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芳[1](2021)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加味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宫血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开始服药至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Ca2+含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疗效,但加味固冲汤组疾病疗效较宫血停颗粒组疗效更佳。2.证候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但加味固冲汤组的作用优于宫血停颗粒组。3.观测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RBC、HGB、血清钙离子均提高(P<0.05),PT、APTT、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上述观察指标,但加味固冲汤组均较宫血停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止血时间: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所需止血天数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止血效果好。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固冲汤能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促进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增加血清Ca2+水平,缩短凝血时间促凝血,纠正贫血,缩短所需止血天数,止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指出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09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XH/T210-201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XH/T237-2012)、

马一荻[3](2020)在《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的易患体质及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及辨体与辨病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调治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统一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表和中医证型调查表。将被调查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的青春期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中医证型调查只针对病例组。对调查结果通过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中医体质出现频次前五位的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及气郁质是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对照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51%。2.病例组易患体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3.病例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气虚证(26.7%)、肾阳虚证(20.7%)、脾虚证(18.8%)和血热证(实热)(14.8%)。4.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5.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病例组平均BM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与睡眠不足及喜食辛辣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易患体质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其中13-15岁以气虚质为主,16-19岁以阳虚质和气郁质多见,本病常见证型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脾虚证和血热证(实热)。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和脾虚证相关;阳虚质与肾阳虚证相关;气郁质与血热证(实热)相关;阴虚质与肾阴虚证和血热证(虚热)相关。体重指数过小、睡眠时长不足、喜食辛辣是引起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

李小兰[4](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5](2020)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疑难重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2009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发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1]; 2011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发布《育龄

贺克,李晶欣,吴璇[6](2019)在《宫血宁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宫血宁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宫血宁胶囊治疗DUB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观察组常规治疗+宫血宁,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纳入17篇文献,共计1463例DUB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RR=1.23,95%CI=1.18~1.28,P<0.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控制出血时间(MD=-8.89 h,95%CI=-9.62~-8.15,P<0.00001)、完全止血时间(MD=-12.14 h,95%CI=-15.95~-8.33,P<0.000 01)均短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MD=-3.29 U/L,95%CI=-4.66~-1.92,P<0.00001)、黄体生成素(MD=-1.47 U/L,95%CI=-2.25~-0.68,P=0.000 3<0.05)、雌二醇(MD=-25.77 nmol/L,95%CI=-40.02~-11.52,P=0.000 4<0.05)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宫血宁胶囊治疗DUB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张滢丹[7](2019)在《《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近30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评价,了解其文献发表现状,探讨各方剂临床使用情况,总结药物使用规律,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水平,发现傅氏治崩方剂临床疗效,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文献学基础。方法利用电子检索搜集近30年(1989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临床运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读秀知识库。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利用Excel分析文献计量学特征,统计分析各方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各方剂药物使用规律和加减变化情况,以率的形式表现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利用Weka3.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的分析;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文献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1.文献计量学分析:下载文献234篇,通过精读全文,按照排除标准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剔除,剩余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116篇,其中临床试验76篇,临证经验40篇;期刊论文106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会议论文4篇,报纸1篇;期刊论文共涉及64种期刊,核心期刊20种,文献39篇,非核心期刊44种,文献67篇。2篇文献得到基金支持。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作者单位以省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为主,作者单位共涉及28个地区,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2.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纳入文献116篇,傅氏治崩方剂共使用139次,其中:固本止崩汤71篇文献,使用89次;逐瘀止血汤17篇文献,使用18次;加减当归补血汤9篇文献,使用16次;引精止血汤9篇文献,使用9次;清海丸6篇文献,使用8次;固气汤5篇文献,使用6次;平肝开郁止血汤3篇文献,使用3次。文献中,固本止崩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加减当归补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肾气虚血瘀型崩漏;固气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型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引精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脾气虚型交感出血、男性性交后出血;平肝开郁止血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郁型崩漏;逐瘀止血汤用于治疗血瘀型崩漏、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异常;清海丸用于治疗阴虚型崩漏。各方剂治疗疾病及证型与傅山原文相符,又有所创新。各方剂治疗不同疾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但其产生疗效的机理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方剂使用方法以单纯口服中药汤剂为主,部分使用其他方法联合治疗。3.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方剂使用均以原方药物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一定的增删,新增药多为对证用药和辅助止血用药,炮制药物多为炭药。固气汤、平肝开郁止血汤、清海丸使用次数少,用药分析结果意义不大,研究存在较大空缺。4.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共24篇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质量评价,整体研究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有: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缺乏预试验和样本量估计,缺乏伦理学思维,随机化水平低,盲法缺失,干预措施标准化水平不高,缺少合并用药规定,治疗时长不统一,结局指标测量方法不统一,缺乏安全性考虑,随访记录较少。在组间均衡性比较、疗效评价内容、统计学方法记录等方面较为完善。试验的理论依据呈现两极分化;在对照组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5.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较高;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现状表现为:1.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较少,核心期刊文献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和科研基金支持;临床报道的方剂集中在固本止崩汤,其他方剂的相关研究偏少。2.傅氏治崩方剂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各种妇科血证,表现出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使用既传承了傅山治崩思想,同时有一定的创新。3.各方剂在临床主要为原方使用,并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有一定的药物加减,炮制药物多为炭药,以加强止血作用。4.临床研究质量整体偏低;meta分析文献偏倚风险高,异质性大,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发表,为临床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5.在固本止崩汤的治疗机理、逐瘀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月经异常等多个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张文婵[8](2019)在《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研读总结《景岳全书·妇人规》相关学术思想、临证特色与组方用药特点,结合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发病特点,凝练健脾补肾理论特色,传承中医妇科经典学术思想。2.基于健脾补肾理论,结合导师武权生教授关于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学术理论及临证特色,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1.利用Excel 2007建立“《景岳全书·妇人规》所列方剂及药物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归纳其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对药物和组方进行分析,总结凝练有关中医妇科基本理论与特色。2.将门诊收集的60例脾肾气虚型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肾方联合优思悦)和对照组(优思悦),每组各30例,均治疗1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药物的近期止血疗效、调经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两组治疗3月后、停药3月的复发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文献研究中,123首方剂用于经脉类篇,45首出自《新方八阵》,29首出自《古方八阵》,49首出自《妇人规古方》。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补阵,共35首,热阵、因阵次之,各9首。共用药物117味,以甘温、甘平、辛甘味药物为常用;归经上,归脾肾经较多;功效分类上,补益类药物使用较多;由此可知景岳在治疗月经病时以脾肾为本,气血为治,健脾补肾为要。通过研究总结出景岳健脾补肾理论,以其为指导遣方用药,观察临床疗效,得出结论。2.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病情程度、阴道出血天数、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具有可比性。3.近期止血疗效:治疗1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治疗3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3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1%,与对照组7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治疗后所有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5.实验室指标:治疗3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PT、APTT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对照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6.调经疗效比较:治疗3月,以月经的经期、经量、周期三方面评价两组调经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7.复发率比较:以月经经量、经期、周期紊乱为指标观察疾病复发情况,治疗3月治疗组复发率23.3%,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停药3月,治疗组复发率1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结合西药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综合疗效,在改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调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周英[9](2018)在《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宜黄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妇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效果、子宫出血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出血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王学梅[10](2018)在《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谢萍教授治疗崩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崩漏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谢萍教授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门诊病例6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的病例,提取相关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病情资料、止血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红蛋白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止血时间等进行整理及统计,归纳总结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止时服中药剂数均值为6.95剂。(2)止血疗效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3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54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止血疗效的关系,P=0.86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服中药剂数分析:各患病病程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时间长短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1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的关系,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患者出血期,止血时间均值为5.97天,止血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含量,血止时服中药剂数的均值为6.95剂,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薄与止血疗效无相关性,出血时间长短和服中药剂数之间无相关性,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其服中药剂数呈增加趋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2.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3. 加味固冲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4. 疗效评价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B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病史
        4.1.2 症状
        4.1.3 体征
        4.1.3.1 体格检查
        4.1.3.2 妇科检查
        4.1.4 辅助检查
        4.1.4.1 超声影像学检查
        4.1.4.2 血常规检查
        4.1.4.3 内分泌激素测定
        4.1.4.4 诊断性刮宫
        4.1.4.5 宫腔镜检查
        4.1.4.6 妊娠试验
        4.1.4.7 凝血功能测定
        4.1.4.8 基础体温(BBT)测定
    4.2 鉴别诊断
        4.2.1 月经不调
        4.2.2 胎产出血
        4.2.3 症瘕
        4.2.4 生殖器官感染
        4.2.5 生殖道损伤
        4.2.6 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4.2.7 全身性疾病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方药治疗
        5.2.1 出血期治疗
        5.2.1.1 脾虚证
        5.2.1.2 肾气虚证
        5.2.1.3 肾阴虚证
        5.2.1.4 肾阳虚证
        5.2.1.5 虚热证
        5.2.1.6 实热证
        5.2.1.7 血瘀证
        5.2.2 血止后治疗
    5.3 针灸治疗
        5.3.1 体针
        5.3.2 耳针
        5.3.3 三棱针疗法
        5.3.4 皮肤针疗法
        5.3.5 刺络拔罐疗法
        5.3.6 埋线疗法
        5.3.7 皮下埋针法
        5.3.8 耳穴穴位贴敷法
        5.3.9 拔罐疗法
        5.3.10 穴位贴敷疗法
附录A
附录B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B.3专家推荐意见
        B.3.1强推荐
        B.3.2弱推荐
        B.3.3不推荐

(3)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六)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内容及方法
        (二) 质量控制
        (三) 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两组一般资料与相关因素比较
        (二) 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三) 病例组中医证型分布
        (四) 病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
讨论
    一、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与体质的相关性
        (一)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二) 中医体质与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
    二、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
        (一) 病例组证型的分布特征
        (二)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三) 病例组易患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
    三、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一) 体重指数
        (二) 睡眠时长
        (三) 饮食偏嗜
    四、从易患体质探讨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防治
        (一) 调理体质与“治未病”思想
        (二) 改善易患体质
        (三) 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制订的方法
    1.1 指南制订的原则
    1.2 临床问题的构建及文献检索
    1.3 证据等级标准
    1.4 推荐强度及推荐意见的形成
2 定义
3 临床表现
    3.1 临床症状
    3.2 查体
4 诊断
    4.1 西医诊断
        4.1.1 临床诊断
        4.1.2 辅助检查
        4.1.3 病理诊断
    4.2 中医诊断
    4.3 中西医结合诊断
5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5.1 出血期治疗
        5.1.1 药物止血
        5.1.1.1 中医药治疗
        5.1.1.2 孕激素
        5.1.1.3 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
        5.1.1.4 高效合成孕激素
        5.1.1.5 辅助止血药物
        5.1.2 手术治疗
    5.2 调整周期
        5.2.1 中药调经
        5.2.2 西药调周
    5.3 促排卵治疗
        5.3.1 西药促排卵
        5.3.2 中药促排卵
6 有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6.1 中医药治疗
    6.2 西医治疗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6)宫血宁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效果
        2.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2.2.2 两组控制出血时间比较
        2.2.3 两组完全止血时间比较
        2.2.4 两组治疗后激素水平比较
        2.2.4. 1 两组卵泡刺激素比较
        2.2.4.2两组黄体生成素比较
        2.2.4. 3 两组雌二醇比较
    2.3 亚组分析结果
    2.4 发表偏倚
3 讨论

(7)《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名词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与整理
    1.6 建立数据库
    1.7 数据规范化处理
    1.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2.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
    2.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
    2.4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2.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3 讨论
    3.1 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讨论
    3.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讨论
    3.3 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结果讨论
    3.4 傅氏治崩方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讨论
    3.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讨论
    3.6 存在问题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景岳全书·妇人规》简介及方药在治疗月经病中的应用
    1 张景岳生平及其着作
    2 张景岳对月经病的认识
        2.1 月经病产生的机理
        2.2 以脾肾为主的月经病的辨治
        2.3 崩漏的诊疗
    3 《景岳全书·妇人规》治疗月经病的方药分析
        3.1 方阵分析
        3.2 治疗月经病药物分析
    4 方剂应用分析
        4.1 气虚
        4.2 血虚
        4.3 气血两虚
        4.4 脾虚
        4.5 肾虚
    5 分析与讨论
        5.1 结果分析
        5.2 健脾补肾理论对月经病的指导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临床疗效结果
        3.3 实验室指标结果
        3.4 复发率观察
        3.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探讨
        1.1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1.2 健脾补肾法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1.3 武权生教授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证经验
    2 健脾补肾方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药组方分析及药理作用
        2.1 组方基本结构分析
        2.2 组方中单味药介绍
        2.3 组方中药对药组的使用
    3 优思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健脾补肾方与优思悦的止血疗效比较
        4.2 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4.3 调经疗效比较
        4.4 复发率比较
        4.5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5 健脾补肾方作用机制探讨
        5.1 改善贫血
        5.2 改善凝血功能
        5.3 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1 崩漏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对崩漏的认识
        1.2 崩漏的病因病机
        1.3 崩漏的治疗
    2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西医研究概况
        2.1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西医学病因病理
        2.2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9)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2.2 治疗效果
    2.3 子宫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2.4 SDS和SAS评分
    2.5 并发症
3 讨论

(10)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瘀血产生的机制
        1.1.1 气虚致瘀
        1.1.2 肾虚致瘀
        1.1.3 因寒致瘀
        1.1.4 因热致瘀
        1.1.5 气滞致瘀
        1.2 中医学对瘀血致崩的认识
        1.2.1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
        1.2.2 瘀血导致冲任失约,胞宫藏泻失职
        1.2.3 瘀血导致崩漏反复发作
        1.3 崩漏出血期的治疗
        1.3.1 治以塞流
        1.3.2 重视通因通用
        1.4 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出血期的立论依据
        1.5 逐瘀止血汤的研究
        1.6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辩证标准
        1.2.3 症状评分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药物
        1.5.2 服药方法及疗程
        1.6 观察项目
        1.6.1 一般观察指标
        1.6.2 安全性指标
        1.6.3 疗效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数据预处理
        2.2 统计学方法
        2.3 数据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状况
        3.1.1.1 平均年龄
        3.1.1.2 年龄分布
        3.1.1.3 年龄段分布
        3.1.2 病程状况
        3.1.2.1 平均病程
        3.1.2.2 病程分布
        3.1.3 婚姻状况
        3.1.4 既往诊刮状况
        3.1.4.1 既往诊刮情况分布
        3.1.4.2 既往诊刮与年龄段分布
        3.1.4.3 既往诊刮病理与年龄段分布
        3.1.5 诊前月经周期状况
        3.1.6 阴道出血状况
        3.1.6.1 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分布
        3.1.6.2 此次阴道出血总量分布
        3.1.6.3 就诊时阴道出血情况分布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分析
        3.2.1.1 止血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
        3.2.1.2 止血疗效分布
        3.2.1.3 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分布
        3.2.1.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
        3.2.1.5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2.1.6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
        3.2.1.7 服中药剂数和平均服中药剂数
        3.2.2 止血疗效分析
        3.2.2.1 患病病程和止血疗效
        3.2.2.2 年龄段和止血疗效
        3.2.2.3 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3.2.3 服中药剂数分析
        3.2.3.1 患病病程和服中药剂数
        3.2.3.2 出血时间和服中药剂数
        3.2.3.3 子宫内膜厚度和服中药剂数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一般情况分析
        4.1.1 年龄状况
        4.1.2 病程状况
        4.1.3 婚姻状况
        4.1.4 既往诊刮状况
        4.1.5 月经周期状况、阴道出血状况
        4.2 治疗结果分析
        4.2.1 止血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止血疗效
        4.2.2 治疗前后次证分布情况、次证疗效分析
        4.2.3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
        4.2.4 服中药剂数及平均服中药剂数
        4.2.5 患病病程、年龄段、子宫内膜厚度和止血疗效
        4.2.6 患病病程、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与服中药剂数
        4.3 安全性分析
        4.4 逐瘀止血汤加减方治疗崩漏出血期作用机制的探讨
        4.5 导师逐瘀止崩法小结
        4.6 典型病案分析
结论
创新、不足与展望
    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本课题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回顾性调查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王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 [3]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马一荻.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5]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4)
  • [6]宫血宁胶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 贺克,李晶欣,吴璇.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11)
  • [7]《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方剂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张滢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基于《景岳全书·妇人规》健脾补肾理论治疗脾肾气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张文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周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1)
  • [10]谢萍教授逐瘀止崩法治疗崩漏60例临床分析研究[D]. 王学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