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一年后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

中国加入WTO一年后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

一、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贾志城,陈乖丽[1](2016)在《电视文化身份的技术生态环境分析》文中提出电视文化身份的构建由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共同形成,其社会生态因素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社会存在的属性集合,社会生态对文化身份辨识的影响最为重大,这也是中国电视文化身份构建的先决条件。电视媒体的技术生态环境由相互依赖和作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3部分因素构成,同时电视生态链的主要环节均留有技术因素的痕迹,可以看出电视文化的技术烙印有助于形成良好完整的电视文化生态系统。

姚利权[2](2015)在《从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到网络生态学:传播学领域在生态学范式影响下的发展与变革》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术界兴起对北美"Media Ecology"的研究,不少着作被翻译成中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也相继发表;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内对于媒介生态的研究掀起一股热潮,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如北美"Media Ecology"与中国的"媒介生态学"是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它们的发展又将去向何方?本文以"传播学领域在生态学范式影响下的发展与变革"为研究线索,对北美的"媒介环境学"、中国的"媒介生态学"以及目前走入大众视野的"网络生态学"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相关学术观点,并对这三个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研究方向。

王岩[3](2011)在《当前我国传媒赢利模式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传媒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在现代传媒业实行企业化管理、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增强赢利能力成为我国媒体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传媒的经济属性主要体现在必须要满足传媒对赢利的需要,赢利模式在传媒企业化、产业化运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传媒业的竞争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赢利模式的竞争。文章从对国内外关于传媒赢利模式研究成果的梳理入手,指出了传媒赢利模式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并分析了我国传媒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所处的战略环境。通过对传媒赢利模式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传媒业赢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文章主体部分以传媒发展实践为参照,从传媒价值链构建的视角,着重分析传媒业赢利模式创新的三种可能路径,提出以产品为中心模式、以竞争为导向模式及以关系为导向模式,探求赢利模式的方法之道。文章通过对传媒赢利模式路径的分析研究,探寻我国传媒业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我国传媒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助益。

崔保国[4](2006)在《加入WTO的中国媒介生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媒介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生态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媒介和自然环境一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环境系统,由媒介系统每天提供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成为像水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把“媒介作为

熊艳红[5](2006)在《当代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与媒介生态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对生活的全面深入与渗透,大众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不可分,而媒介与社会的互动研究也日益提上日程。这种互动研究就是生态的视角。就处于当代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定型成为一大划时代性的变化。媒介与社会互动的集中表现就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定型过程中媒介生态的演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社会学现有的权威实证研究,阐述了当代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的三个阶段——“二个阶级一个阶层”传统结构及延续阶段、社会阶层分化形成阶段、社会阶层初步定型阶段,媒介生存环境生态—媒介内环境生态—媒介意义环境生态三者的互动演变。从政治年代的党报一体化到改革初期的大众化再到当今初露端倪的精英化,大众媒介已经从凌驾于生活的政治宣传者逐步演变为介入生活的社会守望者乃至今天按其所需塑造生活的利益追逐者。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变迁使得媒介生存环境生态、内环境生态和意义环境生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迁,而这种变迁又同时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定型化。

崔保国[6](2005)在《媒介生态分析的理论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果说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整合的话,那么媒介生态学(mediaecology)则是对传播学的再一次整合。本文旨在探讨媒介生态学分析的理论框架的建构。传播生态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媒介生态发展的规律,从而正确地解释现实的媒介环境;媒介生态学分析的框架围绕着媒介的生存发展环境展开,包括对媒介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符号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受众环境和竞争环境等的研究分析;同时包括对媒介的群类研究、对媒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关系的研究等研究视角;论文还涉及诸如媒介经营生态环境指数、媒介生态危机的应对、媒介生态环境管理等应用课题。这些媒介生态学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媒介群类的生态环境做案例研究很用帮助。

王薇[7](2005)在《上海传媒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其传媒业也在发生变化,并且,上海具有良好的城市基础来发展其传媒业。本文拟从传媒环境的角度来考察近年来上海传媒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传媒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出城市传媒环境的概念,并结合市场营销学的环境分析理论,提出了城市传媒环境的三个评价要素:即传媒市场容量、传媒竞争程度和本地媒体影响力。依照这三个评价要素,本文重点分析了上海传媒环境的现状,以及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上海传媒环境的发展是否与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保持协调。最后,根据上海的城市优势,本文从战略角度提出了改进上海传媒环境的发展对策。

张兢[8](2005)在《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动力、方式与未来趋向》文中提出新闻制度变迁是一个头绪多、涉及面广的问题,本文试图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成果,对建国以来中国大陆新闻制度变迁的脉络以及为什么如此变迁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文首先对建国后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新闻制度的变化情况,本文将建国以后中国新闻制度区分为高度集中型新闻制度(1949—1978年)、过渡型新闻制度(1978—1992)和宏观调控型新闻制度(1992年至今)三个阶段。以下,本文着重回答中国新闻制度为什么如此变迁这一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中国新闻制度为什么发生变迁?(2)、谁推动了中国新闻制度的变迁?(3)、中国新闻制度以怎样的方式变迁?(4)、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未来趋向如何?本文认为,行为主体对制度不均衡产生的潜在利益的不懈追求,是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三个原因使中国新闻制度出现不均衡:(1)、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制度安排的改变。(2)、媒介产品要素和媒介产品价格的变动。(3)、技术和观念的改变。推动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主体有二:一是新闻媒体,二是政府。新闻媒体是具体制度变迁的发动者和践行者。政府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变迁方面的作用显着。政府在中国新闻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制度变迁的柔性导引,二是对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变迁的刚性控制。政府的这种作用决定了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方式。本文据此将中国新闻制度变迁方式区分为政府退出型制度变迁、政府推动型制度变迁和政府强制型制度变迁三种方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将在政治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持续互动中渐进式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强制色彩鲜明的政府强制型制度变迁将会逐渐退至边缘,政府退出型制度变迁和政府推动型制度变迁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式。但是,由于新闻制度更多地依赖和受制于政治制度,所以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将会经历一个更为曲折、反复的过程。

曹洪达[9](2005)在《浅议传媒汇流塑造媒介新生态》文中研究表明

王国珍[10](2005)在《入世以来中国传媒市场生态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围绕传媒市场生态选题,在分析我国入世承诺和传媒生存环境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传媒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两大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传媒市场作了现状分析、问题探究和对策思考。 在入世承诺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我国入世时与传媒相关的承诺,深入分析了我国的入世身份、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分歧等问题。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的,可享受一些优惠待遇,而承担相对较少的义务。“发展中国家身份”,就成为我国入世时争取到的权利和义务平衡支点。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将被要求接纳WTO较为完整的权利与义务框架,而这才是权利与义务平衡的真正支点。WTO所倡导的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等原则,将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外来的参照。就我国传媒业而言,虽然入世承诺十分有限,但开放趋势还是端倪可见。鉴于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传媒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需要考虑国情因素,但过多的媒体保护显然不利于传媒业的活力激发。 在传媒生存环境方面,主要分析了入世后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传媒与政府、市场关系模式的相应变化。WTO要求其成员能够充分尊重国际规则,尊重市场机制,尊重贸易自由,这推动了我国入世后相应改革措施的出台。在我国传媒对政治的从属关系中,需要引入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赋予传媒相对独立地位。传媒与政府关系的调适,是传媒与市场关系达致和谐的保障。 在传媒市场主体方面,分析了我国传媒市场主体的渐进式培育过程,探究了我国传媒市场主体内涵的缺失问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或个人,需要具备三大内涵:产权独立、拥有自主决策权和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中产权独立是核心内涵。产权具有一个本质特征:排他性。而我国传媒的国有产权却具有“共享性”特征,是一种虚置产权,容易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只有赋予传媒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内涵,我国传媒才能激发出进一步的生机和活力。 在传媒市场竞争方面,探讨了我国传媒市场的竞争态势。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会努力进取,以避免产权转移到其他竞争者手中。市场准入的自由度,是衡量竞争公平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是高度垄断的行业,只要市场准入之门不被关闭,潜在争胜者的竞争可能,会促使市场垄断者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我国传媒市场,呈现一种垄断竞争态势,市场准入控制也十分严格。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我国传媒市场竞争机制还有待健全: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为市场竞争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传媒不应通过政治庇护获得竞争优势,而应更多地引入WTO公平竞争理念。 入世之路,我国走了漫漫15年。“入市”(争取WTO其他成员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国还要走多久呢?这无疑取决于我国破除深层障碍的改革决心。我国的传媒改革,已落后于其他行业的改革进程。鉴此,以一定的学术勇气和理性,就传媒市场相关问题进行深刻独到的剖析,就显示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电视文化身份的技术生态环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学与媒介生态系统
    1. 1生态学概念
    1. 2媒介生态系统概念及其构成
2技术生态环境
    2. 1数字化
    2. 2网络化
    2. 3智能化

(3)当前我国传媒赢利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传媒产业总体概况
    二、我国传媒产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一) 传媒业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二) 传媒业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第二章 目前我国传媒业赢利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什么是赢利模式
    二、传媒赢利模式的重要性
        (一) 赢利模式是传媒业长效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 赢利模式是传媒经营模式的决定因素
        (三) 赢利模式是应对金融危机报业风暴的良性对策
    三、目前我国传媒业赢利方面的缺失
        (一) 赢利媒体产业分布不均匀
        (二) 传媒市场不稳定,市场利润挖掘不充分
        (三) 过分依赖广告赢利,赢利模式较单一
        (四) 传媒产业链不完善,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五) 盲目的多元化经营
第三章 新环境下我国传媒赢利模式调整路径解析
    一、传媒产业经营模式的调整
        (一) 从"单电式"经营到传媒产业价值链经营
        (二) 从"粗放型"经营到"专业化"经营
        (三) 以大传媒为发展方向,整合传媒产业价值链
    二、基于价值链建构上对于传媒业赢利模式的路径解析
        (一) 路径之一:以"客户"为中心的赢利模式
        (二) 路径之二:以关系为导向的赢利模式
        (三) 路径之三:以"竞争"为导向的赢利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5)当代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与媒介生态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章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意义
        一、理论铺垫:社会与媒介的互动研究亟需重视
        二、现实动因:媒介生态的演变成为转型期媒介与社会互动的集中表现
        三、研究空间: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偏差
        四、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回顾
        一、关于媒介生态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媒介生态理论的传播理论渊源——传播模式论中的媒介生态观
        (二) 国外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与进展
        (三) 国内大陆及台湾地区关于媒介生态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二、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研究应用于媒介生态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国内关于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研究应用于媒介生态研究的现状
        (三) 国外关于该主题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厘清与界定——理论建构的逻辑始点
    第一节 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演变
        一、“生态”的意义
        二、“媒介生态”的厘清与界定
        (一) 国外学者对“媒介生态”的界定
        (二) 台湾学者对“媒介生态”的界定
        (三) 大陆学者对“媒介生态”的界定
        (四) 本研究对“媒介生态”的界定
    第二节 社会转型、阶级、阶层与社会阶层结构
        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多种界定与“当代转型期”的界定
        二、阶级、阶层与社会阶层结构
        (一) 阶级
        (二) 阶层
        (三) 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四) 社会阶层结构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及定型化
        一、社会阶层结构定型的内涵
        二、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
        三、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的动力与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
        四、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的根本动力:社会流动
        五、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的影响——社会不平等开始凸显
第二章 “二个阶级一个阶层”传统结构及其延续阶段:党报一体化—政治宣传者
    第一节 政治分层与党报一体化
        一、再分配体制与党报一体化的单一结构
        二、官本位制与受众分布的阶层单一格局
    第二节 单位制与内部报纸的兴起
        一、单位制:单位身份依附
        二、内部报纸的兴起与调整
    第三节 媒介意义环境生态:教化与宣传——凌驾于生活
        一、单一功能与文件传达式的传播语言
        二、典型报道
        三、政治代言人:凌驾于生活
第三章 社会阶层分化形成阶段:媒介大众化—社会守望者
    第一节 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与媒介信息传播功能的回归
        一、决策多元与信息需求多样
        二、媒介信息化浪潮
        三、媒介报道方式变迁
    第二节 利益结构调整与媒介社会守望者功能的确立
        一、权力缺失有效监督与利益结构畸形化
        二、信息传播模式的变迁
        三、媒介舆论监督的应运而生
    第三节 媒介意义环境生态:服务与监测——介入生活
        一、媒介大众化:服务生活
        二、舆论监督:监测社会
第四章 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定型阶段:媒介精英化——利益追逐者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媒介的阶层代言
        一、信息需求多样化-市场细分
        二、利益需求多元化-阶层代言
    第二节 中间阶层的初长成与中间阶层媒介的繁华之旅
        一、中间阶层的初长成
        二、中间阶层媒介诞生的主客观需要
    第三节 媒介意义环境生态:代言——塑造生活
        一、“阶层代言”与“社会公器”的搏弈
        二、媒介的阶层依附与话语失衡
        三、中间阶层媒介的“消费代言”偏向与话语失衡
结语
参考文献

(7)上海传媒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论 文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城市传媒环境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产业
    第二节 传媒环境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第三节 研究城市传媒环境的学术意义
第二章 城市传媒环境评价要素
    第一节 提出城市传媒环境评价要素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城市传媒环境的三个评价要素
第三章 上海传媒环境现状评价
    第一节 上海传媒市场容量评价
    第二节 上海传媒市场竞争程度评价
    第三节 上海本地媒体影响力评价
第四章 上海传媒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行政管制遏制传媒活力
    第二节 竞争意识淡薄,形成惰性
    第三节 时政新闻弱化,影响力降低
    第四节 民间资本与境外资本形成巨大反差
第五章 上海传媒环境发展对策
    第一节 上海城市优势对传媒环境的提升作用
    第二节 对策一:借势发力,强化国际战略
    第三节 对策二:博采众长,重塑海派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8)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动力、方式与未来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概念与理论
第二章、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高度集中型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巩固
    第二节、高度集中型新闻制度的恢复与调整
    第三节、宏观调控型新闻制度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中国新闻制度的变与不变
第三章、中国新闻制度变迁的深层分析
    第一节、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动力分析
    第二节、中国新闻制度变迁主体分析
    第三节、中国新闻制度变迁方式分析
第四章、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入世以来中国传媒市场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架构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选题意义
第一章 入世承诺: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一、WTO基本原则
    二、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
    三、服务贸易领域内与传媒相关的承诺
        1. 《服务贸易总协定》
        2. 《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中与传媒相关的承诺
        3. 服务贸易领域相关承诺的特征分析
    四、货物贸易领域内与传媒相关的承诺
        1. 关税减让方面的承诺
        2. 非关税减让方面的承诺
        3. 信息技术产品方面的特别承诺
        4. 货物贸易领域相关承诺的特征分析
    五、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分歧
        1. 我国入世后享有的权利
        2. 我国入世后需要承担的义务
        3. 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分歧
    六、小结
第二章 传媒生存环境变化的政治经济分析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权力型”向“规则型”的转变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入市”和“毕业”的考验
        1.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2. “毕业”条款的考验
        3. 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的制度变迁
    三、传媒与政府、市场三者关系模式的变化
        1. 传媒与政府:在自由与控制之间
        2. 传媒与市场:私有、国有和公有的选择
    四、众多环境变数与传媒变迁的关联度分析
    五、小结
第三章 传媒市场主体的培育及其内涵审视
    一、“市场主体”概念的经济制度含义
        1. 政府与市场
        2.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政府职能
        3. 计划经济制度下的政府职能
        4. 市场主体的不同经济制度含义
    二、计划经济下传媒市场主体的缺失
        1. 传媒的公有理念
        2. 建国之初传媒的市场化尝试
        3. 传媒的喉舌功能
    三、我国传媒市场主体的渐进式培育
        1. 传媒市场主体的渐进式培育过程
        2. 传媒的产业化和企业化
        3. 传媒产业的版块区划
    四、国有传媒的阿里斯之踵:委托-代理问题
        1. 委托-代理问题的成因
        2.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顽固性
        3. 国有传媒的委托-代理问题
        4. 国有传媒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根源
    五、对传媒市场主体内涵的重新审视
        1. 市场主体的三大基本内涵
        2. 市场主体的核心内涵:产权独立
        3. 国有企业:“公平”愿望的落空
        4. 私有企业:效率型的市场主体
        5. 我国传媒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距离
        6. 我国传媒市场主体培育的未来空间
    六、小结
第四章 传媒市场的竞争态势分析
    一、市场竞争的有益性
        1. 激发人的活力,促进社会繁荣
        2. 消弭个人化冲突,营就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
        3. 有效传播知识,纠正错误,推动科技进步
    二、我国传媒曾经的非竞争性环境
        1. 经济活动的完全集中管理
        2. 以阶级斗争取代市场竞争
        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三、对传媒市场竞争的认同
        1. 竞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产性
        2. 竞争主体所争夺的资源比较丰富
        3. 媒体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
        4. 竞争局限在行政性垄断允许范围之内
        5. 竞争出现趋向激烈的苗头
        6. 传媒市场垄断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四、传媒竞争意识的强化
        1. 竞争趋向激烈,并渗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性
        2. 以传媒集团化为标志的垄断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3. 应对境外传媒,成为行政力量介入市场竞争的理由
    五、对 WTO公平竞争理念的接受
        1. 多元化竞争主体的出现
        2. 在垄断竞争中出现合作趋势
        3. 市场竞争呈现政府主导下的零敲碎打式变革态势
    六、传媒市场竞争的诸多制约因素
        1. 非竞争理念下对竞争的逃避
        2. 对竞争的政治限制和私人限制
        3. 市场向潜在竞争对手的关闭
    七、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传播生态理论的启示
    三、本研究的主要价值
全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视文化身份的技术生态环境分析[J]. 贾志城,陈乖丽. 中国有线电视, 2016(04)
  • [2]从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到网络生态学:传播学领域在生态学范式影响下的发展与变革[A]. 姚利权. 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2015
  • [3]当前我国传媒赢利模式的探究[D]. 王岩. 内蒙古大学, 2011(11)
  • [4]加入WTO的中国媒介生态分析[A]. 崔保国. 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
  • [5]当代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定型化与媒介生态的演变研究[D]. 熊艳红. 兰州大学, 2006(09)
  • [6]媒介生态分析的理论框架[A]. 崔保国. 2005东北亚传播学国际研讨会——东北亚的文化交流论文或提要集, 2005
  • [7]上海传媒环境现状及发展对策[D]. 王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02)
  • [8]中国新闻制度变迁:动力、方式与未来趋向[D]. 张兢. 西北大学, 2005(04)
  • [9]浅议传媒汇流塑造媒介新生态[J]. 曹洪达. 新闻界, 2005(02)
  • [10]入世以来中国传媒市场生态研究[D]. 王国珍. 复旦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一年后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