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宝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

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宝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

一、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包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青[1](2020)在《大兴安岭南段中酸性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又称兴蒙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古生代—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但关于岩浆源区、构造背景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还存在分歧。本文选择区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作用和典型的铅锌矿床(白音诺尔、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和边家大院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研究,通过地质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揭示岩浆岩的性质、源区、成因及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等,总结区域构造格架的演化过程,探讨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的时空关系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华力西期(379-325 Ma)、印支期(273-248 Ma)和燕山期(~133 Ma)。(2)华力西期岩浆岩类型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辉长岩。维拉斯托辉长岩(379±3.3 Ma)为古亚洲洋向南侧俯冲作用的产物。拜仁达坝石英闪长岩(326-325 Ma)具高硅、富碱、低镁的特征,为钙碱性—高钾钙碱质、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Sr-Nd同位素数据及捕获锆石核部年龄表明岩浆可能主要来自下地壳火成岩的部分熔融,还有部分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过程。(3)印支期岩浆岩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白音诺尔含矿花岗闪长岩侵位于251-248 Ma,与铅锌成矿有密切关系,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Mg#和εNd(t)值较高,源区可能为幔源+火成岩源,此时矿床可能处在古亚洲洋闭合后,区域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环境。(4)燕山期岩浆岩类型包括闪长岩等。边家大院含矿闪长岩形成于133±1.0 Ma,具有负的εNd(t)值和较老的二阶段年龄TDM2,表明原始岩浆上升过程中可能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矿床可能处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滨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区域。(5)大兴安岭南段铅锌矿石的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岩浆。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并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6)大兴安岭南段铅锌成矿作用主要受地层、区域深大断裂及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等主要因素的控制,其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的Ⅰ型花岗岩类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源区性质为幔源+火成岩源。造山后的板内伸展环境有利于铅锌成矿。

朱晓强[2](2020)在《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基地是矿业经济的主要载体,能够统筹矿产资源集中勘查开发、保证矿物原料高效生产利用和促进下游产业集聚,从而保障国家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然而,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只有名称没有边界,导致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时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基地的空间位置,这既压缩了矿业活动范围,也不利于矿政管理以及“三区三线”的划定。因此,急需开展矿产资源基地的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明确基地的边界,为将矿产资源基地纳入我国“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区位论、矿产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对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界定矿产资源基地的内涵并进行了分类,明确基地划界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建立了划界理论框架。2.从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划界的7个指标和适用于综合评价的15个二级指标。3.从基地、重点区和限制区、核心区三个层次构建矿产资源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4.以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研究区所在的大兴安岭Sn-Cu-Pb-Zn-Ag-Au-Nb-Ta矿床Ⅲ级成矿带为依据,分析区域断裂构造、成矿规律、矿床分布等信息,初步划定基地边界。在对划界指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置法确定矿产资源密集区,并结合断裂构造、化探异常等要素修正基地的边界。综合考虑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因素,最终确定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的边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划定的基地进行评价,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基地边界划定合理。最后,提出管理政策建议,为制定差别化矿政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袁天梦[3](2020)在《内蒙古双尖子山矿集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双尖子山银铅锌矿床是典型的浅成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地处大兴安岭东南段,受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叠加改造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前人基于矿物学、年代学、地质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确定了双尖子山矿床的矿化类型、成矿时期、赋矿地层及矿化相关的侵入岩体类型。但上述方法多依靠钻井采集的岩心数据,探测结果局限于1000 m以浅,成矿相关的深部地层展布、岩浆侵入范围、构造体系之间的接触关系认识不清,严重限制了成矿模式的厘定及深部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勘探。为明确双尖子山矿床的成矿要素深部展布特征及矿集区内成矿机制,本文对双尖子山矿集区展开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本文首先对矿区内主要地质单元上采集的1043块岩矿石样本进行物性测试,详细分析了与成矿相关的侵入岩体及沉积地层的物性特征及地球物理属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侵入岩与沉积地层存在巨大的物性差异,相对于中等偏低电阻率,低磁化率,高密度的赋矿地层大石寨组泥质、粉砂质板岩,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斑状花岗岩呈现出高电阻率、高磁化率、低密度的相反特征。根据成矿相关要素的地球物理特征,本文对穿过双尖子山矿集区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MT)二维剖面及三维反演结果,巴林左旗区域1:200000重力及1:50000航磁数据三维聚焦反演结果进行解译。根据解译结果,本文以地球物理反演数据为骨架,结合地质认识建立了3000m以浅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双尖子山矿集区成矿相关要素的深部展布特征、矿床矿化模式、矿集区内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探讨:(1)为岩浆热液型矿化提供赋矿空间的大石寨组主要出露于双尖子山矿区内及白音诺尔矿区南侧。双尖子山矿区内的大石寨组厚度不均,厚度小于1000 m,从南东向北西减薄,白音诺尔矿区南侧出露大石寨组的厚度超过3000 m。此外,双尖子山矿区南侧第四纪覆盖区下方存在隐伏的大石寨组背斜。矿集区深部存在大面积高阻侵入岩基底,与兴隆山矿段成矿相关的斑状花岗岩并非垂直侵入,岩基下方向南东倾斜。与双尖山矿段成矿相关的斑状花岗岩自北西向南东侵入;(2)双尖子山矿床是与斑状花岗岩密切相关,赋存于大石寨组泥质-粉砂质板岩中,具有两期主成矿期复合叠加的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兴隆山矿段晚侏罗世斑状花岗岩高度侵位至浅部大石寨组下方,携带的含矿热液析出,在浅部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中沉淀呈细脉侵染状矿化。双尖山矿段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沿北东向深断裂上涌,在北东、北西向共轭断裂交汇处释放含矿热液,在双尖山矿段浅部大石寨组内北东向断裂中沉淀脉状矿化;(3)矿集区内除已开采的矿床外,还有两处深部有利于岩浆热液型矿化的区域,分别为双尖子山矿区南侧地表满克头鄂博组覆盖深部及白音诺尔矿区南侧大石寨组厚层深部。

陈鸿沛[4](2019)在《围场-赤峰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成矿预测》文中认为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与围场相邻,是内蒙古重要的铅、锌、钼矿床富集区,而相邻的围场境内多年来找矿效果不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矿床解剖,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控矿因素,同时结合围场—赤峰地区已有的化探数据对该区域的铅锌钼矿床进行成矿预测,为该区后继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区铅锌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纪、白垩纪、侏罗纪地层,矿床的形成与岩浆岩的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岩浆活动导致深源热液上涌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产生热液成矿。研究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于家北沟组,侏罗纪玛尼吐组,白垩系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地层,矿床的形成受到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控制,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等。区域内断裂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空间条件、物质来源条件,控制了矿体的整体形态、产状。利用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与Pb、Zn、Mo成矿相关性较大的元素Cd、Be、B、Mn以及Sb元素,并绘制了该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系列图,为下一步的背景异常划分和元素异常评价奠定了基础。通过和其他元素对比可以发现研究区内铅锌钼异常反应的成矿背景比较稳定,与岩浆岩的分布基本保持一致,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是以热液成矿为主体的成矿特征。Hg、Cd和Sb元素和Pb、Zn、Mo元素的相关性极高,可以作为其找矿标志元素。在化探数据分析及异常圈定的基础上,结合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本次圈出铅锌钼多金属矿场成矿远景区12处,其中11处位于赤峰,1处位于围场地区。

沈存利,杨发亭,王金娃,吴晓光,张天平,董海龙[5](2019)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二道河、上坑锅、八岔沟西、花脑特、白音查干东山等大型矿,正在勘查的巴尔陶勒盖、1017高地和乌兰陶勒盖东等矿具有特大型远景规模。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新发现典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运用区域成矿学理论,初步总结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的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认为除了热液脉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外,火山-次火山岩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已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成矿时代主要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寻找大型和特大型火山-次火岩热液型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潜力巨大。

张文勇[6](2019)在《华北板块北缘翁牛特旗浅覆盖区控矿要素及成矿条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翁牛特旗位于大面积荒漠草原到森林农田的过渡带,属特殊地质地貌区中的荒漠草原浅覆盖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是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叠加部位,区域上属于西拉沐沦成矿带的东段,是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成矿期次多、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因此,很有必要对研究区开展成矿条件研究,进而提出找矿方向。但是由于研究区属于浅覆盖区,可直接观察的基岩露头比较少,大量有用的地质信息被大面积的第四系覆盖层掩盖,这就造成了区内控矿要素特征不清晰,制约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在系统收集、总结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项目对研究区的控矿要素开展了一系列从地表到地下、从浅部到深部的综合探查。探查过程中,首先利用基础地质调查方法,初步厘定了研究区的浅部基础地质格局,然后综合应用多种深部探查研究方法,认识研究区的深部地质特征。也就是说,以基础地质调查方法为主体,辅助以遥感、重磁电等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探等方法,对研究区开展控矿要素探查,综合浅部与深部探查的认识成果,在揭露覆盖层的基岩顶面上掌握了研究区的控矿要素特征,如可能的赋矿地层、控矿构造和成矿有关岩体等。探查之后,对于研究区的控矿要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证明了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在充分认识研究区控矿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的控矿、成矿特征,选取区内敖包山铅锌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矿体特征、控矿特征的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内敖包山铅锌矿含矿地层为奥陶系包尔汗图群布龙山组,成矿岩体为二叠纪花岗岩。结合控矿要素探查的过程中形成的诸多认识,认为含矿地层与侵入岩接触的展布区域内,具备与区域上小营子、余家窝铺等大型矿床相似的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肯定了铅锌矿的成矿前景,并结合深部探查研究方法的成果圈定两处找矿预测区,为下一步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刘大鹏[7](2019)在《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拉斯托矿集区是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的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矿区。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勘查工作人员先后在该区域内勘查发现了大型的铜锌银多金属矿床、锡钨锌多金属矿床和云英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室内测试分析工作,查明了赋矿地层、含矿构造、成矿地质体及相关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成矿地质体的锆石同位素测年,得出成矿围岩石英闪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37.7±1.5)Ma,不同于前人的实验结果(310±2)Ma,说明岩体的侵位具有多期次性,岩浆活动在整个石炭纪(354295)Ma都较为活跃。该期次石英闪长岩为岩浆弧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有关。通过岩相学分析、流体包裹体实验等手段对成矿流体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维拉斯托矿集区的成矿过程。维拉斯托矿区内的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主成矿期和六个成矿阶段。锡多金属成矿期:天河石化阶段,云英岩化阶段和石英脉型锡钨矿化阶段;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毒砂-黄铁矿-辉钼矿成矿阶段,锌、铜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和铅、银多金属硫化物成矿阶段。矿区内发育有多个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各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存在渐变关系,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矿床的流体演化存在前后的连续性。锡多金属成矿期内成矿流体为中高温,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流体(均一温度(201473)℃,盐度变化范围为(2.750.9)%NaCleqv);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锡多金属矿区铜锌银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40352)℃,盐度变化范围为(1.79.1)%NaCleqv,这与铜锌银矿区的成矿流体特征高度相似(均一温度(152335)℃,盐度变化范围为(3.512.05)%NaCleqv,推测整个矿区的成矿过程为相同来源的流体演化的结果。锡多金属成矿期流体主要为岩浆水,铜锌银多金属成矿期流体大气降水逐渐增多,成为混合流体,流体的沸腾作用和冷却降温过程是导致成矿的主要因素。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为受碱长花岗岩影响的岩浆-热液型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受石英斑岩影响的斑岩型锡矿床。

韩志轩[8](2019)在《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文中指出全球一致性和权威性地球化学数据是资源与环境评价的定量标尺。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仍然局限于地球表层,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下水、固体矿产、土壤、空气等均与出露地壳有所关联。人类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对出露地壳成分模型进行精细刻画,进而为研究环境污染、元素分布与地方病、资源潜力评价等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4年开展的中国地球化学基准(CGB)计划获得的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和汇水域沉积物铅的数据,系统研究了出露地壳岩石铅的丰度、分布及其地质意义,以及汇水域沉积物铅的分布、基准值、背景值。主要成果如下:1)更新完善了全国及八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岩石铅丰度数据。2)利用面积加权法得到中国大陆出露岩石地壳铅丰度为14.8mg/kg,低于大陆上地壳铅丰度。3)不同时代地层铅含量的变化与超大陆旋回密切相关,晚古生代泥质岩铅含量的跃升与NOE事件相关。4)我国汇水域沉积物铅丰度为22.1mg/kg,空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南高北低,长江以南为铅的高背景区,长江以北整体铅含量较低,仅有个别铅富集区。铅的空间分异特征由气候、地貌、地质背景、矿产分布、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决定。地质背景是控制铅含量的主要因素,在地质背景相似的区域,气候是影响铅含量的关键因素。5)系统建立了我国8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32个一级流域、10个地理景观分区、17个二级土壤分区、9个平原区、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疏松沉积物铅的基准值与背景值。6)本文计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理景观区的分散流富集系数,为研究表生环境下元素迁移循环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杜青松[9](2018)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矿集区之一,目前已查明银资源储量位居中国第一。系统研究区域银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并进行成矿预测和靶区评价,对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运用区域成矿学,系统阐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层、岩浆岩等)、区域构造演化关系、区域成矿作用。并对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总结,论述了其与成矿的关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如双尖子山、敖包吐、二道河等大型超大型银矿床,阐明矿床特征等,探讨矿床成因,并总结得出其区域成矿模式。2、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控矿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划分为:突泉-翁牛特Pb-Zn-Ag-Cu-Fe-Sn-REE成矿带;新巴尔虎右旗-根河Cu-Mo-Pb-Zn-Ag-Au-萤石-煤(铀)成矿带;东乌珠穆沁旗-嫩江Cu-Mo-Pb-Zn-Au-W-Sn-Cr成矿带。其中,突泉-翁牛特成矿带又由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Fe、Zn、Pb、Cu、Au、Wu、Ag矿床成矿系列3个构成。3、构建典型银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勘查模型。根据矿产预测类型划分,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多金属矿主要涉及矿产类型有岩浆热液型银矿、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矽卡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等。4、运用成矿地质体体积法,借助MRAS等软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预测区典型银矿床进行了资源量估算。预测银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成矿带新巴尔虎右旗北段及中南段兴安盟至赤峰北部地区。5、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昆都地区1∶5万化探扫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二维经验模分解(BEMD)等,提取该区多金属矿床的致矿地球化学异常,从而开展找矿靶区成矿有利定量评价。据因子分析法获知,元素组合PC1[Mn-Zn–Ag-Cr]、PC2[Pb-Sn]和PC4[Cu-Ni]分别代表了研究区内最主要的与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致矿元素组合。对PC1、PC2和PC4主因子进行二维经验模分解,分别提取银锌、铅锡和铜镍矿致异常,并圈定出相应的找矿靶区,共计7处。最终,通过靶区优选,对哈布特盖靶区进行了查证。

裴秋明[10](2018)在《大兴安岭南段萤石矿成矿规律及隐伏—半隐伏矿体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地处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两个全球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萤石矿产资源聚集区,但目前该区有关萤石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针对性都显不足,更缺乏对规律性的深入总结。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大兴安岭南段代表性的大中型萤石矿床进行系统解剖,综合区域地质、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探讨该区萤石矿的成矿作用与成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获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大兴安岭南段萤石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主要为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萤石成矿对赋矿围岩没有特别选择性,NNE向构造为该区域萤石矿的主干控矿构造,萤石矿体在空间上多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组分简单,主要矿物包括萤石、石英和方解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2、水头萤石矿床的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2±11Ma,三道营子萤石矿的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6.5±4.3 Ma,该区萤石矿主体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2 Ma),该时期正好对应中国东部地区构造体制大转折时期,区域NNE向动力状态由以挤压-剪切为主转变为以拉张为主,造成岩石圈伸展拉张及拆沉减薄,软流圈上涌,这对该区萤石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3、成矿流体研究指示萤石矿成矿温度集中于160220℃、盐度值主要集中于0.31.2 wt.%NaCl eqv、平均密度为0.88 g/cm3,气液相成分均以H2O为主,C-H-O同位素测试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来源,进一步统计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热液脉型萤石矿床中的δD值组成具有纬度效应。大兴安岭南段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有别于岩浆期后热液,未发现岩浆流体参与的证据,整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被加热了的大气降水,并认为水岩反应可能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4、萤石矿体呈现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从上到下,可分为划分为硅质顶盖、头部矿体、中部矿体和尾部矿体四个部分,对应脉体形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特征、矿石平均品位等方面呈现规律性变化,该分带模式对萤石矿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在萤石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地物化遥综合技术方法应用,对研究区水头矿区和小北沟矿区开展隐伏-半隐伏矿体预测,取得了显着的预测效果,两个预测区的萤石远景资源量均可达大型规模。

二、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包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包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兴安岭南段中酸性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兴蒙造山带研究现状
        1.2.2 区域岩浆作用研究现状
        1.2.3 大兴安岭地区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工作量
    1.4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构造演化格架
3 岩浆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3.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3.2 岩石学特征
        3.2.1 白音诺尔矿区岩浆岩
        3.2.2 拜仁达坝矿区岩浆岩
        3.2.3 维拉斯托矿区岩浆岩
        3.2.4 边家大院矿区岩浆岩
    3.3 年代学特征
        3.3.1 白音诺尔矿区岩浆岩
        3.3.2 拜仁达坝矿区岩浆岩
        3.3.3 维拉斯托矿区岩浆岩
        3.3.4 边家大院矿区岩浆岩
    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4.1 白音诺尔矿区岩浆岩
        3.4.2 拜仁达坝矿区岩浆岩
        3.4.3 维拉斯托矿区岩浆岩
        3.4.4 边家大院矿区岩浆岩
    3.5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6 岩浆性质及构造环境
        3.6.1 花岗岩类岩石类型
        3.6.2 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
    3.7 小结
    附表
4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白音诺尔矽卡岩型Zn-Pb-Ag多金属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化特征
    4.2 拜仁达坝热液脉型Zn-Pb-Ag多金属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化特征
    4.3 维拉斯托热液脉型Zn-Cu多金属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化特征
    4.4 边家大院热液脉型Pb-Zn-Ag多金属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化特征
5 矿床地球化学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2 矿石地球化学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
        5.3.1 硫同位素
        5.3.2 铅同位素
    5.4 成矿流体研究
        5.4.1 白音诺尔Zn-Pb-Ag多金属矿床
        5.4.2 拜仁达坝Zn-Pb-Ag多金属矿床
        5.4.3 维拉斯托Zn-Cu多金属矿床
        5.4.4 边家大院Pb-Zn-Ag多金属矿床
    5.5 成矿时代
        5.5.1 白音诺尔Zn-Pb-Ag多金属矿床
        5.5.2 拜仁达坝Zn-Pb-Ag多金属矿床
        5.5.3 维拉斯托Zn-Cu多金属矿床
        5.5.4 边家大院Pb-Zn-Ag多金属矿床
    5.6 成矿模式
        5.6.1 白音诺尔Zn-Pb-Ag多金属矿床
        5.6.2 拜仁达坝Zn-Pb-Ag多金属矿床、维拉斯托Zn-Cu多金属矿床.
        5.6.3 边家大院Pb-Zn-Ag多金属矿床
    附表
6 区域成矿规律
    6.1 成矿控制条件
        6.1.1 地层控矿
        6.1.2 构造控矿
        6.1.3 岩浆岩控矿
    6.2 区域成矿规律
        6.2.1 成矿时代
        6.2.2 空间分布
    6.3 找矿远景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划理论研究现状
        1.2.2 矿产资源区划研究现状
        1.2.3 保护区与矿产资源基地研究现状
        1.2.4 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理论框架
    2.1 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2.2.4 矿产资源安全理论
        2.2.5 地域分工理论
        2.2.6 综合评价理论
    2.3 理论框架
        2.3.1 划界原则
        2.3.2 划界依据
        2.3.3 划界方法
第3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3.1 影响因素
        3.1.1 资源
        3.1.2 技术经济
        3.1.3 环境
    3.2 指标构建原则
    3.3 指标的选取和解释
        3.3.1 划界指标的选取
        3.3.2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3.3.3 指标的解释
    3.4 指标的标椎化
    3.5 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3.5.1 层次分析法(AHP)
        3.5.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第4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4.1 基地分类
    4.2 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构建
    4.3 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第5章 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5.1.3 地质资源条件
        5.1.4 生态环境条件
        5.1.5 技术经济条件
    5.2 基地划界
        5.2.1 划界指标权重
        5.2.2 划界指标标准化
        5.2.3 基地划界
    5.3 基地综合评价
        5.3.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5.3.2 指标数据资料处理
        5.3.3 综合评价
    5.4 勘查开发布局
第6章 矿产资源基地管理政策建议
    6.1 统一管理政策建议
    6.2 差别化管理政策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内蒙古双尖子山矿集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创新点
    1.5 论文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
    2.2 研究区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2.3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2.3.1 区域重磁场特征
        2.3.2 区域电性结构
        2.3.3 区域速度结构
第3章 研究区建模单元及物性特征
    3.1 研究区建模单元
        3.1.1 地层单元
        3.1.2 岩浆序列
        3.1.3 断裂系统
        3.1.4 成矿类型
    3.2 岩石物性特征
        3.2.1 密度分析
        3.2.2 磁性分析
        3.2.3 电性分析
第4章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
    4.1 数据来源及分析
    4.2 位场数据三维聚焦反演
        4.2.1 三维聚焦反演理论
        4.2.2 三维聚焦反演
    4.3 大地电磁数据处理及分析
        4.3.1 时频变换
        4.3.2 主轴分析
        4.3.3 维性分析
        4.3.4 二维反演及验证
        4.3.5 二维反演结果分析
        4.3.6 三维反演结果及分析
第5章 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
    5.1 三维建模方法
    5.2 三维建模技术路线
    5.3 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5.3.1 断裂系统展布特征
        5.3.2 沉积地层展布特征
        5.3.3 侵入岩分布
第6章 复合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
    6.1 构造叠加对成矿的影响
    6.2 有利成矿靶区预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围场-赤峰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钼矿床研究现状
        1.2.3 地球化学勘查与异常评价现状
    1.3 以往工作程度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1.5 准备资料以及应用软件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2.2 地层
        2.2.1 太古界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2.4.1 新近系
        2.2.4.2 第四系
    2.3 构造
        2.3.1 上黄旗-乌龙沟断裂
        2.3.2 西拉木伦断裂
        2.3.3 嫩江断裂
        2.3.4 姜家店断裂
        2.3.5 康保-围场断裂
    2.4 侵入岩
        2.4.1 元-太古代侵入岩
        2.4.2 二叠纪侵入岩
        2.4.3 侏罗纪侵入岩
        2.4.4 白垩世侵入岩
        2.4.5 新生代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特征
        2.5.1 赤峰地区
        2.5.2 围场地区
第三章 典型矿床解剖
    3.1 典型钼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1.1 碾子沟钼矿
        3.1.2 鸡冠山钼矿
        3.1.3 钼矿床控矿因素总结
    3.2 典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2.1 硐子铅锌矿
        3.2.2 余家窝铺铅锌矿
        3.2.3 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第四章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
    4.1 数据来源
    4.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4.2.2 含量变化与浓集克拉克值
        4.2.3 聚类分析
        4.2.4 因子分析
第五章 元素异常下限圈定以及对比分析
    5.1 异常圈定方法
    5.2 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
        5.2.1 Pb、Zn和 Mo元素
        5.2.2 Cd、Sb元素
        5.2.3 Mn、Be、B元素
第六章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6.1 地质找矿模型
        6.1.1 地层与铅锌钼矿的关系
        6.1.2 构造与铅锌钼矿的关系
        6.1.3 岩浆岩与铅锌钼矿的关系
    6.2 岩体微量元素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6.2.1 Pb、Zn、Mo元素地球化学与矿化关系
        6.2.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与矿化关系
    6.3 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第七章 成矿远景区域圈定
    7.1 远景区域圈定准则
        7.1.1 成矿地质背景
        7.1.2 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圈定准则
        7.1.3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7.1.4 成矿远景区域圈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5)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银铅锌矿勘查重要新进展
2 典型矿床解剖
    2.1 比利亚谷银铅锌多金属矿 (1)
    2.2 巴尔陶勒盖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2)
    2.3 乌兰陶勒盖东银铅锌矿 (3)
3 区域成矿规律初步分析
    3.1 控矿因素分析
    3.2 矿床的时空特征
    3.3 成矿物质特征及机理分析
4 勘查前景分析
5 结论

(6)华北板块北缘翁牛特旗浅覆盖区控矿要素及成矿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1.5 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构造单元
第三章 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
    3.1 覆盖层特征
        3.1.1 覆盖层类型
        3.1.2 分布特征
    3.2 基岩地质特征
        3.2.1 地层特征
        3.2.2 侵入岩特征
        3.2.3 分布特征
    3.3 构造特征
        3.3.1 断裂构造
        3.3.2 褶皱构造
    3.4 基础调查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控矿要素深部探查
    4.1 遥感解译
        4.1.1 基岩识别
        4.1.2 构造识别
        4.1.3 矿化识别
    4.2 地球物理方法
        4.2.1 磁法
        4.2.2 电法
        4.2.3 重力
    4.3 地球化学方法
    4.4 钻探验证
        4.4.1 覆盖层厚度验证
        4.4.2 基岩地质体边界验证
        4.4.3 磁、电异常深部验证
        4.4.4 构造深部特征验证
    4.5 深部探查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主要控矿要素特征
    5.1 可能赋矿地层
    5.2 主要控矿构造
    5.3 成矿有关侵入岩
    5.4 控矿要素认识小结
第六章 铅锌矿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6.1 铅锌矿矿体特征
    6.2 铅锌矿控矿特征
        6.2.1 含矿地层
        6.2.2 控矿构造
        6.2.3 成矿有关岩体
    6.3 找矿模式
    6.4 找矿方向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区概况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锡林郭勒杂岩”
        2.1.2 石炭系阿木山组
        2.1.3 二叠系大石寨组
        2.1.4 侏罗系
        2.1.5 第四系
    2.2 区域侵入岩
        2.2.1 海西期侵入岩
        2.2.2 燕山期侵入岩
        2.2.3 脉岩
    2.3 区域构造
        2.3.1 构造单元
        2.3.2 断裂
        2.3.3 褶皱
        2.3.4 韧性剪切带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侵入岩
    3.4 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3.5 矿体特征
        3.5.1 铜锌银多金属矿区
        3.5.2 锡、锂多金属矿区
    3.6 成矿期次划分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测温特征
    4.4 流体包裹体特征综合分析
第五章 成矿过程讨论
    5.1 矿床成因
    5.2 成矿流体特征
    5.3 成矿物质来源
    5.4 成矿过程
        5.4.1 成矿作用
        5.4.2 成矿模式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创新点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疏松沉积物样品采集
        2.1.1 采样总则
        2.1.2 中国地球化学基准网格
        2.1.3 地球化学采样景观划分
        2.1.4 不同自然地理景观的采样介质
    2.2 岩石样品采集
        2.2.1 岩石采样总则
        2.2.2 地层样品采集方法
        2.2.3 侵入岩样品的采集
        2.2.4 变质岩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分析
3 中国大陆汇水域沉积物铅的基准与分布
    3.1 全国汇水域沉积物铅含量特征与对比
    3.2 全国铅的空间分布特征
    3.3 全国铅的基准值与背景值
        3.3.1 基于大地构造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2 基于地貌景观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3 基于流域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4 基于土壤类型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5 基于省域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3.6 基于平原分区铅的基准值和背景值
    3.4 铅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4.1 气候
        3.4.2 地质背景
        3.4.3 成矿作用
4.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铅的丰度与分布
    4.1 全国岩石铅含量特征
    4.2 全国岩石铅的空间分布特征
        4.2.1 岩浆岩
        4.2.2 沉积岩
        4.2.3 变质岩
    4.3 中国大陆出露地壳铅的丰度
    4.4 侵入岩铅丰度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4.5 地层铅丰度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4.6 泥质岩铅丰度演化对大气圈氧浓度变化的指示
    4.7 分散流富集系数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和现状
        1.2.1 找矿模型
        1.2.2 成矿预测
        1.2.3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地质背景研究
    1.3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和主要工作量
        1.5.1 论文结构
        1.5.2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及其成矿作用
        2.1.1 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地块
        2.1.2 早古生界沉积建造
        2.1.3 晚古生界沉积建造
        2.1.4 中、新生界盖层沉积建造
    2.2 区域岩浆岩及其成矿作用
        2.2.1 元古代钾长花岗岩
        2.2.2 早古生代花岗岩
        2.2.3 晚古生代侵入岩
        2.2.4 早中生代侵入岩
        2.2.5 晚中生代侵入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成矿作用
3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1.1 岩石磁性、密度特征
        3.1.2 区域重力场特征
        3.1.3 区域磁场特征
    3.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2.1 元素丰度特征
        3.2.2 元素富集和分异特征
4 典型银多金属矿床成因分析及成矿模式
    4.1 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体特征
        4.1.3 围岩蚀变
        4.1.4 矿石特征
        4.1.5 矿床成因
        4.1.6 成矿模式
    4.2 敖包吐银多金属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体特征
        4.2.3 围岩蚀变
        4.2.4 矿石特征
        4.2.5 矿床成因
        4.2.6 成矿模式
    4.3 二道河银多金属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主要矿体特征
        4.3.3 围岩蚀变
        4.3.4 矿石特征
        4.3.5 矿床成因
        4.3.6 成矿模式
    4.4 花敖包特银多金属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体特征
        4.4.3 围岩蚀变
        4.4.4 矿石特征
        4.4.5 矿床成因
        4.4.6 成矿模式
    4.5 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
        4.5.1 矿区地质特征
        4.5.2 矿体特征
        4.5.3 围岩蚀变
        4.5.4 矿石特征
        4.5.5 矿床成因
        4.5.6 成矿模式
    4.6 额仁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
        4.6.1 矿区地质特征
        4.6.2 主要矿体特征
        4.6.3 围岩蚀变
        4.6.4 矿石特征
        4.6.5 矿床成因
        4.6.6 成矿模式
    4.7 比利亚谷银多金属矿床
        4.7.1 矿区地质特征
        4.7.2 矿体特征
        4.7.3 围岩蚀变
        4.7.4 矿石特征
        4.7.5 矿床成因
        4.7.6 成矿模式
    4.8 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床
        4.8.1 矿区地质特征
        4.8.2 矿体特征
        4.8.3 围岩蚀变
        4.8.4 矿石特征
        4.8.5 矿床成因
        4.8.6 成矿模式
5 控矿因素与综合找矿模型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时空分布规律
        5.1.2 地层因素分析
        5.1.3 岩浆岩因素分析
        5.1.4 构造因素分析
    5.2 找矿模型的建立
        5.2.1 矿床地层标志
        5.2.2 矿床构造标志
        5.2.3 矿床岩浆岩标志
        5.2.4 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5.2.5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2.6 矿床矿化蚀变特征
        5.2.7 综合找矿模型
6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1 成矿预测
    6.2 资源定量预测
7 PCA和BEMD法在大兴安岭昆都地区的应用
    7.1 数据统计特征
    7.2 因子分析
    7.3 二维经验模型分解提取矿致化探异常
    7.4 昆都地区哈布特盖靶区验证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10)大兴安岭南段萤石矿成矿规律及隐伏—半隐伏矿体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水头萤石矿床
    3.2 小北沟萤石矿床
    3.3 大西沟萤石矿床
第4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4.1 萤石矿成矿时代
    4.2 成矿流体特征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萤石矿的沉淀机制
    4.5 成矿模式
第5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5.1 控矿因素分析
    5.2 萤石矿床(体)垂向分带规律
    5.3 找矿标志
    5.4 成矿预测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历

四、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包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兴安岭南段中酸性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作用研究[D]. 赵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D]. 朱晓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3]内蒙古双尖子山矿集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D]. 袁天梦. 吉林大学, 2020(08)
  • [4]围场-赤峰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成矿预测[D]. 陈鸿沛.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5)
  • [5]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找矿新进展及勘查前景分析[J]. 沈存利,杨发亭,王金娃,吴晓光,张天平,董海龙. 地质与勘探, 2019(04)
  • [6]华北板块北缘翁牛特旗浅覆盖区控矿要素及成矿条件[D]. 张文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过程研究[D]. 刘大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中国大陆出露地壳岩石与汇水域沉积物铅的丰度与分布[D]. 韩志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银多金属矿床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D]. 杜青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大兴安岭南段萤石矿成矿规律及隐伏—半隐伏矿体预测[D]. 裴秋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标签:;  ;  ;  ;  ;  

内蒙古翁牛特旗敖宝山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