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一、白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彼得[1](2021)在《Wnt5a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且我国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比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为临床难题,研究其机制及治疗靶点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血管生成拟态是实体肿瘤的一种特殊血供模式,与肿瘤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其出现提示肿瘤的高度恶性及不良预后。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与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特性具有紧密的联系,目前缺乏从该角度对前列腺癌进展机制的探索。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等的根源;上皮向间充质转化是上皮性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向间质性细胞发生转化的一种现象,其能够促使肿瘤细胞获得并维持干细胞特性,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关键因素。Wnt信号通路为调控肿瘤干细胞及上皮向间充质转化的重要通路,其非经典信号通路配体Wnt5a能够促进肺癌及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但未见其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调控作用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Wnt5调控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并探究其分子信号通路,以期为治疗进展性前列腺癌提供新的方向。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50例前列腺癌样本及其配对前列腺增生样本中Wnt5a的表达情况,同法检测前列腺癌样本中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标志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利用CD34/PAS双染判断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情况,分析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以及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标志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利用临床病理资料分析Wnt5a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2)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LNCa P、DU145及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系RWPE-1中Wnt5a、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标志因子的表达情况,筛选适合本研究目的的前列腺癌细胞系进行实验;3)构建稳定敲低或过表达Wnt5a的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4)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Wnt5a与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肿瘤干细胞标志因子的表达关系,并通过Matrigel三维培养分析Wnt5a对前列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能力的影响,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间连接状态、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Wnt5a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化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阳性细胞比例来评估Wnt5a对前列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5)通过使用多种Wnt信号通路抑制剂,筛选出参与Wnt5a调控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下游通路;检测其磷酸化明确Wnt5a调控下游信号的方式;并探究Wnt5a与该通路间的信号级联;6)通过构建裸鼠原位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进一步验证Wnt5a调控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及机制。结果:1)Wnt5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6),且其表达与t PSA(P=0.010)、肿瘤占比(P=0.002)、Gleason评分(P<0.001)、输精管侵犯(P=0.044)及淋巴转移(P=0.044)正相关;2)Wnt5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正相关(P=0.008),且Wnt5a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特异性因子VE-cadherin的表达正相关(P=0.013);3)前列腺癌组织中Wnt5a的表达与间皮特异性蛋白Vimentin(P=0.005)及肿瘤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P=0.012)呈正相关;4)血管生成拟态同样与Vimentin(P=0.032)及肿瘤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的表达(P=0.008)呈正相关,且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占比(P=0.041)、Gleason评分(P=0.001)、输精管侵犯(P=0.014)和淋巴转移(P=0.014)亦正相关;5)筛选出雄激素非依赖的具有间皮细胞特性且高表达Wnt5a的DU145细胞系,以及雄激素依赖的具有上皮细胞特性且低表达Wnt5a的LNCa P细胞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成功构建敲降Wnt5a表达的DU145细胞株和高表达Wnt5a的LNCa P细胞株;6)Wnt5a能够上调前列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标志因子(VE-cadherin及MMP-9)的表达,并促进其VM形成;7)Wnt5a能够上调前列腺癌细胞内Vimentin的表达,而下调E-cadherin(上皮性标志因子)的表达,并能够使前列腺癌细胞间的连接由紧密变松散;同时,Wnt5a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起提升作用;8)Wnt5a能够上调前列腺癌细胞内肿瘤干细胞标志因子(CD133、Nanog、Sox2及Oct4)的表达,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并促进CD133+细胞数量增加;9)Wnt5a能够通过磷酸化激活Jnk信号通路,进而提升前列腺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能力及干细胞特性,并促进上皮向间充质转化过程;10)Wnt5a/Pi3k/Cdc42/Jnk/c-Jun信号级联为Wnt5a调控前列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干细胞特性的深层分子机制;11)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Wnt5a/Jnk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及干细胞特性具有调控作用。结论:1)Wnt5a能够促进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2)Wnt5a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并提高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3)Wnt5a能够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特性,增强前列腺癌的致瘤性及克隆形成能力;4)Wnt5a可能是通过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向间充质转化和增强干细胞特性,进而促进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5)Wnt5a通过激活Pi3k/Cdc42/Jnk/c-Jun信号通路来发挥其调控作用。

黄凤娇[2](2021)在《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文中指出高脂饮食是前列腺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棕榈酸是膳食脂肪酸中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也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的主要终产物。已有许多研究表明,FASN在多种癌症中呈高表达,而FASN表达水平的增高会导致体内合成脂肪酸增多。有研究报道称,肿瘤细胞的增殖依赖于内源性的脂肪酸合成。然而,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少有报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富含棕榈酸饮食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前列腺癌移植瘤小鼠及c-Myc基因过表达(以下表述为c-MycT)原发性前列腺癌小鼠中对肿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前列腺癌的缓解提供新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检索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以及进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比较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非癌组织标本中FASN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FASN表达显着高于前列腺非癌组织(P<0.001)。Gleason评分高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FASN呈显着高表达。(2)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外源性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10μM棕榈酸处理DU145细胞72 h能显着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得出,10μM棕榈酸处理DU145细胞15天,与对照组相比形成更多的集落(P<0.05)。通过伤口愈合实验结果发现,10μM棕榈酸处理DU145细胞48 h能显着提高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3)利用前列腺癌移植瘤裸鼠和c-MycT小鼠探究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小鼠体内前列腺肿瘤生长及EMT进程的影响。通过分析前列腺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富含棕榈酸饮食可促进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并促进c-MycT小鼠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IHC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TGF-β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等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得出富含棕榈酸饮食可诱导前列腺癌移植瘤和c-MycT小鼠前列腺癌的EMT进程和TGF-β1的表达。(4)通过检索TCGA数据库探究前列腺癌标本中CD36与TGF-β1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究TGF-β1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TGF-β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有关(P=0.001)。通过基因相关性分析发现,CD 36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显着正相关(P<0.00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F-β1、TGF-βRI和CD36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HR>1),其中TGF-β1是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综上所述,本文验证了FASN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并提出FASN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呈正相关。富含棕榈酸饮食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及c-MycT小鼠前列腺癌的发展,并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TGF-β1的表达有关。这些研究为今后膳食指南提供一定的参考,即日常饮食中摄入棕榈酸要适量。

肖兆铭[3](2021)在《SMARCC1下调促进前列腺癌增殖与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处于晚期,主要依赖雄激素剥夺治疗。随着去势治疗延长,前列腺癌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情进展,包括去势抵抗、侵袭性表型转变。因此,明确前列腺癌发病与进展分子机制极为必要。SWI/SNF复合体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ATP酶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复合体,参与调控基因组转录。肿瘤组织存在显着的SWI/SNF复合体编码基因突变,突变率达19%。发生在SWI/SNF复合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导致复合体内亚基缺失,并被证实促进多种肿瘤发生。提示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在肿瘤发生与进展中的重要抑癌因子效应。SWI/SNF复合体在前列腺癌病程进展中效应尚缺乏确切研究。但SWI/SNF复合体中部分亚基,如SNF5,下调已被证实可促进前列腺癌向侵袭性表型转变与病情进展。SMARCC1属于SWI/SNF复合体核心亚基,其抑癌效应已在多种肿瘤中得到证实,包括结肠癌与胰腺癌。有关SMARCC1的临床研究显示,SMARCC1阳性染色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良性预后因素。但尚无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因此,通过临床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公共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型与分子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明确SMARCC1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效应。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式检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SMARCC1表达量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GEPIA数据库来源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SMARCC1高表达与低表达前列腺癌人群无疾病生存期限差异,并评估SMARCC1对前列腺癌发生与进展过程中关键事件的潜在效应。小分子RNA干扰片段及慢病毒载体构建SMARCC1稳定干扰的22RV1、PC3及LNCAP前列腺癌细胞系。利用有参转录组RNA测序技术评估SMARCC1干扰对前列腺癌22RV1、PC3及LNCAP细胞系基因组转录功能的影响,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设定P值小于0.05以及基因表达差异最小值为2倍的标准选取。随后对RNA测序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细胞功能聚类,以评估SMARCC1缺失在基因转录层面上所影响的细胞功能。并在随后通过分子与表型实验进行验证。分子实验主要包括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用以明确参与相关细胞功能与通路的核心分子蛋白与mRNA水平上表达变化。表型实验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评估。通过CCK8、平板克隆、流式细胞周期检测、Edu增殖实验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估SMARCC1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系体外及体内增殖能力的调控。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裸鼠肺成瘤模型构建实验验证SMARCC1干扰对前列腺细胞体外迁移以及体内远处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对PI3K/AKT通路核心分子AKT磷酸化程度改变,评估通路激活状况。同时,通过核浆分离实验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核转录调控效应的下游分子β-catenin在胞核及胞浆间分布特征分析。最后,利用PI3K/AKT通路阻滞剂LY294002进行功能回复实验,明确PI3K/AKT通路对SMARCC1缺失所致前列腺癌细胞功能改变的介导效应。结果:(1)前列腺癌SMARCC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比于Gleason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的前列腺癌组织,SMARCC1表达量在Gleason评分大于7分前列腺癌组织中显着下降。(2)GEPIA数据数据显示SMARCC1高表达前列腺癌患者无疾病生存期限显着延长。同时,GEPAI数据库进一步显示SMARCC1对在前列腺癌进程相关的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特性及凋亡功能存在潜在抑制效应。(3)有参转录组RNA测序研究显示,SMARCC1干扰在22RV1细胞内诱导15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850个,下调675个;在PC3诱导4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46个,下调266个;LNCAP细胞系诱导32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2065个,下调1155个。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GO功能聚类研究发现,SMARCC1干扰在基因组转录层面上对前列腺癌细胞系功能影响主要集中于增殖与分化进程。(4)SMARCC1干扰加速细胞周期进程,并促进前列腺癌增殖。CCK8、平板克隆实验显示,SMARCC1干扰显着增强前列腺癌22RV1、PC3及LNCAP细胞系体外增殖能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SMARCC1干扰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着增加细胞周期蛋白D1/E1的表达,同时降低CKI家族的p21和p27表达。EDU及细胞周期流式检测实验显示,SMARCC1干扰加速细胞周期进程,表现为减少G1期细胞比例,增加进入S及G2期细胞比例。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进一步证实SMARCC1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系显着增强的体内成瘤能力。(5)SMARCC1干扰通过诱导前列腺癌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从而促进前列腺癌迁移及转移能力。免疫荧光实验显示SMARCC1干扰显着降低上皮标志物E-钙蛋白荧光信号,并增加间质标志物N-钙蛋白、波形蛋白荧光信号。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上皮与间质特征性标志物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具有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一致改变,并进一步证实上皮间质转化转录因子Snail、Slug及Zeb1表达增加。Transwell及划痕迁移实验显示SMARCC1干扰显着增加前列腺癌22RV1、PC3及LNCAP细胞系体外迁移能力。鼠肺成瘤模型构建显示,SMARCC1干扰显着增强前列腺癌22RV1细胞系小鼠肺内转移及定植能力。表现为SMARCC1干扰22RV1细胞系肺内侵袭面积增加。(6)Western blot 实验显示 PI3K/AKT 通路中核心分子 AKT ser473 与 thr308位点磷酸化水平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核浆分离实验进一步显示SMARCC1干扰在前列腺癌细胞促进具有转录调控效应的β-catenin蛋白核内转位发生。利用PI3K/AKT通路阻滞剂LY294002处理SMARCC1缺失前列腺癌细胞,可抑制前列腺癌病程。结论:作为SWI/SNF复合体核心亚基的SMARCC1是前列腺癌病程进展的抑癌基因。SMARCC1下调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前列腺癌过度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效应,进而促进前列腺病程进展。

周春燕[4](2021)在《miR-1271靶向Twist1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卵巢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五大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方法以及寻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较正常的卵巢组织,miR-1271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其在卵巢恶性肿瘤中潜在的生物生理学特征及分子机制还未得到充分解释。因此本研究通过q RT-PCR法检测miR-1271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其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拟探讨过表达miR-1271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作用的影响及过表达Twist1能否逆转这一作用;同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q RT-PCR检测miR-1271和Twist1 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wist1蛋白水平表达,拟探讨miR-1271是否靶向调控Twist1。研究显示,相较于人正常的卵巢上皮细胞,卵巢癌细胞CAOV-3中的miR-1271的表达下调(p<0.05),过表达miR-1271使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白介素6的表达下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及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miR-1271靶向调控Twist1的表达,过表达Twist1可逆转miR-1271对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miR-1271影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Twist1相关,可以给卵巢癌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杨鑫柳[5](2020)在《结直肠癌细胞中IL-6调控DAPK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其白介素6受体(IL-6R)和相关的糖蛋白130(gp130)等下游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包括凋亡,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进程,如:自噬、凋亡和细胞迁移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中IL-6高表达,而DAPK却是低表达,并且两者都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但是结直肠癌患者中IL-6与DAPK两者之间的调控和分子机制并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DAPK和IL-6在调节结直肠癌功能学上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中IL-6和DAPK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为以后针对结直肠癌进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首先利用外源重组IL-6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western blot检测IL-6处理下结直肠癌细胞中DAPK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后分析IL-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再通过探究过表达DAPK蛋白能否逆转IL-6处理下对结直肠癌细胞功能学上的影响,最后在亚细胞层面探究IL-6与DAPK之间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外源重组IL-6能够呈时间和浓度梯度下调DAPK蛋白表达量;结直肠癌细胞功能实验表明外源重组IL-6能够促进HCT-116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但不会影响HCT-116细胞的集落形成;过表达DAPK能够逆转外源重组IL-6引起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最后发现IL-6在亚细胞层面上能够下调DAPK在内质网上的蛋白定位。综上可以得出结论,IL-6能够下调DAPK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发现IL-6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而后过表达DAPK发现能够逆转IL-6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在亚细胞层面发现IL-6能够下调DAPK蛋白在内质网上的定位,说明在结直肠癌中IL-6可能通过下调内质网上DAPK的表达量来调节结直肠细胞功能,从而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与预后,为未来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药物靶点。

李家合[6](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网络。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从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验证健脾利湿化瘀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2方法2.1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TCMSP、OMIM、TTD及Dis Ge NET等六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前列腺癌的相关靶点,同样的基于TCMSP和TCMID数据库,检索收集“健脾利湿化瘀方”中单味药的相关化合物成分及对应靶点,绘制药物-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网络,通过Venny2.1在线软件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将交集得到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值计算,完成网络可视化分析,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蛋白进行KEGG富集通路分析、GO分析,绘制健脾利湿化瘀方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2.2实验研究将36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荷瘤对照)、西药组(恩度)、健脾利湿化瘀方全方组、君药组(黄芪、甘草)、臣药组(刺五加、补骨脂)和佐药组(姜黄、王不留行)。各组小鼠均建立PC3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当肿瘤体积达到50mm3左右时进行给药,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实验药物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腹腔注射及灌胃,每日2次,共给药14天。14天后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取血并取瘤体称重,比较各组瘤重及抑瘤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3-羟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e NOS的蛋白表达水平。3结果3.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TCMSP等六个数据库检索筛选获得938个与前列腺癌相关靶点;基于TCMSP和TCMID数据库,检索收集健脾利湿化瘀方中单味药活性成分113种,作用靶点共209个;健脾利湿化瘀方作用于前列腺癌的靶点共70个,通过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发现共有69个靶点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筛选出11个核心靶点,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总结出健脾利湿化瘀方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以及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方面治疗前列腺癌。3.2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健脾利湿化瘀方全方组及各拆方均具有抑制PC3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瘤体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VEGF、e NOS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全方组和各拆方组均可降低PI3K/Akt相关通路关键位点PI3K、p-Akt等蛋白的表达,其中全方组的抑制率最高,佐药组为抑制前列腺癌PC3荷瘤生长的最佳拆方组。4结论健脾利湿化瘀方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对PC3前列腺癌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其治疗机制可能为通过阻断PI3K/Akt通路的传导以及相关位点蛋白的表达,降低小鼠血清VEGF、e NOS的含量,从而发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阻滞肿瘤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也与前期网络药理学的相关分析结果相一致。

宫升[7](2020)在《IL-6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IL-6水平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影响膀胱癌预后的指标,进一步寻找膀胱癌治疗潜在靶点。方法收集124例2011~2012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排除术前合并感染、合并其他肿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于手术当日真空采血针采集2 ml患者新鲜空腹静脉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术前血清IL-6水平,按照IL-6水平中位数分为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随访统计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6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低水平与高水平组中位年龄分别为63.9±11.8岁,62.8±11.9岁,两组的IL-6中位水平分别为(13.25±5.46)pg/ml和(7.14±0.92)pg/ml,两组患者T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原位癌、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ECOG评分、辅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高水平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总体生存率低水平组为85.1%,高水平组为51.8%。5年总体生存率低水平组为70.7%,高水平组为40.5%。3.Cox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性别、年龄、BMI、淋巴结转移、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ECOG评分、辅助治疗、IL-6水平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T分期(T3期(HR=56.551,95%CI:4.579-698.379)、T4期(HR=332.333,95%CI:22.810-4841.998))与M分期(HR=4.805,95%CI:1.518-15.207)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前血清IL-6高水平者较低水平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降低,术前高水平IL-6提示预后较差,可做为判断预后和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2.T分期与M分期是影响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IL-6水平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隋嘉[8](2020)在《前脂肪细胞通过调控CAMKK2影响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肥胖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表明BMI的增加与前列腺癌的危险度升高密切相关。但是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的发病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前脂肪细胞及前列腺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抑制CAMKK2及AMPK通路后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的影响。qRT-PCR检测前脂肪细胞及前列腺癌细胞共培养后前列腺癌DU145和22RV1细胞中CAMKK2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抑制CAMKK2后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AMPK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前脂肪细胞3T3L1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22RV1的侵袭(P<0.01),且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细胞中CAMKK2的表达水平(P<0.01)。共培养模型发现前脂肪细胞能够逆转STO-609对CAMKK2的抑制效应(P<0.05)。在共培养模型中加入AMPK抑制剂后,Transwell实验表明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减弱(P<0.05)。抑制CAMKK2后,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增强作用受到抑制。3T3-L1与前列腺癌细胞共培养后加入CAMKK2抑制剂,可以抑制AMPK通路的活化,p-AMPK表达下调(P<0.05)。AMPK通路可影响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结论:前脂肪细胞可能通过上调CAMKK2的表达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前脂肪细胞上调CAMKK2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参与调控AMPK通路实现。

朱珊[9](2020)在《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棕榈酸,又名Palmitic acid,是一种十六碳长链饱和脂肪酸,从棕榈果的中果皮中提取。棕榈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棕榈酸与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以及炎症相关。目前在抗肿瘤领域有研究报道棕榈酸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降低骨髓瘤细胞活性,但其对人体前列腺癌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研究棕榈酸对前列腺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将其开发成为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应用于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MTT实验法来测定棕榈酸在不同浓度下对新鲜收集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和DU145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棕榈酸对PC3和DU145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2.利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棕榈酸对PC3和DU145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的影响。3.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处理PC3和DU145细胞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4.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处理PC3和DU145细胞后,细胞中PI3K/Akt、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5.建立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棕榈酸对体内肿瘤增长的变化。6.分别通过伤口划痕、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棕榈酸对PC3和DU1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棕榈酸对PC3和DU14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7.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处理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调控因子PKCζ、整合素蛋白Integrinβ1的磷酸化水平以及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1.棕榈酸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式,结果显示,棕榈酸作用于PC3、DU145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10.72μM、16.83μM。高浓度棕榈酸处理PBMC细胞存活率超过70%,棕榈酸对人正常细胞毒性较低。相同药物浓度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证明棕榈酸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有效抑制PC3和DU145的成瘤能力。2.棕榈酸处理细胞48 h后,PC3和DU145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同样条件棕榈酸处理PC3和DU145细胞,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3.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棕榈酸(5、10和20μM)处理PC3和DU145细胞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表达下降,p Rb磷酸化水平降低,p27表达升高。4.棕榈酸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C3和DU145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PDK-1、Akt、m TOR、p70S6K、GSK-3β磷酸化,但棕榈酸处理细胞后不影响MAPK信号通路中ERK磷酸化水平。5.动物实验表明,棕榈酸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6.给药24小时,不同浓度的棕榈酸(5、10和15μM)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C3细胞和DU145细胞转移和侵袭。7.棕榈酸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调控因子PKCζ、整合素蛋白Integrinβ1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上调E-cadherin蛋白水平进而抑制PC3、DU145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1.棕榈酸显着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和DU145细胞增殖,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可归因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棕榈酸也可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2.棕榈酸能够降低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3.棕榈酸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前列腺癌增殖和转移。

周雅琴[10](2019)在《miR-590-5p通过靶向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抑制宿主抗病毒应答》文中提出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触发一系列下游事件,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大量宿主因子参与了病毒复制的调控过程,其中,干扰素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网络最为关键。细胞microRNA(mi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通过与靶标基因的3’UTR特异性结合介导基因沉默,影响抗病毒免疫反应,在宿主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中起到促进或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miR-590-5p在之前的研究中被鉴定为一些重要信号通路的调节因子,例如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然而,人们对它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并确认了miR-590-5p与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阐明了miR-590-5p通过负调控抗病毒免疫应答促进病毒复制的机制。多种不同的RNA病毒和DNA病毒,包括HSV-1、SeV、VSV、IAV、EV71和ZIKV感染细胞,都能明显诱导miR-590-5p表达。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细胞内过表达miR-590-5p能有效促进病毒复制,抑制内源miR-590-5p表达则使病毒复制水平减弱。由于miR-590-5p受病毒诱导和调控病毒复制的广谱性,我们接下来又检测了miR-590-5p对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相关抗病毒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病毒感染过程中,miR-590-5p能显着下调干扰素与炎症因子的启动子活性和mRNA水平,并对干扰素生成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核酸序列对比,我们推测白介素6受体(IL-6R)为miR-590-5p的潜在靶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590-5p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特异性结合IL-6R3’UTR,证实IL-6R是miR-590-5p的一个有效靶标基因。有趣的是,在IL-6R基因敲除的A549细胞系中,miR-590-5p调控抗病毒信号通路的功能缺失,而回复可溶性IL-6R(sIL-6R)的表达可以使miR-590-5p这一功能恢复,回复膜结合IL-6R(mIL-6R)则不行,说明sIL-6R在miR-590-5p调控抗病毒应答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对细胞内源的sIL-6R和mIL-6R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R-590-5p可以明显降低二者的蛋白表达,但对mRNA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说明miR-590-5p通过翻译抑制机制下调内源sIL-6R和mIL-6R的表达。我们的研究揭示了miR-590-5p通过抑制sIL-6R翻译负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功能,为miR-590-5p作为病毒感染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白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Wnt5a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WNT5A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VM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WNT5A调控前列腺癌VM形成及其机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人前列腺癌细胞系
        1.2 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的WNT5A/JNK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成瘤、VM形成及转移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所用细胞株
        1.3 仪器与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Wnt5a信号通路对肿瘤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
        1.1.1.高脂饮食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1.1.2.前列腺癌其他影响因素
    1.2.棕榈酸相关研究概述
        1.2.1.棕榈酸合成相关研究进展
        1.2.2.棕榈酸结合受体CD36 研究进展
        1.2.3.棕榈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研究进展
        1.3.1.脂肪酸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1.3.2.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机制
    1.4.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立题依据
        1.4.2.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主要仪器
        2.1.2.主要试剂与材料
        2.1.3.实验动物
        2.1.4.动物饲料配方
        2.1.5.细胞株
        2.1.6.细胞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2.2.实验方法
        2.2.1.TCGA数据库检索
        2.2.2.免疫组化法
        2.2.3.细胞实验
        2.2.4.动物实验
        2.2.5.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前列腺癌中FASN的表达情况
        3.1.1.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FASN的表达情况
        3.1.2.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标本中FASN的表达情况
    3.2.外源性棕榈酸对DU145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的影响
        3.2.1.外源性棕榈酸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
        3.2.2.外源性棕榈酸对DU145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3.2.3.外源性棕榈酸对DU145细胞形态的影响
        3.2.4.外源性棕榈酸对DU145细胞迁移的影响
    3.3.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3.3.1.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3.2.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3.4.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前列腺肿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3.4.1.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前列腺肿瘤生长的影响
        3.4.2.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前列腺中Ki67 表达的影响
        3.4.3.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体内脂质积累的影响
        3.4.4.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的影响
    3.5.富含棕榈酸饮食对TGF-β1分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3.5.1.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移植瘤中TGF-β1分子表达的影响
        3.5.2.富含棕榈酸饮食对c-Myc~T小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分子表达的影响
        3.5.3.TGF-β1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及CD36 表达的关系
        3.5.4.CD36和TGF-β1对前列腺癌预后的影响
4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SMARCC1下调促进前列腺癌增殖与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前列腺癌组织SMARCC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研究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二章 SMARCC1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转录功能影响的有参RNA转录组测序评估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三章 SMARCC1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转化与增殖影响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四章 SMARCC1下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及体内转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五章 SMARCC1下调通过PI3k/AKT通路介导对前列腺癌增殖与迁移的促进效应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读期间成果
致谢

(4)miR-1271靶向Twist1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icroRNA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

(5)结直肠癌细胞中IL-6调控DAPK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结直肠癌概述
    2 白介素-6 概述
        2.1 白介素-6 简介
        2.2 IL-6 及其相关信号在癌症中的作用
        2.2.1 IL-6 与肿瘤的生长发育
        2.2.2 IL-6 与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
        2.2.3 IL-6 与炎症
    3 DAPK概述
        3.1 DAPK简介
        3.2 DAPK与炎症
        3.2.1 DAPK抑制炎症
        3.2.2 DAPK参与炎症信号传导过程
        3.3 DAPK参与亚细胞功能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
        1.1.2 细胞
        1.1.3 质粒
        1.1.4 实验仪器
        1.1.5 实验试剂
        1.1.6 试剂配制
        1.1.7 引物序列
    1.2 实验方法
        1.2.1 质粒提取
        1.2.2 细胞冻存
        1.2.3 细胞复苏
        1.2.4 质粒转染
        1.2.5 蛋白印迹
        1.2.6 构建稳转细胞系
        1.2.7 RNA的提取
        1.2.8 逆转录实验
        1.2.9 荧光定量PCR
        1.2.10 SRB增殖实验
        1.2.11 集落形成实验
        1.2.12 Transwell实验
        1.2.13 划痕实验
        1.2.14 免疫荧光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IL-6 对结直肠癌细胞中DAPK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2 IL-6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IL-6 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IL-6 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2.5 IL-6 对结直肠癌细胞克隆的影响
    2.6 DAPK对 IL-6 诱导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7 DAPK对 IL-6 诱导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8 DAPK对 IL-6 诱导下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2.9 DAPK对 IL-6 诱导下结直肠癌细胞克隆的影响
    2.10 GFP-DAPK稳转细胞株的构建
    2.11 DAPK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12 IL-6 对内质网上DAPK蛋白定位的影响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1 英文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靶点及信号传导通路
    1 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及软件来源
    2 分析流程
        2.1 疾病相关靶点的筛选
        2.2 健脾利湿化瘀方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的收集和筛选
        2.3 药物-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网络的构建
        2.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2.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2.6 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
        2.7 健脾利湿化瘀方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3 分析结果
        3.1 前列腺癌疾病相关基因
        3.2 健脾利湿化瘀方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的收集和筛选
        3.3 药物-活性成分-对应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3.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3.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3.6 GO功能富集分析
        3.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8 健脾利湿化瘀方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3.9 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机制总结
实验一 健脾利湿化瘀方对PC3前列腺癌小鼠移植瘤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
        1.2 实验瘤株
        1.3 实验动物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PC3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建立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2.3 取材及样品处理
        2.4 观察实验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实验组对小鼠瘤重与抑瘤率的影响
    4 小结
实验二 健脾利湿化瘀方抑制PC3前列腺癌小鼠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VEGF、e NOS的含量
        2.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ELISA检测VEGF及 e NOS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健脾利湿化瘀方对PC3 前列腺癌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1 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AKT、e NOS蛋白的表达
        2.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结果
        3.2 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蛋白结果
        3.3 Western Blot检测e NOS蛋白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学对前列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理论依据
    4 健脾利湿化瘀方基于网络药理学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5 健脾利湿化瘀方作用于PC3前列腺癌小鼠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5.1 健脾利湿化瘀方对小鼠移植瘤的影响
        5.2 健脾利湿化瘀方对PC3前列腺癌小鼠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5.3 健脾利湿化瘀方对PC3 前列腺癌小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PI3K/AKT途径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 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
    2 PI3K/AKT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1 PI3K/AKT途径在PCa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中的作用
        2.2 PI3K/AKT在 PCa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2.3 PI3K/AKT途径与PCa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3 PI3K/AKT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1 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2.1 中药复方
        2.2 中药制剂
    3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基础实验研究
        3.1 中药单体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3.2 中药单体对移植瘤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IL-6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试剂
        2.1 实验仪器设备
        2.2 材料和试剂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4 血清IL-6测定方法与步骤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临床病理特征
    2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前脂肪细胞通过调控CAMKK2影响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前列腺癌的概述
    1.2 肥胖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1.3 前脂肪细胞与前列腺癌的概述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试剂耗材
        2.1.1 仪器设备、试剂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溶剂的制备
        2.2.1 DMEM培养基
        2.2.2 PBS缓冲液
        2.2.3 溶菌肉汤培养基
    2.3 细胞系
    2.4 实验方法
        2.4.1 细胞复苏
        2.4.2 细胞传代培养
        2.4.3 细胞冻存
        2.4.4 Transwell实验
        2.4.5 细胞RNA的提取
        2.4.6 荧光定量PCR法
        2.4.7 Western blot
        2.4.8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前脂肪细胞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
    3.2 前脂肪细胞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CAMKK2表达上调
    3.3 抑制CAMKK2可减弱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3.4 AMPK通路可影响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
    3.5 抑制CAMKK2 影响前脂肪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AMPK通路的表达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分子机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细胞系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1.1.3 主要设备和仪器
        1.1.4 实验准备
        1.1.5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棕榈酸对 PC3、DU145、PBMC细胞增殖活性影响
        1.2.2 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1.2.3 棕榈酸对PC3和DU145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影响
        1.2.4 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1.2.5 棕榈酸对PI3K/Akt、MAPK信号通路及下游关键分子的影响
        1.2.6 棕榈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棕榈酸抗前列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和药品(参见1.1.2部分)
        2.1.3 主要设备仪器(参见1.1.3部分)
        2.1.4 实验准备(参考1.1.4部分)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棕榈酸干预24h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和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2.2 棕榈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和DU1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2.3 棕榈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和DU14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2.2.4 棕榈酸对PC3细胞和DU145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相关信号通路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miR-590-5p通过靶向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抑制宿主抗病毒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细胞miRNA
    1.1 miRNA的生成
    1.2 miRNA的功能
    1.3 miRNA与病毒感染
    1.4 miR-590-5p
第二章 白介素6受体
    2.1 白介素6(IL-6)
    2.2 IL-6 的膜结合受体(mIL-6R)与可溶性受体(sIL-6R)
        2.2.1 IL-6/IL-6R信号传递模型
        2.2.2 mIL-6R与 sIL-6R介导的IL-6 信号通路功能区别
    2.3 sIL-6R抗病毒功能
    2.4 miRNA对 IL-6R的调控
第三章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内miR-590-5p的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3.1.2 病毒株
        3.1.3 miRNA检测引物
        3.1.4 试剂
        3.1.5 耗材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1.1 细胞复苏
        3.2.1.2 细胞传代
        3.2.1.3 细胞冻存
        3.2.2 病毒扩增和感染
        3.2.2.1 流感病毒扩增
        3.2.2.2 流感病毒效价检测
        3.2.2.3 其他病毒扩增
        3.2.2.4 病毒感染细胞方式
        3.2.3 RNA提取和逆转录
        3.2.3.1 RNA提取
        3.2.3.2 逆转录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实验结果
        3.3.1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内miR-590-5p的表达
        3.3.2 不同病毒对miR-590-5p的诱导情况
        3.3.3 不同病毒感染时间进程内miR-590-5p的表达变化
    3.4 实验讨论
第四章 miR-590-5p促进病毒复制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4.1.2 病毒株
        4.1.3 miRNA
        4.1.4 试剂
        4.1.5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转染
        4.2.2 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
        4.2.3 重组病毒感染细胞
        4.2.4 流式细胞术
        4.2.5 噬斑法检测VSV滴度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7 TCID50 实验检测流感病毒滴度
    4.3 实验结果
        4.3.1 miR-590-5p在细胞内的过表达和内源抑制效果检测
        4.3.2 miR-590-5p促进VSV复制
        4.3.3 miR-590-5p促进EV71 复制
        4.3.4 miR-590-5p促进IAV复制
    4.4 实验讨论
第五章 miR-590-5p抑制抗病毒免疫反应和炎症应答
    5.1 实验材料
        5.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5.1.2 病毒株
        5.1.3 miRNA和质粒
        5.1.4 抗体
        5.1.5 试剂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质粒抽提
        5.2.2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5.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4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5.3 实验结果
        5.3.1 miR-590-5p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因子启动子活性
        5.3.2 miR-590-5p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
        5.3.3 miR-590-5p抑制病毒诱导的IκBα和 IRF3 磷酸化
    5.4 实验讨论
第六章 白介素6 受体是miR-590-5p的靶标基因
    6.1 实验材料
        6.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6.1.2 miRNA
        6.1.3 菌株和质粒
        6.1.4 试剂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基因组DNA提取
        6.2.2 质粒构建
        6.2.3 定点突变克隆
    6.3 实验结果
        6.3.1 miR-590-5p下调IL-6R3’UTR活性
        6.3.2 miR-590-5p特异性靶向IL-6R3’UTR
    6.4 实验讨论
第七章 miR-590-5p通过sIL-6R抑制抗病毒信号通路
    7.1 实验材料
        7.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7.1.2 miRNA和质粒
        7.1.3 抗体
        7.1.4 试剂
    7.2 实验方法
        7.2.1 质粒构建
        7.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7.3 实验结果
        7.3.1 IL-6R敲除细胞系中miR-590-5p调控干扰素功能缺失
        7.3.2 回复sIL-6R使 miR-590-5p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因子功能恢复
        7.3.3 sIL-6R回复表达使miR-590-5p促进病毒复制功能恢复
    7.4 实验讨论
第八章 miR-590-5p通过翻译抑制机制下调内源性IL-6R的表达
    8.1 实验材料
        8.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8.1.2 miRNA
        8.1.3 抗体
        8.1.4 试剂
    8.2 实验方法
        8.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8.2.2 酶联免疫反应
    8.3 实验结果
        8.3.1 过表达miR-590-5p使 sIL-6R与 mIL-6R表达下调
        8.3.2 抑制内源miR-590-5p使 sIL-6R与 mIL-6R表达上调
    8.4 实验讨论
第九章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已发表文章
致谢

四、白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Wnt5a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 刘彼得.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富含棕榈酸饮食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D]. 黄凤娇. 江南大学, 2021(01)
  • [3]SMARCC1下调促进前列腺癌增殖与转移的机制研究[D]. 肖兆铭.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miR-1271靶向Twist1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周春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结直肠癌细胞中IL-6调控DAPK的分子机制研究[D]. 杨鑫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理[D]. 李家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IL-6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D]. 宫升. 青岛大学, 2020(01)
  • [8]前脂肪细胞通过调控CAMKK2影响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研究[D]. 隋嘉. 南华大学, 2020(01)
  • [9]棕榈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D]. 朱珊.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miR-590-5p通过靶向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抑制宿主抗病毒应答[D]. 周雅琴.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白细胞介素6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