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与康复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与康复护理

一、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谢仙萍,苗华丽[1](2021)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对纳入的研究采用RevMan 5.4和StataSE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35篇文献,涉及8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4 152例病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康复护理、气压治疗仪、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早期运动护理、针对性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在预防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与康复护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图下面积排序结果,预见性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优的护理干预方法。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预见性护理是预防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的最优方法,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龚星艳,李鑫,陈瑶环[2](2021)在《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观察,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形成率,缓解患者下肢的疼痛及肿胀,有效改变下肢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孔田,梁燕玲,区二妹[3](2021)在《康复和分级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康复和分级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7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其中2019年7—12月收治的49例为对照组;2020年1—6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分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7 d、1个月两组患者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骨折患者采用分级护理联合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情况明显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红霞[4](2020)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基于加速康复的理论基础,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构建术后早期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的护理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所构建护理方案对加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进行效果评价,为此类患者术后早期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干预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各组5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术后常规使用静脉镇痛泵,规律使用同一镇痛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三组术后护理干预的区别如下:A组患者:手术后当天手术侧肢体开始使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冰毯机冷疗护理,以后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使用时间:8:00,16:00;B组患者:手术后当天开始应用足底动静脉泵护理,以后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使用时间:8:00,16:00;C组患者:患者均未使用足底动静脉泵及冷疗护理。评价指标: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后72小时术侧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首次下地情况、术后第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5天内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收集的数据使用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均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膝关节活动度:A、B、C三组患者术前术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5天术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均明显高于B、C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分:在术后4h静息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1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A组患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B、C两组患者,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3.肿胀程度方面:在TKA术后72h,A、B、C三组患者术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情况发生;A、B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均轻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下地活动形式及下地活动意愿方面,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地活动辅助者方面,三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C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A、B、C三组患者分别为4%(2/50)、6%(3/50)、16%(8/50),三组患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发生率较低,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术后5天内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最少,分别与B、C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在患者住院天数方面比较,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均少于C组患者,与C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加速康复的理论基础,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构建术后早期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术后术侧肢体肿胀程度,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加速患者康复,为临床护理工作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翠婷,黄开秀[5](2020)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该院住院的96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4.16%、83.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为72.92%和93.75%,试验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

石秀峰[6](2020)在《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评价自行设计的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某市三甲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干预组(58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足踝功能训练器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第一天及第四天评价两组患者患肢肌力,应用自行设计功能锻炼依从性表出院时评价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于患者术后2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第4天达到肌力4级及以上的干预组为46例,对照组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干预组下肢功能锻炼依从率为93%,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率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3、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2个月干预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1.19±6.13,高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73.69±7.98(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48±2.58,高于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87.55±3.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周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踝功能训练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有效、经济舒适,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能提高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薛卫华[7](2020)在《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达肝素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就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测。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达肝素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达肝素治疗+康复护理,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并在病症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予以数据评测。结果 60患者经过为期12 wk的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采用达肝素治疗+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优于采用达肝素治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达肝素治疗+康复护理能够显着改善下肢静脉血栓症状,且经治疗后栓塞及痉挛,血管中压力和血渗透性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曹红十[8](2019)在《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丧失,引起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急救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救援能力的提升,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TISCI)所占比例增加。运动功能康复对TISCI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改善其运动功能,而且可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有助于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因此,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措施与开始干预的起始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康复医学与护理学的不断发展,运动功能康复手段与措施也日益多样化,其中减重步行训练(BWST)是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文献回顾发现临床多采用某种或几种干预措施,缺乏科学构建集束化方案进行干预的研究,也未见BWST运动康复干预最佳起始时间点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索基于循证基础上,科学构建BWST集束化方案用于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并寻找最佳BWST起始时间点,为临床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提供可借鉴的方案和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分析急性期T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纳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长春市某大学附属三甲综合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且损伤平面在T1L5之间的TISCI患者。结果:(1)86名患者完成本研究,男性为主(88.4%),年龄以3550岁居多(44.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为主(76.8%);多数患者有配偶(74.4%);住院时长以4周内为主(72.1%)。损伤平面位于胸段患者居多(67.4%);损伤程度中B级居多(48.8%);损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伤(40.7%)和高处坠落伤(30.2%)为主;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以612小时为主(48.8%);未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更多(62.8%);受伤到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间隔时间以24周为主(56.3%)。(2)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有肺不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多(41.9%)。(3)LEMS评分结果:入院1.0(0.0,8.3)与出院14.0(10.0,22.0)LEM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住院时长(Z=8.308)、损伤水平(T=2.166,P=0.037)、损伤程度(H=31.994,P=0.000)、是否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T=-4.709,P=0.000)及不同损伤到开始康复训练间隔时间(F=12.441,P=0.000)为患者LEMS评分影响因素。(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损伤后到开始康复训练间隔时间每增加2周,出院时的LEMS评分改善程度减少1.670分。结论:(1)本研究TISCI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教育程度较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主要原因,多数患者为胸段损伤,受伤后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受伤到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间隔时间以24周为主。(2)研究对象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最高。(3)早期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损伤水平、损伤程度、损伤后是否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及损伤后至参加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间隔时间。(4)研究对象出院比入院时的LEMS评分有所改善;损伤程度为影响LEMS评分的因素,且随着受伤后至参与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间隔时间延长,其入院和出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值降低。第二部分TSCI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建立及评价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合循证研究方法,提取国内外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研究的有效干预措施,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应用DEMATEL分析法对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进行评价,明确该方案中核心措施和辅助措施。方法:(1)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和meta分析结果,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2)应用DEMATEL分析法,对建立的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进行评价,依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筛选有效措施并确定方案中的核心措施与辅助措施。结果:(1)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1)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TSCI运动功能康复相关研究最强突变英文文献25篇。文献共引可视化分析获得8个聚类,分别是:“Walking scale”、“Population based study”、“Health outcome”、“Spinal cord injury worldwide”、“International standard”、“Lumbar spinal trauma”、“Inpatient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Traumatic center cord syndrom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TSCI运动功能康复研究最强突变关键词共25个。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64篇中文文献进行分析。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中心性>0.1关键词7个,包括:“并发症发生及管理”、“外伤性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规律”、“康复”和“康复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检测到突变关键词1个:“脊髓损伤”,强度:9.3609。进行共引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得4个聚类。2)meta分析结果显示:BWST对于SCI患者步行能力(Z=5.33,P<0.000 01)、步行速度(Z=5.27,P<0.00001)、步行距离(Z=3.33,P=0.0009)、WISCIⅡ评分(Z=2.06,P=0.04)、下肢运动功能(Z=3.38,P=0.000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Z=3.27,P=0.001)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最终获得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干预重点,包括运动康复相关训练、物理因子康复训练、康复护理、职业康复和作业康复5个方面,共22个重点内容。(2)评价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1)排除无效措施,包括:其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如瑜伽、太极、水疗法、蜡疗法、职业技能评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安置,形成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16项措施。2)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核心措施和辅助措施。核心措施共8项,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维度:减重步行训练(BWST)、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物理因子康复训练维度: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护理维度:二便功能训练、呼吸及排痰训练;作业康复维度:轮椅训练、日常自理能力训练。辅助措施共8项,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维度:步行训练、牵伸训练;康复护理维度:轴线翻身、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训练、卧位训练;作业康复维度:垫上运动、转移训练。结论:建立了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包括8项核心措施和8项辅助措施。第三部分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临床实证研究目的:(1)对比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与常规方案对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验证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有效性。(2)在针对TISCI患者实施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基础上,比较BWST不同起始时间点对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差异,探索该方案BWST最佳起始时间点。方法:(1)采用1∶1匹配的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科住院的TISCI患者设为试验组,应用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间TI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科住院的TIS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BWST开始时间,将患者分成A、B、C共3组:A组为术后4周开始BWST,B组为术后8周开始BWST,C组为术后12周开始BWST。3组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均持续12周。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将按照1:1:1的比例区组随机分配至各治疗组,区组长度为6。所有患者从术后开始均采用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该方案持续至术后24周。结果:(1)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结果。康复训练24周时,两组患者LEMS得分、BBS得分、SCIM III得分比较,集束化方案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Ρ=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19和Ρ=0.009);下肢静脉血栓、痉挛、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Ρ>0.05)。(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1)术后2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的LEMS得分、BBS得分、SCIMⅢ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34、Ρ=0.015和Ρ=0.020),且B组和C组LEMS得分、BBS得分和SCIMⅢ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2、Ρ=0.007和Ρ=0.008)。2)BWST干预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但A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略高于B组和C组。3)BWST干预8周时,A组、B组和C组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0和Ρ=0.010)。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A组和B组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显着高于C组(Ρ<0.05)。4)BWST干预12周时,A组、B组和C组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差异均具有显着性(Ρ=0.004、Ρ=0.001和Ρ=0.003)。A组和B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和BBS得分差值显着高于C组(Ρ<0.05)。B组LEMS得分、SCIMⅢ得分、BBS得分差值略高于A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5)术后24周时,A组,B组和C组TI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1)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可提高TISCI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降低TISCI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但未能有效降低TISCI患者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痉挛发生率。(2)在BWST集束化方案的基础上,48周开始BWSTT能显着改善TISCI早期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孟宪梅[9](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白海秋[10](2019)在《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康复护理及其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对脑梗死患者开展个体化的饮食、心理、体位等基础护理,开展针对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的护理干预,加强输液护理和预防性用药护理,开展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表明,综合护理能减少住院时间,循证护理能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改善股静脉血流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均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二、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1.1 研究类型
        1.1.1.2 研究对象
        1.1.1.3 干预措施
        1.1.1.4 结局指标
        1.1.2 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网状Meta分析
        2.4.1 异质性检验
        2.4.2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4.3 网状Meta分析结果排序
    2.5 发表偏倚检验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3.2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的研究现状
    3.3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的效果比较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2)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对比情况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情况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3 讨论

(3)康复和分级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分级护理
        1.3.1. 1 低危护理
        1.3.1. 2 中危护理
        1.3.1. 3 高危护理
        1.3.2 康复护理
        1.3.2. 1 术前康复护理
        1.3.2. 2 术后康复护理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功能评分
        1.4.2 疼痛评分
        1.4.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3 讨论

(4)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KOA概述
    2.2 影响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因素分析
    2.3 ERAS理念的提出及应用
    2.4 足底动静脉泵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2.5 冷疗护理工作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2.6 研究问题提出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3 评价指标
    3.4 统计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学考虑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三组患者ROM结果比较
    4.3 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NRS评分结果比较
    4.4 三组患者术后72小时膝关节肿胀情况比较
    4.5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情况比较
    4.6 三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
    4.7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比较
    4.8 三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5.2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5.3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72小时膝关节肿胀程的影响
    5.4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
    5.5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血栓的发生率(DVT及CMVT)影响
    5.6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性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6)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2.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方法
    2.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干预康复效果分析
4.讨论
    4.1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4.3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4 足踝功能训练器对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结论
6.特色及创新
7.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干预模式的进展
    参考文献

(7)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前后FMA、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研究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8)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减重步行训练
        1.2.2 运动疗法
        1.2.3 集束化方案
    1.3 减重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运动康复应用的研究现状
        1.3.1 减重步行训练的基础研究
        1.3.2 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研究
        1.3.3 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方法
        1.3.4 脊髓损伤康复效果评价
        1.3.5 脊髓损伤运动康复的影响因素
    1.4 集束化方案的研究现状
        1.4.1 集束化方案的临床应用
        1.4.2 集束化方案的构建
    1.5 理论基础
        1.5.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1.5.2 应激系统理论
        1.5.3 赋能理论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1.8 伦理考量
第2章 创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描述性结果
        2.3.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3 运动功能相关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4 讨论
        2.4.1 描述性分析
        2.4.2 TISCI患者下肢运动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文献计量学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检索策略
        3.2.2 数据分析工具
        3.2.3 CiteSpaceⅤ软件相关参数、术语及其意义
        3.2.4 检索结果的归纳与分析方法
        3.2.5 数据处理
    3.3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1 国外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2 国内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3.3.3 T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重点措施
    3.4 讨论
        3.4.1 文献计量学数据分析
        3.4.2 应用Cite Space研究T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文献的科学性
    3.5 小结
第4章 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研究的Meta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资料与方法
        4.2.1 检索词及检索策略
        4.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4.2.3 文献筛选
        4.2.4 文献质量评价
        4.2.5 资料提取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4.3.2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4.3.3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4.3.4 Meta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SCI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干预方案分析
        4.4.2 减重步行训练对SCI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4.4.3 本系统评价局限性及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建立初始方案
        5.2.2 DEMATEL分析法
    5.3 结果
        5.3.1 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初始方案
        5.3.2 DEMATEL分析法结果
        5.3.3 建立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5.4 讨论
        5.4.1 DEMATEL方法分析
        5.4.2 方案的总体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基于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方案的TISCI患者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方法
    6.3 结果
        6.3.1 社会人口学资料、病情资料分析
        6.3.2 康复训练前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6.3.3 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6.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4 讨论
        6.4.1 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对TISCI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分析
        6.4.2 BWST集束化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对TISCI患者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BWSTT在 TISCI早期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起始时间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与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方法
    7.3 结果
        7.3.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结果
        7.3.2 康复训练前各组患者运动功能结果
        7.3.3 进行BWSTT4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4 进行BWSTT8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5 进行BWSTT12 周时各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6 术后24 周各组患者间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7.3.7 各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结果
    7.4 讨论
        7.4.1 BWSTT不同起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7.4.2 BWSTT不同开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7.4.3 BWSTT不同开始时间点对TISC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7.4.4 BWST在 TISCI早期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起始时间点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10)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康复护理及其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预防性护理
    1.1 基础护理
    1.2 危险因素护理
    1.3 输液护理
    1.4 预防性用药护理
    1.5 临床研究
2 康复护理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
    2.2 急性后期康复护理
    2.3 恢复期康复护理
    2.4 临床研究
3 讨论

四、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张玲,谢仙萍,苗华丽. 循证护理, 2021(13)
  • [2]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 龚星艳,李鑫,陈瑶环.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0)
  • [3]康复和分级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孔田,梁燕玲,区二妹.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3)
  • [4]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D]. 陈红霞. 山东大学, 2020(04)
  • [5]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J]. 王翠婷,黄开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7)
  • [6]足踝功能训练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D]. 石秀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观察和康复护理[J]. 薛卫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8]基于减重步行训练集束化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D]. 曹红十. 吉林大学, 2019(02)
  • [9]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10]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康复护理及其临床研究[J]. 白海秋. 双足与保健, 2019(21)

标签:;  ;  ;  ;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与康复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