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

一、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1](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提出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胡洁蔓[2](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吉国锋[3](2021)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案。但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由于癌肿浸润广泛,手术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或者手术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局部残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肿瘤细胞在术后继续生长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系统性化疗和放射治疗是预防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考虑到患者术后体质较弱,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加之切口愈合等因素,一般至少在术后2~3周方可进行全身化疗和放疗。在这一时期,往往错过了消灭残留肿瘤细胞的最佳时机,而且这个间隙也为肿瘤的复发创造了早期条件。因此,寻找更佳的术后治疗措施来解决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目前临床最亟待解决的术后难题。近年来,多种肿瘤免疫疗法被证实可以有效杀灭肿瘤并可预防肿瘤复发,但在实体瘤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治疗响应性低,免疫药物耐药,非肿瘤靶向分布(on-target but off-tumor),毒副作用大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通过在肿瘤内/附近局部缓释免疫药物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安全性更高。对于结直肠癌,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因此,原位(肿瘤切除部位)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术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策略。近年来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肿瘤局部免疫治疗彰显了巨大治疗潜力,包括可植入支架、可注射水凝胶和原位形成的水凝胶等,这种局部免疫治疗可产生全身抗肿瘤免疫效果,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易于装载、可降解和控制缓释特性,使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的局部免疫疗法成为肿瘤切除术后免疫治疗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和途径。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由4臂氨基聚乙二醇(4-arm poly(ethylene glycol)amine,4臂PEG-NH2)和氧化葡聚糖(oxidized dextran,ODEX)交联得到的支架材料,并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分别装载瑞喹莫德(Resiquimod,R848)和抗OX40抗体(CD134,anti-OX40 antibody,aOX40),制备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目的:借助于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设计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以期解决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难题。方法:(1)制备空白植入器件:用不同质量比的4臂PEG-NH2与ODEX交联,通过醛基与氨基的席夫碱反应(Schiff base reaction)形成交联网格的水凝胶,冻干后得到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植入器件。并分别测试不同质量比制备的植入器件的强度和粘附性,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的质量比;(2)植入器件的表征:测试最佳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植入器件在体内和体外的降解情况;(3)制备免疫植入器件:将瑞喹莫德(R848)和抗OX40抗体(aOX40)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测试其缓释效果;(4)验证免疫植入器件杀灭残留肿瘤效果:构建BALB/c小白鼠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术中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到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内,监测并记录残留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植入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5)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建立的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再次进行肿瘤复种挑战实验,监测并记录复种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系统性免疫微环境(脾脏)的改变;(6)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激活了全身系统性免疫反应(远端效应):建立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内,然后监测并记录对侧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对侧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结果:(1)当4臂PEG-NH2与ODEX的质量比为1:1时,交联形成的植入器件同时拥有较大的强度和较好的组织粘附性;在体外,植入器件降解时间大于9天;在体内,其降解时间大于21天;(2)R848和aOX40抗体被成功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且能够随着植入器件的降解而同步缓慢释放,R848和aOX40抗体的释放时间均长于9天;(3)在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术中在肿瘤切除残腔中埋入免疫植入器件,可以根除残留肿瘤,而且治疗组所有小鼠在150天的观察期内均无肿瘤复发。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第3天,固有免疫被迅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细胞)的浸润增多,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活化增强,随后适应性免疫被激活,肿瘤内T细胞浸润数量显着增加(第10天);(4)在小鼠对侧皮下复种肿瘤挑战模型中,结果显示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能抵抗该挑战,再次在对侧皮下种瘤后,所有小鼠均未成瘤;全身系统性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脾脏内记忆T细胞数量显着增多;(5)在构建的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中,将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后,对侧肿瘤的生长得到了显着的抑制;对侧肿瘤免疫分析结果显示:对侧肿瘤内浸润T细胞数目也显着增多。结论:(1)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并易于操作的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策略和方法,即将合成的治疗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肿瘤切除腔内,通过协同激活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记忆效应,有效清除术后残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并且能够防止术后肿瘤复发;(2)我们设计的生物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被证实是术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合理选择,这种术后免疫治疗管理更具有特异性、更有效、毒性更小,有着巨大临床转化潜能。

魏于博[4](2021)在《NOSE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是否可行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发展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为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分期排除T4期肿瘤,最终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按照标本取出方式分为两组:完全腹腔镜组(NOSES)和腹腔镜辅助组(LAP)。其中NOSES组34例,LAP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淋巴结检出个数、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切口满意度。[结果]共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OSES组34例,传统腹腔镜组49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NOSES组在手术后的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额外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切口的满意程度、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LAP组(p<0.05)。[结论]1.NOSES技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方面上与传统标本取出方式即LAP无明显差异,初步证实了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T3)腹腔镜手术中采用NOSES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逐步推广应用。2.在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T3)腹腔镜手术中,采用NOSES技术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左继洋[5](2020)在《生物补片改良修复盆底腹膜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直肠癌(carcinoma of the rectum)是胃肠道中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直肠癌大部分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及进步,在国内比较大的医疗中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开放的直肠癌根治术一样,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破坏了盆底解剖结构,导致盆底腹膜缺损,术后面临着肠粘连、肠梗阻等风险。重建盆底腹膜,可以防止因骶前间隙过大、易积液,形成感染、脓肿、以及吻合口瘘出现后,形成腹腔弥漫性腹膜炎,防止小肠坠入盆腔,形成肠粘连或肠梗阻,甚至肠穿孔、肠瘘。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术后恢复情况可能与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有无基础疾病、肿瘤的位置、肿瘤大小等相关,而对于术后修复盆底腹膜的最佳方式仍未得出一直结论,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缝合、网膜填塞、应用补片等。生物补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盆底腹膜修复,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尤其在预防术后肠梗阻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生物补片,进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与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效果差异,对比应用生物补片在根治术后预防肠根阻的效果,评价方法的价值。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69例。入选标准:患者术前电子肠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为直肠腺癌;KPS评分>80分;可安排限期手术,术前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术前检查未发现其他器官转移;年龄在40岁~80岁之间;术前无营养不良及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排除标准: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最终行局部切除术;术前麻醉评估ASA分级>Ⅲ级者;术中探查发远处转移;术前存在肠梗阻症状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其他类型肿瘤或术后TNM分期为Ⅳ期者;术后因其他疾病行二次手术者;术后失访者。手术由同一术者进行操作,术中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应用生物补片(广东冠昊生物胸普外科修补膜,取材于牛心包的膜材组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生物补片为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腹腔感染情况、吻合口瘘情况及随访术后1年内术后出现肠梗阻情况等指标。术后1年内肠梗阻诊断标准:符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需要医学干预如:需要禁食、输液治疗、二次手术等。结果:1、实验组术后1年内出现0例肠梗阻,对照组术后1年内出现4例肠梗阻,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例需要住院二次治疗,占比75%。2、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543±1.314天,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971±1.78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3、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85.2571±12.88945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9.6471±17.54454 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为3.286±0.8935天,对照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为3.294±0.6291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为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为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术后1年内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因肠梗阻进行再治疗或二次手术情况的发生。2、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操作简单、未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同时也未增加吻合口瘘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江恩来[6](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加速康复外科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RA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已得到国际认可,国内对ERAS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从围手术期应激指标的角度探讨ER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患者120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n=60)和传统处理组(n=60)。ERAS组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治疗。传统处理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治疗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应激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1 h的WBC、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及72 h时,ERAS组的WBC、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处理组(P<0.05)。(3)ERAS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处理组(P<0.05)。结论:ERAS方案有助于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快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二加速康复外科下单孔加一孔(SILS+1)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指标与近期疗效分析背景: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根治性手术仍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胃癌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经脐单孔腔镜技术SILS成为近年来腔镜技术发展的热点,而单孔或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治疗胃癌的报道较少。经脐单孔加一孔(SILS+1)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下单孔加一孔(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114例,将纳入ERAS研究的患者按采取的具体手术方式分为SILS+1组(n=66)和传统五孔腹腔镜组(n=48)。两组患者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SILS+1组患者手术采用单孔理念进行相应操作,传统五孔腹腔镜组手术采用传统五孔腹腔镜方法操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第5天的应激指标WBC、CRP、IL-6、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肿瘤TNM分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肿瘤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ILS+1腹腔镜组比传统五孔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第5天,SILS+1腹腔镜组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4)SILS+1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两组在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比较,其手术时间延长,但能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且SILS+1腹腔镜有助于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快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王杰[7](2020)在《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评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是否具有优势。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至2019-02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48例患者纳入研究分组,并且根据取标本途径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LACR)组,总计27例;另一组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结直肠癌根治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组,总计 21 例。同时在两组患者当中的治疗护理方式无差异,手术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实施。所有手术均由同组医生和护理人员完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指标(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指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首次恢复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恢复排便时间、术后病理分期、肿瘤长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美容效果满意度、生存率分析)。我们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计量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且利用GraphPad Prism 7.04软件进行生存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OSES组和LACR组在年龄、性别、升高、体重、BMI、麻醉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OSES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恢复排气时间均低于LA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NOSES组和LACR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情况、肿瘤长径、术后首次恢复排便时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NOSES组在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NOSES组和LACR组患者总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6.NOSES组切口长度较LACR组更短,且美容效果满意度也较LACR组更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7.两组近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

潘兰[8](2020)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初步探讨干预方案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综合运用以下研究方法。1.干预方案构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汇总分析,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及过渡期理论,构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初稿。通过2轮专家咨询及10例患者临床预试验,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形成干预方案施测稿。2.干预初步应用: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普外科中的2个科室为研究科室,对符合标准的67例、7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科室为单位,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接受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准备服务干预。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患者床边交班感知、出院准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等,初步评价干预方案应用效果。结果1.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包括9项出院准备服务宣教主题及3项出院准备沟通策略。宣教主题分别为:牵手时刻、你我同行;自我照护、你也能行;朝夕与共、雨过天晴;饮食运动、循序渐进;病情观察、切莫粗心;用药随访、安全规律;造口自护、技能提升;总结反馈、强化巩固;定期回访、延续关怀。主题宣教搭配应用出院准备服务宣教工具包,由干预小组通过一对一及团体干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院外延续指导与随访采用电话与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沟通策略包括:医护一体化早查房、SBAR床旁交接班、沟通流程改进。2.本研究对照组流失3例(4.5%),试验组流失4例(5.7%),两组最终有效样本量分别为64例、66例。干预后,试验组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床边交班感知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所需内容与获得内容维度得分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两组出院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但胃肠功能恢复及活动及自我照顾能力指标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术后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照组、试验组术后4周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分别为12.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基于文献回顾及理论指导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出院准备度、改善出院指导质量、提升满意度感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王振[9](2021)在《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比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的优势,从而为手辅助腹腔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共561例结直肠癌患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分别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及腹腔镜辅助手术(LAS)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其中手辅助腔镜组177例,腹腔镜辅助组384例。使用1:1倾向性评分调整两组之间潜在的基线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BMI、ASA分级、临床TNM分期等术前资料。匹配后对两组的肿瘤学结果及围手术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对561例患者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其中手助腔镜组145例,腔镜辅助组145例,共29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性别、肿瘤部位、BMI、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手助腔镜组年龄为(61.93±11.34)岁,AS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2、164、1例,内科合并症共59例;腔镜辅助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9.24±11.94)岁,4、379、1例,7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手助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1.56±10.79)岁,2、142、1例,42例,腔镜辅助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2.03±11.12)例,2、143、0例,37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匹配后手助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50.00(120,180)min,腔镜辅助组的手术时间为180.00(157,227)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匹配后手助腔镜组中转开腹率为1(0.7%),腔镜辅助组中转开腹率为8(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匹配后手助腔镜组术后第1天血白蛋白为32.44±4.34 g/L,腔镜辅助组术后第1天血白蛋白为31.48±3.28 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4天的血白蛋白分别为35.14±3.28 g/L、33.15±3.15 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匹配后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清扫淋巴结阳性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费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以实现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相似的微创效果和近期治疗效果。且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时间更少,中转开腹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欣[10](2020)在《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直肠癌微创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国内外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近年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逐渐成为结直肠外科研究的热点,但与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p TME)相比在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检索近十年在国内外各个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Ta TME对比Lap TME治疗直肠癌的原始文献,利用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Ta TME与Lap TME治疗直肠癌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循证依据。方法:根据PICOS研究设计原则确定本研究的中英文检索关键词及检索式,制定科学、严谨的检索策略。利用计算机依次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查找Ta TME对比Lap TME治疗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起始日期为2010年1月1日,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依据原始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相关筛选,分别利用Cochrane中心的风险评估表以及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得最终纳入分析文献。提取纳入分析文献的相关数据,应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原始文献1268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文献质量评价,最终纳入分析文献31篇,其中RCT研究2篇,非RCT研究29篇,包括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8篇。总共3055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Ta TME组1500例,Lap TME组1555例。对纳入分析文献一般特征进行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男性占比、年龄、BMI、肿瘤直径、新辅助治疗占比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Ta TME组肿瘤距肛缘距离更短(WMD=-0.34,95%CI:-0.590.09,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情况结果分析显示:Ta TME组比Lap TME组术中中转开腹率更低(OR=0.30,95%CI:0.150.6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WMD=0.60,95%CI:-18.1819.38,P=0.95)、术中出血量(WMD=-12.42,95%CI:-25.410.58,P=0.0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1.2,95%CI:0.761.89,P=0.43)方面,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Ta TME组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率更低(OR=0.59,95%CI:0.420.83,P=0.003),敏感性分析CRM距离更长(WMD=0.93,95%CI:0.601.2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远端切缘(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阳性率(OR=0.67,95%CI:0.341.32,P=0.25)、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近完整率(OR=1.17,95%CI:0.822.17,P=1.69)、淋巴结获取数量(WMD=0.75,95%CI:-0.121.63,P=0.09)、DRM距离(WMD=1.40,95%CI:-0.703.51,P=0.19)方面,两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结果分析:虽然Ta TME组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95,95%CI:0.801.12,P=0.52),吻合口漏发生率(OR=0.70,95%CI:0.731.24,P=0.70)、术后肠梗阻与肠麻痹发生率(OR=0.83,95%CI:0.551.24,P=0.36)、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发生率(OR=0.65,95%CI:0.421.00,P=0.05)、出血发生率(OR=1.00,95%CI:0.362.74,P=1.00)、盆腔脓肿发生率(OR=1.32,95%CI:0.513.41,P=0.57)、再次手术率(OR=0.81,95%CI:0.431.53,P=0.51)、再次入院率(OR=0.61,95%CI:0.341.53,P=0.09),与Lap TME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发生率比Lap TME更低(OR=0.68,95%CI:0.490.95,P=0.02),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WMD=-0.92,95%CI:-1.82-0.02,P=0.0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疗效分析:两组在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OR=0.72,95%CI:0.381.40,P=0.34)、2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OR=1.01,95%CI:0.452.26,P=0.99)、2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方面(OR=2.38,95%CI:0.688.40,P=0.18),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手术安全性方面,Ta TME比Lap TME具有更低的术中中转开腹的风险,而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并发症。2.在手术的根治性上,Ta TME比Lap TME能够获得更低的术后CRM阳性率和更佳的CRM距离。虽然在大体标本检查中,直肠系膜完整+近完整率、DRM阳性率和距离、淋巴结获取数与Lap TME结果相当,但从最终结果判断Ta TME部分病理学结果优于Lap TME。3.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虽然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上无差异,但在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Ta TME较Lap TME发生率更低,且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所以在术后安全性及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Ta TME优于Lap TME。4.在肿瘤复发率及2年DFS、2年OS远期疗效上两者疗效相当。5.因Ta TME组肿瘤距肛缘距离更短等因素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偏倚,及部分分析指标纳入文献数量、质量的限制,未来需纳入更多及更高质量的多中心RCT研究来为Ta TME提供更加科学和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

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
    2.2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2.3 结直肠癌的诊查现状
    2.4 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2.5 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免疫治疗新策略
    2.6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化学及生物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3.2.2 动物实验
        3.2.3 细胞复苏
        3.2.4 细胞传代
        3.2.5 细胞冻存
        3.2.6 氧化葡聚糖(ODEX)的合成
        3.2.7 4臂PEG-NH_2的合成
        3.2.8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
        3.2.9 植入器件的流变试验和拉伸试验
        3.2.10 组织相容性实验和细胞毒性(MTT)实验
        3.2.11 植入器件的体外和体内降解分析
        3.2.12 免疫植入器件中R848和IgG的体外释放
        3.2.13 体内抗肿瘤实验
        3.2.14 外科手术和免疫植入器件的植入
        3.2.15 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分析
        3.2.16 细胞流式分析
        3.2.17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和表征
    4.2 免疫植入器件用于术后免疫治疗效果
    4.3 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
    4.4 对远端肿瘤的抑制作用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NOSE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NOSES在结直肠癌治疗上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生物补片改良修复盆底腹膜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的手术及新辅助治疗进展概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加速康复外科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加速康复外科下单孔加一孔(SILS+1)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指标与近期疗效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手术方法
        2.3 出院指标
        2.4 观察指标
        2.5 伦理审查
    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资料情况
    2 手术相关资料
    3 术后疼痛评分
    4 术后并发症比较
    5 切口长度及美容效果满意度比较
    6 生存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8)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早期出院结直肠手术患者面临诸多问题
        1.2 出院准备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1.3 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相关文献回顾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构建
    1 干预方案初稿制订
        1.1 干预框架形成
        1.2 研究团队组建
        1.3 文献研究
    2 干预方案施测稿形成
        2.1 专家咨询
        2.2 预试验
    3 结果
        3.1 文献研究
        3.2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初稿
        3.3 专家咨询
        3.4 预试验
        3.5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施测稿
    4 讨论
        4.1 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
        4.2 干预方案内容的可实施性
第二部分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初步应用
    1 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资料收集与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样本流失情况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2.3 试验组患者SSCNS-CR需求比较
        2.4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3 讨论
        3.1 DPS干预可提高出院准备度水平
        3.2 DPS干预可改善出院指导质量
        3.3 DPS干预对出院准备时间作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3.4 DPS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3.5 DPS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3.6 DPS干预的可推广性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研究创新性
        2.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临床实践工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郑州大学伦理审查单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评估工具
    附录4 出院准备时间记录单
    附录5 出院准备服务宣教工具包
    附录6 结直肠手术患者SBAR出院准备交接单
个人简历
致谢

(9)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入选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手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2.6 研究流程图
第3章 结果
    3.1 PSM的匹配效果以及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2 术中观察指标
    3.3 术后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比较
    3.4 术后临床观察指标
    3.5 围手术期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手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癌外科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10)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3]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D]. 吉国锋. 吉林大学, 2021(01)
  • [4]NOSES在结直肠癌手术中近期疗效观察[D]. 魏于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生物补片改良修复盆底腹膜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研究[D]. 左继洋. 山东大学, 2020(11)
  • [6]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江恩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7]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D]. 王杰. 扬州大学, 2020(04)
  • [8]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D]. 潘兰. 郑州大学, 2020(02)
  • [9]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D]. 王振. 南昌大学, 2021(01)
  • [10]TaTME对比经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D]. 赵欣.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标签:;  ;  ;  ;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