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介绍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介绍

一、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闫可恒[1](2020)在《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对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量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云冈石窟部分千佛造像为调查对象,以研究该类造像不同风化程度所对应的比例关系为研究目的。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在病害调查和测试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准确度的基础上,从云冈石窟第15窟和第16-1窟的部分千佛造像入手。首先,通过现场调查,采集了千佛造像的影像和位置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其次,对所调查的造像头、胸、足三部分,分别测量,并计算其与人为设置的基准线之间的距离和比例。最后,根据其与基准线的比例关系进行了排比与分级。经过上述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造像头部风化程度可依头部距上下两条基准线之间的比例关系划分为三级,一级为保存完好,上基准线之比小于6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35%;二级为缺损,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60%小于10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0%小于等于35%;三级为不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100%,下基准线之比小于等于0%。该类造像雕刻时未雕凿面部五官。造像胸部风化程度可依比例关系划分为,第一级胸部完好服饰可见,上基准线之比小于65%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10%;第二级胸部较完好服饰无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65%小于100%且下基准线之比大于0%;第三级胸部无存,上基准线之比大于等于100%,下基准线之比小于等于0%。造像足部风化程度可依距离关系划分为第一级可见,即距上基准线大于0小于20毫米。第二级不可见,距上基准线大于等于20毫米两级。综合上述三点,继而将造像整体的风化程度依头、胸、足三部分各级别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四等。

王欣宇[2](2017)在《图像传感器与电子经纬仪组合自动测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测绘领域和工业工程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传统的常规测量仪器到如今的自动化测量仪器,从单传感器测量到多传感器组合测量,测绘仪器制造和测量方法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传感器组合测量逐渐成为测绘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图像传感器与电子经纬仪之间组合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自动测量功能;本文围绕图像传感器与经纬仪或全站仪组合实现自动化测量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相机与经纬仪组合实现视觉引导经纬仪自动测量以及CMOS与全站仪组合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相机与经纬仪组合的测量原理,对TM5100A经纬仪进行改造,将摄像头固定在经纬仪目镜位置,通过摄像头代替人眼实现视觉引导,构建相机经纬仪组合系统,根据相机与经纬仪组合的特点,对人工反射标志图像和准直十字光标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处理提取中心点坐标。2.研究了相机与经纬仪组合系统模型标定方法,针对本文相机与经纬仪组合特点,选择“硬组合模型标定”方法,对经纬仪十字丝与相机图像坐标系关系进行了标定,通过网格标定法对图像像素坐标与经纬仪角度关系进行模型标定;实现了相机经纬仪组合系统的自动测量功能,分析了加载相机对经纬仪驱动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比较了相机经纬仪组合系统相对人工测量的优势。3.分析了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测量原理,将CMOS传感器内置于苏州一光RTS010A全站仪望远镜中,组成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系统,通过自动目标识别系统自主发射红外光源,经目标棱镜反射回的光斑由CMOS接收;对棱镜回光光斑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两种图像预处理方法,通过图像相减法和均值滤波进行图像预处理,根据光斑特性通过平方加权重心法获取光斑中心点坐标,分析了光斑中心定位的精度。4.研究了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系统的模型标定方法,对CMOS阵列中心进行标定,并对其标定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线性组合标定法对CMOS图像光斑像素坐标与全站仪旋转角进行组合系统模型标定,实现了国产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功能,并对照准精度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其精度和功能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景维立[3](2014)在《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从麦格集团的经营发展角度,以为麦格集团提升竞争优势制定一套可行、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方案为目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SWOT战略分析和制定工具、波特五力模型分析、IFE和EFE评价矩阵、平衡记分卡、总结归纳法等工具和方法,对麦格集团的经营环境、业务模式、竞争优势等问题进行了的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解决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的问题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对麦格集团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测绘仪器及测绘服务行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麦格集团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趋势走好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巨大威胁。在对麦格集团内部环境分析中,发现麦格集团的内部竞争优势还是很明显,但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采用了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IFE和EFE评价矩阵对麦格集团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竞争优势的研究中,确定了麦格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营销战略制定方向。在对麦格集团所处经济、社会、技术、政策等外部宏观环境条件和组织结构、管控模式、核心竞争力等内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高价值品牌发展战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对其营销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也能促进麦格集团业务结构调整。从而能激发麦格集团在市场上的更大潜力,形成未来新的增长点。

程晨[4](2014)在《基于GNSS/GIS集成的征地拆迁移动终端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煤炭行业建设迅猛发展,煤炭开采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征地拆迁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城市建设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着一些农用地被征用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过程,相应的需要处理的征地拆迁数据也在增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是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不可逾越的步骤。目前征地拆迁数据的采集、录入、计算及统计工作,大都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手工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会削弱征地拆迁数据的权威性。为了提高征地拆迁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保证征拆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本课题根据征地拆迁信息调查测量的业务特点,遵循着稳定、可靠、界面简洁、标准性、高效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原则,对征地拆迁信息采集终端系统架构、功能进行了总体设计。在解决了移动终端系统与全站仪之间蓝牙虚拟串口通信、基于Ntrip网络RTK定位、基于GPRS无线网络数据安全传输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基于GNSS/GIS集成的征地拆迁信息采集终端系统,并且进行应用测试。实践证明,系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采集的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调查测量工作内外业一体化。

刘莎萨,王溪[5](2014)在《浅析园林施工放线中全站仪的应用》文中认为园林放线是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关键技术,其直接决定了施工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施工结果往往同园林设计存在偏差,而放线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是引起偏差最主要的问题。作为园林施工第一道实施步骤,其决定了是否能够实现园林设计。

温亚[6](2013)在《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论述了传统的施工放线引起的园林施工结果与园林设计之间存在的偏差现象及其原因,提出利用全站仪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进行园林施工精确放线的方法。

刘铁民[7](2010)在《地铁既有线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近接既有线的新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及大型市政工程、工民建基坑工程的施工可能使地铁结构及轨道产生位移变形,从而可能对地铁安全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在近接既有线的施工中对既有线路进行隧道结构及轨道变形等进行监测,对保证地铁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所承担的广州地铁部分既有线变形监测任务为背景,介绍了变形监测常用的全站仪、静力水准仪、巴赛特收敛系统、固定式自动测斜仪等位移监测技术,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于海珠广场隧道变形监测中的优缺点,设计了采用徕卡全站仪检测机器人的监测方案并加以实现。针对现有系统不具备远程传输的缺点,分析了远程传输的方案、设计了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系统以Leica TCA2003型全站仪(俗称测量机器人)为核心,设计了利用测量机器人的自动目标识别ATR(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功能进行变形监测的布设方式,借助其GEOCOM开发环境开发了基于GPRS的远程自动上报子系统。系统经1年运行,工作稳定、测量精度高、数据准确及时,得到业主肯定。论文主要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对目前国内外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分析,结合目前隧道施工特点提出本系统研制的必要性。对本系统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介绍本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各模块的功能、结构和主要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然后介绍了系统在施工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应用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最后总结了系统设计所取得的成果,提出尚需要改进和进一步研究之处。

邓泗汀[8](2009)在《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园林绿化施工的结果经常与园林设计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园林施工放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引起这些偏差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放线作为园林施工的第一道实施步骤,它对园林设计的准确物化,其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唐代华[9](2009)在《基于PDA的道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勘测设计一体化”是计算机应用发展时期新的理念,是现代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必然。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也是现阶段道路工程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科研难题,近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当前国内勘测和设计内、外业工作完全分离,传统的外业勘测工具和方法比较落后,而且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和可视化的程度都比较低,而外业勘测数据电子文档化是勘测设计一体化必要条件,也是现阶段一体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携带方便、功耗小、价格便宜等优点,且已具备室内一般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其方便、实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使得在PDA上开发专业应用程序成为可能。为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原理,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其主要内容、特点及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国内勘测设计现状,提出了基于PDA的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并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及其主要模块功能。该系统能与多种电子测量仪器通过串口实时通信,图形的实时显示、放大、缩小、平移等,以及路线外业的初步设计、调(改)线等功能;论文最后介绍了其“设计模型系统”、“全站仪系统”、“水准仪系统”、“RTK-GPS系统”、“通用调查系统”五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周天彤[10](2007)在《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下半叶是测绘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近十年来,该领域获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促进这一时期飞跃前景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测量仪器的惊人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全站仪的出现和使用。全站仪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微型计算机组成,不仅可以自动测距、测角、自动记录和计算,而且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节省了人力而且减轻了繁重的外业工作,因此深受测绘工作者的欢迎。本论文比较了国内大多数全站仪生产厂家的先进技术,研究分析了国际先进测绘仪器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大地测距仪厂多年生产测绘仪器的技术积累,开发研制了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系统。并采用三星公司生产的ARM7TDMI芯片S3c4510B作为主控芯片,编程实现了各个测绘部件的驱动程序以及电子手簿部分的嵌入式软件。

二、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对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题目界定
    1.2 研究综述
        1.2.1 云冈石窟三维技术运用成果概况
        1.2.2 考古学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
    2.1 云冈石窟概述
        2.1.1 云冈石窟营建修缮史
        2.1.2 云冈石窟文物保存环境
    2.2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概述与调查方法
    2.3 研究对象病害调查
        2.3.1 云冈石窟15窟窟门东壁
        2.3.2 云冈石窟15窟窟门西壁
        2.3.3 云冈石窟16-1窟窟门西壁
        2.3.4 云冈石窟16-1窟东壁第一层
        2.3.5 云冈石窟16-1窟西壁第一层
第三章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
    3.1 先行试验
        3.1.1 色卡与控制点
        3.1.2 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准确度试验
    3.2 信息采集与处理
    3.3 小结
第四章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
    4.1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原理
    4.2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测量数据汇总
    4.3 小结
第五章 风化病害量化分析
    5.1 头部风化病害量化分析
        5.1.1 头部距上基准线距离研究
        5.1.2 头部距下基准线距离研究
    5.2 胸部风化病害量化分析
        5.2.1 胸部距上基准线距离研究
        5.2.2 胸部距下基准线距离研究
    5.3 足部风化病害量化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云冈石窟风化病害量化分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图像传感器与电子经纬仪组合自动测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经纬仪的发展状况
    1.2 图像传感器与角度传感器组合技术
    1.3 图像传感器与角度传感器组合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背景与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图像传感器经纬仪组合及目标图像中心定位
    2.1 相机与经纬仪组合系统
        2.1.1 经纬仪测量系统
        2.1.2 立方镜准直测量原理
        2.1.3 经纬仪与相机组合
    2.2 经纬仪视觉图像处理
        2.2.1 圆形标志点中心提取
        2.2.2 准直十字光中心提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传感器与经纬仪组合模型标定
    3.1 图像传感器与经纬仪软组合标定原理
        3.1.1 软组合标定坐标转换
        3.1.2 软组合转换参数解算
    3.2 图像传感器与经纬仪硬组合标定原理
        3.2.1 图像传感器与经纬仪组合技术
        3.2.2 十字丝标定
        3.2.3 相机与经纬仪组合标定
    3.3 经纬仪视觉测量精度分析
        3.3.1 经纬仪驱动定位精度分析
        3.3.2 视觉引导经纬仪自动测量精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及图像光斑中心定位
    4.1 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组合系统
        4.1.1 全站仪测量系统
        4.1.2 全站仪与CMOS组合
    4.2 棱镜回光光斑中心定位
        4.2.1 光斑图像特征分析
        4.2.2 光斑图像预处理
        4.2.3 光斑图像中心定位
    4.3 光斑图像中心定位精度分析
        4.3.1 固定方向图像中心定位变化
        4.3.2 单方向变化图像中心定位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模型标定
    5.1 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测量原理
        5.1.1 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5.1.2 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模型标定方法
    5.2 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模型标定
        5.2.1 CMOS阵列中心标定
        5.2.2 自动目标识别模型标定
    5.3 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照准精度分析
        5.3.1 全站仪驱动定位精度分析
        5.3.2 自动目标识别精度分析
        5.3.3 自动目标识别效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文献综述
        1.5.1 测绘仪器发展历程趋势研究
        1.5.2 营销战略基本理论研究
2 麦格集团环境及条件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宏观经济环境改善
        2.1.2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2.1.5 国家相关政策
    2.2 竞争优劣势分析
        2.2.1 测绘仪器行业竞争结构
        2.2.2 测绘行业发展趋势
        2.2.3 测绘仪器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2.3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2.4 内部环境分析
        2.4.1 组织结构分析
        2.4.2 管控模式分析
        2.4.3 麦格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2.5 内部环境综合评价
    2.6 SWOT战略分析
        2.6.1 麦格内部优势分析
        2.6.2 麦格内部劣势分析
        2.6.3 麦格集团的外部机会分析
        2.6.4 麦格集团的外部威胁分析
3 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选择及制定
    3.1 营销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思想
        3.1.1 营销战略制定原则
        3.1.2 营销战略制定思想
    3.2 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选择与制定
        3.2.1 SWOT营销战略选择
        3.2.2 营销战略制定
    3.3 麦格集团产品及市场定位
        3.3.1 麦格集团产品介绍
        3.3.2 麦格集团市场定位
4 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实施策略及建议
    4.1 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实施的策略及措施
        4.1.1 产品差异化策略
        4.1.2 价格差异化策略
        4.1.3 渠道差异化策略
        4.1.4 服务差异化策略
    4.2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
        4.2.1 财务指标设计
        4.2.2 客户指标设计
        4.2.3 内部运营指标设计
        4.2.4 学习与成长指标设计
    4.3 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实施建议
        4.3.1 统一客户关系管理
        4.3.2 组织架构保障
5 结论和展望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GNSS/GIS集成的征地拆迁移动终端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
        1.2.1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2 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GNSS/PDA技术
        2.1.1 GNSS技术简介
        2.1.2 PDA
    2.2 CORS和RTK技术
        2.2.1 传统的RTK测量
        2.2.2 网络RTK特点
        2.2.3 CORS的主流技术
    2.3 GPS信号接收和处理技术
        2.3.1 GPS信号
        2.3.2 串口通信
        2.3.3 GPS信号处理
        2.3.4 GPS信号接收
    2.4 GIS技术
        2.4.1 桌面GIS
        2.4.2 移动GIS
    2.5 基于移动GIS的网络RTK定位结果坐标转换
    2.6 网络RTK/移动GIS集成
    2.7 电子全站仪实时测量技术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设计原则
    3.3 系统架构设计
    3.4 模块功能设计
        3.4.1 文件管理模块
        3.4.2 数据采集模块
        3.4.3 坐标转换模块
        3.4.4 图形编辑模块
        3.4.5 网络通讯模块
        3.4.6 信息查询编辑模块
        3.4.7 路径导航模块
        3.4.8 数据传输模块
    3.5 系统开发
        3.5.1 系统开发环境
        3.5.2 系统开发资源
        3.5.3 系统部署
    3.6 系统数据库设计
        3.6.1 征地拆迁项目数据库
        3.6.2 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数据库
4 基于GNSS/GIS的征地拆迁信息采集终端系统实现
    4.1 系统主界面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2.1 文件管理模块
        4.2.2 网络通讯模块
        4.2.3 数据采集模块
        4.2.4 坐标转换模块
        4.2.5 图形编辑模块
        4.2.6 信息查询编辑模块
        4.2.7 导航模块
        4.2.8 数据传输模块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浅析园林施工放线中全站仪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放线方式
    1.1 方格网法。
    1.2 平板仪联合方式。
2 全站仪的应用
    2.1 简介。
    2.2 优势
        2.2.1 处理数据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
        2.2.2 能够快速对方位角进行定位。
        2.2.3 自动测距的快速性。
        2.2.4
        2.2.5
        2.2.6
    2.3 应用实例。

(7)地铁既有线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背景及主要内容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既有线地铁变形监测的原理及特点
        1.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1 穿越既有地铁线远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下穿既有线地铁工程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案的研究
    2.1 工程概况
    2.2 监测方案对比与实施
        2.2.1 该隧道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2.2.2 本次监测需要监测的对象、监测内容及监测密度
        2.2.3 监测控制标准的确定
        2.2.4 可以采用的监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2.5 方案对比
        2.2.6 具体可以采用的隧道监测方案
        2.2.7 方案的具体实施
    2.3 INADMS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基本情况及原理
        2.3.1 系统的构成
        2.3.2 监测站软件的功能特点
        2.3.3 INADMS系统针对既有线地铁工程监测的适应性特点
        2.3.4 自动化测量及数据采集过程
        2.3.5 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及原理
        2.3.6 极坐标基本原理
        2.3.7 自动监测仪器测量机器人的选型
    2.4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现场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2.4.1 徕卡通信接口GeoCOM介绍
        2.4.2 现场控制单元功能简介
        2.4.3 现场控制单元模块组成
    2.5 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通信
        2.5.1 远程通信的基本方法
        2.5.2 现场监测控制系统与中心间远程通信方案设计
        2.5.3 本系统对远程通信的特殊要求
3 I NADMS系统现场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3.1 RCT602A远传数据采集单元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3.2 主控模块设计
        3.2.1 系统电源设计
        3.2.2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3.2.3 JTAG接口电路设计
        3.2.4 存储器设计
        3.2.5 系统实时钟电路设计
    3.3 GSM通信模块设计
        3.3.1 模块选择
        3.3.2 模块接口设计
    3.4 环境温度和气压传感模块
    3.5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
        3.5.1 I~2C总线结构特点
        3.5.2 I~2C总线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过程
4 INADMS系统远程通信部分软件设计
    4.1 现场通信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4.1.1 现场通信控制终端软件总体结构
        4.1.2 建立和拆除GPRS/TCPIP连接的过程
        4.1.3 带有滑动窗口重发机制的TCP传输控制
    4.2 虚拟串口的配置及使用
5 系统调试运行
    5.1 系统调试
        5.1.1 GPRS远程数据传输测试
    5.2 系统正式运营及后续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方式
    1.1 方格网放线法
    1.2 平板仪联合法
    1.3 不论是方格网法还是平板仪联合法, 它们在地形塑造的放线过程中从理论上就存在误差。
2 全站仪 (拓普康GTS-311) 在园林施工精确放线中的应用
    2.1 全站仪简介
    2.2 全站仪的优势
    2.3 全站仪 (拓普康GTS-311) 在园林施工放线中应用实例

(9)基于PDA的道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PDA 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DA 及其操作系统
    2.1 PDA 简介
    2.2 PDA 操作系统
    2.3 基于Windows CE 的系统开发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理论
    3.1 勘测设计一体化定义
    3.2 勘测设计一体化主要内容
    3.3 勘测设计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3.4 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3.5 现阶段一体化需解决的重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DA 的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原理
    4.2 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4.2.1 系统设计目标
        4.2.2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3.1 功能分布
        4.3.2 数据管理方式
    4.4 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关键算法
    5.1 路线平面设计
        5.1.1 路线平面坐标计算方法简介
        5.1.2 GAUSS-LEGENDRE 公式法
        5.1.3 平面设计的实现流程
    5.2 纵断面设计
        5.2.1 中桩高程计算
        5.2.2 纵断面设计实现流程
    5.3 横断面设计
    5.4 线路横断面测量
        5.4.1 横断面方程的确定
        5.4.2 横断面数据采集
    5.5 测量(放样)计算
        5.5.1 坐标放样数据计算
        5.5.2 边角型闭合导线平差计算
        5.5.3 边角型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5.5.4 坐标型闭合导线平差计算
        5.5.5 坐标型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5.5.6 水准路线平差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程序开发关键技术
    6.1 PDA 与测量仪器的通讯
        6.1.1 异步通讯的基本构成
        6.1.2 全站仪测量模型
        6.1.3 全站仪的数据通信格式
        6.1.4 串口数据通信的实现
        6.1.5 PDA 与全站仪通信时死循环问题的解决
    6.2 EVC 编程中的中文问题
    6.3 数据管理
        6.3.1 数据结构
        6.3.2 数据库类定义及函数的作用
        6.3.3 实现步骤
    6.4 图形显示功能的实现
        6.4.1 比例尺确定算法
        6.4.2 坐标映射
        6.4.3 矢量图居中显示算法
        6.4.4 图形放大、缩小算法
        6.4.5 图形平移
        6.4.6 全图显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模块功能介绍
    7.1 设计模型系统
        7.1.1 操作
        7.1.2 平面设计
        7.1.3 纵面设计
        7.1.4 横断面设计
    7.2 全站仪系统
    7.3 水准仪系统
    7.4 GPS 系统
    7.5 通用调查系统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ion
1 前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全站仪硬件发展的历程
        1.2.2 国内全站仪发展近况
        1.2.3 全站仪的国内国际发展趋势
        1.2.4 全站仪测量技术的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全站仪总体设计方案
        1.3.2 硬件芯片的选择
        1.3.3 软件平台的选择
        1.3.4 软件设计
2 项目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概述
    2.2 硬件部分
        2.2.1 测角硬件
        2.2.2 测距硬件
        2.2.3 补偿硬件
        2.2.4 主输出硬件
        2.2.5 辅助输出硬件
        2.2.6 输入硬件
        2.2.7 CPU和存贮器设计
        2.2.8 电子掌簿设计
        2.2.9 通讯模块
    2.3 软件部分
        2.3.1 主机系统模型
        2.3.2 主机程序框架
        2.3.2.1 节电设计
        2.3.2.2 用户界面设计
        2.3.2.3 通讯设置
        2.3.3 外业测量一体化方案
    2.4 系统详细设计框架图
3 板载程序设计
    3.1 概述
    3.2 存贮驱动
        3.2.1 内存SDRAM方案
        3.2.2 闪存Flash方案
        3.2.3 存储驱动设计
    3.3 显示驱动
        3.3.1 显示方案
        3.3.2 驱动方案
    3.4 测角驱动
    3.5 测距驱动
    3.6 倾斜补偿器控制
    3.7 键盘/电源管理
4 电子手簿软件设计
    4.1 概述
    4.2 电子手簿总体设计
    4.3 电子手簿开发平台选型
    4.4 串口通讯模块
    4.5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4.6 数据处理模块
    4.7 程序控制模块
    4.8 计算模块
5 掌上外业成图系统
    5.1 概述
    5.2 面向测量对象的数据存储结构与对象数据库
    5.3 面向图元对象的界面结构以及可扩展图元库
        5.3.1 图形元素基类的组织
        5.3.2 直线
        5.3.3 折线
        5.3.4 其他线型
        5.3.5 椭圆/圆型
        5.3.6 矩形/圆角矩形
        5.3.7 文字标注
        5.3.8 标注对象
    5.4 面向操作对象的人机交互结构
6 结论及展望
    6.1 项目开发总结
    6.2 对于后继项目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对云冈石窟风化病害的量化研究[D]. 闫可恒.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图像传感器与电子经纬仪组合自动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 王欣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3]麦格集团测绘仪器营销战略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D]. 景维立. 北方工业大学, 2014(10)
  • [4]基于GNSS/GIS集成的征地拆迁移动终端系统开发[D]. 程晨.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2)
  • [5]浅析园林施工放线中全站仪的应用[J]. 刘莎萨,王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8)
  • [6]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J]. 温亚. 江西建材, 2013(01)
  • [7]地铁既有线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研制[D]. 刘铁民. 西安工业大学, 2010(02)
  • [8]全站仪在园林施工放线中的应用[J]. 邓泗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1)
  • [9]基于PDA的道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D]. 唐代华. 重庆交通大学, 2009(10)
  • [10]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D]. 周天彤.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拓普康电子全站仪新产品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