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的使用和保养

安全带的使用和保养

一、安全带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钱美玲[1](2021)在《意识形态安全的传播维护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指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它是一事物得以存续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意识形态安全,简言之,就是指主流意识形态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安全并不意味着没有外部性的威胁与挑战,而是要求安全主体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部威胁,以免受威胁给自身存在与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因此,安全的客观存在状态实际上是一个需要积极建设的主观创造过程,社会领域不存在任何一劳永逸的绝对安全主体。同样,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功能,才能获得广泛而持久的社会认同,才能巩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主导地位,也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维系其安全的持续存在状态。质言之,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就是在自觉而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强大功能的社会实践过程。对于正处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当代中国而言,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建设都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切实保障。因此,深化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就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实际指向一定社会中占据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保障机制可以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逻辑中获取。从完整的过程逻辑厘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包括生产、传播和认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生产是前提和基础,传播是关键和中介,认同是目的和结果,传播作为主流意识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对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主流意识形态最终能否获取广泛的社会认同进而发挥其应有的强大功能,不仅仅在于主流意识形态本身所蕴含的理论权威性,还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卓有成效的传播实践活动为社会成员所接收认知、内化信仰并自觉践行。反之,倘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定位不当、特性不彰、效果不佳,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本身纵使具有先进性,主流意识形态也难以获得广泛而持久的社会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也无法顺利发挥,意识形态安全也就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和继续推进。因此,传播实践活动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获取广泛认同进而发挥强大功能的必由之路,这就决定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属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保障机制范畴。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一定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一定社会建制趋向解体。在当前人类社会仍处于阶级社会的历史大逻辑中,能够带来如此颠覆性影响的意识形态只能是主导一定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全新历史方位中,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治国安邦、民族团结、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系统而深刻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本研究跳出从外部环境变化分析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路径依赖,并且以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原理为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具体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专门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视域阐明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论、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安全的演进脉络、总结古今中外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历程中的正反经验、审视我国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际遇、探究我国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本研究认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定位不当或者效果不彰都有可能诱发严重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亦可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层面查摆出内在风险诱因。因此,新时代需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优化发展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维护:一要加强队伍建设,增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召力;二要优化内容结构,把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威性;三要依托媒体融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四要关照受众差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针对性。

王辉[2](2021)在《汽车零部件企业G公司C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自2009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量由1,379.1万辆增至2522.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43%。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93辆。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一半,而与中国相比拥有更高人口密度的日韩,千人保有量也都更高,均在400辆以上的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持续为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提供驱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及为汽车工业提供配套的本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中国品牌汽车由于产品性价比较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普通老百姓的使用需求,其产销量增长较快,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已从2009年的457.7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998.9万辆。近年来在中国品牌乘用车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客户已从中国品牌逐渐扩展到部分合资品牌整车制造商,研发能力也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发展势头强劲。从汽车整体产业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综合分析,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环境势必将成为一个更加趋于国际竞争的多元化环境下,在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潜力诱惑之下,全球各大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先后以各种投资方式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谋求公司的自身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所有相应产业市场结构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市场竞争必将更加的激烈。任何一家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更加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若想继续生存并持续发展,公司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和适应能力,尤其是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G公司C项目为例,对该公司的项目质量管理中出现的策略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原因剖析,并形成相应的优化思路。G公司是一家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主营业务为汽车用被动安全类产品(汽车方向盘、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的研发和生产销售,方向盘产品包括普通发泡、真皮包裹、多功能开关等类型,安全带产品包括三点式、两点式、预张紧式、普通锁止式等,安全气囊产品包括主驾驶安全气囊、副驾驶安全气囊、座椅侧气囊、前后贯穿帘式气囊、气囊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当前中国品牌被动安全企业约占中国市场20%份额,客户包括中国品牌和部分合资品牌整车制造商。G公司国内外客户包括奇瑞、观致、凯翼、福田、宇通、庆铃、马来西亚PROTON、越南VINFAST等。根据相关数据和经验综合判断,目前G公司在国内自主被动安全生产企业中,仍处于规模较小、客户覆盖面较窄的地位,与外资品牌和国内知名企业相比,在规模、研发、客户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在对传统汽车行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基本理论介绍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保健理论、质量规划、管理质量、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进度管理、质量门管理等的理论和工具,对G公司研发项目的流程、项目管理工具运用、APQP质量工具运用、人力资源、质量门管理状况、C项目开发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策略性管理问题识别,整合分类并剖析了C项目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管理策略问题背后的深因。通过项目立项流程梳理和优化、强化项目前期项目计划评审、加强供方管理、变更流程梳理和优化、产品开发流程优化、项目组织架构管理优化、多功能小组成员职责梳理和确定、项目进度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公司层面设立项目考核和激励机制、FMEA管理改进、MSA管理改进、SPC管理改进、PPAP管理改进、质量门流程和管理优化等手段,分别制定了改进策略对策和跟踪了实施效果。在本文的最后,通过对G公司C项目质量策略管理的实际优化结果的分析,得出C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研究可以在G公司的后续其他项目管理上进行推广应用的结论,并结合G公司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这也将不断提升G公司在整车制造商客户中的认可度和订单获取的竞争能力,为G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杨雯[3](2021)在《一种近距离集群传感网络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研究方法》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际客车交通线路网更加密集。为了更好地保障乘客的乘车安全,一个可靠地可以检查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的监测系统很重要。本文针对系统产品化程度过低问题、客车安全带监测单元耗电量过大问题、安全带传感采集器与客车数据接收器之间智能识别问题和信息管理系统联动问题等,以物联网传感网络为技术基础设计出近距离集群传感网络信息采集系统。针对城际客车应用背景,研究出一套完整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设计安全带卡扣状态采集器和数据接收器,使得安全带卡扣状态采集器可以精确识别安全带扣合状态,从而判断安全带是否正确系好,并以433MHz短程无线通讯的方式将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接收器,数据接收器可以通过CAN总线与其他车载终端(如车载显示屏等)相连并实现数据通信,数据接收器将状态数据处理整合成安全带卡扣插拔的状态信息通过无线GPRS网络传送到监管后台留待后续处理。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在客车安全带监测中的节能设计是本系统的挑战。针对客车安全带监测单元耗电量过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RFID传感器节点的低功耗布局和参数设置的软硬件设计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深度睡眠节电方式时,周期电量消耗远低于常规睡眠节电方式(电量消耗分别为0.45m As和3.49m As)。节点使用寿命比一般的节能设计(寿命年限分别为5.35年和0.69年)要长得多。同时,对于电量低、已损坏的监测单元,提出了完整更换方式和流程,使整套产品有机结合,操作人性化。针对安全带传感采集器与客车数据接收器之间智能识别问题,设计了接收器与座位节点之间的一对多配对配准方法。与传统的使用其他软件将座位识别码写入集成电路卡中不同,本项目中的节点ID可以直接存储到接收器中,这样可以减少中间操作,降低开发成本。针对车辆安全带插拔状态的信息管理问题,通过GPRS向管理系统传递信息,从产品的角度设计并使用python-Django框架搭建信息管理后台,从管理创新角度精准定位到具体车辆的具体座位,最终实现高效率的交通安全监管。

贾岚翔[4](2020)在《计算机视觉在违章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的富裕,私家车的数量以及私家车出行正在逐渐取代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方式,交通违章问题是现代交通的核心关注点,也是保证人民财产以及人身安全的的关键。在现实中,交通执法者往往会面临天气等不可抗因素无法执行道路面对面的监督违法,需要快速及时的对车辆违章行为事件做出反应,就需要违章识别系统来辅助交通执法者对交通违章行为识别以及记录,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违章拍照系统过于单一且违章拍摄的准确度有待提高,在处理干扰事件时会被一些外因影响较大,因此在违章识别问题上利用计算机视觉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本文针对国内外的计算机视觉方向研究动态进行阐述,以目前的计算机现有运算能力以及网络传输能力应对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的问题已经可以完成,进一步对图像预处理的算法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图像的基本表示法,形态学操作以及边缘检测和直线检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形态学操作以及边缘检测和直线检测,对后续的违章行为识别有着关键作用。然后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违章行为比如违章停车,违章变道,违章逆行和安全带的佩戴等依次分析和选择设计监测方案,对于车辆识别算法做了多种比对,最后选取了识别效果及速度上最折中的YOLO算法对车辆进行识别,然后对识别违章的算法进行设计,但是仅仅可是识别车辆违章行为还是不够的,还需对违章的车辆进行记录,其中涉及到了车辆牌照的识别,其中又涉及到了车牌的定位,车牌字符的分割以及单个字符的识别。改进了占空比方式违章停车检测方法,并运用在违章识别系统中。使用车辆识别方法加占空比方式识别,更加精确直观的识别违章停车的车辆,从而提高了违章检测的有效性。最后收集大量车辆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标注处理,然后练训识别权重,最后对于识别算法进行比对,验证了识别方案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违章识别系统,将研究算法在系统中进行了有效的应用。

赵晨旭[5](2020)在《自媒体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自媒体,是指个人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连接电子媒介,获取传递信息、参与社会讨论、发表个人意见的一种新媒体形式。当前,我国已成为互联网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自媒体的发展,我国成为自媒体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对于自媒体的研究尚停留在商业和新闻领域,虽然涉及到部分社会问题,但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的研究不够系统与全面。本文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我们国家安全工作所面临之机遇与威胁以及相关原因,得出我国对于自媒体的监管和能力还相对滞后,一些不法分子、境外敌对势力和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借机利用自平台、发展不明真相的自媒体用户俩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一直在利用其在自媒体领域的科技优势对我国进行着西化、文化渗透、颠覆政权等活动。因此,当今的自媒体领域给维护我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针对当前新时代国家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本文围绕国家安全与自媒体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媒体的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及对策研究。首先,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全新的威胁,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与敌对势力纷纷使用自媒体对我境内人员、机构进行渗透,妄图窃取我国核心秘密资料、宣传反动思想、策划组织实施颠覆我政权的恐怖活动等,同时也通过使用自媒体对我国青年人开展思想渗透工作,企图对我发动“颜色革命”。其次,自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信息传递、获取的速度不断加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特点在自媒体中就凸显更加淋漓尽致,暴露社会不公和阴暗面的消息往往能快速传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会借机炒作,他们捕风捉影、歪曲事实,诱导民众增加对政府的不满,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以达到其目的。再次,自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给民众的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泄露轻则危害个人,重则影响社会,危害国家安全。最后,当前大多数人为了博得他人关注,随手将自已拍摄的图片、视频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内,而这些公开信息已经成为各国间谍情报机关获取我国相关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为什么自媒体的发展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如此威胁?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民众缺乏对国家安全的保护意识。二是我国政府部门对自媒体信息监管的职责不清以及相关法律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和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自媒体中各类谣言泛滥,进而引起社会恐慌。三是自媒体用户情绪非理性化倾向严重,大多数人将自媒体视为抒发情感、宣泄自我的主要出口,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进而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四是由于自媒体传播自由随意,产生谣言的成本极低,这就使得各大自媒体平台中谣言四散,影响社会稳定。五是由于政府自身建设远远落后于自媒体的发展,这就使得政府不能正确使用自媒体来引导舆论走向。所以,在当今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加强相关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以及立法、司法建设,提高自媒体建设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对自媒体安全的立法司法和监督工作,健全自媒体信息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同时提高我国在自媒体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社会民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其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意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意识,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灵活应对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国家安全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威胁。

张忠[6](2020)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够保障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不断向前发展。建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合理科学、准确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才能使我们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安全程度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关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的建立及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和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显着,因此需要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安全评价及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危险源辨识、相关评价方法,剖析了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对目前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和安全评价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化梳理。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特点,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选取依据和原则进行相关研究,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初始指标建立进行研究。以专家对各个指标评定分数作为基础数据,根据部分省市地区试行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条例及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指标定量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基础。其次,结合危险源识别,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进行指标因素的确认。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从指标区分度的角度,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初始指标进行运算,形成指标体系。以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项目为样本,运用上述方法,选取数据进行初始指标确定,形成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本文以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项目为实例研究对象,运用建立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对其评价,确定该项目的安全等级。根据每一级评价结果,寻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意见,从而使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进行。

赵金坤[7](2020)在《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建筑行业,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为更好地预防该类事故,选取我国2012-2017年134起高处坠落事故为研究样本,并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80个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首先,从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事故等级和作业类型5个方面,对我国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总体规律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和运行行为3个角度,对引发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最后,从一次性行为、习惯性行为和运行行为3个角度提出控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控制模型。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揭示了134起高处坠落事故的总体发生规律。采用统计表、直方图、趋势图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高处坠落事故具有“地区聚集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且均为较大或一般事故,占比达47.5%的事故是在进行脚手架作业过程中发生的。(2)研究了引起80起高处坠落事故的一次性行为原因。一次性行为原因分析有203个不安全动作和74个不安全物态,其中作业人员发出168个不安全动作,另外35个不安全动作由生产主管发出。不按照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这类不安全动作出现频次最高,与该类不安全动作相关的不安全动作有8类,其中居于前3位的是未佩戴安全带、未佩戴安全帽和未按要求栓挂安全带;无证上岗进行高处作业、未经允许冒险作业是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经常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发生最多的不安全物态主要集中在建材不合格、现场防护措施缺失以及脚手架缺陷这3类。(3)探讨了引起80起高处坠落事故的习惯性行为和运行行为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方面分析有安全知识不足171项,共9类。且其主要涉及个人防护用品、其他安全防护和持证上岗方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生产主管雇佣临时工和作业人员不注意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运行行为原因方面分析有安全管理体系欠缺297项,共14类。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主要与教育培训制度、现场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监管协调制度相关。(4)运用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进一步探究了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行为。结果表明:施工现场仍存在脚手板随意摆放、窗台临边无横杆防护、电梯井口护栏破损等诸多不安全的物态;明确了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错误使用是一线工人作业中最容易发生的不安全行为。(5)提出了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措施。建立了违规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无证上岗和冒险作业3类不安全动作控制模型;事故预防培训系统的开发运用可以解决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意识欠缺的问题;建立了运行行为控制模型,并进一步构建了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控制模型。

徐岗[8](2020)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管理探讨》文中提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施工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安全带作为能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依靠,其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环境的安全性。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安全带管理,不仅可提高安全带的实用价值,而且对于提升建筑施工可靠性有着积极的作用。一、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重要性1.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程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

焦玉轩[9](2020)在《合作原则下科技英语翻译的语义重组 ——以《军事登山》第二章2.10-2.16至第四章为例》文中提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是基于言语交际提出来的,包括四个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自提出以来,就广泛用于分析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话语含义。翻译作为一种文本交际行为,也遵循合作原则。张培基指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张培基,1980)。而科技英语注重叙述事实和逻辑推理,用词准确、正式,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被动句式,长句多,结构复杂。这些特点同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有着高度的契合。由于英汉科技文体有着句式结构和语义形式上的显着不同,因此在科技英语汉译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并遵循四个准则基础上,对原文语义进行重组,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增加译文可读性。本文以《军事登山》第二章2.10-2.16至第四章为例,在汉译过程中遵循合作原则,总结了隐性信息显化、词性适当转化、逻辑关系重组、主动被动转换、修饰范围界定、分词结构处理、叙事方式调整、时间次序重组等八种翻译技巧。在文本翻译过程中,每种技巧并非独立使用,但为突出强调某种技巧,本文将以《军事登山》第二章2.10-2.16至第四章为例,分别举例阐明八种翻译技巧在科技英语翻译的应用。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活动加深对合作原则和八种翻译技巧的理解和应用,并在以后的翻译工作及研究中充分运用,完善和提升。

高永键[10](2019)在《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电网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供电企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就是做好现场风险控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农村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观察近年来某电网的安全形势可知,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把控现场作业的安全仍然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寻求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办法,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现实课题。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管理的漏洞,在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目前电网公司执行的作业风险评估制度,主要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总结上,未能针对具体的一项作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辨识评估,并不能非常全面地辨识风险,控制风险。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及现场调研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应用,对供电企业生产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收集供电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分类学研究这些事故及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从作业人员、环境及类型方面入手,设计一套简单高效的现场作业的风险评估管理方法,与公司现有风险评估方法互补。通过以上研究,对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同时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梳理,规范现场供电作业的操作,来确保供电企业作业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带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带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意识形态安全的传播维护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与难点
2 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理论解析
    2.1 意识形态安全内涵和基本特征
    2.2 意识形态安全的综合影响因素
    2.3 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保障机制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变迁与意识形态安全演进
    3.1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革故鼎新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确立
    3.2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曲折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异化歧路
    3.3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变革转型与意识形态安全的理性调适
    3.4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守正创新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推进
4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确证、发展态势和风险剖析
    4.1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确证
    4.2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发展态势
    4.3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剖析
5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历程中的经验借鉴
    5.1 中国古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启示
    5.2 苏联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崩塌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归因
    5.3 西方国家推进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举措
6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优化: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路径
    6.1 加强队伍建设,增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感召力
    6.2 优化内容结构,把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威性
    6.3 依托媒体融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
    6.4 关照受众差异,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针对性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汽车零部件企业G公司C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世界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2.世界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3.汽车被动安全零部件行业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二、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一)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
    (二)项目质量管理的范围
        1.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2.规划质量管理的作用
        3.管理质量的作用
        4.控制质量的作用
        5.项目质量管理的趋势
    (三)项目质量问题分析方法与工具
        1.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保健理论
        2.IATF16949 介绍
        3.APQP介绍及部分质量工具
三、G公司现状及C项目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一)G 公司概况
        1.G公司简介
        2.G公司的组织架构
        3.G 公司的发展现状
    (二)G公司项目质量开发流程
        1.G公司项目开发流程
        2.G公司质量体系流程
    (三)C项目介绍
    (四)G公司C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C项目的项目管理问题及分析
        2.C项目的质量工具运用问题及分析
        3.C项目的质量门管理问题及分析
四、C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一)C项目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C项目定义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2.C项目进度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3.C项目流程混乱的原因分析
        4.C项目技术分析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5.C项目人员协同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6.C项目士气不高的原因分析
    (二)C项目质量工具运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1.C项目FMEA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2.C项目MSA(测量系统分析)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分析
        3.C项目SPC(统计过程控制)数据不足、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4.C项目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三)C项目质量门管理不佳的原因分析
        1.C项目质量门会议组织不利的原因分析
        2.C项目质量门交付物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3.C项目小组成员对质量门节点与客户节点混淆的原因分析
        4.C项目质量门结论权威性不够的原因分析
五、G公司C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
    (一)C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的整体策划
        1.C项目项目管理改进策略的策划
        2.C项目质量工具运用改进策略的策划
        3.C项目质量门管理改进策略的策划
    (二)C项目项目管理改进策略
        1.项目进度管理改进策略
        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
    (三)C项目质量管理工具运用改进策略
        1.FMEA(失效模式分析)工具运用改进策略
        2.MSA(测量系统分析)工具运用改进策略
        3.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运用改进策略
        4.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工具运用改进策略
    (四)C项目质量门管理改进策略
        1.质量门评审机制改进策略
        2.质量门问题管理改进策略
        3.统筹质量门节点与客户节点
        4.增加关键里程碑管理
六、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一种近距离集群传感网络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研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系统需求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2.1 系统总体需求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确定
    3.1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2 状态采集器与数据接收器注册方案
    3.3 信息管理系统后台开发方案
        3.3.1 后台开发方案对比
        3.3.2 开发方案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FXTH870902DT1 状态采集器方案设计和实现
    4.1 状态采集器硬件方案设计和实现
        4.1.1 硬件结构框架
        4.1.2 硬件选型
        4.1.3 原理图设计
        4.1.4 PCB设计
    4.2 状态采集器软件方案设计
        4.2.1 开发平台
        4.2.2 状态采集器软件基本框图
        4.2.3 状态采集器发射协议
    4.3 状态采集器软件方案实现
        4.3.1 采集器各方案内容及对应流程图
        4.3.2 状态采集器程序说明
    4.4 低功耗方案设计及时限预测
        4.4.1 状态采集器硬件低功耗方案
        4.4.2 状态采集器软件低功耗方案
        4.4.3 节点电池使用时限预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MC9S12G64 数据接收器方案设计和实现
    5.1 接收器硬件方案设计和实现
        5.1.1 硬件结构框架
        5.1.2 原理图设计和实现
        5.1.3 PCB设计原则
    5.2 接收器软件方案设计
        5.2.1 开发平台
        5.2.2 接收器软件方案设计
    5.3 接收器软件方案实现
        5.3.1 程序流程图及解析
        5.3.2 下载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6.1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6.1.1 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6.1.2 流程设定及功能具体描述
        6.1.3 数据库设计
    6.2 后台管理系统的实现
        6.2.1 系统开发环境及主要相关技术
        6.2.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6.2.3 Socket通信接口的调用
        6.2.4 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6.2.5 Web部署
    6.3 信息管理系统测试
        6.3.1 系统测试环境
        6.3.2 系统测试内容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研究成果

(4)计算机视觉在违章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难点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图像预处理算法的研究
    2.1 图像基本表示方法
        2.1.1 二值图像
        2.1.2 灰度图像
        2.1.3 彩色图像
    2.2 图像基本处理
        2.2.1 彩色图像转灰度图像
        2.2.2 二值图像的转化
        2.2.3 图像去噪
    2.3 形态学操作
        2.3.1 腐蚀
        2.3.2 膨胀
        2.3.3 开运算与闭运算
    2.4 图像的边缘检测
        2.4.1 Canny边缘检测
        2.4.2 Sobel算子
    2.5 图像中直线检测
        2.5.1 霍夫变换
        2.5.2 概率霍夫变换
    2.6 图像金字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违章行为的分析与检测设计
    3.1 违章停车的检测与判别
        3.1.1 均值方差阈值方式检测违章停车
        3.1.2 占空比方式检测违章停车
    3.2 违章变道的检测与判别
        3.2.1 巴氏度量车辆违章变道检测
        3.2.2 分水岭加轨迹违章变道检测
    3.3 违章逆行的检测与判别
        3.3.1 质心坐标检测法
        3.3.2 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逆行检测
    3.4 安全带佩戴的检测与判别
        3.4.1 基于霍夫变换的安全带检测
        3.4.2 卷积神经网络的安全带识别
        3.4.3 显着梯度图检测安全带
        3.4.4 结合YOLO的驾驶员安全带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牌识别算法的研究
    4.1 车牌定位算法的研究
        4.1.1 图像二值化
        4.1.2 边缘检测
        4.1.3 闭运算与车牌定位
    4.2 车辆牌照字符的分割
        4.2.1 模板匹配法
        4.2.2 垂直投影法
    4.3 单个字符的识别
    4.4 神经网络识别车牌
        4.4.1 特征值的提取
        4.4.2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4.5 车辆牌照分类识别
        4.5.1 RGB图像转换HSV类型
        4.5.2 形态统计学识别车牌颜色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辆识别及跟踪算法的确定
    5.1 SVM分类法识别车辆
        5.1.1 基于HOG特征和SVM的车辆识别
        5.1.2 HOG特征提取
        5.1.3 HOG特征提取的实现方法
        5.1.4 HOG特征提取与计算步骤
        5.1.5 SVM车辆分类器训练
    5.2 YOLO目标检测算法
        5.2.1 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原理
        5.2.2 对图片进行标注
        5.2.3 Darknet-53 神经网络
        5.2.4 YOLOv3的多尺度特征目标识别
    5.3 SVM+HOG VS YOLOv3
    5.4 图像标注及权重训练
        5.4.1 增加数据集及图像信息标注
        5.4.2 训练数据集
        5.4.3 训练结果分析
    5.5 车辆追踪算法确定
        5.5.1 多目标跟踪算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违章识别系统的设计
    6.1 软件需求分析
        6.1.1 用户需求分析
        6.1.2 界面需求分析
    6.2 系统模块及架构设计
        6.2.1 系统模块设计
        6.2.2 系统架构设计
    6.3 系统功能的实现
        6.3.1 软件开发环境
        6.3.2 UI设计
    6.4 软件检测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自媒体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问题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自媒体的内涵
        2.1.1 自媒体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1.2 自媒体的发展
    2.2 国家安全的内涵
        2.2.1 国家安全的概念
        2.2.2 国家安全发展的新特点
        2.2.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与发展
    2.3 自媒体时代国家安全的变化
    2.4 理论依据
        2.4.1 治理理论
        2.4.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4.3 议程设置理论
第3章 自媒体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
    3.1 敌对势力频繁利用自媒体对我渗透
    3.2 大量国家秘密通过自媒体泄漏
    3.3 多发的自媒体群体性突发事件
    3.4 大规模个人隐私通过自媒体泄漏
    3.5 西方国家使用自媒体对我进行文化渗透
第4章 自媒体威胁我国家安全的原因分析
    4.1 民众国家安全意识的缺失
    4.2 监管机构职责不清及法律缺失
    4.3 自媒体用户易情绪化问题
    4.4 自媒体平台中谣言的快速传播
    4.5 政府对自媒体舆论的引导不力
第5章 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
    5.1 提高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
    5.2 加强国家安全战略、立法、司法建设
    5.3 建立健全自媒体信息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
    5.4 充分发挥自媒体正面舆论引导作用
    5.5 推动文化与自媒体建设的有机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安全体系评价的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特点分析
    2.2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2.2.1 安全管理的独特性
        2.2.2 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
        2.2.3 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
    2.3 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对比
    2.4 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管理对比分析
        2.4.1 构件装运安全管理对比分析
        2.4.2 构件吊装安全管理对比分析
        2.4.3 大型施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对比分析
        2.4.4 施工队伍配合安全管理对比分析
    2.5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事故
    2.6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6.1 安全定性评价方法
        2.6.2 安全定量评价方法
        2.6.3 层次分析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1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
        3.1.1 危险源识别概念
        3.1.2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危险源识别概述
        3.1.3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危险源识别内容
    3.2 选取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的原则
    3.3 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构建思路与依据
    3.4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研究
    3.5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4.1.1 选择权重的确定方法
        4.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1.3 综合权重的计算
        4.1.4 指标权重重要度分析
    4.2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等级构建
        4.2.1 评价等级说明
        4.2.2 评价等级标准
    4.3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方法构建
    4.4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案例评价
    5.3 案例分析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表
附录 B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权重专家意见咨询表
附录 C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专家反馈汇总表
附录 D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权重专家意见汇总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研究现状
        1.2.2 行为原因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基本规律研究
    2.1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概述
        2.1.1 高处坠落事故的概念
        2.1.2 事故等级划分
        2.1.3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
    2.2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规律研究
        2.2.1 事故发生地区分布规律
        2.2.2 事故发生时间变化规律
        2.2.3 事故等级确定
        2.2.4 事故作业类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行为原因研究
    3.1 事故致因链的发展
        3.1.1 事故致因链的概述
        3.1.2 古典事故致因链
        3.1.3 近代事故致因链
        3.1.4 现代事故致因链
    3.2 行为安全“2-4”模型
        3.2.1 行为安全“2-4”模型的提出
        3.2.2 行为安全“2-4”模型的发展
        3.2.3 行为安全“2-4”模型各部分定义[49]
        3.2.4 行为安全“2-4”模型的优点
    3.3 不安全行为原因的分析方法
        3.3.1 研究范围
        3.3.2 分析方法
    3.4 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研究
        3.4.1 一次性行为原因分析
        3.4.2 习惯性行为原因分析
        3.4.3 运行行为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施工现场行为观察及预防对策
    4.1 建筑施工现场行为观察
        4.1.1 施工现场调研基本情况
        4.1.2 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概述
        4.1.3 行为观察分析
    4.2 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对策
        4.2.1 针对一次性行为的控制
        4.2.2 针对习惯性行为的控制
        4.2.3 针对运行行为的控制
        4.2.4 构建不安全行为控制模型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重要性
    1.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2. 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二、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管理要点
    1. 使用前管理要点
    2. 使用中管理要点
    3. 使用后管理要点
三、提高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管理水平的措施
    1. 完善安全带管理制度
    2.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3. 加强现场巡查工作
    4. 引进先进的安全带设备
四、小结

(9)合作原则下科技英语翻译的语义重组 ——以《军事登山》第二章2.10-2.16至第四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材料选择标准
    2.4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5 翻译过程
3.科技英语翻译语义重组中合作原则的作用
    3.1 合作原则概述
        3.1.1 量准则
        3.1.2 质准则
        3.1.3 关系准则
        3.1.4 方式准则
    3.2 合作原则与科技英语翻译语义重组
        3.2.1 科技英语翻译语义重组的必要性
        3.2.2 合作原则对科技英语翻译语义重组的指导和制约
4.合作原则下科技英语语义重组翻译实例分析
    4.1 量准则指导下的语义重组
        4.1.1 隐性信息显化
        4.1.2 词性适当转化
    4.2 质准则指导下的语义重组
        4.2.1 逻辑关系重组
        4.2.2 主动被动转换
    4.3 关系准则指导下的语义重组
        4.3.1 修饰范围界定
        4.3.2 分词结构处理
    4.4 方式准则指导下的语义重组
        4.4.1 叙事方式调整
        4.4.2 时间次序重组
    4.5 八种翻译技巧总结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10)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系统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研究内容
    2.2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学相关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供电企业人身事故分类分析
    3.1 供电企业生产人身事故样本分析
        3.1.1 人身事故统计
        3.1.2 人身事故分析
        3.1.3 人身事故暴露问题分析
    3.2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3.2.3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指标介绍
    3.3 小结
第四章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设计
    4.1 某电网公司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4.2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设计
        4.2.1 模糊综合评价建模
        4.2.2 指标体系权重建模
    4.3 小结
第五章 现场供电作业安全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5.1 模糊综合评价实例计算分析
        5.1.1 案例情况介绍
        5.1.2 指标风险评价
        5.1.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2 结果分析
        5.2.1 一级指标风险分析
        5.2.2 二级指标风险分析
    5.3 现场供电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配网常规作业风险风险分析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安全带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意识形态安全的传播维护路径研究[D]. 钱美玲.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2]汽车零部件企业G公司C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 王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一种近距离集群传感网络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研究方法[D]. 杨雯.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计算机视觉在违章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贾岚翔.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自媒体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及对策研究[D]. 赵晨旭. 山东大学, 2020(01)
  • [6]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 张忠. 福建工程学院, 2020(03)
  • [7]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及预防对策研究[D]. 赵金坤.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8]建筑施工中应用安全带的管理探讨[J]. 徐岗. 建筑工人, 2020(05)
  • [9]合作原则下科技英语翻译的语义重组 ——以《军事登山》第二章2.10-2.16至第四章为例[D]. 焦玉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10]现场供电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高永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安全带的使用和保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