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绵羊环境整治探讨

新疆绵羊环境整治探讨

一、新疆绵羊环境调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远[1](2021)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多胎萨福克羊高繁殖力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多胎萨福克羊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质多胎肉羊新品系,为探究其繁殖性状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多胎萨福克羊,及其父本品种萨福克羊和母本品种湖羊进行重测序,筛选繁殖性状相关基因,揭示育成种的遗传基础,为多胎肉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1)应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50只多胎萨福克羊、20只湖羊和20只萨福克羊进行重测序,利用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杂合度分析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解析品种特异的繁殖相关基因。(2)应用FST和杂合度分析方法检测多胎萨福克羊多羔组和单羔组繁殖差异基因。(3)将筛选到的MTNR1A作为繁殖性状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MTNR1A基因在多胎萨福克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基因SNPs和单倍型与绵羊产羔数的关系。结果:(1)获得5,245.855G原始数据和5,236.338G高质量基因组数据。筛选到多胎萨福克羊繁殖相关基因WNT10A、SENP2、WNT6等14个,多胎萨福克羊特异基因ARHGEF4、CATIP、CCDC115等23个。(2)从多胎萨福克羊多羔组和单羔组中筛选到ADAMTS5、CAB39L和MTNR1A等28个繁殖性状相关基因。(3)以MTNR1A基因为繁殖性状候选基因,检测到MTNR1A基因exon2存在SNP1(Chr 26.15,099,314,G735A)、SNP2(Chr 26.15,099,296,G753A)和SNP3(Chr 26.15,099,204,C845A),3个SNPs在多胎萨福克羊中均存在三种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SNP1的GG基因型、SNP2的GG基因型与多胎萨福克羊产羔数显着相关(P<0.05),单倍型H1与产羔数极显着相关(P<0.01)。结论:(1)筛选出多胎萨福克羊特异的23个基因和87个SNPs。(2)筛选出多胎萨福克羊28个与繁殖性状相关基因和180个SNPs。(3)MTNR1A基因SNP1和SNP2位点GG基因型、单倍型H1可以作为多胎萨福克羊高繁殖力辅助选择的标记。

王晓星[2](2021)在《羊巴贝斯虫自噬相关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羊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蜱传性(tick-borne)血液原虫病,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贫血等。目前,研究表明我国羊巴贝斯虫分布广泛、动物感染率高,严重危害我国养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的调控下,依赖溶酶体途径对长寿蛋白或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的一种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ATGs不仅参与调控疟原虫和弓形虫自噬的发生,而且在维持顶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稳态及虫体的生长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与耐药虫株(双氢青蒿素、氯喹和哌嗪等抗疟药物)的产生存在潜在的关系。巴贝斯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同属于顶复门原虫,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巴贝斯虫中是否存在自噬系统及其ATGs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Babesia sp.Xinjiang,BspXJ)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梨形虫AT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羊巴贝斯虫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评价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对ATGs表达丰度的影响、建立羊巴贝斯虫基因编辑技术和分析ATGs亚细胞定位及鉴定互作蛋白等工作,为深入开展巴贝斯虫ATGs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巴贝斯虫基因功能的研究建立了技术平台。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通过对梨形虫AT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巴贝斯虫基因组中仅存在部分核心ATGs,包括ATG3、ATG4、ATG7、ATG8、ATG18和Vps34,其中ATGs蛋白的催化或结合位点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同时也显示其适于作为顶复门原虫进行分类研究的分子靶标;其次对羊巴贝斯虫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9916–30846 bp和5767–5946bp,以其基因组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表明我国羊巴贝斯虫可分为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和莫氏巴贝斯虫(Babesia motasi),其中莫氏巴贝斯虫又分为两个亚种,该结果为后续ATGs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细胞器基因组数据。2.通过瞬时转染筛选最佳转染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转染缓冲液、程序和质粒用量分别为Human T Cell nucleofector solution、V-024和20μg,启动子活性为Actin IG>ef1αAIG>ef1αBIG>Rap IG,在瞬时转染成功的基础上使用同源重组技术,将e GFP-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BSD)融合蛋白插入BspXJ基因组的ef1α位点,经PCR、WB和IFA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稳定表达e GFP-BSD融合蛋白的单克隆虫株,表明成功建立了BspXJ瞬时和稳定转染系统,为后续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3.制备BspXJ的ATGs多克隆抗体,经WB分析,结果显示天然ATG蛋白的表达量较低;利用建立的稳定转染系统,构建过表达ATGs的BspXJ虫株,经q PCR、PCR、WB和IFA鉴定过表达ATGs的虫株,结果显示成功获得过表达ATG3和ATG8的BspXJ虫株;然后通过IFA和Co-IP等方法进行ATG3和ATG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及互作蛋白的鉴定,结果表明ATG3和ATG8与顶质体和线粒体均部分共定位,与其互作的蛋白主要参与调控自噬、泛素降解、入侵和线粒体主要功能等生物学过程。4.通过筛选BspXJ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的最佳作用浓度,应用q PCR检测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处理后不同时间点ATGs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最佳作用浓度依次为2 m M 3-甲基腺嘌呤、12.5n M巴非霉素A1、12.5μM氯喹和5μM雷帕霉素,HBSS和雷帕霉素自噬诱导剂处理后,均可增高ATGs的表达丰度,其中ATG8表达量增加3–26.5倍,而自噬抑制剂处理后,ATGs表达丰度降低/增高倍数小于1,表明BspXJ的ATGs参与调控其自噬过程。5.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ATG3和ATG8后,经过多轮筛选均未获得稳定转染的基因敲除虫株,结果表明ATG3和ATG8是BspXJ生长复制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稳定表达TIR1-3Flag的虫株中转染p BS-m Cherry-AID-3HA质粒,成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m CherryAID-3HA的虫株。在加入400μM IAA 4 h时,WB和IFA检测结果显示m Cherry-AID-3H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表明成功建立了BspXJ的条件性基因敲除系统,从而为将来开展ATG3和ATG8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BspXJ的瞬时、稳定转染及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初步阐明了虫体内存在自噬途径,且其ATGs参与调控自噬途径,为深入开展巴贝斯虫自噬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开展巴贝斯虫入侵、繁殖、致病、代谢等方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刘金瑞[3](2021)在《基于重测序数据鉴定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绵羊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已成为目前家畜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借助选择信号分析能够筛选到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重测序数据对脂臀羊(阿勒泰羊和俄罗斯大尾羊)和瘦尾羊(罗曼诺夫羊和策勒黑羊)进行选择信号分析,鉴定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对其展开研究,为后期探究绵羊脂肪性状相关基因功能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群体分化指数(Fst)检测脂臀羊和瘦尾羊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同时使用核苷酸多样性(PI)检测每个品种内的多样性程度。随后整合两种方法筛选与绵羊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经Fst和PI检测整合分析获得了在脂臀羊和瘦尾羊基因组中显着分化且在脂臀羊中受到选择的共有基因,对其富集分析获得了与脂肪分化相关的PDGFD、GLIS1、BMP2和VEGFA基因。这些基因GO富集主要涉及脂肪细胞分化、MAPK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向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有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进一步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在脂臀羊中均受到选择,尤其是PDGFD基因,在脂臀羊中受到强烈选择且与瘦尾羊的群体分化程度最大。(2)对PDGFD基因候选区域计算单位点Fst值,筛选SNP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并与特克塞尔(瘦尾羊)为父本、哈萨克羊(脂尾羊)为母本繁育F1代横交所产生的F2代群体的胴体脂肪性状表型进行关联分析,为分子育种提供可能的遗传标记。结果:单位点Fst检测筛选到31个明显分化的SNP位点;单倍型分析显示这31个SNPs位点形成2个block,且在脂臀羊(阿勒泰羊、俄罗斯大尾羊、巴什拜羊和多浪羊)和瘦尾羊(罗曼诺夫羊、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中优势单倍型不同;PDGFD基因的SNP1-SNP3不同基因型对尾部脂肪重存在关联性(P<0.05),SNP5-SNP10对背部脂肪厚存在关联性(P<0.05),其中SNP9和SNP10还与肠系膜脂肪重、GR值和肾脏脂肪重存在关联性(P<0.05),说明这些SNPs位点可作为绵羊脂肪性状潜在分子标记。(3)克隆PDGFD基因的CDS区序列并预测其序列信息,检测PDGFD基因在阿勒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的背部脂肪、尾部脂肪、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4个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PDGFD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113 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PDGFD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有信号肽序列,属于分泌型蛋白,具有保守的CUB结构域和PDGF结构域。PDGFD基因在阿勒泰羊尾部脂肪和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中国美利奴羊(P<0.05)。本论文利用选择信号分析鉴定到PDGFD、GLIS1、BMP2和VEGFA等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对PDGFD基因深入研究发现PDGFD基因与脂肪性状存在关联性,可作为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绵羊脂肪性状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张云峰[4](2021)在《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文中提出绵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利用基因修饰手段来改良或育种是一个方向。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分子育种,存在较难控制外源基因与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基因打靶技术能进行精确有效的敲入或敲出。由于绵羊ESC很难分离获得,利用同样具有多能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代替ESC进行精确遗传工程操作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绵羊的iPSC存在诱导效率低,难以获得完全重编程的iPSC的问题。microRNA是基因表达转录后的调节器,研究证明ESC特异性的miRNAs能促进体细胞重编程。因此,筛选能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RNAs,并探讨其重编程机制,有望建立一种高效获得绵羊iPSC的体系,对优质绵羊培育具有应用价值,也为获得绵羊ESC奠定基础。生殖细胞是唯一将基因组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细胞谱系,但在体外重建生殖细胞发育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挑战。随着小鼠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进而发育为卵母细胞并能进行生殖系传代,为绵羊多能干细胞在体外生产PGC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研究绵羊iPSC定向分化为雌性PGCLC,为绵羊PGC的发育研究可以提供一种细胞模型,为后期分化为功能卵子奠定了基础,对提高绵羊优质配子利用,加快畜群的改良速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1)筛选出能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croRNA;(2)初步探索microRNA在绵羊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机制;(3)建立一种利用绵羊iPSC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样细胞的方法。方法:(1)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妊娠45d左右的绵羊胎儿肾细胞(SKC),作为重编程的起始细胞;胰酶消化法分离CF-1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丝裂霉素C处理后,作为诱导绵羊iPSC的饲养层细胞。(2)结合文献报道和数据库综合分析在小鼠和人干细胞中高表达或可促进重编程的miRNAs,筛选出可能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R302/367簇、miR200b-200a-429簇、miR200c-141簇,并包装慢病毒;同时将Oct4、Klf4、Sox2、c-Myc、Nanog、Lin28、SV40T、h TERT等八种人源转录因子包装慢病毒;利用不同慢病毒感染SKC进行诱导重编程,通过碱性磷酸酶(AP)染色统计诱导效率,筛选出可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最优miRNA;并对获得的绵羊iPSC从AP染色、实时定量PCR、细胞免疫荧光、核型分析、甲基化测序分析、拟胚体分化这几个方面进行鉴定。(3)利用miRbase和Target Scan等生物信息平台预测miR-200c靶基因,并送公司合成oar-miR-200c模拟物、抑制物和阴性对照;设计引物,克隆靶基因结合位点的3’UTR区及突变3’UTR,构建ZEB1和TWISTNB靶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载体。(4)通过oar-miR-200c mimics转染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与靶基因的作用;利用qRT-PCR检测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的蛋白水平;探讨oar-miR-200c在绵羊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的作用机制。(5)设计引物,扩增克隆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BOULE,并构建慢病毒载体PLVX-Dazl和PLVX-Boule,并进行包装慢病毒。(6)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绵羊卵巢细胞;DAZL和BOULE慢病毒感染绵羊iPSC,建立转基因绵羊iPSC;通过摸索培养体系和条件,利用绵羊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利用qRT-PCR检测绵羊生殖细胞特异因子的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生殖细胞特异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1)成功分离绵羊体细胞SKC,其表达角蛋白CK18;成功分离小鼠CF-1MEF细胞,并制备饲养层细胞,能很好的支持siPSC生长。(2)筛选的三个miRNA簇,成功包装miRNA慢病毒;成功包装8种转录因子的慢病毒;慢病毒感染绵羊SKC后,通过诱导效率比较分析,筛选出miR-200c-141簇可将重编程效率提高到0.95%;获得的绵羊iPSC经鉴定呈阳性;(3)成功构建miR-200c靶基因ZEB1和TWISTNB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4)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oar-miR-200c靶向ZEB1和TWISTNB的3’UT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ar-miR-200c可显着降低ZEB1和TWISTNB基因的表达,但可增加E-cadherin的表达;oar-miR-200c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提高MET转化,从而提高绵羊体细胞重编程效率;(5)成功构建绵羊生殖相关基因慢病毒载体LVX-Dazl-F2A-mcherry-IRES-NEO和PLVX-Boule-F2A-mcherry-IRES-NEO,并成功包装慢病毒;(6)成功建立稳转Dazl和Boule基因的绵羊iPSC,在培养液中添加Activin A、bFGF、BMP4、LIF、EGF等因子及卵巢细胞培养上清,可使绵羊iPSC分化为PGC样细胞,分化第八天可表达生殖相关标记蛋白PRDM1、PRDM14和VASA,其基因Dazl、Boule、Prdm14和Vasa的mRNA转录呈高水平状态。结论:(1)成功筛选出miR-200c-141可以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2)oar-miR-200c靶向Zeb1和Twist NB基因的3’UTR,显着降低Zeb1和Twist NB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的表达;oar-miR-200c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提高MET转化,从而提高绵羊体细胞重编程效率。(3)利用生殖系相关基因DAZL和BOULE的慢病毒感染绵羊iPSC,在添加activin A、b FGF、BMP4、LIF、EGF等因子的条件下,可以将绵羊iPSC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样细胞。

葛文霞[5](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丽娜·沙肯[6](2020)在《绵羊抑制素α不同免疫制剂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畜牧业方面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哈萨克羊是新疆地方粗毛羊品种,因其生产性能优良,肉质细嫩可口而深受当地人们的青睐。然而,哈萨克羊繁殖力较低且繁殖周期长的繁殖方式,使羊肉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探索提高哈萨克羊繁殖效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当下研究新疆绵羊养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抑制素α可通过内分泌负反馈调节途径选择性地抑制促卵泡素(FSH)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影响动物的繁殖力。因此,本研究根据抑制素α(INHα)功能特点,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蛋白质纯化技术、抗体纯化技术,获得免疫效价高的INHα抗原,再运用基因免疫方法将INHα主动和被动免疫哈萨克羊,进而研究INHα对哈萨克羊血液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为INHα在提高新疆绵羊繁殖效率研究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制备驼抗INHα抗体提供新思路。方法:(1)对INHα重组质粒原核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及鉴定,以镍柱亲和层析纯化法和尿素透析复性法收集表达蛋白,该蛋白用肠激酶酶切并对其进行二次纯化,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的免疫原性,并对INHα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用经纯化的INHα重组蛋白免疫接种新疆双峰骆驼,制备驼抗INHα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纯化,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抗体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3)将45只哈萨克羊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INH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B组(INHα重组蛋白免疫组)、C组(对照组),应用ELISA生殖激素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绵羊血液生殖激素含量,并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最后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INHα蛋白在37℃,终浓度为0.1mmol/L的IPTG中,诱导4h时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纯化并肠激酶酶切后的INHα蛋白纯度高并具有免疫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INHα是含有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的一种不稳定脂溶性蛋白,在二级结构中,INHα包含的α螺旋占16.11%,β转角占3.06%,延伸链占16.94%,无规则卷曲占63.89%,INHα具有3种相似度高的三级结构模型,其中,模型二的C值得分最高并且可靠。(2)经过70天的免疫,双峰驼体内抗体效价达1:512000,该抗体可与INHα蛋白特异性结合。(3)在免疫INHα抗原前,三组间的FSH、LH、E2、INH、P4含量均处于平衡状态,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而免疫后的A组FSH含量显着高于C组(P<0.05),B组FSH含量高于C组,但没有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A组LH含量和B组LH含量均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A组P4含量和B组P4含量均高于C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A组的E2含量显着高于C组(P<0.05),B组E2含量高于C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A组的INH含量显着低于C组(P<0.05),B组的INH含量低于C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发现INHα蛋白和INHα多克隆抗体均没有对绵羊肝脏、心脏和肾脏功能产生副作用,该抗原具有安全性。结论:(1)成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INHα蛋白。(2)INHα蛋白免疫使骆驼体内产生了大量抗体。(3)INHα蛋白主动和被动免疫对哈萨克羊生殖激素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比较被动免疫效果更佳,并且INHα蛋白和INHα多克隆抗体两种抗原没有对绵羊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牟健[7](2020)在《绵羊MOET技术方案优化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我国绵羊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各种繁殖调控技术不断应用到绵羊生产实践过程中。将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即MOET(Multiply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技术,MOET技术加速了遗传进程,加快了绵羊改良的速度。但MOET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使用的激素种类和剂量没有较统一的方案;常规人工授精操作困难,技术要求严格,对受精率有一定影响且效率不高;以及供受体羊饲养标准不一等。为优化绵羊MOET技术方案体系,本研究首先选择不同的同期发情方案处理不同品种绵羊,同时结合腹腔内窥镜技术定时输精,然后统计其受胎率,筛选出同期发情率达85%左右和受胎率达到90%左右的组合进行推广。其次根据筛选出的同期发情方案处理多浪羊,采集处理前后试验母羊外周血并测定其中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研究激素变化曲线与卵巢反应之间的关系。同期发情作为绵羊MOET中关键环节之一,其处理方案主要包括采用孕酮阴道栓(CIDR)延长黄体期和注射氯前列烯醇(PGF2α)缩短黄体期,由此可见黄体寿命的长短对于MOET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本课题组最近发现差异性表达的miRNA-665/HPGDS可能与黄体寿命相关,因此,本试验以黄体细胞为试验材料,在分子水平探讨miR-665靶向HPGDS与黄体退化的相关分子机制,以期提高绵羊同期发情的效率,优化绵羊MOET技术方案体系。方法:(1)选择PGF2α+促黄体素(LH)法和CIDR+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法分别处理常年发情的湖羊和季节发情的新疆本地阿勒泰羊,研究不同处理方案对不同品种绵羊的同期发情效果。以公羊试情来统计发情率,同时在腹腔内窥镜定时输精后统计其受胎率,筛选同期发情率达到85%左右和受胎率到达90%左右的组合进行推广应用。(2)以多浪羊为研究对象,自然发情为对照组,外源激素处理为试验组,采用试验一中筛选出的CIDR+PMSG方案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处理前后采集试验羊的血液,分析血清中FSH、LH、E2、P4的波动曲线,研究激素变化曲线与卵巢反应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依据优化绵羊MOET技术方案体系。(3)黄体寿命的长短对于MOET方案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黄体组织/细胞深入探究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对指导MOET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胶原Ⅱ酶消化法培养绵羊黄体细胞,并进行细胞鉴定,同时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培养液,通过ELISA检测其中孕激素(P4)浓度。黄体细胞培养成功后,添加前列腺素(PGF2α),检测P4水平的变化。(4)为进一步探讨黄体的分子调控机制,指导MOET方案优化,同时基于本课题组最近发现的差异性表达miR-665可能参与黄体寿命相关调控研究,本试验用miR-665转染黄体细胞,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收集,通过qRT-PCR检测黄体退化相关基因的水平变化;同时通过ELISA检测转染细胞培养液中P4的浓度变化,以此来验证miR-665/HPGDS在黄体细胞中的功能性调控作用。结果:(1)湖羊采用PGF2α+LH法发情率为66%,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为81.82%;湖羊采用CIDR+PMSG法发情率为88%,人工授精后受胎率为90.9%。阿勒泰羊选择PGF2α+LH法发情率为63%,人工授精后受胎率为80.95%;阿勒泰羊选择CIDR+PMSG法发情率为85%,人工授精后受胎率为 90.59%。(2)CIDR+PMSG处理组多浪羊同期发情率为90%,自然发情组多浪羊发情率为38%。CIDR+PMSG处理多浪羊,撤栓/PMSG肌注48h与埋栓前1 d、埋栓第7 d、埋栓第13 d(撤栓0 h)相比,试验羊外周血中E2、FSH、LH含量显着升高(P<0.05),P4含量显着下降(P<0.05)。(3)胶原酶Ⅱ消化法成功培养绵羊黄体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成功鉴定细胞。不同时段的细胞培养液中,前5 d P4浓度持续上升,并在第5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黄体细胞中添加PG后,P4整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4)用miR-665转染黄体细胞,转染组细胞培养液中P4浓度明显下降,未转染组中P4浓度逐渐上升;对转染后的细胞通过qRT-PCR检测表明:HPGDS,PGFS和VEGF基因显着上调(P<0.05);基因3β-HSD有下调趋势,但变化不显着(P>0.05);LH-R和StAR基因显着下调(P<0.05)。结论:(1)使用CIDR+PMSG法处理湖羊和阿勒泰羊发情率达都到85%,人工授精后受胎率都达到90%,可以进行应用推广。(2)采用CIDR+PMSG组合处理多浪羊,取得的发情效果好;撤栓/PMSG肌注48h时多浪羊的生殖激素分泌基本达到同步状态,与发情现象相呼应,可以此优化绵羊MOET方案。(3)胶原酶Ⅱ消化法可成功培养绵羊黄体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可成功鉴定黄体细胞;黄体细胞培养第5 d,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活力高,最适合进行以其为试验材料的各种试验。黄体细胞添加PG后,细胞明显发生凋亡。(4)黄体细胞转染miR-665后,黄体退化相关基因HPGDS、PGFS和VEGF表达上调,黄体合成相关基因LH-R和StAR,3β-HSD表达下调;同时转染后细胞培养液中P4浓度呈下降趋势,这证实miR-665/HPGDS与黄体细胞确实存在靶向调控作用。

王雨曈[8](2020)在《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胎萨福克羊新品系的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在初情期时间、生殖激素分泌、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差异,为揭示绵羊初情期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以及高繁殖力绵羊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半舍饲的多胎萨福克羔羊为实验对象,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R-IB基因型。应用公羊试情和表型观察法确定母羔初情时间和发情表现,分析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初情期时间的差异;应用ELISA方法测定初情期前后四个时间点母羔外周血MT、GnRH、FSH、LH、P、E2和PRL含量,分析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殖激素分泌的特点和差异;连续4个月每月固定时间测定体重和体尺,分析0d、30d、60d和90d四个阶段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多胎萨福克羔羊群体中存在BMPR-IB基因的野生型++、杂合型B+和突变型BB三种基因型,++、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0.44和0.41。母羔平均初情期为179d,BB基因型羔羊初情时间早于B+和++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母羔初情时间差异不显着(P>0.05)。初情期前后四个时间点,7种生殖激素的分泌均出现波动,P和E2含量均呈现BB>B+>++基因型,但差异不显着(P>0.05),MT和FSH含量在初情期分泌水平较高;在初情后第1d,++和B+两种基因型个体中PRL含量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初情后第2d BB基因型个体LH含量显着高于B+和++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在0d时,++基因型的体高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B+基因型的胸围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在0d、60d和90d三个时间点,++基因型体斜长、体直长显着高于BB基因型(P<0.05),在0d、30d、60d、90d四个时间点,++基因型的体重、日增重、累积生长均高于BB基因型。【结论】不同BMPR-IB基因型影响了半舍饲多胎萨福克羔羊的初情期启动时间、生殖激素分泌水平和生长发育。初情期启动时FSH和E2分泌增加,BMPR-IB基因突变使羔羊的初情启动时间提前,导致初情期羔羊血清中MT、GnRH、P、E2和PRL含量升高,BB基因型纯合子羔羊早期生长发育慢于野生型。

张雪萍[9](2020)在《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流行。羊痘病毒含有5个ANK基因,推测其与病毒的宿主范围有关,本论文对5株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的ANK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在缺失ANK基因的情况下研究其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6株羊痘病毒ANK基因30个,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ANK基因138共有55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5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0共有44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17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1.2共有40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3个氨基酸产生突变;ANK基因145共有55个核苷酸产生突变,导致26个氨基酸产生突变。从遗传进化树来看,新疆株与印度株亲缘关系最接近,特别是ANK010基因,新疆株直接与印度毒株独立聚于一支,与其他毒株有明显差异。对于其他4个ANK基因,各新疆株均与其他参考株分别聚成GTPV和SPPV两个种系,且同种系中新疆株与印度株仍然较为亲近。不同的是新疆分离株GTPV-SS,其5个ANK基因均与SPPV种系聚于一簇,推测该毒株可能是SSPV跨物种传播给山羊的结果。2.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绵羊睾丸原代细胞,且能够稳定传代至10代左右,能够在冻存,复苏后继续良好的生长。构建了30个ANK基因缺失的表达载体,与各自毒株重组得到了30个重组病毒,经挑斑法纯化,得到了rM1?ANK141、rThx?138、rThx?141.2等3株纯化的基因缺失重组病毒。对rM1?ANK141毒株、M1毒株分别液接种Vero、293T、BHK-21以及羊睾丸细胞,观察重组病毒与原病毒在24 h、48 h、72 h、96 h对不同细胞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1?ANK141毒株在羊睾丸原代和Vero细胞中生长情况良好,与M1毒株的生长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在293T细胞和BHK-21细胞上初期有明显的荧光出现,但随着时间延长没有明显的增多现象,相对M1毒株生长较好。3.对ANK基因141.2进行RNA干扰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GO分析表明:富集项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差异表现在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核小体、DNA包装复合体、呼吸链以及呼吸链复合体的功能,其差异基因由10到15个不等,GO注解的基因均为377个;下调基因差异也体现在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与呼吸链相关的功能;上调基因主要差异分布在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生物过程主要影响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以及pro-B细胞分化调控过程,而细胞组成部分主要影响与染色体和DNA包装有关的功能。KEGG分析表明:RNA干扰对宿主细胞的12个通路受到了影响,其中有3个富集项,分别是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综合症)信号通路、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Metabolic pathways(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对于病毒基因拷贝数的分析表明,共检测到120个病毒基因,与对照相比,RNA干扰后24个基因拷贝数上调,39个基因拷贝数下调,57个基因基本没有变化。推测ANK基因对病毒各基因的转录有影响,但对整个病毒复制的影响不确定。

刘艳丰[10](2019)在《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优化参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并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和代谢组水平等揭示其对脂肪代谢调控机理。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沙棘叶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试验因子,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参数的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05只健康、年龄和体重(28kg)相近阿勒泰羊公羔羊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3个沙棘叶试验组(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和3个沙棘叶黄酮试验组(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沙棘叶,替换等量的小麦秸;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添加0.10%、0.25%和0.50%沙棘叶黄酮。试验期共63d,其中预试期7d,试验期56d。饲养标准参照中国绵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配制成全混合饲料。试验前对羊舍进行消毒。试验羊按重复群饲,日喂2次,分别为每天8:00和19:00,每次以吃饱略剩为准,自由饮水,预试期内,试验羊注射疫苗,进行驱虫和健胃等准备工作。于正试期第56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6只试验羊,采血5ml,现场离心,制备成血清,分装成3份用液氮带回实验室,在-80℃冰箱保存。1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1份用于免疫试剂盒测定免疫细胞因子;1份用于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代谢组学测定。用NIST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组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和相关代谢途径分析。在正试期第56d晨饲前,从各组随机选取6只,利用自制活体瘤胃液取样器抽取瘤胃食糜约50ml。采集的瘤胃食糜迅速测定pH值,样品经处理后用液氮带回实验室,置于-70℃冷冻保存,用来测定NH3-N和VFA。在正试期结束后第二天,每组屠宰3只羊。屠宰后,用灭菌活体取样钳迅速取尾脂、腹脂、皮下脂肪、股二头肌肌肉和肌间脂肪,每只羊每个部位取3份重复样,每个样品取约2g,装入Eppendorf管,立即投放到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70℃冰箱保存,用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1)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单因素结果为:乙醇体积分数75%时,提取率显着提高(P<0.05);当料液比为1︰35时,提取率达到最高(P<0.05);提取时间45 min,提取率显着增加;超声波功率9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P<0.05)。正交试验的结果为:4个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2C3D3,即75%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1:35、超声时间48 min和超声功率95%。极差分析影响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因素为:超声时间(A)>超声功率(D)>乙醇体积分数(C)>固液比(B)。2)与Con组相比,添加沙棘叶试验组显着增加FBW、ADG(P<0.05),SLF-2组、SLF-3组显着增加ADG,SJY-2组、SJY-3组和SLF-2组的ADFI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均增加。添加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增加净肉率(P<0.05);SJY-3组合SLF-3组降低脂肪率、腹脂率(P<0.05)。3)与Con组相比,随着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的添加,试验组瘤胃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VFA含量显着增加(P<0.05);SJY-3组显着降低pH值(P<0.05);乙酸/丙酸和乙酸/VFA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降低NH3-N浓度(P<0.05)。4)与Con组相比,腹部脂肪中,SJY-1组、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LF-1组、SLF-2组、SLF-3组显着下降(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Leptin mRNA显着降低(P<0.05)。尾部脂肪中,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1组显着降低(P<0.05);SJY-2组、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HSL mRNA、Leptin mRNA显着增加(P<0.05)。皮下脂肪中,SJY-3组、SLF-1组、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降低(P<0.05)。肌内脂肪中,SJY-3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降低(P<0.05)。肌肉中,SJY-3组FAS mRNA均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下降(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5)SLF-1组血清总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总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SLF-2组白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球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球蛋白显着增加(P<0.05)。SJY-3组、SLF-3组血清尿素氮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血清尿素氮显着降低(P<0.05)。SJY-2组、SLF-2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1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JY-3组、SLF-2组显着增加(P<0.05);SJY-2组与SJY-3组、SLF-3组碱性磷酸酶显着降低(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均不显着(P>0.05)。SJY-3组、SLF-3组血清CD4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2组、SLF-3血清IL-1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1组血清、SLF-2组γ-干扰素浓度显着增加(P<0.05)。6)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3种氨基酸和甘油、葡萄糖、半乳糖、延胡索酸、亚油酸、十八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油酸酰胺、硬脂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参与了12个代谢途径。沙棘叶黄酮使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5种氨基酸、4种有机酸、3种碳水化合物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黄酮参与了20个代谢途径。结论:(1)建立和优化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技术,其最佳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95%,提取时间48 min。(2)通过饲喂试验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在未改变发酵模式下,可显着提高阿勒泰羊瘤胃食糜中VFA和各组分含量,降低NH3-N浓度,促进瘤胃代谢和微生物蛋白合成,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日增重、采食量和净肉率,降低胴体脂肪率和腹脂率。(3)通过分析阿勒泰羊血清生化指标,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以增加总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促进阿勒泰羊的生长;增加HDL-C含量,促进胆固醇的调运和代谢,降低脂肪;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保护肝、肾正常生理功能。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提高阿勒泰羊血清单一免疫因子含量,可能调节和提高其免疫性能。(4)经代谢组学分析,沙棘叶、沙棘叶黄酮通过调控阿勒泰羊血清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棕榈酸、油酸酰胺,胆固醇等代谢;影响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相关途径;调节脂类合成和分解;并证实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改变脂类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

二、新疆绵羊环境调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绵羊环境调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多胎萨福克羊高繁殖力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绵羊起源驯化
        2.2 研究中涉及的绵羊品种(系)介绍
        2.3 多胎基因研究进展
        2.4 DNA测序技术及其发展
        2.5 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测序技术及其发展
        2.6 全基因组水平的选择信号分析及其检测方法
        2.7 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在绵羊研究中应用
    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品种间重测序分析挖掘多胎萨福克羊繁殖相关基因
        1 材料
        1.1 试验样本采集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生物信息学网站
        2 方法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质检
        2.2 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2.3 测序质量评估和数据过滤
        2.4 测序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2.5 遗传变异的检测、鉴定、过滤和注释
        2.6 群体遗传学分析
        2.7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
        2.8 选择区域内基因的注释、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
        3 结果
        3.1 样本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3.2 测序质量分布检测
        3.3 比对参考基因组的分析结果
        3.4 全基因组变异注释检测统计
        3.5 三个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3.6 选择信号分析
        3.7 选择区域内基因的注释与功能富集
        4.讨论
        4.1 本研究的思路和试验方法构建
        4.2 多胎萨福克羊候选基因的筛选
        5.小结
    试验二 品系内重测序分析挖掘多胎萨福克羊繁殖相关基因
        1 材料
        2.方法
        3.结果
        3.1 全基因组变异注释检测统计
        3.2 选择信号分析
        3.3 GO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
        4.讨论
        4.1 试验方法构建
        4.2 基于选择信号分析的多胎萨福克羊产羔等表型性状基因的筛选
        5.小结
    试验三 MTNR1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1.材料
        1.1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基因分型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MTNR1A基因SNP初步验证
        3.2 MTNR1A基因突变区域的PCR扩增
        3.3 MTNR1A基因的PCR-RFLP检测
        3.4 绵羊MTNR1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3.5 多胎萨福克羊MTNR1A基因SNPs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3.6 多胎萨福克羊MTNR1A基因单倍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4.讨论
        4.1 褪黑素受体1A基因(MTNR1A)对繁殖的调节作用
        4.2 MTNR1A基因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关系
        5.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1 多胎萨福克羊相对于湖羊和萨福克羊筛选到的差异候选基因
附表2 多胎萨福克羊特异基因变异信息
附表3 多胎萨福克羊品系内筛选基因变异信息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羊巴贝斯虫自噬相关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巴贝斯虫
        1.1.1 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离与鉴定
        1.1.2 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布情况
        1.1.3 巴贝斯虫的体外培养
        1.1.4 顶复门原虫基因功能研究技术现状
    1.2 顶质体研究进展
        1.2.1 顶质体的发现与起源
        1.2.2 顶质体的基因组
        1.2.3 顶质体的生物学功能
        1.2.3.1 顶质体II型脂肪酸生物合成
        1.2.3.2 顶质体铁硫簇生物合成
        1.2.3.3 顶质体血红素生物合成
        1.2.3.4 顶质体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
    1.3 自噬
        1.3.1 经典自噬途径
        1.3.2 疟原虫及弓形虫自噬的研究现状
        1.3.3 感染疟原虫或弓形虫宿主细胞自噬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梨形虫ATG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2.1 梨形虫ATG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扩增
        2.2.2 梨形虫ATG序列比对及相似性分析
        2.2.3 遗传进化分析
    2.3 结果
        2.3.1 梨形虫ATG基因的分布
        2.3.2 梨形虫ATG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2.3.3 基于顶复门原虫ATG氨基酸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羊巴贝斯虫顶质体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
    3.1 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2 方法
        3.2.1 DNA的提取
        3.2.2 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与测序
        3.2.3 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拼接与注释
        3.2.4 cytb基因序列比对
        3.2.5 系统发育分析
    3.3 结果
        3.3.1 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3.3.2 羊巴贝斯虫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与其他顶复门原虫比对分析
        3.3.3 Sanger与Illumina方法测序的顶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比对分析
        3.3.4 cytb基因序列分析
        3.3.5 系统进化分析
    3.4 讨论
        3.4.1 顶质体基因组
        3.4.2 线粒体基因组
第四章 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瞬时和稳定转染体系的建立
    4.1 材料
        4.1.1 主要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2 方法
        4.2.1 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体外培养
        4.2.2 评估BSD对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抑制效果
        4.2.3 质粒的构建
        4.2.4 BspXJ启动子活性分析
        4.2.5 BspXJ稳定转染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4.3 结果
        4.3.1 BspXJ启动子活性分析
        4.3.2 BspXJ稳定转染虫株的鉴定
    4.4 讨论
        4.4.1 BspXJ瞬时转染
        4.4.2 BspXJ稳定转染
第五章 ATG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及互作蛋白的鉴定
    5.1 材料
        5.1.1 主要仪器
        5.1.2 实验材料
    5.2 方法
        5.2.1 BspXJ的ATG、顶质体Marker分子基因的扩增
        5.2.2 ATG和顶质体Marker分子基因分析
        5.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5.2.4 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
        5.2.5 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5.2.6 ATG3与ATG8过表达质粒的构建
        5.2.7 ATG3与ATG8过表达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5.2.8 ATG3与ATG8亚细胞定位
        5.2.9 ATG3和ATG8互作蛋白的鉴定
    5.3 结果
        5.3.1 目的基因分析
        5.3.2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5.3.3 抗体纯化及鉴定
        5.3.4 ATG3过表达虫株PCR、WB、IFA及 q PCR鉴定
        5.3.5 ATG8过表达虫株PCR、WB、IFA及 q PCR鉴定
        5.3.6 ATG3和ATG8在BspXJ中的亚细胞定位
        5.3.7 ATG3与ATG8相互作用蛋白鉴定
    5.4 讨论
第六章 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对羊巴贝斯虫ATG表达丰度的影响
    6.1 材料
        6.1.1 主要仪器
        6.1.2 实验材料
    6.2 方法
        6.2.1 筛选BspXJ自噬抑制剂及诱导剂最佳工作浓度
        6.2.2 qPCR检测HBSS饥饿诱导BspXJ后ATG基因表达丰度
        6.2.3 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处理BspXJ后ATG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6.3 结果
        6.3.1 BspXJ自噬抑制剂及诱导剂最佳工作浓度
        6.3.2 饥饿诱导对BspXJ的ATG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6.3.3 自噬抑制剂和诱导剂对BspXJ的ATG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6.4 讨论
第七章 羊巴贝斯虫ATG基因敲除虫株的构建及条件性基因敲除平台的建立
    7.1 材料
        7.1.1 主要仪器
        7.1.2 实验材料
    7.2 方法
        7.2.1 ATG基因敲除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7.2.2 TIR1表达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7.2.3 IAA对BspXJ虫株生长的影响
        7.2.4 mCherry-AID-3HA表达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7.2.5 IAA调控mCherry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7.3 结果
        7.3.1 ATG3和ATG8 基因敲除虫株的筛选及鉴定
        7.3.2 TIR1-3Flag表达虫株的PCR、WB及 IFA鉴定结果
        7.3.3 IAA对BspXJ形态及染虫率的影响
        7.3.4 m Cherry-AID-3HA虫株WB及IFA鉴定
        7.3.5 IAA调控mCherry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7.4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ATGs氨基酸比对结果
附录B 顶质体基因组扩增引物、线粒体基因组比对图和顶质体基因组图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重测序数据鉴定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绵羊脂尾的形成
    1.2 绵羊的脂肪沉积
    1.3 DNA多态性
    1.4 选择信号
        1.4.1 选择信号的概念
        1.4.2 选择信号的种类
        1.4.3 选择信号在畜禽研究上的应用
    1.5 绵羊脂肪性状相关基因
        1.5.1 GLIS1
        1.5.2 BMP2
        1.5.3 VEGFA
        1.5.4 Brachury
        1.5.5 PDGFD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应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方法鉴定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和数据信息
        2.1.2 绵羊样品测序及数据质控
        2.1.3 遗传多样性
        2.1.4 群体遗传结构
        2.1.5 选择信号
        2.1.6 基因注释及富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2.2.2 选择信号分析
    2.3 讨论
        2.3.1 绵羊的地理隔离对群体结构分析的影响
        2.3.2 绵羊脂肪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2.4 小结
第3章 PDGFD基因多态性位点筛选及其与胴体脂肪性状的关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样品
        3.1.2 主要使用软件
        3.1.3 Fst检测
        3.1.4 单倍型分析
        3.1.5 表型测定方法
        3.1.6 群体特征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PDGFD基因多态性位点统计
        3.2.2 单个位点水平的Fst检测
        3.2.3 单倍型分析及PDGFD基因SNP位点的筛选
        3.2.4 群体遗传参数分析
        3.2.5 绵羊PDGFD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脂肪性状关联分析
    3.3 讨论
        3.3.1 PDGFD基因注释
        3.3.2 单个位点水平Fst检测分析
        3.3.3 PDGFD基因单倍型分析及SNP筛选
        3.3.4 群体遗传特征分析
        3.3.5 PDGFD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脂肪沉积性状关联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PDGFD基因CDS区克隆及其在绵羊脂肪组织中表达的比较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样品
        4.1.2 主要试验试剂和仪器
        4.1.3 脂肪组织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4.1.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4.1.5 PDGFD基因CDS区克隆及表达引物设计
        4.1.6 PDGFD基因CDS区克隆
        4.1.7 PDGF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1.8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4.2 结果
        4.2.1 总RNA提取质量检测
        4.2.2 绵羊PDGFD基因编码区序列
        4.2.3 绵羊PDGFD基因同源性分析
        4.2.4 绵羊PDGFD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绵羊PDGFD基因的表达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1.1 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
        2.1.2 多能干细胞由不同信号通路调节
        2.1.3 提高体细胞重编程效率的研究
        2.2 家畜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2.2.1 猪诱导多能干细胞
        2.2.2 绵羊和山羊诱导多能干细胞
        2.2.3 牛诱导多能干细胞
        2.3 miRNAs与多能干细胞
        2.3.1 miRNA简介及生物学功能
        2.3.2 miRNA在多能干细胞中的作用
        2.3.3 miRNAs促进体细胞重编程
        2.4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2.4.1 形成原始生殖细胞的关键因子和基因
        2.4.2 ESC/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的途径
        2.4.3 ESC/iPSC体外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培养体系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miRNAs的筛选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和细胞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耗材
        1.1.4 质粒
        1.2 方法
        1.2.1 绵羊肾细胞(SKC)分离培养及鉴定
        1.2.2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培养与饲养层细胞制作
        1.2.3 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miRNAs的初步筛选
        1.2.4 慢病毒质粒提取与酶切鉴定
        1.2.5 慢病毒包装
        1.2.6 慢病毒收集及病毒滴度测定
        1.2.7 miRNAs促绵羊肾上皮细胞重编程效率比较
        1.2.8 siPSC的鉴定
        1.2.9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体细胞的分离纯化
        2.2 MEF细胞分离培养及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2.3 慢病毒质粒提取与酶切鉴定
        2.4 成功包装各类慢病毒
        2.5 促绵羊SKC重编程的miRNAs筛选
        2.5.1 慢病毒成功感染SKC
        2.5.2 比较不同miRNA诱导绵羊SKC的效率
        2.5.3 miR-200c-141+8因子诱导绵羊iPSC
        2.6 由miR-200c-141促进重编程获得的siPSC的多能性鉴定
        2.6.1 AP染色鉴定
        2.6.2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siPSC中多能性蛋白因子表达
        2.6.3 qPCR鉴定siPSC中多能性因子基因转录
        2.6.4 siPSC中多能基因Nanog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2.6.5 siPSC核型分析
        2.6.6 siPSC向拟胚体(EB)三胚层分化鉴定
        3 讨论
        3.1 绵羊iPSC的特征及诱导效率
        3.2 miRNA提高干细胞诱导效率
        4 小结
    试验二 miR-200c提高羊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和载体
        1.1.2 重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miR-200c靶蛋白的预测
        1.2.2 合成绵羊miR-200c模拟物、抑制物和阴性对照
        1.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1.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200c靶基因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c靶基因的m RNA水平
        1.2.6 Western blot检测miR-200c靶基因的蛋白水平
        1.2.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miR-200c靶基因的预测
        2.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2.2.1 靶基因ZEB1和TWISTNB3’UTR区扩增测序
        2.2.2 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
        2.3 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EB1、TWISTNB及 E-cadherin转录水平
        2.5 Western blot检测ZEB1、TWISTNB及 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3 讨论
        3.1 TGF-β信号通路与细胞重编程
        3.2 miRNA提高重编程的机制
        4 小结
    试验三 绵羊iPSC定向分化雌性PGC样细胞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和载体
        1.1.2 重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2.2 PLVX-Dazl和 PLVX-Boule的慢病毒包装
        1.2.3 慢病毒滴度测定
        1.2.4 绵羊卵巢细胞的分离培养
        1.2.5 绵羊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
        1.2.6 绵羊iPSC定向分化雌性PGC样细胞鉴定
        1.2.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1.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的扩增
        2.1.2 成功构建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
        2.1.3 成功包装慢病毒LV-DAZL和 LV-BOULE
        2.2 绵羊卵巢细胞分离培养
        2.3 稳转DAZL和 BOULE基因siPSC的建立
        2.4 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CL)的鉴定
        2.4.1 绵羊PGC样细胞的分化条件和过程
        2.4.2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绵羊PGC样细胞
        2.4.3 实时定量RT-PCR验证绵羊PGC样细胞
        3 讨论
        3.1 原始生殖细胞与多能干细胞
        3.2 体外重构原始生殖细胞的方法
        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的采集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试验设计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4 小结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的指标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1.4 试验设计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饲养管理
        1.5 血样的采集
        1.6 测定指标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绵羊抑制素α不同免疫制剂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抑制素概述
        2.2 抑制素的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
        2.3 抑制素的功能
        2.3.1 抑制素对雄性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3.2 抑制素对雌性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4 抑制素的免疫
        2.4.1 抑制素免疫概念
        2.4.2 抑制素的免疫方式
        2.5 抑制素对羊生殖机能的影响
        2.5.1 抑制素对公羊生殖机能的影响
        2.5.2 抑制素免疫对母羊生殖机能的影响
        2.6 抑制素抗体的分类
        2.6.1 单克隆抗体
        2.6.2 多克隆抗体
        2.6.3 卵黄抗体
        2.7 抑制素的应用前景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抑制素α蛋白的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2 主要仪器
        1.3 培养基和相关溶液的配制
        1.4.1 抑制素α重组蛋白菌株的复苏及扩增培养
        1.4.2 SDS-PAGE电泳分析
        1.4.3 表达条件的优化
        1.4.4 抑制素α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1.4.5 抑制素α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大量表达及洗涤
        1.5 INHα蛋白的纯化与酶切
        1.5.1 INHα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1.5.2 INHα蛋白浓度的测定
        1.5.3 INHα蛋白的肠激酶酶切及标签的去除
        1.6 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的免疫原性
        1.7 INHα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1.7.1 序列来源
        1.7.2 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
        1.7.3 跨膜结构域的分析
        1.7.4 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α基因的诱导表达
        2.2 抑制素α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2.3 抑制素α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2.3 抑制素α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2.4 抑制素α重组蛋白包涵体的洗涤
        2.5 INHα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2.6 抑制素α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
        2.7 INHα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7.1 序列
        2.7.2 INHα蛋白的详细理化参数见下表:
        2.7.3 INHα蛋白氨基酸组成
        2.7.4 INHα蛋白的信号肽和跨膜区预测
        2.7.5 抑制素α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2.7.6 INHα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3 讨论
        3.1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 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和纯化策略
        3.3 蛋白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3.4 抑制素α蛋白理化性质的分析
        4 结论
    试验二 驼抗INH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免疫动物
        2.2 血液的处理
        2.3 驼抗INHα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2.4 INHα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2.5 Western blotting 检测驼抗 INH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驼抗抑制素α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3.2 SDS-PAGE分析纯化的抗血清
        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
        4 讨论与分析
        4.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 抗体的纯化
        5 结论
    试验三 主动和被动免疫INHα对哈萨克羊生殖激素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免疫
        2.2 抑制素α抗原的主动和被动免疫
        2.3 采血方法和血液的处理
        2.4 激素测定
        2.5 抑制素α对哈萨克羊机体的安全性检测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殖激素检测
        3.1.1 促卵泡素(FSH)水平
        3.2 INHα抗原安全性检测
        3.2.1 一般临床观察结果
        3.2.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4.1 抑制素α免疫对绵羊FSH含量的影响
        4.2 抑制素α免疫对绵羊LH含量的影响
        4.3 抑制素α免疫对绵羊E2含量的影响
        4.4 抑制素α免疫对绵羊P4和INH含量的影响
        4.5 抑制素α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绵羊MOET技术方案优化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MOET技术方案体系
        2.1.1 同期发情研究进展
        2.1.2 超数排卵研究进展
        2.1.3 人工授精研究进展
        2.1.4 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2.2 MOET技术方案体系的影响因素
        2.2.1 内分泌生殖激素对MOET技术的影响
        2.2.2 不同基因(型)表达水平对MOET技术的影响
        2.2.3 不同调节因子对MOET技术的影响
        2.3 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2.4 MOET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绵羊同期发情定时输精优化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时间和地点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动物
        2.2.2 试验药品
        2.2.3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同期发情处理
        2.3.2 腹腔内窥镜进行定时输精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CIDR+PMSG处理多浪羊及血液中生殖激素测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时间和地点
        2.2 试验动物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2.5 试验分组
        2.6 CIDR+PMSG处理多浪羊生殖激素测定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CIDR+PMSG处理多浪羊发情率统计
        3.2 CIDR+PMSG处理前后多浪羊生殖激素变化
        4 讨论
        4.1 CIDR+PMSG处理对多浪羊发情的影响
        4.2 各生殖激素含量变化及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5 小结
    试验三 绵羊黄体细胞的培养鉴定及P_4浓度测定
        1 引言
        2 试验材料
        2.1 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绵羊原代黄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3.2 绵羊黄体细胞的纯化与培养
        3.3 绵羊黄体细胞的鉴定
        3.4 黄体细胞中P_4浓度检测
        3.5 黄体细胞中添加PG并检查P_4浓度
        4 结果
        4.1 样品的取材
        4.2 胶原酶Ⅱ消化成功分离绵羊黄体细胞
        4.3 SYP细胞免疫组鉴定黄体细胞
        4.4 黄体细胞中P_4浓度测定
        4.5 黄体细胞中添加PG并检查P_4浓度
        5 讨论
        5.1 绵羊黄体细胞的原代培养
        5.2 绵羊黄体细胞的纯化培养
        5.3 绵羊黄体细胞的鉴定
        5.4 黄体细胞中P_4浓度变化
        5.5 黄体细胞添加PG后P_4浓度变化
        6 小结
    试验四 miR-665/HPGDS调控黄体退化机制研究
        1 引言
        2 试验器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主要试剂
        3 试验方法
        3.1 miR-665转染黄体细胞
        3.2 黄体细胞转染miR-665后qRT-PCR检测相关基因水平变化
        3.2.1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3.2.2 Real time PCR
        3.3 黄体细胞转染前后P_4浓度测定
        3.4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miR-665转染黄体细胞
        4.2 黄体细胞转染miR-665后相关基因水平检测
        4.2.1 目的基因与β-actin扩增结果
        4.2.2 miR-665转染黄体细胞后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4.3 黄体细胞转染miR-665后P_4浓度检测
        5 讨论
        5.1 miRNA-665转染绵羊黄体细胞
        5.2 miR-665转染黄体细胞后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5.3 ELISA检测黄体细胞转染miR-665后P_4浓度变化
        6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绵羊高繁殖力的研究概述
        2.2 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的研究
        2.3 多胎萨福克羊的选育情况
        2.4 绵羊初情期的概述
        2.5 绵羊生殖激素的研究进展
    3.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内容
    4.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羔羊初情期时间及血清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地自然条件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实验药品与主要仪器
        2.3 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型的检测
        2.4 羔羊初情期时间的测定
        2.5 褪黑激素含量的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绵羊BMPR-IB基因型分析结果
        3.2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初情期时间的分析
        3.3 不同BMPR-IB基因型初情期羔羊褪黑激素含量的差异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初情期羔羊血清中6种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实验药品与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BMPR-IB基因型检测结果
        2.2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分析
        2.3 不同BMPR-IB基因型初情期羔羊生殖激素含量的差异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不同BMPR-IB基因型对初情期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与时间
        1.2 BMPR-IB基因型分析
        1.3 实验羔羊的分组与饲养管理
        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1.5 体尺指数的计算
        1.6 生长发育指标的计算
        1.7 数据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羔羊BMPR-IB基因型检测
        2.2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体尺变化分析
        2.3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体重变化分析
        2.4 不同BMPR-IB基因型羔羊生长曲线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羊痘
    1.2 羊痘病毒
        1.2.1 羊痘病毒理化特性
        1.2.2 羊痘病毒基因组
    1.3 病毒的重组与纯化
        1.3.1 病毒的重组
        1.3.2 重组病毒的纯化
    1.4 宿主范围因子与锚蛋白
        1.4.1 宿主范围因子
        1.4.2 锚蛋白
    1.5 RNA干扰
        1.5.1 RNA干扰的机制
        1.5.2 RNA干扰的应用
    1.6 转录组技术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6 株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毒株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亚克隆载体的构建
        2.1.5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序列分析
        2.1.6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PCR扩增
        2.2.2 ANK基因010、138、140、141.2和145 克隆的菌液PCR检测
        2.2.3 ANK010、138、140、141.2和145 序列分析
        2.2.4 ANK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ANK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其在不同细胞生长情况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毒株、菌株与细胞
        3.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3.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3.1.4 融合PCR
        3.1.5 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3.1.6 原代细胞的制备与病毒的培养
        3.1.7 ANK 基因缺失的山羊痘病毒的重组(以山羊痘病毒 SS 株为例,其他毒株方法与其相同)
        3.1.8 重组病毒的纯化
        3.1.9 重组病毒的纯化鉴定
        3.1.10 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的生长情况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分段PCR扩增
        3.2.2 融合PCR扩增
        3.2.3 质粒双酶切
        3.2.4 原代睾丸细胞培养
        3.2.5 病毒培养
        3.2.6 重组病毒的构建
        3.2.7 重组病毒的纯化
        3.2.8 重组病毒的纯化鉴定
        3.2.9 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的生长情况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ANK基因141.2 缺失对羊痘病毒与宿主细胞转录水平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与毒株
        4.1.2 试剂
        4.1.3 siRNA的设计
        4.1.4 传代细胞的培养
        4.1.5 病毒滴度的确定
        4.1.6 siRNA的转染
        4.1.7 RNA的提取
        4.1.8 转录组测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病毒滴度的确定
        4.2.2 干扰RNA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4.2.3 干扰RNA对病毒基因组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沙棘和沙棘叶黄酮提取的研究进展
        2.2 沙棘叶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3 几种脂肪代谢相关的酶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参数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提取工艺
        1.3 试验设计
        1.4 仪器和试剂
        1.5 测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绘制标准曲线
        2.2 乙醇体积分数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2.3 料液比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2.4 超声时间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2.5 超声功率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2.6 超声优化正交实验
        3 讨论
        3.1 纤维素酶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影响
        3.2 不同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指标检测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挥发性脂肪酸气相色谱分布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液p H值的影响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VFA和NH3-N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脂代谢的相关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设备
        1.2 样本的采集
        1.3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荧光定量PCR结果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FAS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HSL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Leptin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五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2.3 沙棘叶对绵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羊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其它指标的影响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免疫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六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采集和制备
        1.2 仪器和试剂
        1.3 指标检测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阿勒泰羊血清GC-MS色谱图分析
        2.2 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分的聚类分析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2.4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2.5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2.6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3 讨论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的氨基酸代谢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碳水化合物代谢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脂肪代谢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其他物质和代谢的影响
        3.5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血清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论文结论
第四章 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4.1 创新点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新疆绵羊环境调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多胎萨福克羊高繁殖力相关基因的研究[D]. 王明远.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羊巴贝斯虫自噬相关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D]. 王晓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基于重测序数据鉴定与绵羊脂肪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D]. 刘金瑞.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D]. 张云峰.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5]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6]绵羊抑制素α不同免疫制剂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 丽娜·沙肯.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7]绵羊MOET技术方案优化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 牟健. 石河子大学, 2020
  • [8]不同BMPR-IB基因型对绵羊初情期生殖激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王雨曈.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新疆羊痘病毒分离株ANK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及其缺失对宿主细胞转录水平的影响[D]. 张雪萍.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10]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 刘艳丰. 石河子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新疆绵羊环境整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