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治疗中的应用

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治疗中的应用

一、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丁何杰[1](2021)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桩基础是桥梁建设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作为桥梁下部结构承重构件,桩基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桥梁正常运营至关重要。我国现役桥梁大部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车流量日益增多,车辆荷载也越来越大,现役部分桥梁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因此需对现役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注浆作为一种提升桩基承载力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桩基加固工程中,能够较大提升桩基承载力,且加固过程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然而,由于浆液流动与岩土渗透性、强度、注浆压力等有关,注浆浆液扩散模式并非理想的球形、柱形,浆液流动不易控制,实际浆液的扩散是循软弱劈裂或大孔隙渗透,形成不规则浆脉,且注浆加固机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还不成熟,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为控制浆液在指定范围内流动,提高浆液有效利用率,提出“先扰后注”(DJS)法加固既有桩基。本文依托京台高速公路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项目,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注浆加固后既有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优化了既有桩基注浆关键施工参数,明确了不同方案加固既有桩基效果,形成了一套高效既有桩基加固施工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资料及理论分析,基于岩土介质可注性理论,提出“先扰后注”法加固既有桩基技术并推导出DJS工法相关设计参数计算方法。以静力法中β法为基础,引入DJS工法桩侧加固影响系数Δ,确定了桩基承载力提升幅度与注浆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了加固后桩侧承载力计算公式。(2)开展了DJS工法中扰动压力、动注浆压力、静注浆压力、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和水灰比等关键施工参数优化试验,通过加固体强度的对比分析,得出局部优化注浆参数和浆液扩散规律。综合考虑注浆参数的加固效果、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全局最优参数组合,为现场工程应用中注浆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指导。(3)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不同注浆深度、加固体厚度的桩基承载力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荷载-沉降等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随着注浆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桩基极限承载力随着注浆加固体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并不是一直存在正比例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加固体厚度存在最合理值,超过合理值后再增大加固体厚度对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影响不明显。(4)结合京台高速德齐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过对比分析注浆与未注浆桩承载变形性状、荷载传递规律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性状,探究了DJS工法加固既有桩基效果。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各场地DJS工法加固桩承载性能明显优于未注浆桩,表明DJS工法加固桩基效果显着,极大提升了既有桩基极限承载力。(5)对比分析了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层具有代表性的粉质黏土、粉土注浆前后扫描电镜试验结果,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DJS工法对既有桩基桩侧土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后土颗粒之间孔隙数量明显减少、胶结程度增大,浆液与土体相互包裹形成的团聚体能够有效提升土体抗剪强度,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力。

都君琪[2](2020)在《粉质黏土地层桩侧注浆对既有桩基承载力提升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桩基作为桥梁主要承载结构,可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桥梁沉降,提升上部结构稳定性,在我国交通工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地基累计变形过大、局部地质条件变化、周边工程扰动等原因,大量在役桥梁桩基出现承载力不足、沉降不均影响上部结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处于粉土、粉质粘土、沙土等软弱地层的桥梁桩基,桩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普遍和严重。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速公路因交通量饱和、通行能力不足、安全事故增多而必须实施改扩建工程,涉及到大量桥梁桩基不能满足改扩建后的承载要求。桩侧注浆技术作为一种提升桩基础承载力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能提升桩基础承载力,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并且桩基础桩侧注浆加固技术具有成本低、节约人力、物力、时间等优点。然而,由于桩周及桩基服役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目前桩侧注浆加固机理不明确,地层特性、注浆效果、桩基承载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粉质黏土地层桩基承载力的注浆提升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桩侧注浆提升桩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揭示了桩侧粉质黏土地层的注浆加固机理,明确了桩侧注浆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强化作用特征,结合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粉质黏土地层桩侧注浆提升桩基承载力的最优控制方法。本文的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资料及理论分析,在现有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基础上,以β法为基础,引入桩侧注浆系数a这一概念,确定了注浆参数与桩基承载力提升幅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桩基础桩侧注浆承载力计算公式。(2)通过自主研发的注浆模型装置,分析了注浆参数和地质参数对粉质黏土注浆加固作用规律。基于注浆参数以及地质参数对粉质黏土地层浆液扩散模式和注浆加固效果的作用关系,提出了注浆参数设计方法,为粉质黏土地层中桩侧注浆提供理论指导。(3)基于桩基础桩侧注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注浆条件对桩基轴力分布、侧摩阻力、荷载(Q)-沉降(S)曲线等承载特性的作用规律,揭示了桩侧注浆提升桩基承载力的作用机理,并修正完善了桩基础桩侧注浆承载力计算方法。(4)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不同加固位置、桩长、桩径、注浆压力的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监测了其对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荷载-沉降等数据的作用规律,提出了粉质黏土地层桩基承载力注浆提升关键控制方法。

张永强[3](2020)在《瓦厂坪大桥病害特征分析与采空区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桥梁是跨越山区的主要交通形式,对于地表变形移动十分敏感。而目前我国有很多桥梁段需穿越山区煤炭赋存区,地下采煤形成的采空区所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很容易达到或者超过公路桥梁的最大允许变形值,从而对桥梁结构变形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行。本文以西南某采空区上方雅西高速瓦厂坪桥梁段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掌握桥梁变形破坏迹象,运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施,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采空区上覆桥梁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变形趋势,总结归纳采空区桥梁段病害特征。从采空区这一根本原因着手,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地表变形指标值进行了预计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采空区对桥梁沿线地表的影响演化过程,最后对桥梁的变形处治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得到:1、通过现场调查,掌握了桥梁变形破坏迹象,主要表现为桥梁不均匀沉降、墩柱及连梁开裂变形、路基路面开裂、防撞护栏开裂、伸缩缝挤压或拉伸变形等。2、开展桥梁沉降观测、裂缝监测、倾斜监测等,从多角度分析了桥梁变形特征和变形趋势,为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和变形处治提供了依据。3、采用理论计算,对采空区沿线地表变形指标值进行了预计分析,参照相关规范,以此对沿线场地稳定性和桥梁变形影响作出了评价。4、结合数值模拟手段,研究表明2017年形成的采空区是该区域产生地表移动,引发桥梁变形的主要因素。5、借鉴总结采空区公路桥梁治理措施,从桥梁地基加固、桥梁结构加固、采空区保护煤柱等方面对该类工程问题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林浩[4](2020)在《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桥梁工程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桥梁桩基础是桥梁工程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桥梁工程建设的难点,也是参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中两条灌注桩出现的断桩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通过理论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了该桥梁工程中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本文首先论述了桥梁灌注桩出现断桩事故的经常性和不利影响,得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接下来结合该桥梁工程地质条件、桩径、周边环境等特点,对几种常用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进行比选,研究各种检测方法在该桥梁工程断桩事故判定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然后复盘灌注桩实际施工过程,采用因果分析法对断桩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断桩处理及后续的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接着结合该桥梁工程工期要求、场地条件、断层范围等因素,分析比较断桩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最终选用的高压注浆法的整个处理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分析高压注浆法的处理效果、对工期的影响、经济性、社会效益等,评价该处理方法对该桥梁工程断桩的处理效益。所得结论如下:1、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在该桥梁工程中均有效地检测出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但该两种方法均出现了误判的情况,且低应变法误判率更高,需结合钻孔抽芯法进行验证。2、该桥梁工程产生断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导管拔管过快及混凝土供应不足。3、该桥梁工程断桩采用高压注浆法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益,且断桩的桩径越大、断层位置越深,该处理方法的性价比越高。4、该桥梁工程出现断桩质量事故,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影响了约1.5个月工期,产生了不必要支出,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参建各方应尽最大努力防范此类事故发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工程建设人员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遇到类似断桩事故时提供一些参考。

钱伟康[5](2020)在《既有铁路肋板式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肋板式桥梁是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梁体形式,其数量众多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我国各方面资源比较匮乏,既要节省材料和降低经济成本,又要符合桥梁设计基本理论,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运营条件,而肋板式截面的选择正好满足这些要求。然而经过几十年的运营使用后发现,受当初设计、施工及后期管养不及时、线路提速提载等多重影响,这些桥梁在服役期间逐渐出现混凝土材料老化、钢筋锈蚀、支座损坏、结构抗力减弱等诸多方面的病害,为线路安全埋下很大的隐患。因此,对于开展肋板式桥梁病害调查、分析破坏机理、检算病害梁体承载力储备并提出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本文依托科研项目《肋板式病害桥梁评估与维护技术研究》,对西北地区肋板式梁桥进行实地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病害特征及成因,并通过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梁体承载力受不同病害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合理的维修、加固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西北地区肋板式桥梁进行实地病害调查,量化病害程度、分析病害成因、总结病害规律;并总结肋板式桥梁常见的支座病害及曲梁线桥偏心对梁体受力的影响。(2)依据相关规范,对易受病害影响的T形梁外桥面板进行承载能力检算,并对开通重载列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计算其安全储备量;同时,对梁体在横隔板失效病害下的全梁承载能力进行检算。(3)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实桥承载力及刚度,对比实桥实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用有限元模型模拟支座脱空,以及曲梁线桥偏心下梁体的承载能力,为之后的加固维修提供对比数据。(4)讨论分析了针对目前铁路肋板式梁桥常见的混凝土劣化、梁体裂缝及支座病害的维修方法,介绍了维修思路、维修材料以及施工工序等;最后提出三种加固方法,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加固方法对梁体承载力的提升效果,为以后相关加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马瑶[6](2019)在《在役混凝土桥病害智能化诊断与维修加固快速决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出行压力不断增大,对桥梁服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作为桥梁建造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与桥梁的运营能力直接相关。本文对混凝土桥梁病害诊断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综合分析了现有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役混凝土桥梁的鉴定评估标准及加固技术,探讨了在役混凝土桥梁病害智能化诊断与加固快速决策技术。桥梁在役期间受到日益增加的交通荷载、恶劣反复的自然条件变化以及外界环境侵蚀等方面的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病害不可避免,适当的维修加固可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大量文献及检测报告的研究和分析,对比了目前在役混凝土桥梁常用的加固措施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役混凝土桥梁加固的快速决策技术。同时,总结出现有混凝土桥梁病害的诊断过程及检测数据样本情况,提出基于分形理论的在役混凝土桥梁病害诊断技术。借助分形理论中的盒计维数处理混凝土无损检测得到的声速-幅值数据,综合分析两种检测指标对混凝土病害诊断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混凝土病害情况的自相似规律,继而分析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与无损检测声学参数分形维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将分形维数看做一个变量,用这个变量来衡量各个试验对象的各指标变化,通过与完好混凝土测得数据的阀值对比,诊断混凝土的病害情况,探索分形理论在决策混凝土内部缺损及病害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结合辽宁省某桥梁工程实例的检测及诊断结果,验证分形理论对于在役混凝土病害诊断的适用性,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对于在役混凝土病害诊断的应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实例的工程概况、病害的常规诊断结果与分形维数诊断方法结果对比。基于病害分级和分形理论,可以更准确辨识在役混凝土桥梁的病害,以便快速选择加固措施,为解决现有旧桥危桥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李正兵[7](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徐智刚[8](2018)在《铁路桥梁病害检测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运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铁路桥梁数量也不断增加,而铁路桥梁在长期使用中如果养护不及时则会发生各种结构损伤。伴随着近年来铁路列车的不断提速与重载,部分铁路桥梁超负荷使用,加剧了铁路桥梁的结构损伤,这对铁路桥梁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出与时俱进的桥梁病害检测与分析方法及治理措施成为现今铁路安全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本文结合大准铁路桥梁实际存在的病害问题,总结出现有铁路桥梁的常见病害类型及隐患来源,并阐明了铁路桥梁病害的危害性和安全检测分析的必要性。然后,根据铁路桥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状态感知系统,采集桥梁相关数据。桥梁状态感知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系统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和数据传输子系统组成,软件系统由数据库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子系统以及安全评价预警子系统组成。系统设计时,首先结合铁路桥梁所处环境与实际工程需求,遵循稳定性、可更换性、适用性、耐久性、先进性和一致性原则,进行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并以大准铁路桥梁为实例,展示了传感器系统各测点的具体布设位置;梁状态感知系统采用监测传感器模块化总线方式进行现场监测传感器的组网,监测传感器网络采用485总线结合无线传输发送模块组成。最后,通过对铁路桥梁结构物状态感知数据的类型、特点的分析,建立了有针对性的感知数据预处理、二次处理和后处理的具体方法。其次,针对铁路桥梁安全性能,遵循“以结构力学指标为主”,结合系统性、定量分析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获得的监测结果和各类力学响应指标的阈值分布,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级方法对铁路桥梁病害进行评价分级,并采用此方法对大准铁路黄河特大桥进行实例评价分级,最终评价结果为四级偏安全。最后,本文针对桥梁梁体、墩台、支座及附属设施的变形和结构病害,给出了针对性的养护治理措施。从桥梁健康管理出发,对桥梁病害的防治从设计预防、施工防治及日常维护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发展新型的桥梁养护管理理念和高效的桥梁养护管理体系,提升我国铁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水平。

王宗华[9](2018)在《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文中提出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为典型西北干旱气候,具有冬长夏短、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等气候特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对于大型室外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甘肃省境内部分不同类型桥梁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建设、改造、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结合甘肃省地域气候条件和工程环境状况,针对性做好常见性桥梁病害分析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的桥梁维修加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国桥梁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桥梁数量庞大,桥梁类型较为复杂,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本文仅以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桥梁病害处理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甘肃省桥梁运营的外部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桥梁自然区划分及社会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种类、发生原因、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维修加固措施,为甘肃乃至西北各省桥梁病害的维修加固工作提供一些粗浅的借鉴。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甘肃省自然地理条件、桥梁典型自然运营环境以及桥梁运营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甘肃省特殊的自然环境给桥梁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使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把握根本、客观分析甘肃地区特殊环境下桥梁病害产生的机理和原因,才能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2)对桥梁病害进行分类,对甘肃省现役桥梁常见病害进行统计,然后对桥梁病害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典型病害的产生原因、处治措施进行了总结。(3)对混凝土桥梁常见性病害维修加固方法进行归类,并对具体维修加固方法在甘肃省桥梁病害具体处治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桥梁的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概念、特点、桥梁预防性养护措施、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等进行了阐述。(4)通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实际,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加固效果分析,证明了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达到了桥梁加固要求。

尹双越[10](2018)在《沉井技术在处理河床下切引起的桥梁桩基病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河床下切,即现有河床基准面比工程设计时河床基准面低。河床下切会导致桩基的承载力下降,使桩基产生变形、失稳甚至倾覆,进而造成桥梁毁坏。本文结合黄冈市某大桥工程实例,分析了河床下切对桥梁静力以及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进行加固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得到以下成果:(1)对河床下切成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河床下切造成桩基破坏的机理以及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存在河床下切现象的桥梁桩基进行加固时,应达到保护桩基和增强桩基承载能力两个方面的目标,而沉井技术是各种加固方案中能同时满足两个方面要求的最优方案。(2)根据河床下切量的不同,提出了桥梁桩基的普通沉井加固方法以及沉井与增补桩基法联合的加固方法。采用沉井对桩基进行加固,可以在桩基周围形成护筒,防止桩基受到河水的冲刷侵蚀,增大桩基承载截面面积,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3)提出了考虑河床下切的桥梁承载性能评估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河床下切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对沉井加固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河床下切后桥梁的抗弯承载力、屈曲稳定性以及刚度均有所下滑,特征频率等动力特性也受到了影响,在振动荷载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加剧,严重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采用沉井加固后,桥梁桩基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动力特性得到了恢复,有效地消除了河床下切对桩基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浆浆液扩散机理研究现状
        1.2.2 喷射注浆施工参数研究现状
        1.2.3 既有桩基加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黄河冲洪积地层既有桥梁桩基“先扰后注”法注浆加固机理
        2.1.1 桩基后注浆加固机理
        2.1.2 “先扰后注”法加固既有桥梁桩基承载力计算
    2.2 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施工参数优化试验
        2.2.1 工程概况及试验设计
        2.2.2 试验设备与试验过程
    2.3 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2.3.1 “先扰后注”法加固既有桩基模型
        2.3.2 不同注浆加固深度对既有桩基加固效果分析
        2.3.3 不同加固体厚度对既有桩基加固效果分析
    2.4 “先扰后注”法注浆加固既有桩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
        2.4.1 工程地质概况
        2.4.2 既有桩基承载特性试验方案设计
        2.4.3 既有桩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参数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3.1.1 试验结果分析
        3.1.2 “先扰后注”法加固既有桩基施工参数优化
    3.2 既有桥梁桩基加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分析
        3.2.1 不同注浆加固深度数值模拟结果
        3.2.2 不同加固体厚度数值模拟结果
    3.3 “先扰后注”法注浆加固既有桩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3.3.1 桩身抗压强度分析
        3.3.2 试验桩极限荷载分析
        3.3.3 试验桩桩身轴力分析
        3.3.4 试验桩桩侧摩阻力分析
        3.3.5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本文研究方法
    4.2 关于基于浆液可控注浆技术的讨论
    4.3 关于桩侧注浆加固机理研究的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3 创新点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2)粉质黏土地层桩侧注浆对既有桩基承载力提升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既有桩基础承载力提升研究现状
        1.2.2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
        1.2.3 桩侧摩阻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注浆提升桩基承载力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1.3 待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桩基础桩侧注浆承载力计算分析
    2.1 桩基础桩侧注浆加固特征分析
        2.1.1 压密注浆
        2.1.2 劈裂注浆
    2.2 桩侧注浆参数确定
        2.2.1 注浆压力
        2.2.2 注浆量
        2.2.3 注浆孔与桩基础距离
    2.3 桩基础侧摩阻力计算方法
        2.3.1 原位测试法
        2.3.2 经验公式法
        2.3.3 静力法
    2.4 桩基础桩侧注浆承载力计算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质黏土地层注浆模拟试验研究
    3.1 粉质黏土基本物理性质研究
        3.1.1 土体颗粒级配
        3.1.2 粉质黏土界限含水率
        3.1.3 土体抗剪强度
    3.2 粉质黏土注浆加固模拟试验装置
        3.2.1 被注介质充填系统
        3.2.2 注浆系统
    3.3 注浆参数对粉质黏土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过程
        3.3.3 浆液扩散规律分析
        3.3.3.1 注浆压力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
        3.3.3.2 水灰比对浆液扩散规律的影响
        3.3.4 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3.3.4.1 注浆参数对浆脉宽度的作用规律
        3.3.4.2 注浆参数对抗压强度的作用规律
        3.3.4.3 注浆参数对抗剪强度的作用规律
    3.4 地质参数对粉质黏土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3.4.1 地质参数对浆液扩散模式的作用规律
        3.4.2 地质参数对注浆加固效果的作用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质黏土地层既有桩基础注浆模拟试验研究
    4.1 前言
    4.2 既有桩基础注浆模拟试验系统
        4.2.1 桩基础模拟实验装置
        4.2.2 模拟桩设计
        4.2.3 注浆系统
        4.2.4 桩基静载试验加载系统
        4.2.5 试验过程信息监测系统
    4.3 桩周注浆模拟实验
        4.3.1 桩周土体的充填
        4.3.2 监测系统布设与数据采集
        4.3.3 注浆试验方法
        4.3.4 模拟桩埋设方法
        4.3.5 注浆效果检测
    4.4 桩侧注浆对桩基承载力的强化作用机理
        4.4.1 注浆对桩基础荷载沉降影响
        4.4.2 注浆对桩基础轴力影响
        4.4.3 注浆对桩侧摩阻力影响
        4.4.4 桩侧土体加固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桩基础桩侧注浆加固数值模拟
    5.1 试验模型的建立
        5.1.1 模型建立的基本假定
        5.1.2 模型的建立过程
        5.1.3 模型参数的选取
        5.1.4 既有桩基桩侧钻孔注浆工况模拟
        5.1.5 柱基础加载设置
    5.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2.1 不同注浆加固位置对既有桩基础承载力影响
        5.2.2 不同桩长对桩侧注浆加固影响
        5.2.3 不同桩径对桩侧注浆加固影响
        5.2.4 不同注浆压力对桩侧注浆加固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及结论
    6.2 研究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瓦厂坪大桥病害特征分析与采空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1.2.2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桥梁受采动影响变形机制与控制措施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与地震
        2.2.1 区域构造
        2.2.2 区域地层
        2.2.3 地震
    2.3 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4 煤层赋存及采空区概况
        2.4.1 煤层赋存状况
        2.4.2 采空区分布概况
    2.5 人类工程活动
        2.5.1 煤层开采现状
        2.5.2 瓦厂坪大桥概况
        2.5.3 采空区与公路空间位置关系
第3章 瓦厂坪大桥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3.1 墩柱及系梁病害
        3.1.1 6-1 墩柱及系梁裂缝
        3.1.2 6-2 墩柱及系梁裂缝
        3.1.3 6-3 墩柱裂缝
        3.1.4 6-4 墩柱裂缝
        3.1.5 7-4 墩柱裂缝
    3.2 桥(路)面及护栏病害
        3.2.1 桥面伸缩缝变形
        3.2.2 路面开裂
        3.2.3 护栏裂缝
    3.3 其他构件病害
    3.4 桥梁病害成因及风险分析
        3.4.1 病害产生的原因
        3.4.2 诱发病害的影响因素
        3.4.3 桥梁主要风险分析
第4章 桥梁变形监测分析
    4.1 桥梁变形监测方案概述
    4.2 桥梁沉降变形监测分析
        4.2.1 空间特征分析
        4.2.2 时间特征分析
    4.3 桥面裂缝开合度监测分析
        4.3.1 4#桥墩断面
        4.3.2 5#桥墩断面
        4.3.3 6#桥墩断面
        4.3.4 7#桥墩断面
    4.4 墩柱裂缝开合度监测分析
        4.4.1 5#桥墩墩柱
        4.4.2 6#桥墩墩柱
        4.4.3 7#桥墩墩柱
    4.5 梁板相对位移监测分析
        4.5.1 5#桥墩梁板位移
        4.5.2 6#桥墩梁板位移
        4.5.3 7#桥墩梁板位移
    4.6 墩柱倾斜监测分析
    4.7 桥梁结构对沉降变形响应特征分析
第5章 采空区桥梁沿线地表变形计算及影响研究
    5.1 地表移动基本规律
    5.2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5.2.1 概率积分法概述
        5.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3 预计参数的选取
        5.2.4 变形指标值计算
    5.3 地表移动变形对桥梁的影响分析
        5.3.1 沉降量对桥梁的影响
        5.3.2 水平移动对桥梁的影响
        5.3.3 倾斜变形对桥梁的影响
        5.3.4 曲率变形对桥梁的影响
        5.3.5 水平变形对桥梁的影响
第6章 采空区对桥梁线路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6.1 概述
    6.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6.2.1 计算模型建立
        6.2.2 边界条件与计算参数
        6.2.3 地下开采过程概化及监测点的选择
    6.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3.1 沉降分析
        6.3.2 x向水平位移分析
        6.3.3 y向水平位移分析
    6.4 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第7章 瓦厂坪大桥变形控制措施建议
    7.1 目前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7.2 病害路段处治建议
        7.2.1 治理范围分析
        7.2.2 采空区桥基加固
        7.2.3 桥梁结构加固
    7.3 .瓦厂坪大桥沿线限采范围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4)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问题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4.研究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概况
    2.2.大桥桩基础设计概况
第三章 断桩的检测与判定
    3.1.大桥灌注桩检测方法比选
    3.2.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断桩事故原因分析
    4.1.灌注桩5-P2夹泥断桩原因分析
    4.2.灌注桩1-P10砂浆夹层断桩原因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断桩的处理
    5.1.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处理方法比选
    5.2.高压注浆法处理过程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处理效益评估
    6.1.处理效果评估
    6.2.工程进度影响评估
    6.3.经济性评估
    6.4.社会效益评估
    6.5.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既有铁路肋板式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铁路肋板式梁桥简介
    1.3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桥梁病害检测及维修、加固研究现状
        1.4.2 梁体扭转研究现状
    1.5 铁路桥梁维修加固的特点
    1.6 本文思路和主要的研究内容
2 铁路肋板式桥梁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2.1 引言
    2.2 钢筋混凝土梁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2.2.1 混凝土碳化
        2.2.2 钢筋锈蚀
        2.2.3 梁体裂缝
    2.3 铁路肋板式梁桥常见梁体病害
        2.3.1 混凝土掉块、露筋调查情况
        2.3.2 梁体钢筋锈蚀调查情况
        2.3.3 混凝土碳化调查情况
    2.4 支座病害
    2.5 线桥偏心
    2.6 本章小结
3 T梁局部构件及梁体承载能力分析
    3.1 引言
    3.2 外桥面板承载力计算
        3.2.1 既有铁路16mT梁技术状况介绍
        3.2.2 荷载
        3.2.3 外桥面板理论计算
        3.2.4 病害状态下外桥面板承载力计算
    3.3 考虑弯扭组合下的梁体承载能力分析
        3.3.1 铁路T梁梁体扭转成因分析
        3.3.2 理论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病害模拟
    4.1 引言
    4.2 桥梁概况及病害调查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介绍
        4.3.2 模型计算结果
    4.4 梁体支座病害模拟
    4.5 曲线梁梁体承载能力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肋板式梁桥维修、加固技术处理方案
    5.1 引言
    5.2 混凝土劣化维修
        5.2.1 混凝土剥落、掉块修复
        5.2.2 梁体裂缝修复
        5.2.3 混凝土表面涂装防护
    5.3 支座病害处理
        5.3.1 断栓、少栓修复
        5.3.2 石棉板受损修复
    5.4 加固方法研究
        5.4.1 加固方法介绍
        5.4.2 加固效果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在役混凝土桥病害智能化诊断与维修加固快速决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桥梁健康状况现状
    1.2 国内外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3 在役混凝土桥梁的加固决策研究现状
    1.4 在役混凝土桥梁的鉴定评估研究现状
        1.4.1 传统经验评估法
        1.4.2 基于拱桥评估的传统桥梁评估法
        1.4.3 基于传统经验的综合鉴定法
        1.4.4 基于层次分析的常规综合评估方法
        1.4.5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
        1.4.6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
        1.4.7 国家规范推荐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在役混凝土桥梁病害分类及修补
    2.1 混凝土桥梁病害及对应检测及加固方法
        2.1.1 桥梁上部病害诊断及加固方法统计
        2.1.2 下部结构病害及加固方法统计
        2.1.3 桥面铺装病害及加固方法统计
    2.2 现有桥梁病害诊断与加固决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新决策方法的提出
    2.4 快速加固决策技术方法
    2.5 小结
3 基于分形理论的病害诊断模型研究
    3.1 分形理论概述
    3.2 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
    3.3 分形维数及其计算原理
        3.3.1 分形维数的基本原理
        3.3.2 几种常见维数分类
        3.3.3 维数选择
    3.4 基于分形理论盒计维数的决策方法
        3.4.1 曲线分形维数计算公式推导图
        3.4.2 坐标系的定义和网格生成与统计
        3.4.3 阀值设定
    3.5 基于分形理论的决策技术的提出
    3.6 小结
4 基于盒计维数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过程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常用方法处理结果
        4.2.2 采用分形理论处理结果
    4.3 小结
5 在役混凝土桥病害诊断的工程实证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检测原理及方法
    5.3 检测结果及数据处理
        5.3.1 检测数据
        5.3.2 常规概率法诊断结果
        5.3.3 分形理论法诊断结果
    5.4 诊断结果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3.2.3 化灌材料试验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3.6.1 防渗帷幕
        3.6.2 软弱岩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4.2.1 数值模拟设计
        4.2.2 材料参数取值
        4.2.3 数值计算流程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4.3.1 运动趋势分析
        4.3.2 应力特征分析
        4.3.3 位移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5.2.2 单锚试验设计
        5.2.3 群锚试验设计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试验分析小结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6.5.1 坝基渗透压力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8)铁路桥梁病害检测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铁路桥梁病害隐患分析与状态感知系统
    2.1 铁路桥梁病害隐患分析
        2.1.1 桥梁结构裂纹
        2.1.2 材料强度不足
        2.1.3 桥墩偏移和倾斜
        2.1.4 桥梁支座病害
        2.1.5 桥梁结构自振频率超限
        2.1.6 特殊灾害引起的桥梁损伤
    2.2 铁路桥梁状态感知系统
        2.2.1 设备选型
        2.2.2 布设方案
        2.2.3 设备组网方式
        2.2.4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2.2.5 监控中心设置
        2.2.6 感知数据处理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铁路桥梁病害评价分级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级方法
        3.1.1 铁路桥梁评价分级原则
        3.1.2 评价分级依据
        3.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3.1.4 模糊综合评价分级方法
        3.1.5 各项阈值设置与分级标准
    3.2 评价分级实例
        3.2.1 指标权重及隶属度
        3.2.2 评价分级
    3.3 本章小结
4 铁路桥梁病害治理措施与桥梁养护
    4.1 桥梁主要病害处理措施
        4.1.1 桥梁裂缝病害处理
        4.1.2 桥梁材料病害处理
        4.1.3 桥梁结构锈蚀病害处理
        4.1.4 桥梁墩台病害处理
        4.1.5 桥梁支座病害处理
        4.1.6 桥梁加固处理
    4.2 桥梁日常养护
        4.2.1 桥梁日常养护存在的问题
        4.2.2 桥梁日常养护内容
    4.3 桥梁健康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甘肃省桥梁运行环境分析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甘肃省桥梁自然区划
    2.3 甘肃省桥梁典型运营环境
        2.3.1 复杂多变的气候
        2.3.2 性质不良的地质、地貌
        2.3.3 多年冻土
        2.3.4 桥梁负荷严重
    2.4 甘肃省桥梁运营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3.1 桥梁病害分类
    3.2 甘肃省桥梁常见病害统计
    3.3 甘肃省现役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3.3.1 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3.3.2 混凝土桥梁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3.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
    3.5 本章小结
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4.1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4.2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维修加固实际应用
    4.3 预防性养护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桥梁病害维修加固实例分析
    5.1 桥梁概况
        5.1.1 桥梁简介
        5.1.2 桥梁结构现状
    5.2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5.3 桥梁加固内容
    5.4 加固效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沉井技术在处理河床下切引起的桥梁桩基病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河床下切成因及桥梁桩基加固措施
    2.1 河床下切的成因
    2.2 河床下切引起桥梁桩基病害的机理
    2.3 考虑河床下切的传统桥梁桩基加固措施
第三章 考虑河床下切的桥梁沉井加固及评估方法
    3.1 考虑河床下切的沉井加固方法
        3.1.1 河床小幅下切的普通加固方法
        3.1.2 河床大幅下切的联合加固方法
    3.2 考虑河床下切的桥梁承载性能评估方法
        3.2.1 桥梁静力指标评估方法
        3.2.2 桥梁动力指标评估方法
第四章 沉井加固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依托工程沉井加固设计
    4.3 依托工程补充加固设计
第五章 桥梁承载性能评估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5.1 静力指标评估
        5.1.1 桩基竖向承载力分析
        5.1.2 桩基屈曲稳定性分析
        5.1.3 桩基强度分析
        5.1.4 桩基刚度分析
    5.2 动力指标评估
        5.2.1 振动模态分析
        5.2.2 车辆荷载时程分析
    5.3 桥梁承载性能评估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桩基注浆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D]. 丁何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粉质黏土地层桩侧注浆对既有桩基承载力提升机理研究[D]. 都君琪. 山东大学, 2020(11)
  • [3]瓦厂坪大桥病害特征分析与采空区的影响研究[D]. 张永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8)
  • [4]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D]. 林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既有铁路肋板式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D]. 钱伟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在役混凝土桥病害智能化诊断与维修加固快速决策技术[D]. 马瑶.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8]铁路桥梁病害检测及分析研究[D]. 徐智刚.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9]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D]. 王宗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10]沉井技术在处理河床下切引起的桥梁桩基病害中的应用研究[D]. 尹双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浆液灌注法在桥梁病害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