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用电网功率因数的几项措施

提高民用电网功率因数的几项措施

一、民用电网中功率因数提高的几种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明[1](2020)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线损计算》文中指出线损和线损率是反映配电系统运行的主要标准之一,减少配电系统的线损对于有效利用电力和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发现有效的减少方法,并为科学制定线收缩目标奠定基础。在计算线损和配电系统线损时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用于计算线损的理论方法,并比较了各种用于计算线损的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对于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组件分配复杂且组件数量多,拥有大量数据,很难收集原始数据。本文使用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损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网络的超匹配特性来映射线损和特征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并存储随着配电线路的结构变量和操作变量的变化而发生的线损变化的演变。最后基于线路数据的仿真结果,与以前的算法相比,本文使用的方法具有学习速度快,网络模型简单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本文在对电力损耗计算的理论方法,管理方法和各种减损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分析了线损分析和计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线损计算和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中收集数据。除了减少线损的措施和其他方面外,还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和调查,特别是减少线损的措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使用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张航[2](2019)在《含小水电的配电网过电压治理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水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能够提高偏远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少电、用电难的困难,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与数量日益剧增,正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发展,开发潜能巨大。但是,小水电站通常是径流式电站,季节性强,受到河流流量、降水量的影响,小水电的接入将会给配电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本文研究了小水电接入配电网后对网络元件电压降和有功功率损耗的影响。由理论分析知,小水电接入后改变了原有网络的拓扑结构,使线路上的功率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加上自身存在缺陷,进而影响了节点电压的分布和有功功率损耗。并在小水电接入后的电压降表达式上推导出小水电接入配电网链式结构时的数学模型,分析小水电的接入位置、容量和功率因数对其电压分布特性的影响效果。搭建标准的33节点模型,并通过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进行仿真验算。仿真结果表明小水电越接近大电网位置时,电压抬升效果越弱,而向配网系统末端靠近时,电压上升效果越明显;容量越大电压偏高越严重,当小水电容量超过负荷而引起功率倒送时,电压严重越限;滞后功率因数越低电压越高,反之,超前功率因数越低,电压就越低。在33节点模型上仿真分析了有功损耗与接入容量和位置的关系,有功损耗随着接入容量的增大逐渐减少,最后到达有功功率损耗的最低点,然后有功功率损耗会逐渐上升;容量一定时,随着接入位置的不同,有功功率损耗的最低点将会偏移,越靠近配网末端,有功功率损耗最低点位置越会向配电网首端前移,使损耗不再降低。其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小水电机组在夏季丰水期满发功率,而小水电区域内的负荷较低时,这将引起小水电集中接入的变电站母线电压偏高,某些节点可能严重越限,威胁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给电网带来不利影响。阐述了小水电引起配电网电压越限的原因,用PSASP仿真软件在33节点模型上进行建模仿真,提出了改变发电机运行方式、并联电抗器、变压器变比和线路参数等电压治理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发电机进相运行、并联电抗器补偿和改变变压器变比能有效降低小水电接入导致的电压偏高问题,能使电压从1.23pu降到1.05pu,而更改线路参数不能达到调压要求。最后,以安康斑桃变电站集中接入小水电的配电网为例。计算分析了安康斑桃变小水电区域内并联电抗器补偿、发电机进相运行和改变变压器变比对节点电压的敏感度矩阵,结合功率损耗和电压降低效果对比分析,提出了综合的电压治理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其电压治理方案能够有效解决斑桃变接入小水电的电压偏高问题,能使最高点的电压从1.2pu降到1.05pu左右,最低点的电压维持在1.02pu,为斑桃变接入小水电的电压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揭璐琦[3](2019)在《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不可再生能源的锐减,人类社会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迫使各政府开发新能源应对生活生产的高需求。风力发电技术作为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由于接入电力系统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增长,其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机理的研究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频繁的小干扰不仅会影响系统稳定性,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掌握风电机组的接入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何种影响,需要对风电机组做并网仿真,分析研究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Matlab上的电力系统软件分析包PSAT,将不同类型的风电机组并入电网作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将两种无功补偿装置并入电网做时域仿真,比较它们的接入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方面:首先,系统的阐述了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以及电力系统软件包中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紧接着从两方面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一方面是电气系统数学模型,包含了风速模型、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模型、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模型以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模型,另一方面是机械系统数学模型,包含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模型、风力发电机传动链模型以及转距角控制模型,为接下来的实验仿真打下了理论基础。其次,在美国西部联合电力系统(WSCC)的3机9节点标准算例上并入三种不同类型的风电机组,采用PSAT中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风电机组在接入节点位置不同、类型不同、风电场接入距离不同、风电渗透率不同以及风电参数改变情况下接入系统时对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几种情况均会对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优于另外两种机组,在风电机组确定的情况下,距离越近、风电渗透率越低、风电参数选取合适对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越有利。最后,在IEEE的5机14节点的标准算例的基础上,接入两种不同的无功补偿装置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er,SVC)和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采用PSAT中的时域仿真法,研究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在停机取代的并网方式下,在发生风速变化、三相短路故障以及负荷突增扰动这三种情况下无功补偿无功补偿装置对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以上三种扰动情况下,STATCOM对系统的稳定作用优于SVC。

刘子源[4](2019)在《基于电力营销的配电网降损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网的主要功率消耗部分是配电网,降低配电网的损耗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电网的损耗主要由变损和线损组成,在我国10kV配电网占据了55%以上,这部分电网的损耗占比在整个电网中也是最重的,在10kV配电网的节能降损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当今,针对国内配电网降损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方法的精确性方面,在计算结果的评估上还缺乏有力的支撑。随着电力营销智能化的推进,电力用户数据采集更加精准。为提供一种有效的配电网线损管理手段,在研究现有配电网线损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区间法对线损指标进行划分,建立了不同线损区间的评估方法。将线损区间分为不合理损耗区、高损耗区、低损耗区,分别给出了合理和不合理损耗区间的评价方法,找出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原因用以指导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以麻城地区10kV配电网为例,分析了对应的线损指标,找出线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降损措施。理论线损计算中涉及电网数据量庞大,传统方法完全依赖人工经验进行数据操作和潮流调整,数据正确性和潮流断面合理性难以保证,在输电网的线损计算与配电网相比管理线损元素相对较少,可以输电网的线损计算推算配电网理论线损的准确性。针对线损理论计算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总结理论线损计算经验,借助已有的线损理论计算和优化计算方法,通过数据预处理、可疑数据分区定位、错误数据辨识,构建了独特理论线损计算模型,该系统贯穿理论线损计算全过程,能有力保障理论线损计算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童丹[5](2019)在《VIENNA整流器动态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功率应用场合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三相PWM整流器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VIENNA整流器作为三电平拓扑,具有开关电压应力小、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THD等优势,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为了改善VIENNA整流器在三相电压输入不平衡及负载突变情况下的性能,本文分析了VIENNA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态,并基于模态分析建立了其在abc自然坐标系和dq旋转坐标系下的状态平均数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讨论了传统控制策略在三相电压输入不平衡及负载突变情况下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新型非线性控制策略,即电流内环无源控制和电压外环滑模控制。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减小系统时间常数的同时降低直流侧电容值需求,提升系统功率密度。为了优化直流侧电容种类的选取,本文分析了传统SPWM调制、谐波注入SPWM调制和等效SVPWM调制方式下电容电流的低频纹波,结果表明具有零序分量注入的后两种调制方式能有效降低电容电流低频纹波;采用高频等效简化,对电容电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容电流高频纹波一次分量远大于低频纹波,基于该结论,选择额定电流大的薄膜电容滤除高频分量,额定电流小但容值大的电解电容滤除低频分量并稳定输出电压。论文对上述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设计实现了10kW VIENNA整流器样机,动、静态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叶琳浩[6](2018)在《有源配电网关键运行特性的评价理论与优化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利用已成为我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分布式电源是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的一种有效形式,促使传统配电网向有源配电网转型,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趋势。本文以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投资决策和协调控制为对象,从可靠性、设备利用率、电能质量三方面系统分析了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分别构建了有源配电网可靠性与设备利用率的评估体系,提出了综合评估方法和投资优化策略;研究了电力弹簧的工作特性及其与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提出了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力弹簧优化配置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和完善了有源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有源配电网中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及用电行为的改变引起的用电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评估方法。所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和评估有源配电网以及不同类型用户的可靠性水平,有助于发现配电网的可靠性薄弱环节;同时所提的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能够有效综合专家的主观意见和指标数值的客观贡献,使得评估结果更全面更贴合实际需求。(2)分析了有源配电网中影响设备利用率的因素,展开影响因子机理分析,构建了有源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因子价值体系,进而提出了有源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提升措施。所提影响因子价值体系涵盖设备负载特性、设备运行时间及设备参数三个方面,计及了与DG相关的DG出力总波动率、DG出力比、DG平均出力率和DG渗透比等指标对设备负载特性和设备运行时间的影响,该体系可全面反映DG、设备及用户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3)以分布式光伏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从光伏的出力特性及并网特征出发,研究光伏接入配电网对电压质量和谐波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研究DG接入对电压质量和谐波的影响规律。建模仿真分析表明,本文从机理分析甄选得到的影响电能质量的关键因素能够合理反映DG接入及运行实际,研究得到的影响有源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关键因素能够为有源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层面上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因素参考。(4)综合考虑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优化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调控制、提出采用电力弹簧治理有源配电网电压质量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力弹簧中性、容性、感性的工作状态和特性;然后基于电力弹簧与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研究了“智能负载”与分布式电源出力协调互动的新型运行方式,提出了有源配电网的电力弹簧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模型在治理有源配电网电压波动问题及保证关键负载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工程实践价值。(5)综合考虑有源配电网的关键运行特性,分析了有源配电网投资改造过程中多个主体的利益与需求,并对配电网投资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选优的有源配电网投资优化理论和方法。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投资优化方法兼顾了配电网的用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水平,研究成果能全面反映和评估有源配电网以及不同类型用户的可靠性水平,更好地辅助投资决策,提升配电网投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围绕用电可靠性、设备利用率和电能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发展的投资决策方法和运行策略,丰富了有源配电网运行与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在有源配电网的投资规划与优化控制等领域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7077)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ZBKJXM00000020)资助下取得的成果。

公冶如晶[7](2018)在《基于STATCOM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负序补偿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铁路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电铁牵引供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电力机车具有非线性和波动性,其运行时向电网注入大量谐波和负序,这将引起电网发生三相不对称,严重威胁公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以提高公共电网供电可靠性,同时保障牵引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了电铁牵引供电系统,其中包括牵引变压器、电力机车等重要组成部分,通过PSCAD仿真软件,搭建五种牵引变压器及三种机车仿真模型。同时,给出五种牵引变压器电流不平衡度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分析了不同牵引变压器对负序的抑制效果。随后,将三种型号机车分别加入供电臂对称分布的牵引供电系统,通过FFT模块检测电压、电流畸变情况,分析牵引供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从机车数量、型号、工况方面,进行多场景仿真分析,由大量仿真数据可得,在一些场景下,公共连接点处谐波和负序较为严重。为了解决电铁牵引供电系统产生的谐波和负序问题,本文将应用于柔性交流输电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应用于电气化铁路中,通过对单一型号机车对称分布和多场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可以用于电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抑制和负序补偿。为了比较补偿效果,本文对牵引供电系统传统补偿装置—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进行仿真建模,将SVC补偿效果与STATCOM补偿效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STATCOM可以有效补偿谐波和负序,且效果更佳,本文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杨波[8](2017)在《串联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网(农网)中的应用性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无功功率不足及电压质量不合格是我国农村配电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常用的并联电容补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薄弱配电网的电压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利用串联补偿的方式,提高农村电网末端电压,保障居民用电质量已经成为电力公司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这样的研究背景,对串联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网(农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过程中,在对串联电容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串联电容补偿在10kV网络中的适应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10kV配电网(农网)中,负荷功率因数越低,串联电容补偿的电压调节效应越明显;对于平稳负荷和波动负荷,串联补偿均能有效减小系统电压偏差并抑制电压波动。针对串联补偿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串联补偿电容器投入后引起的铁磁谐振现象进行仿真,并且根据其引起的电压异常问题,提出了利用具有饱和特性的电抗线圈改变电容补偿度的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方案对于抑制线路铁磁谐振现象,并改善线路电压质量有很好的效果。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串联补偿技术应用到广西河池10kV农网超长距离供电线路的实际项目中,确定具体串补方案,并通过技术和经济性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串补电容器的作用,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时大大提升了线路的输送能力,有效的缓解了由于末端电压低而导致的输送能力受限的瓶颈。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验证了串联补偿技术在10kV农村配电网中应用的适用性,同时本文提出的新型串联补偿方案,为抑制配电线路发生铁磁谐振,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提高10kV农村配电网输电送电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于其他电网合理的设置串联补偿方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郝昌杰[9](2017)在《基于抽头降压式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源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不断发展、全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LED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现在社会崇尚节能、保护环境。照明市场发展至今,因为可控硅.调光器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已经和传统白炽灯、卤素灯完美结合,因此这种调光器随处可见。LED照明替换灯如果想扩大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使用现有的可控硅调光器和控制线路实现调光。但是对于可控硅调光LED照明,最大的问题是LED驱动器和调光器的兼容性。因此,针对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源的研究和设计,设计出一款兼容多种可控硅调光器的LED驱动电源便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对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控制类型、工作模式、拓扑结构、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可控硅调光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了使得LED驱动电源和可控硅调光器更好的兼容,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本课题以LYT4311E为主芯片,制作了一款适用于内置式球泡灯TRAIC调光驱动器。本课题设计的驱动电源采用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精确恒流(CC)输出相结合的技术,电路采用的是非隔离抽头降压式拓扑结构,抽头降压式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变压器的漏磁损耗,提高驱动电源工作效率。当可控硅调光器和LED驱动电源在结合使用时容易造成LED灯的闪烁问题,为了克服该缺点,本文专门进行了有源阻尼电路和无源泄放电路的设计,使得主芯片、拓扑结构、电路设计可以完美结合,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了合适的变压器和元器件的选择,最后进行了简单的EMI滤波器设计。本课题实际制作了一款输入电压在190~265VAC,输出在41V/350mA,的可控硅调光LED驱动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过多次的调试和计算,最终得到了符合本设计要求的样机,该样机的最终效率在市电220VAC时不低于90%,PF值在长期工作中不低于0.95。并对样机的基本性能、调光性能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样机可以和多款可控硅调光器相兼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孙正华[10](2016)在《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与提高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和现代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的规划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电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利用率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的供电企业都很重视发电、输电的建设,对连接用户侧的配电网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忽略了配电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配电网系统的网架基础薄弱、设备老化、无功补偿不足、电网运行管理落后等诸多因素。中低压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电网中,10kV配电网规模最大,最复杂,同时它覆盖的面积广阔。因此,提高1OkV电网设备利用率对实现社会节能减排总体目标,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最佳负载率设备占比对10kV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进行评价,以年最大负载率模型计算了 10kV配电网线路的最佳负载率,得出1OkV配电网中线路和配变的最佳负载率范围;分析了网架结构、电网建设裕度、无功功率、供电可靠性、负荷特性、设备自身损耗和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 10kV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提升措施,通过减小峰谷差、无功补偿、优化新用户接入和小水电管理,提高了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

二、民用电网中功率因数提高的几种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用电网中功率因数提高的几种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线损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网线损计算方法与常见降损措施
    2.1 电力网的概念
    2.2 电力网线损基本概念
        2.2.1 电力网线损及分类
        2.2.2 线损理论计算的意义
        2.2.3 电力线损生成原因简介
        2.2.4 线损率的概念
    2.3 电力网的线损计算模型
        2.3.1 理论线损计算原理
        2.3.2 电量求阻法
        2.3.3 容量求阻法
        2.3.4 均方根电流计算法
        2.3.5 配电网潮流计算法
    2.4 常见降损措施分析
        2.4.1 无功补偿
        2.4.2 规划改善电网布局
        2.4.3 电网升压改造
        2.4.4 变压器改造
        2.4.5 加强线损管理措施
第三章 神经网络概述
    3.1 人工神经网络
    3.2 BP神经网络
    3.3 BP神经网络算法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
    4.1 BP神经网络算法设计
    4.2 Matlab仿真平台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
        4.3.1 数据采样及样本的选取
        4.3.2 神经网络的建立和训练
        4.3.3 实际计算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含小水电的配电网过电压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小水电的发展状况
    1.3 国内外小水电的研究现状
        1.3.1 小水电对配电网的影响现状
        1.3.2 小水电配电网的电压治理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小水电配电网的无功与功率损耗
    2.1 含小水电的电压分析
        2.1.1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
        2.1.2 无功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2.2 无功功率损耗
        2.2.1 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
        2.2.2 变压器的无功损耗
    2.3 有功功率损耗
        2.3.1 小水电对线路损耗的影响
        2.3.2 小水电对变压器损耗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水电配电网的仿真分析
    3.1 小水电接入的潮流计算
        3.1.1 仿真软件简介
        3.1.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3.2 小水电配电网的电压仿真分析
        3.2.1 小水电对电压影响的理论分析
        3.2.2 小水电接入容量对电压的影响
        3.2.3 小水电接入位置对电压的影响
        3.2.4 小水电功率因数对电压的影响
    3.3 小水电配电网的有功功率损耗仿真分析
        3.3.1 小水电出力对有功功率损耗的影响
        3.3.2 小水电接入位置对有功功率损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水电配电网的电压治理措施分析
    4.1 小水电配电网模型
    4.2 电压调整理论分析
    4.3 小水电接入的电压治理措施分析
        4.3.1 小水电运行方式调压
        4.3.2 变压器变比调压
        4.3.3 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调压
        4.3.4 更改线路参数调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水电接入安康斑桃变的电压治理方案
    5.1 安康小水电概况
    5.2 斑桃变的运行电压分析
    5.3 电压治理方案的仿真分析
        5.3.1 组合调压分析
        5.3.2 并联电抗器对电压的敏感度
        5.3.3 变压器变比对电压的敏感度
        5.3.4 发电机进相对电压的敏感度
        5.3.5 电压治理方案的提出
        5.3.6 降压效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风力发电的发展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
        1.2.2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
        1.2.3 全球风电装机统计及中国风电装机统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风速扰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3.2 轴系和风电机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3.3 风电场位置和扰动位置不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3.4 风电渗透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3.5 其他风电并网问题
        1.3.6 对风电并网稳定性的改善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及风力发电机组模型的建立
    2.1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
        2.1.1 小干扰稳定性的定义
        2.1.2 小干扰稳定的分析方法
    2.2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PSAT)
        2.2.1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
        2.2.2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中小干扰稳定的分析方法
    2.3 风力发电机组电气系统模型的建立
        2.3.1 风速模型
        2.3.2 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SCIG)
        2.3.3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系统(DFIG)
        2.3.4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系统(DDPMSG)
    2.4 风力发电机组机械系统模型的建立
        2.4.1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模型
        2.4.2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模型
        2.4.3 桨距角控制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风电场接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风电场接入位置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3.2.1 风机为SCIG的风电场算例设置
        3.2.2 风机为DFIG的风电场算例设置
        3.2.3 风机为DDPMSG的风电场算例设置
    3.3 风电机组类型不同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3.3.1 算例设计
        3.3.2 特征根分析
    3.4 风电场接入距离不同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3.4.1 风机为SCIG时接入的影响
        3.4.2 风机为DFIG时接入的影响
        3.4.3 风机为DDPMSG时接入的影响
    3.5 风电渗透率不同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3.5.1 算例设置
        3.5.2 特征根分析
    3.6 风电机组参数不同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
        3.6.1 算例设置
        3.6.2 特征根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时域仿真
    4.1 引言
    4.2 电力系统软件分析包(PSAT)的时域仿真法
    4.3 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4.3.1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4.3.2 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STATCOM)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4.4 算例分析
        4.4.1 风速变化时的时域仿真
        4.4.2 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时的时域仿真
        4.4.3 负荷突增时的时域仿真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电力营销的配电网降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线损的含义及分类
    1.2 论文主要工作
2 线损的理论计算分析
    2.1 电网的线损计算方法分析
    2.2 线损理论计算分析
3 线损的评价方法研究
    3.1 确定线损区间
    3.2 线损的区间评价法
    3.3 应用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
    4.1 制定线损指标的原则
    4.2 电网的中低压线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电网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思路
    4.4 电网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系统构架
    4.5 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4.6 配电网的中线损精益管理具体做法
    4.7 本章总结
5 基于系统管理的线损统计模型及建立
    5.1 线损管理上需求侧管理的作用及系统结构
    5.2 配电网统计线损模型研究
    5.3 分区域和分级统计上报与全月全年线损估算
    5.4 基于线损模型建立的软件设计方案
    5.5 实例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5)VIENNA整流器动态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三相PWM整流器
    1.3 VIENNA整流器研究现状
        1.3.1 控制方式研究现状
        1.3.2 调制方式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VIENNA整流器工作原理及建模分析
    2.1 VIENNA整流器工作原理
    2.2 基于abc自然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2.3 基于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2.4 传统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
        2.4.1 三相输入电压不平衡
        2.4.2 负载跳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减小直流侧电容的新型非线性控制策略
    3.1 直流侧电容作用分析
    3.2 三相输入不平衡工况下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3.3 基于无源控制理论的VIENNA整流器电流内环设计
        3.3.1 无源控制基本理论
        3.3.2 VIENNA整流器的EL模型
        3.3.3 无源电流内环设计
    3.4 基于滑模控制理论的VIENNA整流器电压外环设计
    3.5 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IENNA直流侧电容电流纹波分析
    4.1 低频电容电流纹波分析
        4.1.1 传统SPWM调制
        4.1.2 谐波注入SPWM调制
        4.1.3 等效SVPWM调制
    4.2 开关频率次电容电流纹波分析
    4.3 电容种类选取
    4.4 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IENNA整流器系统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系统软件设计
    5.2 样机参数及实验结果
        5.2.1 样机参数
        5.2.2 实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6)有源配电网关键运行特性的评价理论与优化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十三五”能源电力发展趋势
        1.1.2 配电网面临的新问题
        1.1.3 现代配电网规划与运行的发展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含DG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1.2.2 含DG的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
        1.2.3 含DG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影响分析
        1.2.4 电力弹簧在配电网应用的研究
        1.2.5 考虑可靠性的配电网投资决策研究
        1.2.6 综述小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有源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的评估体系与方法
    2.1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用电可靠性的影响特性
        2.1.1 用电可靠性的概念及内涵
        2.1.2 分布式电源对用电可靠性的影响
        2.1.3 需求侧响应对用电可靠性的影响
        2.1.4 用电可靠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2 基于AHP-熵权法的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
        2.2.1 用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2.2.2 用电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
    2.3 算例分析
        2.3.1 用电可靠性评估计算
        2.3.2 结果分析
    2.4 用电可靠性提升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源配电网设备利用率影响因子的评价计算体系
    3.1 DG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特性
        3.1.1 定性分析
        3.1.2 定量分析
        3.1.3 光伏发电对设备利用率的影响
        3.1.4 风力发电对设备利用率的影响
        3.1.5 分布式电源不同渗透率下对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
    3.2 设备利用率的影响因子价值评价体系
        3.2.1 影响因子价值评价体系
        3.2.2 影响因子价值计算
        3.2.3 算例分析
        3.2.4 设备利用率提升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源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特性及关键因素研究
    4.1 光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特性
        4.1.1 光伏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特性
        4.1.2 光伏对配电网谐波的影响特性
    4.2 有源配电网对电压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4.2.1 典型配电网模型与参数
        4.2.2 DG对架空线路和电缆电压质量影响差异的机理分析
        4.2.3 全时序连续潮流仿真计算方法
        4.2.4 不同DG渗透比对电缆配电网电压影响规律研究
        4.2.5 不同DG渗透比对架空配电网电压影响规律研究
        4.2.6 分析小结
    4.3 有源配电网对谐波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4.3.1 实例配电网模型与参数
        4.3.2 接入容量变化对谐波影响
        4.3.3 接入位置变化对谐波影响
        4.3.4 分散方式变化对谐波影响
        4.3.5 负荷轻载对谐波影响
        4.3.6 分析小结
    4.4 有源配电网电能质量提升方法
        4.4.1 有源配电网电压质量提升方法
        4.4.2 有源配电网谐波控制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源配电网中的电力弹簧优化配置研究
    5.1 电力弹簧的基本原理
    5.2 电力弹簧工作状态和特性
        5.2.1 中性模式
        5.2.2 感性模式
        5.2.3 容性模式
    5.3 电力弹簧与分布式电源的互补性
        5.3.1 电力弹簧消除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电压波动
        5.3.2 电力弹簧消除分布式电源接入造成的功率波动
    5.4 电力弹簧在含DG配电网中的优化模型
        5.4.1 电力弹簧稳态运行范围分析
        5.4.2 网侧电压越限下电力弹簧稳定运行范围优化模型
        5.4.3 电力弹簧在含DG配电网中电压暂降检测与补偿算法
    5.5 仿真分析
        5.5.1 仿真模型
        5.5.2 电压仿真波形
        5.5.3 功率仿真波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对象优选的有源配电网投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6.1 有源配电网提升需求度评价指标体系
    6.2 考虑多主体利益的配电网投资优化应用场景分析
        6.2.1 多主体利益与需求分析
        6.2.2 配电网投资优化应用场景分析
    6.3 兼顾用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的有源配电网投资优化方法
    6.4 实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论文主要结论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STATCOM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负序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
    2.1 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2.2 牵引变压器原理及仿真建模
    2.3 电力机车原理及仿真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电铁牵引供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
    3.1 谐波和负序特征及指标
    3.2 牵引供电系统电流不平衡度分析
    3.3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负序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电铁谐波与负序治理及仿真分析
    4.1 基于SVC综合补偿治理及仿真分析
    4.2 基于STATCOM综合补偿治理及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8)串联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网(农网)中的应用性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串联电容补偿的研究现状
        1.2.2 串联电容补偿对改善配电网电压质量的研究现状
        1.2.3 串、并联补偿配合兼容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配电网串联补偿技术基本原理及其优势
    2.1 引言
    2.2 串联电容补偿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原理
    2.3 补偿容量以及补偿位置的选择研究
        2.3.1 串联电容补偿位置的选择
        2.3.2 串联电容补偿容量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串联电容补偿在10kV配网中的适应性研究
    3.1 引言
    3.2 串、并联补偿原理及效果的对比分析
        3.2.1 串、并联补偿原理对比分析
        3.2.2 串、并联补偿效果对比分析
    3.3 串联电容补偿对于不同负荷的适应性
        3.3.1 串联电容补偿对不同功率因数负荷的适应性
        3.3.2 串联电容补偿对不同波动程度负荷的适应性
    3.4 串联电容补偿对分布式能源的适应性
        3.4.1 串联电容补偿对小水电的适应性
        3.4.2 串联电容补偿对风力发电的适应性
        3.4.3 串联电容补偿对分布式能源适应性的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串联补偿方案
    4.1 引言
    4.2 配电网中串联电容器引起的铁磁谐振问题
        4.2.1 铁磁谐振的基本概念
        4.2.2 串补电容器投入配电线路时引起铁磁谐振仿真
        4.2.3 铁磁谐振的治理方法
    4.3 新型串联补偿方案
        4.3.1 新型串联补偿方案的拓扑结构
        4.3.2 新型串联补偿方案仿真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串联补偿技术在广西河池地区10kV农村电网中的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广西河池10kV亮山线路现状
        5.1.2 河池 10kV亮山线需要解决的问题
        5.1.3 本项目要达到的目标
    5.2 河池10kV亮山线串补方案的提出
        5.2.1 设计原则
        5.2.2 串补前电压分布
        5.2.3 补偿点与串补容量的选择
        5.2.4 最终方案的选取
    5.3 补偿方案效果分析
        5.3.1 串补安装后对电压的提升
        5.3.2 串补安装后对线路输送能力的提升
        5.3.3 串补安装后的线损大幅降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基于抽头降压式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源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LED照明概述
    1.3 调光方式概述
        1.3.1 几种常见的调光方法
        1.3.2 TRAIC调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LED驱动器设计理论基础
    2.1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2.2 开关电源的控制类型
        2.2.1 电压控制型
        2.2.2 电流控制型
    2.3 LED驱动电源的两种工作模式
    2.4 LED驱动电源拓扑结构
        2.4.1 降压式变换器
        2.4.2 升压式变换器
        2.4.3 反激式变换器
    2.5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5.1 功率因数基本定义
        2.5.2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分类
        2.5.3 两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5.4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6 小结
第三章 可控硅调光电源的简介
    3.1 可控硅调光的工作原理
    3.2 可控硅在调光器中的应用
    3.3 可控硅调光的优势
    3.4 可控硅调光所面临的缺点和问题
    3.5 本文可控硅调光驱动的设计技巧
        3.5.1 有源阻尼设计
        3.5.2 有源阻尼MOSFET选择
        3.5.3 有源阻尼电阻选择
        3.5.4 无源泄放电路设计
        3.5.5 无源泄放电容选择
        3.5.6 无源泄放电阻选择
    3.6 小结
第四章 抽头降压式可控硅驱动电源的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主控芯片结构分析
        4.2.1 芯片引脚参数设置
    4.3 主控芯片控制模式分析
    4.4 驱动电路的设计
        4.4.1 输入整流桥的选择
        4.4.2 输出整流管的选择
        4.4.3 偏置电源和输出反馈设计
        4.4.4 可控硅相位调光控制的兼容性
        4.4.5 钳位电路选择
    4.5 抽头降压式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4.5.1 抽头降压式变换器的设计
        4.5.2 抽头降压式变压器占空比计算
        4.5.3 变压器磁芯尺寸选择
        4.5.4 变压器绕组匝数及导线直径计算
        4.5.5 变压器初级侧电流计算
        4.5.6 变压器气隙计算
    4.6 LED驱动电路原理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电路的EMC设计
    5.1 电磁干扰(EMI)
        5.1.1 电磁干扰的传导限值
    5.2 开关电源中电磁干扰(EMI)抑制方法
    5.3 电磁兼容技术在开关电源PCB中的应用
    5.4 驱动电路EMI滤波器的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样机的整体性能测试
    6.1 样机实物设计图
    6.2 实验所用测试设备
    6.3 LED驱动电源负载调整率测试
    6.4 非调光状态下测试波形图
    6.5 调光状态下测试波形图
    6.6 关键波形图分析
        6.6.1 输入浪涌的测试
        6.6.2 正常工作时漏极电压和电流测试
        6.6.3 输出二极管电压电流波形
        6.6.4 EMI的测试和分析
        6.6.5 热性能测试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与提高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10kV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指标及最佳范围
        1.3.2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因素
        1.3.3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提升方法
        1.3.4 案例分析
2.配电网设备利用率指标和最佳范围
    2.1 10KV配电网设备利用率指标
    2.2 10KV线路最佳负载率
    2.3 配变最佳负载率
        2.3.1 功率损耗率最小时的负载率
        2.3.2 年电能损耗率最小时的负载率
        2.3.3 年费用率最小时的负载率
    2.4 本章小结
3.配电网设备利用率偏低原因分析
    3.1 网架结构
    3.2 电网建设裕度
    3.3 无功功率
    3.4 承担社会责任
    3.5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3.5.1 GDP发展
        3.5.2 产业结构
        3.5.3 电力消费
    3.6 供电可靠性
    3.7 负荷特性
        3.7.1 季节和地域因素
        3.7.2 用户类别及其比例
        3.7.3 用电智能化水平
    3.8 设备自身损耗
        3.8.1 线路损耗
        3.8.2 变压器损耗
    3.9 分布式电源的影响
    3.10 本章小结
4. 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措施
    4.1 减少峰谷差
    4.2 需求侧管理措施
        4.2.1 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措施。
        4.2.2 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措施
        4.2.3 需求侧管理的诱导措施
        4.2.4 需求侧管理的行政措施
    4.3 优化无功补偿
    4.4 优化新用户接入电网规划
    4.5 加大山区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4.5.1 优化线路的供电半径
        4.5.2 合理选择配变的容量
        4.5.3 及时更换陈旧损耗大的配电网设备
        4.5.4 加大山区配电线路的改造力度
    4.6 优化山区小水电的接入管理
    4.7 本章小结
5.案例分析
    5.1 S市配电网设备利用率案例基本情况
        5.1.1 10kV线路最佳负载率占比
        5.1.2 配变最佳负载率占比
    5.2 采用提升措施后利用率提高分析
        5.2.1 减小峰谷差对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分析
        5.2.2 无功补偿对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分析
        5.2.3 优化新用户接入电网规划对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分析
        5.2.4 优化山区小水电管理对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民用电网中功率因数提高的几种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网线损计算[D]. 刘天明. 南昌大学, 2020(02)
  • [2]含小水电的配电网过电压治理方案研究[D]. 张航. 陕西理工大学, 2019(09)
  • [3]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揭璐琦. 福建工程学院, 2019(01)
  • [4]基于电力营销的配电网降损分析研究[D]. 刘子源. 三峡大学, 2019(06)
  • [5]VIENNA整流器动态性能优化研究[D]. 童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有源配电网关键运行特性的评价理论与优化提升研究[D]. 叶琳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7]基于STATCOM的电铁牵引供电系统谐波、负序补偿研究[D]. 公冶如晶.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8]串联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网(农网)中的应用性研究与分析[D]. 杨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9]基于抽头降压式可控硅调光LED驱动电源的研究和设计[D]. 郝昌杰. 天津工业大学, 2017(10)
  • [10]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与提高方法的研究[D]. 孙正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提高民用电网功率因数的几项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