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一、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高学芳[1](2021)在《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福祉,更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显着,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下降,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严重不足。全面分析影响学生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提出推进落实的对策,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和学校体育政策实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最为薄弱的群体,因此高中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状况值得被关注。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对杨浦区部分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要求,杨浦区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主要从统筹管理、科学实施、条件保障、督导评价四个方面展开工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助于保障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探究学校落实工作状况,有助于为政策执行提供参考。(2)杨浦区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已有序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部分需要后续的进一步落实。杨浦区高中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在统筹管理方面基本到位,但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还不完善;科学实施严格按照“三课两操两活动”开展,但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还不达标;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保障,但体育场地和师资配置还不充足;督导评价机制实行,但考核对象还不精准。(3)因上海特大城市引起的土地资源紧缺、学业竞争激烈等原因。杨浦区高中在实施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锻炼时间不平衡,锻炼时间不足;师资力量不充足,锻炼项目单调;硬件设施不充裕,锻炼场地匮乏;教学内容不均衡,锻炼理论欠缺;督导管理不全面,锻炼考核缺乏;学生体育意识不充分,锻炼习惯缺失等。(4)杨浦区高中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通过教育理念、制度要求、条件保障、督导评价、创新模式五个部分提出优化落实: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促成学生发展全面化;以教师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师发展专业化;以场地设施为基础,加快教学内容多样化;以督导评价为重点,实行考核分级精准化;以校际协作为创新,构建管理机制多元化。

尹鹏程[2](2021)在《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发育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排健身气功·五禽戏运动,对脊柱发育异常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为期13周的运动干预,研究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发育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提供合理建议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将39名脊柱发育存在异常情况的五年级小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0人)和对照组(19人)。实验组进行为期13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照组进行跳长绳、跳短绳、迎面接力跑等课外体育活动。通过Spine Scan电子脊柱测量仪和电子肺活量测试仪分别获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健身气功·五禽戏运动干预前后的躯干倾斜角度、脊柱后凸角度、脊柱活动度、身体平衡度以及肺活量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前利用Spine Scan电子脊柱测量仪对31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脊柱筛查,共检测出51名脊柱发育异常者(包括22名“躯干倾斜角度异常”者和35名“脊柱后凸角度异常”者,其中有6名受试者既存在“躯干倾斜角度异常”又存在“脊柱后凸角度异常”的情况),脊柱发育异常检出率约为16%;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后,除躯干倾斜角度和腰椎活动度外,实验组脊柱后凸角度、脊柱活动度(颈椎、胸椎)和身体平衡度以及肺活量指标优于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颈椎活动度和身体平衡度(肩部水平线、骶髂后棘水平线)以及肺活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前后,实验组除腰椎水平旋转外,其余各项指标较运动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呈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躯干倾斜角度、脊柱后凸角度、颈椎活动度、肩部水平线以及肺活量实验后指标明显改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通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排健身气功·五禽戏运动,能够较好的改善小学生躯干倾斜角度异常和脊柱后凸角度异常的状况;能够很好的改善小学生颈椎和胸椎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的活动度,对腰椎活动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较好的改善小学生身体平衡度;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肺活量水平。

钟红[3](2021)在《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入,学生“减负”政策不断推行实施,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使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了,“三点半”问题应运而生,家长接送成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教育部发文号召全国开展课后服务,南昌市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响应。由于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工作处于试行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校内课后服务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体育服务作为课后服务形式之一,对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质起着决定作用。本文以校内课后体育服务为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南昌市选取的8所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学校部分教师、领导、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针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开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对策,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持支持态度,家长及学生自愿参与课后体育服务,这与文件的要求相符合,开展的目的是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课后体育服务正好契合。(2)课后体育服务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学校在课后体育服务管理上及服务教师资金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开展效果不佳,少数部分家长认为课后体育服务是大班教学且活动频率少一个学期400-600元费用太高。(3)家长与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概念、性质及重要性认识不深入,但学生自愿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目的性明确,以提高身体素质、学到一技之长参与动机为主。(4)开展项目虽多但种类较为单一,且新颖度不够,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活动的次数一般一周一次,时长较合理一般在60-90分钟,难以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时间远远不够。(5)学校运动场地少且大多数不符合正规体育场地规格,学生参与人数多,服务教师负担重,人员严重短缺,教师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且不稳定,服务资金补贴与教师工作量不成正比,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与效果有很大影响。(6)对于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学校及大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都持支持态度,但因受场地、师资、内容形式等原因,开展现状不尽人意,家长满意度一般。

陆俊堂[4](2021)在《广东省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运用研究 ——以佛山顺德伦教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针对小学生的健康研究调查表明,中国小学生的身体状态不容乐观,如视力衰退、BMI指数增加,体育活动能力下降等。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保证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课后服务作为一项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教育服务项目,它的开展理应考虑城乡平衡发展。但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小学来说,课后服务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任务,更像是一个新的挑战,在乡镇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免不了会出现资金、家长观念的认同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小学对此开展了课后服务,体育活动成为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课后服务中的体育部分即课后体育服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学校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课后体育服务方面的研究,分析广东省乡镇小学课后服务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中取得的成绩、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使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参与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伦教小学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工作中,学校为课后体育服务提供场地、宣传支持,体育培训机构为课后体育服务提供体育技能教学、比赛支持。对乡镇的伦教小学来说,课后服务实施还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部分问题,如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政府对体育培训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学校对课后体育服务的监管欠缺,校方与体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及教练员的沟通过少;体育场地、课后体育服务运作资金不足;高年级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无喜爱的运动项目而不参加课后体育服务。为促进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主体部门应深化对课后服务工作内涵的认识,完善各种制度、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课后体育服务工作的管理、加强与培训机构教练员的沟通;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实现体育场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教师的资源,降低课后体育服务的成本;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转变家长与学生的固有观念。

吕彦波[5](2021)在《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文中认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也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个体、国家、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成为各个家庭、国家等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方地区小学生体质状况有一定的差异。关于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路径进行研究。对促进哈尔滨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乃至健康中国的推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结果如下:1.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但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体重指数均值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形态指数高于乡村学生。超重、肥胖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低体重的人数较少。2.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值逐年递增。男生高于同年级女生,但均小于全国水平。达标情况总体较好,不同年级、性别学生的达标情况有明显的变化。3.哈尔滨市小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度等素质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愈来愈好,但柔韧素质愈来愈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哈尔滨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男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好于女生,女生柔韧素质好于男生。乡村学生在柔韧、力量、爆发力等好于城市学生。4.哈尔滨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综合等级处于及格水平,优秀率非常低,不及格率较高,体质健康情况不乐观,男生好于女生,乡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5.影响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重视度,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父母的运动情况及其对于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运动的时间少等。为促进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维度和层次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路径,以期为改善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艳[6](2020)在《长沙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研究 ——以三大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加强体育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长沙市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为研究对象,以三大球项目为范例,研究其校内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的特征,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次,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本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9所学校(岳麓区第一小学、天心区红卫小学、雨花区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芙蓉区育英学校、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长沙县新花园小学、宁乡市大成桥镇中心小学、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小学、宁乡县金励小学)的小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动机进行了研究,其动机类型可归为5类:健康适能、兴趣学习、目标成就、社交需求、娱乐消遣,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项目之间的学生进行参与动机特征的差异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研究认为:(1)小学生参与篮排足三大球课外体育社团活动的最大的动机强度是兴趣学习,最小的是娱乐消遣;(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兴趣学习、目标成就、社交需求这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兴趣学习的动机比女生要高,而女生的目标成就、社交需要动机比男生高。主要体现在是男生对参与三大球运动时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与爱好程度,而女生则更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与在集体活动中提高交往能力;(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兴趣学习、目标成就、社交需求、健康适能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需求不相同,其目标成就、社交需求、健康适能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强度越大;(4)参与不同三大球活动项目的学生在兴趣学习与健康适能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因为近年来政策的扶持和项目特质的影响,参与足球、篮球的学生较参与排球的学生的兴趣动机要更强。

任婷婷[7](2020)在《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农村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概况,结合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从理论出发,深刻分析了影响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提出促进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措施和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概况调查可知,成县农村小学生校内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充足、频率较高;校外锻炼时间相对较少、频率较低。校内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主要是以体育课内容为主,校外参与锻炼内容主要是以自发组织活动为主。校内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学校操场为主,校外参与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是以空闲场地和不固定为主。2.影响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个人因素包括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和学生的运动能力等。学校因素包括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氛围和学校设施等。家庭因素包括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和家长体育态度等。农村社会环境包括村委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村委体育设施的完善。3.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设施等。家长正确的体育观念、积极的体育行为,以及对孩子情感教育的重视可以有效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政府、社会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制度,构建学生锻炼指导体系,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生参与锻炼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制定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力军、社区为重要场所的一体化制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实现三大教育合力。

张沛[8](2020)在《河南省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学校体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也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2016年,教育部为提升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推动学校体育集体项目的改革和发展,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校园篮球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希望通过篮球特色学校的遴选,进一步推动校园篮球运动普及,带动学校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焦作市于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篮球城市”,在群众篮球、学校篮球、竞技篮球的开展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却在连续4年的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遴选中无一所学校上榜。焦作市小学篮球运动现状如何?该怎样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每位体育工作者深思,更是焦作市篮球事业持续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本文选取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为参考,访谈了焦作市相关领导、体育教师8人,并以焦作市市区15所小学的学生、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1)当前焦作市小学篮球运动发展规划不明确,教育局体育局对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的重视力度较轻;(2)焦作市市区小学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篮球课所需器材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3)焦作市市区小学缺少篮球教学的系统的计划,教师之间缺少关于篮球教学方面的沟通,非篮球专业教师兼任篮球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4)焦作市部分市区小学篮球课时相对不足,篮球教学内容受课时不足的影响,无法有效的进行课程内容间的衔接;(5)焦作市市区部分小学无自己学校内的篮球文化活动,学生对于课外篮球活动有很高的热情,但大部分学校无相关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根据调查分析情况,对焦作市市区小学提出以下建议:(1)焦作市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代表,小学篮球运动是焦作市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焦作市篮球后备人才重要的培养地,焦作市应明确小学发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意义;(2)制定较为详细的学校篮球运动发展规划,加强对于小学篮球运动的视察与检查工作,焦作市小学校领导应当加深对小学篮球运动的认识,鼓励和支持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3)增加小学篮球运动的经费投入,保障篮球与篮球场地等器材设施的数量与质量,保证篮球课的正常尽心;(4)加强对篮球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新、老篮球教师进行教学或训练交流,定期组织篮球教师观摩或旁听教学能力强的篮球教师的教学课程或训练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篮球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5)焦作市市区小学应将不同体育课程列入课表,对每学期体育课程进行严格规划,篮球运动发展较差的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有体育教学安排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篮球课的比重;(6)焦作市应当重视小学间篮球竞赛的作用和价值,加大对课余篮球竞赛组织与开展的重视力度,建设多样化具有焦作特色的学校篮球队伍,建立多级管理体制,确保篮球竞赛的开展;(7)依托“焦作市篮球文化节”,结合焦作市篮球氛围发展具有特点的校园篮球文化,组织和开展具有特点、特色的篮球文化活动。

邰文强[9](2020)在《“小篮球发展计划”背景下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开展及推广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小篮球运动正式在国内推广,各级省市都纷纷积极响应号召,小篮球运动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发展小篮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扩大篮球运动的参与度,促进少儿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桂林市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近几年举办了如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赛段等大型赛事,具有良好的体育氛围。桂林篮协每年都会举办篮球相关的赛事,扩大篮球运动的影响力,促进篮球事业的发展。然而小篮球运动在桂林起步较晚,尚处于开展的初级阶段,小篮球运动在社会体育篮球俱乐部、小学校园、竞赛开展还受诸多因素制约,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桂林市象山区、叠彩区、秀峰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6个城区的12所小学的学生、体育一线教师、领导,6家社会篮球俱乐部教练员、管理者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了解分析小篮球发展计划背景下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1)桂林市篮球运动近几年在桂林市篮协大力倡导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篮球赛事,促进全民健身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带动了小篮球发展计划的实施。但就目前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开展及推广现状而言,仍然处于零散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社会上的各种篮球俱乐部开设的培训机构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短缺,现有师资缺乏正规培训,场地设施不符合小篮球规则的要求,小篮球运动形成规模化发展并引入校园还有很大的差距。(2)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小篮球运动的政策倾斜度不够,学校和社会各篮球俱乐部培训机构投入的小篮球场地改造、设备更新的资金严重不足,校园作为小篮球发展和推广的重要载体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和方向不够明确,这是制约桂林市小篮球开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3)桂林市篮协在2019年举办首届小篮球联赛,取得不菲的成绩,提高了社会的知名度,但比赛中有的教练员与裁判员对小篮球运动的规则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另外小篮球赛事少、规模不大而且周期较短,不利于小篮球运动员的技术、能力的提高。还需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明确目标、规划完善各级别小篮球赛事的开展、加强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业务能力培训与管理,让更多的小孩热爱篮球,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感受到篮球的乐趣。小篮球运动才能真正的得到可持续发展。针对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推广策略,分别是:(1)小篮球运动的推广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的支持,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人才的支持,体教部门支持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推出政策并规范小篮球运动市场环境,做出长远规划。篮协利用自身的组织、人才优势,促进赛事的规模化、职业化发展。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人才,增加相关人才储备。政府推动社会俱乐部、企业参与小篮球运动推广,增加资金支持,为各方创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小篮球运动的发展。(2)学校是小篮球运动推广的重要场所,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增加参与人群,加大小篮球项目的资金投入改造、购置适合小篮球规则要求的场地、器材设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加强人才的配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小篮球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完善考核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解决学校推广的实质问题,调动学校的开展积极性。(3)精准定位学校的特色项目,实现“一校一品”篮球特色项目的推进,积极发展申报篮球特色学校,增加校园小篮球运动的关注度,完善完善各级小篮球项目评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校发展积极性,培养更多小篮球运动人才。(4)加强小篮球运动的宣传,积极采用新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网络宣传平台,新媒体平台更多的参与赛事的组织举办,结合线上线下,将赛事的前期、赛中和赛后工作进行完整的持续跟进、报道和宣传。通过小篮球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促进小篮球运动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篮球文化的热量宣传。(5)社会篮球俱乐部优化内部的管理,改善管理制度,学习优秀管理模式,建立教练员考评制度,督促教练员不断学习进步。改进场地器械,加大宣传力度,敢于拓宽发展渠道。吸收外部资源,加强与学校、政府、社会其它资源的交流,通过自身硬实力,和外部结合,实现自身内外联动。

肖熠[10](2020)在《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青少年篮球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直到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以姚明为首的领导班子,他们充分意识到了青少乃按儿童是我国篮球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未来,据此在2017年启动了“小篮球,大梦想”发展计划,并同步出版了《小篮球规则》,并且在覆盖全国20个省、50个赛区,发展参与人群达到了150万+,在此基础上将京津冀连同发展并在南京启动了标准化、大规模的小篮球比赛,至此,“小篮球”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参与人群高涨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本文运用分层抽样的等数分配法确定了调查对象,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18所小学在小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的现状为:1.各校领导对于小篮球运动开展的支持程度较高,教师在学历、年龄上优势明显且比例结构合理,但是培训尚未普及,并且教师的运动等级欠缺;2.课余训练安排较为合理,但是每周课余训练的次数和每次训练的时间较少,并且比赛名次较低,参赛积极性不高;3.各校内在小篮球课余体育活动中,社团和班级比赛开展的最好,在大课间中开展小篮球运动情况不理想;4.小篮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安全因素。安全是我们开展所有活动首要前提条件,在场地的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方面部分学校做得很好,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有的学校在实践中会遇到困难;5.学训的矛盾是家长和学校担心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升学、作业、课外补习等。通过对主要问题的分析制定对策;1.灵活的资金鼓励制度、增加小篮球专项经费投入;2.及时维护设施、适时更新器材;3.优化师资团队、定期开展培训;4.优化梯队建设、协调学训矛盾;5.保证训练质量、积极参加比赛;6.加强风险管理、预防安全问题等。

二、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1.1.2 青少年健康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1.3 学校落实体育政策是体质健康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2.4 “每天锻炼一小时”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2 知行合一理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现状分析
        4.1.1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统筹管理分析
        4.1.2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科学实施分析
        4.1.3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条件保障分析
        4.1.4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督导评价分析
    4.2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问题分析
        4.2.1 课程设置不合理,锻炼时间缺少
        4.2.2 师资力量不充足,锻炼项目单调
        4.2.3 硬件设施不充裕,锻炼场地匮乏
        4.2.4 教学内容不均衡,锻炼理论欠缺
        4.2.5 督导管理不全面,锻炼考核缺乏
        4.2.6 体育意识不充分,锻炼习惯缺失
    4.3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影响因素分析
        4.3.1 政策因素
        4.3.2 学校因素
        4.3.3 学生因素
        4.3.4 自然因素
    4.4 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对策分析
        4.4.1 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促成学生发展全面化
        4.4.2 以教师建设为中心,推进教师发展专业化
        4.4.3 以场地设施为基础,加快教学内容多样化
        4.4.4 以督导评价为重点,实行考核分级精准化
        4.4.5 以校际协作为创新,构建管理机制多元化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纪要
    附录5 访谈编码图
    附录6 学生记录表
    附录7 上海市杨浦区“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评估指标
    附录8 杨浦区部分高中课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2)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发育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现状
        1.1.1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与意义
        1.1.2 课外体育活动的政策要求
        1.1.3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
        1.1.4 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1.2 脊柱发育的研究现状
        1.2.1 脊柱的特征与功能
        1.2.2 不同人群脊柱发育的研究现状
        1.2.3 脊柱发育异常的危害
        1.2.4 脊柱发育的影响因素
        1.2.5 脊柱发育的评价方法
    1.3 健身气功·五禽戏研究现状
        1.3.1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1.3.2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特点
        1.3.3 健身气功·五禽戏开展现状
        1.3.4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健身功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教学实验法
        2.2.3 测试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干预前筛查结果
    3.2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躯干倾斜角度的影响
    3.3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后凸角度的影响
    3.4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活动度的影响
    3.5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身体平衡度的影响
    3.6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肺活量的影响
4 讨论与分析
    4.1 小学生脊柱发育筛查结果的分析
    4.2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躯干倾斜角度的影响分析
    4.3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后凸角度的影响分析
    4.4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4.5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身体平衡度的影响分析
    4.6 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实验前筛查问卷
附录 C 教学实验过程图片展示(部分)
附录 D 测试过程图片展示(部分)
附录 E 《电子脊柱测量仪说明书》
致谢

(3)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小学生课后服务
        2.1.2 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管理相关研究
        2.2.2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相关研究
        2.2.3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资源资金相关研究
        2.2.4 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相关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认知基本情况
        4.1.1 校领导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4.1.2 家长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4.1.3 教师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4.1.4 学生对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
    4.2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管理现状
        4.2.1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活动制定依据
        4.2.2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宣传情况
        4.2.3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安全保障情况
    4.3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场地现状
        4.3.1 学校场地情况
        4.3.2 教师对场地满足度情况
    4.4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师资现状
        4.4.1 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4.4.2 教师的年龄、性别及教师资格证情况
    4.5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资金现状
        4.5.1 项目收费情况
        4.5.2 教师补贴形式
    4.6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组织现状
        4.6.1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组织形式
        4.6.2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教学方式
        4.6.3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时间安排及项目时长
    4.7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实施现状
        4.7.1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实施项目
        4.7.2 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效果
    4.8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4.8.1 政策法规缺失,政府监管不力
        4.8.2 各方权、责、利界限不清
        4.8.3 服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4.8.4 课后体育服务存在一定局限性
        4.8.5 运动场地小,安全隐患大
        4.8.6 活动频率少,创新项目少
    4.9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发展对策
        4.9.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加大监管力度
        4.9.2 建设完备的师资力量和多样化人才渠道
        4.9.3 提高重视程度和加大宣传力度
        4.9.4 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和保障经费稳定性
        4.9.5 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4.9.6 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与优化活动项目
        4.9.7 充分开发与合理高效利用校内场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2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3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家长版问卷调查)
附录 4 《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校领导调查问卷)
附录 5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4)广东省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运用研究 ——以佛山顺德伦教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大力扶持学校体育的开展
        1.1.2 国家与地方教育部门鼓励推行课后服务
        1.1.3 乡镇学校课后服务缺失问题有待解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后服务
        2.1.2 课外体育活动
        2.1.3 课后体育服务
        2.1.4 体育培训机构
        2.1.5 乡镇小学
        2.1.6 合作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相关政策的研究
        2.2.2 有关课后体育服务的研究
        2.2.3 有关课后服务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的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
        2.3.1 国外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相关研究
        2.3.2 国外课后体育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促成伦教街道小学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课后服务的成因
        4.1.1 国家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政策大背景导向因素
        4.1.2 学校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广泛开展课后体育活动的需要
        4.1.3 体育培训机构开拓市场、提高影响力、服务多元化的需要
    4.2 伦教小学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课后服务的现状调查
        4.2.1 伦教小学校情简介
        4.2.2 与伦教小学合作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的机构简介
        4.2.3 培训机构课后体育服务项目价目调查
        4.2.4 体育培训机构教练员现状调查
        4.2.5 伦教小学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课后服务的运作模式
    4.3 伦教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后对学生的影响调查
        4.3.1 对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影响
        4.3.2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4.3.3 对学生运动习惯形成的影响
        4.3.4 对学校运动成绩提升的影响
    4.4 伦教小学与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开展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4.4.1 学校的满意度调查
        4.4.2 学生的满意度调查
        4.4.3 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
        4.4.4 体育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调查
        4.4.5 培训机构教练员的满意度调查
    4.5 伦教小学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5.1 伦教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存在问题
        4.5.2 伦教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发展对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3.1.1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测试总体情况
        3.1.2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3.1.3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
        3.1.4 哈尔滨市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3.1.5 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评分情况
    3.2 影响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3.2.1 社会因素
        3.2.2 学校体育因素
        3.2.3 家庭生活因素
        3.2.4 学生自身因素
    3.3 改善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
        3.3.1 社会层面
        3.3.2 学校层面
        3.3.3 家庭生活层面
        3.3.4 学生自身层面
4.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介

(6)长沙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研究 ——以三大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研究动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的方法论
        2.2.1 参与动机理论
    2.3 具体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数理统计法
        2.3.4 访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征
    3.2 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
        3.2.1 课外体育活动中三大球组织管理现状
        3.2.2 课外体育活动中三大球参与情况调查
        3.2.3 课外体育活动三大球开展的时间特征现状
    3.3 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类型现状
    3.4 学生参与三大球项目的动机分析
        3.4.1 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三大球运动的动机分析
        3.4.2 不同性别的学生参与三大球运动的动机分析
        3.4.3 小学生参与三大球项目的动机类型分析
    3.5 影响小学生参与三大球项目动机的主要因素分析
    3.6 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参与三大球项目动机的途径
        3.6.1 培养参与兴趣,激发参与动机
        3.6.2 丰富项目类型,培养发展意识
        3.6.3 树立学习榜样,给予适当支持
4 结论
    4.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7)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小学
        2.1.2 体育锻炼习惯
        2.1.3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成县农村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概况
    4.2 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概况
        4.2.1 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内容
        4.2.2 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
        4.2.3 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
        4.2.4 成县农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场所
    4.3 影响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分析
        4.3.1 个体因素
        4.3.2 学校因素
        4.3.3 家庭因素
        4.3.4 社会因素
    4.4 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策略
        4.4.1 学校层面
        4.4.2 家庭层面
        4.4.3 社会层面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B 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情况调查—家长问卷
附录C 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情况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河南省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对于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1.1.2 校园篮球工作的不断推进
        1.1.3 小学篮球运动的作用和价值
        1.1.4 焦作市校园篮球运动的窘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2 关于全国篮球城市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小学篮球运动的研究现状
        1.3.4 焦作市篮球运动发展现状概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3.1.1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政策落实情况分析
        3.1.2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的条件与保障现状分析
        3.1.3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教学情况现状分析
        3.1.4 焦作市市区小学课外篮球活动情况现状分析
    3.2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焦作市关于小学篮球运动的政策与规划不足
        3.2.2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场地器材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3.2.3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教师教研与培训问题突出
        3.2.4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课难以完成篮球教学任务
        3.2.5 焦作市市区小学对于课外篮球活动的重视力度不足
    3.3 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发展对策
        3.3.1 重视特色,焦作市应明确小学发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3.3.2 加强领导,明确将小学篮球运动列入体育教育规划
        3.3.3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小学篮球器材设施数量与质量
        3.3.4 强化师资力量,定期组织篮球教师培训与考核
        3.3.5 增加篮球课时比重,保证篮球运动正常开展
        3.3.6 增加篮球竞赛次数,重视课外篮球活动的发展
        3.3.7 加强篮球文化建设,建立特色校园篮球文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
    附录B 河南省焦作市小学篮球运动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C 河南省焦作市小学篮球运动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小篮球发展计划”背景下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开展及推广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实现体育强国梦
        1.1.2 增强少儿体质,夯实篮球后备人才储备
        1.1.3 体育产业发展崛起,篮球产业快速融入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小篮球运动的定义
        2.1.2 小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2.1.3 小篮球发展计划定义
        2.1.4 推广策略的概念
        2.1.5 关于小篮球运动起源的研究
        2.1.6 关于小篮球运动推广的研究
        2.1.7 关于校园小篮球运动推广的研究
        2.1.8 关于社会篮球俱乐部的研究
        2.1.9 关于小篮球竞赛组织的相关综述
    2.2 国外关于小篮球运动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桂林市城区社会篮球俱乐部基本情况分析
        4.1.1 社会篮球俱乐部规模及参与者年龄情况分析
        4.1.2 社会篮球俱乐部开展训练情况分析
        4.1.3 社会篮球俱乐部场地设施现状
        4.1.4 社会篮球俱乐部人才队伍调查情况与分析
        4.1.5 社会篮球俱乐部推广宣传情况分析
        4.1.6 社会篮球俱乐部开展经费来源情况分析
    4.2 桂林市城区校园小篮球运动开展情况分析
        4.2.1 校园篮球场地设施情况
        4.2.2 校园篮球课开展情况
        4.2.3 校园课外篮球活动开展情况
        4.2.4 小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4.2.5 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4.2.6 学生家长对孩子参与篮球运动的态度
        4.2.7 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重视程度分析
    4.3 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竞赛开展情况分析
        4.3.1 篮协组织比赛引领小篮球运动发展
        4.3.2 社会体育企业自发组织小篮球比赛
        4.3.3 校园小篮球竞赛初步发展
    4.4 小篮球发展计划推广对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推广的影响
        4.4.1 社会层面的影响
        4.4.2 校园层面的影响
        4.4.3 竞赛组织层面的影响
    4.5 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4.5.1 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4.5.2 校园层面存在的问题
        4.5.3 .竞赛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
    4.6 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推广策略
        4.6.1 加强体教部门合作,充分发挥篮协牵引作用
        4.6.2 增加小篮球专项资金投入,调动学校开展积极性
        4.6.3 推动“一校一品”篮球项目建设,促进校际社会活动交流
        4.6.4 加强小篮球师资建设,构建小篮球运动激励机制
        4.6.5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多元化宣传
        4.6.6 优化内部管理、吸收外部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文献综述
    3.1 我国关于小篮球运动方面的研究
        3.1.1 我国对于小篮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
        3.1.2 有关小篮球课余体育活动和小篮球训练、竞赛方面的研究
        3.1.3 有关小学体育师资在小篮球运动发展方面的研究
        3.1.4 国内小学校园对于小篮球的场地建设、设施、器材设备情况的研究
        3.1.5 有关政策、资金方面对于小篮球运动的重视及投入情况的研究
        3.1.6 在“小篮球发球发展计划下”国内对于小篮球运动推广情况的研究
    3.2 国外对于小篮球运动的研究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小篮球”运动概念、特征及规则简介
        4.1.1 “小篮球”概念
        4.1.2 小篮球运动特征
        4.1.3 小篮球运动规则及场地设施规格简介
    4.2 我国小篮球运动的发展进程
    4.3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
        4.3.1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4.3.2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校领导对小篮球运动的重视程度调查分析
        4.3.3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每年体育经费在篮球项目中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4.3.4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师资情况调查分析
        4.3.5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场地设施情况调查分析
        4.3.6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课程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4.3.7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课余训练及校外比赛情况调查分析
        4.3.8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4.3.9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学生喜爱程度及家长态度调查分析
    4.4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要问题研究
        4.4.1 小篮球运动专项经费相对不足
        4.4.2 小篮球课余训练时间无保障且参赛积极性不高
        4.4.3 体育教师每年的篮球专项培训次数较少,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4.4.4 小篮球运动中的学训矛盾突出
        4.4.5 小篮球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4.4.6 体育教师运动等级整体偏低
    4.5 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对策研究
        4.5.1 灵活的资金鼓励制度
        4.5.2 建立社会参与、政府主导、市场支持解决小篮球资金问题
        4.5.3 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在线培训
        4.5.4 校准教师招聘的指向性、招纳专业的运动人才
        4.5.5 优化梯队建设、协调学训矛盾
        4.5.6 利用课余体育活动开展训练、积极参加比赛
        4.5.7 效仿“校园足球”加强安全防范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杨浦区部分高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现状研究[D]. 高学芳.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健身气功·五禽戏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脊柱发育影响的实证研究[D]. 尹鹏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调查研究[D]. 钟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广东省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运用研究 ——以佛山顺德伦教小学为例[D]. 陆俊堂.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哈尔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路径的研究[D]. 吕彦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6]长沙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研究 ——以三大球为例[D]. 文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成县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研究[D]. 任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河南省焦作市市区小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张沛. 河南大学, 2020(02)
  • [9]“小篮球发展计划”背景下桂林市城区小篮球运动开展及推广策略的研究[D]. 邰文强.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天津市市内六区小学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肖熠.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