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2例经验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康复治疗2例经验及效果分析

一、脑卒中2例康复治疗体会及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富,曲建蕊,王云,姚向荣[1](2017)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改良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12周后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12周后两组FMA、MBI、BBS、6MWD均明显增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改良康复组FMA[(53.23±5.13)分比(60.67±5.67)分]、MBI[(57.83±6.11)分比(69.93±6.74)分]、BBS[(41.45±4.12)分比(50.53±4.56)分]、6MWD[(179.46±24.62)m比(211.34±26.71)m]增加更显着,SAS[(50.75±2.56)分比(41.11±1.53)分]和SDS[(51.34±3.35)分比(40.78±2.11)分]得分降低更显着(P均<0.05);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积分上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改良康复组提高更显着(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显着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李永乐[2](2009)在《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定性总结针刺康复疗法在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针刺康复方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经文献检索及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45项,涉及针刺方案38种。45项研究除一项属高质量研究外,其余均为低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针刺康复方案有16种;Barthel指数Meta-分析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有16种;比较了FMA评分的10种方案经Meta-分析全部既具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临床意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针刺方案有6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Meta-分析既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临床意义只有头针1。由于纳入的研究数较少,均未能进行漏斗图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针刺1、针刺腰骶腧穴、颞三针分别为恢复期组(1组)、后遗症期组(2组)、恢复及后遗症期混合组(3组)的首选方案。在提高Barthel指数方面,恢复期组推荐头针5;后遗症期组推荐针刺+推拿1;恢复及后遗症期组推荐张力平衡针刺法。FMA评分方面,恢复期组推荐头针6;恢复及后遗症期组推荐针刺+认知康复训练;后遗症期组纳入文献未见相关研究的报道。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纳入的文献全部属于恢复期组,推荐方案为针刺+中药2。改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方面,头针1是其有效方案。由于纳入的研究数较少,有待于日后更多研究的补充纳入及分析,以期进一步的研究。

温静[3](1999)在《《航空军医》1999年第1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闫钊,王燕[4](2020)在《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研究组(4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侧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腕掌屈和腕背伸AROM均增大,手精细动作、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着。

全智慧[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以针灸治疗呃逆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处方进行分析,形成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优选及配伍规律谱。目的在于为腧穴优选及配伍方案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为了针灸治疗呃逆的规律性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以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以为基础,查阅和筛选1949年至2018年,针灸治疗呃逆的相关文献并收集和整理,从而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摘录文献研究数据库中每一篇文献所提及的处方,并将整理结果人工录入Microsoft Excel中,建立处方研究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建立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使用频次、腧穴-经脉相关性、腧穴-部位相关性、腧穴-特定穴相关性、腧穴配伍频次、腧穴配伍优选规律等内容。最后得出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优选与配伍优选,并形成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结果:经筛选整理,共收集到有关针灸治疗呃逆的文献处方300条,涉及87个腧穴,总频次为1738次,包含15条经脉。腧穴频次分析结果:以内关、足三里、中脘、膈俞、膻中、攒竹居多;经脉相关性分析结果:以任脉为主;部位相关性分析结果:集中于下肢部和胸腹部腧穴;特定穴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八会穴和五输穴居多;辨证分析结果:胃火上逆、胃寒积滞、脾胃阳虚、正气亏虚居多;腧穴配伍分析:以内关、足三里;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内关、中脘、足三里;膈俞、内关的配伍出现度比较高。结论:本研究显示,1.针灸治疗呃逆腧穴优选以远端选穴为主。2.针灸治疗呃逆腧穴配伍以局远配伍为主。

刘倍利[6](2019)在《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客观量表评价火刃针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程度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刃针治疗,每3天治疗1次,每周2次治疗,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周末休息2天,共治疗3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CSI痉挛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进行评价,并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病人治疗后CSI分级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CSI评分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CSI评分比较,疗效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两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刃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陈柳媚[7](2019)在《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纵向变化及团体干预方案临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构建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烧伤患者康复治疗阶段伤残接受度、生活质量纵向发展趋势及二者特征。2基于焦点解决压力模式并结合烧伤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特点,构建适用于烧伤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团体(SFBT)心理干预方案对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生活质量的效果作用。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建省烧伤中心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216例康复治疗阶段烧伤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表、伤残接受度量表修订版(ADS-R)及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对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基于ADS-R和BSHS-B数据分别构建二次增长曲线模型,分析伤残接受度、生活质量的变化趋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2以SFBT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并通过Delphi专家函询法对福建省1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明确具有烧伤特色的心理干预方案内容。3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福建省烧伤中心康复治疗阶段烧伤患者58例,采用非同期对照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最终53例完成随访。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即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完成4期的SFBT团体心理干预方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DS-R和BSHS-B量表分别于创面基本愈合期、干预结束时和干预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伤残接受度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探讨伤残接受度和生活质量的干预因素、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水平。结果1烧伤患者康复治疗阶段初始状态的伤残接受度、生活质量水平分别为(73.21±16.78)分和(102.27±36.25)分,在随访期间均呈曲线递增趋势,且递增速度逐渐减缓;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初始状态、发展速度及加速度均存在个体间差异(P<0.001);生活质量初始状态和加速度均呈现出个体间差异(P<0.001);协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病情程度越重,存在并发症的烧伤患者,其生活质量的初始状态越差(P<0.05),而性别、烧伤原因、付费方式及受教育程度对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初始状态和发展速度均无影响(P>0.05);不同时期伤残接受度水平对相应时期的生活质量水平均具有预测作用(P<0.001)。2经两轮专家函询构建烧伤患者康复治疗阶段SFBT团体心理干预方案。该方案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444.97,CV为0.020.10,Kendall’s W为0.1460.205(P<0.001),表明专家组对指标的评分较一致,函询结果的可靠性较好,最终形成4期SFBT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临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创面基本愈合期,两组ADS-R、BSHS-B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具有可比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ADS-R各项指标、BSHS-B(总分、情感、人际、性生活、体像、热敏感、配合治疗和工作维度)得分均下降后再上升,干预组经实施SFBT团体心理疗法后,二者平均水平均有所上升,其总体均高于对照组。(2)伤残接受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ADS-R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对伤残接受度的效应因分组而不同。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4、8周ADS-R各指标得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组间因素分析提示,对照组ADS-R得分在各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伤残接受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干预组ADS-R各指标得分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提示SFBT团体心理干预的有效性。(3)生活质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手功能、情感和人际维度的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BSHS-B总分、基本生活能力、性生活、体像、热敏感、配合治疗和工作维度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功能、情感和人际维度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干预结束时测得的情感和人际维度得分简单效应检验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干预后1个月两维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间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干预组BSHS的手功能和情感维度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人际维度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烧伤患者伤残接受、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呈曲线递增趋势,且递增速度逐渐减缓。临床工作者可根据其轨迹变化特点,开展院后随访工作,帮助患者重拾自我,接纳残疾现状,提高生活质量,以期能顺利重返社会。2初步拟定具有烧伤特色的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并经专家函询修订后顺利实施,证实其适用性。3 SFBT团体干预方案在烧伤康复治疗阶段患者中应用,可通过帮助其重新定义目标架构,增强家庭支持和人际交互体验,挖掘自身潜能,优化问题策略,从而促进自我接纳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周仁娣,尚霄东,钱倩,余琴,沈秀明[8](2019)在《吞咽造影在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吞咽造影(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对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评估。方法 4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分别采用稀钡、浓稠钡和糊状钡三种不同性状、相同容量的钡剂,对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根据吞咽造影对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比较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能清晰观察到整个吞咽过程,观察吞咽启动、喉上抬、会厌谷残留、梨状窝残留、渗透及误吸等情况,其中吞咽启动时间、喉上抬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吞咽造影检查能有效评估脑损伤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及提供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袁影[9](2018)在《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观察火针疗法对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76名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最后完成75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都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组予火针疗法,对照组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火针针刺,取穴廉泉、风池(双侧)、完骨(双侧)、水沟、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火针采用点刺、快刺,即刺即取不留针,治疗为隔日进行1次,两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为每日进行1次,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全部疗程结束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法作为主要指标,饮水试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作为次要指标评价吞咽能力;洼田氏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评价误吸情况;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吞咽困难患者在基本生活方面及心理方面的改善情况;针刺不良反应观察表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且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量表的随访,评估火针疗法对吞咽能力改善的远期效果。结果:(1)本次临床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者7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治疗者75例,其中治疗组为38例,对照组为37例。(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价,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P<0.05)。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误吸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强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评分的改善程度强于对照组(P<0.05)。(4)随访指标的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随访时,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6例治疗时出现轻度疼痛,对照组4例治疗时出现轻度疼痛,疼痛均在受试者可忍受范围内,能正常继续接受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适。结论:1.火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2.火针疗法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3.火针疗法可有效降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不良反应少、操作便捷,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二、脑卒中2例康复治疗体会及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卒中2例康复治疗体会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案
    1.3 方法
        1.3.1 观察指标:
        1.3.2 终止试验条件:
        1.3.3 毒副作用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2)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1.1 中风病名沿革
        1.2 中风病因病机溯源
    2 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理论探讨
        2.1 源流探析
        2.2 理论基础
        2.3 针刺康复疗法的特点
        2.4 研究现状
    3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3.1 循证医学概念及意义
        3.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4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1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必要性
        4.2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可行性
系统评价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1.2 文献选择标准
        1.3 文献选择方法
        1.4 文献分组、编号、登记
        1.5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1.6 文献信息收集
        1.7 统计分析方法
        1.8 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2.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各组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2.6 敏感性分析
讨论
    1 系统评价的结果讨论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1.2 安全性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2 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纳入研究质量较低
        2.2 发表性偏倚
        2.3 临床异质性
        2.4 部分研究未查及原文献
        2.5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
    3 后续研究
        3.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3.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3 将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研究紧密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患侧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掌屈和腕背伸AROM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精细动作、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3 讨论

(5)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呃逆的历史沿革
    2 呃逆的病因病机
    3 呃逆的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呃逆概况
    5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在中医界的应用概况
    6 小结
文献研究
    1 数据采集
    2 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分析
        2.1 腧穴优选规律谱分析
        2.2 腧穴配伍规律谱分析
讨论
    1 腧穴优选规律探析
    2 腧穴配伍规律探析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1.1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1.2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发病机制
        1.3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现代治疗手段
    2.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2.1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传统治疗手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采集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1.6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分组治疗
        2.3 疗效观察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3.3 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3.4 两组总治疗结束后CSI量表评分比较,见表4、表5
        3.5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比较,见表6
第三部分 讨论
    1 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传统医学理论依据
        1.1 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认识
        1.2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与经筋病中的“筋结点”密切相关
    2 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现代医学认识
    3 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选择依据
        3.1 取穴简洁:基于“筋结点”取穴,直达病灶
        3.2 火刃针操作方便,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3.3 火刃针针具选择依据
        3.4 火刃针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4 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评价
        4.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的比较分析
        4.2 对临床有效率的评价
        4.3 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程度改善的评价
        4.4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评价
        4.5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
    5 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
    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Brunnstrom分期详细标准
    附录3 简式Fugl-Meyer上肢坐位运动评定法
    附录4 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记录表(MBI)
    附录5 改良Ashworth量表标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附录6 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
    附录7 针灸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8 针灸不良事件
缩略词表
综述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教育及工作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经历

(7)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纵向变化及团体干预方案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理论框架及操作性定义
    5 研究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学问题
第一部分 基于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纵向变化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烧伤患者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烧伤患者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干预方案临床效果评价
    1 研究设计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3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吞咽造影在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评估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吞咽造影表现
    2.2 吞咽启动时间治疗前后变化
    2.3 喉上抬治疗前后变化
3 讨论

(9)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认识
    二、传统医学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认识
    三、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治疗
    四、评价指标的选择
    五、治疗方法的选择
    六、研究结果的探讨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脑卒中2例康复治疗体会及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J]. 张大富,曲建蕊,王云,姚向荣.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03)
  • [2]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D]. 李永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3]《航空军医》1999年第1卷主题词索引[J]. 温静. 航空军医, 1999(06)
  • [4]穴位按摩联合运动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闫钊,王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3)
  • [5]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呃逆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D]. 全智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火刃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倍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纵向变化及团体干预方案临床实证研究[D]. 陈柳媚.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吞咽造影在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价值[J]. 周仁娣,尚霄东,钱倩,余琴,沈秀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2)
  • [9]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 袁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标签:;  ;  ;  ;  

脑卒中康复治疗2例经验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