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王婷伟[1](2021)在《四链双循环:多元价值共创视阈下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深入推进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是高校会展专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对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直接关系到会展行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多元价值共创视角,剖析了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简称"四链"),并从校内层面与校外层面构建"双循环"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四链双循环"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明:"四链"相辅相成,彼此连接,在多元价值共创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竞赛活动、课程学习、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育人等平台,链接会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了会展创新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校内、校外层面相结合的双循环系统。这种模式构建以及实施路径将为高校会展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路璐,倪丽娟[2](2021)在《基于“六位一体”创新内涵的档案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课程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根基,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创新创造与批判创新的创新内涵六要素与高校创新课程关系入手,分析了当前档案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在课程特质、教学方式、成果展示平台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并根据创新六要素培养规律,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构建档案学创新课程体系的设想。

张薇,樊悦,张睿宸,方婕[3](2021)在《H大学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创新人才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石。本文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要求,运用协同创新理念,依托汇聚水利行业的优秀人才、科研和学科等创新资源,与大型骨干企业、流域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水利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探索建立"寓教于研"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水利创新人才,服务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古翠凤,陆媛斌,宋站阳[4](2021)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管理主体的多中心性,通过引进多元的竞争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一项准公共产品,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和民主多样的治理手段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单一、形式单调、资源分散的问题,从而形成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家庭支持、学生参与的多中心善治格局。

王炜,王学慧,刘西涛[5](2021)在《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探求——以组织核心战略为视角》文中认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必须要有创新型的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实现组织核心战略的保障。文章在分析高校核心战略构成,以及核心战略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范式的基础上,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托有利政策环境提升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差异性、依托社会资源优势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以战略价值为导向深化科技创新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张赫,刘桂芝[6](2021)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配置——基于中央及各部委政策的内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工具划分为能力提升型、保障激励型、思想环境型、改革支持型四类,呈现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配置情况,并从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匹配度不高、政策工具与政策环境不适应、政策工具之间协调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工具优化配置需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明确政策工具使用范围;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增强政策工具实施效果;满足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加强政策工具功能整合。

张建红[7](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素质特征。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沿袭"先民间,后官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高校要结合已有的探索与试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与经验,加快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赵淼[8](2021)在《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诺贝尔科学奖大国经验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利[9](2021)在《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观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通过完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灵活引入创新文化、加快推进民族高校区域联合和中外联合培养等积极完善协同育人创新机制,大力提升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安琦[10](2021)在《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1)四链双循环:多元价值共创视阈下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价值共创理念
2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四链双循环”模式
    2.1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育链
    2.2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人才链
    2.3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产业链
    2.4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创新链
    2.5 会展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双循环模式
3 基于多元价值共创的“四链双循环”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探索
    3.1“需求导向”的培养体系调整
    3.2 全员因材施教,打造“产教融合,双元培养”的教育链
    3.3 全力提高能力,构建“以赛促学,竞合成长”的人才链
    3.4 全面产学互促,实现“工学交替,主动出击”的产业链
    3.5 全程创新训练,强化“多措并举,创造机会”的创新链
    3.6“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施环节探讨
    3.7“三位一体”的多级质量监控
4 结语

(2)基于“六位一体”创新内涵的档案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解读:六位一体的创新要素
二、功能审视:课程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三、实践困境:档案学专业创新教育开展现状
四、路径探寻:构建档案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H大学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创新中心”培养水利本科创新人才的优势
2 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构建“协同创新”背景下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2.2 水利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重点
    2.3 建立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4 构建“寓教于研”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
3 协同视域下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例
    3.1 与水利高校协同,培养复合型水利创新人才
    3.2 与科研院所协同,培养学术型水利创新人才
    3.3 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工程型水利创新人才
    3.4 与国际协同,培养国际型水利创新人才

(4)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
    (一)协同共治的治理目标
    (二)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
    (三)民主与多样的治理手段
二、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主体过于单一
    (二)培养形式过于单调
    (三)培养力量过于分散
三、多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一)政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引导者
    (二)校企: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双核保障者
    (三)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协调者
    (四)家庭: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者
    (五)学生: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

(5)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探求——以组织核心战略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组织战略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关系的研究
    (二)组织战略与人才激励管理关系的研究
二、高校核心战略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范式分析
    (一)高校创新发展核心战略内容的构成
    (二)高校核心战略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范式
        1. 战略环境范式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
        2. 战略资源范式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
三、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现状分析
        1. 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环境分析
        2. 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资源分析
    (二)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针对特殊人才的激励政策缺少差异性
        2. 对科技人才或团队的激励方法相对单一
        3. 激励政策导向与组织战略衔接不够
四、建立以组织战略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体系
    (一)依托有利政策环境提升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差异性
    (二)依托社会资源优势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联盟
    (三)以战略价值为导向深化科技创新人才绩效评价体系

(6)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配置——基于中央及各部委政策的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
二、基于政策工具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内容分析
    (一)政策文本样本选择
    (二)政策文本内容编码
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工具选择与配置的现实考察
    (一)考察维度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匹配度不高
        2.政策工具行政化与崇尚自由的学术环境不适应
        3.政策工具之间衔接性、配合度与协调性不高
    (三)原因分析
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工具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五、结语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理解与基本特征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理解
    (二)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演进
三、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 树立精英教育理念
    2. 设置跨学科培养项目
    3. 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
    4. 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扩展大学生国际视野

(9)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教育观念还比较滞后
    (二)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依然没有过多改变
    (三)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个性化创新教育比例偏低
    (四)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笼统,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五)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
    (六)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不能很好满足创新教育需求
四、对策
    (一)尽快完善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1.加快建成新形势下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实践平台
        2.加速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培育体系
        3.尽早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4.尽快以多种形式为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二)多方式、灵活多样地培养创新文化
    (三)积极构建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四)加快推进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区域联合和中外合办的联合培养模式
    (五)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大力组织创新课题申报和创新活动
    (七)加大对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经费投入
    (八)加速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协同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育人机制
    (九)尽快完善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评价体系
    (十)全面构建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配套保障机制
五、结束语

四、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链双循环:多元价值共创视阈下会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张慧,王婷伟. 商展经济, 2021(21)
  • [2]基于“六位一体”创新内涵的档案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路璐,倪丽娟. 兰台世界, 2021(11)
  • [3]H大学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张薇,樊悦,张睿宸,方婕. 科教导刊, 2021(28)
  • [4]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古翠凤,陆媛斌,宋站阳. 职业教育研究, 2021(09)
  • [5]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探求——以组织核心战略为视角[J]. 王炜,王学慧,刘西涛. 中国高校科技, 2021(08)
  • [6]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配置——基于中央及各部委政策的内容分析[J]. 张赫,刘桂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张建红. 江苏高教, 2021(07)
  • [8]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诺贝尔科学奖大国经验的探究[D]. 赵淼.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9]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刘利.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10]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安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