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农村自来水厂改水前后水质及水传播传染病发生率对比分析

余姚市农村自来水厂改水前后水质及水传播传染病发生率对比分析

一、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鲁燕[1](2016)在《余姚市2006-201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余姚市10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了解该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水质影响因素,并建立简易数据模型,为提高水质、预防水性疾病提供有效预警,有效保障该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保护该市人们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政府有效保护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为卫生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辖区内14家千吨级以上、有卫生许可证的集中式制供水单位10年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检测值,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各类型水样之间合格率的差异分析,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不同类型水样某指标的差异分析,使用H检验分析多组水样某些指标的差异,最后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简易模型,预测水质影响因素。各类分析时,显着性水平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从2006至2015年,总水质合格率从2006年的58.20%到最高95.38%,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χ2=195.696、P<0.05)。市政水厂水质总合格率(97.07%)高于乡镇水厂水质合格率(74.71%),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14.571、P<0.05)。水质超标前三位指标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锰。在不同时节(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质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741、P<0.05),合格率最高在枯水期(94.46%),其次是平水期(90.72%),最低是在丰水期(84.68%)。在不同消毒剂作用下水质合格率有差异(χ2=376.382、P<0.05),合格率相对较高的是液氯组和次氯酸钠组,相对较低的是二氧化氯组和漂粉精组。市政水厂和乡镇水厂之间有20项指标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H检验结果显示菌落总数、pH、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氨氮、锰、锌、浑浊度、硝酸盐、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三氯甲烷等12项指标检测值在不同时节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其均值高低排列,细菌总数、耗氧量、浑浊度、硫酸盐、锰、肉眼可见物、溶解性总固体、三氯甲烷等指标检测值在丰水期相对较高。经H检验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pH、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氨氮、色度、铁、锰、锌、浑浊度、游离余氯、汞、总硬度、硝酸盐、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21个指标在不同消毒剂组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微生物指标控制方面:效果最好的是液氯组、次氯酸钠组;在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控制方面:大部分指标(耗氧量、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色度、锰、肉眼可见物、pH)在次氯酸钠组最低,二氧化氯组居中,其余指标(总硬度、铁、锌)则在漂粉精组检测值最低;毒理指标方面: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汞这3项毒理指标在液氯组中检测值最高,硝酸盐在漂粉精组中最高;四氯化碳、汞、硝酸盐检测值最低在次氯酸钠组,三氯甲烷检测值最低是在二氧化氯组。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乡镇水厂水质不合格的概率是市政水厂的2.17倍;整体水质合格率在丰水期最低,平水期其次,枯水期水质合格率相对最高;在消毒剂使用方面,水质合格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漂粉精结论:2006-2015年10年之间余姚市水质合格率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乡镇水厂市政水厂合格率远远高于乡镇水厂,导致水质不合格最主要的指标前三位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锰。10年数据分析显示,水质合格率最低的是在丰水期,其次是在平水期,最高是在枯水期。使用不同的消毒剂,水质合格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次氯酸钠、液氯>二氧化氯>漂粉精。

崔书田[2](2016)在《农村家庭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的饮用水对儿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将其作为与儿童健康相关的研究主题深入剖析。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在统计描述我国儿童健康现状、城乡儿童健康不平等性的基础上,梳理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于儿童健康的相关理论以及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并就现有分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然后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年—2011年5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为途径分析安全饮用水对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视角、不同年龄结构视角、性别视角、家庭收入视角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视角具体分析安全饮用水对儿童的健康效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四周患病率、患病天数、年龄别身高(HAZ)指数和年龄别体质(BAZ)指数4个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健康状况在不断提高,但儿童的四周患病率和患病天数在逐渐增加,地区间儿童健康同样存在不平等性,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儿童健康水平差距明显。(2)利用家庭是否拥有自来水作为衡量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衡量指标,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农户家庭安装自来水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比例依然不高。地区间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省际之间的数据差距也十分显着,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省份相差了83个百分点。(3)对比家中覆盖了自来水与没有自来水样本儿童的四个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发现,家中覆盖有自来水的儿童健康都要优于家中缺乏自来水的儿童。对比两组家庭的基本特征同样差异性显着,家中覆盖有自来水的农户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的教育水平更加出色。(4)通过构建倾向得分模型并利用最近邻匹配、半径(0.01)、半径(0.5)、半径(0.1)匹配和核匹配法进行匹配之后,在控制样本儿童其他特征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自来水至少使样本儿童的患病天数降低0.132天,HAZ值提高0.104、BAZ值提高0.122,至多使四周患病率降低2.5%。(5)进一步从年龄结构层面、性别层面、家庭收入分层次和母亲受教育层度四个方面研究安全用水可及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对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效果存在着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差异;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来水为样本儿童带来的健康正效应也逐渐加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单独从农村家庭的安全饮用水角度深入研究其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第二,选取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个健康指标拓展研究视角,降低了以往数据区域化、健康指标和研究视角单一化可能存在的研究偏差;第三,在实证研究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儿童健康的直接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生性偏差与共线性产生的偏倚,具有更高的稳健性。同时还从年龄结构层面、性别层面、家庭收入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四个视角考察其与健康的关系,寄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张改玲,阿合买提,李东,李戈燕[3](2011)在《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兵团生活饮用水实施调查方案,选择有代表性水样,按照国家标准GB/T5750.1~5750.13-2006和GB5749-2006标准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进行水质检验和卫生等级评价。结果:通过十年改水工程,改水受益率达到92%,100%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改水受益人口增长率与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十年改水,饮用水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提高,改水受益率逐步提高,改水前后饮水水源类型和水质等级有极大改善,同时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年改水效果显着。

严茂胜[4](2010)在《元谋县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基本现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元谋县农村地区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为农村饮用水工程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进行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问卷调查;采用试验室检测方法检测农村饮用水水质,并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村的水质做综合评价。结果1环境卫生现况研究(1)村子都有部分路面硬化,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家中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且在调查中四个村子村民对自己居住环境评价一般的占了绝大多数。(2)入户调查的四个村363个家庭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178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3.13%,非卫生厕所户数157户,占43.25%,无厕所户数28户,占7.11%。(3)在四个村子中,应用最多的燃料为柴草,占86.50%,其余依次为电能(60.06%)、沼气(54.82%)、煤(7.44%)、煤气(5.23%)、其他(1.65%)。2饮用水水质的检测结果(1)本次调查共检测水样61份:全部指标合格7份,合格率为11.48%;其中丙弄村,1份,合格率20%;河西村,1份,合格率4.54%;大金河水村,4份,合格率19.05%;帕郎村,1份,合格率7.69%。(2)单项指标中:pH值、耗氧量、砷、铁四项指标均合格。其余依超标率由高到低顺序为菌落总数(60.66%),氟化物(52.46%),氯化物(32.79%),硫酸盐(26.23%),总硬度(22.95%),溶解性总固体(21.31%),浑浊度(11.48%),锰(6.56%),硝酸盐氮(4.92%),色度(1.64%)。(3)主成分分析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丙弄村、大金河水村、河西村、帕郎村。丙弄村水质较好,帕郎村水质较差。结论(1)元谋县农村环境卫生不佳,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厨房主要燃料为柴草,居民对居住自我评价一般。(2)元谋县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较差,整体状况不佳,主要影响因素是微生物、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的污染。(3)通过主成分分析比较,四个调查村水质从好到差依次为:丙弄村、大金河水村、河西村、帕郎村。

刘志平[5](2009)在《龙岩市新罗区农村20年普及自来水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普及农村自来水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探讨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1988—2007年间自来水普及率与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控制效果。结果普及以山泉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是山区农村简便、可行、有效的改水方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988年的21.20%升至2007年底的87.80%,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从1988年的421.00/10万降至2007年的31.60/10万;王坂村经8年的改水降氟,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的56.39%下降至7.27%,其中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8.33%,尿氟均值0.51mg/L(中位数),饮用水水氟从改水前的6.00mg/L降为0.08mg/L(中位数)。结论农村改水是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农村自来水普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加强农村饮用水设施管理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巩固改水成果的重要举措。

万茂传[6](2008)在《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水是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1996年以来,余姚市在加强日常卫生防病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以扩大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人口、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为目标的生活饮用水改水工程。具体改水措施包括:改变饮用水水源;建立设施健全的区域自来水厂;改造条件简陋的自来水厂,完善水质消毒处理设

万茂传[7](2008)在《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标为了改善余姚市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有效防制介水传染病,1996年以来,余姚市开展了以扩大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人口、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质质量为目标的生活饮用水改水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改水措施,包括改变饮用水水源并加强水源管理;建造设施健全的区域自来水厂,改造条件简陋的乡镇水厂;加强监督检测,规范水质管理等。本研究对实施上述改水措施前后的水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比较生活饮用水水质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以及水质各检验指标间的差异。同时,分析同期余姚市有关介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将水质变化与同期介水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两者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对改水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调查分析,评估余姚市10年改水给当地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好处,以便进一步探索能适应该地区要求的改水方式和管理模式。资料来源与统计处理改水前后余姚市生活饮用水检测资料、改水前后余姚市介水传染病发病资料来源于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6-2005年余姚市改水投资情况、制供水设施设备改造等资料来源于余姚市饮用水主管部门、余姚市爱卫办档案资料和对各制供水企业的调查。通过对余姚市东南西北中5个镇(街道)随机抽取的500名中年居民的调查,获取居民在改水前后个人卫生习惯,用水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变化资料。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余姚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各指标合格率以及城乡水质合格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改水受益、水质变化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余姚市饮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从改水前五年的49.43%,提高到改水后五年的89.18%。在1996至2005年10改水期间水质不断稳步提高,其中城市水质合格率从1996年的92%上升到2005年的100%,农村地区的水质合格率从1996年的62.9%上升到2005年的87.15%。改水前后水质水质综合合格率和各检测指标合格率较改水以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性。改水受益人口从改水前的58.63万增加到2005年的81.48万,生活饮用水普及率从1995年改水以前的70.63%上升至2005年的98.55%。改水后人均日用水量平均增加了40升,每周最少洗澡、洗头一次的农民由改水前的82.45%上升到98.79%,换洗衣服的频率也大大提高,有98.23%,96.56%,86.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居室环境、厨房卫生和厕所卫生较改水前有明显改进。经统计学分析,余姚市改水前后各五年霍乱、甲肝、菌痢、伤寒副伤寒等四类主要介水传染病总发病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改水10年间四类主要介水传染病除菌痢以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相关性分析,四类主要介水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与饮用水大肠菌群、甲肝发病率与饮用水大肠菌群、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别与同期饮用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变化之间呈负相关。研究同时表明,余姚市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农村水质合格率总体低于城市,山区农村水质合格率低于平原农村;此外尚有1万余山区农民喝不上清洁卫生的生活饮用水。结论研究表明,余姚市通过10年的改水工程,使生活饮用水普及率大幅提高,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水质合格率也明显提高。饮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从改水前五年的49.43%,提高到改水后五年的89.18%,两者差异有显着性。其中城市水质合格率从1996年的92%上升到2005年的100%,农村地区的水质合格率从1996年的62.9%上升到2005年的87.15%。该市人均日用水量较改水前有大幅增加,农民个人卫生状况和居住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显着改善。改水前后各五年霍乱、甲肝、菌痢、伤寒副伤寒等四类主要介水传染病总发病率的差异有显着性,四类主要介水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与饮用水大肠菌群合格率之间、甲肝发病率与饮用水大肠菌群合格率之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别与同期饮用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之间呈负相关。表明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的逐年提高与这些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逐年下降有相关关系。研究同时表明,余姚市改水的薄弱环节是农村水质合格率总体低于城市,山区农村水质合格率低于平原农村,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此外尚有1万余山区农民喝不上清洁卫生的生活饮用水。这些要从加快饮用水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二次供水消毒管理,严格保护好饮用水水源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许海萍[8](2008)在《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文中指出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但片面以GDP为导向、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等领域一系列的问题,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日益凸显并开始广泛受世人关注的问题。针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资源环境代价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宏观经济的两个代表性指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本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绿色GDP是针对传统GDP的不足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测算经济发展过程的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正确评价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改变唯GDP至上的发展理念。绿色GDP概念提出以后,虽然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其开展研究和探索,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权威的绿色GDP定义和核算方法。本文对绿色GDP的测算是通过在传统GDP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来实现的。以杭州市为实证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论证、专题调研等研究手段,分类估算了该区域环境污染造成的治理成本(包括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包括水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以及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仅水环境这一项,杭州市2004年需要扣除的GDP为143792万元,占GDP总量的0.57%,基于水环境的绿色GDP为2501亿元。其中,实际治理成本达到了59802万元,占GDP总量的0.24%,应该投入治理而没有投入治理的社会成本即虚拟治理成本达到了143792万元,占GDP总量的0.57%;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138423.2万元,占GDP总量的0.55%,其中水污染对人体居民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2694.0万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7694.3万元,对水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8034.9万元。绿色GDP是从经济总量角度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若要深一步探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则需要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全要素生产率是判断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还是粗放的重要指标。通过普通的距离函数和DEA模型,本文首先测算了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不管是浙江省的11个地市还是长三角地区的16个地市,区域之间的技术效率均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通过设计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试图分析环境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COD排放量以及SO2排放量4个污染物作为非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其区域技术效率排名会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其区域技术效率排名会下降,污染物排放量与效率排名变化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7以上。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增长中所表现出来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生产率、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中,虽然在它们各自的领域都得出了相当一致的结论,但还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将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本文以较深入的实证研究为依托,对绿色GDP和基于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了有益的探索,对同类或相关研究有参考借鉴机制,对推进绿色GDP和基于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应用实践有积极的意义。

车越[9](2005)在《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水源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水源地环境管理正在被视为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的的首要环节。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冲突现象明显,缘于水质型缺水的水源地严峻形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限制因子。 论文从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的交叉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区域水源安全保障与水源地权益保障两条主线,尝试探讨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比较,以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区域,初步构建了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充分剖析上海城市水源地格局与问题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探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管理重建框架及改进策略。 论文全面回顾了人类饮用水供给与水源保护的漫长历程,客观评述了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进展及趋势;通过相关概念辨析、区域特征分析、水源问题诊断,给出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具体概念及深刻内涵,明确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原则与手段、内容与特点;从规划原理、管理策略、管理动机、伦理基础等角度,定义并拓展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圈层保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复合系统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强调水源保护区设置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双相圈层,时间、空间、学科、利益方的四维集成,水源系统与水源地社会经济系统的双重易损,水源地、用水区域及上游地区的三地公平等核心管理思想。论文系统整理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规划、控制、技术手段;设计以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现状调查及评估、环境管理目标、环境管理策略、适应性管理等为主要环节的框架程序;提出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 论文通过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剖析当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地不利格局及水源水质危机;在此基础上,利用近17年黄浦江上游相关数据资料,系统探讨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明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以易损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初步构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明确黄浦江上游地区的功能定位及环境管理目标,给出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思路,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水源地全过程利益方参与模式、水源地分权型环境管理体系、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模式。

褚文君,俞幼达[10](2001)在《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二、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余姚市2006-201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余姚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
    1.3 研究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采样频次及选点
    2.3 数据来源
    2.4 检测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整体分析
    3.2 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分析
    3.3 Logistic回归模型
4. 讨论
    4.1 有关水质整体合格率的分析讨论
    4.2 有关检测指标的分析讨论
    4.3 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农村家庭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主要的不足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方法介绍
    第一节 儿童健康的相关理论
        一、健康需求理论
        二、儿童健康生产理论
        三、儿童健康决定因素理论
        四、儿童健康的测量
    第二节 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一、卫生环境与安全饮用水
        二、家庭饮用水影响健康的作用路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步骤
        三、匹配方法
        四、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总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变量的选取
        一、目标儿童
        二、因变量的选取
        三、处理变量的选取
        四、协变量的选取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第一节 数据来源
        一、CHNS数据描述
        二、缺失值与不准确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 样本统计描述
        一、农村儿童样本分布
        二、儿童健康状况的统计描述
        三、农户家庭卫生环境状况
        四、样本儿童家庭基本特征
        五、儿童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模型估算结果
    第二节 匹配质量检验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果
        一、不同年龄结构的平均参与效应
        二、不同性别的平均参与效应
        三、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平均参与效应
        四、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参与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一般情况
2资料搜集及方法
3质量控制
    3.1培训
    3.2对调查资料复核验收, 要求调查准确率和符合率99%以上。3.3技术考核
    3.4水质分析
    3.5水质等级
4改水措施及改水人口受益情况
    4.1改水措施
        4.1.1搞好宣传动员
        4.1.2明确部门职责
        4.1.3加大监测力度
    4.2改水后居民受益情况
5结果分析
    5.1改水前后饮用水水源与饮水人口情况
    5.2改水前后饮用水水质情况比较
    5.3改水前后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比较
6改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7小结

(4)元谋县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基本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国内外现状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1.1 研究地点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2 方法
        2.1 环境卫生状况问卷调查
        2.2 实验室水质检测分析方法
        2.3 评价依据
        2.4 统计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整理录入
    3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1 基本情况
        1.1 调查点情况
        1.2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 农村环境卫生现况
        2.1 厕所
        2.2 厨房卫生
        2.3 农村居住环境自评
    3 农村饮用水现况
        3.1 饮用水水质检测指标分析
        3.2 各村水质分析
        3.3 各村的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分析
讨论
    1 农村环境卫生
        1.1 调查村环境卫生状况
        1.2 调查村厕所状况调查
        1.3 调查村农村厨房燃料
    2 农村饮用水卫生调查
        2.1 微生物指标
        2.2 氟化物超标
        2.3 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
        2.4 主成分评分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GB 5749-表4
    附件二 水卫生检测指标、实验方法及主要仪器与试剂
    附件三 元谋县农村饮用水卫生检测结果
    附件四 调查问卷
    附件五 饮用水水质调查表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龙岩市新罗区农村20年普及自来水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农村水厂受益人口数据
    1.2介水疾病发病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资料
    1.3水样采集布点和水质分析情况
    1.4农村饮用水监测项目
    1.5介水性疾病监测主要内容
    1.6经济人口指标
2 结果
    2.1水源与农村自来水厂建设规模
    2.2自来水普及率
    2.3农村自来水水质主要指标检验结果
    2.4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
    2.5改水降氟效益
    2.6改厕效益
    2.7农村改水的需求
    2.8明显的经济效益
    2.9社会效益
3 分析与建议

(6)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对策

(7)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绿色GDP理论研究进展
        2.1.1 绿色GDP的内涵
        2.1.2 绿色GDP与环境污染损失
    2.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研究进展
        2.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2.2.2 全要素生产率与环境效率
    2.3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体系研究
        2.3.1 绿色GDP的核算体系与方法
        2.3.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小结与评述
第三章 绿色GDP研究方法与模型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3.2 水污染治理成本
    3.3 水污染退化成本
        3.3.1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失核算
        3.3.2 水污染对农业经济损失核算
        3.3.3 水污染对水资源损失核算
    3.4 绿色GDP
第四章 绿色GDP的实证研究-杭州市
    4.1 杭州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现状
    4.2 水污染治理成本核算结果
        4.2.1 水污染治理成本核算结果
        4.2.2 水污染治理成本核算结果分析
    4.3 水污染退化成本核算结果
        4.3.1 健康损失核算结果
        4.3.2 农业损失核算结果
        4.3.3 水污染对水资源损失核算
        4.3.4 水污染环境退化成本核算结果分析
    4.4 基于水环境的绿色GDP核算
        4.4.1 GDP污染扣减指数
        4.4.2 基于水环境的绿色GDP
第五章 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及模型
    5.1 研究变量的选择和处理
        5.1.1 投入变量
        5.1.2 产出变量
    5.2 变量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含义
        5.2.1 要素投入与期望产出(GDP)之间的关系
        5.2.2 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
    5.3 模型构建
第六章 基于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浙江省11个地市
    6.1 浙江省11个地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污染演变轨迹
        6.1.1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6.1.2 浙江省环境质量状况
        6.1.3 浙江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6.2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6.2.1 技术效率测算结果
        6.2.2 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
    6.3 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基于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长三角地区
    7.1 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质量状况
        7.1.1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7.1.2 长三角地区环境质量状况
        7.1.3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7.2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7.2.1 技术效率测算结果
        7.2.2 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
    7.3 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
    8.1 全文主要结论
        8.1.1 基本研究结论
        8.1.2 结论分析与讨论
        8.1.3 政策建议
    8.2 论文创新点
    8.3 论文中不足之处及工作展望
词汇表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

(9)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进展述评
        1.3 论文选题与框架
        1.3.1 论文选题
        1.3.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比较研究
        2.1 饮用水供给与水源地保护的历史回顾
        2.1.1 感观认识阶段(公元前~16世纪)
        2.1.2 开发利用阶段(17世纪~18世纪)
        2.1.3 技术改进阶段(19世纪~20世纪中期)
        2.1.4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下半叶起)
        2.2 国外水源地环境管理:理论、实践、趋势
        2.2.1 美国水源地环境管理
        2.2.2 欧洲水源地环境管理
        2.2.3 日本水源地环境管理
        2.2.4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国际趋势
        2.3 国内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与思考
        2.3.1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3.2 水源地环境管理
        2.3.3 认识与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二篇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三章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
        3.1 概念基础
        3.1.1 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与资源环境管理
        3.1.2 水资源、水源与水源地
        3.1.3 流域、集水区与行政区
        3.1.4 保护、发展与冲突
        3.2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3.2.1 水源地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3.2.2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3.2.3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学科基础
        3.2.4 水源地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3.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
        3.3.1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区域特征及水源问题
        3.3.2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3.3.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3.3.4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剖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方法基础
        4.1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4.1.1 规划手段
        4.1.2 控制手段
        4.1.3 技术手段
        4.2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程序
        4.2.1 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
        4.2.2 现状调查及评估
        4.2.3 环境管理目标
        4.2.4 环境管理策略
        4.2.5 适应性管理
        4.3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关键方法
        4.3.1 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
        4.3.2 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
        4.3.3 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实证研究
    第五章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5.1 水资源特点与水源地格局
        5.1.1 水质型缺水为主的水资源特点
        5.1.2 集中型与分散型并存的水源地格局
        5.2 水源地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5.2.1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现状
        5.2.2 水源地存在主要问题浅析
        5.3 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展望
        5.3.1 长江、黄浦江两江并举的城市水源战略
        5.3.2 基于集水区管理与生态系统管理的黄浦江水源地保护思路
        5.3.3 基于流域管理与避咸蓄淡措施的长江口水源地保护思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6.1 区域概况及资料来源
        6.1.1 黄浦江上游地区
        6.1.2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
        6.1.3 资料来源
        6.2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
        6.2.1 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演变规律
        6.2.2 上游来水水系水质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异
        6.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
        6.3.1 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
        6.3.2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
        6.3.3 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
        6.3.4 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
        6.4 思考与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7.1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源水质的影响因素识别
        7.1.1 关联度分析原理及方法
        7.1.2 水质参数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
        7.2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历程回顾及绩效评估
        7.2.1 环境管理历程回顾
        7.2.2 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7.3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
        7.3.1 水源系统易损性
        7.3.2 水源地社会经济系统易损性
        7.3.3 综合评估
        7.4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7.4.1 环境管理框架
        7.4.2 环境管理策略
        7.5 本章小结
第四篇 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

(10)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水厂资料
    2 水质资料
    3 传染病资料
结 果
    1 水厂基本情况
    2 水质监测情况
    3 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
讨 论

四、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余姚市2006-201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D]. 鲁燕. 浙江大学, 2016(02)
  • [2]农村家庭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D]. 崔书田.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4)
  • [3]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评价[J]. 张改玲,阿合买提,李东,李戈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03)
  • [4]元谋县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基本现况调查[D]. 严茂胜. 昆明医学院, 2010(08)
  • [5]龙岩市新罗区农村20年普及自来水效益分析[J]. 刘志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01)
  • [6]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J]. 万茂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08)
  • [7]余姚市改水与介水传染病的研究[D]. 万茂传. 浙江大学, 2008(09)
  • [8]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D]. 许海萍. 浙江大学, 2008(09)
  • [9]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 车越.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10]余姚市农村水厂改水前后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比较[J]. 褚文君,俞幼达. 浙江预防医学, 2001(04)

标签:;  ;  ;  ;  ;  

余姚市农村自来水厂改水前后水质及水传播传染病发生率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