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产学研合作创新

融合——产学研合作创新

一、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樊冲[1](2021)在《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日本高校设立中介服务机构、改革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体制、创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在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应积极学习、借鉴日本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通过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以及拓展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途径等,发挥好高校的作用,以期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廖琛,农丽颖,于正文,陈锦鑫[2](2021)在《体医融合视阈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面临的问题,并结合SECI创新模型研究高校、科研机构和康复机构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刘硕硕[3](2021)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构建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体系框架,需要依托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形成与产业深度合作机制,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共建校企产学研联合研究中心、创新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促进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陈富志[4](2021)在《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急需大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本科高校,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虽然我国校企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绩,但在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没有统筹协调、动力不足等问题。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主要有:构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校企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

杨伊静[5](2021)在《产学研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迈出产学研新步伐 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会侧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7月25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产学研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担当新时代新使命迈出产学研新步伐’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召开。

杨伊静[6](2021)在《庆建党百年华诞 铸企业使命担当 《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示范企业》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编写的《创新使命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示范企业》一书在京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为本书作序。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为新时代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指明了方向。"

徐丹[7](2021)在《杭州市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的政府履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曾琼,舒巧[8](2021)在《重庆市产学研融合现状与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文中认为该文从基础及政策环境、广度、深度、成效这4个维度对产学研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梳理出重庆产学研存在融合广度偏窄、深度不够,高水平创新主体欠缺,高校、科研院所影响力有限,重"产品开发"、轻"科学发现"等短板,进而提出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平台,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的提升策略。

熊鸿儒[9](2021)在《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向"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从国际比较看,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特别在高校研发投入相对比重、三方合作专利、学术创业、企业创新合作强度等指标上短板突出。产学研之间功能割裂,对产业需求关注不够、激励不相容等问题使脱节问题突出,企业参与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促进知识转移转化的中介体系不发达,优惠政策少、门槛高等是主要挑战。建议进一步理顺产学研之间的功能定位,消除阻碍成果转化的制度壁垒,增强中小企业参与深度,培育壮大专业化中介服务网络,降低科研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门槛。

苗峻玮[10](2021)在《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从现实情况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路径依然不清晰,相关理论研究仍滞后于发展实践,导致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尽管已有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已经解释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缺乏对其作用路径和机理的研究论证,即科技创新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对经济发展产生贡献。因此,深入分析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剖析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路径,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四重嵌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论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结论:(1)对2007-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看,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增速逐步放缓。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细分指标看,技术进步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区域发展水平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呈现非均衡的特征,整体技术水平已逐步收敛。(2)四重嵌套创新生态系统由要素层、产业层、区域层、国家层四个维度构成。其中,在要素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创新以原始创新能力为支撑,以科研需求为导向,驱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在系统内部开展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创新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通过驱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联结互通,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转化赋能;区域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创新基于区域创新资源协同集聚,通过打破各地区间的空间限制,推动区域创新活动提质增效。(3)要素层、产业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原始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是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区域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创新要素协同集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对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首次构建四重嵌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从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视角切入,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了包含要素层、产业层、区域层、国家层四个层次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将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纳入到要素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共同参与高质量原始创新产出过程,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揭示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基于四重嵌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了各层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和作用机理。即要素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通过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通过科技创新要素协同集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黑箱。(3)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论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即科技创新通过发挥对现有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推动产业内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外部资源的协同合作,并促进区域创新要素的扩散和溢出,实现创新活动产出质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扩展,为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解释。(4)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省级和区域层面阐释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各层次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切入,论证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路径,即原始创新能力、产学研协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了中介作用;科技创新要素协同集聚发挥了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后续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践经验
    (一)设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二)改革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体制
    (三)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四)改革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
    (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六)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机构
    (二)高校要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
    (三)高校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手段
    (四)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五)高校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三、结语

(2)体医融合视阈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产学研与运动康复产学研的相关研究
2 体医融合视阈下运动康复专业产学研的研究现状
3 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产学研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分析
    3.1 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基础综合力量薄弱
    3.2 运动康复科研机构不明确
    3.3 企业、机构联动缺乏,创新意识不强
4 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模式与机制的实践
    4.1 联合修订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2 加强师资引进制度及共同培养制度
    4.3 建立高校运动康复产业圈科研小高地,聚集专业人才
    4.4 建立与企业、机构的多边互动关系

(3)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内涵
    (一)产学研合作是异质性主体间资源共享的有机载体
    (二)产学研合作是基于知识创新的活动中心
    (三)产学研合作是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功能的连接体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现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动力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优化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
    (三)共建校企产学研联合研究中心
    (四)创新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

(4)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企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8)重庆市产学研融合现状与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
    1.1 数据来源
    1.2 指标选取
2 重庆产学研融合现状
    2.1 产学研融合发展基础及政策支持
    2.2 产学研融合广度
        2.2.1 合作创新覆盖面广
        2.2.2 产学研合作创新占比偏低
    2.3 产学研融合深度
        (1)融合程度处于中等的合作模式最为普遍。
        (2)融合程度最低的委外研发占比偏高。
        (3)融合程度高的共建研发机构占比偏低。
    2.4 产学研融合成效
        (1)产学研合作企业劳动效率更高。
        (2)产学研合作企业产品更新更快。
3 重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
    3.1 高水平创新主体欠缺
    3.2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不明显
    3.3 产学研合作重“产品开发”、轻“科学发现”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平台
    4.2 引进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4.3 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

(9)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框架
    (一)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演进
    (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
    (三)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理
    (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工具
    (五)产学研合作的评价体系
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短板
    (一)综合表现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
    (二)高校研发投入水平偏低,影响合作深度
    (三)三方联合申请合作专利的强度不高
    (四)学术创业水平总体偏低
    (五)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水平有限
三、制约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主要挑战
    (一)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竞争关系替代互补关系
    (二)对产业需求关注不够、激励不相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产学研合作脱节
    (三)合作形式单一、分散,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四)促进知识转移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发达,配套的制度安排不完善
    (五)相关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存在门槛高问题
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产学研之间的功能定位
    (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消除阻碍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壁垒
    (三)增强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立健全强大高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五)加大简政放权,降低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门槛

(10)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1.2 技术创新理论
        2.1.3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2.1.4 技术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科技创新的影响
        2.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2.2.3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
    3.1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基本逻辑
        3.1.1 科技创新的内涵
        3.1.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3.1.3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逻辑分析
    3.2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检验
        3.2.1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
        3.2.2 研究设定与变量选取
        3.2.3 实证结果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4.1 科技创新的作用维度分析
    4.2 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
        4.2.1 四重嵌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
        4.2.2 科技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分析
        4.2.3 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分析
    4.3 四重嵌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4.3.1 要素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4.3.2 产业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4.3.3 区域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4.4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
        4.4.1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互动关系
        4.4.2 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互动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实证分析
    5.1 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5.1.1 研究设定与变量选取
        5.1.2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5.2 产学研合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5.2.1 研究设定与变量选取
        5.2.2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5.3 科技创新要素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5.3.1 研究设定与变量选取
        5.3.2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5.3.3 测度结果与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一致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及其启示[J]. 樊冲.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1(06)
  • [2]体医融合视阈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 廖琛,农丽颖,于正文,陈锦鑫. 体育科技, 2021(06)
  • [3]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J]. 刘硕硕. 职业教育研究, 2021(09)
  • [4]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 陈富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04)
  • [5]产学研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迈出产学研新步伐 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会侧记[J]. 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1(08)
  • [6]庆建党百年华诞 铸企业使命担当 《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示范企业》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J]. 杨伊静. 中国科技产业, 2021(07)
  • [7]杭州市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的政府履责研究[D]. 徐丹. 西南大学, 2021
  • [8]重庆市产学研融合现状与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 曾琼,舒巧. 科技资讯, 2021(17)
  • [9]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和挑战在哪里?[J]. 熊鸿儒. 学习与探索, 2021(05)
  • [10]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 苗峻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融合——产学研合作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