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基础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一、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政办发[2021]2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8日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编制《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南京气象现代化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围绕"监测精密、

胡玉杰[2](2021)在《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科学已融入到天气预报预警、农业、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中,气象数据的种类和规模也在日益增大。然而目前国内外很多气象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大都采用SOA架构或者单体架构,随着气象数据量和访问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软件架构会变得越来越臃肿,既增加了开发与维护的难度,又不足以应对访问量增大给系统带来的高并发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和构建了一套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服务间得到充分解耦,各微服务可独立开发、部署并运行,同时引入Redis缓存数据库,提高了数据库读写的效率。该平台在满足用户对气象数据需求的同时,还为气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重复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平台采用JAVA开发语言,利用Spring Boot、My Batis等框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通过Spring Cloud中Eureka、Ribbon、Hystrix、Feign、Zuul等组件完成了微服务的治理,利用NCL、D3.JS等技术实现了不同气象数据格式的可视化。(2)分析了平台的开发目标和准则,并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并以此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及对数据库的架构和表作了具体的设计。(3)利用气象站点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daboost-C4.5算法预测模型,利用PSO算法来优化Adaboost-C4.5弱分类器的权重,提高了降雨预测精度,并将PSO-Adaboost-C4.5算法模型集成于系统形成气象预报服务,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服务平台的实用性。(4)平台利用IO流以及多种接口类实现了对气象站点数据和nc格式的卫星数据的解析入库,此外,平台实现了包括基础微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可视化以及气象预报等多个模块,并且通过测试工具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满足设定要求。

王磊[3](2021)在《多源气象垂直观测设备综合产品集成处理系统》文中指出气象行业不仅仅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和灾害性气候的预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地基遥感观测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以地基遥感观测设备为数据源的气象观测体系。这类体系的气象观测预报系统,大多依托新型地基遥感垂直观测设备进行平台系统建设,往往各平台系统之间独立运行,数据与数据之间无法便捷的实现共享,通常需要外部接口转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数据之间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型地基遥感观测设备连续探测实时性高的优势,将多源气象数据集成,最大化地为业务与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数据提取,多设备数据集成处理,多源数据交叉融合互相弥补,结合相关融合产品算法,以实现多种气象预报产品综合展示,是当前气象探测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本课题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立项项目,旨在研发一套将云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三类地基遥感观测设备集成的,具有多源气象观测数据的气象业务系统。系统实现了对三类设备连续性观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以及结合众多气象产品算法生成气象指数或产品等,以充分发挥多源数据集成,数据交叉融合互相弥补的优势。系统实现了众多气象产品、算法或气象指数等内容,同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利用微波辐射计亮温反演大气温湿廓线进行相关研究,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气温湿廓线反演算法进行应用上的改进,提出了引入完整云信息的大气温湿廓线反演算法,并将算法接入系统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研发的系统,满足了立项的项目需求,完成了相关目标,实现了三类观测设备的集成,建设了多源气象数据数据库平台,极大的便利了多源设备数据之间的融合反演,优势互补等,借助多源数据集成融合,系统实现了众多气象产品。为气象数值预报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气象产品算法支撑和平台系统支撑。

任奇才[4](2018)在《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文中研究说明强对流天气预报是气象保障的一个难点,现阶段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还十分困难。华南前汛期广东省强对流天气频繁,雨量大,常常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如何提高汛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保障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强对流天气预报高度依赖于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现有气象业务系统,构建了固定和机动气象保障信息网络,整合综合观探测、信息接收、天气雷达、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等业务体系,组建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为一体的集约高效综合预报保障平台。测试结果表明,组建的气象保障信息网络,能够实现多源气象数据信息化传输、储存和处理。通过对各类气象数据分类存储,网络传输共享,用人工智能与人工分析方法分析各类气象数据,特别是强对流参数数据,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数据处理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多源气象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利用气象信息网络组网数据,对1951—2017年华南前汛期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具有较为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和较为规律的降水特征,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有锋面、切变线(低涡)和高空槽(南支槽)等,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地面锋面系统的影响,占比达到87%。利用组网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3月26日广东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形势、探空图、不稳定能量、数值预报产品、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图像等。测试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网络稳定可靠,实现了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通过对华南前汛期多个个例的统计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本级台站汛期保障强对流天气案例,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即“锋面系统型强对流”和“高空槽型强对流”模型,根据强对流参数和指数,提出了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确定了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比对标准和预报参考指标。在2017年汛期气象保障中应用了强对流天气系统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重点比对了“4·21强对流雷暴·冰雹”、“5·7·8短时强降水”、“韶关6·4强降水”三个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检验了强对流天气系统模型的预报效果和分析预报比对标准的可靠性,为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借鉴参考。

张薇[5](2014)在《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料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这就迫切需要开发功能齐全的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本文研究的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系统,主要实现省级主要气象业务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建立气象数据收集、存储管理等功能,各级气象业务人员通过在线和离线的方式获取数据。本文主要以开发和实现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为研究课题,首先分析气象行业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及气象业务发展趋势,从而提出设计需求和总体设计思路。其次依据“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规范,分析整理了广西区级主要气象业务资料,并根据广西气象部门实际情况以及数据流向,做好系统数据库开发的准备工作。再次,结合目前主流的系统开发技术,采用tomcat+oracle建站模式,并按照统一的数据库设计框架,针对不同的资料类型分别设计数据存储方案,建立元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最后采用Web Service技术和XML技术与元数据结合应用,使气象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在分布式异构复杂网络环境下得到较好的解决,实现对历史、实时气象数据和产品的有效存储管理,达到建立区级气象资料存储服务流程的目的。在进行详细的系统实现介绍后,还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得出结论,从而为后期更好提供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以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为目标,为广西各级气象部门信息共享提供了规范的气象数据使用平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气象部门的好评,使气象资料得到的充分共享和管理,给气象工作者以及各级用户带来巨大的便利。

强德厚[6](2012)在《基于ASP.NET的日喀则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气象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气象服务是气象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各种气象数据,气象服务对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给予极大的指导。这就要求气象行业对现有的多种气象资料进行实时分析、统计、储存,让气象信息资源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从而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不仅是气象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气象决策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的需要,更是政府间多部门联动合作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有效的科学依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需要。在以上背景下开发设计了日喀则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其目的在于既要规范日喀则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各类信息,也要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基于ASP.NET的信息管理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体系构架,因此我们在系统的设计中大量应用了数据库技术、ASP.NET架构中的类和更多的WEB控件,使系统执行力强大、界面简洁的WEB应用程序。基于ASP.NET的日喀则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采用通常所说的B/S结构。它不仅拥有便于使用的系统界面,而且在功能上实现了天气雷达图片、数值预报、卫星遥感等产品的查询、显示、分析;自动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观测、GPS水汽等常规基本气象数据的查询、统计、监控和注册下载;为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依据。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建立了合理的历史资料数据库,完善历史数据,提高数据查询效率,便于管理各类气象数据,满足了用户对日常气象服务的需求。二、本系统采用跨平台方式,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移植性,便于今后二次开发。三、系统充分共享现有资源,并合理预留接口,以便今后增加新的观测数据。四、鉴于气象信息是海量信息,具有空间地理信息和空间气象属性,因此系统在设计时尽量考虑今后采用GIS技术对气象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本系统的完成不仅为非气象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窗口,而且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叶金桃[7](2012)在《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及查询》文中研究指明气象数据具有来源多样、格式众多和时序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积累了大量的气象数据,如何将海量的气象数据实现共享,发挥其更人的作用成为气象数据管理部门的关键任务。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暴雨研究工作,该所拥有较强的暴雨监测、暴雨机理、暴雨模式和暴雨应用等学科领域研究力量和暴雨预报服务技术力量,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暴雨资料,依托所内购置的大容量存储系统,已建立起暴雨数据库资料收集平台。本论文是从暴雨资料的现状出发,结合暴雨资料共享的需求,研究了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技术,基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2010年科研业务项目《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及显示平台开发》,提出了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暴雨数据库建设及查询平台的设计及实现方法。本文利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平台建立暴雨基础数据库,解决了以往以文件方式存储气象资料的格局,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储存暴雨数据规范了存储方式。系统对大量的暴雨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数据库的设计策略和数据的存储方式,利用元数据技术,设计数据库表字段及查询策略,将各类数据入库,建立暴雨基础资料元数据库,方便了科研业务人员查询使用。从文件到数据库,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便于用户对资料的检索和提取。从资料的管理方面,使得资料更有利于收集、分类和处理,对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SQL Server提供多语言的数据访问接口,简化了查询平台的开发中数据库的访问。在本数据库系统中,既要包括国家局下发的各类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数据,还要包括各类非常规数据,如卫星、雷达资料,还包括数值预报产品资料、GPS水汽反演资料。数据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将各类格式不一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入库,对不同种类资料融合,对海量资料的存储管理,都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任务。系统采用ASP.NET和C#编程语言,利用ADO.NET数据库接口访问技术,实现暴雨数据库查询平台的建设。该平台以暴雨过程为主线,分析了从1980年以来的200多个暴雨过程,收集整理暴雨过程内的相关资料,形成一个暴雨数据集,建立了以暴雨过程为核心的200多个气象数据集,通过元数据技术,建设基于web的暴雨基础数据库查询平台,实现了高效率快速的数据访问方式,提供暴雨过程数据的查询、检索、分析统计及浏览下载等数据服务功能。

梅清银[8](2010)在《气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区域以及我省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多轨道业务建设进程的推进,气象信息共享的问题日益凸显。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各个轨道实施方案,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对气象信息共享的强烈需求,同时,其他各个体系的建设与气象信息共享存在依赖性和相关性。气象信息共享是多轨道业务的基础支撑和中枢,也是集约化的重点体现,然而,目前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多轨道业务及其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气象信息共享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乃至区域多轨道业务发展的瓶颈。区域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作为一套基础性、综合性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其内涵包括了以商用数据库为核心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和建立在其基础之上面向多轨道业务的气象信息共享应用及支持系统。该系统建设主要分两个阶段(先后是区域级气象信息公用数据库系统和区域级气象信息存储检索系统建设阶段)和两大组成部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和气象信息应用支持系统)。该系统的建成,将为各个轨道和其他体系业务提供完整的气象信息和完善的信息服务支持(包括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实时资料、历史资料以及各种产品)。一般意义而言,该系统在气象信息的提供和交换上,可集约化地承担各个轨道所必需的信息管理、服务与共享的功能。同时,该系统也是构建区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亦是区域中心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系统不仅要承担整个区域范围内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资料和产品的收集与共享服务职责,而且将担负其他行业、部门相关气候系统观测资料和产品的收集与共享服务重任。该系统的建成,可实现对区域内气象部门各业务服务系统提供专业级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同时作为中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组成部分,对相关行业、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广泛的气象信息共享服务。

易峰[9](2010)在《基于WEB的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气象科学数据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数据管理的滞后和国家投入不足,造成气象科学数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集成,气象科学数据的科学价值远未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制约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气象数据种类繁多、格式复杂、存储方式各不相同,常规的文档管理方法无法面向用户需求提供有效的检索和处理。迫切需要一种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气象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以发挥气象科学数据社会经济效益和实现其包含的巨大科学价值,本项目研究为我们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可扩展的共享管理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本项目研究主要内容是:完成省级气象数据集的制作,建立数据库系统和实时资料追加业务流程,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安装统一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和用户认证系统,实现与主站的分布式连接,按照制定数据共享策略,执行统一的数据共享分级标准,通过网络在线和离线方式对社会开展数据共享服务。该研究项目的系统建成后,可以为规范我省对外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统一窗口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势,使对外提供的气象信息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内容更加丰富,为全省各部门及时提供共享的气象信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巨大

詹利群[10](2010)在《基于元数据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气象科学数据具有多种来源、多种格式、多时序等特点,几十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积累了大量的气象数据,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这些数据使用效率低下、数据管理滞后,使得气象科学数据的科学价值远未充分发挥。因此,建立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学者积极开展元数据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数据的组织方面,元数据的互操作仍主要通过语义互操作和结构与语法的互操作来实现;在数据网络服务方面,技术人员也提出采用网格技术或Web Service技术进行分布式数据共享平台的简单原形和实现技术。本文从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需求,研究分析了目前主流的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技术,以“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广西气象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项目为契机,进行了基于元数据的分布式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本文阐述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相关概念,以科学数据的概念、性质以及特点和分类为切入点,根据用户对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需求,引入了元数据作为气象科学数据的组织形式,在对元数据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研究了气象科学数据元数据的扩展原因、原则和方法等内容,给出了扩展实现的基本方法。采用XML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与元数据结合应用,解决了分布式异构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气象数据共享。通过对气象科学数据分类以及其特点的分析,给出了在线存储、文件系统与商用数据库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和数据适度冗余存放的存储策略,设计开发了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的广西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从而丰富了我国气象科学数据的内涵。

二、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象数据处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气象数据预报研究现状
        1.2.3 气象数据可视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技术
    2.1 微服务架构概述
        2.1.1 微服务概念及其演变
        2.1.2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2.2 气象数据可视化
        2.2.1 NCL技术
        2.2.2 D3技术
    2.3 MySQL
    2.4 Redis
    2.5 相关算法介绍
        2.5.1 C4.5决策树算法
        2.5.2 PSO粒子群算法
    2.6 Web框架相关知识及技术
        2.6.1 Spring Boot框架
        2.6.2 Spring Cloud框架
        2.6.3 Mybatis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设计
    3.1 平台设计目标与开发准则
        3.1.1 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
        3.1.2 平台开发准则
    3.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3.2.1 平台框架整合
        3.2.2 平台的业务流程
        3.2.3 平台的软件架构
    3.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3.3.1 平台功能需求
        3.3.2 平台各个子模块功能分析
    3.4 平台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架构设计
        3.4.2 数据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Ada Boost-C4.5算法的气象数据预报模型
    4.1 Adaboost-C4.5分类算法
    4.2 本文所用方法
        4.2.1 分类评价指标
        4.2.2 基于改进Adaboost-C4.5算法
    4.3 实验与分析
        4.3.1 数据选取及处理
        4.3.2 降水等级模型建立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实现
    5.1 气象数据准备
        5.1.1 气象数据格式说明
        5.1.2 气象数据标识说明
        5.1.3 气象站点数据解析
        5.1.4 nc数据解析
    5.2 基础微服务模块实现
        5.2.1 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
        5.2.2 服务网关Zuul的实现
        5.2.3 配置中心Spring Cloud Config的实现
    5.3 用户管理服务
        5.3.1 登录注册模块
        5.3.2 用户留言管理模块
    5.4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模块实现
        5.4.1 气象数据查询服务
        5.4.2 气象数据下载与上传服务
        5.4.3 气象数据购买服务
    5.5 气象数据可视化服务模块实现
        5.5.1 数据的时间序列可视化
        5.5.2 省份气温及全国降雨量数据可视化
        5.5.3 云气象要素可视化
    5.6 气象数据预报服务模块实现
    5.7 系统测试
        5.7.1 平台测试环境
        5.7.2 系统功能测试
        5.7.3 性能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多源气象垂直观测设备综合产品集成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2.1 多源气象观测数据
        2.1.1 气象垂直观测设备
        2.1.2 多源气象观测设备观测数据
    2.2 系统研发相关技术研究
        2.2.1 B/S架构
        2.2.2 MVC与 MTV架构模式
        2.2.3 前端可视化技术
        2.2.4 数据库与Redis缓存技术
    2.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产品算法研究及实现方法
    3.1 线性插值应用
    3.2 改进的TlnP图制作方法
        3.2.1 背景曲线制作
        3.2.1.1 横纵坐标
        3.2.1.2 状态曲线制作
        3.2.1.3 等饱和比湿线制作
        3.2.2 实时曲线制作
        3.2.2.1 温度层结曲线
        3.2.2.2 露点层结曲线
        3.2.2.3 状态曲线
    3.3 气象指数产品介绍与实现方法
        3.3.1 对流有效位能CAPE与 LFC和 EL高度
        3.3.2 沙瓦特指数
        3.3.3 K指数
        3.3.4 全总指数
        3.3.5 S指数
        3.3.6 TQ指数
        3.3.7 交叉总指数
        3.3.8 抬升指数
        3.3.9 Thompson指数
        3.3.10 深对流指数
        3.3.11 KO指数
        3.3.12 混合微下击暴流指数
        3.3.13 微下击暴流潜势日指数
        3.3.14 强天气威胁指数
        3.3.15 风暴强度指数
        3.3.16 雾稳定性指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入云信息的微波辐射计大气温湿廓线反演算法
    4.1 温湿廓线反演方法
    4.2 神经网络算法
        4.2.1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4.2.2 BP神经网络算法流程
    4.3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3.1 探空资料云信息计算方法
        4.3.2 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3.3 神经网络模型总流程
    4.4 微波辐射计LV1 数据质量控制算法
        4.4.1 逻辑检查
        4.4.2 最小变率检查
        4.4.3 降水检查
        4.4.4 时间一致性检查
        4.4.5 极值检查
        4.4.6 偏差订正
    4.5 反演算法实验与结果分析
        4.5.1 温度廓线反演实验
        4.5.2 湿度廓线反演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5.1 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要求
    5.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3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5.3.1 系统管理模块
        5.3.2 自动化解析入库模块
        5.3.3 数据综合处理模块
        5.3.4 综合产品展示模块
        5.3.5 数据标准输出与数据共享模块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系统信息管理表设计
        5.4.2 业务数据表设计
        5.4.2.1 云雷达数据表
        5.4.2.2 风廓线雷达数据表
        5.4.2.3 微波辐射计数据表
        5.4.2.4 二次产品数据表
    5.5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6.1.1 用户登录
        6.1.2 用户、权限及日志管理
    6.2 自动化解析入库模块的实现
        6.2.1 云雷达数据解析
        6.2.2 风廓线数据解析
        6.2.3 微波辐射计数据解析
    6.3 数据综合处理模块实现
        6.3.1 气象产品指数计算
        6.3.2 微波辐射计质制与反演
    6.4 综合产品展示模块实现
        6.4.1 微波辐射计产品展示
        6.4.2 云雷达产品展示
        6.4.3 风廓线产品展示
        6.4.4 融合产品展示
        6.4.5 拓展产品展示
    6.5 数据标准输出与数据共享模块
    6.6 系统测试
        6.6.1 测试环境说明
        6.6.2 系统测试结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象信息网络研究现状
        1.2.2 强对流天气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气象保障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2.1 引言
    2.2 现状与需求
        2.2.1 网络现状
        2.2.2 需求分析
    2.3 组网设计
        2.3.1 构想与策略
        2.3.2 气象保障固(机)组网设计
        2.3.3 测试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组网数据处理及应用
    3.1 气象信息接收与处理
    3.2 气象组网处理应用
        3.2.1 气象数据资料共享应用
        3.2.2 气象雷达组网应用
    3.3 对流参数的计算应用
        3.3.1 对流有效位能CAPE
        3.3.2 K指数、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
        3.3.3 假相当位温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析及平台测试
    4.1 强对流天气概述
    4.2 华南前汛期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4.2.1 要素特征
        4.2.2 天气系统特征
    4.3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分析
        4.3.1 强对流天气实况
        4.3.2 强对流天气形势分析
        4.3.3 强对流天气探空分析
        4.3.4 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分析
        4.3.5 强对流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4.3.6 遥感遥测数据分析论证
        4.3.7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建模分析与预报
    5.1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
        5.1.1“锋面系统型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5.1.2“高空槽型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5.2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及比对标准
        5.2.1 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
        5.2.2 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比对标准
        5.2.3 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
        5.2.4 强对流天气预报参考指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保障检验分析
    6.1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
        6.1.1 过去天气回顾分析
        6.1.2 华南前汛期天气实况预报分析
        6.1.3 华南前汛期保障分析
    6.2 汛期气象保障分析应用
        6.2.1“4·21 强对流雷暴·冰雹”的分析预报
        6.2.2 强对流冰雹的规避应用
    6.3 汛期强降水诊断及预报检验分析
        6.3.1“5·7·8 短时强降水”诊断分析
        6.3.2“韶关 6·4 强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各省级气象资料处理及共享服务系统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创新之处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
    2.1 气象资料的涵义及特点
        2.1.1 气象资料的涵义
        2.1.2 气象资料的特点
    2.2 广西气象数据共享分级
    2.3 编码命名
        2.3.1 气象资料分类的必要性
        2.3.2 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原则
        2.3.3 编码规定
        2.3.4 保存时限
    2.4 元数据技术
        2.4.1 元数据的定义
        2.4.2 元数据分类
        2.4.3 元数据的作用
    2.5 XML技术
    2.6 Web Service技术
        2.6.1 Web Service的定义
        2.6.2 Web Service的特征
        2.6.3 Web Service的体系结构
        2.6.4 Web Service与其他分布式技术比较
    2.7 广西气象部门系统间通信问题的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资料存储现状
    3.2 需求分析
        3.2.1 业务需求分析
        3.2.1.1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的需求
        3.2.1.2 现代气候业务发展的需求
        3.2.1.3 综合观测业务发展的需求
        3.2.1.4 气象业务稳定运行保障的需求
        3.2.2 功能性需求
        3.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总体设计
        3.3.1 主要理论及参考标准
        3.3.2 技术路线
        3.3.3 系统建设目标
        3.3.4 设计原则
        3.3.5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3.3.6 系统硬件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4.1 数据库的设计
        4.1.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4.1.2 数据库的实现目标
        4.1.3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分析和选择
        4.1.3.1 结构化数据的管理
        4.1.3.2 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
        4.1.4 数据库分区技术的分析和选择
        4.1.4.1 数据库分区技术
        4.1.4.2 不同分区方案的比较分析
        4.1.4.3 分区策略的选择
    4.2 元数据的设计
        4.2.1 构建标准元数据模型
        4.2.2 元数据库结构设计
        4.2.3 气象元数据库概念模型
        4.2.4 元数据库逻辑设计
        4.2.5 元数据库物理设计
    4.3 历史数据库设计
    4.4 实时气象数据库的建立
        4.4.1 实时气象数据库开发步骤
        4.4.2 实时气象数据库处理流程及功能模块
    4.5 接.部分实现代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5.1 系统应用环境和配置要求
    5.2 功能模块设计
    5.3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4 系统测试
        5.4.1 功能测试
        5.4.2 测试结果
    5.5 系统应用及服务情况
        5.5.1 历史资料应用情况
        5.5.2 实时资料应用情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ASP.NET的日喀则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系统设计背景
    1.2 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研究现状、运行机制和实际意义
        1.2.1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运行机制
        1.2.3 气象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的实际意义
    1.3 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的网络安全体系
        1.3.1 系统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策略
        1.3.2 系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框架结构
        1.3.3 系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层次
    1.4 论文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 ASP.NET 技术的系统开发平台综述
    2.1 .NET 概述
    2.2 VB.NET 与 C#.NET
    2.3 SQL Server 数据库系统与 Access 数据库系统
    2.4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系统开发应用平台
    2.5 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 语言基础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3.1 外部接口需求
        3.1.1 软件接口
        3.1.2 硬件接口
        3.1.3 通讯接口
        3.1.4 用户界面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首页
        3.2.2 自动气象站
        3.2.3 农业气象
        3.2.4 高空气象资料
        3.2.5 预报、预警产品
        3.2.6 其他气象业务
        3.2.7 用户与权限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性能需求
        3.3.2 安全性要求
        3.3.3 软件属性
第四章 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设计
    4.1 数据类型
        4.1.1 常规气象观测要素数据
        4.1.2 特种气象观测数据
        4.1.3 数据类型及格式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原则思路及具体目标
        4.2.2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4.2.3 系统功能结构模块设计
        4.2.4 FTP 服务器及数据库设计
        4.2.5 运行环境
        4.2.6 用户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浏览查询功能
        4.3.2 分析统计功能
        4.3.3 信息发布功能
        4.3.4 数据监控功能
        4.3.5 质量控制功能
    4.4 系统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实现
    5.1 数据表管理
        5.1.1 自动气象站
        5.1.2 雷电灾害防御
        5.1.3 人工影响天气
        5.1.4 高空探测数据
        5.1.5 天气雷达产品
        5.1.6 农业气象数据
    5.2 界面及功能模块实现方法
        5.2.1 系统及各模块程序流程
        5.2.2 运行界面实现
        5.2.3 自动气象站
        5.2.4 网络监控功能
        5.2.5 应急决策服务
        5.2.6 数据库备份及还原
    5.3 用户管理
    5.4 数据库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总结
    6.1 测试内容及结论
        6.1.1 测试内容
        6.1.2 结论
    6.2 系统应用评价
    6.3 系统存在的不足
    6.4 展望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7)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及查询(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环境
    §2.1 SQL Server 2005与ADO.NET
        2.1.1 SQL Server 2005简介
        2.1.2 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2.2 ASP.NET与C#语言
        2.2.1 ASP.NET开发工具
        2.2.2 Visual C#语言
第三章 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用户角色
        3.1.2 系统平台用例分析
        3.1.3 部分用例分析
    §3.2 系统概要设计
    §3.3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3.3.1 设计策略
        3.3.2 数据的存储方式
        3.3.3 元数据库设计
        3.3.4 元数据库表结构
        3.3.5 实体数据库表结构
第四章 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查询平台实现
    §4.1 平台体系结构
        4.1.1 运行环境层
        4.1.2 数据资源层
        4.1.3 应用功能层
        4.1.4 用户服务层
        4.1.5 保障体系层
    §4.2 实现框架
        4.2.1 会员登录
        4.2.2 用户管理
        4.2.3 数据服务
第五章 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查询平台应用
    §5.1 平台部分功能简介
        5.1.1 公共信息服务
        5.1.2 数据服务
        5.1.3 系统维护模块
    §5.2 数据服务功能
        5.2.1 数据浏览
        5.2.2 数据查询
        5.2.3 数据下载
    §5.3 数据管理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气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气象科学数据概况及业务支撑环境
    1.3 国内处研究现状及趋势
    1.4 气象信息的共享需求
        1.4.1 实时业务需求
        1.4.2 非实时业务需求
        1.4.3 其它需求
    1.5 基于数据库的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1.6 选题的应用价值
        1.6.1 气象信息的有效整合
        1.6.2 信息服务的提升
        1.6.3 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展
        1.6.4 区域中心能力的提升
        1.6.5 广泛的应用推广范围
    1.7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气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总体目标
    2.2 业务目标
        2.2.1 建立高效、敏捷的数据交换体系
        2.2.2 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加工与存储管理体系
        2.2.3 实现面向服务的数据共享
    2.3 功能概述
        2.3.1 数据收发系统
        2.3.2 加工处理系统
        2.3.3 存储管理系统
        2.3.4 共享服务系统
        2.3.5 业务监控系统
    2.4 接口概述
    2.5 性能指标
        2.5.1 资料收发处理的时效要求
        2.5.2 各类资料加工处理时效要求
        2.5.3 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对数据吞吐量要求
        2.5.4 数据入库、访问时效要求
        2.5.5 数据检索服务时效要求
        2.5.6 系统网站页面响应时效要求
        2.5.7 系统处理时效要求
        2.5.8 系统并发用户数量要求
        2.5.9 业务监控系统业务流程调度控制性能要求
    2.6 数据规格概述
    2.7 气象资料的分类和范围
    2.8 数据的来源与分发
        2.8.1 数据来源
        2.8.2 数据分发对象
    2.9 数据的重要属性
        2.9.1 数据编码格式
        2.9.2 数据时次和频次
    2.10 数据的加工处理
        2.10.1 数据加工处理流程分类
        2.10.2 数据加工处理算法分析
        2.10.3 数据加工处理复杂度分析
    2.11 数据的存储、共享及统计
        2.11.1 数据存储策略
        2.11.2 数据共享策略
        2.11.3 数据量统计
    2.12 数据生命周期简述
        2.12.1 可解码文件的生命周期简述
        2.12.2 不可解码文件的生命周期简述
        2.12.3 雷达数据文件的生命周期简述
    2.13 数据流图
    2.1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1.1 统一设计分层实施原则
        3.1.2 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3.1.3 安全性与高可靠性原则
        3.1.4 稳定性与高时效性原则
        3.1.5 标准、先进与实用原则
    3.2 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架构
    3.3 共享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
    3.4 共享系统的拓扑结构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4.1.1 商用数据库技术
        4.1.2 多级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4.1.3 元数据技术
        4.1.4 J2EE 技术
        4.1.5 Web Service 技术
        4.1.6 其它技术
    4.2 区域级气象信息管理系统
        4.2.1 数据收集/分发分系统
        4.2.2 数据文件管理分系统
        4.2.3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分系统
        4.2.4 系统管理维护分系统
    4.3 气象信息共享应用及支持系统
        4.3.1 数据访问接口分系统
        4.3.2 Web 查询分系统
        4.3.3 数据定制分系统
        4.3.4 业务支持分系统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存储方式
        4.4.2 数据表关联
        4.4.3 数据清除和备份
    4.5 软件模块
        4.5.1 数据收集模块
        4.5.2 数据处理模块
        4.5.3 数据分发模块
        4.5.4 访问接口模块
        4.5.5 Web 查询模块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实现
    5.1 软件环境
    5.2 元数据结构
        5.2.1 区站号元数据
        5.2.2 数据结构元数据
    5.3 数据库表结构
    5.4 应用接口
        5.4.1 接口函数描述
        5.4.2 接口使用示例
    5.5 数据收发系统
        5.5.1 数据收集
        5.5.2 数据处理
        5.5.3 数据分发
    5.6 数据共享服务
        5.6.1 Web 服务器
        5.6.2 终端查询统计界面
    5.7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平台
    6.2 测试过程
    6.3 测试执行结果
    6.4 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
    7.2 本论文研究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7.3 对本系统的完善及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WEB的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方式
        1.3.1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集的建立
    2.1 元数据的定义
    2.2 数据集制作与归档的技术规定
    2.3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集的建立
        2.3.1 资料收集和检查
        2.3.2 气象科学数据集所涉及的统计要素的资料加工
        2.3.3 数据集的格式标准
        2.3.4 数据集的制作
        2.3.5 数据集说明文档及元数据
    2.4 数据质量控制
        2.4.1 数据实体格式检查
        2.4.2 数据集质量检查
        2.4.3 内部一致性检查
        2.4.4 合计值检查
        2.4.5 数据质量分析及处理
    2.5 数据集实体数据文件制作
    2.6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集简介
    2.7 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规范
    2.8 数据集元数据和说明文档文档编辑
        2.8.1 数据集说明文档制作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数据库设计及共享规范
    3.1 气象科学资料元数据库(METADATA)的需求分析
        3.1.1 Metadata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1.2 Metadata 格式的应用程度
        3.1.3 Metadata 格式“标准化”程度问题
        3.1.4 元数据库基本内容和设计规范
    3.2 元数据库表清单
    3.3 元数据库表结构
    3.4 基于元数据导航的数据发布流程设计
    3.5 气象科学实体数据库设计
        3.5.1 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3.5.2 地面气候资料旬值数据集
        3.5.3 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
    3.6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策略
        3.6.1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遵循的原则
        3.6.2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分类和分级
        3.6.3 共享用户的分类和分级
        3.6.4 气象科学数据的共享策略
        3.6.5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在线发布和服务方式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之数据管理系统
    4.1 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4.2 数据库数据更新业务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 元数据更新
        4.2.2 数据入库
    4.3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4.3.1 各组成部分功能要求
    4.4 省级气象数据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4.5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5.1 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需求分析
    5.2 共享平台的功能设计目标与思路
        5.2.1 共享平台的功能设计目标
        5.2.2 共享平台的设计思路
    5.3 共享平台的功能设计
        5.3.1 系统功能模块
    5.4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数据检索与管理的设计
        5.4.1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5.4.2 数据的检索与分发
        5.4.3 元数据服务
        5.4.4 用户认证和管理
        5.4.5 系统维护管理
    5.5 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实现
        5.5.1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结构图
        5.5.2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网络环境
        5.5.3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系统的软件结构
        5.5.4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
    5.6 省级气象数据共享网站的页面风格、布局、及栏目
    5.7 数据检索方式方法
    5.8 系统部署
    5.9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元数据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气象数据共享的主要技术
        1.2.1 元数据技术
        1.2.2 分布式异构系统之间通信技术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技术
    2.1 气象科学数据概述
        2.1.1 气象科学数据特点
        2.1.2 气象科学数据分类
    2.2 元数据技术
    2.3 分布式应用技术概述
    2.4 WEB SERVICE 相关技术
        2.4.1 Web Service 定义和特征
        2.4.2 Web Service 体系结构
        2.4.3 XML 技术
        2.4.4 SOAP 访问协议
        2.4.5 Web Service 工作流
    2.5 WEB SERVICE 技术与其他分布式技术比较
    2.6 分布式异构复杂网络环境下系统间通信问题的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元数据设计与扩展
    3.1 元数据设计
        3.1.1 气象元数据标准构建模型
        3.1.2 气象元数据主要内容
    3.2 气象元数据的扩展
        3.2.1 气象元数据扩展原因
        3.2.2 气象元数据扩展原则
        3.2.3 气象元数据扩展方法和内容
        3.2.4 气象元数据扩展实现
    3.3 气象元数据的存储设计
        3.3.1 存储检索原则
        3.3.2 存储检索设计
        3.3.3 存储检索实现
    3.4 气象元数据库的设计
        3.4.1 气象元数据库概念模型
        3.4.2 气象元数据库逻辑设计
        3.4.3 气象元数据库物理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
    4.2 共享平台体系架构
    4.3 共享平台功能模块
    4.4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数据查询
        4.4.2 数据检索及下载
        4.4.3 用户及安全管理(用户认证与授权)
    4.5 气象科学元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5.1 C/S 方式数据库管理
        4.5.2 B/S 方式数据库管理
        4.5.3 部分实现代码
    4.6 共享平台网站的技术路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运行测试情况
    5.1 平台运行测试情况
        5.1.1 测试环境
        5.1.2 测试内容
        5.1.3 测试结果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通知[J].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0)
  • [2]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D]. 胡玉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多源气象垂直观测设备综合产品集成处理系统[D]. 王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4]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D]. 任奇才.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广西气象业务信息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6]基于ASP.NET的日喀则气象信息共享及服务系统[D]. 强德厚.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7]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及查询[D]. 叶金桃.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1)
  • [8]气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梅清银.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9]基于WEB的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D]. 易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10]基于元数据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詹利群.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标签:;  ;  ;  

基础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