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所面临的困难(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欣[1](2020)在《海通证券并购圣灵投资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国门发展海外业务是中国证券业企业提高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而海外并购是券商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业务水平、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方式。但我国证券业国际化发展历程短,国际业务水平低,国际化发展经验相对匮乏,海外并购在给企业诸多利益的同时,常因企业操作不规范、投资盲目、后期整合不到位等因素使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和并购效果,甚至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已成为当今证券业企业在并购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整个海外并购流程划分为并购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即从海外并购活动的前中后期出现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四类风险着手,能够使本文思路更加清晰。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证券行业现状:企业发展受限需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提升综合实力,但并购成功率低。之后阐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对本文内容进行简单描述,说明本文采用的四种研究方法,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作为研究基础。然后将跨国并购动因、相关理论及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和种类等进行进行梳理,为案例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再以海通证券并购圣灵投资银行这一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购的背景以及动因的前提下,按照四类风险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前文的理论为基础,基于海通证券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结合案例细节对海通证券在海外并购活动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然后利用多变量预警模型Z值模型对海通并购圣灵的近几年整体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对并购前后企业的各类绩效及财务指标同样进行了量化评估,最后分析了在各类风险面前海通证券是如何应对及防范的,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公司借鉴。希望以此研究,为后来的中国证券业乃至整合金融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思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海外并购的蓬勃发展。

董少明[2](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指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董利[3](2017)在《A公司跨国并购风险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开启了走向国际化的大潮。尤其是国家先后提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跨国并购可使企业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实现技术、市场、品牌和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对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然而,跨国并购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等因素都将对其产生制约和影响。因此,可观的预期经济效益下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同时,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并购经验和能力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购风险尤为突出。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并购案例中有超过60%—70%是失败的。本选题以北京A公司并购丹麦CN公司的跨国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本文首先对企业跨国并购、并购风险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其次是利用案例分析法对A公司跨国并购的不同阶段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本次并购的主要风险可归纳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战略决策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财务风险以及整合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又可分为定价风险、融资及支付风险;并购整合风险又可分为企业文化整合风险、人力整合风险以及经营管理整合风险等。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本文最后针对上述风险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给出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内部风险的防范对策主要从战略决策、目标企业估值、融资支付以及并购整合等方面提出;外部风险的防范主要从政治、法律等方面提出。期望为那些计划或即将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高芃[4](2012)在《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投资银行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证券承销、证券经纪、企业并购、投资管理等业务。在发达国家,企业并购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原来的证券基础性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最近几年,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变化巨大,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有投资银行参与的还是少数,大多数行为仍是以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所以我国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这场危机的不断扩散与蔓延,最终演变成了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本次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让美国顶级的投行破产或被收购,投资银行业务也需要更规范化的发展,但投行业务不会消失,因为市场对企业IPO、并购顾问等业务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需要有中介性服务机构帮助企业上市,对企业进行分析估值及实现并购重组。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通过研究西方和我国投行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和典型案例,分析我国投行的发展趋势及其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研究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本部分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进行文献综述,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研究背景主要是我国投行并购业务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研究目的与意义有三点:一、指出发展企业并购业务是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方向;二、为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出谋划策;三、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关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综述。在本部分的最后介绍了整个论文的逻辑结构、创新点与不足,本文有以下创新点:1、提出了本次金融危机对投行并购业务的影响。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国顶级投资银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投资银行会由此衰落,其实不然,投行业务不会消失,因为对全球IPO、并购顾问等业务的需求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投资银行的大力参与。2、由于国内很多券商还未涉及此项业务,国内相关的案例数据较少,所以提出了要建立并购案例的数据库,与其他中介机构如咨询公司等实现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会更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发展。第二部分是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首先,是因为企业并购客观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其次,参与企业并购也是投资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然后对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介绍,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规避企业并购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速企业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第三部分是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分析。本部分分析了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四种角色:作为买方代理参与并购、作为卖方代理选择并购企业或实施反并购措施、参与合同的谈判确定并购条件、充当融资顾问负责资金的筹措。第四部分是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与原因分析。与外国投行相比,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占整个投行业务的收入相当小,绝大多数券商未设立并购业务部门。存在的内部约束有:从事并购业务资金规模较小、收入结构的阻碍、专业人才的缺乏等。存在的外部障碍有: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产权制度不明晰、相关法制不健全等。第五部分是经验与借鉴: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方略。本部分首先总结了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经验和启示,然后从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我国投资银行如何进一步参与到企业并购中提出对策建议。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业内并购重组扩大规模、加强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外投行的合作等。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化资本市场、健全产权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六部分是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案例分析。

邴守英[5](2011)在《我国投行参与并购业务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并购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热点,这是一种打破存量刚性、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效用的经济增长机制。作为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投资银行,是该种经济增长机制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助推器。而我国投资银行因业务范围小,利润空间狭窄,客观上要求调整业务结构,对抗来自海外同行的竞争,更好地服务并购企业。本文采用案例法、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法,着眼于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优点及不足,分析了我国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强调提高投资银行自身的能力。首先,投资银行要从战略上对并购进行准确定位,合理搭建组织结构,开展业内联合,实现规模经济;其次,要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树立并购品牌,形成并购特色;再次,投资银行要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并购资金来源,持续开发客户。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并购流程,提高并购服务质量。发展并购业务是改变我国投行利润来源单一,拓宽利润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辅以考虑了我国投行与国际先进投行外部治理环境的差异,法律法规的支持程度,并购企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是一个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投资银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并购企业的认可,才能确保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从作为金融服务中介的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宏观角度看待并购事项,提出实际业务操作中开展并购业务的策略方法,同时以微观个体案例进行实施说明。

李冰[6](2009)在《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拓展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是关于我国投资银行以并购代理的方式参与企业并购的业务拓展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回顾了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特点,指出我国投资银行有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与过程,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与发展状态。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证券公司为主体,其他各类专业中介机构相互协作配套的投资银行体系。其中证券公司正执行着投资银行的职能,是我国的投资银行,本文中提及的我国投资银行主要是以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的。然后通过对企业并购理论的分析揭示出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几大理论,包括产权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差别效率理论,从而说明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投资银行作为并购代理参与企业并购时,作为资本运营的设计师、组织者、金融工程师,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包括通过市场搜寻与机会分析,对目标公司进行评估和出价,提供会计处理与法律税务评价,编制收购建议书,参与并购谈判确定并购条件,提供融资服务,代理资产交割,提供公司整合服务为买方策划并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卖方实施反并购等。在投资银行介入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交易费用的高低及其处理是决定一项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完成的关键。由于投资银行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具备了其他金融中介组织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规模经济和最佳寻找,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并购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同时也提高了并购的交易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普遍提高并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够推动我国的国有企业并购,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能够在企业并购中发挥导向作用,提高并购的市场化。然而,通过对我国目前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现状和特点的考察,继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分析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业内问题和外部约束,最后从这些问题入手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不同的方面解决问题。强调提高投资银行业自身的能力并辅以外部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改善当前的不利状况,确保我国投资银行能在企业并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的主体是第五部分,经过前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从提高投资银行自身的竞争力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对策:在投资银行自身方面:一是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水平;努力开发客户资源,大力提高基础业务水平;加强投行各部门的业务协调性和资源共享;不断开发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系统服务。二是拓宽券商融资渠道,加快金融创新;加强企业并购业务创新。三是扩大规模,建立品牌效应;加强与国外投资银行合作,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在外部环境方面:一是明确投资银行的市场定位,加强其在并购中的重要性;提高并购服务的市场化。二是改革现行企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整顿产权交易市场。三是实现政府职能转换;完善我国与投资银行和并购有关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配套体系。另外,要时刻关注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分析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特殊性,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并购是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主要形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并购。要想真正使企业做强做大,就要往国际化方向发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以实现并购的效果。

黄勇[7](2009)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探讨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投资银行业务,其理论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投资银行业务活动进行管制。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直接信用到间接信用再到直接信用这样的辩证发展过程,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投资银行业务是资本主义信用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即“资本信用”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信用”是对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扬弃,是经济主体在相互的经济联系中建立起来的以货币资本为信用对象的直接和长期信用关系。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本质是资本信用这一经济关系的物质载体,其内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反映资本信用这一直接信用关系的所有经济活动。正因为投资银行业务代表着信用发展的高级形式,那么它成为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金融领域核心地位的业务活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要对投资银行业务活动进行管制,即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管制的必要性来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源自于经济管制的必要性和金融管制的必要性。经济管制必要性的理论解释最初来源于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均衡理论论证的批评;随后,“市场失灵论”成为证明政府干预合理性的主流解释;公共利益理论以市场失灵论为基础,在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保护者这一前提下,论证了管制的必要性。市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种种缺陷使得经济运行并不能达致所谓“帕累托效率”状态,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必须要由政府管制来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场缺陷的存在只是为引入市场以外的力量提供了可能,它既包括政府的力量,也包括第三方力量,而之所以要有政府管制来承担解决市场缺陷问题的主要角色,这是由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其较之于第三方力量的优势决定的。经济管制和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分力一起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袭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观点,金融管制的必要性理论上来源于金融市场存在着缺陷。金融领域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金融市场存在的缺陷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场缺陷的特殊性,实行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可由金融市场缺陷的一些特殊方面来加以说明。另外,除政府管制以外的第三方力量在解决金融市场缺陷方面的不足使得金融管制政策的实施尤为必要。从实践角度来看,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当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在金融领域起着举重轻重作用的环节,对它的经济管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比如,证券类业务管制的必要性直接来源于弥补和矫正某些证券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证券市场的外部效应以及证券经营机构过度集中而可能导致的垄断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业务进行必要的管制源于维护和促进市场有效竞争的需要、保护中小企业利益和保障社会公正的需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限制投机性并购行为的需要以及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等方面;创业投资业务管制的必要性在于促进市场参与主体规范的开展创业投资业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投资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使得闲置资本和管理资源等真正投入到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项目和创业企业中去,从而将经济部门推进技术进步与金融部门保障支持有机结合起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管制的必要性表现在防范风险,促进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打击欺诈行为,保护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等方面;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为了规避风险而设,但自身却又具有高风险的本性。这一互相矛盾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管制,以控制交易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投资银行业务分为三大类,即证券类、创新型和引申型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是最基本的资本信用活动,其他两类是资本信用活动在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后的创新和派生。这三大类投资银行业务的含义、主要经营主体、经营特点等各有不同,其各自的管制原则也各有侧重,论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当前中国各类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管制目标、管制主体、管制对象和主要管制内容。另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对各类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制制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对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改进和提高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以及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比如,在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管制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管制的法律手段,淡化行政手段;要从管制的行政化主导转向市场化主导;要建立和强化对管制主体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证券类业务的自律管制等。在企业并购业务管制方面,要以反垄断作为企业并购管制立法的基本目标,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积极完善相关企业并购管制的法律、规章,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的企业并购管制法规体系;要建立一个独立而权威的管制执法机构;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企业并购管制的原则和政策等。在创业投资业务管制方面,要完善创业投资业务管制的有关立法;要尽快制定一套科学界定高科技企业的标准和办法;要贯彻适度管制原则;应充分重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等。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管制方面,应以资产证券化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促进商业银行在创新金融业务中保持审慎经营;要致力于建立证券化操作的统一准则和最低的管制标准;应注重对证券化风险暴露进行资本配置的风险敏感度,根据风险程度不同,规定区别性的资本配置要求等。在金融衍生产品管制方面,要健全和完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应贯彻功能型管制原则,加强各管制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相关机构的自律功能;加强金融衍生产品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制度建设等。最后,论文对中国各类投资银行业务管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总结,并提出对改进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政策建议。监管当局应该认识到,资本信用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作用于信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随着资本信用的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已经不可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证券公司或所谓“投资银行”(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的经营范围内。其他市场主体在资本信用的牵引下,自然会成为资本信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成为投资银行业务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在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方面,与其堵,不如疏,以疏代堵应该成为投资银行业务管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另外,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改进应该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即针对不同投资银行业务的不同经营特点,有区别的采取不同的管制政策。具体来讲,对于那些业务开展已经较为稳定、市场容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资银行业务,比如证券类业务,就应该切实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确定的原则压缩行政管制权力,缩小行政管制的范围,更多的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来达到行政管制所想要达到却力不能及的目标;对于那些并不涉及公众投资者、不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危害的投资银行业务,比如创业投资业务,更不应该以行政管制为主。除了必要的报批和登记手续外,行政管制措施完全可以全部退出,代之以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制,而政府部门只针对行业协会履行管制职能。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创业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于那些具有高风险特点、有极大可能对金融系统甚至国民经济体系造成潜在冲击的投资银行业务,比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不但不能削弱行政管制权力,反而要切实加强相关行政管制主体建设。

屠光宇[8](2007)在《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的中国,入围《财富》500强的大企业却是凤毛麟角,甚至只与一个人口只有4700万人口的小国韩国差不多。究其原因,我国企业的规模、质量都无法与国外的大企业相媲美,原因是中国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接受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缺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优化重组的能力。中国有几十万家企业需要投资银行参与改制,上万亿的国企债务需投资银行参与盘活重组,几千亿的银行信贷资产需要投资银行参与保全和重组。国企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己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应该说,中国企业本身也存在吸引外资重组、注入新鲜血液的内在需求。为改变国有企业体制不合理、整体经济效率低下的状况,必须借助投资银行,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兼并收购、资产重组,优化结构,使企业进行高效的资本扩张,完成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重组,这是投资银行大显身手的绝佳机遇;而作为我国企业并购的主体和推动者的投资银行也没有发挥其在并购核心业务中应有的积极作用。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媒介,是市场经济机制的组织者和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系统中一个核心的要素,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和投资银行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在我国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使更多的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笔者目前正在从事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对投资银行如何进行并购业务创新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及创新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从企业并购动因、目标企业的价值判断、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所起的金融中介作用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应四个角度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做了全面的综述;第三部分首先从投资银行入手,介绍其功能及发展历程等,再谈到投资银行的业务的构成,最后引出投资银行目前的最重要的核心业务是并购业务,并对并购业务做了重点阐述;第四部分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政府与并购主体之间、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四个层面对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行为作了重点分析,然后介绍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五部分论证了我国投资银行参与并购业务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首先从微观的并购模式和方式的拓展上说明了我国目前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上的创新,接着从制度和环境等宏观层面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该如何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投资银行只要能认真分析并逐步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抓住机会,积极拓展并购业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多种并购模式和方式,在企业并购领域大展身手,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企业做大做强。

张成栋,陈崎,魏如山,张炜,吴玉奉[9](2006)在《中国投资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尽管中国证券市场至今只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市场的发展却是极为迅速。十多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额已经高达1万亿元左右;以2003年的发行承销市场为例,仅2003年1年,融资金额就达到1 357.75亿元,全年发行家数123家,其中IPO发行67家,筹资460.28亿元①。归纳起来,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市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壁垒高,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贾立[10](2006)在《并购融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曾说过:“综观美国着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对于一个急待迅速成长和进入新领域的企业来说,并购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风险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并购是成熟市场的特征,作为一种相对于破产倒闭更显仁慈的手段,并购大大提高了市场资源整合的效率。 1993年9月,“宝延风波”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序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引人瞩目的并购市场,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我国并购市场已经呈现出一派活跃景象,并将掀起新一轮并购高潮。其原因包括:(1)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变迁推动企业战略并购;(2)股权分置改革将是并购市场活跃的催化剂;(3)全球资本充裕将成为并购市场强大的资金后盾;(4)国内股票市场的变化为并购市场活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5)后WTO时代外资以跨国并购的形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并购市场将面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 近些年来,全世界几乎每年都有超过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兼并收购。这是因为,一个成功的并购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购融资安排对于企业并购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规模的大小、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融资渠道的开拓和畅通与否,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并购活动的有效性,在公司发展和扩张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决定着能否取得并购的最后成功。通过兼并收购,公司将筹集的资金投入新的投资项目中,从而可以使失败的企业重新获得生机,有活力的企业持续繁荣。 正确的融资安排不仅能够帮助并购企业筹集充足的资金以实现其预定的目

二、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所面临的困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所面临的困难(论文提纲范文)

(1)海通证券并购圣灵投资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跨国并购及财务风险研究
        二、国内跨国并购及财务风险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跨国并购及财务风险
        一、跨国并购及其动因
        二、财务风险及特点
        三、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种类
    第二节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及评估方法
        一、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二、财务风险评估方法
第三章 海通证券并购圣灵投资银行案例介绍
    第一节 我国证券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并购双方简介
        一、海通证券
        二、圣灵投资银行
    第三节 双方并购动因
    第四节 并购过程及结果
        一、并购过程
        二、并购结果
第四章 海通证券收购圣灵投资银行案例财务风险分析及评估
    第一节 海通证券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定价风险
        二、融资风险
        三、支付风险
        四、整合风险
    第二节 海通证券跨国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Z值模型评估
        二、并购前后财务指标评估
第五章 海通证券收购圣灵投资银行案例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及启示
    第一节 海通证券应对定价风险的控制及启示
    第二节 海通证券应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及启示
    第三节 海通证券应对支付风险的控制及启示
    第四节 海通证券应对整合风险的控制及启示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A公司跨国并购风险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选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3章 跨国并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1 .跨国并购风险的基本内涵
        3.1.1 .跨国并购风险的概念
        3.1.2 .跨国并购风险的特征
    3.2 .跨国并购风险的相关理论
        3.2.1 .风险收益对称理论
        3.2.2 .风险分散理论
        3.2.3 .风险时间运动理论
        3.2.4 .风险管理理论
第4章 A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4.1 .并购双方介绍
        4.1.1 .A公司情况
        4.1.2 .丹麦CN公司情况
    4.2 .并购案例回顾
        4.2.1 .并购动因
        4.2.2 .并购过程
        4.2.3 .并购效果分析
第5章 A公司并购风险分析
    5.1 .外部风险分析
        5.1.1 .政治风险
        5.1.2 .法律风险
    5.2 .内部风险分析
        5.2.1 .战略决策风险
        5.2.2 .信息不对称风险
        5.2.3 .财务风险
        5.2.4 .整合风险
    5.3 .并购风险分析总结
第6章 A公司并购风险防范对策
    6.1 .外部风险的防范对策
        6.1.1 .政治风险的关注与防范
        6.1.2 .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措施
    6.2 .内部风险的防范对策
        6.2.1 .明确并购战略、不盲目跟风
        6.2.2 .做好尽职调查,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6.2.3 .拓展国际化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6.2.4 .加强并购整合,提高并购绩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必要性分析
    2.1 企业并购客观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
    2.2 参与企业并购是投资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2.3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2.3.1 降低交易费用
        2.3.2 规避与降低企业并购风险
        2.3.3 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3.4 加速企业实现规模效应
3.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分析
    3.1 投资银行的买方代理角色
    3.2 投资银行的卖方代理角色
    3.3 投资银行的合同谈判角色
    3.4 投资银行的融资顾问角色
4.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现状
    4.2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3 企业并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投资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约束
        4.3.2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外部障碍
5. 经验与借鉴:中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方略
    5.1 美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经验与启示
        5.1.1 美国投资银行如何开展并购业务
        5.1.2 美国投资银行发展并购业务的启示
    5.2 我国投资银行进一步参与企业并购方略
        5.2.1 提高我国投资银行自身业务能力
        5.2.2 创造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良好外部环境
6. 案例分析:“中远”收购“众城实业”
    6.1 并购参与主体概况
    6.2 收购过程简述
    6.3 并购的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我国投行参与并购业务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内容
2 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投资银行
        2.1.2 并购
    2.2 文献综述
3 我国投行并购业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实际情况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专业人才匮乏
        3.2.2 规模小收益低
        3.2.3 并购业务不受重视
        3.2.4 企业并购动机不纯
        3.2.5 无标准化并购规范
        3.2.6 政府替代投资银行
        3.2.7 资本市场尚未健全
4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并购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4.1 国内外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比较
    4.2 我国发展并购业务的潜力
5 投行参与并购业务的策略与服务
    5.1 加强专业人才培育
    5.2 实现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
    5.3 准确进行战略定位
    5.4 开发引导客户并购
    5.5 创新开发资金来源
    5.6 树立国内并购品牌
    5.7 积极参与海外并购
    5.8 实施并购交易
        5.8.1 发现并购对象
        5.8.2 寻找目标企业
        5.8.3 尽职调查
        5.8.4 并购估值
        5.8.5 方案谈判
        5.8.6 并购资金
    5.9 整合并购资源
        5.9.1 经营战略整合
        5.9.2 人力资源整合
        5.9.3 资产债务整合
        5.9.4 财务整合
        5.9.5 文化整合
6 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投资银行及企业并购概述
    2.1 投资银行的内涵和特点
    2.2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特征
        2.2.1 含义
        2.2.2 分类
        2.2.3 企业并购的特征
    2.3 我国的投资银行
3.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理论分析
    3.1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3.2 投资银行并购理论分析
        3.2.1 产权理论
        3.2.2 金融中介理论
        3.2.3 投资银行并购的最一般理论即是差别效率理论
    3.3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3.3.1 企业并购需要投资银行的参与
        3.3.2 参与企业并购是投资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3.4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方式与角色扮演
        3.4.1 投资银行参与并购的方式
        3.4.2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扮演
    3.5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3.5.1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交易费用效应
        3.5.2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交易质量效应
4.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的重要性和客观条件
        4.1.1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的重要性
        4.1.2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拓展的条件
    4.2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及问题
    4.3 在企业并购中的中外投资银行比较
    4.4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我国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4.4.2 投资银行自身的不足
        4.4.3 外部发展环境的障碍
5. 我国投资银行拓展企业并购业务之对策
    5.1 提高投资银行自身竞争力
        5.1.1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水平
        5.1.2 努力开发客户资源
        5.1.3 加强投行各部门的业务协调性和资源共享
        5.1.4 不断开发服务项目,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系统服务
        5.1.5 拓宽券商融资渠道,加快金融创新
        5.1.6 加强企业并购业务创新
        5.1.7 扩大规模,建立品牌效应
        5.1.8 加强与国外投资银行合作,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实现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
    5.2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2.1 明确投资银行的市场定位,加强其在并购中的重要性
        5.2.2 提高并购服务的市场化
        5.2.3 改革现行企业产权制度
        5.2.4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5.2.5 实现政府职能转换
        5.2.6 完善我国与投资银行和并购有关的法律体系
        5.2.7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配套体系
    5.3 从风险管理角度提高竞争力
        5.3.1 投资银行在并购活动中的风险
        5.3.2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7)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主要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三节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一、投资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
        二、管制、经济管制与金融监管
第二章 文献综述:管制、金融管制与投资银行业务管制
    第一节 关于管制理论
        一、公共利益理论
        二、利益集团理论
        三、管制俘获理论
        四、新管制经济理论
        五、激励性管制理论
    第二节 关于金融管制理论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关于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理论
        一、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理论
        二、创新型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理论
        三、引申型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理论
第三章 投资银行业务的本质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投资银行业务的本质涵义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资本信用
        四、投资银行业务的本质涵义
    第二节 投资银行业务及其管制的发展历程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早期发展
        二、投资银行业务的大发展和加强管制期
        三、投资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和放松管制期
        四、对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最近发展
    第三节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一、试点探索阶段
        二、逐步推进阶段
        三、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章 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从理论到现实
    第一节 经济管制的必要性
        一、经济管制必要性的理论解释
        二、社会和经济运行的现实需要
        三、管制的逻辑必然
    第二节 金融管制的必要性
        一、金融市场失灵导致金融管制的必要性
        二、金融脆弱性导致金融管制的必要性
        三、政府相对于第三方力量的优势
    第三节 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
        一、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
        二、创新型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
        三、引申型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的必要性
第五章 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
    第一节 证券类投资银行业务的种类和主要经营主体
        一、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
        二、证券交易业务
        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第二节 西方发达国家证券类业务的管制
        一、美国证券类业务的管制
        二、英国证券类业务的管制
        三、德国证券类业务的管制
    第三节 中国证券类业务的管制
        一、证券类业务管制的目标
        二、证券类业务管制的主体和范围
        三、证券类业务管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证券类业务管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改进建议
第六章 创新型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
    第一节 企业并购业务的管制
        一、企业并购业务概述
        二、中国企业并购业务管制的对象、主体及管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业务管制及其经验借鉴
    第二节 创业投资业务的管制
        一、创业投资业务的含义、特点和资本退出机制
        二、中国创业投资业务管制的对象、主体及管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国外创业投资业务的管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七章 引申型投资银行业务的管制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管制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二、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管制的目标、主体、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巴塞尔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管制的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管制
        一、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含义、种类和在中国的发展
        二、中国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制的目标、主体、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国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管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经济实力对比
        1.1.2 500强企业对比
        1.1.3 中外企业500强的差距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第2章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理论综述
    2.1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2.1.1 效率的动因
        2.1.2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2.1.3 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的动因
        2.1.4 产权理论
        2.1.5 增强市场势力的动因
    2.2 目标企业价值的诱因
        2.2.1 评价企业价值的基本思路
        2.2.2 认识企业价值的三个维度
        2.2.3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2.3 金融中介理论
        2.3.1 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2.3.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2.3.3 金融中介功能论
    2.4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2.4.1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的交易费用效应
        2.4.2 降低谈判成本效应产权是人们利益关系的集中体现
第3章 企业并购—现代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3.1 投资银行概述
        3.1.1 投资银行的定义
        3.1.2 投资银行的功能定位
        3.1.3 投资银行发展历程
    3.2 投资银行业务的构成
        3.2.1 增加资本市场总量业务
        3.2.2 调整资本市场资本存量的业务
        3.2.3 其他业务
    3.3 并购业务—现代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3.3.1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概述
        3.3.2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流程
        3.3.3 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角色分析
        3.3.4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积极作用
        3.3.5 并购业务逐渐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
        3.3.6 现代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3.7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方向
第4章 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4.1 企业并购的利益主体及作用分析
        4.1.1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
        4.1.2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
        4.1.3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4.1.4 并购利益主体的利益均衡
    4.2 企业并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4.3 目标企业反并购措施分析
        4.3.1 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
        4.3.2 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
        4.3.3 收购收购者—帕克曼防御
        4.3.4 适时修改公司章程
        4.3.5 面临收购时的补救措施
    4.4 我国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业务现状与特点分析
        4.4.1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竞争主体多元化
        4.4.2 投资银行在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中参与度较低
        4.4.3 有投资银行参与的国内并购市场多被国外投资银行占领
        4.4.4 并购方案技术含量不高,客户满意度不高
        4.4.5 国内投资银行与并购企业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4.5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4.5.1 国内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5.2 国内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我国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5.1 并购业务的创新是投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5.1.1 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5.1.2 并购业务是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
        5.1.3 加入WTO后应对激烈竞争的需要
        5.1.4 增加业务收入来源的可行渠道
    5.2 巨大的国内并购市场潜力提供了广阔的资源
        5.2.1 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投资银行并购提供了基础
        5.2.2 我国企业并购交易额巨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5.2.3 我国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与我国GDP的相关性分析
        5.2.4 我国企业并购市场潜力大的原因分析
    5.3 跨国并购的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入提供了新的市场
    5.4 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投资银行开展并购业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4.1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5.4.2 国内券商自身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快速发展
    5.5 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拓展了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范围
第6章 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的构想
    6.1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的原则
    6.2 利用工程化思想对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进行创新
        6.2.1 并购模式的创新
        6.2.2 并购方式的创新
    6.3 促进与并购业务相关的诱致性制度创新
        6.3.1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6.3.2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6.4 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6.4.1 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6.4.2 拓宽投资银行融资渠道
    6.5 提升我国投资银行自身的业务能力
        6.5.1 通过业内并购重组扩大投资银行规模
        6.5.2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并购业务创新
        6.5.3 加强并购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6.5.4 加强与国外着名投资银行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并购融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0.1.1 兼并、收购、公司重组的基本概念
        0.1.2 公司并购的动机
        0.1.3 全球并购市场现状
        0.1.4 中国企业并购市场未来趋势预测
        0.1.5 并购融资—企业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关于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
        0.2.2 关于并购融资的研究
        0.2.3 关于反并购的研究
    0.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0.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0.3.3 后续研究
    0.4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0.4.1 研究方法
        0.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1 并购融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评述
    1.1 相关概念、范畴界定
        1.1.1 融资、并购融资、并购再融资的内涵
        1.1.2 并购融资与企业经营融资的对比
    1.2 西方并购融资的理论基础—融资结构理论
        1.2.1 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1.2.2 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1.3 西方并购融资相关理论综述
        1.3.1 信息不对称与并购支付理论
        1.3.2 并购融资工具与控制权收益理论
        1.3.3 融资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
2 并购融资工具及决策机制研究
    2.1 并购融资决策机制
        2.1.1 并购融资额的确定
        2.1.2 各种融资来源的资金成本
        2.1.3 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
    2.2 并购融资工具规划
        2.2.1 债务性融资工具
        2.2.2 权益性融资工具
        2.2.3 混合性融资工具
    2.3 并购融资工具的发行
        2.3.1 私募
        2.3.2 公募
        2.3.3 公募和私募的比较
3 并购支付与并购融资
    3.1 并购支付方式的分类
        3.1.1 现金收购资产
        3.1.2 现金收购股票
        3.1.3 股票收购资产
        3.1.4 股票收购股票
    3.2 并购支付方式及其特征分析
        3.2.1 现金支付方式
        3.2.2 股票支付方式
        3.2.3 综合证券支付方式
        3.2.4 其他支付方式
    3.3 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依据分析
        3.3.1 收购公司的选择依据
        3.3.2 目标公司的选择依据
        3.3.3 并购融资的会计影响
        3.3.4 并购融资的信息影响
        3.3.5 金融系统的主导模式
    3.4 西方并购融资及支付方式的历史演进及实证分析
        3.4.1 并购融资与支付的历史演进
        3.4.2 并购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
4 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融资关系机理
    4.1 投资银行的含义及其业务构成
        4.1.1 投资银行的内涵界定
        4.1.2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及功能
    4.2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4.2.1 投资银行为并购企业提供的服务
        4.2.2 投资银行为被并购企业提供的服务
    4.3 投资银行与多元化并购融资安排
        4.3.1 杠杆收购的融资体系
        4.3.2 国外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安排
        4.3.3 投资银行在杠杆收购融资中的角色
    4.4 中国证券公司与企业并购融资现状
        4.4.1 资本规模小,资金融通能力弱
        4.4.2 业务单一,参与并购程度不深
        4.4.3 金融创新能力有限
        4.4.4 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不紧密
5 并购融资的金融风险研究
    5.1 价格风险
        5.1.1 利率风险
        5.1.2 汇率风险
        5.1.3 股价波动风险
    5.2 融资不足风险
        5.2.1 融资不足风险概述
        5.2.2 反并购与融资不足风险
    5.3 财务风险
    5.4 融资工具的发行风险
        5.4.1 等待风险
        5.4.2 定价风险
        5.4.3 促销风险
6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实证分析
    6.1 我国并购融资工具现状
        6.1.1 债务融资工具
        6.1.2 权益融资工具
        6.1.3 混合性并购融资工具
    6.2 我国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实证分析
        6.2.1 无偿划拨
        6.2.2 现金支付
        6.2.3 股权支付
        6.2.4 综合支付方式
        6.2.5 其他支付方式
    6.3 影响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结构的金融制度因素
        6.3.1 金融制度约束之一:相关法律法规约束
        6.3.2 金融制度约束之二:资本市场内部结构的非均衡发展
        6.3.3 金融制度约束之三:资本市场缺乏层次
        6.3.4 金融制度约束之四:金融中介机构有效供给不足
    6.4 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 PC的融资策略
        6.4.1 联想并购IBM PC概况
        6.4.2 联想并购案中的并购融资安排
        6.4.3 联想并购融资的特点及启示
7 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的金融创新
    7.1 微观角度—融资工具及支付手段的创新
        7.1.1 引入变通形式的杠杆收购融资方式
        7.1.2 积极发展信托融资方式
        7.1.3 通过试点,推广银团贷款
        7.1.4 设立并购基金
        7.1.5 引入夹层融资
    7.2 中介机构创新
        7.2.1 投资银行
        7.2.2 信用评级机构
    7.3 并购融资的制度创新
        7.3.1 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并购融资渠道
        7.3.2 大力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
        7.3.3 制定企业并购法规、政策,创造优越的并购融资环境
        7.3.4 发展机构投资者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企业并购所面临的困难(论文参考文献)

  • [1]海通证券并购圣灵投资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案例研究[D]. 李佳欣.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3]A公司跨国并购风险案例分析[D]. 董利.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4]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高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5]我国投行参与并购业务的策略研究[D]. 邴守英.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6]我国投资银行参与企业并购业务拓展研究[D]. 李冰.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7]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管制研究[D]. 黄勇. 武汉大学, 2009(05)
  • [8]我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创新研究[D]. 屠光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 [9]中国投资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A]. 张成栋,陈崎,魏如山,张炜,吴玉奉.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5), 2006
  • [10]并购融资理论研究[D]. 贾立.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我国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