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些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石庆功,肖希明[1](2020)在《“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17年"是新中国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变革的初期阶段。文章将该时期图书馆学高等教育改革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制度、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活动等的变革与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和评论。新时期图书馆学高等教育改革要保持依存性与独立性的统一,理性处理古今中外图书馆学知识的关系。

徐哪[2](2020)在《MOOC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课程建设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10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颁布,其中重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由此可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度颁布的相关文件《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将“智慧教育”作为发展目标,通过能力素质培育力量的挖掘,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育提供空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2020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报告中提到,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2020年初,线下教育因为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遭遇“寒冬”,为了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教育一路高歌猛进。MOOC作为在线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高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MOOC又称在线开放课程,《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由教育部颁布后,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成果,这是实现我国在线开放课程MOOC大规模建设的重要纲领。可实现MOOC在图书馆学教学中更好更快更优的发展。因此,“MOOC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课程建设研究”是一个十分有必要性的研究选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首先阐述MOOC起源、发展、概念内涵、基本特点以及构成要素;以及高校图书馆学教育情况,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让MOOC课程更好更优地适应图书馆学教学,借助MOOC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在人才培养中取得良好成效;其次,对MOOC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开课情况与运行模式进行总结,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学MOOC发展现状调查,并对MOOC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随后,从“慕课”在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应用来分析高校图书馆学MOOC课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未来MOOC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得以更好的应用,并针对高校图书馆学MOOC课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卢艺丰[3](2020)在《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私家藏书理论是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在丰富的聚书、校书、整书、藏书经验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思考,提炼出的关于图书访求、书目编制、藏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理论成果,是探寻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古典目录学发展的窗口。在中国漫长的古代藏书史上,明朝到清中叶的私家藏书历史无疑是“高光时刻”。藏书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藏书家们提出的各种藏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走向臻熟,是古代先贤为后世图书馆学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在当下,研究明清时期的私家藏书理论,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遂着眼于明清时期私人藏书家的藏书理论展开研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逻辑方法,对六位从明代到鸦片战争前的藏书家或藏书理论家所提出的理论进行研究。本研究在考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开创性、影响力和可借鉴性三个维度设定了一套选择标准,从明清两代众多藏书家中选取出六位有代表性的藏书家,分别是黄虞稷、胡应麟、祁承?、孙从添、周永年和章学诚。通过研究他们的理论着作,探究他们提出的藏书理论的不同方面的内容和为图书馆学带来的发展以及对于当下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时代意义。文章首先从整体上阐述了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发展的情况,包括明清两代私家藏书活动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明代与清前中期中国私家藏书活动与私家藏书理论的发展成果。然后分别介绍了明代三位藏书家和清代三位藏书家的各项具体的藏书理论对图书馆学对应内容的贡献。最后,探讨从学术内容和时代精神两个维度上的批判性继承问题,着重分析了章学诚学术思想的不足和古代藏书家藏书理论所蕴含的文化旨趣与人文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所在。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藏书家在鸦片战争前已经独立自主发展出了一套涵盖图书馆全业务流程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梅洁[4](2020)在《来新夏的文献学成就研究》文中指出来新夏是我国当代着名目录学家、方志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在目录学研究、方志学研究、“三史合一”的大文献学思想形成与实践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对我国文献学的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目录学研究成就方面,通过总结来新夏在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分析来新夏的目录学思想,全面地阐述了来新夏的目录学研究成就和思想。在方志学研究成就方面,一方面归纳总结了来新夏在旧志资料类编、旧志目录编制以及旧志的点校与刊印等旧方志整理方面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对来新夏关于史志关系、新方志编纂体例方法等方志学思想的论述,归纳总结了来新夏的方志学理论。来新夏在目录学、方志学等方面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功底为他“三史合一”的大文献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总结了来新夏目录学和方志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总结分析了来新夏“三史合一”的大文献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研究实践,并且对来新夏在中国图书事业史研究和图书馆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予以了深入具体的研究。概而言之,来新夏在中国目录学、方志学、图书馆学等领域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学术贡献,而且他所倡导和实践“三史合一”大文献学思想还扩展了中国文献学研究的视野,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来新夏在中国文献学研究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袁祖笑[5](2020)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自文华大学图书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近代社会风云激荡、波澜起伏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我国引入了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民国初创办了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学者们利用西学将以朴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学科化,梁启超认为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内容上包括广义的校雠学。近代我国图书馆学虽近学日本远学欧美,建设中国自己的图书馆学仍是文化教育所必需。第一代图书馆学人以校雠学为本土化的路径将其引入到图书馆学教学实践中,由此校雠学成为图书馆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图书馆学逐渐发展为文献学课程。本文所讲的文献学课程是指基于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开设以古文献学或古文献学命名或等同的以及相关的课程的统称,包括古典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中国图书馆学对文献学知识的传承即是现实需要;又为图书馆学找到了古代源头形成文化认同;直至改革开放前,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一直是核心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随着新一轮现代化进程逐渐由核心下降为一种选修课程,遭遇了现代性困境,其原因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核心知识的转变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因此,本文梳理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图书馆学本科、研究生阶段涉及文献学课程和研究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较为全面而深刻反映图书馆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微观历史、宏观趋向与现状;深入探讨重塑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再调整及加强引导,从而为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突破困境提供有效的途径,推进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变革实践,提高其在图书馆学内部的竞争力。

谢欢[6](2020)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分期研究》文中指出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参考文献35。

肖希明,倪萍[7](2018)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民国以来不同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注重"鉴往知今",但对史料的挖掘和运用较为薄弱;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局限于现象描述,缺乏研究范式;对图书馆学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发展研究不够。

刘春云[8](2018)在《文化竞合视野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学史研究对图书馆学的基础性意义早已为图书馆学界所共识。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竞合极其激烈和显着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向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的主体与关键时期。因而民国图书馆学史的地位和价值异常突出,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能为研究者带来无限可能性。近年来,民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已渐入佳境,形成了广泛而稳定的研究群体,积累了数量可观且质量上乘的研究成果。人们对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演变已经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现阶段已进入对其各个部分或领域进行深入探究时期。在此境况下,及时梳理与整合既有研究成果,酌情引入新理论新方法拓展研究视域,对民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完善和精进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交叉分析法等方法,从文化竞合视角宏观考察民国图书馆学之演变条件、趋向及历程,试图揭示民国图书馆学形成与演变暨中国图书馆学近代转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文化竞合在本文有双层意蕴:一是外史视域下,作为民国文化现象,它是民国图书馆学演变之宏观背景;二是内史视域下,作为竞合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本身即是中西两种图书馆学术“竞合”之果。本研究首先阐述了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对民国图书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析,并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创新之处作了简要说明。继而借鉴与应用经济学中的竞合理论,分析与总结了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条件和趋向,并重点爬梳了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理路。西化思潮舶来西式图书馆学,反省现代性思潮激活古代校雠学。在西式图书馆学中国化诉求和古代图书馆学现代化需求的作用下,中国古代校雠学与西式图书馆学走向竞合,并最终催生了“中国的图书馆学”。通过系统回顾和梳理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历程,发现民国图书馆学的形成与演化是西式图书馆学和中国古代校雠学既竞争又合作的结果。民国图书馆学不仅是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当代也是一本厚重的启示录。在全球化日益扩张与深化的当代,文化竞合日趋普遍和激烈,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亦加剧世界图书馆学之间的竞合。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应以史为镜,密切关注世界文化竞合态势,全面认识本土化与国际化之关系,继续合理借鉴与吸收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与技术,并不断挖掘与继承古近代图书馆学术遗产精华,力图成为世界图书馆学术竞合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张光润[9](2018)在《袁同礼研究(1895-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袁同礼,字守和,祖籍直隶安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北京南横街本宅,1965年病逝于美国华盛顿。在他出生之年,造就“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已在甲午海战中幻为泡影,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变迁的大事件已是山雨欲来。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发轫”于三年后的戊戌维新。他在这场巨变中养成了新知和旧学,并以发展图书馆事业回应了那个时代,成就了自己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先驱地位。1949年初旅美定居之前,他不仅领导全国最大的国立图书馆,并将它带向了世界,深度参与了近代社会的变迁。有关袁同礼的研究,近三十年来逐渐受图书馆界关注,相关专题论述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但由于资料和视野所限,历史学界有关他在近代社会变迁上的讨论,尚不多觏。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镜图书馆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他学问和事业中的若干大事件作深入研究,着重强调其在近代变迁中的独特意义,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丰富和深化袁同礼研究应有的内涵。全文除绪论、结语和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外,主体部分由四个专题研究组成,分别从家世、成学、学问和事业方面作系统论述。第一章论述袁同礼家世及成长的时代,分析袁家由农村迁居城市的近代意义,及袁同礼童年成学时的新旧知识比重。第二章研究袁同礼近代知识结构的形成,既详论北大预科的成学背景及成绩,也重视在清华学校的第一份图书馆职业,及游学欧美对近代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清华学校部分,也简单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发展特征;游学美欧部分,则着重讨论他在近代群学意义上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组织,及以近代目录学为中心的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第三章学问篇以《永乐大典》的访求和研究为例,结合他在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北平图书馆的任职经历,系统研究他的15篇研究成果,详述其中的编目方法的近代转变,典籍观念的新旧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永乐大典》由流散史到阅读史的转变。第四章事业篇则以他去国之前精力所萃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他宣示中外的三条立馆宗旨出发,分节论述他带领北平图书馆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以及这一进程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文末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是撰写本文的资料长编,也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袁同礼在近代巨变中的独特地位提供了相对翔实的背景。

何官峰[10](2015)在《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文献,从四方面分析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进展: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各历史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关注的方向。

二、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些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教育发展阶段划分
2 1949—1956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
    2.1 院系调整与学制变革
    2.2 教育理念变革
    2.3 课程设置
    2.4 教材建设
3 1957—1961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
    3.1 教育机构迅速增加
    3.2 教学内容调整
    3.3 教材建设与教学活动
4 1962—1966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
    4.1 教学内容调整
    4.2 提高专业教材质量
5 对“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思考
    5.1 图书馆学教育改革要正确处理依存性与独立性的问题
    5.2 图书馆学教育改革要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

(2)MOOC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评
    1.3 MOOC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慕课”基本概述及高校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情况
    2.1 “慕课”基本概述
        2.1.1 “慕课”的起源与发展
        2.1.2 “慕课”的概念内涵
        2.1.3 “慕课”的基本特点
        2.1.4 “慕课”的构成要素
    2.2 高校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情况
        2.2.1 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地区分布
        2.2.2 我国图书馆学本科各院系主要课程与培养目标
        2.2.3 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第3章 “慕课”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及取得的成效分析
    3.1 “慕课”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3.1.1 “慕课”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的开设情况
    3.2 MOOC的相关课程平台及运行模式
        3.2.1 国内外知名课程平台
        3.2.2 中国大学MOOC的运作模式
    3.3 “慕课”在高校图书馆学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分析
        3.3.1 有助于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方式的改进
        3.3.2 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3.3.3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学理论课的吸引力
        3.3.4 有助于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3.3.5 打破了学校围墙和时空界限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用策略
    4.1 我国图书馆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1 图书馆学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缺失
        4.1.2 教学质量不能得到全面保证
        4.1.3 课程种类单一,教学内容较基础
        4.1.4 MOOC课程缺乏宣传与推广
        4.1.5 学校建设“慕课平台”的成本较高
    4.2 “慕课”在图书馆学专业中的应用策略
        4.2.1 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践教学融合发展,推动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4.2.2 完善MOOC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2.3 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走联盟式发展的道路
        4.2.4 加大MOOC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4.2.5 加强社会层面的资金协助力度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个人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3)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研究所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关键概念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的发展
    2.1 明代私家藏书活动的高度繁荣
        2.1.1 时代背景与有利条件
        2.1.2 黄金时代私家藏书的整体风貌与特点
    2.2 鸦片战争前私家藏书的鼎盛
        2.2.1 时代背景
        2.2.2 清前中期私家藏书的总体水平与特点
    2.3 明至清前中期私家藏书理论总体发展概况
3 明朝的代表性私家藏书理论
    3.1 黄虞稷的藏书理论
        3.1.1 藏书流通理论
        3.1.2 编目理论
    3.2 胡应麟的藏书理论
        3.2.1 藏书楼建造与辨伪理论
        3.2.2 会通思想
    3.3 祁承?的藏书理论
        3.3.1 图书采访理论
        3.3.2 分类法和文献着录理论
4 清前中期的代表性私家藏书理论
    4.1 孙从添的藏书理论
        4.1.1 图书采访理论
        4.1.2 书目编制理论
        4.1.3 藏书维护管理理论
    4.2 周永年的儒藏理论
    4.3 章学诚的目录义理理论
        4.3.1 目录价值理论
        4.3.2 目录编制理论
        4.3.3 《校雠通义》的思想局限性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来新夏的文献学成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生平概述及学术渊源
    第一节 生平概述
    第二节 学术渊源
        一、家学
        二、师承
第二章 目录学成就
    第一节 目录学理论贡献
        一、论目录的起源
        二、论目录书的类别
        三、论目录书的基本结构
        四、论闷录的功能与作用
        五、论目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六、论目录学与版本学、校勘学的关系
    第二节 目录学史研究
        一、对不同时期目录学事业发展状况的概括
        二、对关注较少的目录学家及其着作的研究
第三章 方志学成就
    第一节 对旧方志整理工作的贡献
        一、旧志资料的类编
        二、旧志目录的编制
        三、旧志的点校与刊印
    第二节 对新方志编修工作的贡献
        一、培养修志人员
        二、为新方志的编纂提供指导
第四章 “三史合一”大文献学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第一节 “三史合一”大文献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图书事业史研究贡献
        一、编撰《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与《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
        二、梳理图书形态的演变过程
        三、探讨藏书体制与藏书家类型
    第三节 图书馆学贡献
        一、学科建设
        二、专业人才培养
        三、推动《津图学刊》的创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来新夏学术系年简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价值
    1.2 研究综述
        1.2.1 图书馆学史视域下的古代图书馆学研究
        1.2.2 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
        1.2.3 我国图书馆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
        1.2.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代性困境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的历史渊源
    2.1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及其发展
        2.1.1 文献学与文献学课程
        2.1.2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课程
    2.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渊源
        2.2.1 古代文献整理工作
        2.2.2 近代校雠学与图书馆学的交融
    2.3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发展史
        2.3.1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演变
        2.3.2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内容的演变
3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状
    3.1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总体情况
        3.1.1 图书馆学本科开设的文献学课程
        3.1.2 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开设的文献学方向及课程
    3.2 图书馆学文献学方向博硕学位论文的分析
    3.3 图书馆学界对文献学课程的反思与呼吁
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现代性困境的原因
    4.1 图书馆学教育适应就业的工具理性
    4.2 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科人文教育的转变
        4.2.1 接轨西方近现代图书馆学与本土化探索
        4.2.2 深受苏联模式及其目录学教育的影响
        4.2.3 学科归属的调整与信息学情报学的融入
    4.3 文献学课程的特性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
5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对策
    5.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与建构其共识
        5.1.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
        5.1.2 建构文献学课程是学科古典教育的共识
    5.2 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再调整并加强引导
        5.2.1 本科培养目标的再调整并加强升学就业引导
        5.2.2 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研究方向并引导实践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6)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分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图书馆学教育史分期研究回顾
    1.1 概念界定
    1.2 研究回顾
        1.2.1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整体分期研究
        1.2.2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阶段分期研究
    1.3 研究评述
2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历史分期的依据
    2.1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历史是否可以分期
    2.2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历史分期的依据
3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分期
    3.1 发轫期(1920—1941年7月)
    3.2 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
    3.3 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
    3.4 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5 恢复发展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
    3.6 突破变革期(1992年10月—)
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演进路径
5 结语

(7)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的整体性研究
2 关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
    2.1 民国学者对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
        2.1.1 对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2.1.2 对图书馆学教育的阶段性总结
    2.2 当代学者对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
3 对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4 对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5 对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研究
6 对图书馆学教育史重要人物的研究
7 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8)文化竞合视野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述评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化竞合主导民国图书馆学演变
    2.1 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条件
        2.1.1 民国文化竞合汹涌澎湃
        2.1.2 中国古代校雠学源远流长
        2.1.3 西式图书馆学后来居上
    2.2 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趋向
        2.2.1 西式图书馆学中国化诉求
        2.2.2 古代图书馆学现代化需求
        2.2.3 中西图书馆学走向竞合
    2.3 文化竞合下民国图书馆学的演变理路
        2.3.1 西式图书馆学持续引进与改造
        2.3.2 中国古代校雠学走向分化与转型
        2.3.3 文化竞合催生“中国的图书馆学”
第3章 文化竞合下西式图书馆学的引进与改造
    3.1 晚清西式图书馆学思想的传播与沉淀
        3.1.1 西化思潮舶来西式图书馆学术
        3.1.2 公共图书馆运动奠定事业基础
    3.2 新文化运动加速西式图书馆学普及
        3.2.1 新文化运动催生“新图书馆运动”
        3.2.2 美式图书馆全面替代封建藏书楼
        3.2.3 西式图书馆学学术研究臻至高潮
    3.3 西式图书馆学在改造中壮大发展
        3.3.1 西式图书馆学单向传播引发误区
        3.3.2 西式图书馆学寻智于本土图书馆学
        3.3.3 西式图书馆学在改造中茁壮成长
第4章 文化竞合下古代校雠学的分化与转型
    4.1 反省现代性思潮带来传统文化发展新契机
        4.1.1 欧战前后反省现代性思潮勃兴
        4.1.2 “整理国故”风靡于中国学术界
    4.2 “整理国故”运动激活传统校雠学
        4.2.1 “整理国故”凸显校雠学地位与价值
        4.2.2 “整理国故”推动旧学与新知对接
        4.2.3 新旧并行的校雠学研究成果迭出
    4.3 综合性校雠学向文献类学科群转型
        4.3.1 古典学科范式逐渐转型
        4.3.2 文献类学科群各取所需
        4.3.3 图书馆学日渐承其主体
第5章 文化竞合催生“中国的图书馆学”
    5.1 “中国的图书馆学”在竞合中形成
        5.1.1 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建立
        5.1.2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群体形成
        5.1.3 中国图书馆学专业组织成立
        5.1.4 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创办
        5.1.5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专着涌现
    5.2 文化竞合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特征
        5.2.1 竞合强弱与趋向呈现阶段性
        5.2.2 古典特征与移植特征皆显着
        5.2.3 古代校雠学处于竞合边缘区
    5.3 文化竞合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启示
        5.3.1 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图书馆学发展
        5.3.2 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加剧学术竞合
        5.3.3 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袁同礼研究(1895-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综述
    三 主要史料和章节安排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895-1913)
    第一节 家世考
        一 曾祖移居京师
        二 祖父定居京师
    第二节 童年
第二章 成学之路(1913-1924)
    第一节 北大预科
        一 入学前的北大预科
        二 入学后的预科调整
        三 预科成学
    第二节 以图书馆为志业(1916-1924)
        一 水木清华四寒暑
        二 游学美欧
    第一节 缘起
        一 《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流传
        二 全祖望和缪荃孙的研究
    第二节 袁同礼的调查与研究
        二 系列调查研究及影响
第四章 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1948)
    第一节 作中国文化之宝库
        一 访购中西书籍
        二 使受学之士观摩有所
    第二节 通中外图书之邮
        一 出版品交换
        二 善本寄美保存
    第三节 树长治久安之基
结语
附录一 :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主题分析
    1.1 中国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
    1.2 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
    1.3 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讨论
    1.4 各历史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研究
2 总结与讨论
    2.1 存在的不足
    2.2 关注的方向

四、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一些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的历史考察[J]. 石庆功,肖希明. 图书馆论坛, 2020(08)
  • [2]MOOC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课程建设研究[D]. 徐哪. 湘潭大学, 2020(02)
  • [3]明至清中期私家藏书理论研究[D]. 卢艺丰.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来新夏的文献学成就研究[D]. 梅洁. 苏州大学, 2020(03)
  • [5]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D]. 袁祖笑. 郑州大学, 2020(02)
  • [6]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分期研究[J]. 谢欢.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02)
  • [7]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述评[J]. 肖希明,倪萍.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8(04)
  • [8]文化竞合视野中的民国图书馆学演变研究[D]. 刘春云. 湘潭大学, 2018(02)
  • [9]袁同礼研究(1895-1949)[D]. 张光润.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10]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J]. 何官峰. 图书馆论坛, 2015(04)

标签:;  ;  ;  

关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