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加工机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发展

油茶加工机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发展

一、油茶加工机械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火根,肖丽香[1](2020)在《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文中指出支持油茶产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还是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成本收益法为理论基础,基于油茶产业链视角,分析各个环节成本收益构成,参考在新三板挂牌的涉及油茶产业的9家企业以及油茶三大主产区的重点企业数据,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油茶项目投资净现值,并对茶油价格、单位肥料成本、单位抚育人工成本、销售费用率、贷款利率及生态补贴等变量进行动态仿真,分别测算各变量值发生变化时,油茶企业净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茶投资项目从长期来看,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和良好的投资价值,但投资回收期长,一般需要19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而茶油价格的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肥料成本和融资成本高、政府补贴不足等是制约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1)应加大对茶油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茶油价值的认知水平,同时改变现有的销售模式;(2)加快经济适用的小型农机的开发推广,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或种植林下经济作物来降低成本;(3)政府应加大油茶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全产业链信贷扶持体系,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周军[2](2020)在《非农就业、劳动力女性化与农户非木质林产品营林新技术采纳》文中提出现代营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林农对现代营林新技术的采纳率普遍偏低,新技术推广应用辐射面不广制约着南方集体林区营林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男性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行业中,造成山区农户家庭中女性劳动力在传统营林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此,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的形成机制是如何?而家庭劳动力性别分工导致的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的提高是否阻碍了部分营林新技术采纳率的提升?回答上述问题,对于了解阻碍营林新技术采纳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和原因,明确和完善今后新营林技术推广的对象和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2018年浙江省13个县(市)408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户的调查数据,根据性别分工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构建非农就业背景下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营林新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力流失效应出发,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的形成机制;并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农户家庭营林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前文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1)农户家庭男性非农劳动力所占比例越高,越能促进家庭女性劳动力营林投工的增加,即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特征越明显。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在家庭性别分工的作用下,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中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多被分配到非农部门,而家庭劳动力的缺失通常不能通过雇工等方式所有效的替代,因此为弥补营林劳动力的不足,家庭留守女性劳动力则逐渐承担起营林生产的任务。此外,家庭总人口、家庭林业收入占比、最大地块面积、最大地块离家距离和是否获得林业政策扶持也对家庭女性劳动力营林投工均有显着影响。(2)家庭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自用工中女性营林投工所占比例越高,即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纳劳动节约型营林新技术,而不倾向于采纳劳动密集型营林新技术。说明,在劳动力要素相对稀缺(男性劳动力缺失)的情况下会诱导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以缓解资源稀缺给林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制约。同时,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收入占比、是否获得林业政策扶持对农户劳动密集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均有显着正向影响。(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林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女性劳动力自身素质和营林技术水平;(2)政府应加强林业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户营林新技术采纳的积极性;(3)瞄准营林技术推广的目标区域和目标群体,提高营林技术推行效率;(4)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拓宽营林技术信息传播渠道。

熊道虹[3](2019)在《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我国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负”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已基本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对我国集体林区林业赋予了新使命,它不仅要继续发挥生态保障功能,还要为改善民生和增加集体林区农民收入做出新贡献。为应对新时代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当今集体林区现代林业发展新的突破点。江西省集体林权改革成效监测项目组连续九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集体林改后江西林下经济产值快速提升,成为带动集体林区农户增收和就业的新产业。研究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和发展模式,有助于为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产权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外部性理论、林业可持续经营理论等方法,阐释了集体林区林下经济相关概念的定义、内涵、特征和类型。在对集体林区林改背景下江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基础上,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组织模式等案例解析,总结研究江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成效和主要问题,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政府行为等相关方面分析影响江西林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提出适合江西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组织化、科技、环保、市场等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江西林下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是整体发展效率较低,必须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产—组织”组合模式;(2)江西林下经济发展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政府行为等相关因素制约,所以不同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效率不同;(3)针对江西林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需要从财政、金融、土地、组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实施扶持对策。

赵思嘉[4](2019)在《非农就业背景下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2018年浙江省经济林调查数据》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山区农林业生产相对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等劣势,促成了山区林农非农就业的人数大量增加。与此同时,营林劳动力趋势日益明显,所以林业生产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也为林业技术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择浙江省作为案例点,基于13个县(市)606户农户的实地抽样调查,在对样本点农户家庭特征、林业生产经营与林业技术采纳状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新劳动力转移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非农就业水平对不同林地规模农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背景下完善林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间的林地规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农户对营林“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采纳率有明显的差距。本地品种的采用率是引进新品种的3.8倍,人工除草的采用率是除草剂的1.8倍,普通化肥的采纳率是有机肥的1.3倍。总体的,“传统技术”的采纳最为普遍,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率不足“传统技术”的50%。(2)林地规模对农户的林业技术采纳有着显着的正影响。农户林地规模对“新技术”和“传统技术”采纳的影响上有明显的异质性,林地规模越大的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纳率越高。具体而言,林地面积在对有机肥与套种技术的使用上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平均林地面积在对引进外来品种、使用有机肥、套种和使用机械上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由此可知,林地规模越大、林地集约程度越高的农户采纳多种新型林业技术的概率就越高。(3)农户非农收入水平对规模经营户和分散经营户在林业新技术采纳率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1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会造成规模经营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率的提高,符合预期假设。可能的原因是,林地集约化越高的农户越重视林业技术对增产增收带来的切实利益,此类农户对于新技术的出现会更加敏感,规模经营户会通过非农就业获得的收入购买资源要素配置到营林生产要素购买中,因此规模经营户会增加对林业新技术的需求;○2非农就业的转移效应会造成分散经营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率的降低,符合预期假设。分散经营户由于投入非农就业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明显大于投入营林活动的劳动力边际收益,将更多的资源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投入到非农就业中,减少营林活动中生产要素投资,这就造成了分散经营户减少对林业新技术的采纳的情况。(4)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非农就业发展对规模经营户在林业新技术的采纳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规模经营户作为今后林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更加有利于林业新技术的采纳与传播。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非农就业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本研究针对完善今后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提高新技术采纳率,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1)以规模经营户为首要林业技术推广对象,加大对实用新技术的多元化宣传与培训。鼓励规模经营户参加林业技术培训,加强规模经营户与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联结。在浙江省非农就业浪潮愈演愈烈的现实下,更应该向对林业新技术采纳率较高的规模经营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2)完善林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户林业发展集约化,集中农村非农就业导致的土地撂荒现状。虽然浙江省农村非农就业呈上升趋势,但浙江的集体林区林权改革也日益全面与完善,由此建议继续完善浙江省的林权制度,完善林地流转政策,简化林地流转交易手续,便于将由于农村非农就业导致的撂荒、经营管理不善的土地有效集中,实现局部适度规模经营。活跃林地流转市场,鼓励发展林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逐步提升浙江省的林地集约化水平。(3)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发展技术外包服务,提高对非农就业农户林地的有效林业服务。面对浙江省多样的地区特色林业和不同林业规模农户的多种多样的林业服务诉求,政府应起到桥梁作用,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保证林业技术外包服务的信息畅通。浙江省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发展技术外包服务,并且给予外包供给主体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其优化自身的服务设施、减少其成本负担。同时,也应该鼓励林业技术服务市场化,以便灵活的应对林区非农就业背景下不同林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林业服务需求。

贺多[5](2019)在《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湖南省是我国的油茶主产省份之一,据湖南林业厅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省油茶林面积达1941.45万亩,年产茶油23.4万吨,年产值259亿元,与全国其他油茶主产省份相比,面积、产量、产值均名列前茅,油茶产业正成长为我省农村地区脱贫致富重点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减少食用油贸易逆差,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减轻耕地利用压力、增加健康优质植物性食用油供给、帮助林农创收致富、有效改善农村生态、推动乡村振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消费观念与时俱进,对食用油尤其是保健性植物食用油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食用油的供给目前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缺口,所以油茶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耒阳市是全国油茶生产大县,油茶栽培历史长达1800多年,油茶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县市之首,“耒阳茶油”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18年,耒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3131”工程计划,其中油茶是重点扶持打造的三大产业之一。当前耒阳市的油茶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配套政策乏力、综合利用率低、科技带动不强、经营管理粗放、经济环境不优等,研究如何提升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耒阳经济转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实地走访调研了耒阳市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余个油茶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从油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科学技术、劳动力资源及政策扶持优势,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林地流转难度大、树龄老化产量低、加工销售严重滞后、经营管理粗放、经济环境不优的劣势,面临国内市场潜力大、对高品质油料需求日益增加、符合政策产业导向的机遇,受到国内其他油茶主产县市的冲击以及油茶生产成本提高的挑战,指出了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构建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评价层次结构模型,选取了产业要素、区域要素、品牌要素及支持要素四大要素和13个指标作竞争力分析,得出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档次,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陈星[6](2019)在《车载式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及其过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是可以直接替代现有化石能源的含碳可再生能源,但较高的收储运成本,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车载式生物质热解技术通过移动式小型热解装置将生物质原料就地转化为生物油,有效降低了生物质收储运成本。目前,车载式热解工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单位体积原料处理速度慢、热解制油特性不明、热解过程优化机制欠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车载式热解装置的热解制油特性与过程优化问题,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化特性、热解制油特性、热解过程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间歇进料热解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加热速率、温度、生物质粒径、流动状况、生物质种类等因素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与Levenberg-Maquardt优化法,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热解挥发分析出时间的关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快速热解条件下生物质热解挥发分析出峰值时间仅为慢速热解条件(升温速率10 oC/min)时的4.4%。基于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快速热解条件下,各因素对挥发分析出时间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床温>粒径>气速。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挥发分析出速度有所差异,含木质素较多的木本类生物质普遍挥发分析出速度较慢;含半纤维素较多的草本类、秸秆类生物质挥发分析出速度则较快。在连续进料流化床热解实验平台上,研究了18种不同种类生物质原料的热解产物分布与组成,建立了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数据库,并应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产物分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木本类生物质普遍热解油产率较高,500 oC下松木干基热解油产率为58.4 wt%;草本类生物质普遍热解油产率较低,500 oC下烟草油产率仅为42.3 wt%;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油产率差别较大,500 oC下麦秆油产率51.7 wt%,而稻草油产率仅有41.3 wt%。木本类生物质热解油中乙酸含量较少而芳香族衍生物含量较多,草本类、秸秆类生物质热解油中则乙酸较多而芳香族衍生物较少。基于实验数据获得的热解油产率、炭产率和气产率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4、0.88和0.91,模型精度在同类生物质热解回归模型中处于较高水平。在热解制油特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了更高精度的生物质热解制油关联模型。引入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探索热解产物与生物质原料、热解条件的深层关联,构建热解产物关联模型,针对不同生物质原料进行工况优化。发现SVM算法相比ANN算法更适合生物质热解数据的处理,预测性能更优,利用文献数据建立的油产率预测模型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达到0.898。利用热解制油特性数据库建立的油产率预测模型R2达到0.912。改变权重系数获得了更高精度、更为合理的产物分布模型,油产率预测精度R2达到0.963。基于改进模型建立了生物质热解产物分布与原料组成、热解条件之间的关联矩阵。针对不同种类生物质优化了热解工况,预测了优化工况下的热解油产率,发现木本类生物质的最佳热解温度较高,草本类生物质的最佳热解温度较低。针对车载式生物质热解制油系统进行了全系统建模和技术经济分析。应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构建全系统模型。结合我国的农村实际情况,对包括车载式热解制油系统在内的不同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制备系统进行了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预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玉米芯干基热解油产率55.6%,生物质炭产率25.3%,不冷凝气体产率19.1%,玉米芯热解热负荷527.5 kJ/kg。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对车载式热解系统、固定式热解系统、固定式生物质气化-费托合成(BG-FT)系统三种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制备系统进行了经济性预测。发现固定式生物质气化-费托合成(BG-FT)系统在目前低油价背景下将处于亏损状态。车载式装置运行成本仅为固定式装置的54.5%。无论是固定式还是车载式装置,农忙时节的收集成本上涨均大大影响了运行成本。

李玉萍[7](2019)在《湖南省永州市油茶种植农户规模效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油茶作为一种优质食用油料资源,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树木种类,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木种类之一。湖南省作为全国油茶种植大省,在种植油茶方面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油茶种植规模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探求不同地区的油茶最佳种植规模,可以提高当地的林业生产率,促进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因为永州市是湖南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区,所以研究永州地区油茶的最佳种植规模,对于确定其他种植区域的最佳种植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区以及祁阳、东安、宁远、道县四个县的400户油茶种植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研究了油茶不同的种植规模所具有的经营效率,再通过成本利润率比较选择了油茶的最佳种植规模,得出了永州市油茶的最佳种植规模为250-350亩。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第1章:绪论。简要概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学界前沿动态,尤其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借鉴。第2章:文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本文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一一综述。第3章:湖南省的具体情况的论述部分。介绍湖南省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永州市油茶种植发展现状的相关情况。第4章:永州市油茶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及分析。介绍了本文实证数据的来源,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章:永州市油茶种植规模效益实证研究。首先建立以DEA方法为基础的油茶种植规模及效率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DEA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6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第5章所分析比较不同农户之间的相对种植效率所测算出的油茶种植的最佳种植规模,以及针对湖南省油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技短板、缺乏政策资金扶持等问题,提出了推动油茶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出台油茶优惠政策和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环境等发展策略,推动湖南省油茶种植发展进入新阶段。

罗九紫[8](2019)在《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食用油脂的需求日益增长。茶油被誉为植物油脂之王,一直受到人们青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油茶从种植面积到产量都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油茶林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盲目性开发,不少油茶投资项目效益不明显,同时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等社会问题,所有这类问题严重影响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油茶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一直没有科学、规范、系统的体系,导致对油茶开发项目的绩效评价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油茶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既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本文在调研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的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油茶产业和项目绩效评价进行文献梳理,了解国内外油茶产业、项目绩效评价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采用市场调查法收集、分析油茶开发项目自身特点及影响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从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初步构建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隶属度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指标的性质和数值特征,采用灰色定权聚类,建立基于混合中心点的白化权函数绩效评价模型。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法,以实际案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邵阳县油茶开发项目绩效属于灰类4,即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从各指标来看,产业支持效率属于灰类5,即优秀;生态效果属于灰类3,即一般;项目管理效率、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属灰类4,即良好;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劣排序,项目管理效率表现最好,经济效果次之但优于社会效果。绩效评价结果对该县油茶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油茶开发项目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为油茶有关利益相关者在评价油茶开发项目综合绩效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参考依据,为政府油茶相关部门在考核油茶开发项目时提供参考价值,对后续的油茶开发项目建设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证投资效益。

陈治渊[9](2019)在《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充当着基石的作用,自经济转型以来,我国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异军突起,中国农村工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构成了通常所说的“中国的奇迹”。本文以浙江杭州的中泰竹笛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原工业化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分工协作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竹笛产业链的结构和外部环境展开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当前中泰竹笛产业发展存在的弊端,包括竹笛原材料和储存空间有限、劳动力不足、品牌优势不够明显、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其次以地理环境、资源人口、经济、技术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为切入点了解中泰竹笛产业发展所处大环境,并通过列举国内农村工业发展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从而对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最后借助杭州未来科技城带来的发展机遇,对中泰竹笛产业发展对策进行探讨,提供思路,包括进一步明确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加强对中泰土地使用及产业发展的合理规划、优化政府相关政策等。

孔浩[10](2019)在《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长期依赖美国大量进口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大豆为代表的油料作物对外依存度较高,威胁着国家的粮油安全。但是由于耕地资源的稀缺,难以从供给侧大幅度提高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规模。而油茶同样作为榨油的原材料,因其含油率较高且“不与粮食争产地”的特点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推广,可以通过提高油茶产量来缓解油料压力。但目前油茶的生产存在总体产量低下、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油茶生产布局进行研究有利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根据油茶生产区域的发展状态作出决策,促进油茶的生产发展。本文对油茶的生产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利用油茶产地集中度、油茶生产集中度、油茶生产规模指数、油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油茶生产规模优势指数和油茶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对油茶生产布局演变进行分析。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国家政策、技术进步这四个方面定性分析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的影响因素,选取人均耕地面积、油茶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城镇化水平、油茶产业产值比重、油茶繁殖圃与新造低改面积和机械化水平这六个具体指标,建立油茶生产布局指标体系。通过T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面板数据应选择的模型进行判断,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中国总体油茶生产布局和区域油茶生产布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油茶生产布局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油茶生产的集中度降低,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从区域角度上看,油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福建等地。中国油茶总体生产布局受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油茶产业产值比重、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油茶生产布局受城镇化水平、油茶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油茶繁殖圃与新造低改面积、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油茶生产布局受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油茶产业产值比重、油茶繁殖圃与新造低改面积、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油茶生产布局受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油茶加工机械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茶加工机械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 油茶产业链分析
    3.2 基本因果关系分析
    3.3 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关系图与方程构建
4 数据来源
5 模型检验与仿真
    5.1 模型检验
    5.2 模型仿真
6 仿真情景分析
    6.1 情景设计
    6.2 情景分析
        6.2.1 茶油价格变动仿真
        6.2.2 肥料成本变动仿真
        6.2.3 人工成本变动仿真
        6.2.4 销售费用变动仿真
        6.2.5 财务费用变量仿真
        6.2.6 政府补贴变动仿真
        6.2.7 组合政策仿真
7 结论、讨论与政策启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政策启示

(2)非农就业、劳动力女性化与农户非木质林产品营林新技术采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和文献回顾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回顾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计量模型设定
    2.1 理论基础
        2.1.1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
        2.1.2 性别分工理论
    2.2 理论分析框架
    2.3 计量模型设定
        2.3.1 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影响的实证模型设定
        2.3.2 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非木质林产品营林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模型设定
3 样本点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和新技术采纳状况分析
    3.1 案例点基本情况
        3.1.1 浙江省情况
        3.1.2 样本县(市)情况
    3.2 样本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和新技术采纳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样本户基本特征分析
        3.2.2 样本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状况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非木质林产品营林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3)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不足与可能的创新点
        1.5.1 研究不足
        1.5.2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林下经济
        2.1.1 林下经济的定义
        2.1.2 林下经济的特征
    2.2 发展模式
        2.2.1 发展模式的定义
        2.2.2 发展模式的内容
        2.2.3 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2.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4 理论基础
        2.4.1 产权理论
        2.4.2 外部性理论
        2.4.3 不对称信息理论
        2.4.4 规模经济学理论
3 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特点
        3.1.3 地形地貌
        3.1.4 自然资源
        3.1.5 社会经济概况
    3.2 森林资源
    3.3 集体林权改革背景
    3.4 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3.4.1 集体林改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3.4.2 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显着
4 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案例分析
    4.1 不同林下经济经营形态案例分析
        4.1.1 林下种植
        4.1.2 林下养殖
        4.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思派思”旸田基地为例
        4.1.4 森林旅游——以武宁长水村“生态旅游”产业为例
    4.2 不同林下经济组织形态案例分析
        4.2.1 “农户”组织形态——以遂川上芜村村民为例
        4.2.2 “企业”与“企业+农户”组织形态——以龙鑫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例
        4.2.3 “合作社+农户”组织形态——以马回岭镇还林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4.2.4 “合作社+企业+农户”组织形态——以万载县“生态+林下产业”模式为例
        4.2.5 新型林业组织形态——以贵溪市双圳林场为例
5 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5.1 样本数据来源
    5.2 制约江西林下经济发展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资源禀赋
        5.2.2 社会文化
        5.2.3 社会发展水平
        5.2.4 政府行为
6 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相关扶持对策建议
    6.1 健全财政扶持,创新金融贷款
        6.1.1 健全财政扶持
        6.1.2 创新金融贷款
    6.2 加强组织管理,延长精深加工
        6.2.1 鼓励壮大组织规模
        6.2.2 培育多种组织形式
        6.2.3 延长林下产业链
    6.3 畅通信息服务,规范林地流转
        6.3.1 强化林权保护管理
        6.3.2 鼓励和规范林地流转
        6.3.3 搭建林权流转等信息服务平台
    6.4 加强科技服务,提升林农素养
        6.4.1 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6.4.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5 依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6.5.1 强化科学立法
        6.5.2 完善科学执法
    6.6 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6.6.1 巩固产品质量保障
        6.6.2 强化品牌建设
        6.6.3 完善市场物流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非农就业背景下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2018年浙江省经济林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2.1 数据收集方法
        1.3.2.2 数据分析法
    1.4 数据来源
    1.5 研究特色与难点
        1.5.1 研究特色
        1.5.2 研究难点
    1.6 论文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农林业生产技术采纳分析相关研究
        2.1.1 农户农林业生产技术采纳现状的研究
        2.1.2 农户农林业生产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的研究
        2.1.3 农户技术采纳不同分析视角的相关研究
    2.2 农民非农就业相关研究
        2.2.1 农民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
        2.2.2 农民非农就业对农林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2.2.3 农户非农就业对土地流转影响的研究
    2.3 林业规模经营相关研究
        2.3.1 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研究
        2.3.2 林地规模经营对林业生产的影响相关研究
    2.4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林业技术采纳影响的相关研究
        2.4.1 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影响的研究
        2.4.2 非农就业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影响的研究
    2.5 综合评述
3 样本点林业经营与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状况分析
    3.1 样本点基本情况
        3.1.1 浙江省社会经济与林业发展情况
        3.1.2 样本县(市)社会经济与林业发展情况
    3.2 样本农户林业生产状况
        3.2.1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特征
        3.2.2 样本农户林业经营状况分析
    3.3 农户林业技术采纳情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说
    4.1 理论机制
        4.1.1 林地规模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制
        4.1.2 非农就业调节下林地规模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制
    4.2 研究假说
5 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5.1 不同林地规模的农户林业技术的采纳交叉统计分析
    5.2 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影响的计量统计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择
        5.2.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农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6.1 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农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的交叉统计分析
    6.2 非农就业对不同规模农户林业新技术采纳的计量分析
        6.2.1 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择
        6.2.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线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油茶产业
        2.1.2 产业竞争力
        2.1.3 油茶产业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
        2.2.4 国际竞争力理论
        2.2.5 波特的“钻石模型”
第3章 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1 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3.1.1 耒阳市油茶产业生产现状
        3.1.2 耒阳市油茶产业加工现状
        3.1.3 耒阳市油茶产业营销现状
        3.1.4 耒阳市油茶产业经营模式现状
    3.2 耒阳市油茶产业SWOT分析
        3.2.1 发展优势分析
        3.2.2 发展劣势分析
        3.2.3 发展机遇分析
        3.2.4 发展挑战分析
    3.3 耒阳市油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
        3.3.2 林农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3.3.3 政府财力不足
        3.3.4 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
        3.3.5 科研和生产结合力度不够
        3.3.6 高产优质品种少
第4章 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评价
    4.1 油茶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4.1.1 产业要素
        4.1.2 区域要素
        4.1.3 品牌要素
        4.1.4 支持要素
    4.2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3 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4.4 油茶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4.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4.3 构建判断矩阵及确定指标权重
    4.5 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评价值计算
    4.6 结果分析
        4.6.1 影响要素及指标权重分析
        4.6.2 竞争力指数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5.2 科学编制产业规划,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5.3 切实理顺管理机制,积极改进经营种植模式
    5.4 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长油茶产业链
    5.5 加大油茶宣传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5.6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打造“耒阳茶油”地域品牌
    5.7 加大品牌管理力度,搭建品牌集聚平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车载式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及其过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能源及其利用方法
    1.3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
    1.4 车载式热解技术
        1.4.1 车载式热解装置的发展
        1.4.2 车载式热解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强化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物料
        2.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加热速率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
        2.3.2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
        2.3.3 原料粒径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
        2.3.4 流动状态对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
        2.3.5 生物质种类对热解反应强度的影响
        2.3.6 生物质热解挥发分析出模型
        2.3.7 生物质热解反应强化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2.1 物料
        3.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木本类生物质热解实验
        3.3.2 草本类生物质热解实验
        3.3.3 秸秆类生物质热解实验
        3.3.4 其他常见生物质热解实验
        3.3.5 生物质热解产物分布多元回归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式生物质热解装置制油过程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生物质热解模型建模
        4.2.1 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
        4.2.2 基于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数据库的热解模型建模
        4.2.3 生物质原料组分、热解条件与产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4.3 车载式生物质热解制油过程优化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式热解装置系统建模与技术经济分析
    5.1 引言
    5.2 生物质车载式热解装置系统简介
    5.3 生物质车载式热解系统流程模拟
        5.3.1 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简介
        5.3.2 车载式热解系统流程模拟
        5.3.3 系统热解模拟产物分布
        5.3.4 热解过程热负荷分析
    5.4 车载式生物质热解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5.4.1 车载式生物质热解装置系统规模与产能分析
        5.4.2 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制取系统投资成本分析
        5.4.3 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制取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5.4.4 运行成本的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湖南省永州市油茶种植农户规模效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文献评价
    1.3 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研究中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油茶产业
        2.1.2 油茶种植农户
        2.1.3 规模报酬
        2.1.4 规模经济
        2.1.5 适度规模经营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2.2.3 最优化农户理论
3 湖南省油茶种植与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湖南省油茶基本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湖南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概况
    3.2 永州市油茶种植发展现状分析
        3.2.1 永州市油茶种植总体概况
        3.2.2 永州市油茶种植自然条件
        3.2.3 永州市油茶种植发展政策分析
        3.2.4 永州市油茶种植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3.2.5 永州市油茶种植主要模式
4 永州市油茶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4.2 调研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2.1 油茶种植农户的分布情况
        4.2.2 油茶种植农户的年龄分布情况
        4.2.3 油茶种植农户文化程度情况
        4.2.4 油茶种植农户的种植面积
        4.2.5 油茶种植农户单位面积投入成本
        4.2.6 油茶种植农户单位面积(亩)油茶产量与销量情况
        4.2.7 油茶种植农户对国家出台的油茶种植优惠政策了解程度
        4.2.8 油茶种植农户在油茶种植经营过程中遭遇的主要障碍
        4.2.9 油茶种植农户是否得到国家油茶相关补贴的情况
        4.2.10 油茶种植农户期望得到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情况
        4.2.11 油茶种植农户是否需要油茶科技服务的相关情况
    4.3 油茶种植投入和产出构成
5 永州市油茶种植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
    5.1 根据DEA方法建立油茶种植规模效率模型
        5.1.1 DEA方法的理论基础
        5.1.2 DEA方法的油茶种植规模效率评价模型
        5.1.3 DEA的特点和优势
        5.1.4 建立油茶农种植最佳经营规模效率模型
    5.2 基于DEA的油茶种植最佳经营规模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变量的选取
        5.2.2 基于投入导向的油茶种植效率实证研究
        5.2.3 微观目标下油茶生产种植最优效率规模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基于种植农户的角度
        6.2.2 基于政府的角度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项目与项目管理
        2.1.2 油茶与油茶开发项目
    2.2 绩效评价理论
        2.2.1 绩效与绩效评价定义
        2.2.2 绩效评价内容
        2.2.3 绩效评价方法简介
3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1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3.2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2.1 效率指标体系的构成
        3.2.2 效果指标体系的构成
    3.3 指标体系的处理
        3.3.1 指标体系的筛选
        3.3.2 指标信度与效度检验
    3.4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最终指标集成及内涵
        3.4.1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最终确定
        3.4.2 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涵
4 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绩效评价的内涵
    4.2 绩效评价建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确定
        4.2.1 绩效评价建立的基本思路
        4.2.2 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灰色聚类绩效评价模型
        4.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模型的建立
5 案例分析
    5.1 邵阳县油茶开发项目简介
        5.1.1 项目区位概况
        5.1.2 项目建设情况
    5.2 邵阳县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
        5.2.1 绩效评价指标处理
        5.2.2 绩效评价结果
    5.3 邵阳县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4 邵阳县油茶开发项目发展对策建议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9)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有关农村工业相关研究
        1.3.2 国内有关农村工业相关研究
        1.3.3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工业
        2.1.2 农村工业化
        2.1.3 农业产业化
    2.2 相关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2.2.1 原工业化理论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比较优势理论
        2.2.5 技术创新理论
        2.2.6 分工协作理论
    2.3 竹笛产业链结构及环境的理论分析
        2.3.1 竹笛产业链结构分析
        2.3.2 竹笛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系统分析
第三章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的发展历程
    3.2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的发展特点
        3.2.1 因地制宜,把握自身特色优势
        3.2.2 经济与文化效益并重
        3.2.3 积极探索,转变经营方式
        3.2.4 与时俱进,多元化的产业开发模式
    3.3 杭州中泰竹笛的生产加工状况
    3.4 杭州中泰竹笛的技术研发状况
    3.5 杭州中泰竹笛的营销状况
    3.6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3.6.1 本地竹笛原材料的生产与储存空间有限
        3.6.2 当地劳动力供不应求,人才短缺
        3.6.3 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存在恶性竞争
        3.6.4 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
        3.6.5 品牌优势不够明显
        3.6.6 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第四章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4.1 地理环境分析
    4.2 资源与人口分析
    4.3 经济环境分析
    4.4 政策环境分析
    4.5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6 技术环境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农村工业发展的相关案例及经验
    5.1 湖南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案例及经验
        5.1.1 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5.1.2 永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经验
    5.2 内蒙古燕麦产业发展案例及经验
        5.2.1 内蒙古燕麦产业发展概况
        5.2.2 内蒙古燕麦产业发展经验
    5.3 山东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案例及经验
        5.3.1 山东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概况
        5.3.2 山东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经验
    5.4 农村工业发展经验对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 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对策
    6.1 进一步明确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6.1.1 内部资源合理规划,外部资源充分利用
        6.1.2 实现竹笛产品精加工,提高竹笛产品质量
        6.1.3 加强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6.1.4 完善竹笛产品的营销策略,打造中泰竹笛区域品牌
        6.1.5 整合小型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6.2 进一步加强对中泰土地使用及产业发展的合理规划
        6.2.1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6.2.2 整合土地资源,合理种植苦竹
        6.2.3 有效规划土地,打造产业基地
    6.3 优化政府相关政策,促进中泰竹笛产业可持续发展
        6.3.1 优化融资环境,为竹笛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6.3.2 加大对竹笛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6.3.3 优化人才引进策略,为竹笛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6.3.4 加强土地流转和土地规划调整工作,保护竹笛产业发展用地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数据来源
    1.6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演变
        2.1.2 生产布局
        2.1.3 生产布局演变
        2.1.4 油茶生产布局演变
    2.2 基础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特征与比较优势分析
    3.1 油茶生产总体布局变化分析
    3.2 油茶生产区域布局变化分析
        3.2.1 油茶生产集中度分析
        3.2.2 油茶生产规模指数分析
    3.3 油茶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3.3.1 油茶生产规模优势分析
        3.3.2 油茶生产效率优势分析
        3.3.3 油茶生产综合优势分析
        3.3.4 各省份油茶生产规模一效率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模型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2 影响因素分析
        4.1.3 体系构建与影响效应假设
    4.2 数据检验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3 模型的选择
        4.3.1 F检验
        4.3.2 Hausman检验
    4.4 模型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的实证分析
    5.1 总体油茶生产的实证分析
    5.2 区域油茶生产的实证分析
        5.2.1 东部地区油茶生产实证分析
        5.2.2 中部地区油茶生产实证分析
        5.2.3 西部地区油茶生产实证分析
    5.3 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5.4 分析反映的问题及建议
        5.4.1 油茶生产布局演变存在的问题
        5.4.2 优化油茶生产布局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油茶加工机械技术经济分析及发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王火根,肖丽香. 林业经济, 2020(08)
  • [2]非农就业、劳动力女性化与农户非木质林产品营林新技术采纳[D]. 周军.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3]江西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D]. 熊道虹.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4]非农就业背景下林地规模对农户林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分析 ——基于2018年浙江省经济林调查数据[D]. 赵思嘉.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耒阳市油茶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贺多.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6]车载式生物质热解制油特性及其过程优化研究[D]. 陈星. 东南大学, 2019(05)
  • [7]湖南省永州市油茶种植农户规模效益实证研究[D]. 李玉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8]油茶开发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罗九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9]杭州中泰竹笛产业发展研究[D]. 陈治渊.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10]中国油茶生产布局演变研究[D]. 孔浩.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油茶加工机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