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

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

一、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闫成,苏彦雷,刘婷婷,薛倩,刘倩[1](2021)在《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例的药学实践》文中认为临床药师在1例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炎性指标的变化,对患者的发热原因进行分析,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装置并积极促进会厌功能恢复,最终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治疗效果较好,体现了临床药师的服务价值。

王春晖,吕迁洲,黄立峰[2](2019)在《对一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热患者的药学服务》文中研究指明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身高168 cm,体质量56 kg。2016年6月患者在外院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期间因两肺感染、低热(T 37.2 ℃),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2016-07-08,患者至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就诊,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D-λ型(DS-ⅢA期、ISS-Ⅲ期)、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 60 g/L]、慢性支气管炎。检查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伴骨痛表现(胸廓为着)

陈玥,柴栋,刘磊[3](2019)在《万古霉素及奥司他韦致药物热的药学监护》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1例抗感染疗效不佳、高热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的过程,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1例颅脑手术后反复发热患者,临床药师参与探讨发热原因,排除致热因素,疑为药物热,并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建议调整治疗方案。结果经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应对抗感染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对于抗感染治疗中仍有发热的患者,应综合考虑,避免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史存发,李静[4](2019)在《临床药师参与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的治疗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的用药监测,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进行用药分析与讨论。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发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药物热,并从药物热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置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医师停药,医师采纳,后患者未再次出现发热,经过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用药监测,可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防止药物滥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刘海平,石壬伟,陆再华[5](2018)在《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监护患者用药过程。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从药物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安敏美[6](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陶丽源,张丽超,李健,马辉[7](2016)在《一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致药物热的病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物热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准,早期很难明确诊断,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一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致药物热确诊病历,探讨药物热的诊断要点、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为临床医师准确诊断药物热,正确处理药物热提供参考及注意事项。

陶兴茹[8](2016)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呼吸科患儿的药学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呼吸科患儿实施药学服务的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呼吸科患儿抗感染治疗的案例,根据呼吸科疾病药物治疗特点,分析临床药师为该类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结果:临床药师可以把参与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出院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等方面作为该类患者药学监护的要点。结论:药学监护已经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医、药、护间应相互协助,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周燕秋[9](2014)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复合制剂。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同时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二者联合不仅对阴性杆菌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是头孢哌酮单用的4倍,而且保护头孢哌酮钠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主要用于由敏感菌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膜

武晓玉,张玉萌,栗晓东[10](2012)在《51例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89-2012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病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共38篇,有效病例51例。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所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0例(39.22%),过敏性休克19例(37.25%),胃肠道反应7例(13.73%)等。结论:生脉注射液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工艺等有关,应严格按照生脉注射液的适应证用药,对于连续用药的患者尤其应该加强关注。

二、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例的药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史资料
2 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3 讨论
    3.1 十二指肠残端瘘致腹腔感染的治疗与监护
    3.2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与监护
    3.3 药物热的分析判断
    3.4 PCT的参考价值

(2)对一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热患者的药学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2.1 抗感染治疗方案
    2.2 发热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3 讨 论
    3.1 药物热的诊断
    3.2 导致药物热的药物
    3.3 药物热的治疗和药学服务

(3)万古霉素及奥司他韦致药物热的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抗感染药物治疗经过
3 用药分析
    3.1 患者3次发热情况分析
    3.2 抗感染药物所致药物热
    3.3 药学监护在抗感染治疗中的意义

(4)临床药师参与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的治疗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主要治疗经过与药学监护
3 讨论
    3.1 药物热的发生机制
    3.2 药物热的特点及处理

(5)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治疗经过
3 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3.1 抗感染治疗
    3.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3 免疫治疗
    3.4 氨溴索的应用
4 讨论

(6)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2.1 毒性反应
        2.2 变态反应
        2.3 二重感染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青霉素类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 头孢菌素类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3 喹诺酮类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4 硝基咪唑类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5 大环内酯类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6 碳青酶烯类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7 糖肽类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8 氨基糖苷类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第五章 讨论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1.1 变态反应
        1.2 神经系统毒性
        1.3 双硫仑样反应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一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致药物热的病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病历分析
3 讨论

(8)临床药师参与1例呼吸科患儿的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主要治疗经过
3 讨论
    3. 1 抗感染药物治疗
    3. 2 抗真菌药的应用
    3. 3 药物热
    3. 4 用药教育

(9)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常见ADR
    1.1 过敏反应
    1.2 凝血功能异常
    1.3 双硫仑样反应
    1.4 肝、肾功能损害
    1.5 血糖异常
2 特殊人群的ADR
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伍禁忌
4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预防措施

(10)51例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病例的基本情况
    2.2 生脉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2.3 联合用药情况
    2.4 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
    2.5 ADR的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特点
    3.2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
        3.2.1 药理作用
        3.2.2 制剂工艺
    3.3 临床用药提示
        3.3.1 应按照生脉注射液说明书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合理用药
        3.3.2 生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四、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例的药学实践[J]. 闫成,苏彦雷,刘婷婷,薛倩,刘倩. 上海医药, 2021(09)
  • [2]对一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热患者的药学服务[J]. 王春晖,吕迁洲,黄立峰.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9(05)
  • [3]万古霉素及奥司他韦致药物热的药学监护[J]. 陈玥,柴栋,刘磊. 医药导报, 2019(03)
  • [4]临床药师参与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的治疗实践[J]. 史存发,李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02)
  • [5]1例疑似卡氏肺孢子虫病免疫受损宿主的用药监护[J]. 刘海平,石壬伟,陆再华. 海峡药学, 2018(03)
  • [6]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7]一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致药物热的病历分析[J]. 陶丽源,张丽超,李健,马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12)
  • [8]临床药师参与1例呼吸科患儿的药学监护[J]. 陶兴茹.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02)
  • [9]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综述[J]. 周燕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07)
  • [10]51例生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J]. 武晓玉,张玉萌,栗晓东.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06)

标签:;  ;  ;  ;  ;  

头孢哌酮钠致药物热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