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一、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陈瑶[1](2020)在《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源头,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的推动力。我国主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等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近几年国家政策同样极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但由于农户个体内在推动力不足、外部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规范和外在客观因素的限制等原因,农业标准化推进略有滞缓。苹果种植户中存在高意愿低行为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户出现高意愿低行为的状况呢?本文以无公害苹果种植为例,分析影响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因素。具体以陕西、山东、甘肃苹果主产区901个苹果种植户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以农户种植无公害苹果过程中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为研究对象,选择农户自身禀赋、外部条件限制、社会规范、社会资源四类核心变量和7个控制变量,探究其影响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内在逻辑。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1.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相悖离的现象:行为与意愿一致的比例达到52.9%,行为与意愿悖离的比例达到47.1%,本文所研究高意愿低行为占比达44.7%;2.农户自身禀赋(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劳动力数量)正向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农户自身禀赋良好,具备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与意愿达成一致;3.外部条件限制(离最近果品批发市场距离、果园离家距离)负向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外部环境条件良好有利于信息、技术和生产资料的获取,有利于实现农业标准化遵从行为与意愿的统一;4.社会规范(社会网络约束、是否有命令性规范、政府或组织是否检查、政府或组织是否惩罚)正向影响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即制定社会规范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的一致化;5.社会资源(经常往来人数)正向影响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社会资源的积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与意愿的统一。基于上述结论,为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户禀赋向好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市场资源,减少外部条件限制;制定社会规范,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查机制和惩罚机制;增强农户交流协作,引导农户积累社会资源。

黄丽萍[2](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王晨璐[3](2019)在《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推进质量兴农战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济源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推广示范市”、“全省农产品生产记录和包装标识试点”和“全国监管示范市”,对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具有典型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深入研究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的情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国际钻石”模型理论、新发展理念等相关理论基础,对济源市质量兴农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梳理,掌握了济源市质量兴农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要农产品及产值发展稳中向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济源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加、济源市农村居民收入稳健提升,以及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中绿色发展、全程标准化、农业科技、质量追溯、监管能力等评判要点的现状。根据实地调研走访和搜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发现济源市在推进质量兴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农户对质量兴农认知不到位、产地环境缺乏保护、农产品生产标准不全面、智能农业设备使用率低、监管和追溯体系不健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有质量兴农宣传培训方式陈旧、药肥过度使用及农业废弃物未利用、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宣传缺乏系统性、科技投入力度不足、监管和追溯体系未全覆盖。还应该在提升质量意识、把控源头污染、厉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价值、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监管追溯等方面下功夫。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质量兴农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二是从微观层面通过典型分析开展实证性的全面系统调查研究。

陈国豪[4](2019)在《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及生产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目标从过去的温饱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生态环境恶化、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对农产品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保障,是近年来政府工作的持续关注重点。研究以此为背景,选取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体系,归纳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现状情况,系统地分析了P区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所面临的阻力。研究认为,广州市P区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存在农产品产地环境管控不到位、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研究希望为推动广州市P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贡献,同时也能为各地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解决农产品监管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杨兴怀[5](2017)在《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以有毒有害残留物超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湘字号品牌,维护消费者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本课题着眼关注民生、关切民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以相关概念界定为基础,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深刻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关系,在认真分析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规模小、标准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标准宣贯、执法体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查找了具体原因,并以玲珑茶农业标准化建设为示例,借鉴桂东县推进玲珑茶标准化建设,助推玲珑茶产业发展和茶产品质量安全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保障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重点要在农业标准宣贯、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实施、示范区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王拓[6](2017)在《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是在制定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可操作性与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促进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效率。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不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进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大省,也是农业标准化实施较完善的省份之一,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创新,全省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然而,现阶段黑龙江省取得的成果和国际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国内社会上对于农产品质量保证的需求和现代化农业的宏远目标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标准化基础薄弱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户、合作社、企业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载体,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丰富农业标准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为黑龙江省政府制定保障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咨询依据。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研究及实践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基础,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农户、合作社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的实施机制:(3)分别对黑龙江省的农户、合作社、企业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实地调查问卷中获取数据、提出行为影响因素假说、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4)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核心是分别对黑龙江省农户、合作社、企业三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农户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农户是否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在5%水平上显着,表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户比有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户更倾向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2)农业投入品危害程度认知在模型结果中的系数为0.435,在5%水平上显着,表明越了解农业投入品危害程度的农户越具有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3)农户对标准化认知的程度越高,其参与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也越高:(4)是否加入农业生产组织在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2.854,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是否加入生产组织对农户是否进行标准化生产具有最显着影响;(5)农户农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84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农户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6)政府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26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农户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显着的影响。对合作社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责人学历的回归系数为2.243,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负责人的学历会对该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产生显着影响;(2)自身品牌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89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拥有自有品牌的合作社在农业标准化实施方面做得更好;(3)产品是否具有认证的回归系数为2.038,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具有质量认证的合作社农业准化实施的情况更好;(4)基地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420,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基地的管理情况对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影响非常显着;(5)合作社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55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6)合作社培训投入的回归系数为1.517,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合作社的培训投入对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7)政府政策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434,为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最大值,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对企业主体实施标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性质的回归系数为1.185,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企业性质对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2)产品品牌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42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实施方面做得更好;(3)基地等级的回归系数为1.841,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基地的管理情况对企业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的影响较为显着;(4)企业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的回归系数为1.892,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产品在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实现会显着影响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5)企业培训投入的回归系数为1.415,且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企业的培训投入对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情况具有显着影响;(6)政府政策扶持的回归系数为2.145,为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最大值,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政府政策的扶持对企业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具有非常显着的影响。由于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优化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论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提升农业标准化意识;(2)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3)加强农业标准化投入;(4)健全农业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5)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与落实;(6)优化农业标准化产品渠道;(7)提供并完善农业标准化政策。

刘云茹[7](2016)在《“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生产者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调查》文中提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农业标准化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进程,截止2014年,我国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超过1.5万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已达到9.5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45%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40%以上。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初步构建起农业标准化体系框架。但总体上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我国农业标准的实施依然存在诸多障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大生产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本研究以辽宁省蔬菜产业为例,研究“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生产者标准化生产行为,基于菜农和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两类数据,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如何?该模式下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标准化决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如何运行?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程度是否影响标准化生产?如何影响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的质量风险及影响因素是什么?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论既可丰富我国农业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采用的理论研究,相应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以合作社为主导,带动辐射农户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具体结论能够为农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准备。对应本文的第一、二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论文整体分析思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等。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回顾,分别对计划行为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进行综述,并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就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第二部分为“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标准化生产现状分析。对应第三章。发现47.52%的受访合作社实施了标准化生产行为,已通过各类农产品认证的43家。合作社层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动因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菜农层面实施标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产品价格、满足收购商对产品质量要求和增加产品销售出路。从标准化生产效果来看,50%以上的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实行标准化生产后价格、销售量、收入和利润均有所增加;71.91%的参与合作社共同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菜农表示实施标准化生产后利润得到明显增加。第三部分为“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标准化生产行为分析,对应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基于“合作社+农户”模式下以合作社作为标准化决策主体的界定出发,构建动力模型分析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的动力机制,建立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合作社级别、合作社土地规模、合作社产品销售途径、是否注册商标、是否获得政府优惠政策等对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行为具有重要解释作用。进一步考察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oprobit回归发现合作社负责人性别、合作社产品销售途径、是否注册商标、合作社土地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是否开展电子商务对标准化生产程度有显着性影响。第五章在分析“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运行模式基础上,对该模式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合作程度对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决策影响,发现合作社程度对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决策及标准化生产程度均呈显着正向影响。第六章通过信号博弈,发现农户道德风险额外收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概率、合作社惩罚和不合格农产品掩饰成本对农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运用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农户数据,经计量分析发现是否与农户签订书面合同、是否对产品检测和是否有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农户标准化生产履约行为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第四部为典型个案分析和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应第七、八章。第七章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列举了“合作社+农户”模式下的标准化生产个案,分析其标准化生产模式与农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措施与做法。第八章主要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相关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促进农业标准化推广的政策建议。

柯铭华[8](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董秀云[9](2013)在《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标准化是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是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福建省是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通过抓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然而,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地研究、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地推进,是难以扩大其覆盖面和提升其整体建设水平的,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特别是省域层面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效果,并探索有效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途径,意义深远。本研究选择福建省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在综述农业标准化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历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福建省农业标准制定情况与推广实施的背景;(3)农业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4)分析了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情况与标准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性评价;(5)对提升福建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思路和对策探讨。本研究的核心是建立了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体现科学性为原则,从多个维度定性定量地对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8至2012年,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在0.8以上,总体较强;但在5年期间出现了波动上升,两次发展综合指数下探走势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1,2009年的下探相对于2011年比较显着,在经历两次发展综合指数的波动走势后,2012年的指数走势开始出现上扬,总的趋势是波动上升;总体而言,福建省进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发展的态势尚不稳健;(2)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各子系统综合指数表现不一致,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教育年限、经费投入和农产品采标率、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3)福建省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标准化水平和实施效果发展两者较为稳定、协调,但处于主导因素由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转变的过渡时期,生态效益系统发展与其他系统不协调,是影响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最关键因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总体思路与对策。总体思路是:在现有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领域标准的覆盖面,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推动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能适应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域,全面推动福建省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策建议为:(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2)适时推进新标准研究工作,提高农业创新技术转化能力和农业标准的技术水平;(3)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工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4)健全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5)抓好标准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标准实施方案;(6)扩大农民生产规模与技术推广网络,引导合作社建设发展;(7)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疏导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8)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行生态农业标准化。

冯琦[10](2013)在《陕西省苹果产业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测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有效手段,在促进我国农业转向集约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业标准化的具体贡献率如何,对农户的收入增长和行为决策影响如何,以何种方式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等,都是一系列值得研究的实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理论,基于陕西省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情况建立测算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在当地的实际贡献率,以及对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同时,运用贡献率测算理论和效率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在当地产生贡献的具体作用方式。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陕西省苹果产业农户的标准化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利用在陕西省旬邑县、长武县进行调研得到的数据资料,将认证作为标准化的主要区分指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实行不同认证的农户生产成本费用情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实施标准化的苹果种植户整体收益要高于未实施标准化的苹果种植户,质量较好的苹果产量更多,苹果销售价格也更高,产出收益更大。(2)实施标准化的农户获益更高,2011年绿色认证苹果的收益率达到242.63%,无公害苹果达到137.53%,高于了未认证苹果的112.82%,说明标准化措施确实对当地农业产出起到了显着作用。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陕西省农业产业实行标准化后对农户的实际贡献率。首先根据标准化的理论,利用C-D函数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以认证面积作为标准化具体测算指标,利用调研的农户投入产出数据对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研究发现:在消除了区域、气候等虚拟变量的因素后,农业标准化对苹果生产农户有显着的正贡献率。其中,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农业标准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64%,7.63%和9.53%,说明标准化确实对产值增长有显着的正效应,农业标准化对陕西省苹果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农业标准化贡献对农业技术进步率各组成部分的影响。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解模型,将实施标准化的农户与未实施标准化农户的产值增长进行分解,主要分解为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效率变动率、规模收益变动率三部分,分析农业标准化是在哪一部分产生了显着的作用。研究发现:(1)农业标准化的一部分贡献也体现在了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当中,2010年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农户狭义技术进步率为0.3909,远远高出未实施标准化农户的0.1642一值,但是并不稳定。(2)2009-2011年期间,陕西省农业技术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实施标准化后技术效率上升幅度较大,未实施标准化的农户技术效率指数三年内变化幅度很小,标准化确实可以提高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3)实施标准化后农户的规模报酬指数非常高,已经大于1,说明实施标准化后,苹果种植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同时,由于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无法完全分割,本研究的计算中将技术效率变动率和规模收益变动率的加和作为效率层面测算的农业标准化贡献率。研究发现:明显实施标准化的贡献率更高,2009、2010、2011年分别为15.38%、13.37%和12.9%,但是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标准化仍然需要更加规范和更大力度的运作。未实施标准化的农户的标准化贡献率为负,也说明了其由于没有实施标准化,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都无法对产出实现正的效应。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农业标准化可以显着增加农户的收入,说明积极推行标准化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应该加大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理性构建不同方案的扶持和投入措施,建立政府、农民、外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农业标准化投入体系。二是,陕西省农业标准化以生产环节为主,产业增值效益不明显。因此,应与市场结合,促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实现,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改善苹果的品种与质量,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农户之间的土地联合,通过农业生产组织的不断形成,促进规模化经营,为标准化生产提供高效发展的土壤。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是,农户是标准化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标准化实施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农户的操作技术水平,应该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建立农业标准化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机制,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效的专家力量和企业聚集人才的作用,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农业生产理论和贡献率测算理论为指导,以农业标准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背景,构建了符合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测算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陕西省苹果产业农户的一手面对面调研数据,结合田野调查,研究了农业标准化对于陕西省的具体贡献率以及从效率层面对贡献率进行了具体分解测算。

二、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的研究回顾
        1.3.2 农户生产意愿的研究回顾
        1.3.3 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回顾
        1.3.4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研究回顾
        1.3.5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标准化
        2.1.2 无公害果品
        2.1.3 农户标准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的悖离
        2.1.4 社会规范
        2.1.5 社会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计划行为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社会规范理论
        2.2.4 社会资源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意愿的特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
    3.2 变量选取及其说明
    3.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描述性统计
        3.3.2 农户行为与意愿相关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
        4.1.1 模型验证基本思路
        4.1.2 Logistic模型选择
        4.1.3 中介效应模型流程
    4.2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模型回归分析
        4.2.1 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
        4.2.2 回归结果及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户禀赋向好发展
        5.2.2 推广农业标准化市场资源,减少外部条件限制
        5.2.3 制定社会规范,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查机制和惩罚机制
        5.2.4 增强农户交流协作,引导农户积累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调查背景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2.4 绿色食品定义
        2.5 有机产品定义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3.1 盲目发展阶段
        3.2 萌芽阶段
        3.3 逐步提升阶段
        3.4 快速提升阶段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绿色食品认证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二、质量兴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一)质量兴农的相关概念
        1、农业质量
        2、品质农业
        3、质量兴农
    (二)推进质量兴农的评判要点
        1、绿色发展水平
        2、全程标准化范围
        3、农业科技投入
        4、质量追溯体系
        5、监管能力
    (三)质量兴农的理论基础
        1、经济增长质量理论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国际钻石模型理论
        4、新发展理念
三、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的现状分析
    (一)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的现实基础
        1、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农业产值发展稳中向好
        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增加
        4、农村居民收入稳健提升
    (二)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评判要点的现状
        1、绿色发展现状
        2、全程标准化现状
        3、农业科技现状
        4、质量追溯现状
        5、监管能力现状
    (三)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的实地调研
        1、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结果分析
        3、实地调研小结
四、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对质量兴农认知不到位
        2、产地环境缺乏保护
        3、农产品生产标准不全面
        4、品牌宣传缺少系统性
        5、智能农业设备使用率低
        6、监管和追溯落实难度大
    (二)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质量兴农培训机制陈旧
        2、药肥过度使用及农业废弃物未利用
        3、农户组织化程度低
        4、品牌培育力度不够
        5、科技投入力度不足
        6、监管和追溯体系未全覆盖
五、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的对策措施
    (一)以强化宣传培训和信息平台建设为中心提升质量意识
    (二)以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药肥管控为中心把控源头污染
    (三)以健全生产标准和转变生产方式为中心厉行标准化生产
    (四)以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和品牌推介为中心提升品牌价值
    (五)以重视科技发展和智慧系统建立为中心强化科技支撑
    (六)以健全监管体系和追溯平台建立为中心完善监管追溯
六、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4)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1.3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政府行为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现状
    3.1 广州市P区农业发展现状
        3.1.1 广州市P区概况
        3.1.2 广州市P区农业基本情况
    3.2 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的基本措施
        3.2.1 机构设置及资金保障
        3.2.2 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3.2.4 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2.5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3.2.6 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3.3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水平评价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阻力分析
    4.1 农产品产地环境管控不到位
    4.2 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
        4.2.1 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
        4.2.2 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4.3 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
        4.3.1 农业投入品经营秩序混乱
        4.3.2 农业投入品质量参差不齐
        4.3.3 滥用乱用投入品现象普遍
    4.4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4.4.1 从农田到餐桌溯源不到位
        4.4.2 检测设备及技术相对落后
        4.4.3 企业自检体系的建设滞后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经验借鉴
    5.1 经验介绍
        5.1.1 上海市浦东新区
        5.1.2 梅州市梅县区
        5.1.3 佛山市高明区
    5.2 经验启示
第六章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政府应答
    6.1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
        6.1.1 加强农田外源污染管控
        6.1.2 实施农用土地分类管理
        6.1.3 完善产地环境监测管理
    6.2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
        6.2.1 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
        6.2.2 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6.3 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
        6.3.1 落实检打联动,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6.3.2 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指导
        6.3.3 推进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6.4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6.4.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6.4.2 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6.4.3 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录2 :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品与农产品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1.3 农业标准化
        2.1.4 “三品一标”认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系统工程理论
        2.2.2 价值链理论
        2.2.3 农业标准化理论及经济效应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2.3.1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2.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保障
        2.3.3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识
    2.4 推行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2.4.1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4.2 保障消费者安全
        2.4.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3.1 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化学残留物品超标
        3.1.2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1.3 质量安全问题下的出口贸易受阻
    3.2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3.2.1 初步建成了农业标准体系
        3.2.2 推进了农业标准监测体系建设
        3.2.3 推进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3.3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
        3.3.1 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形成
        3.3.2 标准化意识显着提升
        3.3.3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3.4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短
        3.3.5 龙头企业带动打造农产品认证品牌
        3.3.6 废物利用产业延伸,农业生态效益初显
    3.4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3.4.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3.4.2 农业标准实施体系待完善
        3.4.3 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小
        3.4.4 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分散
        3.4.5 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3.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存因
        3.5.1 农业标准化宣贯不到位
        3.5.2 农业标准化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3.5.3 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3.5.4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4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
        4.1.1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共识的形成
        4.1.2 目的明确地制定农业标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4.1.3 标准的制修定以法规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标准的法律效力
        4.1.4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标准
        4.1.5 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
        4.1.6 建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
        4.1.7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体系,落实责任追究
    4.2 国内农业标准化的建设情况
    4.3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启示
        4.3.1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分工和职责
        4.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
        4.3.3 建立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
        4.3.4 建设多层次的质量认证体系
        4.3.5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4.3.6 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农业标准化的意识
5 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实例分析:玲珑茶业
    5.1 玲珑茶业公司的生产现状
    5.2 玲珑茶业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2.1 主要问题
        5.2.2 原因分析
    5.3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5.3.1 制修订标准体系
        5.3.2 建立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5.3.3 构建完整系统的标准培训、宣贯体系
        5.3.4 完善监测体系
        5.3.5 全力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5.4 玲珑茶业公司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5.5 玲珑茶业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6 湖南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培训力度
    6.2 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6.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6.2.2 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6.2.3 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6.2.4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力度
    6.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6.3.1 产地环境
        6.3.2 农业投入品
        6.3.3 生产过程
        6.3.4 市场准入
    6.4 加强农产品安全标准实施
    6.5 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
    6.6 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6.7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组织经营主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1.1.2 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必要
        1.1.3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实践
        1.1.4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现实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实施主体的相关研究
        1.3.2 农业标准化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
        1.3.3 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1.3.4 农业标准化生产采纳行为的相关研究
        1.3.5 农业标准化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
        1.3.6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标准与标准化
        2.1.2 农业标准与农业标准化
        2.1.3 农业国际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5 规模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国外农业标准化的经验与启示
    3.1 法国农业标准化
        3.1.1 法国标准化体系
        3.1.2 法国标准化监督机构
        3.1.3 法国农业标准化效果
    3.2 美国农业标准化
        3.2.1 美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3.2.2 美国的食品安全认证
    3.3 日本农业标准化
        3.3.1 日本农业标准化概况
        3.3.2 日本农业标准化推广
    3.4 国外农业标准化的启示
        3.4.1 注重标准制定与实施规范化
        3.4.2 管理机构专业化
        3.4.3 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的标准化
        3.4.4 严格的检测和执法体系
        3.4.5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
        3.4.6 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
        3.4.7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3.4.8 提供农业标准化技术与科研支持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及现状
        4.1.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
        4.1.2 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
    4.2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4.2.1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
        4.2.2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4.3 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4.3.1 农业标准化认识不足
        4.3.2 农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备
        4.3.3 农业标准化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建设尚待加强
        4.3.4 农业标准化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4.3.5 农业标准化质量认证机构认证能力弱
    4.4 本章小结
5 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与实施机制
    5.1 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
        5.1.1 政府作用
        5.1.2 农户主体
        5.1.3 合作社和企业主体
        5.1.4 参与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5.2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机制
        5.2.1 政府作用下的实施机制
        5.2.2 农户的实施机制
        5.2.3 合作社和企业主体的实施机制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描述
        6.1.1 农户基本情况
        6.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6.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6.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6.2.1 因变量
        6.2.2 自变量
        6.2.3 模型选择
    6.3 结果分析
        6.3.1 模型回归
        6.3.2 模型解释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7.1 数据来源及描述
        7.1.1 合作社基本情况
        7.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7.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7.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7.2.1 因变量
        7.2.2 自变量
        7.2.3 模型选择
    7.3 结果分析
        7.3.1 模型回归
        7.3.2 模型解释
    7.4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8.1 数据来源及描述
        8.1.1 企业基本情况
        8.1.2 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8.1.3 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
    8.2 变量设置及模型选择
        8.2.1 因变量
        8.2.2 自变量
    8.3 结果分析
        8.3.1 模型回归
        8.3.2 模型解释
    8.4 本章小结
9 保障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对策建议
    9.1 提升农业标准化意识
        9.1.1 强化农业标准化认知
        9.1.2 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
    9.2 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9.3 加强农业标准化投入
        9.3.1 加大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
        9.3.2 培育和引进农业标准化人才
    9.4 健全农业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
        9.4.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9.4.2 健全农业监测体系
        9.4.3 健全质量监管制度
    9.5 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与落实
        9.5.1 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9.5.2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9.5.3 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品牌
    9.6 优化农业标准化产品渠道
    9.7 提供并完善农业标准化政策
        9.7.1 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9.7.2 提供农业信贷优惠政策
        9.7.3 设立主体共担风险基金
    9.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7)“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生产者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数据来源与样本区域概况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局限
        1.5.1 论文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局限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计划行为理论
        2.1.2 农户行为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分析
    3.1 样本特征分析
        3.1.1 合作社样本特征
        3.1.2 农户样本特征
    3.2 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
        3.2.1 实施标准化类型
        3.2.2 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动因分析
        3.2.3 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分析
    3.3 蔬菜标准化生产效果分析
        3.3.1 合作社视角下蔬菜标准化生产效果分析
        3.3.2 农户视角下蔬菜标准化生产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标准化生产决策分析
    4.1 标准化生产驱动力分析
        4.1.1 标准化生产决策主体
        4.1.2 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驱动力
    4.2 标准化生产决策理论分析
        4.2.1 标准化生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4.2.2 标准化生产决策的研究假说
    4.3 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决策的计量分析
        4.3.1 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决策因素分析
        4.3.2 蔬菜标准化生产程度因素分析
        4.3.3 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意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标准化生产运行分析
    5.1 “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模式分析
        5.1.1 “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运行模式
        5.1.2 合作社与农户“委托—代理”关系
    5.2 合作程度与合作社标准化生产
        5.2.1 合作社与农户合作程度
        5.2.2 合作程度对标准化生产决策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产品质量控制分析
    6.1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产品质量风险
        6.1.1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产品质量风险分析
        6.1.2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产品质量保障机制
    6.2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产品质量控制博弈分析
        6.2.1 信号博弈方法
        6.2.2 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6.2.3 博弈分析结论
    6.3 “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户标准化生产履约行为分析
        6.3.1 农户标准化生产履约行为的理论分析
        6.3.2 农户标准化生产履约行为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典型个案
    7.1 新民市立兴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
        7.1.1 合作社简要情况
        7.1.2 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情况
        7.1.3 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7.2 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行为分析
        7.2.1 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动因
        7.2.2 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决策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微观层面
        8.2.2 宏观层面
    8.3 今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1.3.8 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实地调查
        1.6.3 案例研究法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4.1.1 土地资源
        4.1.2 气候资源
        4.1.3 水资源
        4.1.4 林业资源
        4.1.5 海洋资源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4.2.1 生产面积
        4.2.2 单位面积产量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4.2.4 农产品产值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4.3.1 政府管理方面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5.2.4 调查数据处理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 茶叶
        5.3.2 蔬菜
        5.3.3 水产品
        5.3.4 水果
        5.3.5 食用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6.1 生产趋势预测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1.2 生产趋势预测
    6.2 质量趋势预测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2.2 趋势预测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6.3.1 茶叶比较分析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6.3.4 水果比较分析
        6.3.5 蔬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1.3 主要启示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2.3 主要启示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7.3.3 主要启示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主要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8.5.1 整合监管机构
        8.5.2 整合监管队伍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9)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现状
        1.2.2 国内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
        2.1.1 朴素农业标准化阶段
        2.1.2 初级农业标准化阶段
        2.1.3 农业标准化法制阶段
        2.1.4 农业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
    2.2 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原理
        2.2.1 标准与标准化
        2.2.2 农业标准与农业标准化
        2.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7 环境外部性理论
        2.2.8 灰色系统理论
第三章 福建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福建农业标准化发展阶段
        3.1.1 无意识阶段
        3.1.2 起步阶段
        3.1.3 发展阶段
        3.1.4 提高和完善阶段
    3.2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现状
        3.2.1 农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基本覆盖全省
        3.2.2 初步建立了福建省农业标准体系
        3.2.3 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2.4 品牌工作创建的情况
        3.2.5 农产品质检体系建立情况
    3.3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3.1 农业标准化推广人才不足
        3.3.2 检测能力不足
        3.3.3 农民意识不强
        3.3.4 部门协调有待加强
        3.3.5 经费投入少
第四章 福建农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实施背景分析
    4.1 农业标准制定的提升
        4.1.1 农业标准体系产生的途径
        4.1.2 农业标准从数量向质量升华的途径与时机
        4.1.3 提升农业标准体系结构的建立
    4.2 福建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背景分析
        4.2.1 明确实施和推广的条件
        4.2.2 落实实施的重点程序
        4.2.3 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福建农业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评价原则
        5.1.1 从评价的方法上考虑
        5.1.2 从评价的效果上考虑
    5.2 确定适当的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内容
        5.2.1 经济效果评价
        5.2.2 社会效果评价
        5.2.3 生态效果评价
    5.3 准确使用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方法
        5.3.1 生产函数法
        5.3.2 调查研究法
        5.3.3 预测评价法
        5.3.4 平行比较法
        5.3.5 层次分析法
第六章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
    6.1 研究对象介绍
        6.1.1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概况
        6.1.2 福建省农业标准示范区概况
    6.2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
        6.3.1 数据收集
        6.3.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6.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4 农业标准化评价结果分析综合指标
        6.3.5 综合评价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提升福建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总体思路和对策
    7.1 总体思路
    7.2 对策建议
        7.2.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7.2.2 适时推进新标准研究工作,提高农业创新技术转化能力和农业标准的技术水平
        7.2.3 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7.2.4 健全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
        7.2.5 抓好标准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标准实施方案
        7.2.6 扩大农民生产规模与技术推广网络,引导合作社建设发展
        7.2.7 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疏导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
        7.2.8 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行生态农业标准化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陕西省苹果产业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业标准化内涵界定
        1.3.2 农业标准化贡献的测算主体探讨
        1.3.3 农业标准化贡献的测算内容探讨
        1.3.4 农业标准化贡献的测算方法探讨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测算的理论分析
    2.1 农业标准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农户的行为逻辑与理性选择
    2.2 农业标准化贡献相关理论
        2.2.1 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生产效率理论
        2.2.4 要素资源配置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陕西省苹果产业农业标准化发展状况及效益分析
    3.1 陕西省苹果产业标准化总体发展状况
        3.1.1 陕西省苹果产业标准化情况
        3.1.2 陕西省苹果产业标准化主要措施
    3.2 不同标准化实施主体发展状况
        3.2.1 农户实施标准化情况
        3.2.2 合作社实施标准化情况
        3.2.3 企业实施标准化情况
    3.3 不同认证下苹果种植户成本收益分析
        3.3.1 陕西省苹果产业主要认证分类
        3.3.2 样本地点选择及数据来源
        3.3.3 苹果种植户产出情况
        3.3.4 苹果种植户成本费用情况
        3.3.5 成本收益率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苹果产业农业标准化贡献的实证研究
    4.1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测算的方法选择
        4.1.1 生产函数的形式
        4.1.2 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分解
        4.1.3 分解的数理方法
    4.2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的宏观方法测算
        4.2.1 模型的选取
        4.2.2 模型检验
        4.2.3 模型估计结果
        4.2.4 认证的经济效益测算
        4.2.5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的进一步分析
    4.3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具体构成分解测算
        4.3.1 研究变量的选取及讨论
        4.3.2 测算标准化贡献率的计量模型
        4.3.3 模型结果及其经济学分析
        4.3.4 农业标准化对狭义技术进步率的影响
        4.3.5 农业标准化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4.3.6 农业标准化对规模报酬收益率的影响
        4.3.7 两类农户标准化贡献率对比情况
        4.3.8 农业标准化贡献率分解的进一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农业标准化显着促进农户收入增长
        5.1.2 农业标准化改变了农户的要素投入分配行为
        5.1.3 农业标准化生产效率和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5.1.4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以生产环节为主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大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
        5.2.2 与市场结合,促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实现
        5.2.3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形成
        5.2.4 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济源市推进质量兴农研究[D]. 王晨璐.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4]广州市P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陈国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湖南农业标准化建设研究[D]. 杨兴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6]基于主体行为的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实证研究[D]. 王拓.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7]“合作社+农户”模式下蔬菜生产者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调查[D]. 刘云茹.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4)
  • [8]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9]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董秀云.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6)
  • [10]陕西省苹果产业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测算研究[D]. 冯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标签:;  ;  ;  ;  ;  

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