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地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干旱荒漠地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一、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易丹[1](2021)在《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4-3-3基因家族参与细胞生命过程的多个基础环节,在植物生长发育、抵御胁迫、信号传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BES1是油菜素内脂BR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模式植物中,研究者对14-3-3和BES1基因家族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唐古特白刺中对14-3-3和BES1基因家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唐古特白刺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别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分析系统进化关系,功能注释及14-3-3和BES1基因在不同浓度盐、PEG处理下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以期能够鉴定出与唐古特白刺抗逆性响应有关的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结果如下:1.在唐古特白刺转录组数据范围内分别鉴定出10个14-3-3基因和7个BES1基因。2.10个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家族中具有完整蛋白质编码区(CDS)的9个成员,其蛋白的编码氨基酸的个数为212~297个,等电点在4.73~6.14之间,分子量范围是24.06~33.51 k Da,其蛋白N-端和C-端区域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其余部分均保守。7个唐古特白刺BES1成员均具有完整的CDS,其蛋白的编码氨基酸的个数为86~422个,等电点在5.29~10.22之间,分子量范围是9.75~47.53k Da,有3个基因(NtBES1-1,NtBES1-5和NtBES1-6)同时包含BES1_N保守结构域和Glyco_hydro_14保守结构域,其它4个基因仅包含BES1_N保守结构域。3.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将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分别分为4个和3个组。14-3-3基因在第Ⅰ组中基因数目显着增多,暗示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在进化过程中较为激烈,发生了基因加倍的情况,且在Ⅰ,Ⅱ,Ⅲ组中,均有唐古特白刺和拟南芥14-3-3基因。在BES1基因家族成员中,双子叶植物间的聚类程度较高,单子叶植物的BES1基因均是单独聚类分枝,与双子叶植物的BES1基因同源性较低,说明BES1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物种之间的进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且BES1基因在不同植物中存在多重复制现象。与其它物种比较,在Ⅰ,Ⅱ,Ⅲ组中,唐古特白刺部分BES1基因和拟南芥BES1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以上分析表明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和拟南芥14-3-3和BES1家族的进化关系较近,并且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4.KEGG分析表明10个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和7个BES1基因分别在“MAPK signaling pathway-plant”和“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通路中有分布,暗示它们很可能参与了激素介导的唐古特白刺生长发育或对逆境胁迫的响应。5.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在不同浓度PEG与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PEG和Na Cl处理下,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大多数基因被显着诱导,如GRF3like-3、GRF2like和NtBES1-4其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趋势,表明这些基因在唐古特白刺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6.研究发现在不同浓度PEG和NaCl处理下,14-3-3基因中GRF3like-3在对照和PEG处理的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GRF3和GRF2like均在对照,PEG和Na Cl处理的根中表达量较高。BES1基因中3个基因除NtBES1-6以外,NtBES1-2和NtBES1-4在对照和PEG处理的根中表达量最高,而在Na Cl处理下,3个基因均是在叶中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均呈现多样的表达模式,并可响应外界的干旱与盐胁迫。

车晓旭[2](2020)在《人工绿洲建设对荒漠区植被动态的影响及其防沙树种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乌兰布和沙漠西北部的人工绿洲自2009年集中建设以来,磴口县政府与圣牧高科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人工培育防沙树种、进行土壤恢复治理、人工灌溉等方法,在该区域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开发,建成大面积的人工绿洲,促使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的发展。研究该人工绿洲的植被动态变化,确定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提出防沙树种选择方案,对于指导该人工绿洲的科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实现植被动态监测,应用“3S”技术分析2009-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得出研究区历年NDVI动态变化,探讨研究区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2009年Landsat影像与2019年Sentinel-2遥感影像,应用监督分类得出植被类型图,指导进行人工植被本底调查,探讨人工绿洲建设对植被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在人工绿洲区外设立3个缓冲区,探讨建设人工绿洲对周围荒漠区NDVI与植被类型变化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与该荒漠区匹配的防风固沙树种与种植模型。主要结果如下:(1)2009-2019年间,研究区域内NDVI的总体水平偏低,绿洲区随着时间的变化NDVI总体水平较高且变化较大,缓冲区NDVI随着距离的增加水平下降。气候因子并不是影响研究区植被指数的主要贡献因子,NDVI变化主要依赖于人为因素的影响;(2)研究区域内植被依靠自身进行扩张较难,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较大,灌溉是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研究区域内主要植被群落为柽柳、白刺与籽蒿等群落类型,该区域优势树种有新疆杨、垂柳、花棒、梭梭、沙枣、沙东青、胡杨、柽柳、黑沙蒿、白刺;(4)结合层次分析法与实地调查,选出适宜树种有:新疆杨、沙冬青、梭梭、胡杨、柽柳、黑果枸杞、蒙古扁桃、花棒、白刺、垂柳等乔、灌木。根据植被覆盖情况,在绿洲内确定多种种植模式。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得出人工绿洲NDVI与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为因子,通过人工栽植防沙树种可以推动NDVI正向发展,丰富植被群落类型。综上,挖掘出适合该区域种植的防沙树种,确定种植模式,完善该区域生态功能,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对策。

陶海璇[3](2019)在《民勤县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文中认为指出了唐古特白刺多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对于荒漠地区保持水土、改善荒漠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探讨了民勤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包括种子的发芽、营养土配制、苗床的设置和种植管理等方面。具体提出了民勤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的要点。

徐先英[4](2019)在《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有山地、高原、河谷、平川、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区,其中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戈壁流沙和内陆河形成的沙漠是主要沙源。此外甘肃庆阳环县的沙源,主要来自于毛乌素沙地;甘南玛曲高寒草原沙化草地的沙源主要是就地起沙。据第五次荒

张景波[5](2019)在《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和油蒿对模拟增雨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在未来降水增加情境下,我国干旱区荒漠植物对降雨格局变化的适应机制。本文以乌兰布和荒漠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设置0%、25%、50%、75%、100%五个模拟增雨梯度,进行长期人工模拟增雨试验,主要研究分析了白刺和油蒿的种子性状及萌发特性、幼苗生长特性、化学计量特征、叶性状及光合生理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等对不同增雨梯度的响应,揭示了荒漠植物对降水格局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连续8a模拟增雨的白刺和油蒿种子性状分析表明,白刺种子长度、宽度、体积、表面积、长宽比、千粒重等表型性状指标与增雨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P<0.01),变异系数为5.65-20.39%。随着降水量增加,白刺种子向小粒、圆形演变,种子蜂窝状孔穴数量、面积逐渐减少,种皮厚度增厚,沟状凹槽缩短。白刺种子形态的变异导致种胚吸水膨胀和胚根突破种皮困难,显着降低了种子发芽率、萌发启动时间、萌发速度和幼苗长势。油蒿种子表型性状随着降水量增加,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异趋势,在50%增雨时达到最大值,瘦果粘液溶出量最多,种子形状由倒卵形向卵圆形再到倒卵形演变。25%和50%增雨能够提高油蒿种子发芽率,且种子萌发速度快、幼苗长势好、瘦果粘液粘沙量最大,对其有性繁殖最有利。(2)采用不同增雨处理种子繁育幼苗研究表明,增雨对白刺幼苗地上部分促进作用显着,构件生物量、根系各参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式变化,在50%和75%增雨时达到最大值,100%增雨时显着下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阈值。降雨量增加显着降低了白刺幼苗的根冠比,改变生物量分配模式是其适应水分增加的重要策略。油蒿地上部分生长量、构件生物量、根系各参数均随增雨量增加而显着增长,在100%增雨下达到最大值,各处理之间根冠比没有显着差异,更多地体现出“协同生长”效应。说明增雨导致的种子变异对幼苗萌发阶段影响较大,而幼苗生长状况则取决于生境因素。(3)对不同增雨处理幼苗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显示,白刺根的N、P含量高于茎和叶,油蒿叶的N、P含量高于茎和根,白刺和油蒿茎的C含量均高于叶和根,说明白刺和油蒿C、N、P元素在体内的分配格局并不相同。白刺茎、叶、根N:P较为恒定,比值均大于16,表明白刺植株在增雨的环境下相对生长率较低,且受P元素限制明显。而油蒿N:P与增雨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对生长率越来越大;茎、根N:P均小于14,受N元素限制明显;叶N:P在14-16之间,N、P元素都不缺乏。(4)白刺叶绿素初始荧光Fo在7-9月呈显着增加趋势,说明降水量减少形成的水分胁迫对PSⅡ反应中心产生伤害或部分失活从而引起Fo的增加。油蒿Fo和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在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油蒿叶片PSII未受到不可逆损伤,且保持较好的反应活性,通过适应性调节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另外,白刺7-9月比叶面积SLA无显着性差异,油蒿SLA在降雨相对集中的7-8月较高,9月份显着降低。说明油蒿可通过改变叶片表型性状调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速率,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5)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白刺灌丛聚集强度逐渐下降,相对平均空间距离增加了76%,团簇作用逐渐减弱,呈自疏现象向外扩展。油蒿种群随机分布尺度逐渐增大,从未增雨时白刺灌丛内无油蒿分布,至100%增雨时分布62株,表现为随增雨梯度的增加逐步侵入白刺灌丛形成正关联,相对平均空间距离逐级递减直至小于白刺0.32m,从而实现油蒿种群的对外拓展。经实地验证,白刺和油蒿人工模拟增雨实验结果与自然降水梯度下的空间格局演进过程相一致,证实了采用人工模拟增雨进行白刺和油蒿空间格局研究具有科学实践意义。本文通过人工模拟增雨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影响,较为系统地解释了白刺和油蒿对模拟增雨的响应过程,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维持与演变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何芳兰[6](2019)在《Na+提高泌盐型旱生植物红砂干旱、高温及风沙流耐性的生理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Pall.)Maxim],隶属于柽柳科(Tamaricaceae)红砂属(Reaumuria Linn)的泌盐型旱生小灌木,具抗旱、抗寒、耐盐、固沙和积沙能力,是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最理想的生物材料之一,但幼苗阶段生长缓慢、抗逆性弱,因而未被广泛应用。长期野外监测显示,分布在干旱富Na+生境下的红砂比相邻干旱贫Na+生境的拥有更好的生长表现,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适量NaCl能促进红砂愈伤组织和幼苗生长。然后,有关Na+促进泌盐型旱生植物生长并提高其抗逆性的生理作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盆栽红砂幼苗为对象,研究一定浓度NaCl处理的植株在干旱、高温及风沙环境下生长、叶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反应以及离子积累与分泌等变化,以期阐明Na+促进红砂生长并提高干旱、高温、风沙耐性的生理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红砂具有很强选择性吸收和分泌Na+的能力,组织中Na+的积累和盐腺Na+的分泌均随随介质中NaCl浓度增大而增大,同时能维持K+浓度的稳定。其中,适量NaCl(0.59 g·kg-1干沙土)的添加显着促进红砂生长,经其处理45 d后,株高、根长、鲜重均显着大于未添加NaCl植株;同时,添加NaCl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叶的细胞膨压(Ψt)均大于相应的对照,但叶的渗透势(Ψs)显着小于对照。2.在干旱、高温和风沙流胁迫下,适量NaCl的添加显着降低叶的Ψs,且Na+对渗透势的贡献率远大于K+、可溶性糖和脯氨酸,Na+贡献率的增大、相应减小了其它3种溶质的贡献率。这说明Na+在红砂渗透调节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量NaCl可显着增强植物渗透调节的能力。3.极端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2.4%)、高温(50°C)或强风沙胁迫下(10m·s-1),适量NaCl的加入显着提高了叶RWC,同时缓解了叶横截面长、宽及面积的减小幅度;此外,在高温胁迫,添加适量NaCl显着提高了植株蒸腾速率(Tr),并有效减轻了叶和嫩枝的热害程度。因此认为,适量NaCl可通过改善极端逆境胁迫下植株水分状况来缓解叶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还可通过增强Tr来减轻高温对叶或嫩枝的烫伤。4.强风沙流胁迫下,添加适量NaCl的植株叶表伤害率、伤害程度及表皮细胞破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但当其表面分泌物清除之后,其叶表伤害率、伤害程度、表皮细胞破损率均急剧增大。说明盐腺分泌物在减轻强风沙流对叶表的磨蚀中起重要作用,适量NaCl的加入可通过促进Na+分泌,这有助于减轻强风沙流对叶的伤害。5.极端干旱、高温或强风沙流胁迫引起了红砂Pn、Gs、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下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急剧减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明显增大,但添加适量NaCl的植株这些参数减小或增大的幅度均显着小于对照。极端逆境胁迫下,适量NaCl的加入可缓解Gs减小、延缓光合色素降解以及提高PSII光化学活性,从而有效增强了植株的光合能力。6.极端干旱、高温或强风沙流胁迫下,红砂叶中丙二醛(MAD)含量显着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减小,但适量NaCl的加入有效减缓了以上参数增大或减小的程度。这意味着适量NaCl的加入可有效防止极端逆境胁迫下红砂体内抗氧化酶失活,进而维持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这对减轻植株膜脂过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结果系统解释了适量Na+促进泌盐型旱生植物红砂生长并增强干旱、高温、风沙流耐性的生理作用。

张晓芹[7](2018)在《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西北旱区(干旱和半干旱区)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以适应性良好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造林成为缓解人地矛盾的理想选择。气候是宏观尺度上影响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子,其与物种分布的关系研究及时空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预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了解该区常见生态经济型树种的适宜区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有助于提高造林的成效,而且对于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乌柳(Salix cheilophila)和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0个典型生态经济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3个来自BIOCLIM、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和Kria指数的气候因子和来自标本馆、出版文献的物种出现记录,通过物种分布模型(Max 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工具结合,模拟了10个树种当前(1950-2000年)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分析了生境适宜性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预测了未来2070s(2060-2080年)四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情景(RCPs)下树种适宜区的变化,并确定了各树种的最优造林区。主要结论如下:(1)沙枣、小果白刺和多枝柽柳的潜在适宜区面积最大,跨越了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有明显干旱季节的湿润区。黑果枸杞、梭梭、沙拐枣和胡杨主要局限于西北干旱区,文冠果、乌柳和柠条锦鸡儿主要集中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2)湿润指数是影响大多数树种适宜性的最重要因子,其对沙拐枣、梭梭和胡杨的贡献率均超过50%,然而对柠条锦鸡儿和乌柳则不足5%。最湿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寒冷指数也较为重要,其中最湿月降水量对黑果枸杞的影响最大,年均降水量对文冠果的影响最大。(3)与热量相关的气候因子在影响沙枣、柠条锦鸡儿的分布方面起到较重要的作用,与水文相关气候因子对于其它树种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多数树种生境适宜性对水文相关因子的响应曲线呈正偏态分布,对热量相关因子的响应曲线呈高斯分布。(4)沙枣在高浓度排放情景(RCP8.5)下适宜区范围扩张幅度最大,其适宜区净增加率高达57.5%。柠条锦鸡儿在低浓度排放情景(RCP2.6)下适宜区范围缩减幅度最大,其适宜区消失率高达61.4%。多数树种的当前适宜区在低浓度排放情景下缩减,而在高浓度排放情景下扩张,并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缩减趋势逐渐减弱,扩张趋势逐渐增强。(5)所有树种当前的东部边缘适宜区将会缩减,不同树种缩减的幅度不同。在西北干旱区分布的树种,将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及河西走廊的北部获得新增适宜区。多数树种适宜区范围的地理质心向西移动,移动速度约每十年453km。多数树种适宜区范围的海拔质心移动不明显,以约每十年122m速度略微向低处或高处移动;乌柳例外,在四种情景下以每十年约1873m的速度向更高海拔移动。本研究结果表明MaxEnt模拟的各树种潜在适宜区的范围与实际调查的数据基本一致。不同区域的树种,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不同,多数树种当前的适宜区是稳定的,能够适应持续的气候变化。分布在西北干旱区的树种,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适宜区面积将会增加,未来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及河西走廊北部可以进一步增加沙枣、小果白刺、梭梭等本地树种的造林面积。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同时能够为管理者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造林措施时提供参考。

任尚福,吕光辉[8](2017)在《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指出以大果白刺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用98%H2SO4溶液、0.5mol/L NaOH溶液和蒸馏水预处理大果白刺种子,对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且发芽率很低的大果白刺种子进行了提高萌发率的研究,旨在为大果白刺的人工繁殖及提高其种子萌发率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对大果白刺种子用98%H2SO4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浸泡处理后,明显有利于大果白刺种子的后熟,可快速破除种子的休眠,显着提高大果白刺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等指标,同时缩短了初始萌发天数,其中用98%H2SO4溶液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等指标明显优于用0.5mol/L NaOH溶液浸泡处理。

岳利军,马清,周向睿,王沛,王锁民[9](2013)在《钠复合肥促进荒漠植物梭梭、白刺和红砂生长并增强其抗旱性》文中研究表明采用荒漠土壤,以盆栽的方式,探讨了钠复合肥在梭梭、白刺和红砂等荒漠植物生长和抗旱性中的作用.正常浇水11~12周后停止浇水20~22天,与不施肥相比,施用钠复合肥使梭梭同化枝的面积、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着增加了79%,148%,100%,25%,根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显着增加了63%,45%;使白刺叶的面积、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着增加了209%,318%,218%,34%,根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着增加了217%,138%,43%;使红砂叶的面积、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分别显着增加了763%,800%,667%,34%,根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显着增加了719%,628%.施用钠复合肥显着增强了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提高了这些植物的抗旱性并促进了其生长.

马存世,李进军,李发鸿,高万林,曾新德,王承勋,任巧兰,许明[10](2012)在《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白刺育苗试验研究,探讨了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刺播种量为30.0 g·m-2比播种量为37.5g·m-2的苗高生长提高了25.7%,地径生长提高了9.1%。(2)白刺种子经ABT浸种后,出苗数比对照(CK)提高了79.1%,出苗开始期和出苗高峰期分别比CK提前7 d和6 d。(3)当覆土厚度为1 cm时,其出苗数比覆土厚度为3 cm提高331.8%。(4)当施肥量为180 g·m-2比施肥量为120g·m-2的当年苗高生长提高41.1%,地径生长提高55.0%;当浇水次数为6次比浇水次数为4次的当年苗高生长提高47.5%,地径生长提高65.3%。(5)7~8月是苗高快速生长期,8月中旬~9月中旬是地径快速生长期。

二、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14-3-3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1.1.1 14-3-3基因家族概述
        1.1.2 14-3-3基因家族的功能概述
    1.2 BES1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1.2.1 BES1转录因子的概述及油菜素内酯
        1.2.2 BES1转录因子的功能概述
    1.3 唐古特白刺研究进展
        1.3.1 唐古特白刺的生物学特征
        1.3.2 唐古特白刺在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处理
        2.2.2 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鉴定
        2.2.3 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2.2.4 多序列比对及保守结构域的分析
        2.2.5 进化树的构建
        2.2.6 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2.2.7 14-3-3和BES1基因在KEGG和GO注释库分析
        2.2.8 荧光定量PCR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3.1.1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
        3.1.2 理化性质
        3.1.3 14-3-3基因家族多重序列比对与保守基序分析
        3.1.4 14-3-3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
        3.1.5 唐古特白刺NtGRF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3.1.6 唐古特白刺NtGRF基因在KEGG和GO数据库的注释信息
        3.1.7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1.8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
    3.2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3.2.1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理化性质分析
        3.2.2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家族保守基序及保守结构域分析
        3.2.3 BES1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
        3.2.4 唐古特白刺BES1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3.2.5 唐古特白刺Nt BES1基因在GO和KEGG数据库的注释信息
        3.2.6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2.7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
第四章 讨论
    4.1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4.1.1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家族的鉴定
        4.1.2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
        4.1.3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4.1.4 唐古特白刺14-3-3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
    4.2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4.2.1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
        4.2.2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
        4.2.3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4.2.4 唐古特白刺BES1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及发表论文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项目支持

(2)人工绿洲建设对荒漠区植被动态的影响及其防沙树种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植被监测的遥感技术研究
        1.2.2 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1.2.3 植被分类与群落调查
        1.2.4 荒漠区植被恢复策略研究
2.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形地貌
        2.1.4 土壤与植被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2.3 技术路线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1 数据来源
        2.3.2 数据处理
3.植被NDVI时空分析
    3.1 总研究区植被NDVI年际特征及影响因子
        3.1.1 NDVI年际变化情况
        3.1.2 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3.2 绿洲区NDVI年际特征及影响因子
        3.2.1 NDVI年际变化特征
        3.2.2 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3.3 缓冲区植被NDVI年际变化情况
    3.4 人工干扰下植被动态变化
        3.4.1 绿洲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3.4.2 缓冲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3.5 小结
4.植被类型变化与群落调查
    4.1 研究区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结果
    4.2 绿洲区与缓冲区植被分类结果
        4.2.1 绿洲区与缓冲区植被分类结果
        4.2.2 绿洲区与缓冲区植被类型动态变化
    4.3 植被群落本底调查
    4.4 小结
5.人工绿洲防沙树种选择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树种选择原则及种类确定
        5.1.1 植物物种选择与植被恢复原则
        5.1.2 单因素评价方法原理及其表达
        5.1.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1.4 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5.2 不同区域恢复种植模式及建议
        5.2.1 种植流程及要点
        5.2.2 绿洲内种植模式及建议
        5.2.3 绿洲荒漠交错区种植模式及建议
        5.2.4 荒漠区种植模式及建议
    5.3 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对策
        5.3.1 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5.3.2 可持续发展对策
    5.4 小结
6.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民勤县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唐古特白刺容器育苗技术
    2.1 种子的采集与储存
    2.2 种子催芽处理
    2.3 播种前准备
        2.3.1 固地选择
        2.3.2 整地做床
        2.3.3 容器选择
        2.3.4 基质质量
    2.4 装袋播种
        2.4.1 播种时间
        2.4.2 播种方法
        2.4.3 对苗的管理
3 民勤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的要求
    3.1 种子的采集
    3.2 种子的催芽处理
    3.3 营养土配置与苗床设置
        3.3.1 容器的选择
        3.3.2 营养土配制
        3.3.3 营养土装入容器
        3.3.4 苗床设置
    3.4 营养钵的播种
        3.4.1 播种时间
        3.4.2 播种方式
    3.5 苗期管理
    3.6 追肥
    3.7 苗木出圃
4 结语

(4)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甘肃治沙研究的发展阶段
    (一)沙漠考察与定位、半定位试验阶段(1959—1964)
    (二)大规模治沙工程建设阶段(1964—1979)
    (三)治沙科研进入新发展阶段(1980—1993)
    (四)治沙科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8)
    (五)治沙科研再上新台阶(2009—至今)
二、治沙科研主要进展
    (一)科学考察
        1. 对河西走廊沙区的考察(50年代末—60年代)
        2. 区域性专题考察(70年代中—80年代末)
        3. 沙区农业系统调查(90年代—2000年)
        4. 沙漠、戈壁和高寒沙化草地科学考察(2000年—2019年)
    (二)代表性研究
        1. 治沙理论研究
        2. 风沙运动规律与近地表沙尘研究
        3. 沙旱生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4. 绿洲边缘积沙带研究
        5. 沙地水分平衡与固沙造林研究
        6. 固沙植被水文过程研究
        7. 青土湖输水的生态响应研究
        8. 逆境胁迫下沙旱生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9.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1 0. 沙旱生植物物候研究
        1 1. 荒漠生态定位观测研究
        1 2. 区域荒漠化监测研究
        1 3. 退化植被恢复研究
    (三)主要治沙措施
        1.“固身消顶、截腰分段”治沙技术
        2.“前挡后拉”固沙技术引进与应用
        3. 植物治沙技术
        4. 机械固沙技术
        5. 化学治沙技术
        6. 综合治沙技术与模式
        7. 沙旱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沙产业发展
    (四)合作与交流
        1. 国内合作与交流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四、研究展望
    (一)加强治沙理论研究。
    (二)加强退化防护体系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机制及稳定性调控技术研究。
    (三)加强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五)加强防沙治沙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
    (六)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5)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和油蒿对模拟增雨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降水对植物种子性状的影响
        1.2.2 降水变化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1.2.3 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1.2.4 降水变化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2.5 降水变化对植物叶性状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1.2.6 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条件
        2.1.5 土壤及植被特征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设计
第三章 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种子及萌发性状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种子采集
        3.1.2 种子性状测定
        3.1.3 白刺种子分类学性状测定
        3.1.4 油蒿种子粘液性状测定
        3.1.5 种子萌发实验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模拟增雨对白刺种子表型性状的影响
        3.2.2 模拟增雨对白刺种子分类学性状的影响
        3.2.3 模拟增雨对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模拟增雨对油蒿种子表型性状的影响
        3.2.5 模拟增雨对油蒿种子粘液性状的影响
        3.2.6 模拟增雨对油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方法
        4.1.2 取样与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增雨对白刺和油蒿幼苗地上部分的影响
        4.2.2 增雨对白刺和油蒿幼苗根系的影响
        4.2.3 增雨对白刺和油蒿幼苗生物量、根冠比和含水量的影响
        4.2.4 增雨背景下白刺和油蒿幼苗根系回归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5.1 研究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取样与测定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白刺不同器官C、N、P含量的变化特征
        5.2.2 白刺不同器官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
        5.2.3 白刺植株化学计量特征与增雨的关系
        5.2.4 油蒿不同器官C、N、P含量的变化特征
        5.2.5 油蒿不同器官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
        5.2.6 油蒿植株化学计量特征与增雨的关系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六章 荒漠植物叶性状和光合生理的动态变化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地选择
        6.1.2 叶片性状测定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白刺生长期比叶面积与叶氮含量动态变化
        6.2.2 白刺生长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动态变化
        6.2.3 白刺叶绿素主要荧光参数快速光响应曲线动态变化
        6.2.4 油蒿生长期比叶面积与叶氮含量动态变化
        6.2.5 油蒿生长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动态变化
        6.2.6 油蒿叶绿素主要荧光参数快速光响应曲线动态变化
    6.3 讨论与小结
        6.3.1 讨论
        6.3.2 小结
第七章 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7.1 研究方法
        7.1.1 样方调查方法
        7.1.2 点格局分析方法
        7.1.3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增雨处理下的白刺-油蒿空间分布点图
        7.2.2 不同增雨处理下的白刺空间格局
        7.2.3 不同增雨处理下的油蒿空间格局
        7.2.4 白刺和油蒿种群关联性
        7.2.5 增雨对白刺、油蒿形态特征的影响
        7.2.6 增雨对白刺、油蒿相对空间距离和分布数量的影响
        7.2.7 自然降水梯度下白刺、油蒿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7.3 讨论与小结
        7.3.1 讨论
        7.3.2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Na+提高泌盐型旱生植物红砂干旱、高温及风沙流耐性的生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荒漠植物抗逆机制
        1.1.1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形态结构适应
        1.1.2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生理适应
    1.2 钠在荒漠植物中的有益作用及其应用
        1.2.1 钠在荒漠植物体内含量、分布及形态
        1.2.2 荒漠植物对钠的吸收、运输和积累
        1.2.3 钠对荒漠植物的有益作用
    1.3 红砂研究概况
第二章 不同浓度Na~+对红砂生长的影响及生理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培养及处理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培养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2.2.2 不同浓度NaCl对红砂生长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NaCl对红砂光合作用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NaCl对红砂Na~+、K~+和Ca~(2+)分泌与积累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适量Na~+显着促进了红砂幼株生长
        2.3.2 盐腺泌盐在红砂适应高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4 小结
第三章 Na~+提高红砂抗旱性的效果及生理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培养及处理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生长及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3.2.2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水分状况的影响
        3.2.4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Na~+、K~+积累及Na~+分泌的影响
        3.2.5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3.2.6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溶质在叶Ψs中贡献的影响
        3.2.7 干旱胁迫下适量NaCl对红砂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干旱胁迫下适量Na~+促进了红砂生长并维持了叶的解剖结构
        3.3.2 干旱胁迫下Na~+显着增强了红砂光合能力并改善水分状况
        3.3.3 Na~+在红砂渗透调节抵御干旱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3.4 干旱胁迫下Na~+有效减轻了红砂膜脂过氧化
    3.4 小结
第四章 Na~+提高红砂耐高温的效果及生理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培养材料及处理
        4.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温胁迫下适量NaCl减轻红砂叶和嫩枝热害的效果
        4.2.2 不同温度下NaCl对红砂水分状态及光合的影响
        4.2.3 不同温度下NaCl对 Na~+、K~+积累及Na~+分泌的影响
        4.2.4 不同温度下NaCl对红砂物质代谢的影响
        4.2.5 不同温度下NaCl对溶质在渗透调节中贡献的影响
        4.2.6 不同温度下NaCl对红砂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适量Na~+有效减轻了高温对红砂叶和嫩枝的烫伤
        4.3.2 高温胁迫下适量Na~+维持了红砂叶解剖结构稳定并提高了光合能力
        4.3.3 Na~+在红砂渗透调节抵御高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4.3.4 高温胁迫下适量Na~+有效减轻了红砂膜脂过氧化
    4.4 小结
第五章 Na~+提高红砂耐风沙的效果及生理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培养材料及处理
        5.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aCl及叶表分泌物减轻风沙对红砂叶伤害的效果
        5.2.2 风沙胁迫下NaCl及叶表分泌物对红砂水分状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5.2.3 风沙胁迫下NaCl及叶表分泌对红砂组织中Na~+、K~+积累的影响
        5.2.4 风沙胁迫下NaCl及叶表分泌对红砂叶中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5.2.5 风沙胁迫下NaCl及叶表分泌对溶质在叶渗透势中贡献的影响
        5.2.6 风沙胁迫下NaCl及叶表分泌对红砂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适量Na~+及叶表分泌物减轻了强风沙流对叶表皮组织的磨蚀
        5.3.2 强风沙胁迫下适量Na~+改善了红砂水分状况并增强了光合能力
        5.3.3 Na~+在红砂渗透调节抵御风沙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3.4 适量Na~+有效减轻了强风沙流胁迫引起的红砂膜脂过氧化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气候变化研究
        1.2.2 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1.2.3 物种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2.4 物种分布模型
        1.2.5 MAXENT模型
        1.2.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的现状分布
        2.2.2 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的潜在分布
        2.2.3 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的未来分布
    2.3 研究方法
        2.3.1 物种选择原则
        2.3.2 数据获取
        2.3.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不同树种的特性及现状分布
    3.1 生物学特性
    3.2 生态与经济价值
    3.3 分布现状
第4章 不同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物种分布及气候数据的获取
        4.1.2 模型参数的选择
        4.1.3 模型性能的评价
        4.1.4 重要气候因子及响应曲线
        4.1.5 潜在气候适宜分布区及气候阈值
        4.1.6 限制因子制图与MESS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性能
        4.2.2 主导气候因子
        4.2.3 响应曲线
        4.2.4 潜在适宜分布区
        4.2.5 气候阈值
        4.2.6 限制因子与MESS分析
    4.3 讨论
        4.3.1 主导气候因子及响应曲线
        4.3.2 潜在适宜分布范围
        4.3.3 不确定性分析及应用
    4.4 小结
第5章 未来气候变化对适宜分布区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模拟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未来气候变化对适宜分布区范围的影响
        5.2.2 未来气候变化下适宜分布区范围质心沿经纬度的变化
        5.2.3 未来气候变化下适宜分布区海拔质心的变化
        5.2.4 不同树种最优造林区
    5.3 讨论
        5.3.1 气候变化对不同树种适宜区范围的影响
        5.3.2 适宜区范围对不同气候情景的响应
        5.3.3 适宜区范围质心的迁移方向
        5.3.4 不确定性分析及应用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2.3 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2.4 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9)钠复合肥促进荒漠植物梭梭、白刺和红砂生长并增强其抗旱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植物材料培养及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钠复合肥对梭梭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2.1.1 钠复合肥增强梭梭的抗旱性并促进其生长
        2.1.2 钠复合肥提高梭梭同化枝的c (Na+) , c (Na+) /c (K+)
        2.1.3 钠复合肥减轻干旱胁迫对梭梭同化枝细胞膜的伤害
        2.1.4 钠复合肥增强干旱胁迫下梭梭同化枝的抗氧化酶活性
    2.2 钠复合肥对白刺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2.2.1 钠复合肥增强白刺的抗旱性并促进其生长
        2.2.2 钠复合肥提高白刺叶的c (Na+) , c (Na+) /c (K+)
        2.2.3 钠复合肥增强干旱胁迫下白刺叶的细胞膜稳定性
        2.2.4 钠复合肥增强干旱胁迫下白刺叶的抗氧化酶活性
    2.3 钠复合肥对红砂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2.3.1 钠复合肥增强红砂的抗旱性并促进其生长
        2.3.2 钠复合肥提高红砂叶的c (Na+) , c (Na+) /c (K+)
3 讨论
    3.1 钠复合肥1为最佳钠复合肥配方且其施用效益显着
    3.2 钠复合肥增强梭梭、白刺和红砂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3.2.1 增强了渗透调节能力
        3.2.2 提高了活性氧清除能力
4 结论

(10)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施肥量
        2.2.2 催芽方式
        2.2.3 播种量
        2.2.4 覆土厚度
        2.2.5 浇水次数
    2.3 数据调查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催芽方式对白刺出苗过程的影响
    3.2 覆土厚度对白刺出苗过程的影响
    3.3 播种量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
    3.4 施肥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
    3.5 浇水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
4 结论

四、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古特白刺14-3-3和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D]. 易丹.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2]人工绿洲建设对荒漠区植被动态的影响及其防沙树种选择[D]. 车晓旭.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民勤县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J]. 陶海璇. 绿色科技, 2019(21)
  • [4]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J]. 徐先英. 甘肃林业, 2019(04)
  • [5]典型荒漠植物白刺和油蒿对模拟增雨的适应性研究[D]. 张景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
  • [6]Na+提高泌盐型旱生植物红砂干旱、高温及风沙流耐性的生理作用研究[D]. 何芳兰. 兰州大学, 2019(08)
  • [7]西北旱区典型生态经济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适宜性研究[D]. 张晓芹.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09)
  • [8]不同预处理对大果白刺种子萌发的影响[J]. 任尚福,吕光辉. 种子, 2017(12)
  • [9]钠复合肥促进荒漠植物梭梭、白刺和红砂生长并增强其抗旱性[J]. 岳利军,马清,周向睿,王沛,王锁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0]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白刺苗木生长的影响[J]. 马存世,李进军,李发鸿,高万林,曾新德,王承勋,任巧兰,许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05)

标签:;  ;  ;  ;  ;  

干旱荒漠地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