基因,其结果可为苦玄参优良种质的筛选、鉴定及品种改良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1)采集广西、云南两省野生居群种质13份,广西龙州、梧州两地栽培种质50份,在南宁扩繁后,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所有样品的主要药用活性物质苦玄参苷IA和IB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株系的苦玄参样本其苦玄参苷IA和IB含量的差异,初步筛选高苦玄参苷含量的优势居群和优良种质。(2)采用转录组高通测序技术经过RNA样品检测、文库构建及文库质控等程序,完成来源于广西、云南两地63份苦玄参鲜叶平行样本转录组测序,经拼接组装后,获取苦玄参转录组遗传数据;使用BLAST软件将Unigene序列与 NR、SwissProt、GO、COG、KOG、Pfam、KEGG 数据库比对,获得 Unigene的注释信息,经过数据库比对及利用Getorf软件进行编码蛋白框(CD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3)获得苦玄参转录组遗传信息数据后,利用针对转录组测序的比对软件STAR与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通过GATK挖掘苦玄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基于 SNP 分子标记,通过进化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主元成分分析及亲缘关系分析对13个居群样本及50个栽培单株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分析样本间遗传进化关系;并以苦玄参有效成分含量为目标性状,基于转录组SNP及GEM进行关联分析,筛选苦玄参有效成分关联位点,通过与已知数据库比对预测候选基因功能。(4)基于苦玄参鲜叶转录组序列,利用鉴定简单重复序列软件MISA挖掘苦玄参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SSR)分子标记,基于SSR标记两端保守序列开发苦玄参EST-SSR引物,随机选择4份材料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验,并利用选择出的20对多态性引物对供试样本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分析18个群体及69个单株的遗传结构,并利用SPSS软件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GLM)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苦玄参苷含量相关联的SSR分子标记。结果:(1)苦玄参苷IA含量在广西、云南两省13个野生群体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苦玄参苷IB和总苷含量水平在两省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综合整体,云南居群苦玄参优于广西,其中优势居群为云南景洪市曼沙区,其次为云南澜沧县勐朗镇。50份栽培品种单株样本苦玄参苷含量差异比较,苦玄参苷IA和总苷含量水平在广西和梧州两地间差异不显着(p>0.05);苦玄参苷IB含量水平龙州显着高于梧州(p<0.05),根据总苷含量,梧州、龙州两地种质水平相当。各株系间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编号为HZP04、ZGB0、WZHZP21、ZGB08、WZHJX03的单株整体水平较优。(2)63份苦玄参平行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经过测序质量控制后,共得到323.55Gb Clean Data,Q30碱基比例超过86.28%。利用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后,初步建立苦玄参转录组数据库,共得到519,730条Transcript和203,606条 Unigene,Transcript 与 Unigene 的 N50 分别为 3,365 和 751。通过苦玄参Unigene 序列与 NR、Swissprot、GO、COG、KOG、Pfam、KEGG 等七大数据库比对,203606条转录本中131183条Unigene被注释,注释比例达到64.42%。将Unigene与已知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后,得到与已知蛋白基因序列相同或相似Unigene,共获得153100个CDS核苷酸序列和CDS氨基酸序列。对未知与已知蛋白库比对上的Unigene,利用Getorf软件平台,有65536个CDS核酸序列和65536个CDS氨基酸序列被预测。(3)63个苦玄参平行样本SNP分子标记跨度在57355~107932个之间,其中野生种质样本T01~T13中SNP数量在61430-81517个之间,栽培单株T14~T63中SNP数量57355~107932个,栽培种数量跨度大于野生种。纯合型SNP数量变化范围为41852~74564个,杂合型SNP数目变化在4094~47084个之间,纯合型数量大于杂合型。遗传结构分析中,13个居群可分为2个亚群,云南的8个居群被归为同一亚群,2个云南居群与广西3个居群归为另一亚群。50个栽培单株样本可分为两群,梧州有4个单株被归为一个亚群,其余归为另一亚群。利用转录组关联技术对SNP及GEM与苦玄参苷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基于SNP分析,在阈值p<1.00E-06时,苦玄参苷IA关联位点有5个,苦玄参苷IB关联位点4个;基于GEM分析,阈值p<1.00E-06 下,苦玄参苷IA关联位点184个,苦玄参苷IB相关关联的位点2421个,与两种成分同时关联的位点45个;SNP和GEM联合关联分析在阈值p<1.00E-03,筛选苦玄参苷IA关联位点5个,苦玄参苷IB关联位点6个,位点功能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录、甲基化、基因修饰等功能作用。(4)通过对总碱基数为47,941,629bp Unigene序列评估,挖掘13768个苦玄参SSR分子标记,鉴定出6种不同SSR类型,基于两端序列开发相关引物,对随机抽取的100对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多态性引物48对。随机抽取20对多态性的引物对18个种群样本进行扩增,扩增出等位基因71个,平均每对引物3.55个。引物间P变化范围为0~40.7%;PIC范围0~0.7941;I范围 0~1.8143。ObsHet 范围 0~0.4423;ExpHe 范围 0~0.8269。Fis 值为0.0953~0.6639;亚群间Fit值范围0.0626~0.8587;遗传分化系数Fst范围0~0.6866。基因流(Nm)范围0.1144~0.7594。各种群Nei范围0~0.4016;I范围0~0.6209,群体相似系数0.3814~0.9686,遗传距离0.0319~0.9638。18个种群在遗传距离0.3213处分成4个亚群,云南样本可分为3亚群,广西3个种群归入同一亚群。69个单株利用20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观测等位基因3.8个。等位基因多态率范围为0~59%。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0~0.621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变化范围0~1.240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范围0~0.6823。各位点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824;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 0.3659;基因流Nm平均值0.4332。样本间相似系数范围0.5856~0.9506,遗传距离范围0.0506~0.5325,在遗传距离0.24处,69单株样本分成13个亚群。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有5个位点与苦玄参苷IA、IB相关联,其中,同时与两种成分关联的位点仅1个。结论:根据国家药典对苦玄参质量评价标准,云南和广西13个野生种群样本中,云南野生种质明显优于广西,具有更大的筛选优良苦玄参种质资源的潜力。广西主产区苦玄参栽培品种质量良莠不齐,广西梧州的栽培品种中可能出现品种退化现象。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初步建立苦玄参转录组公共数据库,填补了苦玄参遗传信息的空白。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苦玄参SSR、SNP分子标记,从不同层次分析苦玄参遗传进化关系,不同产地间均出现不同程度分化,广西、云南两地野生种质间分化明显,分析结果与供试苦玄参种质地理分布差异基本吻合,但也存在区域间遗传交叉现象,该结果为研究苦玄参药材优势居群提供依据;广西栽培品种间整体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但存在个别单株分化明显的现象,可为筛选优良株系提供资源。以苦玄参有效成分含量为目标性状,采用不同分子标记及关联策略,筛选出大量与苦玄参苷关联的分子标记位点,关联位点基因功能主要涉及信号转录、甲基化、基因修饰等功能作用,结果将为苦玄参优良种质选育提供最直接的遗传信息,加快苦玄参优良种质选育。

王继华,蔡时可,杨少海[4](2019)在《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广东省地处岭南生物资源丰富,盛产南药,道地药材种类繁多,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地,但是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草药种植水平相对落后。中草药种植是中药农业的基础,在生产上,中药材的育种、植保和栽培不受重视,药农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种植效益低下。中药农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对中药农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对广东省在中药农业领域中的资源收集评鉴、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等种植环节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广东省中药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曾慧杰[5](2019)在《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文中研究说明忍冬属物种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用途。忍冬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其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系统,现有种质存在来源不明、品质混杂等现象,给其种质的保育带来不便。该文以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和初选种质为对象,分析和阐释了种质间形态、花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了忍冬属多种质的种群结构与多样性,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忍冬属代表性种质的指纹图谱,还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并构建了其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研究对忍冬属优良种质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了参考。(1)以湖南、山东、河南及美国地区的29份忍冬属种质为对象,分析了种质间的形态、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变异显着,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花蕾性状方面,成熟花蕾棒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方面,头茬花单株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药用成分方面,花蕾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水平表现为花>叶>茎,木犀草苷含量水平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花、叶、茎中均呈极显着相关。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中木犀草苷含量、成熟花蕾棒状期、干花率等是重要的区别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全部种质分为2大类,第一类群为灰毡毛忍冬,第二类群为其他忍冬种质。(2)基于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了 29份忍冬属种质的共859714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对这些忍冬属种质开展了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质基本按照地域分布聚集,分为中国北方忍冬,中国南方灰毡毛忍冬和美国观赏忍冬,花蕾颜色和开裂程度是重要的分类性状;明确了初选种质的种属类别。(3)基于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 20个代表性忍冬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PopGen32软件分析显示,20个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5437,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37,Sho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遗传一致度介于0.4565~1.0000之间;UPGMA聚类在0.735处将20份种质分成灰毡毛忍冬、忍冬和华南忍冬3个类群。(4)以初选种质与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为对象,比较了花蕾开裂程度、花蕾棒状期、单株干花重、药用成分等特征,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其具有花蕾不开裂、成熟度一致、花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性状能稳定保持。该种质采摘期长达13~15 d;3年生树,每公顷种植12450株,可产干花1145.4 kg,比对照’巨花1号’高16.4%;绿原酸含量4.5%,比对照高60.7%。(5)以选育的优异种质为对象,筛选了适宜的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了组培繁殖技术,增殖系数4.7,生根率96.5%;比较了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和时期等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扦插繁殖技术,硬枝扦插生根率92%以上,嫩枝喷雾扦插成活率93.6%以上。肥力管理对忍冬良种的保质栽培有重要影响,N、P2O5、K2O单株施肥量分别在45 g、15 g、24 g以内时,每施1g氮、磷、钾肥分别能增加花蕾产量1.98g、8.21g、4.56g;单株产量与氮、磷、钾的肥力效应方程显示,当N、P2O5、K2O分别施34.9~53.6g、13.1~14.4g、18.5~23.8g时,单株产量为387.0~430.3g;磷肥是产量限制的首要因子,有促进花蕾增长、花蕾壁增厚的作用;磷与绿原酸含量呈正相关,磷和钾的协同作用与木犀草苷含量呈正相关。

孟小暇[6](2019)在《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喀斯特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能够引起区域生态恶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灭绝和区域贫困的发生。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中石漠化现象最严峻的区域之一,但其植物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许多为喀斯特地区适生特有植物。因此,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问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结构选择单一,生态功能脆弱;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治理面积小;贫困现象严重,思想落后;治理措施实施不到位,缺少专业指导;造林后管护不到位,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成功案例宣传总结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种植规模化程度低,高效种植技术尚未得到推广;种源混乱,药材质量难以保证;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研究力量薄弱,工作不系统不深入;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针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科技带头人;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坚持以点促面。针对药用植物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种质资源库,提高质量;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研究药用植物致濒的原因,科学的进行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在恭城县和那坡县两个基地进行药用植物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实例示范研究,总结出在生态经济林下栽植草本、灌木或小乔木药材的发展对策,乔木可选用珍稀药用植物半枫荷、金槐等,灌木选用传统珍稀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地枫皮和短序十大功劳等,草本植物选用珍稀药用植物红根草、白及和南板蓝等。

赵云[7](2019)在《广东省揭西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资源普查是掌握中药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完成至今近30年,期间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中药资源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大,国内中药资源种类、分布、量、质和应用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摸清中药资源现状,广东省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揭西县作为其中试点县之一,境内资源非常丰富。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研究、拍照、标本鉴定、业内整理、走访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对揭西县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类,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中药材市场概况,传统中医药民间单验方,以及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揭西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揭西县中药资源普查共完成36个样地,1080个样方的资源普查,采集腊叶标本近400种,经过标本鉴定,统计发现药用植物393种,隶属于120科294属。其中被子植物有356种,裸子植物有4种,蕨类植物有33种。2.揭西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入药部位、功效、药味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根据研究发现,揭西县药用植物以根及根茎类为主,有176种,占药材总数的44.78%;揭西县药用植物以清热类药最多,有194种,占药材总数的49.36%,其次为利水渗湿类92种、活血祛瘀类92种,祛风湿类88种。发现毒性药用植物有约20种。3.根据研究,揭西县共发现4种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和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揭西县主要种植中药材有铺地锦、鱼腥草、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等;揭西县中药材市场上主要流通的中药材大约有66种;在揭西县中医药传统知识研究中,发现当地使用的特色中草药11种。4.揭西县应重点开发特色中药资源和优势品种,如地胆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提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挖掘民间中药方剂和秘方;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孟钰程[8](2019)在《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文中认为桑树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一种集多种用途于一身的生态型树种。桑树种质资源的创新是培育高产、优质桑树品种,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倍体桑树品种不仅丰产、优质,还具有适应范围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选育多倍体桑种已成为桑树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以蒙桑种质资源(2n=4x=28)为材料,诱导培养蒙桑组培苗,建立蒙桑不定芽诱导体系,用组织培养与秋水仙素相结合的方法诱导蒙桑多倍体,从混倍体植株分离纯化获得倍性稳定的多倍体植株(2n=8x=56),并对多倍体蒙桑性状变化进行测定。同时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测量加倍川桑(2n=4x=28)的性状变化,对其抗性进行初步鉴定。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蒙桑种质资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取蒙桑种质资源的冬芽进行不定芽诱导,筛选得到蒙桑组织培养条件为M535(含有硫酸腺嘌呤)+1.0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以此增殖快繁。获得蒙桑组培苗后,分别以1.0 g/L和2.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对蒙桑进行多倍体诱导,各自处理16 h、24 h、48 h和24 h、36 h、48 h、60 h、72 h。结果发现在1.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下,蒙桑组培苗受到的毒害较小,而在2.0 g/L浓度的秋水仙素下,蒙桑组培苗发生了大量的死亡,不适用于蒙桑组培苗的多倍体诱导。秋水仙素诱导后,得到多个混倍体植株,采用连续切割分离的方法,筛选得到3个蒙桑多倍体植株(2n=8x=56)。2.加倍蒙桑和加倍川桑的性状变化测定对倍性稳定的蒙桑多倍体(2n=8x=56)和川桑多倍体(2n=4x=28)进行气孔、叶片结构的观察,并对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蒙桑植株和川桑植株在染色体加倍后,叶片增厚,下表皮气孔增大,单位叶面积的气孔密度减少,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3.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鉴定以0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浓度的氯化钠对川桑及川桑多倍体植株进行盐胁迫处理。15天后对照组长势较好,盐胁迫组长势较差,叶片表现出黄化。对过氧化物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后,结果发现川桑多倍体中,有助于抵抗胁迫的过氧化物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提升而增加,且均高于川桑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同时川桑多倍体的丙二醛含量低于川桑植株,在盐胁迫下叶片受到损害较小。综上,川桑加倍体在盐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宿庆连,易懋升,周晓云,张志胜[9](2018)在《药用石斛育种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石斛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明目强身、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领域。鉴于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药用石斛育种、组培与栽培技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从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品种杂交育种研究及诱变育种技术、倍性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药用石斛新种质选育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国内近10多年来药用石斛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现状,杂交育种成果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情况等育种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加强药用石斛药材控制性质量标准研发,资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充分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优势开展药用石斛育种研究等建议,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阙灵[10](2018)在《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也是药用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中药资源正急剧减少,许多珍稀药用植物濒临灭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遭遇空前危机,开展中药资源保护评估已迫在眉睫。迁地保护(Ex-Situ Conservations),是指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方式(www.iucn.org),是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我国已从多个方面陆续开展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但仍存在保护物种数量不明(保护了多少药用植物,还有多少没有保护)、保护重点不突出、保护理论和评估方法缺乏、保护效率低和缺乏全国统一性规划等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收集了全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数据,并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为迁地保护评估奠定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评估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性的方法,并系统的评估了数据库收载的13 777种药用植物,制定优先保护物种名录。采用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统计分析方法,根据优先保护物种的分布和海拔,开展了药用植物园的布局研究。应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数据库。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本研究收集了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和地区的31个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植物名录(含3万多条植物迁地保护信息);整理了 73本中国近现代有拉丁名记载的本草典籍,共6万多条中药资源信息。采用Catalogue of life(简称COL)校准收集到的植物拉丁名,并构建了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和受威胁数据库,含13 777种药用植物、16 351种迁地栽培植物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以下简称《红色名录》)中的3万多种植物,为保护现状分析研究奠定基础。依据数据库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已经迁地保护了 6 949种药用植物,隶属于276科,1 936属,共占全部药用植物的50%;其中受威胁物种的药用植物1 280种(占受威胁物种的20%),其中有迁地栽培的占60%;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 988种(占中国特有种的23%),迁地栽培了 53%。表明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还存在需多不足。(2)总结并借鉴国际上植物受威胁和优先保护评估的方法,构建了专用于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优先权的评估方法(简称:优先保护评估法)。该方法采用层级分析的逻辑框架,从药用植物现有迁地保护指数(C)和药用植物保护需求指数(S)两个方面确定物种的迁地保护优先系数(A),其中,迁地保护指数((C)包括科植保护程度(X1)和药植保护程度(X2);保护需求指数(S)包括物种受威胁指数(X3)、价值指数(X4)和急切保护系数(X5)。上述5个指标具有代表性强、数据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并以人参等10种药材为评估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指标灵敏度、数据获取容易程度、批量评估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适用于评估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重点。(3)用优先保护评估法系统地评估了 13 777种药用植物,将药用植物分为6个优先保护等级。其中Ⅰ级的优先级别最高有374种;Ⅱ级有1 290种;Ⅲ级有3 260种,ⅣV级有3 911种;优先级别最低的等级为VⅥ级,其次是V级,分别为1185种和3 757种。研究分析各等级种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发现目前仅有36%的药用植物的当前保护力度达到了物种的实际保护需求;约12%的药用植物优先保护级别高,急需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由此,我们制定了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含药用植物1 664种(见附表2),建议将这个名录作为将来迁地保护工作的重点。(4)运用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知识和方法开展了药用植物园适宜位置的研究,提出了 8个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区域。依据中国植物志提取并分析了优先保护物种的地域分布、海拔,结果表明我国优先保护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其次是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和华中地区;优先保护药用植物分布的最适海拔在1 000米~3 000米。建议优先在海拔落差较大的地域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建立新的国家级药用植物园。8个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区域为新疆北部、内蒙东北部、山西东部、陕西和甘肃的南部、湖北和重庆交界处、云贵川交界处、湖南和两广交界处以及浙江和福建东部(武夷山区)。(5)以茯苓为案例研究了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采用实地调研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研究了茯苳从种质资源迀地保护到商品流通的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成本、收益和收益率。结果显示,保存并生产茯苓菌种的成本收益率高达233%。表明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与结合相关产业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家应大力支持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中药资源保护行动中。依据以上调查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政策建议:一是高度重视的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充分认识迁地保护对中药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构建全国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体系,将保护、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三是加强国内外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保护效率。四是统筹规划国家药用植物园的布局,收储优先保护药用植物。五是拓展中药资源资金筹集渠道,评估迁地保护成效,从而提高迁地保护的效率。

二、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甘草等6种重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草
    1.1 新品种选育现状
    1.2 推广种植情况
    1.3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柴胡
    2.1 新品种选育现状
    2.2 新品种推广种植情况
    2.3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 桔梗
    3.1 新品种选育现状
    3.2 推广种植情况
    3.3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 红花
    4.1 新品种选育现状
    4.2 推广种植情况
    4.3 在推广种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 瓜蒌
    5.1 瓜蒌新品种选育现状
    5.2 推广种植情况
    5.3 推广种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 石斛
    6.1 新品种选育现状
    6.2 推广种植情况
    6.3 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7 讨论

(2)石斛属优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斛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现状
2 石斛属药材种植区域选择
3 石斛属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3.1 种植前准备
        3.1.1 种植前的基础建设
        3.1.2 种植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3.2 种植过程关键环节
    3.3 田间管理
    3.4 病虫害防治规范
        3.4.1 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4.2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5 采收加工
4 讨论

(3)基于转录组SSR、SNP标记的苦玄参遗传多样性及有效成分关联位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动态
        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保护现状
        二、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三、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研究
    第二节 壮药药用资源研究动态
        一、壮药药用资源概况
        二、壮药资源利用历史及现状
        三、壮药药用资源保护现状
    第三节 苦玄参研究动态
        一、苦玄参药用资源地理分布及资源利用现状
        二、苦玄参生物学特性
        三、苦玄参人工繁育及栽培
        四、苦玄参化学成分及主要活性成分含置测定
    第四节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动态
        一、RFLP标记发展及应用
        二、RAPD标记发展及应用
        三、ISSR标记发展及应用
        四、SSR标记发展及应用
        五、SNP标记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 苦玄参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省份群体样含量差异分析
        2. 群体苦玄参苷含量差异
        3. 单株样苦玄参苷含量差异比较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章 苦玄参转录组测序及功能注释
    第一节 苦玄参转录组测序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测序数据量统计
        2. 转录组文库质量评估
        2.1 mRNA片段化随机性检验
        2.2 插入片段长度检验
        2.3 转录组测序数据饱和度检验
        3. 组装结果统计
        4. 不同样品总体表达量比对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苦玄参转录组功能注释及CDS预测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组装结果Unigene功能注释
        1.1 苦玄参同源序列的物种分析
        1.2 Unigene的GO功能分类分析
        1.3 Unigene的COG功能分类
        1.4 Unigene的KOG统计分析
        2. 编码蛋白框(CD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章 转录组SNP遗传结构分析及有效成分关联基因挖掘
    第一节 苦玄参转录组SNP位点挖掘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SNP位点统计
        2. 基因的SNP密度分布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基于转录组SNP标记的苦玄参遗传结构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苦玄参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1 进化分析
        1.2 群体结构分析
        1.3 PCA分析
        2. 单株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2.1 进化分析
        2.2 群体结构分析
        2.3 PCA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节 苦玄参有效成分关联转录组SNP基因位点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基因表达量分析
        2. 关联分析
        2.1 SNP关联分析结果
        2.2 GEM关联分析结果
        2.3 联合分析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五章 苦玄参EST-SSR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基因关联分析
    第一节 苦玄参转录组SSR位点挖掘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EST-SSR引物开发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引物开发和检测
        1.1 转录组引物设计
        1.2 引物筛选和多态性验证
        2. PCR扩增结果
        3. 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各位点PIC值
        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 F统计值和基因流
        3.4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节 栽培单株苦玄参SSR遗传多样性及品质性状相关标记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各位点PIC值及群体遗传多样性
        2. F统计检验结果及基因流
        3.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4. 苦玄参苷含量关联标记相关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忍冬属种质资源概况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资源分布
        1.1.3 利用价值
    1.2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性状变异研究
        1.2.1 形态学变异研究
        1.2.2 细胞学变异研究
        1.2.3 生理生化变异研究
        1.2.4 分子标记研究
    1.3 忍冬等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1 木本药用植物育种研究
        1.3.2 忍冬属种质育种研究
        1.3.3 育种的对策
    1.4 忍冬属种质繁殖技术研究
        1.4.1 忍冬属种质组织培养研究
        1.4.2 忍冬属种质扦插繁殖研究
    1.5 忍冬良种保质栽培研究
        1.5.1 肥力管理对忍冬生长的影响
        1.5.2 肥力管理对忍冬质量的影响
        1.5.3 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忍冬属多种质的性状遗传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观测性状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表型性状变异
        2.2.2 产量性状变异
        2.2.3 药用成分含量变异
        2.2.4 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2.6 聚类分析
    2.3 小结
3 忍冬属多种质的亲缘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基因组DNA提取
        3.1.5 GBS文库构建与测序
        3.1.6 测序数据统计
        3.1.7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1.8 酶切数据统计
        3.1.9 酶聚类检测SNP
        3.1.10 忍冬属群体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3.1.11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2.2 基因组DNA酶切结果
        3.2.3 测序数据统计
        3.2.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5 酶切数据统计
        3.2.6 忍冬属群体SNP杂合度分析
        3.2.7 忍冬属群体亲缘关系分析
    3.3 小结
4 忍冬属多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引物
        4.1.3 试验试剂
        4.1.4 试验仪器
        4.1.5 忍冬属种质基因组DNA提取
        4.1.6 忍冬属种质ISSR反应体系建立
        4.1.7 忍冬属种质ISSR-PCR退火温度
        4.1.8 忍冬属种质ISSR引物筛选
        4.1.9 忍冬属种质ISSR扩增
        4.1.10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结果
        4.2.2 引物筛选
        4.2.3 引物退火温度选择
        4.2.4 多态性分析
        4.2.5 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4.2.6 DNA指纹图谱构建
    4.3 小结
5 忍冬属种质的优株选育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试验仪器
        5.1.4 '优株'选择
        5.1.5 '优株'植物学性状鉴定
        5.1.6 '优株'植物学性状稳定性观测
        5.1.7 '优株'品种比较试验
        5.1.8 采样与观测
        5.1.9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选育
        5.2.2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评价
        5.2.3 忍冬属种质优株的生长适应性
    5.3 小结
6 忍冬属优良种质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剂与肥料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验地点
        6.1.5 组培试验设计
        6.1.6 扦插试验设计
        6.1.7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1.8 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试验
        6.1.9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忍冬优良种质组培试验分析
        6.2.2 忍冬优良种质扦插试验分析
        6.2.3 无性繁殖苗木的性状差异性分析
        6.2.4 忍冬优良种质维持的肥力管理
    6.3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概念
        1.1.2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1.1.3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亟待保护
        1.1.4 喀斯特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问调查法、专家咨询法
        1.5.3 典型案例分析法
        1.5.4 比较研究法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及其治理
    2.1 石漠化成因
        2.1.1 自然因素
        2.1.2 人为因素
    2.2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
        2.2.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
        2.2.2 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
    2.3 石漠化治理模式
        2.3.1 我国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
        2.3.2 广西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
    2.4 广西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4.1 结构选择单一,生态功能脆弱
        2.4.2 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治理面积小
        2.4.3 贫困现象严重,思想落后
        2.4.4 治理措施不到位,缺少专业指导
        2.4.5 造林后缺少管护,破坏现象频发
        2.4.6 对成功案例宣传总结不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5 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2.5.1 采用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
        2.5.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资金投入
        2.5.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2.5.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发展科技带头人
        2.5.5 优化管理措施,加大打击力度
        2.5.6 加强典型示范,坚持以点促面
3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
    3.1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
        3.1.1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3.1.2 广西喀斯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3.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3.2.1 资源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
        3.2.2 种植规模化程度低,高效种植技术尚未得到推广
        3.2.3 种源混乱,药材质量难以保证
        3.2.4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仍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3.2.5 研究力量薄弱,工作不系统不深入
        3.2.6 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意识不强
    3.3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3.3.1 提高资源利用率
        3.3.2 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
        3.3.3 建立种质资源库,提高质量
        3.3.4 开发药用植物新产品
        3.3.5 调查药用植物灭绝原因,制定科学保护政策
        3.3.6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4 实例研究
    4.1 广西桂林恭城县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
        4.1.1 基地简介
        4.1.2 实验设计
        4.1.3 经济效益指标测定
        4.1.4 结果分析
        4.1.5 结论与讨论
    4.2 广西百色那坡县石山区生态种植基地
        4.2.1 基地简介
        4.2.2 实验设计
        4.2.3 管理养护操作
        4.2.4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
        4.2.5 结论与讨论
    4.3 总结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广东省揭西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现状
        1.2.1 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
        1.2.2 国外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3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
    1.3 道地药材的特征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揭西县野外中药资源普查
    2.1 普查区域自然状况
    2.2 普查内容
        2.2.1 揭西县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分析
        2.2.2 揭西县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
        2.2.3 揭西县药用植物走访调查研究及传统中医药知识研究
    2.3 普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2.3.1 技术准备
        2.3.2 野外实地研究
        2.3.3 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2.3.4 走访调查研究
        2.3.5 技术路线
        2.3.6 揭西县药用植物资源应用发展建议
第3章 揭西县中药资源统计分析
    3.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分析
        3.1.1 揭西县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3.1.2 揭西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
        3.1.3 揭西县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3.1.4 揭西县野外毒性药用植物种类
    3.2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查研究及分析
    3.3 中药材市场流通调查研究及分析
        3.3.1 揭西县中药材市场上主要流通种类
        3.3.2 揭西县制药企业药材流通情况
        3.3.3 揭西县传统中医药情况
    3.4 中药材应用现状调查研究及分析
        3.4.1 揭西县药材的主要利用情况
        3.4.2 揭西县药材利用现状分析
    3.5 中药资源普查发现的问题
        3.5.1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3.5.2 中药种植技术落后
        3.5.3 药用植物资源信息不畅
        3.5.4 传统中医药知识得不到传承和发扬
第4章 揭西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4.1 揭西县中药资源特色和优势品种的开发应用
    4.2 揭西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4.3 传统民间中药方剂的发展和民间秘方的挖掘
    4.4 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揭西县野外药用植物名录

(8)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桑树种质资源现状
    1.2 桑树多倍体研究现状及育种意义
    1.3 多倍体育种
        1.3.1 多倍体育种诱导方法
        1.3.2 诱导材料的选择
        1.3.3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1.3.4 混倍体的分离纯化
    1.4 桑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蒙桑种质资源的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使用试剂
        3.1.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3.1.4 主要使用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蒙桑组培苗诱导
        3.2.2 蒙桑多倍体诱导
        3.2.3 蒙桑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蒙桑组培苗诱导
        3.3.2 蒙桑多倍体诱导
        3.3.3 蒙桑多倍体的倍性鉴定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加倍蒙桑和加倍川桑的性状变化测定
    4.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使用试剂
        4.1.3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4.1.4 主要使用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气孔观察
        4.2.2 叶片结构观察
        4.2.3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气孔观察
        4.3.2 叶片结构观察
        4.3.3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鉴定
    5.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使用试剂
        5.1.3 使用试剂及溶液配制方法
        5.1.4 主要使用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川桑及多倍体植株的盐胁迫处理
        5.2.2 盐胁迫处理后的生理指标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盐胁迫处理下的表型变化
        5.3.2 盐胁迫处理后的生理指标测定
    5.4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综合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研课题
致谢

(9)药用石斛育种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1.1 可利用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
    1.2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
2 药用石斛育种方法
    2.1 杂交育种
    2.2 诱变育种
    2.3 倍性育种
    2.4 基因工程育种
3 展望

(10)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概念界定
        1.2.2 我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现状
        1.2.3 物种优先保护评估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中药资源保护现状
        2.1.1 中药资源的使用情况
        2.1.2 中药资源的消耗情况
        2.1.3 中药资源保护情况调查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2.2.1 研究方法
        2.2.2 数据获取
    2.3 中国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2.3.1 药用植物的分类
        2.3.2 药用植物的用药广泛程度
        2.3.3 药用植物受威胁情况
    2.4 迁地保护现状分析
        2.4.1 中国迁地保护植物的科属信息
        2.4.2 迁地保护各园中药用植物的数量及比例
        2.4.3 受威胁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情况
        2.4.4 中国特有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情况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结果
        2.5.2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性评估方法研究
    3.1 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估的方法学基础
        3.1.1 决策矩阵的整体逻辑
        3.1.2 层次分析法的逻辑和指标
    3.2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的基本理论
        3.2.1 评估对象和适用范围
        3.2.2 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3.2.3 逻辑框架
    3.3 建立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3.3.1 赋值
        3.3.2 标准化处理
        3.3.3 权重向量
    3.4 优先等级设定及实证分析
        3.4.1 优先等级的划分依据
        3.4.2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等级的实证研究
    3.5 讨论
        3.5.1 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力度
        3.5.2 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优先等级
        3.5.3 两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3.5.4 评价指标准确性的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等级的评估
    4.1 评估对象和数据来源
    4.2 迁地保护优先物种评估方法
    4.3 评估结果与分析
        4.3.1 Ⅰ级优先保护物种
        4.3.2 Ⅱ级优先保护物种
        4.3.3 Ⅲ级优先保护物种
        4.3.4 Ⅳ级优先保护物种
        4.3.5 优先等级低的物种
        4.3.6 迁地保护热点物种
    4.4 评估结果检验
        4.4.1 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优先等级
        4.4.2 CITES保护药用植物等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用植物园的战略布局研究
    5.1 研究目的和方法
        5.1.1 确定优先保护药用植物热点区域的方法
        5.1.2 确定优先保护药用植物分布最适海拔的方法
    5.2 数据来源
    5.3 结果
        5.3.1 优先保护药用植物热点区域
        5.3.2 迁地保护最适海拔范围
    5.4 讨论
        5.4.1 优先保护区域与我国植物园分布的比较
        5.4.2 药用植物园应建在山坡地段
        5.4.3 药用植物园应与我国的名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切合
        5.4.4 建设药用植物园需要城市具备一定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基础
        5.4.5 建设药用植物园需考虑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的效益
        5.4.6 充分考虑特殊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成本-效益研究(以茯苓为例)
    6.1 研究背景
        6.1.1 研究对象
        6.1.2 理论基础
    6.2 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
        6.2.1 评价方法
        6.2.2 数据获取
    6.3 茯苓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和流通过程
    6.4 成本-收益分析
        6.4.1 茯苓保护和生产成本
        6.4.2 茯苓种质资源保护和生产的收益
        6.4.3 茯苓资源保护与生产的成本收益率
        6.4.4 茯苓资源价值链的延伸
    6.5 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政策建议
    7.1 加强全国药用生物资源迁地保护的总体建议
        7.1.1 充分认识加强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7.1.2 构建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
        7.1.3 制定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计划
        7.1.4 提高公众对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意识
    7.2 针对药用植物园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7.2.1 强化药用植物园的主要职能
        7.2.2 改革药用植物园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方式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1: 中药资源按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的排名
附录2: Ⅰ级、Ⅱ级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及其分布信息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草等6种重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情况分析[J]. 焦连魁,李向东,王继永,曾燕,刘美娟,郑司浩,李鹏英.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8)
  • [2]石斛属优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概述[J]. 焦连魁,曾燕,张继聪,邓启超,陈颖,孙大学,成彦武,徐江,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 2021(04)
  • [3]基于转录组SSR、SNP标记的苦玄参遗传多样性及有效成分关联位点分析[D]. 闫国跃.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4]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王继华,蔡时可,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8)
  • [5]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D]. 曾慧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喀斯特特色药用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孟小暇. 广西大学, 2019(01)
  • [7]广东省揭西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D]. 赵云. 南昌大学, 2019(02)
  • [8]蒙桑种质资源多倍体诱导及加倍川桑抗性的初步评价[D]. 孟钰程. 西南大学, 2019(01)
  • [9]药用石斛育种方法研究进展[J]. 宿庆连,易懋升,周晓云,张志胜. 广东农业科学, 2018(10)
  • [10]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D]. 阙灵.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标签:;  ;  ;  ;  ;  

广东药用植物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