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一、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论文文献综述)

杜强[1](2013)在《掺杂稀土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O42-/MxOy固体超强酸由于具有分离简便,无腐蚀性,对环境危害小,催化活性高等特点,成为催化剂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已有制备方法制得SO42-/MxOy固体酸的比表面积不够大、易失活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如比表面积、孔结构、形貌及化学组成是决定固体酸催化剂酸中心和酸强度的决定因素。目前主要通过提高比表面积,构造孔结构以及添加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来改善其催化性能。同时,我国稀土资源丰富、易得,为稀土应用到固体催化剂中奠定了基础。因此,采用改变制备模板、掺杂稀土等方法对其改性,以增加其比表面积、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已成为了固体酸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胶原纤维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是最大的可再生动物生物质资源之一,便宜易得。结构排列有序、易形成孔结构,这为合成具有特殊介孔结构材料提供优良的模板。同时皮胶原纤维又含有能与具有d、f空轨道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的活性基团(氨基、羧基、羟基等),可以通过煅烧除去模板后,制备出具有排列有序的纤维状结构的固体酸。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废弃皮胶原纤维为模板剂,硫酸锆为锆源,硫酸为活性剂,掺杂稀土Nd、Ce元素制备出了纤维状SO42-/ZrO2-Re2O3固体超强酸。通过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NH3-TPD程序升温脱附、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对固体酸的结构及性质分析。以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酯化率为控制指标,系统地考察出酯化率与制备条件的关系,从而优化SO42-/ZrO2-Re2O3固体酸的制备条件。2、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模板,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考察了SO42-/ZrO2-Nd2O3固体酸的催化活性;通过XRD、SEM、FT-IR等表征方法分析催化剂失活原因,并采用浸酸活化的方法恢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SO42-/ZrO2-Nd2O3固体酸催化乙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的机理。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出SO42-/ZrO2-Nd2O3固体酸,并将其应用于催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乙酸乙酯产率的影响,找出最佳酯化反应条件;并考察了其重复使用次数对乙酸乙酯的酯化率影响。

常婧婕[2](2011)在《微波法制备的SO42-/ZrO2系列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绿色化学已经成为化学工业的目标,固体酸催化剂克服了液体酸难以与体系分离、对设备腐蚀严重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缺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反应中,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催化剂。通常制备固体酸催化剂需要将其进行高温焙烧,这种方法产生的能耗很大,不利于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而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节省能耗、环保和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无机、有机、分析、环境、催化和材料化学等领域。本文的出发点是将微波加热技术运用到SO42- /MxOy型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的过程中,以期制备出性能优越的催化剂。并通过添加稀土氧化物和分子筛对固体超强酸进行改性,通过若干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同时将表征结果与催化的性能相关联,揭示表征结果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系,以此获得性能更佳的催化剂。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分别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用微波加热的方法代替传统的高温焙烧方法,制备了单一的SO42- /ZrO2型固体超强酸。XRD分析表明,微波法制备的催化剂ZrO2四方晶相更加稳定完整,而ZrO2四方晶相应是目标反应乳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活性相。并且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催化剂表征结果与催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催化剂重复使用良好。2.制备了添加稀土改性的SO42- / ZrO2-Nd2O3固体酸催化剂。实验表明:稀土的引入,使ZrO2亚稳态四方晶相在相同的温度区间内更加稳定,而且稀土氧化物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酸中心数,增强了催化剂的酸性。并考察了对乳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固体酸比单组分的SO42- /ZrO2型固体超强酸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且催化剂重复使用和稳定性良好。3.制备了负载分子筛的SO42- /ZrO2-HZSM-5的复合型固体酸催化剂。由于HZSM-5分子筛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酸性,而且其作为分子筛具有大量的孔结构,增加了SO42-的配位吸附量,使得催化剂相比于单组份的SO42- /ZrO2催化剂酸性有所提高,对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和稳定性良好。4.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分析(TG-DTA)等表征技术考察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晶型转变的过程,实现了催化剂晶型的微观可控调节,以此获得活性、稳定性更佳的催化剂。同时将这种晶型的变化与催化剂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关联。

王小蕊[3](2010)在《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传统液体酸(浓硫酸等)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催化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本研究选取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氧化物、改进促进剂的改性方法来提高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改善催化性能和使用寿命,确立复合固体超强酸制备工艺,建立羟甲香豆素高产率、绿色合成的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工艺条件下合成的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取得以下结果:1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采用沉淀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S2O82-/ZrO2、SO42-/ZrO2和SO42-/TiO2,并以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的酸强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锆和钛摩尔比1:1,陈化温度28℃,陈化时间10h,浸渍硫酸浓度1mol/L,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h。该工艺制备的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的酸强度H0≤-13.75,高于单组分固体超强酸SO42-/ZrO2和SO42-/TiO2酸强度H0≤-11.99及S2O82-/ZrO2酸强度H0≤-12.70。2羟甲香豆素的绿色合成及其工艺条件优化:以羟甲香豆素合成产率为评价指标,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摩尔比1:1(间苯二酚0.1 mol),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0.8g,反应时间1.5h,考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单组分固体超强酸S2O82-/ZrO2、SO42-/ZrO2、SO42-/TiO2和磷钨酸/活性炭对Pechmann一步反应法合成羟甲香豆素的催化性能,以正交试验优化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实验室规模放大10倍和20倍的合成产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产率为79.3%,优于单组分固体超强酸SO42-/ZrO2、SO42-/TiO2、S2O82-/ZrO2、磷钨酸/活性炭催化合成产率57.1%、65.1%、65.3%、45.3%,为羟甲香豆素合成的最佳催化剂。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摩尔比1:1.5,催化剂用量0.7 g (间苯二酚0.1 mol),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00min,羟甲香豆素产率90.2%。实验室规模放大10倍和20倍合成工艺,羟甲香豆素产率分别为91.1%和90.6%,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具有绿色合成的特点,适于工业化生产。3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附录项下的检测方法对羟甲香豆素原料药质量进行检测,并进行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强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羟甲香豆素原料药为类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88~191℃,易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稀盐酸溶液和水,在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略溶。检查干燥失重0.22%,炽灼残渣的量0.03%,重金属、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分别不超过0.00066%、0.002%和0.02%。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料药中羟甲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标准曲线方程y=0.0998x+ 0.0610(R2=0.9968),在0~3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新工艺条件下合成的原料药中羟甲香豆素含量为99.2%。高温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试验证明,羟甲香豆素原料药较稳定,高湿条件下具有一定吸湿性,强光照条件下羟甲香豆素含量降低0.8%,羟甲香豆素原料药应在干燥条件下避光储运。

汪洋[4](2009)在《复合型固体酸SO42-/ZrO2-MoO3催化合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研究》文中指出合成了新型的复合型固体酸SO42-/ZrO2-MoO3并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合成,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用固体酸SO42-/ZrO2-MoO3作催化剂,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甲醇)∶n(酸酐)=6∶1,催化剂用量为1.5%(总质量),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为3h,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产率达93%以上.

侯启军,齐晶,李宗石,王桂茹[5](2008)在《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绿色化》文中认为各种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主要涉及到烷基化、磺化、聚合、酯化、季铵化、氧化等有机单元反应,其合成工艺已基本成熟,但老工艺的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如Friedel-Craft反应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

朱志刚[6](2008)在《改性SO42-/Fe2O3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优良的绿色催化剂,因具有活性好、适用面广、易与产物进行分离、对反应器设备腐蚀小、对环境污染小以及可重复使用、符合绿色催化的要求等优点,成为当前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报道比较多。SO42-/ZrO2、SO42-/SnO2型固体超强酸因其较强的酸性,在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备受关注,而关于SO42-/Fe2O3固体超强酸的改性及应用的报道相对较少。以铁氧化物为主要活性组分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催化活性较好,尤其是相对于钛、锆等其它金属氧化物所制备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的突出优点,值得进一步进行工业化的研究。本实验制备了一系列改性SO42-/Fe2O3固体酸催化剂,进而探索性的研究了该类催化剂在苯酚的烷氧基化和甲苯的硝化反应中的应用。对于该类固体酸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改性催化剂在苯酚的甲氧基化反应中的研究通过陈化、过滤、洗涤、干燥、硫酸浸渍、焙烧等工艺制备了一组SO42-/Fe2O3-MoO3催化剂。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它们的酸中心结构、晶形、形貌、元素价态进行了表征,通过甲氧基化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研究。还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记录了反应时间,不同改性催化剂对反应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与气质联用检测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借助电解的方法使用改性催化剂实现对苯酚的甲氧基化是可行的。改性SO42-/Fe2O3的催化能力随着MoO3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来看,改性催化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当MoO3占到16 mol%时,苯酚的转化率达到了70.5%,甲氧基化苯酚选择性达到了80%。但催化效率仍然低下,还需进一步改进催化剂和改善实验条件。另外,根据文献,还对苯酚甲氧基化产物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推测。(2)改性催化剂在硝化反应中的研究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及共沉淀法制备了几种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O42-/Fe2O3催化剂。对影响催化剂酸性的三个重要制备条件:浸渍液浓度,焙烧温度,及改性剂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辅助分析,同时还对几个改性催化剂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做了进一步考察。另外,对改性剂对SO42-/Fe2O3晶形的影响及改性后催化剂形貌等也分别进行了研究。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不同改性剂及催化剂用量对硝化反应的影响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气质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印证,并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宜为:H2SO4浸渍液的浓度为0.5 mol/L,焙烧温度为823 K。改性催化剂对产物的产率和对甲苯的对位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产物的产率与催化剂酸量有关,催化剂酸量越大,产率越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SO42-/Fe2O3-PbO催化剂的酸量较其它催化剂大,但对甲苯的对位选择性较差;而SO42-/Fe2O3-MoO3催化剂在用量为甲苯的8 wt%,n甲苯/n硝醴=1:1.2,反应2h条件下,一硝基甲苯的产率达到83.2%,邻对比降低到1.24。

王静静[7](2008)在《室温氧化气氛下金属改性的锆系超强酸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催化有机反应是实现环境友好的一条重要途径,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而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多种重要的烷烃催化反应中都显示出了很高的活性,而且具有易于分离、易再生、不腐蚀反应器、环境污染少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已有研究表明,在还原条件下,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对烷烃的异构化、烷基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相比之下,在氧化条件下,对此类催化剂催化烷烃反应研究的不多。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即以SO42-/ZrO2-CuO、SO42-/ZrO2-Co2O3和SO42-/ZrO2-V2O5三类固体超强酸为例,研究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在温和氧化气氛中(室温,以空气作氧化剂)对烷烃的催化反应情况,以开发经济环保的含氧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论文的实验中用共沉淀方法和沉淀--浸渍法分别制备了SO42-/ZrO2-CuO、SO42-/ZrO2-Co2O3和SO42-/ZrO2-V2O5三种催化剂,并应用于室温空气氧化的温和条件下对环己烷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UV-vis分光光度计和GC-MS表征获得。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金属氧化物组分的SO42-/ZrO2催化结果相比,添加第二金属氧化物组分CuO和Co2O3的SO42-/ZrO2-CuO和SO42-/ZrO2-Co2O3二元金属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对催化环烷烃直接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对于SO42-/ZrO2-Co2O3催化剂来说,产物中酯的种类,除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还有乙二酸环己基十三烷基酯,但酯的总体产率低于SO42-/ZrO2-CuO。从而开发了一种由环烷烃直接制备芳香酯的环保经济方法。而SO42-/ZrO2-V2O5催化环己烷反应的主产物是C14-C28的直链烷烃,酯类产物含量不高。在常温条件下环烷烃直接转化成长直链烃反应的实现,不仅对提高十六烷值,推进清洁柴油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石油形成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此外,本论文还对上述三种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反应前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通过XRD分析可知,经过高温锻烧后的催化剂的晶型由无定型转变为四方晶型,形成的活性中心并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并且CuO、Co2O3和V2O5在催化剂中处于高度分散状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存在O=S=O,具有酸中心,且催化剂易吸水。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特征通过XPS光电子能谱进行表征,得出催化剂中除加入的改性金属氧化物略有价态变化外,其他元素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也说明通过适当的活化处理后,本实验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

高路杨[8](2008)在《SO42-/ZrO2-MO3(M=Mo、W)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文中研究指明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引人关注,目前工业上主要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但是液体酸催化剂具有容易腐蚀设备,产物分离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环境友好的固体强酸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SO42-/ZrO2固体酸催化剂因其强酸性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固体酸催化剂。但SO42-/ZrO2的缺点是失活快,稳定性差。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新的氧化物既可保证SO42-/ZrO2本身的特性,又克服了自身的缺陷。本论文就是利用上述原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O42-/ZrO2-MoO3及SO42-/ZrO2-MoO3-WO3固体酸催化剂。同时利用XRD、FT-IR、DTA、SEM及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与活性的表征。从MoO3、WO3的添加量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ZrO2晶化温度和晶型转变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MoO3的引入提高了ZrO2由ZrO2(t)向ZrO2(m)转化的温度,同时WO3能够与MoO3产生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抑制ZrO2高温下的烧结,使ZrO2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维持ZrO2(t)。SEM结果表明,MoO3以柱状形式弥散在ZrO2基质中,高温烧结过程中起到钉扎的作用,阻碍了扩散传质的进行以及晶界的移动,从而抑制了ZrO2晶体的生长。对自制的固体酸在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采用固定因素实验轮换法,对催化反应的条件进行探索,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用SZMW-0.03-650固体酸,投加量为0.3g,在反应物用量为6.0g冰乙酸、8.88g正丁醇,反应时间为1.5h的反应条件下,酯化率高达84.8%。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与其他一些酸性催化剂相比,具有产率高、方便收回、重复使用性好的优势,使用5次后产物收率仍可达70.3%。

李文戈,金华峰[9](2008)在《S2O82-/ZrO2-Al2O3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出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Al2O3,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Al2O3质量分数2.0%,-15℃陈化24 h,浸渍液(NH4)2 S2O8浓度0.8 mol/L,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 h。用XRD、TEM、BET、TG-DTG和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S2O82-/ZrO2~Al2O3的晶化过程、比表面积、含硫量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650℃时制备的催化剂属纳米材料(粒径<41 nm),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富马酸二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甲醇):n(富马酸)=6.0:1.0,S2O82-/ZrO2- Al2O3用量1.5%,带水剂苯用量10 mL,反应时间4.0 h,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大于90%。

曾书韦[10](2007)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就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目前己有催化剂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二部分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一种新的三元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WO3/ZrO2-SiO2,选择并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在适宜的配比下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高,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也随之上升,但是过多的活性组分又会造成二氧化硅的孔道堵塞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负载量。然后对催化剂的活化温度及活化时间作了研究,发现焙烧温度也有一个最佳值,焙烧温度过低无法形成强酸中心,影响活性;温度过高又会使得活性中心受到破坏,从而降低催化活性。第三部分采用Py-IR、TEM、XRD、TG-DSC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WO3/ZrO2-S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呈现比较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其孔径为67.5nm,呈大孔结构,孔径体积为1.09 cm3/g,比表面积达649.1 m2/g,热稳定性良好,催化剂表面只存在L酸中心而无B酸中心。第四部分将用溶胶-凝胶法所制得的三元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应用于乙酸与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证明了其催化性能远高于浓硫酸催化剂;将制得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于一步法合成防霉剂富马酸单甲酯的实验,但并无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的稳定性好,活性高,使用方便,易于回收再利用,克服了传统液体酸催化剂的不足,是一种新的环境友好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二、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论文提纲范文)

(1)掺杂稀土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1.3 SO_4~(2-)/MXOY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1.4 SO_4~(2-)/MXOY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模板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皮胶原掺杂稀土改性 SO_4~(2-)/ZRO_2固体酸的制备
    2.1 引言
    2.2 SO_4~(2-)/ZrO_2-Re_2O_3固体酸的制备
    2.3 掺杂稀土(CE、ND)对 SO_4~(2-)/ZRO_2固体酸结构的影响
    2.4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制备条件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催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催化活性评价
    3.3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催化活性的稳定性评价
    3.4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的失活及再生
    3.5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探究
    3.6 本章小结
4 SO_4~(2-)/ZRO_2-Nd_2O_3固体酸在乙酸乙酯合成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影响酯化率的条件考察
    4.3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化率影响
    4.4 产物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实验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微波法制备的SO42-/ZrO2系列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1.1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
        1.1.2 固体超强酸的分类及特点
        1.1.3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1.1.4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技术
        1.1.5 固体超强酸的酸中心形成机理
        1.1.6 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1.1.7 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1.2 微波加热技术
    1.3 固体超强酸研究前景与展望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微波法制备SO_4~(2-)/ZrO_2 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丁酯反应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2.1 催化剂的制备
        2.2.2 XRD 表征
        2.2.3 热分析
        2.2.4 红外光谱分析
    2.3 酯化反应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物相及酯化反应的影响
        2.4.2 催化剂的热分析
        2.4.3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2.4.4 酸强度的测定
        2.4.5 微波加热与传统马弗炉焙烧所制备催化剂的比较
        2.4.6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4.7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4.8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4.9 硫酸浸渍液浓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4.10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2.4.11 合成产品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法制备SO_4~(2-)_2~(-2)/ZrO_2-Nd_20_3 固体超强酸催化乳酸丁酯反应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3.2.1 催化剂的制备
        3.2.2 XRD 表征
        3.2.3 热分析
        3.2.4 红外光谱分析
    3.3 酯化反应过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微波加热时间对催化剂晶型及酯化反应的影响
        3.4.2 催化剂的热分析
        3.4.3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4.4 酸强度的测定
        3.4.5 SO_4~(2-)/ZrO_2-Nd_20_3 催化剂与SO_4~(2-)/ZrO_2 催化剂的比较
        3.4.6 Nd_20_3 引入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4.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3.4.8 合成产品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SO_4~(2-)/ZrO_2–HZSM-5 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4.2.1 催化剂的制备
        4.2.2 XRD 表征
        4.2.3 热分析
        4.2.4 红外光谱分析
    4.3 酯化反应过程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负载比(ZrO_2/催化剂总量)对催化剂晶型和酯化反应的影响
        4.4.2 催化剂的热分析
        4.4.3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4.4.4 酸强度的测定
        4.4.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考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部分
    第一章 羟甲香豆素与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1 羟甲香豆素的研究进展
        1.1.2 羟甲香豆素的活性及其应用
        1.1.3 羟甲香豆素的合成研究
        1.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2.1 SO_4~(2-)/M_xO_y 型超强酸及其特性
        1.2.2 SO_4~(2-)/M_xO_y 型超强酸形成机理
        1.2.3 SO_4~(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酸性的测定
        1.2.4 SO_4~(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1.2.5 SO_4~(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的影响因素
        1.2.6 SO_4~(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失活及原因
        1.2.7 SO_4~(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1.3 小结
试验部分
    第二章 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单组分固体酸的酸强度检测
        2.2.2 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 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2.2.3 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 制备的正交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羟甲香豆素的绿色合成及其工艺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不同催化剂催化性能比较
        3.2.2 SO_4~(2-)/ZrO_2-TiO_2 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单因素试验
        3.2.3 SO_4~(2-)/ZrO_2-TiO_2 催化合成羟甲香豆素正交试验
        3.2.4 羟甲香豆素合成放大试验
        3.2.5 羟甲香豆素的结构鉴定
        3.2.6 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结果
        4.2.2 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改性SO42-/Fe2O3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2.1 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及形成机理
        1.2.2 SO_4~(2-)/M_xO_y超强酸的常用制备方法
        1.2.3 SO_4~(2-)/M_xO_y超强酸的改进
        1.2.4 SO_4~(2-)/M_xO_y型超强酸的应用
    1.3 甲氧基苯酚和硝基甲苯的研究概述
        1.3.1 甲氧基苯酚研究概况
        1.3.2 硝基甲苯研究概况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改性SO_4~(2-)/Fe_2O_3固体酸催化苯酚甲氧基化反应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实验装置
    2.4 反应过程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催化剂红外光谱(IR)分析
        2.5.2 催化剂扫描电镜(SEM)分析
        2.5.3 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分析
        2.5.4 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5.5 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2.5.6 反应物摩尔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2.5.7 催化剂中Mo含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2.5.8 机理推测
    2.6 实验小结
第3章 改性SO_4~(2-)/Fe_2O_3固体酸催化甲苯硝化反应
    3.1 实验药剂与仪器
    3.2 催化剂的制备
    3.3 实验装置及反应过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催化剂红外吸收光谱(IR)分析
        3.4.2 催化剂吸附吡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4.3 催化剂扫描电镜(SEM)分析
        3.4.4 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分析
        3.4.5 反应时间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3.4.6 反应物摩尔比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3.4.7 不同催化剂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3.4.8 催化剂用量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室温氧化气氛下金属改性的锆系超强酸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固体酸概述
        1.1.1 固体酸的产生和发展
        1.1.2 固体酸的定义及酸强度的测定
        1.1.3 固体酸的分类
        1.1.4 固体超强酸材料
    1.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1.3 SO_4~(2-)/M_xO_y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3.1 沉淀--浸渍法
        1.3.2 固相法
        1.3.3 溶胶--凝胶法
        1.3.4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1.3.5 低温陈化法
    1.4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性能改进
        1.4.1 引入多组元金属氧化物
        1.4.2 引入贵金属或者是过渡金属
        1.4.3 阴离子改进
        1.4.4 提高比表面积
        1.4.5 引入纳米超细粒子
        1.4.6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失活及再生
    1.5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1.5.1 酯化反应
        1.5.2 烷烃异构化
        1.5.3 烷基化反应
        1.5.4 脱水反应
        1.5.5 水合反应
        1.5.6 缩合反应
        1.5.7 环化反应
        1.5.8 酰化反应
        1.5.9 胺化反应
        1.5.10 苄基化反应
        1.5.11 其它应用
    1.6 本课题现实意义和创新点
第2章 室温氧化气氛下氧化环己烷反应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
        2.1.4 反应实验装置
        2.1.5 催化剂的表征
        2.1.6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2.2 结论与讨论
        2.2.1 XRD分析
        2.2.2 IR分析
        2.2.3 XPS表征
    2.3 反应产物的分析
        2.3.1 SO_4~(2-)/ZrO_2-CuO催化氧化环己烷的UV-vis光谱分析
        2.3.2 SO_4~(2-)/ZrO_2-Co_2O_3催化氧化环己烷的UV-vis光谱分析
        2.3.3 对比实验的UV-vis分析
        2.3.4 GC-MS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温氧化气氛中SO_4~(2-)/ZrO_2-V_2O_5催化环己烷反应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沉淀--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3.1.4 实验装置
        3.1.5 催化剂的表征
        3.1.6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XRD分析
        3.2.2 IR分析
        3.2.3 XPS表征
        3.2.4 反应产物的GC-MS分析
    3.3.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和建议
    4.1 总结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SO42-/ZrO2-MO3(M=Mo、W)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酸催化剂的简介
        1.2.1 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历史
        1.2.2 固体酸的定义
        1.2.3 固体酸的分类
        1.2.4 固体酸的制备
        1.2.5 固体酸的结构特征
    1.3 SO_4~(2-)/ZrO_2-MO_3(M=Mo/W)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
    1.4 负载型催化剂及自发单层分散模型
        1.4.1 自发单层分散模型的提出
        1.4.2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的解释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2 样品的制备
        2.2.1 固体酸SO_4~(2-)/ZrO_2的制备
        2.2.2 固体酸SO_4~(2-)/ZrO_2-MoO_3的制备
        2.2.3 固体酸SO_4~(2-)/ZrO_2-MoO_3-WO_3的制备
    2.3 催化剂样品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差热分析(DTA)
        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氧化物固体酸的结构表征
    3.1 SO_4~(2-)/ZrO_2-MoO_3固体酸的表征
        3.1.1 物相结构分析
        3.1.2 官能团结构分析
        3.1.3 热稳定性能分析
        3.1.4 形貌分析
    3.2 SO_4~(2-)/ZrO_2-MoO_3-WO_3固体酸的表征
        3.2.1 物相结构分析
        3.2.2 官能团结构分析
        3.2.3 热稳定性能分析
        3.2.4 形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4.2.2 酯化反应的制备及反应装置
        4.2.3 产物分析及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焙烧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3.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3.3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3.4 醇/酸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3.5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 固体酸催化剂的简介
        1.1.1 固体酸的定义及分类
    1.2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1.2.1 负载卤素的超强酸
        1.2.2 SO_4~(2-)/M_xO_y型超强酸
        1.2.3 杂多酸超强酸
        1.2.4 沸石超强酸
        1.2.5 负载金属氧化物超强酸
        1.2.6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1.3 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应用
        1.3.1 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种类及酸强度
        1.3.2 催化剂制备方法
        1.3.3 制备条件的影响
        1.3.4 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1.4 选题意义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
    2.1 前言
    2.2 催化剂组成选定
    2.3 化学试剂与仪器
        2.3.1 化学试剂
        2.3.2 仪器
    2.4 催化剂的制备
        2.4.1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2.4.2 催化剂活性测试
        2.4.3 催化剂制备的工艺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催化剂的表征
    3.1 表征仪器及测试条件
        3.1.1 酸性测定
        3.1.2 透射电镜(TEM)
        3.1.3 X-射线衍射仪(XRD)
        3.1.4 同步热分析仪(DSC-TG)
        3.1.5 比表面积(BET)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催化剂的酸性
        3.2.2 催化剂的 TEM分析
        3.2.3 催化剂的 XRD分析
        3.2.4 催化剂的 DSC-TG分析
        3.2.5 催化剂的 BET分析
        3.2.6 催化剂的酸结构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催化剂在酯合成中的应用
    4.1 在乙酸乙酯合成中的应用
        4.1.1 所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4.1.2 催化剂用量实验
        4.1.3 醇酸比实验
        4.1.4 反应时间实验
        4.1.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4.2 用于 MMF合成的初步探索
        4.2.1 MMF的物化性质
        4.2.2 MMF用途
        4.2.3 合成 MMF方法概况
        4.2.4 MMF的合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论文参考文献)

  • [1]掺杂稀土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性能[D]. 杜强.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5)
  • [2]微波法制备的SO42-/ZrO2系列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常婧婕. 江西师范大学, 2011(04)
  • [3]羟甲香豆素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控制研究[D]. 王小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4]复合型固体酸SO42-/ZrO2-MoO3催化合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研究[J]. 汪洋. 河南科学, 2009(09)
  • [5]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绿色化[J]. 侯启军,齐晶,李宗石,王桂茹.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19)
  • [6]改性SO42-/Fe2O3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 朱志刚. 陕西师范大学, 2008(06)
  • [7]室温氧化气氛下金属改性的锆系超强酸催化氧化环己烷反应研究[D]. 王静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08(06)
  • [8]SO42-/ZrO2-MO3(M=Mo、W)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D]. 高路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 [9]S2O82-/ZrO2-Al2O3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J]. 李文戈,金华峰. 精细石油化工, 2008(01)
  • [10]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D]. 曾书韦. 兰州理工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固体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