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 127 毫米增程导弹计划取得进展

美国海军的 127 毫米增程导弹计划取得进展

一、美海军127mm增程制导弹药计划获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钱立志,蒋滨安,杨传栋,夏铭禹,孙世岩[1](2021)在《舰炮智能弹药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舰炮武器系统以其高效费比、高射速、大载弹量等特点,在现代海战领域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基于国内外舰炮弹药发展现状,结合现代海战领域作战特点,总结了制约舰炮弹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作战任务需求和工程研制实际出发,从作战样式和技术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发展舰炮智能弹药的必要性,并指出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充分借鉴发扬陆军制导炮弹成熟经验,提出了舰炮智能弹药四个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展望了舰炮武器系统未来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口径、远射程、高精度,兼具侦察、压制、干扰、封锁等能力的舰炮弹药系列的建议,为舰炮弹药的发展论证和设计研制提供了一些帮助。

赵保全,李真,李文武,吴树雄,胡晓东,蒋学乔[2](2020)在《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介绍了美国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的发展思路。阐述了美国和意大利127 mm及155 mm舰炮制导弹药的研发历程,分析了各型制导炮弹的组成和特点,对比了其中的差异。探讨了发展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气动布局技术、抗高过载技术、增程技术、制导控制技术、战斗部技术等,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发展方向。

李翔,李法忠[3](2020)在《国外舰炮制导弹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舰炮是海军水面舰艇的重要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执行多样化的使命任务。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可大幅提高作战效能、效费比和附带损伤,可以用更少的弹药达到更好的打击效果。本文综述了世界主要军工集团研究舰炮制导炮弹的现状,总结出舰炮制导炮弹的发展具有利用陆军制导炮弹成熟技术、从大口径到小口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效费比、同步考虑现役舰炮的兼容发射等特点,使用制导炮弹的舰炮武器装备将能够更好地遂行对岸火力支援、打击海上目标、防空作战等多重使命任务。

陈恩华[4](2020)在《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是我国正全力研制的增程效果卓越、能够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一类新型制导弹药。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滑翔制导炮弹具有增程率、制导精度、经济成本等多种优点,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研究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外弹道特性和跟踪控制规律,对其进行高效的增程设计和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概述了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该制导炮弹滑翔增程与精度控制过程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采用最大升阻比滑翔策略和以最大滑翔距离为目标对滑翔控制段的方案弹道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了炮口动能(初速)、火箭发动机参数、射角、滑控点时间和滑翔启控角等对无控段和滑翔段弹道的影响。选取易于工程实践的参数,设计出了满足一定技术指标要求的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方案弹道。设计了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控制系统方案,中段弹道上采用方案弹道追踪控制,弹道末段采用改进比例导引控制算法;在方案弹道追踪控制中增加阻尼回路(弹体角速率反馈回路),增加弹体阻尼,通过调节控制参数,获得满意的控制特性。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炮射试验开展弹道误差的仿真分析;考虑了发射条件(起始扰动等)、气动参数、初速、发动机推力和控制系统误差等参量变化,进行了不同扰动下的弹道跟踪与控制仿真,验证了论文所设计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工作为滑翔增程制导弹箭方案弹道设计和控制系统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冯凯强[5](2019)在《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常规弹药的制导化改造是提高其打击精度的重要途径。常规弹药速度快、转速高,确保其精确打击的关键在于弹体运动信息的实时、精确及可靠获取,因此,具有高精度及高可靠性的自适应组合导航技术成为弹载导航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常规弹药的制导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弹载组合导航平台的研发为技术背景,以复杂环境下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与可靠性增强为目标,围绕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所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复杂弹载环境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组合导航技术方案,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各弹载导航子系统的测量信息,提高弹载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适应性。在查阅大量文献与分析国内外制导弹药用组合导航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内外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难点,并由此确立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其中,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在弹道增程段出现的过程不确定问题,分析了由增程发动机振动引起的系统过程不确定性对组合导航系统精度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型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的过程不确定抑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在预测协方差阵中引入多重次优渐消因子,实现了组合滤波器对各通道导航参数状态的自适应跟踪;通过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对系统过程不确定进行辨识,避免了组合导航系统在自由飞行段的精度损耗。在此基础上,推导并引入了一种新型高阶球面单形-径向容积积分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传统强跟踪滤波算法的估计精度,最终实现了组合导航系统在弹道增程段对过程不确定的有效抑制。(2)针对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在GNSS测量异常时受重尾非高斯噪声干扰导致的非高斯量测问题,分析了非高斯量测噪声条件下常规组合滤波器的精度性能退化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最大相关熵准则的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构建了自适应最大相关熵准则,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的设计。探讨了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中最优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从避免数值计算奇点以及降低算法计算复杂度两方面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实现了组合滤波器在非高斯量测条件下的自适应鲁棒性最优状态估计,提高了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在GNSS测量异常时的导航参数测量精度。(3)针对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射前不能加电及射后弹体无法进行任意机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GNSS信息辅助的组合导航系统空中对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系闭环反馈动态姿态估计技术的空中对准方案。构建了动态姿态估计数学模型,详细推导了定姿矢量的最优求解过程,通过在定姿矢量求解过程中采用闭环反馈引入实时陀螺零位漂移误差,确保了初始对准的高精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四元数多矢量定姿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确保了初始对准的快速性。最终实现了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初始参数获取。(4)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蒙特卡洛数值仿真以及地面车载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案及算法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最后,通过实弹飞行测试试验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估及验证。本文研究成果对于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在制导弹药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尚剑宇[6](2018)在《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制导炮弹是当前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常规炮弹制导化的发展,炮弹的打击精度和总体作战效能显着提高,使得身管火炮迈入了低成本精确打击时代。炮弹姿态和角速率信息的准确测量是实现精确制导、控制的基础。本文从提高制导炮弹姿态测量精度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案。首先对制导炮弹姿态测量系统性能需求进行分析,据此设计了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案,并就姿态测量方案中惯性姿态测量组件和磁阻姿态测量组件的基本原理、传感器选型、误差特性分析、误差标定及补偿展开研究。同时,分析了高过载环境对角速率测量陀螺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动态钟形振子式角速率陀螺(Bell-shaped vibratory angular rate gyro,BVG)谐振子的振动特性分析方法,实现了高过载条件下对陀螺谐振子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的精确检测,为后续姿态测量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姿态测量算法。从分析制导炮弹高动态工作环境出发,将实际的制导炮弹运动环境简化为规则进动和一般线性角速率机动并存环境;推导了制导炮弹处于这种复合环境中的圆锥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直接圆锥误差补偿算法,并确立了圆锥误差补偿算法的精度判断准则;开展了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直接圆锥误差补偿算法的仿真分析与性能评估;设计了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姿态测量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解决了制导炮弹在高动态工作环境中的姿态测量难题。(3)研究了改进零交叉法全磁阻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在分析传统的全磁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零交叉法全磁阻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对比分析了该算法在发射窗范围、抗噪能力和磁盲区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开展地磁测姿仿真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传统全磁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本文提出的改进零交叉法全磁阻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际应用价值,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案支撑。(4)研究了制导炮弹绕质心运动特征解耦方法。分析了制导炮弹绕质心运动特征解耦原理,设计了制导炮弹绕质心运动特征解耦算法,并提出制导炮弹高旋条件下的滚转角速率、进动角速率和半锥角测量方法。通过求解滚转角速率、进动角速率和半锥角,实现了制导炮弹绕质心运动特征的解耦,为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直接圆锥误差补偿奠定了基础。(5)开展了高动态姿态测量算法试验验证。设计了制导炮弹姿态测量系统原理样机,搭载某弹进行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弹丸轴向发射过载超过15000g、轴向角速率最大值为6.9r/s的高过载和高旋转环境中,本文提出的姿态测量算法可以精确解算出弹丸的姿态信息,满足了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应用需求。

王广山[7](2018)在《增程制导炮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近30年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陆军运用制导炮弹进行定点清除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制导炮弹比导弹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相较与常规炮弹又具有高精度的优势。随着现代陆军远距离精确打击作战模式的发展,如何提高制导炮弹的射程,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制导炮弹远程化发展需求,对采用大升阻比的BTT(Bank-to-Turn,简称为BTT)模式实现制导炮弹增程的方案开展研究。论文首先对国外制导炮弹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根据制导炮弹的远程化需求,综合对比了几种远程化方案,提出了采用高升阻比气动外形进行滑翔增程的方案,基于该气动外形,为保证制导炮弹的机动能力,提出了在末制导段采用BTT控制的方案,在该方案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BTT控制技术及制导技术的理论研究状况。针对增程制导炮弹的气动外形特点,建立了描述弹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弹体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弹体传递函数。运用极点配置、LQR方法,对传统制导炮弹的两回路、带PI校正两回路和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进行设计,对三种驾驶仪性能进行数学仿真分析。基于BTT滚转通道设计需要,对滚转驾驶仪的解析设计方法进行推导。本文对协调转弯时偏航通道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采用BTT控制时各通道之间会产生相互耦合,为降低耦合影响,对三通道自动驾驶仪的响应速度关系进行讨论,并依据仿真确定三通自动驾驶仪各通道间的响应速度关系,根据确定的三通道响应速度关系运用古典单输入单输出BTT驾驶仪设计方法进行三通道驾驶仪的设计,之后对三通道间引入耦合以及参数拉偏进行仿真分析。对采用大升阻比气动外形的制导炮弹开展了弹道方案设计,将有控段弹道分为滑翔段和末制导段进行研究。在滑翔段,基于炮弹的大升阻比气动特性,对其采用最大升阻比滑翔飞行方法进行仿真研究。在末制导段,研究了可实现落角控制的偏置比例导引,以满足增程炮弹大落角打击要求。之后基于增益调度策略,对采用BTT控制时,炮弹侧向修正能力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以上所有工作,最后对制导炮弹整个飞行弹道进行仿真验证。

孙世岩,朱惠民,宋歆,徐迅之[8](2016)在《舰炮制导弹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舰炮制导弹药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其使命任务,对比中美两栖作战力量区别,指出发展低成本高精度制导兵器的必要性。总结当前国内外对制导弹药的研究现状,提取其关键技术,对比中外在顶层概念设计、系统交联、弹药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发展差距,为下一步制导弹药的研究,提出了阶梯式、螺旋式发展、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制导弹药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等重要建议。

黄毓森[9](2016)在《膛内革命 ——电磁轨道炮的实验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当化学能的战场释放接近极限,电磁能的未来军事应用必将更加令人瞩目。相较于传统身管火炮,脱胎于能量革命的电磁轨道炮,具有诸多性能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战争潜能。在军事技术革命愈发深入的今天,从能量革命的角度对以电磁轨道炮为代表的电磁能武器的内在发展机理进行史学、哲学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方法,探讨电磁轨道炮相较于传统身管火炮的技术优势、技术瓶颈、战争潜能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路。论文以大纵深的历史视角,通过全面分析相伴人类战争实践数千年的重要工具——兵器的发展历史,以能量革命为切入点,从炮弹革命、膛线革命、撞针革命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电磁轨道炮与传统身管火炮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能量来源的变革,从化学能到电磁能,发展起来的不仅是一种新型武器装备,更是开启了一扇从化学能武器到电磁能武器的变革大门。紧随能量革命的是炮弹革命、膛线革命、撞针革命三项技术上的重大革命——电磁轨道炮要从实验室走向战场,这三个方面的技术革命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这四个方面革命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基本遵循“电磁轨道炮的革命之处——革命带来的新优势——存在的技术瓶颈”的论述思路。本文最后着眼未来战争,以电磁轨道炮为观察视角,对下一代的战争进行了展望,剖析电磁轨道炮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与定位,以及对现有军事理论、军事体制编制的变革等,进而对电磁轨道炮的未来发展形成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认知与把握。通过对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提出了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进路建议,为我国实现军事技术的“弯道超车”,走好中国特色精兵强军之路提供理论支撑,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白毅,仲海东,秦雅娟,夜乐萍[10](2013)在《国外制导炮弹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详细叙述了美国与俄罗斯代表性制导炮弹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和战场应用情况,指出了当前制导炮弹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技术的局限性,并简单展望了制导炮弹未来的发展途径。

二、美海军127mm增程制导弹药计划获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海军127mm增程制导弹药计划获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舰炮智能弹药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大口径舰炮现状
    1.2 舰炮弹药现状
    1.3 关键问题分析
        1.3.1 舰炮武器系统总体约束问题
        1.3.2 制导体制约束问题
        1.3.3 网络化协同作战能力要求问题
2 舰炮智能弹药关键技术
    2.1 几何强约束条件下弹体静不稳定布局智能飞控技术
    2.2 超长弹体抗高过载智能变形结构及弹道智能控制技术
    2.3 自寻的精确打击抗高过载模块化智能导引技术
    2.4 智能决策及弹载数据链技术
3 结束语

(2)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国外大口径舰炮弹药发展思路
2 国外发展情况
    2.1 美国EX-171和弹道增程弹
        2.1.1 研制历程
        2.1.2 研制进展[9]
    2.2 美国远程对陆攻击炮弹
        2.2.1 研制历程
        2.2.2 现状[12]
    2.3 意大利火山炮弹[13-15]
        2.3.1 研制历程
        2.3.2 发展情况[16]
3 关键技术分析
    3.1 气动布局技术[17-19]
        1)高升阻比气动布局技术。
        2)飞行中可变布局的气动问题。
    3.2 抗高过载技术
        1)电气系统的抗高过载。
        2)发动机装药强度。
    3.3 增程技术
        1)冲压发动机技术。
        2)液体发射装药。
    3.4 制导控制技术
    3.5 战斗部技术
        1)多用途战斗部。
        2)专用战斗部。
4 结束语

(4)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增程技术的研究
        1.2.2 方案弹道设计研究
        1.2.3 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1.3 制导炮弹未来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 滑翔弹空间运动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坐标系的建立
        2.2.1 坐标系的定义及坐标转换
        2.2.2 作用在弹体上的力
    2.3 弹体空中运动的数学模型
        2.3.1 舵面转换
        2.3.2 动力学方程
        2.3.3 运动学方程
        2.3.4 质量变化方程
        2.3.5 控制方程
        2.3.6 几何关系方程
        2.3.7 弹体纵向运动方程组
    2.4 本章小结
3 滑翔弹方案弹道设计和仿真
    3.1 无控升弧段设计分析
        3.1.1 不同炮口初速对无控段弹道的影响
        3.1.2 不同射角对无控段弹道的影响
        3.1.3 不同点火时刻对无控段的影响
    3.2 滑翔控制段设计
        3.2.1 最大升阻比设计舵偏角
        3.2.2 启控滑翔角对弹道的影响
        3.2.3 启控时间对弹道的影响
    3.3 全弹道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控制系统设计
    4.1 弹体动态特性分析
        4.1.1 纵向运动的传递函数
        4.1.2 纵向运动的传递系数
        4.1.3 纵向动态特性分析
    4.2 控制系统阻尼回路设计
    4.3 高度跟踪控制回路设计
    4.4 末端比例导引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1 影响制导性能的因素分析
    5.2 Monte Carlo统计模拟分析
    5.3 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分析
    5.4 控制特性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5)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制导弹药的研究概况
    1.3 MEMS-INS/GNSS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1.3.1 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组合导航系统的自适应及鲁棒性滤波技术研究现状
        1.3.3 组合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
        1.3.4 制导弹药MEMS-INS/GNSS组合导航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结构安排
2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制导弹药典型运动特性及其制导组件需求分析
    2.3 组合导航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3.1 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2.3.2 常用坐标系定义及其变换
        2.3.3 制导弹药用MEMS-INS力学编排及误差分析
        2.3.4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增强型强跟踪滤波技术的过程不确定抑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问题阐述
    3.3 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3.3.1 非线性高斯滤波理论框架
        3.3.2 球面-径向容积积分准则与容积卡尔曼滤波
        3.3.3 新息正交原理与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3.4 增强型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在组合导航系统过程不确定抑制中的应用
        3.4.1 七阶球面单形-径向容积准则
        3.4.2 多重次优渐消因子的确定
        3.4.3 过程模型不确定性辨识
        3.4.4 增强型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3.5 性能评估与分析
        3.5.1 数值仿真分析
        3.5.2 地面车载试验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自适应相关熵理论的GNSS非高斯测量噪声抑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基于自适应最大相关熵准则的自适应鲁棒性滤波
        4.3.1 最大相关熵准则
        4.3.2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设计
        4.3.3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的参数确定
        4.3.4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优化与递推实现
    4.4 性能评估及分析
        4.4.1 数值仿真分析
        4.4.2 地面车载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惯性系闭环反馈动态姿态估计技术的空中对准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惯性系滤波的初始对准原理
    5.3 基于惯性系闭环反馈动态姿态估计技术的空中对准算法设计与实现
        5.3.1 定姿矢量及常值姿态阵的确定
        5.3.2 制导弹药用空中对准算法设计
        5.3.3 制导弹药用空中对准算法递推实现
    5.4 性能评估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实弹飞行试验验证
    6.1 引言
    6.2 实弹飞行试验方案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
        7.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1.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制导炮弹研究进展
        1.2.2 高动态环境下姿态测量器件的研究进展
        1.2.3 高动态环境下姿态测量算法的研究进展
        1.2.4 高动态环境下滚转角速率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的提出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案设计
    2.1 制导炮弹姿态测量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2 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案设计
        2.2.1 姿态测量坐标系定义
        2.2.2 惯性姿态测量组件设计
        2.2.3 磁阻姿态测量组件设计
    2.3 抗高过载振动陀螺误差特性及补偿
        2.3.1 振动陀螺基本原理
        2.3.2 本文选用的抗高过载振动陀螺
        2.3.3 抗高过载振动陀螺振动特性分析
        2.3.4 抗高过载振动陀螺组合误差标定及补偿
    2.4 磁阻传感器误差特性及误差补偿
        2.4.1 磁阻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2.4.2 本文选用的磁阻传感器
        2.4.3 磁阻传感器的误差机理
        2.4.4 磁阻传感器误差标定及补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姿态测量算法研究
    3.1 制导炮弹高动态环境下圆锥误差分析
        3.1.1 关于高动态环境下几个运动的描述
        3.1.2 规则进动环境下的圆锥误差分析
        3.1.3 一般线性角速率机动环境下的圆锥误差分析
    3.2 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直接圆锥误差补偿算法
        3.2.1 规则进动环境下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
        3.2.2 一般线性角速率机动环境下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
        3.2.3 制导炮弹高动态环境下的圆锥补偿算法
    3.3 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直接圆锥误差补偿算法评估与分析
        3.3.1 高动态环境下等效旋转矢量理论值与估计值
        3.3.2 高动态环境下相对圆锥误差
        3.3.3 高动态环境下圆锥误差补偿效果分析
    3.4 基于陀螺信号重构的姿态解算算法及仿真实验
        3.4.1 姿态解算算法设计
        3.4.2 姿态解算仿真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磁阻传感器姿态测量算法研究
    4.1 传统的全磁传感器姿态解算算法
        4.1.1 零交叉法
        4.1.2 极值比法
        4.1.3 三正交比值法
        4.1.4 交叉点法
    4.2 改进零交叉法全磁阻传感器姿态解算算法
        4.2.1 磁俯仰角大于90°的情况
        4.2.2 磁俯仰角小于90°的情况
        4.2.3 整合磁俯仰角大于90°、小于90°和等于90°的情况
    4.3 性能对比分析与仿真实验
        4.3.1 发射窗范围要求对比分析
        4.3.2 抗噪能力对比分析
        4.3.3 磁盲区适应性对比分析
        4.3.4 地磁测姿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惯性/磁阻传感器组合的姿态测量算法研究
    5.1 制导炮弹绕质心运动特征解耦原理
    5.2 高旋条件下滚转角速率ω_0测量
        5.2.1 基于磁阻传感信息的滚转角速率提取方法
        5.2.2 基于BCZT时频域分析法的滚转角速率提取方法
        5.2.3 滚转角速率提取方法仿真与分析
    5.3 制导炮弹进动角速率ω_c和半锥角a的测量
        5.3.1 制导炮弹进动角速率ω_c测量原理
        5.3.2 陀螺信号解耦
        5.3.3 基于二次拟合函数的最小二乘过零检测法
        5.3.4 制导炮弹半锥角a测量
        5.3.5 仿真实验验证
    5.4 惯性/磁阻组合姿态测量Kalman滤波器设计
        5.4.1 系统状态方程
        5.4.2 系统量测方程
        5.4.3 仿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动态姿态测量算法试验验证
    6.1 姿态测量系统原理样机设计
    6.2 飞行测试试验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增程制导炮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制导炮弹概述
        1.2.1 制导炮弹发展状况
        1.2.2 制导炮弹增程技术的发展
    1.3 BTT控制技术介绍
    1.4 BTT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BTT弹体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常用坐标系和坐标系间的装换
    2.3 BTT制导炮弹运动方程组建立
        2.3.1 动力学方程
        2.3.2 运动学方程
        2.3.3 几何关系方程
        2.3.4 质量变化方程
        2.3.5 制导炮弹运动方程组
    2.4 弹体模型线性化及解耦
        2.4.1 弹体模型线性化
        2.4.2 弹体模型解耦
    2.5 弹体模型状态空间表示和传递函数表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制导炮弹驾驶仪设计
    3.1 引言
    3.2 自动驾驶仪种类
    3.3 自动驾驶仪性能指标的选取
    3.4 自动驾驶仪设计方法
        3.4.1 极点配置方法
        3.4.2 采用极点配置进行驾驶仪设计
        3.4.3 过载驾驶仪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设计方法
        3.4.4 滚转驾驶仪的解析设计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程制导炮弹BTT驾驶仪设计
    4.1 引言
    4.2 协调转弯控制方法
    4.3 BTT三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4.3.1 .三通道自动驾驶响应速度关系研究
        4.3.2 BTT俯仰通道自动驾驶设计
        4.3.3 BTT偏航通道自动驾驶设计
        4.3.4 BTT滚转通道自动驾驶设计
    4.4 BTT驾驶仪三通道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程制导炮弹滑翔段与制导段设计
    5.1 引言
    5.2 滑翔段设计
        5.2.1 最大升阻比滑翔弹道直接解法
        5.2.2 滑翔段弹道仿真分析
    5.3 末制导段设计
        5.3.1 基于 BTT 控制的比例导引
        5.3.2 基于BTT控制的偏置比例导引律
    5.4 全弹道仿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舰炮制导弹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概念
2 发展需求
    2.1 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要求强大的两栖作战力量
    2.2 我海军与美海军两栖作战装备存在很大差距
    2.3 海军向远海防卫转型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远程高精度低成本制导兵器
3 国外发展情况
4 主要差距
5 结论

(9)膛内革命 ——电磁轨道炮的实验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电磁轨道炮研发历史的研究
        1.2.2 关于电磁轨道炮技术前沿的研究
        1.2.3 关于电磁轨道炮未来进路的研究
    1.3 体系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独创点
第二章 能量革命
    2.1 从化学能到电磁能
    2.2 电磁能的新进步
        2.2.1 响应时间更短
        2.2.2 突防能力更强
        2.2.3 打击范围更广
    2.3 电源系统的技术瓶颈
        2.3.1 高功率发电技术
        2.3.2 电源小型化技术
第三章 炮弹革命
    3.1 从高爆弹到动能弹
    3.2 动能弹的新亮点
        3.2.1 杀伤能力更强
        3.2.2 附带损伤更少
        3.2.3 战勤负担更轻
    3.3 射弹系统的技术瓶颈
        3.3.1 制导系统环境适应技术
        3.3.2 射弹系统整体契合技术
第四章 膛线革命
    4.1 从线膛炮到开膛炮
    4.2 开膛炮的新优势
        4.2.1 发射武器更多样
        4.2.2 弹药变换更灵活
        4.2.3 升级空间更广阔
    4.3 导轨系统的技术瓶颈
        4.3.1 抗烧蚀技术
        4.3.2 抗刮削技术
第五章 撞针革命
    5.1 从撞针式到电钮式
    5.2 电钮式的新特点
        5.2.1 衔接智能控制平台
        5.2.2 实现能量精确调控
        5.2.3 遂行多元作战任务
    5.3 控制系统的技术瓶颈
        5.3.1 能量控制技术
        5.3.2 高速连射技术
第六章 电磁轨道炮与未来战争
    6.1 变革海战攻防模式
        6.1.1 遂行水面反舰任务
        6.1.2 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6.1.3 强化舰艇末端防御
    6.2 构建空防立体盾牌
        6.2.1 打击临近空间目标
        6.2.2 担负战略反导任务
        6.2.3 升级战机格斗兵器
    6.3 强化陆军突击能力
        6.3.1 变革岸防部署战略
        6.3.2 拓展炮兵火力半径
        6.3.3 提升战车破甲能力
第七章 关于我国电磁轨道炮发展进路的思考
    7.1 警惕被动锁定
    7.2 基于利基战略的电磁轨道炮发展进路
    7.3 慎防“星”装备成新鸡肋
        7.3.1 符合国力实际
        7.3.2 符合战场实际
        7.3.3 符合部队实际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电磁轨道炮发展大事年表

(10)国外制导炮弹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美国制导炮弹
    1.1 铜斑蛇炮射激光制导炮弹
    1.2 神剑精确制导炮弹
    1.3 精确制导套件 (PGK)
    1.4 海军制导炮弹
2 俄罗斯制导炮弹
    2.1 155 mm/152 mm红土地
    2.2 152 mm米尺制导炮弹和240 mm勇敢者制导炮弹
3 结束语

四、美海军127mm增程制导弹药计划获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舰炮智能弹药关键技术研究[J]. 钱立志,蒋滨安,杨传栋,夏铭禹,孙世岩.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1(06)
  • [2]大口径舰炮制导弹药发展及关键技术分析[J]. 赵保全,李真,李文武,吴树雄,胡晓东,蒋学乔. 飞航导弹, 2020(07)
  • [3]国外舰炮制导弹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J]. 李翔,李法忠.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5)
  • [4]滑翔增程制导炮弹跟踪控制算法研究[D]. 陈恩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冯凯强. 中北大学, 2019(08)
  • [6]高动态环境下制导炮弹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 尚剑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7]增程制导炮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D]. 王广山.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8]舰炮制导弹药发展研究[J]. 孙世岩,朱惠民,宋歆,徐迅之.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12)
  • [9]膛内革命 ——电磁轨道炮的实验与探索[D]. 黄毓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10]国外制导炮弹发展综述[J]. 白毅,仲海东,秦雅娟,夜乐萍. 飞航导弹, 2013(05)

标签:;  ;  ;  ;  ;  

美国海军的 127 毫米增程导弹计划取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