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港口环境保护,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做好港口环境保护,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港口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冷毅[1](2020)在《基于DPSIR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港口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学术界、港口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的高度关注。在港口的建设发展中,我们过去过于重视港口的吞吐量等经济指标,不可否认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高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提升。然而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世界港口纷纷转型升级,港口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理念的矛盾日渐严峻,这种忽视环境问题只追求经济指标的粗犷式发展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在今后的竞争中取胜,这也促使我们必须加紧促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总结归纳我国港口发展的问题,可持续运营战略在我国港口的实施机制尚未形成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尤其是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构建,既是关乎港口自身发展,体现港口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能力的实际问题,也是为对应理论提供支持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本文通过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海选、准则层设置、初步筛选和相关—主成分分析法等一系列方式精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出一套基于DPSIR模型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5个准则层和16个评价指标,现有研究的评价体系往往不能完整而全面的分析与港口可持续性相关的影响因素,对这一缺陷进行了完善。研究表明:(1)本文构建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用20.5%的指标反应93.4%的原始数据信息;(2)初步筛选后的评价指标满足可获取性和可观测性原则,解决了评价指标标准差距较大、部分指标归属存在疑问、含义不规范等问题。(3)利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删除各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和因子负载系数小的评价指标,保证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具有显着影响,克服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多个评价指标重复反映同一信息、凭借主观随意削减评价指标个数的不足。

殷俊[2](2020)在《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往来贸易日益频繁,对于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料供应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工业企业,原料物流运输成本是首要考虑问题,船运业因其成本较低的先天优势,推动了沿海、江、河的港口企业的发展。同时,港口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依托,港区的建设,会引入较多投资较大的工业产业,连带与之关的产业随之兴建,人口在此处聚集,其他服务型产业也会随之搭建。因此,可以说港口产业凭借其集群的显着优势,带动着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港口建设投资较大,搭建之后,如何发展引人深思,并非所有的港口从建设,经发展,到成熟都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夭折,因此港口应采用怎样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通篇思路首先是通过对当今港口所在的大环境进行梳理,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然后结合相关文献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再通过理论研究搭建文章整体框架。选取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创新的驱动因素与驱动机制,同时结合现阶段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发现:企业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涉及的因素不断变化,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经济、自然、社会三个方面,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也随三者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把握三者的平衡,认清三者关系,及时做出调整,改变固有商业模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张晨瑶[3](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董悦[4](2020)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党的“十九大”会议中对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决策的不断强调,“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价值取向,“绿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的枢纽,绿色港口的概念早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提出,同时针对“低碳”、“绿色”港口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有关低碳绿色港口最新的研究成果,且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了集装箱码头,针对集装箱码头的低碳绿色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概括了低碳绿色发展的内涵、本质特征及目标,然后通过对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装卸工艺系统和装卸机械系统的分析,总结出影响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别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角度,对其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内部环境包括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的概况以及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则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接着以我国当前有关低碳绿色港口最新的研究成果、制度、政策及指标体系为参考,构建了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同时介绍了本文主要的评价方法,熵权法与云模型,并构建了基于熵权-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熵权-云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环境与资源、制度与政策、作业与设施以及科技与创新四个方面对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1)在港口低碳绿色研究基础之上,对分货种码头——集装箱码头的低碳绿色发展展开研究。(2)基于我国当前有关低碳绿色港口最新的研究成果、制度、政策及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特点的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3)运用熵权-云模型法对集装箱码头的低碳绿色发展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结果的主观性。

陈佳[5](2020)在《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进一步推进的相关措施,本论文从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出发,对国内、外的港口资源整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论证,大致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现阶段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过程中政府推进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大体分为五项。政府难以将各方利益高度统一、港口布局和资源结构调整效果未立即显现、缺乏政府指导规范、政府过多的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和缺乏同时具备政府和港航综合治理经验的人才队伍。根据以上发现的五个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原因如下:一是,股权关系复杂和行政区域划分;二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未完全形成合力;三是,港口管理法规管理机制不健全;四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五是,政府未打通人员交流通道和激励不足。针对上述提及的港口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对政府推进的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进行优化建议,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为了能进一步放大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的持续效果,推进手段可以采取包括加强政府沟通深化港口资源整合广度、优化财税引导扶持政策、强化港口资源整合整体规划和保障力、加强政府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港航人才队伍建设等行政措施,进而凸显港口整合过程中政府职能引领作用,强化港口整合效果。无论是港口整合任何阶段,政府对港口资源整合的科学和统筹规划都能够提升保障能力。以战略的眼光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确保规划的可执行性,将规划实际落地。同时,政府作为港口资源整合的“指挥棒”,应建立健全政策和监督职能,加强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通过细化管理规定、加强港口规划管理、改善口岸环境等举措,保证港口整合能够顺利进行并良好发展。政策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尤其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能提高区域内企业引进和发展的吸引力,对港口整合投资和高端人才引进有积极促进作用。政府通过金融信贷扶持政策,提高港口整合的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动财政金融互动,降低港口整合企业融资成本。港口整合的初衷是避免区域内临近港口同质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升区域内港口综合竞争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规范和简化行政审批,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政府职能和市场调控配置,为港口整合保驾护航。政府应加强监督力度、保护港口生态发展、制定人才吸引和发展战略。通过上述这五方面优化措施,为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从宏观政策到具体举措上提供保障,从而提高N省港口集团的综合实力与整体竞争力,并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促进其腹地经济优化,最终实现深化共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区域经济。对其他地域港口整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陈聪[6](2019)在《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作为交运运输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其发展的同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若要实现港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绿色”放在首位。秦皇岛港作为干散货专业码头,近年来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作为以煤炭运输主的码头,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针对秦皇岛绿色港口总体发展规划进行研究,文中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着眼于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发展战略的现状情况,对其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史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战略研究进行整理和对比。其次,介绍了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采用PEST分析方法对绿色港口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方式对其竞争情况深入分析,对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另外,对秦皇岛港目前绿色港口建设所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运用SWOT分析工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秦皇岛港目前绿色港口建设的内部环境。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从港口功能布局、管理、企业文化、技术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构建出适合秦皇岛港的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从管理、管控、技术研究推广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了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方案的保障措施。

张珂[7](2019)在《港口可持续供应链的运作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快速演变,中国港口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港口企业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寻求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它是指企业发展需要遵循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在满足三重底线基础上寻求更好的发展。在当前的港口供应链运作中,港口的上下游普遍存在非可持续现象,并且产生了许多冲突。例如:传统港口企业由于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模式,在港口规模扩张时产生的资源争夺和有限资源之间的冲突;港口技术手段低下、操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港口提升经营效率需要之间的冲突;港口高附加值服务缺乏、服务种类不足、服务品质落后的现状与港口国际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之间的冲突。这些困境的存在,迫切要求港口从单纯的利润导向型企业向着经营利润、环境资源、社会影响三重效益的协调发展模式转变。本文以三重底线理论作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港口供应链运作策略问题。论文首先给出了基于三重底线理论的港口供应链的发展框架设计。然后,按照供应链上中下游和一体化四个层面,分别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运作策略。其中,上游主要加强港口供应商的管理,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商服务能力选择;中游主要加强港口需求配置与生产计划调度;下游加强客户需求管理,包括客户需求流程管理和客户需求质量管理;供应链一体化层面则强调战略目标匹配和各环节的有机协作。本文还以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为例,分析了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的发展概况和发展需要。从集装箱业务可持续发展角度和港口供应链运作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上游、中游、下游及一体化的具体服务策略,为天津港未来前景提出了必要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对港口供应链参与方可持续管理进行了案例验证,对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供应商可持续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

曹译文[8](2019)在《我国综合运输立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借鉴国内外文献对于综合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comprehensive transport)和综合交通运输概念的阐述,本文将综合运输定义为包含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并与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有机协调的运输体系。综合运输已成为我国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完善的综合运输不但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客货运输服务,同时与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相衔接,推动和保障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亦是促进和保障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有力手段。本文研究的综合运输法律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综合运输活动中产生的纵向抑或具有公法性质的特定社会关系,即综合运输经营者、综合运输服务消费者、政府综合运输管理部门之间在综合运输活动中产生的纵向抑或具有公法性质的的特定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各种必要的制度,促进和保障综合运输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和安全的运输服务,以及综合运输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综合运输发展和调整综合运输关系的法律尚处于初级阶段,综合运输法律主要表现为调整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各种单一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的法律和少量设及综合运输的法律规定。现行法律调整模式和调整程度难以满足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综合运输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发展的需要,不能为我国综合运输建设、运行和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不利于综合运输乃至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综合运输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综合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布局合理、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综合运输与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外部关系,在深入剖析我国调整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现阶段综合运输法律不能满足综合运输发展需要的结论。同时,运用法理学、立法学、经济法学和系统学的理论,以现行我国调整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的法律为基础,科学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综合运输立法经验,论述综合运输立法的基础理论,包括综合运输法律的调整对象、目的、价值、基本原则和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并论证我国将来制定《综合运输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度体系和各项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将来制定《综合运输法》应采用的立法模式和主要内容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综合运输法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将来制定《综合运输法》提供理论参考。除引言与结论外,本文包括五章。引言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第一章“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我国综合运输发展迅速,但我国现行综合运输法律存在缺失,在法律体系、制度体系和制度内容上均存在很大不足,不能反映综合运输的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不能满足综合运输快速发展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制定《综合运输法》,构建我国综合运输法律制度体系;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可行性体现在:现行调整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的公法关系的法律已初步奠定了制定《综合运输法》的基础,国家重视完善综合运输法律、构建制度体系的政策导向,国外综合运输立法经验可供借鉴,以及立法部门对综合运输立法的关注度。第二章“我国综合运输立法基础理论”,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论述综合运输法律的定义和调整对象;运用法理学、经济法和法哲学的理论,论述综合运输法律的价值;从建立和维护综合运输经济秩序,构建满足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需要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政府对综合运输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保障综合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综合运输立法的目的;运用立法学和经济法的理论,考察综合运输立法的特殊性,论述综合运输立法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从综合运输法律的核心制度和保障性制度两个层面,论述我国综合运输法律制度架构;结合立法模式的理论,论述我国将来制定的《综合运输法》应采用纲领性立法模式,并与调整单一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的法律相衔接。第三章“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核心制度”,提出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核心制度包括综合运输管理制度、综合运输规划制度和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并对每一制度加以分析和论证。对于综合运输管理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含义,从加强政府对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保障政府对综合运输依法和科学管理、满足综合运输对政府管理高要求的需要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管理制度的意义;二是运用管理学、系统学和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从综合运输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综合运输管理制度之要点构想。对于综合运输规划制度,一是结合规划与综合运输规划的含义,从综合运输经济发展、综合运输规划制度完善的需要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规划制度的意义;二是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从综合运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规划实施评估、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综合运输规划制度之具体构想。对于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的含义,从综合运输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秩序规制、市场宏观调控规则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的意义;二是从运用经济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综合运输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和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规制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之要点构想。第四章“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保障性制度”,提出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保障性制度包括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和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并对每一制度加以分析和论证。对于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一是结合资金和综合运输资金的含义,从综合运输建设与发展之需要,综合运输资金保障和合理配置之需要,法律规范与保障资金的供给、分配和使用之需要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的意义;二是从资金提供主体、融资渠道和融资鼓励政策等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之要点构想。对于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的含义,从惠及社会公众利益之需要、法律保障之需要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的意义;二是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从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实施主体、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等角度,提出建立我国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之要点构想。对于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的含义,从综合运输服务供给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的意义;二是从综合运输服务供给稳定和使用安全等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之要点构想。对于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的含义,从综合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保障综合运输经营主体和消费者权益以及政府部门管理要求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的意义;二是从综合运输信息共享的原则、方式、具体要求和救济机制等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之要点构想。对于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一是结合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的含义,从保障绿色交通发展的需要、安全普惠原则的要求等角度,分析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的意义;二是运用环境法和绿色发展理论,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之要点构想。第五章“制定我国《综合运输法》的建议”,论述我国将来制定的《综合运输法》应采用纲领化模式,提出《综合运输法》主要内容的具体建议,并从立法位阶、立法内容和文本结构角度,论述《综合运输法》与现行调整单一运输方式和运输港站等立法的衔接。其中,《综合运输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总则、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综合运输规划、综合运输市场管理、综合运输资金支持、综合运输普遍服务、综合运输安全保障、综合运输信息共享、综合运输绿色环保、法律责任和附则。结论部分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性观点。

陈淑婷[9](2018)在《中山市港口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很大一部分,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后,港口镇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出现在工业发达的地区,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业生产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的魔掌开始慢慢伸向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恶臭等成为了农村环境污染常见现象,加上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工业污染物排放使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为了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妥善处理经济、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中山市港口镇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其原因,参考文献,借鉴经验,最终提出针对当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与建议。主要可通过:第一,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垂直管理环保系统、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责任考核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组建一支有管理、有素质、有担当、负责任的强大环保队伍。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治理法制体系,通过立法手段约束环境违法行为,填补农村环境立法空白,完善法制体系,规范处罚条例,加强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发挥公众参与,百姓监督的主动性。第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加强环保宣传,改变群众落后观念,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保税收制度,通过生态补偿和税收的方式,解决资源外部性问题,将所得收入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第四,多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式并行,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实行多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并行。通过建立“共性工厂”,实现资源共享,污染共治理念,减少污染排放,通过聘请环保管家,对污染源进行统一系统化管理,推行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化养殖,利用生态循环模式,实现资源再利用,达到资源与能量闭合循环,污染物“零排放”。通过政府集中治污,加强治污力度,全方位统筹各部门各单位实施各阶段的治污目标,通过政府介入,利用宏观调控,降低治污成本,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事半功倍。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中山市乃至广东省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借鉴和帮助。

杨小龙[10](2018)在《秦皇岛港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水平显着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将中国和世界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港口是对外开放的关键节点和交流纽带,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中枢之一,港口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定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港口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缺陷;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就极具代表性,秦皇岛市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是全国着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秦皇岛港的污染不仅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城市品牌建设和政府形象。因此,政府对秦皇岛港环境污染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秦皇岛港为例,从环保政策落实不及时、政府对港口专业扶植政策不强、政府搭建第三方治理平台不成熟等多个方面阐述秦皇岛港环境污染背后的政策现状和缺陷。笔者通过查阅政府环保部门、港口部门关于环境保护治理的相关文法规和文献,梳理总结环境治理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从港口污染具体形式、对调查对象造成的影响、政府对港口环境治理的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样本满意度调查;又通过定量分析法实地收集秦皇岛港环境监测数据,并与以往年度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对秦皇岛港污染防治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在港区内移动源的污染排放权交易方面大胆创新,优化港口环境治理工作,为河北其他港口污染防治提供思路。

二、做好港口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港口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PSIR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港口可持续发展
        1.2.2 港口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
        1.2.3 港口可持续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理论基础
    2.1 港口与绿色港口
        2.1.1 港口
        2.1.2 绿色港口
    2.2 港口可持续发展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3.1 内涵
        2.3.2 建立原则
        2.3.3 模型框架类型
        2.3.4 层次分析方法
3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理与方法
    3.1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
        3.1.1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海选
        3.1.2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准则层设置
        3.1.3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3.1.4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定量筛选
    3.2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2.1 评价指标的海选与初步筛选
        3.2.2 评价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3.2.3 评价指标定量筛选的相关性分析
        3.2.4 评价指标定量筛选的主成分分析
        3.2.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标准
4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4.1.1 评价指标的海选与初步筛选
        4.1.2 样本与数据来源
        4.1.3 评价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4.2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评价指标筛选
    4.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指标筛选
    4.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港口地位
        二、港口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
        二、可持续商业模式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案例概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
    第一节 商业模式理论
        一、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
    第二节 港口商业模式
        一、国外港口商业模式
        二、国内港口商业模式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演变
    第一节 初期阶段商业模式(2006年-2010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重点区域
        二、价值创造依赖基础建设
        三、价值获取单一
    第二节 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年(2010 年-2014 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延伸上、下游客户
        二、价值创造新增物流渠道
        三、增项创收的价值获取
    第三节 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年(2014 年-2018 年)
        一、价值主张服务全国客户
        二、价值创造依靠多业务运作
        三、多种渠道价值获取
    第四节 成熟阶段的商业模式(2019年至今)
        一、价值主张服务国际客户
        二、价值创造关联城市整体经济
        三、航运业务全方位价值获取
第四章 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机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一、初期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二、成长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三、扩张阶段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四、驱动因素比较分析
    第二节 创新驱动机制
        一、发展初期,核心是单点突破
        二、成长阶段,核心是运营
        三、扩张阶段,核心是管理
        四、成熟阶段,核心是资本
        五、驱动机制
    第三节 成熟阶段问题分析
        一、市场问题分析
        二、企业问题分析
        三、行业问题分析
第五章 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第一节 加强企业核心功能建设
        一、增强核心功能建设
        二、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节 扩大企业对外开放格局
        一、对外开放
        二、企业联动
    第三节 建设企业绿色友好生态
        一、智慧港口
        二、绿色生态
    第四节 强化企业体制机制构建
        一、健全体制
        二、培养人才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启示
        一、经济保障自然
        二、自然服务社会
        三、社会带动经济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4)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总结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框架
2 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
        2.1.1 低碳绿色发展的内涵
        2.1.2 低碳绿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目标
    2.2 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
        2.2.1 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分析
        2.2.2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分析
        2.2.3 集装箱码头装卸机械系统分析
    2.3 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环境及问题分析
    3.1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3.1.1 天津港各集装箱码头基本概况
        3.1.2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
    3.2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2.1 国际环境分析
        3.2.2 国内环境分析
    3.3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评价
    4.1 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
    4.2 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熵权法相关理论
        4.2.2 云模型相关理论
    4.3 基于熵权-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
        4.3.1 构建指标评价集
        4.3.2 确定指标权重
        4.3.3 指标的云化
        4.3.4 生成综合评价云
    4.4 基于熵权-云模型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评价
        4.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2 指标数据云化
        4.4.3 合成最终云模型
        4.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5.1 环境与资源方面
    5.2 制度与政策方面
    5.3 作业与设施方面
    5.4 科技与创新方面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打分表
附录B 指标权重打分情况表
附录C 定量指标数据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港口资源
        2.1.2 港口资源整合
        2.1.3 政府推进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协同发展理论
3 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的现状分析
    3.1 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N省港口集团概况
        3.1.2 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发展历程
        3.1.3 所采取的政府推进举措
        3.1.4 政府推进取得的成效
    3.2 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过程中显现的主要问题
        3.2.1 政府难以将各方利益高度统一
        3.2.2 港口布局规划和资源结构调整效果未立即显现
        3.2.3 缺乏政府指导规范
        3.2.4 政府过多的干预企业生产经营
        3.2.5 缺乏同时具备政府和港航综合治理经验的人才队伍
    3.3 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股权关系复杂和行政区域划分
        3.3.2 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未完全形成合力
        3.3.3 港口管理法规管理机制不健全
        3.3.4 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3.3.5 政府未打通人员交流通道和激励不足
4 国外和国内其它港口资源整合政府推进情况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港口资源整合政府推进概况
        4.1.1 美国纽约-新泽西港港口:地主港模式政府统一管理
        4.1.2 意大利区域港口: 设立区域港务管理局解决恶性竞争
        4.1.3 日本东京湾港口: 政府决策机制差异化和专业化管理
    4.2 国内其它地区港口资源整合政府推进概况
        4.2.1 浙江省海投集团港口: 政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4.2.2 江苏省港口集团港口: 顶层设计生态港口建设
        4.2.3 山东港口集团港口: 区域一体化港城发展协同化
    4.3 经验借鉴
        4.3.1 政府主导和统一管理
        4.3.2 解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问题
        4.3.3 政府推进一体化和差异化应用
        4.3.4 政府出面形成区域竞争力
        4.3.5 政府率先重点突破并逐步扩围
5 进一步加强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相关措施
    5.1 加强政府沟通深化港口资源整合广度
        5.1.1 加强省内各市政府沟通协调
        5.1.2 扩大港口资源整合效益
    5.2 优化财税引导扶持政策
        5.2.1 给予财税扶持政策倾斜
        5.2.2 加强资金保障
    5.3 强化港口资源整合整体规划和保障能力
        5.3.1 由政府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5.3.2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5.4 发挥政府监管保护生态环境
        5.4.1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5.4.2 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生态环境
    5.5 加强港航人才队伍建设
        5.5.1 政府层面打通人员交流通道推进港航人才队伍建设
        5.5.2 薪酬激励和职涯晋升措施并举建立港航领军人才体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1.1 战略概念与内涵
        2.1.2 战略的构成要素
        2.1.3 绿色港口建设相关理论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方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法基本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基于五力模型的绿色港口建设竞争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3 替代服务分析
        3.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2.5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4.1 秦皇岛港基本情况
        4.1.1 秦皇岛港现状
        4.1.2 秦皇岛港发展规划
    4.2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现状
        4.2.1 秦皇岛港管理现状
        4.2.2 绿色支撑
        4.2.3 绿色行动
        4.2.4 绿色效果
        4.2.5 港口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 绿色港口建设SWOT分析
        4.3.1 企业优势
        4.3.2 企业劣势
        4.3.3 面临的机会
        4.3.4 面临的威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战略制定
    5.1 战略目标和指标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1.3 目标和分解目标
    5.2 绿色港口战略规划
        5.2.1 绿色港口建设布局与管理战略实施
        5.2.2 绿色企业文化战略构建
        5.2.3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发展
        5.2.4 绿色港口指标评价体系战略建设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6.1.1 明确岗位职责及权利
        6.1.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2 制度保障
        6.2.1 搭建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
        6.2.2 实施监督问责机制
    6.3 宣传保障
    6.4 资金支持
    6.5 技术保障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港口可持续供应链的运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港口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发展潮流
        1.1.2 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企业实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港口服务的运作研究
    2.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观的起源和内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2.2.3 三重底线理论
    2.3 供应链相关理论分析
        2.3.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2.3.2 可持续与供应链的结合
        2.3.3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2.4 概念与文献的研究小结
第3章 港口可持续供应链发展框架设计
    3.1 传统港口发展模式下面临的困境
    3.2 港口功能形成价值流的条件及可能
    3.3 构建港口服务供应链结构
    3.4 港口供应链的服务功能网链
    3.5 港口可持续供应链架构设计
第4章 基于TBL理论的港口供应链运作策略
    4.1 基于TBL理论的港口供应链运作要求
        4.1.1 三重效益的特性与转化
        4.1.2 三重效益的比重及分类
        4.1.3 三重效益的方略及要求
    4.2 上游供应商可持续管理策略
        4.2.1 供应商关系管理
        4.2.2 供应商服务能力
    4.3 中游港口可持续服务运用
        4.3.1 港口需求配置
        4.3.2 生产计划调度
    4.4 下游客户可持续需求管理
        4.4.1 客户需求的流程管理
        4.4.2 客户需求的质量管理
    4.5 供应链一体化的可持续运作
        4.5.1 战略目标匹配
        4.5.2 各环节的有机合作协调
第5章 港口供应链的可持续实践分析
    5.1 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情况介绍
        5.1.1 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的发展概况
        5.1.2 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面临的发展需要
    5.2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的可持续实践分析
        5.2.1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上游供应商可持续管理策略
        5.2.2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中游港口可持续服务运用
        5.2.3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下游客户可持续需求管理
        5.2.4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供应链一体化可持续运作
    5.3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
第6章 港口可持续管理的案例验证
    6.1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供应商可持续评价指标的选择
    6.2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供应商可持续评价方法的选择
    6.3 天津港集装箱业务供应商可持续评价的实证分析
        6.3.1 供应商可持续评价指标的评分原则
        6.3.2 供应商可持续评价指标的模糊层次计算办法
        6.3.3 供应商可持续评价指标的模糊层次实例测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综合运输立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必要性
        一、综合运输迅速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二、我国现行综合运输法律完善之需要
    第二节 我国综合运输立法的可行性
        一、国家重视综合运输发展的有利政策导向
        二、现行综合运输法律的基础支持
        三、国外综合运输立法经验可供借鉴
        四、国家对综合运输立法的关注度提升
第二章 我国综合运输立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综合运输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一、综合运输法的定义
        二、综合运输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综合运输法律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与经济法的价值
        二、综合运输法律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
        三、综合运输法律的秩序价值
        四、综合运输法律的效率价值
        五、综合运输法律价值冲突的解决
    第三节 综合运输立法的目的
        一、确立综合运输立法目的的依据
        二、综合运输立法的具体目的
    第四节 综合运输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二、制定《综合运输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三、《综合运输法》应遵循的特殊原则
    第五节 综合运输法律制度架构
        一、综合运输法律制度确立的依据
        二、综合运输法律制度体系
第三章 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核心制度
    第一节 综合运输管理制度
        一、综合运输管理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管理制度的要点构想
    第二节 综合运输规划制度
        一、综合运输规划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规划制度的要点构想
    第三节 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
        一、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市场规范制度的要点构想
第四章 我国综合运输法律的保障性制度
    第一节 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
        一、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资金支持制度要点构想
    第二节 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
        一、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普遍服务制度的要点构想
    第三节 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
        一、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安全保障制度的要点构想
    第四节 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
        一、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信息共享制度要点构想
    第五节 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
        一、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二、综合运输绿色环保制度要点构想
第五章 制定我国《综合运输法》的建议
    第一节 《综合运输法》的立法模式和与现行立法的衔接
        一、《综合运输法》的立法模式
        二、《综合运输法》与现行立法的衔接
    第二节 《综合运输法》的主要内容建议
        一、总则
        二、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体制
        三、综合运输规划
        四、综合运输市场管理
        五、综合运输资金支持
        六、综合运输普遍服务
        七、综合运输安全保障
        八、综合运输信息共享
        九、综合运输绿色环保
        十、法律责任
        十一、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1 1978-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指标对比情况
    表1-2 全社会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变化
    表1-3 各运输方式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变化
    表1-4 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港口
    表1-5 2018年全国铁路运输量与其他交通运输业比较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山市港口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污染
        2.1.2 环境治理
    2.2 基础理论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第三章 中山市港口镇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3.1 中山市港口镇概况
        3.1.1 区位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1.2 区位自然资源状况
        3.1.3 港口镇经济发展状况
    3.2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3.2.1 问卷设计
        3.2.2 数据来源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样本特征
        3.3.2 环境污染源
        3.3.3 环境污染程度
第四章 港口镇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4.1 从政府层面
        4.1.1 政府重视度不够
        4.1.2 缺乏环保宣传
        4.1.3 缺乏监管力度
        4.1.4 缺乏合理规划
        4.1.5 缺乏法律约束
    4.2 从企业层面
        4.2.1 企业管理者环保意识薄弱
        4.2.2 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
        4.2.3 工业污染乱排污现象明显
    4.3 从农村居民层面
        4.3.1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底,环保意识差
        4.3.2 农村居民生活陋习多,对环保工作不支持
第五章 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经验
    5.1 国外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借鉴
        5.1.1 美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5.1.2 德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5.1.3 日本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5.2 国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借鉴
        5.2.1 衡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5.2.2 江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5.3 小结
第六章 港口镇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6.1 政府层面
        6.1.1 提高政府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6.1.2 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1.3 加强环保宣传、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6.1.4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加强监管
        6.1.5 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法律法规
    6.2 企业层面
        6.2.1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6.2.2 工业企业主动进园进区
        6.2.3 自觉守法,合法排污
    6.3 农村居民层面
        6.3.1 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环保意识
        6.3.2 改变生活陋习,养成环保习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10)秦皇岛港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秦皇岛港区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3.1 港口与秦皇岛市环境区位概况
    3.2 港口存在的环境污染现状
    3.3 港口污染防治中政府行为现状
第4章 秦皇岛港周边环境质量调查问卷
    4.1 调查目的及方案设计
    4.2 调查对象的样本选择
    4.3 调查中对政府治理港口环境意见反馈
    4.4 调查问卷的结论及分析
第5章 秦皇岛港环境治理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地方政府在秦皇岛港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5.2 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秦皇岛港环境污染的原因
第6章 完善政府对秦皇岛港污染防治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议
    6.2 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6.3 污染防治的软环境建设建议
第7章 结论和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秦皇岛港环境质量政府治理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做好港口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PSIR的港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系研究[D]. 冷毅.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BBG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D]. 殷俊.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3]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低碳绿色发展研究[D]. 董悦.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N省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政府推进研究[D]. 陈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 陈聪. 燕山大学, 2019(06)
  • [7]港口可持续供应链的运作策略研究[D]. 张珂. 天津大学, 2019(06)
  • [8]我国综合运输立法问题研究[D]. 曹译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9]中山市港口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 陈淑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5)
  • [10]秦皇岛港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杨小龙.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做好港口环境保护,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