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无害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射阳县无害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射阳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骆璐[1](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提出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丁琪[2](2019)在《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与政府供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选择。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但问题同样也不少。在推动合作社发展提质的过程中,政府的服务供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不足而对政府提出的服务需求,政府如何发挥服务供给作用来满足合作社的需求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从基于供求均衡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路线、文献资料进行论述后,对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供求失衡的表现,归纳出合作社服务供求失衡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求均衡的对策。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求失衡主要表现为:规范化建设服务供不应求;融资与项目服务供不应求;人才引培留服务供不应求;品牌化创建服务供不应求;保险与税收服务供不应求;过度的行政干预供大于求。而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服务型政府转型尚未完成,其它原因还包括:有效需求表达与供需匹配机制缺失;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薄弱;单一主体供给模式效率不高;基层农业服务人才严重匮乏等。为了促进射阳县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实现供求均衡,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具体为:全力加快基层服务型政府转型;完善合作社需求表达与服务供需匹配机制·;多渠道强化合作社资金保障;构建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人才建设。

张莞[3](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杨金凤[4](2018)在《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建设,有利于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更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研究政府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就非常必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进行探讨。在深入调研政府有关部门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根据政府行为理论、博弈论和规模经营理论等理论,分析了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着政府促进政策相对不完善、财政支持力度仍相对有限、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家庭农场主培训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的先进经验,从完善相关支持保护政策、采取多样化措施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加强家庭农场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加大对家庭农场品牌建设的力度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有效实施对策建议。

潘永富[5](2018)在《昆明市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与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区划研究》文中认为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土壤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因此,土壤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粗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而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其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以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全市农业用地和饮用水源地为主要对象,在收集整理全市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插值分析与图形叠加分析,对全市农用地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进行划分;划分出全市土壤环境保护的优先区域和污染重点治理区域(本文中简称“两区”),确定优先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的范围及面积大小;并对划分区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进一步明晰区划范围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下一步土壤环境分区分类保护与治理修复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共划定土壤“两区”总面积为669941.89ha,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2%。其中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共划定536块,分布于全市14个县(市)区,划定面积合计为638938.89ha,约占本次土壤“两区”区划总面积的95%;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共划定17个片区,主要分布于东川区等9个县(市)区,划定面积合计为31003.00ha,约占本次土壤“两区”区划总面积的5.00%。(2)在优先保护区划定类别中,共划定基本农田类保护优先区459块,总面积为331198.60ha,占全市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总面积的51.84%;园地类保护优先区37块,总面积为5649.11ha,占优先区总面积的0.88%;水源地类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11块,总面积约为20574.82ha,占优先区总面积的3.22%。(3)从土地利用类型来分析,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以耕地为主,约占全市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总面积的55.00%;其次为林地(主要分布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约占总面积的30.00%;再次是园地,约占本次划定的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总面积的4.00%;最后为水域,仅占本次划定的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总面积的1.00%。(4)划定的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中农用地面积为19135.00ha,占总划定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面积的62.00%;建设用地面积为11868.00ha,占总划定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面积的38.00%;全市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于东川区、石林县和安宁市,分别占本次划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总面积的33.00%、23.00%和18.00%。通过区划,为下一步开展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和土壤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管理对策措施,严格防范土壤污染、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维护农业生产、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全市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等意义。

常雪艳[6](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王奕霖[7](2016)在《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经济压力、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农民对于农作物种植生产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应对种种问题和挑战,就更需要关注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稳定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积极从市场出发,分析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迁,更好的实现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区域规划,以质量赢得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尤其是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隘。本论文在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的特征和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盐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其农业种植业生产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进行分析评测,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关结论,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期对盐城市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也对中国区域农业战略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贾敬[8](2012)在《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小,已逐渐成为夕阳产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拉长农业产业链,将大大扩大农民就业的空间,有利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同时也可将传统农业发展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近几年来,随着江苏省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农业也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本文在全国上下长期关注“三农”的背景下对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考察,旨在构建射阳县乃至全省和全国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以便最终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相关理论的的指导下,首先根据射阳县政府部门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农业发展相关材料以及个人调研了解情况对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低、市场拓展能力弱、整体经济效益低下等;并根据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得出射阳县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有资金投入少、土地流转难、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科技创新力不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涉农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市场发育程度低和政策执行力不强等:紧接着运用SWOT分析法对射阳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SWOT矩阵提出发展战略;然后又分别选取江苏省内外的寿光市、扬州市和东台市作为典型,总结他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以便为我所用。最后结合现代农业相关理论和上文分析以及射阳县的实际,提出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并提出通过加大要素投入改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根据资源禀赋调整农业结构、强化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实现规模化经营、千方百计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通过涉农龙头企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及完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来促进该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孙亚梅[9](2011)在《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射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是盐城市生态旅游圈的两大核心之一,拥有103公里海岸线和110万亩湿地滩涂,是江苏省湿地面积和江苏省旅游新干线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县。随着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江苏省人民政府“海上苏东”战略的实施,以及市县两级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射阳的旅游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如何做好射阳县的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人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和谐氛围,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梳理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充分认清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现状;在进一步研究射阳县旅游开发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盐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20》、《射阳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根据现有的国内外对县域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总结出射阳县乡村旅游的蓝图以及射阳县乡村旅游规划的保障措施,开创满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两型社会”需要的、适应射阳县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生态的可持续、文化的可持续、经济(乡村经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本文详细阐述了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如必须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对县肉乡村旅游的布局和特色等进行科学地统筹规划;必须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受污染和冲击;必须妥善处理管理者、经营者、当地农户等旅游参与者的利益关系等等。本文还介绍了射阳县域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践应用,实际借鉴与推广意义较大,可操作性较强,适应面广,从而对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的通知》,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县域积极良好发展,提高射阳县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县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射阳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祁秀梅[10](2011)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射阳县为例》文中提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是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射阳县产业结构正处于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江苏南北部挂钩发展以及被纳入长三角地区参与新规划发展等机遇与挑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实现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而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加速射阳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数理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从射阳县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发展的横向比较以及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几方面对射阳县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文章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可能的创新。其次,全面介绍了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农业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射阳县的产业发展条件做初步的分析,明确射阳县在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的发展状况,以及射阳县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第四部分从三次产业结构与发达地区的横向比较、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产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对射阳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射阳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数理模型对射阳县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和预测结果的修正,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方向和重点行业;第六部分探讨了在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的以射阳县为代表的农业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保障措施;最后,总结了上述研究成果并且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射阳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阳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与政府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
        2.2.1 供求均衡理论
        2.2.2 公共服务理论
        2.2.3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3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需状况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
        3.1.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意义
        3.1.3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2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现状
        3.2.1 自身规范化运行需求
        3.2.2 融资和扶持资金需求
        3.2.3 人才招引和培育需求
        3.2.4 品牌与市场提升需求
        3.2.5 保险和税收优惠需求
    3.3 射阳县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给现状
        3.3.1 大力推动发展与规范
        3.3.2 强化金融和项目支持
        3.3.3 推进宣教与人才培育
        3.3.4 力促品牌与市场提升
        3.3.5 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
    3.4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求失衡的表现
        3.4.1 规范化建设服务供不应求
        3.4.2 融资与项目服务供不应求
        3.4.3 人才引培留服务供不应求
        3.4.4 品牌化创建服务供不应求
        3.4.5 保险与税收服务供不应求
        3.4.6 过度的行政干预供大于求
4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求失衡的原因分析
    4.1 基层服务型政府转型尚未完成
        4.1.1 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4.1.2 职能定位不够精准
        4.1.3 服务连续性不够强
    4.2 有效需求表达与供需匹配机制缺失
    4.3 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薄弱
    4.4 单一主体供给模式效率不高
    4.5 基层农业服务人才严重匮乏
5 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供求均衡的对策
    5.1 全力加快基层服务型政府转型
        5.1.1 健全政府服务合作社的机制
        5.1.2 强化服务意识和提升服务效能
        5.1.3 明确定位服务合作社的职责
    5.2 完善合作社需求表达与服务供需匹配机制
        5.2.1 完善合作社需求表达机制
        5.2.2 完善基层政府供需匹配机制
    5.3 多渠道强化合作社资金保障
        5.3.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5.3.2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5.3.3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5.4 构建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
        5.4.1 坚持政府供给的主导性
        5.4.2 发挥市场供给的协同性
        5.4.3 推动合作社的自我供给
    5.5 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人才建设
        5.5.1 加大宣传力度
        5.5.2 加强培训教育
        5.5.3 加快人才引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一) 羌区四县
        (二) 羌族村寨
        (三) 旅游景区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六、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历史文化状况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市场发育程度
        三、灾后重建
        四、资源条件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整体评价
        二、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村委会方面
        四、居民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4)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2.1.1 政府促进
        2.1.2 农场
        2.1.3 家庭农场
        2.1.4 家庭农场基本特征
    2.2 家庭农场相关理论
        2.2.1 政府行为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规模经营理论
第3章 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射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
        3.1.1 射阳县简介
        3.1.2 射阳县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3.2 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射阳县出台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
        3.2.2 注重发挥样板示范带动作用
        3.2.3 运用财税信贷等措施加强支持力度
        3.2.4 加强对家庭农场的行之有效管理
        3.2.5 政府加强推进家庭农场的示范创建
        3.2.6 不断开展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
第4章 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急待完善
    4.2 政府财政扶持范围和支持力度仍有限
    4.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4.3.1 金融服务平台没有实质性提升
        4.3.2 政府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4.4 政府对农场主的培训力度不够
    4.5 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品牌创建力度有待提升
        4.5.1 家庭农场主品牌意识不强
        4.5.2 品牌农产品价格不合理
        4.5.3 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4.6 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
        4.6.1 监管家庭农场的主体缺位
        4.6.2 监管不到位
        4.6.3 政府监管方式单一
第5章 国内外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先进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政府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
        5.1.1 美国
        5.1.2 德国
        5.1.3 日本
        5.1.4 从国外政府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的提示
    5.2 国内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分析与经验借鉴
        5.2.1 湖北武汉
        5.2.2 安徽郎溪
        5.2.3 上海松江
        5.2.4 从国内政府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的提示
第6章 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6.1.1 完善管理与服务相关政策
        6.1.2 完善财税支持服务政策
        6.1.3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6.2 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和信贷与税收等金融扶持力度
        6.2.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6.2.2 加大税收优惠、信贷和保险政策扶持
    6.3 建立健全家庭农场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6.3.1 推动家庭农场成立家庭农场协会
        6.3.2 加强社会服务化体系
        6.3.3 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流转
    6.4 采取多样性措施加强对农场主的培训
        6.4.1 分层次培养家庭农场主
        6.4.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6.4.3 不断拓展丰富培训内容与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
    6.5 加强射阳品牌建设力度
        6.5.1 把握“互联网+”营销特点,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心理价值
        6.5.2 扶持优势农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
        6.5.3 引导制定合理的价格,设计新颖的包装
    6.6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6.6.1 推行全方位监管
        6.6.2 加强家庭农场发展风险防范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5)昆明市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与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划方法
    2.1 已有的工作基础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2.1.1 土壤已有的工作基础
        2.1.2 基础图件收集与处理
    2.2 识别划分对象
        2.2.1 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分对象
        2.2.2 土壤重点治理区划分对象
    2.3 划分方法
        2.3.1 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的划分
        2.3.2 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的划分
    2.4 初步划分
        2.4.1 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初步划分
        2.4.2 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初步划分
    2.5 区划的修正融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划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定结果
        3.1.1 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划定结果
        3.1.2 优先区划定结果分析
    3.2 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划定结果
        3.2.1 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区划范围
        3.2.2 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划定结果及分析
    3.3 优先区概况及防控重点
        3.3.1 优先区概况
        3.3.2 优先区防控重点
    3.4 重点治理区管理对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划定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4.1 监测范围
    4.2 土样监测与评价指标
    4.3 土样监测与评价方法
        4.3.1 采样和布点
        4.3.2 土壤样品制备
        4.3.3 评价标准值
        4.3.4 评价方法
    4.4 土壤综合评价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附录C

(6)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种子
    2.2 土壤
    2.3 肥料
    2.4 农药
    2.5 灌溉用水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3.2.1 气候冷凉
        3.2.2 有机肥源充足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3.2.4 季节优势
        3.2.5 劳动力优势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4.4 调查问卷样表
    4.5 技术路线
5 调查结果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6 调查结论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7)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2 中国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概述
    2.1 中国区域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的含义
    2.2 中国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农业发展
3 盐城市种植业产业结构的沿革
    3.1 盐城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状况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经济资源条件
    3.2 盐城市种植业发展现状
    3.3 改革开放后盐城种植业结构的变化
    3.4 21世纪以来盐城市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3.4.1 优化作物品种品质,种植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3.4.2 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区域优势逐渐凸显
4 盐城市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4.1 市场的变化
    4.2 体制变革和政策导向
    4.3 城乡关系深刻变化
    4.4 农业技术的不断成熟
    4.5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
5 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5.1 区域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
    5.2 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5.3 环境承载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5.4 科技含量不高,专业人才缺失
    5.5 区域市场局限,产业化发展不足
6 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6.1 优化盐城种植业的投入结构
        6.1.1 立足区县优势,完善调整策略
        6.1.2 加强政策扶持和落实,构建完善支持和保障机制
        6.1.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盐碱地开发
    6.2 优化盐城种植业的产出结构
        6.2.1 提升集群发展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
        6.2.2 抓好高效名优作物培养和推广
        6.2.3 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
        6.2.4 着力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积极性
    6.3 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6.3.1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6.3.2 培育专业人才
        6.3.3 强化市场意识
        6.3.4 与国际接轨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农业产业化
        2.1.3 农业现代化
    2.2 现代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资源互补论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现代农业产业链
        2.2.4 循环农业理论
3 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3.1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3.1.1 传统农业稳步发展
        3.1.2 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3.1.3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3.1.4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升级
        3.1.5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3.2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农业结构不合理
        3.2.2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3.2.3 产业化水平低
        3.2.4 市场拓展能力弱
        3.2.5 整体经济效益低下
    3.3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3.1 资金投入少
        3.3.2 土地流转难
        3.3.3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3.3.4 农业科技创新力不强
        3.3.5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
        3.3.6 涉农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3.3.7 市场发育程度低
        3.3.8 政策执行力不强
4 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4.1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分析
    4.2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劣势分析
    4.3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分析
    4.4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风险分析
    4.5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SWOT矩阵
5 省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和启示
    5.1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
        5.1.1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5.1.2 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5.2 江苏省扬州市现代农业
        5.2.1 江苏省扬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5.2.2 江苏省扬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5.3 盐城东台市现代农业
        5.3.1 盐城东台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5.3.2 盐城东台市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5.4 省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启示
6 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6.1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6.1.1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6.1.2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6.2.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6.2.1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6.2.2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6.3 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6.3.1 加人要素投入改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
        6.3.2 根据资源禀赋调整农业结构
        6.3.3 强化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发展层次
        6.3.4 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实现规模化经营
        6.3.5 千方百计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
        6.3.6 通过涉农龙头企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
        6.3.7 完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村旅游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乡村旅游的模式
    第二节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射阳县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射阳县乡村旅游资源
    第二节 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章 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射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第二节 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射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2 理论、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产业结构的内部构造及演化规律
        1.2.2 某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周边国家或世界的互联互动
        1.2.3 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国际性波及和关联机制
        1.2.4 国内学者用全球视角进行当代产业结构的研究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与不足
2 射阳县产业结构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2.2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
    2.3 和谐社会理论
    2.4 低碳经济发展理论
3 射阳县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射阳县基本情况
    3.2 射阳县的产业基础
    3.3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
    3.4 在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的射阳县发展概况
4 射阳县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1 射阳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
        4.1.1 射阳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4.1.2 射阳县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4.2 射阳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4.2.1 产业总体结构不尽合理
        4.2.2 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
        4.2.3 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工业综合实力有待加强
        4.2.4 第三产业发育较缓慢,内部结构还需优化
        4.2.5 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
        4.2.6 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实力不强
5 射阳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5.1 建模预测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5.1.1 建立预测模型
        5.1.2 分析预测结果
        5.1.3 预测模型调整的区域政策依据
    5.2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原则
    5.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
    5.4 选取射阳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
        5.4.1 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纺织、食品深加工和机电装备制造业
        5.4.2 培育新型、先进的制造业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
        5.4.3 引导临海化工产业合理发展
    5.5 提出射阳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5.5.1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5.5.2 壮大规模企业和集群经济
        5.5.3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5.5.4 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5.5.5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6. 江苏沿海大开发与射阳县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6.1 加快区域政府合作和协调管理机构的建立,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圈的形成
    6.2 加强监控,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6.3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射阳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射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需求与政府供给研究[D]. 丁琪. 扬州大学, 2019(02)
  • [3]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4]射阳县政府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 杨金凤. 江苏科技大学, 2018(03)
  • [5]昆明市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与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区区划研究[D]. 潘永富.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6]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7]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奕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江苏省射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贾敬.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3)
  • [9]射阳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孙亚梅.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10]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射阳县为例[D]. 祁秀梅.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射阳县无害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