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动脉血流治疗低血管性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阻断动脉血流治疗低血管性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一、阻断动脉血流治疗少血供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乔伟[1](2020)在《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经皮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ablation,PEA)作为一种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于小肝癌治疗已30多年,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而肝细胞癌内血供丰富,肿瘤滋养血管易冲刷注入的无水酒精,降低局部酒精浓度,缩短酒精滞留时间;且国内肝细胞癌多合并肝硬化,瘤内存在丰富纤维分隔,限制了酒精弥散,从而限制了无水酒精消融的体积和完全坏死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大消融范围的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技术成为主流,逐渐取代了酒精消融术成为小肝癌的首选介入治疗方式。尽管如此,经皮酒精消融对于热消融困难部位,例如临近肝门、胆道、膈肌及靠近腹腔脏器等重要组织器官的肝癌消融仍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经皮酒精消融依然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局部酒精浓度,使其获得足够大的消融体积,已成为目前酒精消融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直径<2cm的小肝癌,酒精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在长期生存率上并没有显着差异,而对于3-5cm的较大肝癌或多结节性肝癌,酒精消融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下降至50%。为了扩大酒精消融范围,临床大量研究采用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与酒精消融联合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肿瘤坏死率和远期生存率。其原理多为在治疗栓塞或损毁肿瘤血管的基础上,再进行酒精消融,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肿瘤血供对酒精的冲刷,从而增强其消融效果,但上述联合治疗仅仅是两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前后叠加应用,不仅增加了创伤、治疗时长及治疗费用,且并未改善酒精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的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有多项实验研究表明HIFU可以实现对部分肝内肿瘤的精准消融治疗。然而由于治疗声窗狭小,传递到胸廓内的超声能量被肋骨大量吸收反射,加上肝脏生理性运动影响,限制了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增强靶区组织对超声能量吸收,扩大消融效果,减少治疗剂量与治疗时间,与肝癌治疗相关的HIFU增效剂也成为目前聚焦超声的研究热点。离体猪肝实验中发现在HIFU辐照前经无水酒精注射处理可显着增大消融灶。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内或肿瘤行PEA治疗数天后,再行HIFU治疗患者较单纯HIF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提高。既往研究还发现当HIFU对组织造成损伤时,可通过汽化和空化效应产生微泡云。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是HIFU的两个主要物理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都可以使无水酒精发生汽化。另外无水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人体组织及体液更低,实验发现离体肝组织注入无水酒精后,可明显降低HIFU靶区的空化阈值,增强HIFU辐照时的空化活动,使得焦点处温度升高突然加快,进而缩短HIFU的治疗时间。有鉴于此,我们设想将非侵入性的HIFU治疗直接作用于PEA注入的无水酒精,激励其汽化形成大量微气泡云,促使膨胀的酒精气泡聚集在注入区域的组织或微血管中,延缓血流的冲刷,从而增加局部酒精浓度以及滞留时间;而酒精气泡又可作为空化核,在超声诱导下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微射流、冲击波可在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壁形成声孔,增强局部组织的通透性,进而促进酒精在组织和瘤体内的弥散,从而扩大酒精消融的体积以及提高消融完全坏死率。考虑到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低,激励酒精汽化所需要的条件可能远低于目前HIFU所具有的精确焦域以及高声强,而且辐照时间相比HIFU治疗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我们选择更为简便的平均声强较低的小型HIFU聚焦超声设备(Focused ultrasound,FUS),来初步验证聚焦超声对酒精消融治疗的影响。研究目的:1.通过聚焦超声联合酒精消融兔肝实验,证实聚焦超声实时激励注入的酒精汽化形成酒精微气泡,可以有效扩大酒精消融体积;并验证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及其与酒精联合作用对肝功能的影响。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该联合方法应用于兔肝脏VX2肿瘤消融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主要实验仪器(1)“华西”牌CZ180A型超声治疗仪(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公司),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1.0 MHz,实测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大于±15%。超声输出功率:12.5W±20%,占空比为50%,采用导声罩方式聚焦。由南京大学声学所采用HNA-0400针式水听器(Onda Corporation)测得峰值负压为1.4 MPa±15%,对应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为33.0W/cm2±20%。(2)VINNO 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配备X4-12L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范围4-12 MHz),具备超声造影功能。(3)AZ8856型双通道数显温度表(台湾衡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200~1760℃。(4)WRT-MI型微型针式温度传感器(广州市圣高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50~125℃,直径0.6 mm,长度100 mm。2.主要实验试剂(1)无水酒精,分析纯(CH3CH2OH)含量≥99.7%,由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Sonazoid?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挪威GE医疗),微球平均直径为2.1μm;4ml生理盐水复溶16μl微球,微球溶液浓度约6×108/ml。3.实验动物5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3-6月龄,体重1.8-2.5 kg,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完成检疫。其中39只用于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正常兔肝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另外20只用于建立兔肝脏VX2肿瘤模型后入组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4.实验方法实验一: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实验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9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聚焦超声辐照组(FUS,n=12),单纯酒精消融组(EA,n=12),聚焦超声激励酒精消融组(EA+FUS,n=12),对照组(Control,n=3)。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FUS组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处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 s;EA组超声引导下将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针(21 G×180 mm,日本八光公司)插入同一区域肝包膜下约10mm处,随后缓慢(约20s)注射0.2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的针尖区,缓慢注入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Control组仅接受开腹手术,暴露兔肝后关腹。(2)肝功能检测:FUS、EA、EA+FUS组各取3只实验兔与对照组实验兔于处理前、处理后即刻、24h、48h、72h及7d抽取动脉血检测ALT、AST含量。(3)聚焦区温度变化检测:48小时后,FUS组除去1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剩余8只实验兔再次接受聚焦超声辐照20 s,并对聚焦区进行测温,测量时间为60s,并根据结果绘制温度时间曲线。(4)消融体积测量:EA、EA+FUS组处理后48h获取各组肝脏组织,仔细沿消融灶与肝组织交界处进行切除取材,利用量筒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坏死灶的体积。(5)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处理后48h,各组取1只实验兔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消融灶的组织学改变。实验二: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兔肝VX2肿瘤模型建立:麻醉后从荷瘤兔肝脏中取出肿瘤,选取肿瘤边缘生长旺盛的鱼肉状活性组织切割成约1mm3的组织块,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通过18G同轴针将瘤块植入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区域下方距肝包膜约10mm处。术后连续3天,每天肌注800,000IU剂量青霉素预防感染。随后经腹超声监测肿瘤大小,当长径生长到约10-15mm,即可纳入实验组。(2)实验分组及处理:20只兔肝VX2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无水酒精消融组(EA,n=10),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组(EA+FUS,n=10)。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治疗前,所有瘤兔均接受示卓安(Sonazoid)CEUS。在Kupffer期,肿瘤灌注呈充盈缺损,在其最大切面测量互相垂直的三个径线,记录为长度(L),高度(H)和宽度(W),然后根据椭圆公式V=πLWH/6,估算两组肿瘤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时,EA组在CEUS引导下将PEIT针插入肿瘤中心区域,缓慢(约20s)注射0.3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尖,在注入无水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3)肿瘤坏死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处理后48h,收集所有实验兔肝叶,每组随机选择一取材肝叶,沿肿瘤长轴切开,行大体观察。随后将剩余肝叶中肿瘤仔细分离,沿短轴等距将瘤体切为四块后,固定、包埋、切取标本中间层面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学改变。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勾画出各组坏死区面积并计算肿瘤坏死率。结果实验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超声显示目标区域见一呈团状强回声的微气泡云,后方伴声影,而EA组仅可见注射点局部回声稍增强。48小时后,超声造影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区,周边可见散在小片状缺损,部分充盈缺损区内部仍可见残存增强血管影;而EA+FUS组消融灶多呈更大更规则的类球形完全充盈缺损。FUS组CEUS未见充盈缺损。(2)FUS、EA、EA+FUS各组ALT水平在治疗后2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7天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各组AST水平在治疗后即刻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48小时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FUS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EA组与EA+FUS组之间的ALT和AST随时间变化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FUS辐照前实验兔肝内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测值为35.96±0.96℃。辐照20s时温度上升到平均峰值水平为44.93±1.67℃(热剂量<240 CEM43℃),然后随着FUS辐照停止,温度开始逐渐下降。(4)EA+FUS组消融体积(1.46±0.30 cm3)约为EA组(0.51±0.17 cm3)的3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大体观察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片状灰白色凝固坏死,形态不规则,且主灶周边可见弥散坏死灶。而EA+FUS消融灶面积则更大更规则,周边少见弥散病灶。FUS组肝脏靶区未见坏死区域。实验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二维超声可见与肿瘤形态相似的强回声酒精微气泡云团,48小时后,CEUS所示消融灶多呈类椭球型、边缘规则的充盈缺损,且范围明显超过原肿瘤边界,而EA组CEUS充盈缺损区域形态不规则,周边可见弥散灶,且多可在肿瘤边缘区域见到血流灌注。(2)VX2肝肿瘤消融前,EA和EA+FUS组通过CEUS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A+FUS组的肿瘤坏死率为90.27±4.59%,明显高于EA组(63.55±8.0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肝脏的效果,增大消融体积同时使消融灶形态更规则,且不会造成额外肝损伤,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VX2肝肿瘤坏死率。这项研究证实了此方法可有效增强酒精消融肝肿瘤,且这种新颖的联合方法具有非入侵条件下直接增强传统经皮酒精消融术的潜力。

魏启明[2](2020)在《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以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为栓塞材料行肝脏肿瘤的肝动脉栓塞术,探讨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作为新型肝癌栓塞材料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兔20只,开腹建立VX2肝脏肿瘤模型,14天后行MR平扫并测量肿瘤大小,以随机数法分为A、B两组,通过肝动脉对肿瘤进行栓塞治疗,A组为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组,B组为灭菌注射用水。通过检测血清ALT、AST、Cr、BUN来评估肝、肾功能变化。栓塞治疗7天后再次MR扫描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并计算肿瘤生长率,随后处死实验兔观察肝脏、心、肺、脾及肾的外观,并行HE染色观察。所得数据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所有20只实验兔的肝脏肿瘤种植均采用开腹手术法,其中14只实验兔肿瘤种植成功并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总体成功率为70%。肝肾功能变化: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组实验兔ALT水平较B组均升高(P均<0.05)。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A组实验兔AST水平较B组均升高(P均<0.05);栓塞术后第7天A组实验兔AST水平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实验兔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LT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AST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前AST水平与术后第7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Cr、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LT、AST、Cr、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栓塞治疗前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975.2±745.9)mm3、B组(1060.0±622.9)mm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P=0.821)。栓塞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2370.1±1561.5)mm3、B组(5213.0±2434.1)mm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23);两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A组:(160.4±53.7)%、B组:(489.8±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46),A组肿瘤生长率低于B组。A组实验兔肿瘤组织与周围肝组织均呈凝固型坏死,边界欠清晰,光学显微镜下切片观察到肿瘤不同范围和程度的坏死。B组实验兔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分解清晰,光学显微镜下切片观察到肿瘤细胞异型性增加,肿瘤组织生长活跃。心、肺、脾、肾病理检查:两组实验兔所取心、肺、脾、肾大体形态正常,未见明显水肿及坏死,光镜下行切片观察未见损害。结论: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作为新型肝癌栓塞材料是安全的、有效的,有作为TACE治疗HCC的新型栓塞材料的潜在价值。

黄烨[3](2019)在《肝脏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兔肝射频消融的影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由于其微创、安全、可近期多次重复治疗等优点,已成为<3cm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肝癌直径增大,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完全消融坏死率下降明显,而消融不完全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射频消融多被局限于治疗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患者。Goldberg1996年发现,肿瘤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血流灌注可快速带走消融时的热量,这一现象被称为“热沉效应”(Heat sink effect),是限制射频消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射频消融时阻断肝脏血流,能够有效降低热沉效应,扩大消融范围,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最终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阻断肝动脉联合射频消融理论上可有效降低热沉效应,提高射频消融疗效。但较大肝癌周边门静脉血供丰富,单独阻断肝动脉血供并不能降低相应区域的热沉效应,达到完全理想的消融效果。Radiology上的一项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时暂时阻断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可减少最大直径<35mm,且临近大于4mm血管的肝癌术后18月原位复发率至11%,而既往部分研究报道的复发率为53%。初步证实了门静脉阻断联合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门静脉血流阻断对肝癌射频消融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证实。离体研究证实,拟消融部位附近模拟血液流速超过5ml/min时,即可引起较强的热沉效应。全阻断入肝血流与单阻断肝动脉或门静脉对射频消融的影响理论上应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兔肝血流阻断模型,研究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射频消融的影响,探讨阻断肝脏血流增强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前期动物实验分离兔肝动脉时易使动脉痉挛导致术后大面积肝脏梗死,故未设置肝动脉阻断组。目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TACE后肿瘤肝动脉供血阻断,热沉效应降低,理论上可增加消融体积,减少局部原位复发,改善术后长期生存。但许多患者TACE术后可形成丰富的肝内外侧枝循环,且其发生率随着TACE治疗次数增加不断上升,因此TACE对射频消融的增强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许多相关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样本含量较少,结论可信度有限。而Meta分析可通过汇总研究资料,扩大样本量,减少实验误差,并通过严格的纳入筛选、发表偏倚分析、敏感性检测及亚组分析等控制偏倚,提高结论可靠程度。因此为明确阻断肝动脉血流对RFA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收集已发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结果,经筛选、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研究TACE联合RFA对比RFA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目的:1.研究兔肝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射频消融的影响,探讨阻断肝脏血流增强射频消融的应用价值。2.通过Meta分析,比较TACE联合RFA与单独RFA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侧面了解阻断肝动脉对射频消融的影响。第一部分: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RFA组(NO)组、门静脉阻断+RFA组(PV组)、肝动脉及门静脉联合阻断+RFA组(HA+PV组)。(2)实验器材:射频消融系统:RITA1500型治疗系统(RITA公司,USA),单针射频消融针,长度10 cm,内径18 G,治疗端长度5 mm(RITA公司,USA)。飞依诺超声诊断仪:VINNO70型(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配备9L线阵探头(频率:4-12MHz)。2.实验方法:(1)4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RFA组(NO组)、门静脉阻断+RFA组(PV组)、肝动脉及门静脉联合阻断+RFA组(HA+PV组),NO组不阻断入肝血流,PV组阻断门静脉血流,HA+PV组阻断肝动脉、门静脉血流。(2)入肝血流阻断模型建立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设置消融输出功率为15w,温度80℃,消融时长1min,消融结束后即刻恢复入肝血流。(3)消融24h后开腹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测量肝脏消融灶各径线,并取兔肝大体标本测量消融灶各径线,量筒排水法测体积。(4)每组取3只实验兔,于术前即刻,术后1、3、5、7日抽取耳动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5)每组再取1只实验兔,术后24h处死,取肝消融灶标本(包括消融灶与肝组织交界区)送病理检查。结果:1.射频消融后24h,比较三组超声造影下消融灶径线及大体标本消融灶测值,两两比较,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肝动脉及门静脉联合阻断组平均体积2.44±0.60ml,门静脉阻断组平均体积1.56±0.20ml,单纯消融组平均体积0.85±0.24ml。2.三组实验兔动脉血ALT,AST均于术后第1日升至峰值,且HA+PV组最高,随后缓慢下降,术后第7日均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三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GGT及ALP测值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单独阻断门静脉血流或联合阻断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两种情况均可明显增强兔肝射频消融效果,且联合阻断效果最好。2.阻断入肝血流联合射频消融较单纯消融治疗并未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及胆管损伤。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按预定检索式检索2000年2月-2018年10月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的研究,收集比较TACE联合RFA与单独RFA肝癌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标准纳入临床研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实验组为TACE联合RFA,对照组仅行RFA。结果指标为1年、3年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1.经筛选后共纳入8项关于TACE+RFA对比RFA肝癌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病例总数753。其中5项为关于肿瘤最大径<5cm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病例总数467。2.TACE联合RFA与单独RFA治疗对比:术后1年生存率OR=2.27,CI=[1.40,3.69],P<0.05;术后3年生存率:OR=1.94,CI=[1.41,2.6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TACE联合RFA较单独RFA可提高肝癌患者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OR=1.17,CI=[0.39,3.55],P>0.05,表示TACE联合RFA对比RFA单独治疗在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上未见明显差异。3.肿瘤最大直径<5cm肝癌患者,TACE联合RFA对比单独RFA:术后1年生存率:OR=2.44,CI=[1.18,5.04],P<0.05;术后3年生存率;OR=2.11,CI=[1.41,3.1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当患者肝癌最大直径<5cm时,TACE联合RFA较单独RFA可提高患者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结论:通过对相关RCT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1.TACE联合RFA较单独RFA可提高肝癌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2.对于肿瘤最大直径<5cm的肝癌患者,TACE联合RFA较单独RFA可改善患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

李骏[4](2018)在《靶向肿瘤内高乳酸环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探究靶向肿瘤内高乳酸环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rgeting intratumoral lactic acidosis TACE,TILA-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行TACE治疗时是否灌注碳酸氢钠分为两组:TILA-TACE组30例;TACE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随访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TILA-TACE组疾病控制率为86.67%,高于TACE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LA-TACE组12个月生存率为80%,高于TACE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TILA-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TACE治疗。2、TILA-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安全可靠。

徐璐[5](2015)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及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肿瘤的血供情况,不同血供类型对其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对于富血供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被临床证实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乏血供肝癌,单纯TACE治疗疗效欠佳,且易发生术后肝功能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乏血供肝癌的疗效,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和探讨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晚期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乏血供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RFA治疗,21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19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含量;术前、术后1周、2周、3周分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病灶的大小、坏死程度、术后甲胎蛋白及肝功能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术前AFP、ALT、AST、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与前术后AFP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FP下降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肿瘤缩小率和完全坏死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治疗组术后肿瘤进展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TACE联合RFA治疗乏血供肝癌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治疗。2、TACE联合RFA治疗乏血供肝癌安全可靠。

陈敏华,严昆,戴莹,吴薇,徐辉雄,杨薇,丁红,王文平,谢晓燕,武金玉,于晓玲,王金锐,经翔,吕珂,姜玉新,罗燕,郑荣琴,唐缨,李安华,周翔,董宝玮[6](2013)在《肝超声造影应用指南(中国)(2012年修改版)》文中提出总论第二代超声造影能够显示肝血供及微循环,借助专用成像技术及动态增强模式,实现对肝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定量化诊断[1-6]。建立有效的方法及诊断流程,制定中国超声造影(CEUS)应用指南,将为提高我国肝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指导,而成为超声领域的重要文献。一、CEUS指南发展史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Bracco,Italy)自2002年开始在中国四家医院开展了三期临床

杨永波[7](2013)在《阻断加压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乏血供肝癌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由于它供血动脉细而少,新生血管密度低,常规TACE治疗中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不易充分进入瘤灶内,且灌注时易发生返流,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碘油充填不理想,效果差,属临床治疗的难点。提高乏血供肝癌的介入疗效有望提高其生存率,并扩大TACE的应用范围。本论文拟评价阻断加压TACE介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乏血供肝癌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式,以影像学诊断为乏血供肝癌、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阻断加压TACE(常规导管+球囊导管+压力泵)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常规导管)。受试者须接受至少2次TACE治疗,介入术后影像学检查中如果发现有异常强化区域,则在患者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每23个月行一次TACE治疗;如果没有异常强化,则每23个月继续随访。所有患者介入前及介入后1.5个月、此后的治疗和随访过程中行增强CT或MRI检查、实验室检查,通过观察肿瘤对介入治疗的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性指标包括肝内碘油的沉积量、碘油沉积等级、瘤灶最大径的改变(RECIST与mRECIST标准)和肿瘤指标的变化等。安全性指标包括: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等介入术后不良反应,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前白蛋白、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患者肝功能Child-Pugh等级变化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可观察治疗病灶的消失(死亡或实行二期手术切除)。连续性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否则经对数转换后再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及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的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以Kaplan-Meire法计算患者目标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并采用Log-rank检验其差异性。以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最可能的预后危险因素。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178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且入组基线较为均衡。试验组介入术中碘油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肝内碘油沉积量及碘油肿瘤体积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mRECIST标准,可见试验组较对照组的TTPR明显缩短(p=0.029),而两者间的TTPD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1),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术中行双侧栓塞和药物返流有关,而与碘油的使用量无关。介入术后1.5月左右,两组间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肝功能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肝外转移的发生时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入组时合并癌栓的患者肝外转移的发生明显较早(p=0.015,HR=2.5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了PA、BCLC分级、治疗入组和其它治疗等4个独立预后因子。其中,具有PA<170mg/L(p=0.014)和BCLC分期C级(p<0.001)的患者预后较差;而采用试验组介入方式(p=0.042)和合并有其它治疗(p=0.001)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本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阻断加压TACE治疗可明显增加乏血供肝癌的碘油沉积程度,病灶可更易获得疾病缓解,并且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球囊导管的使用减少了化疗药物和碘油的返流,并明显降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和对正常肝实质的损害,虽然局部灌注了更多的药物和碘油,但并未对患者的肝功能和肝外转移的发生有不良影响。因此,阻断加压TACE可能是一种针对乏血供肝癌的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手段,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杨永波,程红岩,张亮,陈玉芳[8](2012)在《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流加压灌注治疗乏血供肝癌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结果》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流加压灌注治疗乏血供肝癌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方法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乏血供肝癌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入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试验疗法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80例患者完成随访,对其介入前、后的碘油充填情况和肿瘤最大径变化(RECIST标准)进行中期结果分析,同时评价AFP的变化以及试验疗法对肝功能的影响。两组间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其差异,各组内资料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其变化程度,疗效指标间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均符合乏血供肝癌的诊断,且入组基线均衡。(2)碘油充填情况: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随访节点肿瘤组织内碘油沉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12个月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35、-2.939、-2.686,P值均<0.05),第6个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0,P=0.242);试验组碘油沉积良好,随访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3,P=0.459),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6,P=0.012)。(3)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随访节点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大于对照组,第3、12个月时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34、-2.733,P值均<0.01),第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2和-1.895,P=0.091和0.058);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肿瘤最大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500,P=0.139;χ2=6.509,P=0.089)。碘油充填与肿瘤最大径变化之间相关性分析,在第3个月时r=0.257,P=0.035。(4)两组患者中,术前AFP在20~1000μg/L之间者,术后两组患者的随访数据行Pearson卡方检验,χ2=0.882,P=0.644。(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在术前、术后第1、3、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73、-1.314、-0.518、-0.549,P值均>0.05)。结论本试验中期结果初步证明了试验疗法较传统方法明显增加了碘油充填,肿瘤的最大径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减小显着;但两组患者的AFP、肝功能无明显差异。

梁斌[9](2010)在《羟喜树碱抑制肝癌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羟喜树碱对缺氧诱导的人HepG2肝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羟喜树碱(HCPT)对缺氧诱导的HepaG2肝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分别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体外培养HepaG2细胞,以不同浓度的HCPT处理细胞16小时后,采用CCK-8比色试验法检测HCPT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常氧与缺氧状态下HPCT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无显着性差异。缺氧诱导HIF-1α蛋白表达,但不影响其mRNA表达,HCPT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HIF-1α蛋白表达。相比之下,缺氧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VEGF表达,HCPT可有效抑制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尽管HCPT对HIF-1α及VEGF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无明显细胞毒效应的药物浓度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作用。结论:HCPT对缺氧诱导的HepaG2细胞HIF-1α蛋白及VEGF mRNA、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药物的细胞毒效应无关。第二部分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材料与方法: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将其分为两组:TAE处理组(n=15),接受150-250μm聚乙稀醇(PVA)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对照组(n=15),接受蒸馏水经导管肝动脉注入模拟TAE。分别在实验处理后6小时、3天及7天,处死实验兔并在肿瘤和邻近正常肝组织取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结果:HIF-1α蛋白在VX2肿瘤中有表达,而在邻近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HIF-1α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坏死区周围。TAE处理组肿瘤HIF-1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在3个处死时间点,6小时和3天处死的动物HIF-1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0,P=0.031);而7天处死的动物HIF-1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502)。HIF-1αmRNA在肿瘤和邻近正常肝实质均有表达,但两者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72)。结论:肝癌TAE导致残存肿瘤HIF-1α蛋白表达增高,这可能是由于TAE诱导的肿瘤内缺氧所致。第三部分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目的:探讨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后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建立20只兔VX2肝癌模型,将其分为两组:TAE处理组(n=10),接受150-250μm聚乙稀醇(PVA)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对照组(n=10),接受蒸馏水经导管肝动脉注入模拟TAE。处理后6小时、3天处死实验兔对肿瘤进行取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Ⅱ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TAE处理组肿瘤HIF-1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HIF-1α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坏死区周围。TAE处理组肿瘤VEGF蛋白、mRNA水平及平均MVD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0.000和0.001,)。HIF-1α蛋白水平与VEGF mRNA(r=0.612,P=0.004)、VEGF蛋白(r=0.554,P=0.011)及MVD(r=0.683,P=0.001)密切相关。结论:肝癌TAE通过上调残存肿瘤HIF-1α蛋白表达参与术后肿瘤血管生成的激活。HIF-1α可能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与TAE联合用于肝癌治疗。第四部分羟喜树碱对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灌注羟喜树碱(HCPT)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后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对照组,n=10),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蒸馏水模拟TAE;第二组(TAE组,n=10),接受150-250μm聚乙稀醇(PVA)经导管肝动脉栓塞;第三组(TAE+HCPT组,n=10),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HCPT(1 mg/kg),随后PVA栓塞。处理后6小时、3天处死实验兔对肿瘤进行取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第二组肿瘤HIF-1α、VEGF及MVD显着高于第一组和第三组(P<0.05),而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水平与VEGF蛋白(r=0.587,P=0.001)及MVD(r=0.527,P=0.003)密切相关。结论:经导管动脉内灌注HCPT可以抑制肝癌TAE后HIF-1α表达及血管生成。

关键[10](2009)在《兔VX2肝癌TACE实验方法改良、药物应用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的实验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开腹种植VX2瘤块于兔肝左叶,建立VX2肝肿瘤模型兔15只。2周后行CT及彩超检查证实接种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行介入治疗,再恢复肝动脉血流,术后导管埋置于皮下。用多层螺旋CT(MSCT)、彩色超声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兔VX2肝肿瘤行影像学评价。结果: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操作成功11只,麻醉过量致死及术中大出血死亡各1只,另2只因解剖变异未做插管。MSCT平扫兔VX2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彩超上瘤灶为低回声光团,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SA图像示VX2瘤灶于动脉期呈结节状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结论: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对兔VX2肝癌行术中介入治疗,可实现超选择血管介入治疗,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便于术后观察,实验人员可完全避免放射辐射,但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一定要求。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注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并了解碘油和nHAP混合物在主要脏器的分布和影响。方法:将45只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分别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0ml;B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C组为nHAP组,注入0.5%nHAP 0.5~1.0ml。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天行多层螺旋CT(MS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前、治疗后第1、7天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两项肝酶指标;并记录各组术后生存天数。另取6只肝VX2肿瘤的模型兔按C组方法灌注nHAP和碘油的混合物0.5~1.0ml后,定期处死(术后1h和术后24h各处死3只),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解碘油-nHAP混合物对主要脏器的影响和分布情况。结果:术后7、14天,A组动物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350±116%和1098±337%、B组为234±18%和730±32%,C组为233±15%和723±30%。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各组血清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A、B、C组血清AST、ALT均升高,B、C组上升幅度稍高,但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各组AST、ALT均降至正常范围。A、B、C组瘤兔的生存期分别为38.0±5.4d、54.0±8.1d、56.0±8.2d,B、C两组与A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光镜下HE染色见肝内肿瘤组织表现为癌巢和坏死结构,癌旁肝组织、心、肾、肺、脾等均无异常。透射电镜显示术后1h和24h兔肝肿瘤组织中均可见nHAP沉积,而其他脏器内均未见nHAP分布。结论:经动脉灌注nHAP治疗兔肝VX2肿瘤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期,而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经动脉灌注碘油和nHAP的混合物后,药物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而其他重要脏器内未见nHAP分布,亦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价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射5-FU缓释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ml:B组(碘佛醇对照组),注射碘佛醇0.5~1ml;C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D组为5-FU缓释微球组(实验组),注射5-FU缓释微球10mg和碘佛醇1ml的混合溶液。4组实验动物于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治疗1周后D组(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B组(碘佛醇对照组)(P<0.05),与C组(碘油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4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D组(5-FU缓释微球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组(碘佛醇对照组)(P<0.05)。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碘佛醇对照组)和D组(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69±0.18、1.75+0.27和8.03±0.63,5-FU缓释微球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微球经动脉灌注可抑制肝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坏死,是一种有效的化疗栓塞剂。目的:研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兔VX2肝肿瘤的疗效。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重新开放肝总动脉血流。A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ml:B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C组为重组改构TNF组(实验组),注射重组改构TNF 2.5万U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0.5~1.0ml。3组实验动物于治疗1周后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以病理学方法评价肿瘤坏死程度,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介入治疗后生理盐水组、碘油组和TNF组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程度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术后1周后C组(TNF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与B组(碘油组)无显着差异(P>0.05)。3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C组(TNF组)和B组(碘油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空白对照组)和C组(TNF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69±0.18和7.26±0.4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生理盐水组,介入治疗后TNF组残余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和MVD均有所下降.结论:重组改构TNF经动脉灌注可抑制VX2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坏死,并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是一种有效的局部化疗手段。

二、阻断动脉血流治疗少血供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断动脉血流治疗少血供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消融治疗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药物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兔XV_2肝脏肿瘤模型的建立
    3.2 兔VX_2肝脏肿瘤MR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
    3.3 术前、术后实验兔一般情况及肝、肾功能变化
    3.4 术后7天肿瘤体积变化及病理检查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肝脏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兔肝射频消融的影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肝脏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兔肝射频消融的影响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
    引言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射频消融联合治疗肝癌的系统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靶向肿瘤内高乳酸环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阻断加压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结果
    一、基本资料
    二、有效性检验结果
    三、安全性检验结果
    四、生存分析
讨论
    一、乏血供肝癌的治疗困境和出路
    二、阻断加压 TACE 提高了碘油充填率并更早获得缓解
    三、阻断加压 TACE 未增加不良反应和肝外转移的发生率
    四、阻断加压 TACE 可使患者生存受益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9)羟喜树碱抑制肝癌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羟喜树碱对缺氧诱导的人HepG2肝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部分 羟喜树碱对兔VX2肝肿瘤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综述(二)
附录
致谢

(10)兔VX2肝癌TACE实验方法改良、药物应用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缩略语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前言
五、正文
    第一部分 兔VX2肝癌TAE实验方法改良及影像学表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动脉注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5-FU缓释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及疗效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经动脉注射重组改构TNF治疗兔VX2肝肿瘤及影像病理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六、全文小结
七、综述
    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在肝癌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八、主要实验设备、器材和药物
九、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十、致谢

四、阻断动脉血流治疗少血供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D]. 乔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D]. 魏启明. 暨南大学, 2020(03)
  • [3]肝脏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兔肝射频消融的影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D]. 黄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4]靶向肿瘤内高乳酸环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研究[D]. 李骏.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1)
  • [5]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疗效分析[D]. 徐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3)
  • [6]肝超声造影应用指南(中国)(2012年修改版)[J]. 陈敏华,严昆,戴莹,吴薇,徐辉雄,杨薇,丁红,王文平,谢晓燕,武金玉,于晓玲,王金锐,经翔,吕珂,姜玉新,罗燕,郑荣琴,唐缨,李安华,周翔,董宝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08)
  • [7]阻断加压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D]. 杨永波.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5)
  • [8]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流加压灌注治疗乏血供肝癌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结果[J]. 杨永波,程红岩,张亮,陈玉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2(08)
  • [9]羟喜树碱抑制肝癌介入栓塞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 梁斌.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10]兔VX2肝癌TACE实验方法改良、药物应用及评价[D]. 关键.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阻断动脉血流治疗低血管性恶性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