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

一、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娇[1](2021)在《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依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1月到2020年8月在山西省中医院就诊符合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60例,按照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治疗)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服用定坤丹,3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腹腔镜术前)、治疗后(术后6个月)分别查血清血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总体疗效、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证候总评分、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变化以及妊娠结局。试验中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血清CA125、VEGF、IGF-I水平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总疗效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中医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患者妊娠19例,对照组患者妊娠11例,两组患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妊娠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腹腔镜组;2.定坤丹联合腹腔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血清CA125、VEGF、IGF-1水平,提高患者妊娠率。

石浩[2](202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在内异症患者中病例报道升高且逐年上升趋势。当内异症合并感染时,感染严重程度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存在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难度大等难题。目前国内外针对内异症合并感染尚未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及诊疗体系。本论文通过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旨在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为此类疾病的规范诊治提供临床思路。研究方法和材料回顾分析2012年03月至2021年03月我院60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剔除干扰病例,其中418例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逐一筛查,最终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1例,本文以这11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进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2015年、2015-2018年和2019-2021年每三年的发病率分别是2.26%、1.27%和4.76%。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36.36±6.10)岁;已婚有性生活患者10例,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女性1例;11例中有妇科手术史4例,合并痛经史4例。2)临床症状:起病时间下腹痛9例(81.82%),盆腔包块4例(36.36%),发热2例(18.18%)。3)查体体征:腹部检查下腹压痛6例(54.55%),腹膜刺激征仅2例(18.18%);妇科检查:双合诊扪及盆腔包块8例(72.73%),其中盆腔包块压痛4例;子宫压痛5例(45.45%),宫颈举痛及摇摆痛3例(27.27%)。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7例(63.63%),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6例,升高4例(66.67%);CA125检查10例,升高4例(40.00%)。5)影像学检查:盆腔彩超均发现盆腔占位病变,“毛玻璃样”混合回声其中2例,混合回声3例,余未仔细描述包块性质。3、治疗过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治疗1例,手术治疗10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后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ASRM分期)Ⅲ期7例,Ⅳ期3例。术前抗生素治疗4例,术后抗生素治疗11例,术后转归均良好。研究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与盆腔炎性疾病症状相似。以下腹痛为主,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可能伴发热;体征可发现下腹痛压痛;妇检:盆腔包块及包块压痛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炎性指标升高;彩超可发现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需结合症状、体征、辅查综合判断。因此,临床认知低,误诊率高,初次诊断的准确率低。2.一旦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方式以积极的手术为主。手术方式选择建议腹腔镜,术后在抗生素生素的选择的方案同盆腔炎性疾病的使用原则一致。

刘依雯[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系统,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王必勤教授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经验,促进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王必勤教授门诊保存纸质医案,按纳排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异症患者医案84例,共计322诊次。利用Microsoft Excel及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患者一般信息、四诊资料、中医诊断及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28-41岁年龄段,其中以28-34岁最多见(51.19%)。2.患者平素症状以畏寒、眠差、下腹痛、大便溏薄、腰酸为多见,累计占比41.13%;月经情况以夹血块、腹痛、经色暗、腰酸、乳胀为多见,累计占比73.41%;中医诊断以不孕、症瘕、痛经、经期延长、腹痛、月经过少为多见,累计占比84.16%;舌象以舌红(65.17%)、苔薄白(82.43%)为主,脉象以脉细(42.28%)为主。3.纳入医案共用573则处方,165味中药,基础方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两固汤(40.85%),使用频率>4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党参、益母草、续断、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怀牛膝、红藤、川芎、炙黄芪、山药、炒白术,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功效以补肝肾、清热解毒、补肾阳、活血调经为主。4.基于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对包括熟地黄—当归、党参—当归、川芎—益母草、川芎—熟地黄、川芎—当归、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菟丝子、淫羊藿—当归。基于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四类,分别为养血活血类、活血消症类、补肾健脾类、滋补肝肾类。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12味,包括熟地黄、当归、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续断、炙黄芪、红藤、党参、淫羊藿、怀牛膝、川芎。5.行经期使用频率>75%的15味药物依次为益母草、红藤、泽兰、丹参、赤芍、红花、熟地黄、桃仁、川芎、川牛膝、当归、三棱、莪术、水蛭、党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为主。6.卵泡期使用频率>80%的12味药物依次为菟丝子、淫羊藿、当归、续断、益母草、女贞子、熟地黄、川芎、枸杞子、黄精、党参、怀牛膝,性以平、温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滋补肝肾为主。7.排卵期使用频率>90%的15味药物依次为三棱、菟丝子、当归、怀牛膝、丹参、羌活、党参、益母草、续断、枸杞子、泽兰、皂角刺、紫石英、水蛭、细辛,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活血调经为主。8.黄体期使用频率>50%的14味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续断、巴戟天、枸杞子、锁阳、怀牛膝、山药、炙黄芪、党参、补骨脂,性以温、平为主,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肾、肝为主,功效以强筋骨、补肾阳、补肝肾为主。9.基于聚类分析,将各期药物分为三类:行经期为养血活血类、行气止痛类、活血调经类;卵泡期为补益肝肾类、活血通经类、补气健脾类;排卵期为滋阴温阳类、破血消症类、补气行气类;黄体期为补肾健脾类、活血散寒类、温阳滋阴类。[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明确王教授对于内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阳虚血瘀为主,其中以脾肾阳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兼具寒凝、痰饮、气滞、湿热。总结王教授治疗内异症以温补脾肾为总则,兼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消症,重视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发现王教授在辨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月经周期的特点,采用分期施治,行经期以活血消症、逐瘀止痛为主;卵泡期以滋养肾精、温肾助阳为主;排卵期以滋阴温阳、活血通经为主;黄体期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为主。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了王教授治疗内异症的用药规律。

唐文娟[4](2021)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DIE的发生率,比较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DIE的发生率为39.00%(117/300),主要累及宫骶韧带(50例)、阴道直肠隔(19例)、直肠(4例)、2个及以上器官(44例);117例DIE患者共202个病灶,主要分布于宫骶韧带(109个)、阴道直肠隔(51个)、直肠(17个)、阴道壁(9个)、输尿管(8个)、膀胱(6个)、子宫直肠陷凹的(2个);DIE患者的痛经、肛门坠胀、性交痛及经期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子宫固定不活动、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后穹隆触痛结节及阴道壁蓝色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合并子宫腺肌瘤比例、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结论 DI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疼痛、子宫活动度差及触痛结节提示DIE的可能性较大。

李玲琼[5](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结构化报告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文本式报告与结构化报告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SRM)和Enzian评分的关键因素,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放射科专家依据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将盆腔归纳为前、中、后三个腔,提出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个MRI特征,制作结构化报告模板。传统报告从PACS系统提取。所有报告均由一名住院医师提交和一名高年资医师审核,报告形成均在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之前。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传统和结构化报告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7个MRI特征,并统计两组报告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使用Mc Nemar检验对两组报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统计学比较。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例患者共1129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其中后盆腔病灶512个(45.35%),中盆腔病灶610个(54.03%),前盆腔病灶7个(0.62%)。最常累及的部位包括宫骶韧带(26.66%)、卵巢(25.24%)、子宫直肠陷凹(15.85%)、子宫后壁(12.75%)、直肠/乙状结肠(10.27%)、阴道直肠膈(4.78%)及阴道(1.68%);(2)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总体诊断敏感度提高(p<0.001),总体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21);(3)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明显提高(p<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5)。其中子宫后壁、阴道直肠膈、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及子宫直肠陷凹,诊断敏感度均有提高(p值分别<0.001、<0.001、0.002、0.001、0.001,均<0.05),除子宫后壁诊断特异度降低(p=0.021),阴道直肠膈、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及子宫直肠陷凹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0.648、0.839、1.0,p值均>0.05);(4)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提高(p<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2),其中左、右宫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提高(p值均<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前盆腔传统报告与结构化报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传统报告相比,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结构化报告能提高诊断敏感度,更全面地检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为临床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重度患者和制定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依据美国生殖医学会修订版术分期(r-ASRM)结果,分为轻中度组(n=31)和重度组(n=169)。采用以下步骤建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⑴提取特征(年龄及17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征);⑵数据预处理(数据离散化);⑶选择算法(树增益朴素贝叶斯);⑷训练数据并拟合模型;⑸用K-fold交叉验证方法评价模型(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⑹运用模型以术前结构化MRI报告结果预测手术分期;⑺评价模型预测能力(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MRI特征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病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度患者较轻中度患者手术时长更长(p=0.014)。重度患者子宫后壁、直肠/乙状结肠、子宫直肠陷凹、左侧卵巢、右侧卵巢、左侧骶韧带及右侧骶韧带更容易受累及(p值均<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根据自变量对分期结果的影响强度进行排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子宫直肠陷凹(0.677478)、右侧骶韧带(0.433668)、子宫后壁(0.377358)、左侧卵巢(0.368732)及右侧卵巢(0.298518)。模型经交叉验证后,证实分期精度达90.00%,AUC值0.895973。采用术前MRI结构化报告测试模型,分期精度仍高达90.00%。结论:本研究运用贝叶斯网络建立的模型,经交叉验证及采用术前MRI结构化报告测试模型,分期精度达90.00%,证实模型具有很高的术前应用价值。

李昌秀,黄婷[6](2020)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道》文中提出1临床资料王某,女,36岁,因"体检发现右侧附件占位8月余"于2019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2018年5月在我院门诊体检行阴道彩超发现右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大小为59 mm×34 mm×49 mm,考虑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患者伴痛经,自觉无明显加重,故期间未采取任何治疗。于2019年1月26日患者再次来我院并住院行进一步诊治,住院后查体:右侧附件区触及一个大小约4 cm×4 cm肿块,质软,活动可,无明显压痛;左侧附件区未及异常,无压痛。入院后检查:常规生化、电解质、肝功三项、凝

姜亭立,王江莉[7](2020)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直肠癌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al endometriosis, RE)的临床特点,探讨RE误诊为直肠癌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直肠癌RE 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出现反复下腹痛和(或)盆腔痛17例(80.95%),痛经8例(38.10%),腰痛6例(28.57%),周期性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及会阴胀痛各4例(各占19.05%),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或里急后重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各2例(各占9.52%);癌抗原125升高4例,癌胚抗原升高9例。本组均初步诊断为直肠癌,择期行手术治疗,皆经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RE。误诊时间6个月~5年4个月。行子宫全切、双侧附件及直肠病灶切除术11例(52.38%),子宫全切、单侧附件及直肠病灶局部切除术7例(33.33%);3例(14.29%)未婚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故仅行直肠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症状消失;随访0.5~1.0年皆无复发。结论 RE临床表现与直肠癌极度相似,加之病理检查检出阳性率较低,临床误诊时有发生。临床医师应加强对RE认识,认真细致采集病史,拓宽诊断思维,重视妇科检查和肛门指诊,对疑似患者应及时行内镜下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赵云秀[8](202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腹腔镜术后怀孕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有一种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其临床病痛主要包括有持续或者间断性的盆腔疼痛,并且在月经期加重,无诱因的性交痛等。另外,EMs也是亚洲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大夫通过腹腔镜外科盆腔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清除病灶,但EMs性不孕患者腹腔镜外科盆腔手术后的自然怀孕率仍不是很理想。本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影响EMs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自然怀孕率的因素。通过分析经过腹腔镜处理方案的患有EMs性不孕患者术后1年怀孕率和可能影响其术后怀孕率的相关因素,并且分析得出影响EMs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12个月怀孕率的因素,包括年岁大小、不怀孕时间、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剖宫产史、阑尾炎)、是否接受术后辅助生殖、r-AFS分期,对于此类患者进行处理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影响患者术后怀孕率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处理方案效果。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并接受了腹腔镜外科盆腔手术处理方案的200例术前诊断为EMs性不孕患者,术后随访统计术后怀孕情况。以彩超发现宫腔内存在怀孕囊以及血HCG或尿HCG阳性为确认怀孕的标准[8],其怀孕结局不予考虑为调查分析范围内,在怀孕过程中出现胎停、流产等情况均划为怀孕范围内。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12个月的累积怀孕率的影响。随访结束时间为2019年05月31日。2.观察指标:统计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年岁大小、体重指数、读书时间长短);腹腔镜外科盆腔手术中的相关情况:包括临床特点、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内异症分布特点(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特点;既往史(不怀孕时间、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是否剧烈痛经、不孕类型);以及术后怀孕情况(1年内入组患者的自然怀孕情况、是否接受辅助生殖处理方案)等,分析患者术后12个月的累积怀孕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纳入调查分析患者年岁大小<35岁者91人(45.50%),≥35岁的患者109人(54.50%);平均体重指数为(22.48±1.96)kg/m2;共有149例成功怀孕,其中术后6个月内怀孕30(20.13%),术后6~12月怀孕119(79.87%);读书时间长短在大专以上的为140例(70.00%);单侧卵巢病变患者和双侧卵巢病变患者分别为98例(43.80%)和102例(56.20%);r-AFS分期中I期有58例(29.00%),II期有59例(29.50%),III期为55例(27.50%),IV期有28例(14.00%),其术后12个月怀孕率分别为74.14%(43/58)、66.10%(39/59)、41.82%(23/55);病灶分布卵巢型133例(66.50%),腹膜型为51例(25.50%),深部浸润型为16例(8.00%);不怀孕时间<3年者115人(57.50%),不怀孕时间≥3年者85人(42.50%);原发性不孕症为121例(60.50%);继发性不孕症为79例(40.50%);并发剧烈痛经病痛的患者有169例(83.06%);有65例(47.52%)患者有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49例(24.50%)患者术后接受辅助生殖。纳入调查分析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预防术后病患再次发生进行了Gn RH-a针处理方案了3-6个周期。采用独立单因素t检验、卡方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的年岁大小(P=0.00)、读书时间长短(P=0.00)、r-AFS分期(P=0.03)、痛经[9](P=0.00)、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P=0.00)、术后辅助怀孕情况(P=0.00)是患者术后怀孕的影响因素(P<0.05),而体重(P=0.32)、病灶分布特点(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型)(P=0.07)、不怀孕时间(P=0.09)、不孕类型(P=0.09)不是患者术后怀孕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岁大小(P=0.00)、不怀孕时间(P=0.00)、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P=0.00)、术后是否行辅助生殖(P=0.00)、r-AFS分期(P=0.03)均是影响EMs性不孕患者术后怀孕影响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岁大小、不怀孕时间、既往是否有做过外科盆腔外科盆腔手术、辅助生殖、r-AFS分期与EMs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患者12个月怀孕率具有显着相关性,是患者术后怀孕率的影响因素。

陈振波,范文生,李立安,杨雯,叶明侠,顾成磊,孟元光[9](2020)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浸润型1例,膀胱浸润型2例,直肠浸润型6例。结果 9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双J管置入,术后12周拔除双J管;2例行部分膀胱切除+膀胱修补;2例行部分直肠切除+端端吻合;4例行部分直肠前壁切除+直肠修补。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辅助3~6次亮丙瑞林3.6 mg皮下注射。术后随访10~14个月,9例临床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可行。

郑玉梅,彭超,陆叶,邓婷,李瑞瑞,周应芳[10](2020)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且病理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DIE组(94例)和非DIE组(146例),分析比较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结果 (1)240例盆腔内异症患者中DIE患者94例,DIE在盆腔内异症中的发生率为39.2%(94/240)。94例DIE患者术前诊断44例,术前诊断率为46.8%(44/94)。(2)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继发痛经[分别为53.2%(50/94)、38.4%(56/146),P=0.033]、肛门坠胀[分别为43.6%(41/94)、28.1%(41/146),P=0.013]、性交痛[分别为39.4%(37/94)、18.5%(27/146),P=0.001]、经期腹泻[分别为33.0%(31/94)、15.8%(23/146),P=0.002]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妇科检查中子宫固定不活动[分别为21.3%(20/94)、6.8%(10/146),P=0.001]、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分别为26.6%(25/94)、6.2%(9/146),P<0.01]、后穹隆触痛结节[分别为19.1%(18/94)、4.8%(7/146),P<0.01]、阴道壁蓝色结节[分别为6.4%(6/94)、0(0/146),P=0.003]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4例DIE患者共计162个DIE病灶,分别为:宫骶韧带88个(54.3%,88/162),阴道直肠隔41个(25.3%,41/162),直肠14个(8.6%,14/162),膀胱4个(2.5%,4/162),输尿管6个(3.7%,6/162),阴道壁7个(4.3%,7/162),子宫直肠陷凹2个(1.2%,2/162)。94例DIE患者中有43例(45.7%,43/94)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DIE病灶。DIE组患者合并卵巢型内异症囊肿者69例(73.4%,69/94),共计103个卵巢型内异症囊肿,1个卵巢内有1~9个异位囊腔。(5)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6.6%(72/94)、19.2%(28/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但术前诊断率不高。疼痛症状、妇科检查发现子宫活动度差、子宫颈周围有触痛结节均提示DIE的可能。

二、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一般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
    6.安全性观察指标
    7.统计学方法
    8.结果与分析
讨论
    1.西医学诊治EMT性不孕的进展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EMT性不孕机制
        1.3 EMT相关无创标志物
        1.4 EMT性不孕治疗
    2.定坤丹治疗EMT性不孕得到机制探讨
        2.1 中医对于EMT的认识
        2.2 定坤丹治疗EMT性不孕的机制
    3.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4.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案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特点
    3.2 诊治经过
    3.3 术后随访
第四章 讨论
    4.1 .OE合并感染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
    4.2 .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上的非特异性
    4.3 .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的作用
    4.4 .盆腔超声及核磁共振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
    4.5 .病原菌的种类及术前术后抗生素治疗
    4.6 .手术方式及术中事项的探讨
    4.7 .超声下穿刺引流联合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作用及文献复习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诊断方式
        3. 西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三、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定义
        2. 方法
        3. 数据挖掘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运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收集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医案情况
        3.2 年龄统计
        3.3 临床症状统计
        3.4 月经情况统计
        3.5 中医诊断统计
        3.6 舌脉统计
        3.7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3.8 分期用药统计
    4. 分析与讨论
        4.1 临床基本情况分析结果讨论
        4.2 方药分析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4)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DIE的发生率
    2.2 DIE患者病灶异位分布、器官累及情况的比较
    2.3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
    2.4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情况的比较
    2.5 DIE患者与非DIE患者病灶解剖特点的比较
3 讨论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结构化报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附录

(6)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7)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直肠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妇科检查
    1.4 肛门指诊
    1.5 医技检查
    1.6 误诊及确诊经过
    1.7 治疗及预后
2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3.2 临床特点
    3.3 诊断方法
    3.4 治疗及预后
    3.5 误诊原因分析
        3.5.1 问诊时遗漏重要诊断信息:
        3.5.2 首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
        3.5.3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3.5.4 被直肠症状误导诊断:
        3.5.5 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
        3.5.6 病理检查阳性率低:
    3.6 防范误诊措施
        3.6.1 加强对本病认识:
        3.6.2 详细询问病史:
        3.6.3 及时行必要医技检查:
        3.6.4 提高结肠镜诊断水平:

(8)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腹腔镜术后怀孕率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合并不孕病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处理方案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定坤丹联合腹腔镜治疗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王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D]. 石浩. 汕头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王必勤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D]. 刘依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唐文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08)
  •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D]. 李玲琼. 汕头大学, 2020(02)
  • [6]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道[J]. 李昌秀,黄婷. 医学信息, 2020(17)
  • [7]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为直肠癌临床分析[J]. 姜亭立,王江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8)
  • [8]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腹腔镜术后怀孕率影响因素分析[D]. 赵云秀. 郑州大学, 2020(02)
  • [9]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J]. 陈振波,范文生,李立安,杨雯,叶明侠,顾成磊,孟元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07)
  • [10]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郑玉梅,彭超,陆叶,邓婷,李瑞瑞,周应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06)

标签:;  ;  ;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