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桩质量检测方法探讨

水泥土桩质量检测方法探讨

一、水泥土桩质量测试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郭克诚,孙伟,彭威,唐彤芝[1](2021)在《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从时代发展对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新理念、工程建设领域走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的新问题、如何与新兴高科技进行深度融合等方面对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阐述了以搅拌桩为代表的"桩工设备装备及智能化"的研究方向、思路、框架和进展。介绍了新型大直径超深加芯搅拌一体化桩机与节能环保型固化材料,工程应用表明,桩身芯样完整、连续均匀,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厚海相淤泥的地基处理、地下空间开发与深基坑支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刘金波,柳致富,邓亚光,戴斌,郭金雪[2](2021)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成就——复合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桩型,由混凝土芯桩和外围同心的水泥土环构成,即在混凝土桩外围有一定厚度的水泥土环,二者结合在一起,借助混凝土桩的刚度将荷载传到深部土层,借助水泥土环将侧摩阻力传到桩周围的土体。复合桩具有受力合理、质量稳定、对环境影响小、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耐久性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卫东,徐中华,吴江斌,李青[3](2021)在《基坑与桩基工程技术新进展》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基坑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和难度不断增大,基坑和桩基工程相关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基坑和桩基工程的技术新进展。在基坑工程领域,重点阐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技术、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技术、承压水控制技术、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在桩基工程领域,重点阐述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旋挖扩底桩、预制桩植桩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希望借此促进这些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刘松玉,刘宜昭[4](2021)在《江苏地基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江苏省地基处理领域的创新发展,重点总结介绍了近年涌现出的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与工程应用,主要包括劈裂真空预压技术、变截面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共振密实法技术和新型固化剂稳定技术等,并简单介绍了地基处理施工智能控制技术。结合我国现状与发展需要,提出了江苏省未来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邹长春[5](2021)在《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作性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基于SWM工法,将刚性芯桩打入水泥土搅拌桩而形成的复合桩型。复合桩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材料,刚性芯桩的存在使得复合桩桩身截面强度得到提高,桩顶外荷载通过芯桩向水泥土外桩传递,再由水泥土外桩逐渐向地基土中传递,解决了水泥土外桩易发生桩体强度破坏、桩体下部材料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劲性复合桩充分利用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在我国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借鉴楔形桩优良的单桩承载特性,对其进行改良,提出一种适用于加固深厚软土地基的新型桩基技术-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特性,设计了不同楔角、不同芯长比和不同平均截面含芯率的复合桩共4组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影响参数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对复合桩竖向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荷载沉降关系计算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通过多组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的对比,获得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桩桩顶荷载-沉降关系、内芯、外芯轴力沿深度变化,以及内芯侧阻力分布、复合桩桩侧、桩端荷载分担比等演化规律,深入研究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承载机理。2)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合理三维桩土受力分析模型,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作性状,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分析,主要阐述了试验各试桩桩身应力分布情况,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芯桩桩体参数、水泥土外桩桩体参数、土体参数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对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的影响,全面探讨了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3)基于Mohr-colomb理论和荷载传递法,采用合理假设,引入复合桩复合段侧阻力增大系数ω,得到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竖向荷载下荷载传递微分方程,根据所建立的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荷载沉降关系的微分方程,建立了相应的迭代计算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迭代计算获得了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

商治[6](2021)在《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广州白云区某工程项目为典型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该场地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较差。在遵循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用高压旋喷桩对场地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地质勘查资料、现场检测、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并引入理论计算、室内配合比试验、微观结构分析、土工试验以及稳定行分析等手段,建立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应用框架。主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现场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考虑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复杂性,综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依托工程39#地块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依托工程39#地块场地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小,但当挖填方施工结束后或者在整体施工结束后的运营阶段,土洞和溶洞易使地面产生塌陷,对工程安全具有不利影响。(2)在土工试验结果以及高压旋喷桩设计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不同配比,两种养护条件下高压旋喷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对原状土样和高压旋喷固结体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及场地地下水的影响,加固时水泥浆液可采用每延米35%胶凝材料用量配比设计。外部胶凝材料的加入使原状土结构的表面增加了很多细微的颗粒,这些细微的颗粒起着连结和胶结原状土体的作用,且这种连结和胶结作用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多而越发明显。(3)对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工艺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采用多种手段对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塔楼范围内土洞和溶洞经高压旋喷桩处理后均得以填充,土洞和溶洞填充物的密实度较高,无钻孔泥浆漏失问题的存在。高压旋喷桩处理过的地基关键区域取芯率明显提高,土洞及溶洞发育区域的取芯率均高于90%,证明经过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后,地基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均得以显着提高。

黄时锋[7](2021)在《超大型深基坑中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以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为例,对超大超深基坑中实施劲性复合桩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水泥土搅拌桩和异型桩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和要点为出发点,介绍了各质量控制要点的重要性,分析了周边环境和检测等对桩基质量的影响,以保障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合理判定桩基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李晓怡[8](2021)在《昆明某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因国土资源有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基坑工程常被比较密集的既有建筑或基础设施所包围,基坑施工因为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变得十分困难,且基坑工程一旦出现事故,必然会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深基坑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最优设计方案,然后按图施工、精确监测,保证基坑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昆明盆地滇池泥炭土的成因复杂,岩土工程性质较差,该地区的基坑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时常面临各种困难。因此,对昆明盆地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与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以昆明某软土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浅析研究区泥炭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并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然后使用FLAC3D软件对基坑各开挖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最后依据支护方案进行开挖和监测,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主要内容如下:(1)简单总结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诠释桩锚支护结构及水泥土搅拌桩的作用机理。(2)浅析研究区泥炭土的形成年代及分布空间,对研究区泥炭土进行研究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并对泥炭土地基的岩土工程特性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基坑支护备选方案,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基坑支护方案优选。(3)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基坑的开挖过程,得到基坑土体水平、竖向位移的模拟值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4)在施工过程中,搜集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位移、支护桩的桩顶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等实际监测值,将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该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合理性及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希望为今后昆明地区软土深基坑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李松坡[9](2021)在《胡敏酸对水泥土的工程性状试验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泥炭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水泥是其中最为常用的固化剂之一,但是在加固高有机质含量的泥炭土时,土体中的有机质会导致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泥炭土中的腐殖酸会通过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水泥的水化产物减少,进而削弱水泥的加固效果,但是有机质中不同组分对水泥加固效果产生的影响却有较大的差异,且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深入的研究了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对水泥加固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通过在风干的冲洪积黏性土中添加胡敏酸的方法来模拟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泥炭土,以水泥作为唯一的固化剂,通过室内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压汞试验的试验结果,来研究胡敏酸对水泥土工程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通过以上的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研究胡敏酸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时发现:胡敏酸的存在会使水泥土的强度出现明显的降低,其强度随着胡敏酸掺入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随养护龄期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水泥土的强度先增大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小;提高水泥土试样中水泥的掺入比可适当的削弱水泥土中胡敏酸产生的负面影响。(2)通过扫描电镜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和压汞试验来研究胡敏酸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机理。掺入胡敏酸水泥土的扫描电镜图像表明,水泥土内部孔隙结构明显,水泥土本身的均匀性和水泥土颗粒之间的胶结性出现削弱;随着水泥掺入比的逐渐增大,胡敏酸产生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小,水泥土中的孔隙逐渐被水泥的水化产物所填充,水泥土颗粒之间的胶结性增强;在掺入胡敏酸水泥土的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分析中,发现水泥土中存在的胡敏酸会削弱水泥的水化反应,在低水泥掺入比时,水泥土中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的总量较低,随着水泥掺入的逐渐增大,水泥土中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的总量才开始增多,水泥土的强度也越来越高,试验结果也表明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的总生成量与水泥土的强度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在掺入胡敏酸水泥土的压汞试验结果分析中,发现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水泥土中孔隙的总体积稍有减小,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土中水泥的水化产物逐渐填充于水泥土内部的孔隙之中,且对水泥土强度产生较大影响的孔隙直径主要集中在10nm~60nm、1000~3000nm和6000~40000nm之间;随着水泥土中水泥掺入量的增大可以适当削弱胡敏酸造成的影响,却不能完全消除胡敏酸产生的影响。

李子田[10](2021)在《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水泥土劲性复合桩是指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成后,水泥土初凝之前,在水泥土搅拌桩中同心植入高强混凝土芯桩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桩,该桩型通过将水泥土搅拌桩与高强度芯桩的优化匹配,使得其兼具了水泥土搅拌桩桩侧摩阻力大和混凝土芯桩桩身强度高的优点。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相较于传统桩型,其具有承载力高,成桩速度快,施工效率高、低污染、高经济效益等优点。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水泥掺量和桩端阻力对于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以查明复合桩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及其破坏模式,主要成果如下:(1)水泥土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提高,当水泥土的水泥掺量介于15%与20%之间时,水泥土强度的增长幅度较大;而当水泥掺量大于20%时,水泥土强度增长速率下降;当水泥土的水灰比介于0.8~1.0之间时,水泥土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提高;当水灰比大于1.0时,水泥土强度增长速率放缓,甚至开始下降。(2)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上部荷载通过芯桩传递给水泥土桩,再通过水泥土桩传递给桩周土体,这种荷载传递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桩体的竖向承载能力。(3)当桩-土界面没有发生破坏时,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泥土桩桩身破坏和桩-土界面破坏同时发生时,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力将得到最大的发挥,此时水泥土桩中的水泥用量为最优水泥掺量。(4)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端部阻力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在模型试验工况1、2、3和4中,桩顶荷载分别为13.7 k N、7.8k N、5.9k N和7.8k N时,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的比值超过了10%,表明此时桩端阻力不可忽视。(5)《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 327-2014》中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适用于当桩-土界面发生破坏时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当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桩体发生破坏时,由规范计算得到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偏大。(6)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水泥土劲性复合桩荷载-沉降曲线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总体趋势接近,其极限荷载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0%。

二、水泥土桩质量测试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土桩质量测试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新时代搅拌桩技术发展的思考
    1.1 时代发展新主题与工程建设新理念
    1.2 搅拌桩技术应用所面临的新问题
    1.3 新兴科技对搅拌桩技术的影响和融合
    1.4 智能搅拌桩成套技术的架构与研发
2 新型搅拌桩机与固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13-14]
    2.1 大直径超深搅拌加芯一体化桩机
    2.2 新型节能环保型固化材料
    2.3 工程应用实例
3 结论

(2)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成就——复合桩(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2 复合桩技术
3 复合桩优点
    3.1 水泥土环使桩、土间传力合理
        1)避免刚度突变引起的桩、土间滑移破坏
        2)水泥土的剪胀特性使桩侧摩阻力提高
        3)水泥土环和环外土体结合紧密
    3.2 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概率低
    3.3 对环境影响小
        1)无泥浆排放
        2)无弃土消纳
        3)挤土效应低
        4)可节约钢筋混凝土
    3.4 降低工程造价
        1)桩的承载力高,桩数少
        2)减少或避免截桩
    3.5 适用范围广
        3.5.1 固化材料改进
        3.5.2 搅拌设备能力提高
        3.5.3 DJP工法
        1)较大地拓展了旋喷桩的地层适用范围
        2)旋喷桩成桩质量显着提高
    3.6 理想的抗腐蚀桩型
    3.7 施工速度快
        1)桩数量减少,施工周期缩短
        2)流水作业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3)沉桩阻力小,压(打)入预制桩时间缩短
        4)每天沉桩数量提高
    3.8 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采用数字化施工及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
        2)采用感知系统优化施工
    3.9 利于走向海外市场
4 结语

(3)基坑与桩基工程技术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基坑工程技术新进展
    1.1 超深地下连续墙技术
    1.2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技术
    1.3 承压水控制技术
        1.3.1 承压水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1.3.2 承压水控制—超深水泥土搅拌墙技术
    1.4 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
        1.4.1 软土深基坑环境影响分析方法
        1.4.2 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
2 桩基工程技术新进展
    2.1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技术
        2.1.1 承载变形性状
        2.1.2 设计分析方法
        2.1.3 施工与检测
        2.1.4 工程实例
    2.2 旋挖扩底桩技术
        2.2.1 施工设备与工艺
        2.2.2 扩底抗拔桩
        2.2.3 施工质量控制
    2.3 预制桩植桩技术
        2.3.1 预制桩植桩工艺
        2.3.2 劲性复合桩
        2.3.3 静钻根植桩
3 结语

(4)江苏地基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排水固结法技术创新
    1.1 电渗联合真空预压法
    1.2 劈裂真空预压法
2 复合地基技术创新
    2.1 变截面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
    2.2 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
        2.2.1 多元复合地基
        2.2.2 排水型刚性桩复合地基
        2.2.3 劲性复合桩
3 气动共振密实法技术
4 新型固化剂稳定技术
    4.1 活性Mg O碳化固化软弱土技术
    4.2 钢渣改良土
    4.3 电石渣改良土
    4.4 赤泥改良土
5 地基处理施工智能控制技术
6 结论与展望

(5)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作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楔形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水泥土搅拌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劲性复合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况
    2.2 试验目的
    2.3 试验方案
        2.3.1 材料制备
        2.3.2 测量元件粘贴及安装
        2.3.3 试验步骤
        2.3.4 加载装置和测量系统
    2.4 水泥土强度分析
    2.5 复合桩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2.5.1 桩顶荷载沉降结果分析
        2.5.2 荷载传递分析
        2.5.3 荷载分担占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数值模拟研究
    3.1 概述
        3.1.1 FLAC~(3D)软件介绍
        3.1.2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3.2 分析模型建立和基本参数
        3.2.1 基本假定
        3.2.2 计算简图和模型参数
        3.2.3 分析计算参数
        3.2.4 具体建模步骤
    3.3 数值结果分析
        3.3.1 地应力平衡结果
        3.3.2 荷载沉降对比验证分析
        3.3.3 复合桩桩身应力分析
        3.3.4 复合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3.3.5 不同组合形式对复合桩承载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传递分析
    4.1 概述
    4.2 荷载传递分析方法
        4.2.1 基本假定
        4.2.2 荷载传递分析模型
        4.2.3 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桩顶荷载沉降解析方法
        4.2.4 荷载传递函数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4.2.5 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荷载沉降分析的迭代方法
    4.3 算例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概况
        1.2.1 岩溶地区空洞的发育机理
        1.2.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的特点
        1.2.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现状
    1.3 地基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治理方法
    1.4 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
        1.4.2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2.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
        2.1.1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1.2 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2 广州某典型岩溶发育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2.2.2 场地分析与评价
        2.2.3 场地地基基础选型
    2.3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2.3.1 场地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2.3.2 场地稳定性的半定量评价
    2.4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2.4.2 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及微观结构分析
    3.1 原状土样土工试验
        3.1.1 密度和含水率测试
        3.1.2 液限和塑限测试
        3.1.3 土的固结试验
        3.1.4 土的直剪试验
    3.2 原状土样微观结构分析
        3.2.1 XRD射线物相分析
        3.2.2 光学显微分析
        3.2.3 电镜扫描分析
    3.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
        3.3.1 高压旋喷固结体配合比设计及制作养护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象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电镜扫描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压旋喷桩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4.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方案设计
        4.1.1 39#地块软弱地基状况
        4.1.2 39#地块软弱地基处理设计
        4.1.3 施工技术参数设计
    4.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关键技术
        4.2.1 准备工作
        4.2.2 高压旋喷桩施工
        4.2.3 引孔和旋喷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4.2.4 高压旋喷桩施工应急预案
    4.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4.3.1 水泥浆液固结体检验
        4.3.2 钻孔取芯检验
        4.3.3 土常规试验检验
        4.3.4 物探勘查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设计
    5.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流程
        5.1.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5.1.2 旋喷浆液配比设计
        5.1.3 施工关键技术
        5.1.4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5.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本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本人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7)超大型深基坑中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工程劲性复合桩设计概况
    1.3 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1.3.1 地表水情况
        1.3.2 潜水情况
        1.3.3 承压水情况
2 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程序与要点
    2.1 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2.2 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规范标准
    2.3 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3.1 桩基施工前期准备监控
        2.3.2 搅拌桩成孔与注浆过程中监控
        2.3.3 异型桩沉桩过程质量监控
3 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分析
    3.1 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分析
    3.2 异型桩沉桩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3 基坑土体侧压力对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影响分析
    3.4 劲性符合桩的质量检测方法及影响分析
4 结语

(8)昆明某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研究现状
        1.2.1 定性分析的方法
        1.2.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1.2.3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研究现状的分析
    1.3 本文采用的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
    1.4 桩锚支护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1.5.1 主要内容
        1.5.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桩锚支护体系及水泥土加固的基本理论
    2.1 桩锚支护体系的基本理论
        2.1.1 桩锚支护体系的构成
        2.1.2 桩锚支护体系的作用机理
        2.1.3 桩锚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2.2 桩锚支护体系的计算
        2.2.1 桩锚支护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
        2.2.2 整体稳定性验算
        2.2.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2.4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2.2.5 抗流土稳定性验算
    2.3 水泥土加固的基本理论
        2.3.1 水泥土搅拌桩的作用原理
        2.3.2 水泥土的结构特性及其与混凝土的差异
        2.3.3 有机质对水泥土加固的影响
        2.3.4 红黏土的掺入对水泥加固泥炭土的改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泥炭土的特性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3.1 泥炭土的概述
    3.2 滇池泥炭土的形成过程及空间分布
        3.2.1 滇池泥炭土的形成过程
        3.2.2 滇池泥炭土的分布
    3.3 工程实例
        3.3.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3.3.2 场地及其周边地形地貌
        3.3.3 地层岩性构成
        3.3.4 水文地质条件
    3.4 工程场地泥炭土的特点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3.4.1 研究区泥炭土层的分布
        3.4.2 研究区泥炭土的物质成分
        3.4.3 研究区泥炭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3.5 泥炭土地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注意事项
        3.5.1 研究区泥炭土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5.2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4.1 价值工程的起源及发展
    4.2 价值工程的原理
    4.3 价值工程活动的基本流程
        4.3.1 确定目标
        4.3.2 功能分析
    4.4 价值工程活动用于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4.4.1 基坑支护价值工程活动的特点
        4.4.2 搜集基坑背景资料并确定备选方案
        4.4.3 基坑支护工程的功能分析
        4.4.4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坑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
    5.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5.1.1 本构关系及参数选取
        5.1.2 支护结构及参数选取
        5.1.3 模型尺寸及网格划分
        5.1.4 模型边界条件
        5.1.5 初始应力状态
    5.2 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5.2.1 模拟工况的设置
        5.2.2 各工况下基坑变形模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坑监测与对比分析
    6.1 基坑监测方案
        6.1.1 监测项目及内容
        6.1.2 监测点布置
        6.1.3 监测仪器及报警值
    6.2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6.2.1 典型剖面处地表沉降对比分析
        6.2.2 桩顶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6.2.3 桩顶沉降对比分析
        6.2.4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的对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胡敏酸对水泥土的工程性状试验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加固土体的研究现状
        1.2.2 腐殖酸环境对水泥土性能的研究现状
    1.3 胡敏酸概述
        1.3.1 胡敏酸的定义及来源
        1.3.2 胡敏酸的结构与性质
    1.4 微观试验在固化水泥土研究中的应用
    1.5 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1.6.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6.3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理论依据
        2.2.1 水泥土加固机理
        2.2.2 胡敏酸对水泥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2.2.3 泥炭土中的胡敏酸含量
    2.3 试验原材料及样品制备
        2.3.1 试验原材料
        2.3.2 试样的制备
    2.4 试验设计
        2.4.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计
        2.4.2 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试验设计
    2.5 试验方案
        2.5.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5.2 扫描电镜试验
        2.5.3 X射线衍射试验
        2.5.4 压汞试验
第三章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3.4 水泥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5 胡敏酸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6 养护龄期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观结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引言
    4.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压汞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水泥土强度在微观层面的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泥炭土水泥土研究的建议
    5.3 对今后使用水泥加固泥炭土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10)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劲性水泥土搅拌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劲性复合桩发展概况
        1.2.2 劲性复合桩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水泥土室内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土
        2.1.2 试验用水泥
    2.2 试验方案
    2.3 试块制备与养护
        2.3.1 试验材料准备
        2.3.2 试块制作及养护
    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5 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水泥土劲性复合桩模型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模型试验方案
        3.2.1 仪器设备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仪器的布置
        3.2.4 试验设计
        3.2.5 模型试验方法
        3.2.6 加载方式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承载力分析
        3.3.2 桩身复合段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4.劲性复合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4.1 现有劲性复合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4.2 劲性复合模型桩的承载力计算
    4.3 本章小结
5.水泥土劲性复合桩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原理
        5.1.1 有限元分析法思路
        5.1.2 有限元分析法步骤
        5.1.3 数值模拟对比现场试验
    5.2 ABAQUS简介
        5.2.1 ABAQUS概述
        5.2.2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作用
    5.3 模型构建
        5.3.1 模型简化
        5.3.2 建模步骤
    5.4 有限元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水泥土桩质量测试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搅拌桩技术的改进及工程应用[J]. 郭克诚,孙伟,彭威,唐彤芝. 地基处理, 2021(04)
  • [2]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成就——复合桩[J]. 刘金波,柳致富,邓亚光,戴斌,郭金雪.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13)
  • [3]基坑与桩基工程技术新进展[J]. 王卫东,徐中华,吴江斌,李青. 江苏建筑, 2021(03)
  • [4]江苏地基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J]. 刘松玉,刘宜昭. 江苏建筑, 2021(03)
  • [5]楔形劲性水泥土复合桩工作性状研究[D]. 邹长春.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6]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商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超大型深基坑中劲性复合桩施工质量控制[J]. 黄时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05)
  • [8]昆明某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研究[D]. 李晓怡.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胡敏酸对水泥土的工程性状试验及机理研究[D]. 李松坡.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水泥土劲性复合桩的竖向承载机理研究[D]. 李子田. 中北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水泥土桩质量检测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