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水对老年人健康不利 — 研究

费城水对老年人健康不利 — 研究

一、Philadelphia Water Bad for Elderly Health — Study(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21)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身体美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源于她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下现代英国人的身体所受禁锢的思考,主要体现她对性别、疾病、身体感觉和自然这几方面的关注中。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关注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伍尔夫来说,身体是自我、身份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分析伍尔夫在1925-1941年之间的小说中对身体的表征,尝试归纳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并分析表征身体对伍尔夫在语言和形式方面的创新所起到的影响。伍尔夫在她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都在思考身体,许多批评家也注意到这一点。最早对伍尔夫与身体的研究是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展开的。然而女性主义对身体的分析不足以揭示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因为伍尔夫不仅关注受禁锢的女性身体,还关心受禁锢的男性身体。此外,将身体视为一个单独的实体,会导致对伍尔夫小说中所暗含的身体解放的分析陷入僵局。一些批评家指出,关注伍尔夫小说中身体的开放性,有助于理解主体在生活中与外部的人和事物建立的互动关系在这一视角下,一些研究得出,伍尔夫作品中的身体是自我,身份和主观性等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自然联系密切。但是,很少有人从时空的语境下研究伍尔夫小说中所传达的生成的身体概念。事实上,对于伍尔夫来说,身体不仅由性别定义,还由疾病定义。伍尔夫的散文《论生病》(1926)就引起了批评家们对伍尔夫创作中身体和疾病的广泛关注。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一些批评家就注意到了疾病的身体在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最新研究还发现,伍尔夫在她的某些小说中使用了疾病叙事。伍尔夫在《论生病》中也提到为了表征身体,需要对传统的小说情节和语言进行创新。不少批评家也从形式的角度出发,研究身体对伍尔夫创作的影响。本文的综述表明,只有建立在身心一体的基础之上,才能对伍尔夫的小说形式作出合理的判断。本文认为,伍尔夫1926年所发表的散文《论生病》标志着她身体美学思想的形成。伍尔夫在1926年前后(包括1925年)到她创作生涯结束的时期内所创作的小说都能体现她的身体美学思想。但是目前还没有学术作品对伍尔夫在1925年到1941年间的小说从性别、疾病、身体感觉和自然几个方面结合来研究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基于对现有相关批评的综述并吸取现有研究的不足,本论文对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将伍尔夫疾病叙事的文本范围扩大至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到1941年的《幕间》,并对某些评论家对伍尔夫小说中疾病叙述的分析结论提出质疑。本论文将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概括为三个重要部分:性别禁锢下的身体解放,具体化认识论的重构以及时空下生成的身体概念。本文在性别研究,动物研究和生态批评的理论支撑下,对《达洛维夫人》(1925年),《奥兰多》(1928年),《阿弗小传》(1933年)和《幕间》(1941年)这几部对领会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有极大帮助的作品,通过文本细读,采用档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同时借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马丁·海德格尔,米歇尔·福柯的理论,目的是通过将伍尔夫小说中的思想与这些顶级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对话,一方面使本论文的分析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突出伍尔夫小说语言所传达思想的深刻性。本文第一章在性别研究的理论视域下,采用档案研究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对性别禁锢下的身体所受禁锢及反抗的表征,以及她为表征身体,对意识流手法的采用和对诗行的挪用。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揭示了性别身份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由帝国主义、父权制、商业主义和现代医学科学的联合作用下被重新定义,给现代英国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禁锢,导致他们的身体与自我相分离。通过雌雄同体的奥兰多,伍尔夫揭示了性别身份是受社会文化建构的,在父权社会中,性别身份的概念通过身体的重复操演得以被主体内化;也是通过奥兰多,伍尔夫揭示身份与身体密不可分,身份是流动的、同时又拥有一个坚固的自我内核。因此,本章对《奥兰多》的分析是作为《达洛维夫人》的补充,以了解伍尔夫所持有的性别操演概念,以便理解她在《达洛维夫人》中暗含的对性别规约的解构。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首次将疾病的身体作为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来颠覆性别规约。她揭示了病中的赛普蒂莫斯和克拉丽莎在身体感觉的强烈驱动下,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对身体的规约和禁锢。赛普蒂莫斯通过自杀逃脱社会禁锢。克拉丽莎通过共情,从赛普蒂莫斯的死亡中获得向死而生的顿悟,从而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激情,恢复了自己与伯顿的旧友(彼得,萨莉,西尔维娅)之间的主体间性,并在此过程中重新找回真实的自我。分析得出,对于伍尔夫来说,身体承载了生与死、过去与现在;伍尔夫强调身体激情在建立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主体间性的重要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分析也揭现了伍尔夫笔下经验社会的、感官的身体概念。本文第二章聚焦伍尔夫的小说《阿弗小传》,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在动物研究的理论观照下,将小狗阿弗看作是被驯服的人类身体和人类意识形态的投射喻体,探讨了伍尔夫美学视域下感觉的身体在感知中的重要作用。伍尔夫重视身体感官在感知世界中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阿弗小传》中,通过巴瑞特·布朗宁,阿弗和女仆威尔逊受约束的和解放的感观身体,伍尔夫揭示了感觉的身体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感知世界,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感知作用。伍尔夫揭示感觉身体的感知会受到主体的意识形态、情感、身体状况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将阿弗视为人类意识形态的投射体,阿弗对于卧室课程的内化则很好地揭示了人类感官的身体受到约束的机制是怎样生成的。伍尔夫揭示同情和害怕两种心理状态会导致主体更容易内化身体规约。此外,通过在隐喻层次上将巴瑞特·布朗宁和阿弗在心身二元论的框架下配对,本论文发现伍尔夫不仅揭示了在感知现实的过程中,思想与身体的分离会影响主体对真相的把握,还暗含了对身心统一在感知现实世界的重视。伍尔夫在小说中通过比较对阿弗(用感官)和巴瑞特·布朗宁(用理性思维)不同的感知方式所做出的判断,表达了理性思维的认识有时候不如感官感知到的知识更真实。伍尔夫注重理性思维和感官在主体感知世界过程中的融合。此外,在《阿弗小传》中,伍尔夫也揭示了语言对于描述身体感觉的匮乏,她通过对阿弗的嗅觉和触觉的描写,实验了一种更原始、更感官、更注重情欲的新的诗化语言。本文第三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伍尔夫关于时空流转下生成的身体美学思想。本章的文本细读聚焦于伍尔夫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在小说中,英国乡村风景和露天历史剧提供了充足的时空元素,有助于伍尔夫传达生成的身体概念。伍尔夫构想了一个包含男人和女人,人类与非人类,人类社会与非人类社会,个人与社区等相互关系,承载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并展望未来的生成的身体概念。在《幕间》中,伍尔夫通过露天历史剧将人物的活动范围从室内空间扩展到整个波茵茨宅的风景中,从生态理论的语境下分析,这一举措也是打破了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之间的界限。风景被伍尔夫看作是人类生存的背景,它包含了伍尔夫从观察一株长在花坛里的花中所获得的关于人类存在的美学顿悟。伍尔夫认为风景为身体提供生存能量使得身体不断变化,就如同泥土为花提供能量以支持它的四季变化一样。身体感觉,即身体感观在外部刺激下所触发的个体的认知过程,能够从时空两个层面上将主体与风景进行连结。因此在这一部分,身体并不显眼,而是以流动的身体感觉的形式被呈现。伍尔夫试图通过英国乡村风景所附带的运动和变化感来激发人物身体在感官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变化,进而带动身体生成概念思想观念的生成。对伍尔夫而言,时间和空间在身体感觉下被主观改变,因此人们具身所经历下的现实是立足于当下、承载了过去并展望未来的动态的现实。为了唤起人们的身体感觉,伍尔夫通过露天历史剧尝试创造了身体在风景中的空间、时间和情感三个维度上的运动。在此过程中,伍尔夫挪用了视觉艺术和声音艺术,综合借鉴了这些艺术形式在唤醒人物身体感官方面的作用。这三个维度上的运动唤起了小说中人物对风景的联觉感受,帮助他们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释放被禁锢的身体。形式上,伍尔夫在该部作品中革新了小说情节,使用了戏剧-小说这一副文本,来表征她观念中的身体感觉下时空所呈现的流动和交错感。同时,伍尔夫通过使用诗化和意象化语言来激发情感和身体感觉的效果的实验,也在《幕间》中通过对伊莎和露西的描写达到了创作高峰。此外,伍尔夫通过在露天历史剧中操演历史事件中的日常生活并突出人物的真实情感,挑战了传统意义上英国历史和英国民族身份的概念。在英国乡村风景当中,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运动与浸没式历史剧共同作用,激发了观众对主体性和身份自我意识的觉醒,引发他们对于自我和国家身份概念在认知层面发生改变。伍尔夫还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人性与动物性之间的连续性,揭示人性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伍尔夫生成的身体美学思想也使个人身份和国家身份的概念拥有了动态的内涵。本文通过分析论述得出如下结论:对于伍尔夫来说,身体是一个充满冲突的场所。它既是被压迫、被压抑的场所,也承载了破坏和抵抗的动态力量。它是一个生活着的身体,在经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着。它承载了生与死,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并且是自我、主体性和身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身体的开放性有助于主体与其他人、事、物建立主体间性,帮助主体重构自身的主体性。身体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使主体的身份进入一种生成状态。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中的身体不仅是指个人的身体,更包括身体在生活的过程中所编织的关系网。伍尔夫在创作中旨在捕捉身体激情以及身体感觉的物理过程,以揭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们的无意识如何被意识触发。伍尔夫对于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具体体现在她对跨媒介手法和诗化语言的挪用,都是在她的身体美学思想驱动下展开的。伍尔夫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不断地在创作中尝试从其它流行的艺术形式中,如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探索借鉴激发身体感觉和表征身体效果的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将受性别禁锢的身体从女性扩展到包括男性在内的两性,并且通过聚焦疾病的身体,发现了伍尔夫笔下身体所具有的抵抗力与解放力。其次,本文对伍尔小说中的身体美学思想从本体论、方法论和非个人化的层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第三,本文在分析中还关注了伍尔夫基于身体美学思想对小说形式和语言的革新。此外,本论文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对于唤起人们对身体的关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田立辉[2](2021)在《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excerpts)》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翻译实践所选文本是卡洛琳·克里亚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 Perez)所着的《隐形的女性:揭露为男性设计的世界中的数据偏见》(Invisible Women: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的第一、第四和第八章。该部分分别从日常生活、工作和设计等方面揭示了在构建我们日常生活的数据和假设背后系统化的性别偏见,而这些偏见往往是无意识的。她揭示了一个为男性设计的世界,从男性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同样适用于女性这一危险的假设,到钢琴是根据男性手的大小制造的,再到碰撞测试用的假人以男性为原型的事实,旨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改变这种现状。翻译原文为表达型文本,语言严谨、逻辑性较强,被动语态、复合句较多,翻译难度较大。笔者从词汇和句子层次分析了翻译难点,并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词类转化、增译、省译、顺译、拆分及重组等翻译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翻译难点。本报告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简介,包括翻译任务的背景、概述和意义,以及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结构。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初步翻译以及译文校对和润色。第三部分介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第五部分为总结,主要总结翻译实践的发现以及局限性。

吴疏影(Adator Stephanie Worlanyo)[3](2021)在《多尺度评估加纳阿苏提菲县北区(Kenyasi)的金矿开采对农业土地利用,农民福利和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加纳阿哈福省的阿苏提菲县北区(Keyansi),每个农民拥有不到3英亩的土地,这是由于不断增加的小型和大规模采矿作业而导致农业土地萎缩。农业是这个地区大多数人的主要活动之—。该地区的农民为了提高生产力,采取资本集约化策略,如施用无机肥料。虽然采矿活动导致若干土地使用的改变,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或没有。尽管已经进行了几项关于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但较少强调采矿对农民福利的影响。针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转换对福利影响的定量分析尚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本文探讨了农民对采矿业影响的认知、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参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决定因素以及参与土地利用转型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本文数据是通过多阶段抽样程序从该地区的300名农民中收集的。除描述性统计外,本文采用三种模型进行数据和结果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FAM)对该研究区农民的认知进行操作化,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研究区主要的替代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采用probit模型估算参与土地利用转化的决定因素,采用Heckman样本处理模型研究参与土地利用转化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同时,采用现场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规模和大规模开采对农民耕地的实时影响。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采矿对他们生计的影响,农民们持有负面看法。同样,分析还表明,土地利用转换参与者每年的收人约821.636赛地(加纳地区货币)。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对采矿对人民生计的影响有—套看法。此外,参与土地转用于采矿目的的人每年获得的收人大大高于非参与者。小规模和大规模的采矿都对农民的可耕地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大规模采矿的影响涉及掠夺土地、污染地下水和补偿不足等问题,但小规模采矿的主要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极端砍伐森林、土地退化和地表水污染。本研究认为,大型采矿公司给予农民的补偿应增加到可持续的水平,这也将减少由于缺乏可持续收入而从事非法小规模采矿的农民人数。虽然参与土地利用转用的农民的年收入比不参与的农民高,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收入并不总是可持续的,因此迫使他们从事非法采矿。政府和采矿公司应该加强适当的教育,增强他们如何把从补偿中获得的钱投资到中等规模的可持续的企业的意识。此外,政府和利益相关方还应推出社区小型采矿项目,旨在教育失去农田的农民如何从事可持续的小型采矿,并认识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加以改善。

彭亚平[4](2021)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崛起的印度-粮食系统转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由于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系统间的巨大差异,转换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广泛存在。英国着名语言学家卡特福德将“转换”定义为“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偏离形式对等”,提出翻译转换理论。本次汉译实践节选自康奈尔大学塔塔康奈尔农业和营养研究所创始人普拉布·平加利等人合着的《崛起的印度——粮食系统转型》。本书属于信息型文本,文中被动语态使用颇多,名词化结构和复杂句频繁出现,句式灵活多变。基于对选材文本特点的分析,本文采用翻译转换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视角。译者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构转换,单位转换,和类别转换)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思维模式等因素,运用具体的翻译技巧,如增译,重复,词类转移,语序调整,分译等等,以期妥善处理被动语态,无灵主语,名词化结构,隐性连贯,复杂句等的翻译转换问题。鉴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仅限于探讨句子及以下微观层面所发生的转换,本文还补充了宏观层面的篇章转换以及文化转换。通过一系列翻译实例研究,本报告有力佐证了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对于信息型文本的汉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马良[5](2020)在《被动式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集中于安全、可控的室内环境。室内定位及动作识别技术能够获取室内人员或物体的移动、行为等信息,配合多种室内服务形成闭环,能够大大提高室内环境的智能化水平。室内定位及动作识别技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智能家居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大数据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老人护理场景下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应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技术的精确度、便利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室内信道模型、信号噪声分析、进化计算算法、深度学习等进行深入研究,利用超高频(Ultra High Freqency,UHF)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及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成本可控、部署方便、感知灵敏的特点,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的被动式室内定位和高灵敏度、高健壮性的被动式室内摔倒检测方案,并搭建贴近真实应用环境的测试平台对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与评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有:(1)对UHF RFID信号在室内的传播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建立了 RFID系统的室内信号传输模型。首先以差分的方法分离出因目标进入感知区域而引入的信号传输路径,然后经过简化和分析,利用相邻标签的关系,通过标签反向散射信号在复数域的相除消除大多数未知参量,提取出目标到相邻标签的相位差。最后,通过分析相位模糊的产生原理,采取将相邻标签部署在半个载波波长范围之内的方法引入距离差约束,避免了相位模糊。(2)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低成本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WallSense。WallSense将标签阵部署在墙面上作为传感器,通过采集标签反向散射信号的强度及相位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首先,根据模型求解因相邻标签对到目标距离不同而产生的相位差信息。然后假定位置已知,利用PSO算法通过优化观测和理论值距离度量求解目标位置,避开了经典方法直接求解位置所面临的复杂度过高的问题,且利用标签的数量弥补单个标签精度的不足。通过在实际环境中搭建测试平台,用真实人员目标和反射箱目标对WallSense系统的定位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采用双标签阵定位、目标函数加权、改进子集PSO算法等多种方法对定位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优化,改进后对人员目标定位精度为0.21m。(3)研究了脉冲超宽带(Impulse Radio Ultra-Wide Band,IR-UWB)单站雷达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方差的杂波移除算法。首先,采用希尔伯特变换对UWB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了预处理。通过对复杂室内环境下的UWB雷达信号进行建模和分析,针对现有杂波移除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使用自适应方差对信号进行判定的方法,并根据判定的结果采取不同的更新策略对杂波谱进行迭代,并在真实室内环境中对算法进行了测试,证实该算法对静止及运动目标均有良好的杂波移除效果,可以大大改善目标检测及测距精度。(4)提出 了一种结合了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及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onvLSTM)神经网络的室内摔倒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了UWB信号优秀的空间分辨率,并结合CNN的自动特征提取能力以及ConvLSTM网络的时间-空间特征建模能力,实现了对目标摔倒的高精度识别。首先,系统对UWB雷达的回波信号进行了静态背景移除、小波去噪及数据增强处理。然后,使用两层二维卷积层自动提取信号中的局部特征,并采用一维ConvLSTM层完成对信号整体时间-空间特征的自动提取。最后,将提取出的特征用于训练分类器进行分类和识别。搭建了真实的场景,并采集了具有不同身高、体重、性别的五个志愿者的六种行为数据对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证实系统具有优秀的摔倒识别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复杂的休息室环境中的测试证明,系统具有优秀的可迁移能力,并且无需重新训练就可以在新的环境中以高敏感度识别摔倒。

袁洁[6](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医学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增加。作为国内外医学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对医学文本的翻译研究起步较晚,且目前对医学科普类文本英译汉的研究几乎没有,尤其是相关的翻译策略及其方法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文本来自美国很受欢迎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站WebMD,本网站科普类文本旨在用通俗、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兼具科技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的特点。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在比较中英医学文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次选取翻译实践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独特表达方式、英语术语和句子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采用了转化法,省略法,增补法等使得译文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从而实现了功能对等。探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普类文本翻译中的策略,从而为科技翻译中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译汉提供参考。本实践报告共包括五个部分,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文本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译者通过对翻译报告的撰写和理论的研究,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翻译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词汇翻译中,要在直译的同时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以此实现词汇对等;要将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及长难句分别转化为符合汉语特点的动宾结构、主动语态与简单句,以此达到句法对等;需通过保留或替换连接词,使译文保持应有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实现语篇层面的对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报告能帮助译者对该专业领域的汉译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世界医学知识及治疗成果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为医学科普类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及研究素材。

Suleiman Haji Suleiman[7](2020)在《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Aid to Tanzania:2008-2018》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坦桑尼亚已经成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援助的主要接受国之一。在2010-2011财年,33%左右的政府开支来源于国外援助;而在2016-2017财年的总预算中,只有28%是由援助提供的。国外援助(包括优惠贷款)仍旧涵盖着超过10%的政府预算和相当大份额的用于发展和投资的融资。坦桑尼亚的援助者是世界银行、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与组织。本研究的总目标是评估中国与美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以及两国援助在坦桑尼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来说,本研究评估中美援助在坦桑尼亚社会经济发展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坦桑尼亚国民对于这种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外援助的认知,从而探索中美对坦桑尼亚援助的背后动机。本研究回顾了多种文献,包括Chenery和Strou所讨论的用于分析国外援助的“two-gap”构想。这一 two-gap模型假说认为官方发展援助可以通过利用国家资源加速经济发展。这一概念框架论证了援助动机的有效性,通常在研究中被用于将多个变量的关系联系起来,以便更清楚地理解研究下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方法,展开初步的桌面研究来分析现存的相关信息,即中美援助对于坦桑尼亚发展的影响。这一桌面研究包括对于现存文献的综述,目的在于找到这一领域的重要论点以及文献之间的不同。中国与坦桑尼亚的关系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在两国关系中包含两个阶段,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诞生之前的中国-桑给巴尔关系和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中国-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双边关系。关于中桑关系发展背后的动机,本研究展示了坦桑尼亚方所认知的中国动机:例如提供医疗救助的同时推广中国的医疗服务;推动中国外交,赢得国际支持;在坦桑尼亚进行“无条件”援助和技术转移以此来拓展中国投资;为了弘扬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白求恩精神”:中国医生收入很低,但总是努力工作,服务于坦桑尼亚当地群众,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本研究也涉及到了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与美国之间历史悠久的双边关系。1837年首位美国领事到达坦桑尼亚,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发展。在美国对外援助方面,本研究显示出美国在坦桑尼亚援助的两种类型:面向坦桑尼亚联合政府的大类援助和面向桑给巴尔政府的具体美国合作项目。本研究发现不同于中国,美国的主要利益关注点是在于提升其权力和国际地位。本研究论证出其对坦桑尼亚援助动机包括提升安全,使其权力和影响力居于领先地位,贸易获利,以及在坦桑尼亚推动民主和人权主义发展。概括来说,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被视为是不同的,无论是在资金数额,援助目标(优先项),援助工作的协调,还是在附加条件上。此外,通过分析也论证了美国依赖于国际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NGO)来实施其项目,然而中国对于坦桑尼亚的援助主要是通过两国政府的双边条款来实现的。同时,本研究发现中美通过各种援助附带项目,不仅支持受援助国坦桑尼亚从而实现其政策目标,还能够实现其本国利益。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预期,中国援助服务于更为广泛的目标。同样地,坦桑尼亚人民对中国援助的看法和认知也表明相较于美国援助,中国援助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信守承诺使得中国对坦桑尼亚援助更加受到认可。总体来说,尽管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和西方国家援助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中国援助是更为有效的,因为中国把受援助国视为一个平等的伙伴。除此之外,本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允许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转移,然而美国援助更多是基于资金项目来实现国家的对外政策。总体来说,基于本研究,可以认为关于国外援助发展路(?)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在国家间援助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是适用的,因为正如本文所论证的,与美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不同,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是基于双边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赵梦[8](2020)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识别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衰弱作为一种和年龄相关的综合征,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持续而广泛的关注。衰弱不仅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照顾负担,还会使老年人住院、跌倒以及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尽早识别出衰弱的老年人,寻找到影响衰弱的关键可干预因素,以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延缓甚至逆转衰弱的进程,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养老机构老年人是衰弱的高发群体,其衰弱患病率显着的高于社区和居家老年人。而目前,大部分衰弱评估工具是针对社区和住院老年人研制的,在养老机构中应用受到限制。FRAIL-NH量表是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专门开发的评估工具,操作简便且信效度良好,目前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该量表目前在国内尚未使用,需要对其进行跨文化调适和信效度检验。另外,良好的衰弱评估工具不仅需要及时识别出衰弱老年人,还要能作为风险预测工具,筛查出处于不良结局高风险的人群。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FRAIL-NH量表对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由于不同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群健康的异质性,FRAIL-NH量表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除了 FRAIL-NH量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适用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衰弱评估工具?FRAIL-NH量表和这些适用性评估工具相比,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果如何呢?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从个体和社会因素的角度来探讨。某些因素,如咀嚼功能、疼痛、焦虑和社会网络等的影响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同时,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之后,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服务流程、照护措施和医疗条件等机构相关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衰弱的发生和发展,但还未检索到有关研究报道,亟需进一步研究。目的:引进FRAIL-NH量表,对其进行跨文化调适和信效度检验。同时从现有的衰弱评估工具中,初步筛选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评估工具,并通过比较FRAIL-NH量表和这些衰弱评估工具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果,确定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评估的最佳工具,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的评估以及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标准、规范、统一的工具。进而基于该最佳工具,描述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从个体、社会和养老机构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分析其对衰弱预测的作用机制,为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衰弱水平,减少或避免不良健康结局和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1.FRAIL-NH量表的翻译和跨文化调适: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Beaton量表翻译原则,对FRAIL-NH量表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及预调查,形成中文版本的FRAIL-NH 量表。2.工具筛选: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 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7年7月(研究开始时间)发表的关于衰弱评估工具及其心理测量性能评价的研究。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 COnsensus-based Standards for the selection of health Measurement Instruments(COSMIN)清单评价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质量。3.实证数据收集:2018年3月-6月,选取济南市5个区27家养老机构中的353名老年人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于间隔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两次随访。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衰弱情况、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状况采用标准化量表评估。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养老机构相关情况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跌倒、住院、死亡和生活质量用于评估老年人发生的不良结局情况。4.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Stata15.1和Mplus 7.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基线数据评价FRAIL-NH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指标包括: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聚合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诊断性能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Cronbach’salpha系数、组内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Spearman相关、Kappa一致性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利用纵向数据,采用ROC曲线描述并比较不同衰弱评估工具对养老机构老年人6个月和12个月不良结局的预测作用,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不同衰弱评估工具与不良健康结局间关系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CI。利用纵向数据,采用多水平模型描述衰弱变化趋势,分析衰弱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利用纵向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检验探讨衰弱的关键影响的因素—躯体功能预测衰弱的机制,即健动式/静息式休闲活动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1.FRAIL-NH量表的Cronbach’salpha为0.67,随机抽取的38名老年人间隔1~2周的重测信度为0.84。FRAIL-NH量表与衰弱相关概念(SOF指数、FI-35、简易营养评估量表、自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r=-0.29-0.6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以衰弱表型为效标,FRAIL-NH量表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衰弱的最佳截断值为2,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9.90%以及77.33%。FRAIL-NH量表和衰弱表型之间高度相关(r=0.61,P<0.001),但两者评估衰弱的一致性较一般(kappa=0.46,P<0.001)。2.初步筛选出了 4个可能适宜在我国养老机构中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衰弱表型(Phenotype of Frailty,PF),骨质疏松性骨折指数(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dex,SOF指数),FRAIL-NH量表(FRAIL-NH Scale),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The Elderly Frailty Scale,FI-35)。其中,FRAIL-NH量表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作用最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FRAIL-NH量表对不良结局的区分能力最优,预测6个月和12 个月的 AUC 分别为 0.83(95%CI=0.78,0.88)、0.75(95%CI=0.69,0.81)。除了SOF指数和FI-35(仅在预测12个月的不良结局时)对不良结局预测区分能力较低外,其他衰弱评估工具(FRAIL-NH量表、衰弱表型、预测6个月不良结局时的FI-35)对不良结局预测的AUC为0.73-0.83,区分能力呈中等。其次,调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时间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以及基线不良结局的基础上,FRAIL-NH量表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果最好(6 个月:OR=7.68,95%CI=3.70,15.97;12 个月:OR=3.04,95%CI=1.81,5.12)。SOF指数和FI-35(仅在预测12个月的不良结局时)对不良结局没有预测效果。3.基线调查中,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的患病率为49.7%,且一年内衰弱的整体水平呈逐渐加重趋势。4.个人因素中,年龄(β=0.04,P=0.001)、自评健康状况(β=-0.16,P=0.003)、躯体功能(β=-0.23,P<0.001)、咀嚼有点困难(β=0.41,P=0.002)、咀嚼极度困难(β=0.75,P<0.001)、营养不良(β=0.68,P<0.001)、焦虑(β=0.45,P=0.007)、孤独感(β=0.13,P=0.006)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水平的主要因素。社会因素中,休闲活动(β=-0.06,P<0.001)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水平的主要因素。机构因素中,养老机构有健身场所(β=0.82,P<0.001)是衰弱的保护因素。衰弱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是营养状况(β=0.29,P=0.019)。5.个人、社会和机构因素能解释衰弱变异的56.3%。在这些因素中,躯体功能、休闲活动、孤独感、年龄、养老机构有无健身场所、自评健康状况、咀嚼功能、营养状况、焦虑、营养状况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分别能独立解释衰弱变异的19.0%、5.5%、3.7%、2.7%、2.7%、1.3%、1.3%、1.2%、1.1%、0.5%。其中躯体功能解释的变异最多,对衰弱的影响最关键,休闲活动次之。6.多元线性回归依次检验显示,基线(T0期)的躯体功能可以显着预测12个月时(T2期)的衰弱(β=-0.11,P<0.05);T0期的躯体功能可以显着预测6个月时(TI期)的健动式休闲活动(β=0.33,P<0.001)和T1期的静息式休闲活动(β=0.15,P<0.01);在纳入T1期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后,T1期健动式休闲活动可以显着预测T2期的衰弱(β=-0.16,P<0.05),但T0期躯体功能对T2期衰弱的预测作用消失(β=-0.06,P>0.05)。同时,T1期静息式休闲活动对T2期衰弱的预测作用消失(β=-0.08,P>0.05)。进一步的Bootstrap检验表明,健动式休闲活动可中介躯体功能和衰弱间的关系(Bootstrap 95%CI-0.09,-0.02),中介效应量为41.7%,而静息式休闲活动则不能起到中介作用(Bootstrap 95%CI=-0.05,<0.01)。结论:1.FRAIL-NH量表条目简便、通俗易懂,信效度良好,是适合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评估的最佳工具。2.一年内衰弱整体水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说明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状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3.个人、社会和机构因素会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其中躯体功能对衰弱的作用最关键。营养不良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随时间恶化明显。提示应尽早识别并干预其中影响老年人衰弱水平及变化的因素,以延缓甚至逆转衰弱,避免出现不良健康结局。4.躯体功能主要通过健动式休闲活动对衰弱产生影响。所以,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地参加健动式休闲活动来延缓衰弱,提高生活质量。

刘珏华[9](2020)在《《不宜居住的地球—变暖之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多年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在繁荣之下,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不断暴露。The Uninhabitable Earth:Life After Warming(《不宜居住的地球——变暖之后》)一书通过直观的数据阐述了全球变暖对我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该书为科技类文本,涉及大量气候、疾病、经济类专有名词,引用数据较多,句式结构复杂且长难句较多,逻辑结构紧凑。本翻译实践报告以The Uninhabitable Earth:Life After Warming第二章中最后六个小节作为源语文本,以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笔者以初始规范、预备规范为指导,确定了译文整体倾向性,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随之在操作规范的指导下,从形式结构和语意表达两个方面,笔者分析了在进行该翻译实践中遇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形式结构方面,笔者从统一标点符号,调整句子逻辑结构和转换语态三个部分进行分析,确保译文行文形式的统一;在语意表达方面,笔者将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显化,指明其真实含义,对简化语意进行增添,保证语意完整,将文中指代用复现手法清晰表现。同时,笔者对结构词的处理进行规范,使语句衔接更为连贯通畅。本次翻译实践项目的意义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将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与科技文本结合,有利于为科技翻译工作者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视角;其二,通过笔者的实践和反思,探究气候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尝试为气候类文本翻译提供材料支撑;其三,通过翻译此节选文本,希望能强化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国内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思考。

陈伟[10](2020)在《切斯特曼专业规范视域下《特拉华河筑坝历程》英汉节译报告》文中指出《特拉华筑坝历程》(Damming the Delaware—The Rise and Fall of Tocks Island Dam)是一本典型的流域管理类专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切斯特曼专业规范为理论基础,对该书的英汉节选翻译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作为一套伦理体系,切斯特曼专业规范旨在保证译者的伦理素养。它由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三大部分组成。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中,责任规范主要针对译者责任,确定诚实守信的译员素质导向;交际规范主要针对语言风格,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正式性文风;关系规范主要针对人际关系,主张协调各方关系,要求译者协调与原文作者、目的语读者、赞助人之间的关系。笔者运用实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译者如何在上述规范体系中确保伦理素养,进而保证译文质量。通过归纳与分析,笔者发现切斯特曼专业规范理论对学术翻译的规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在学术翻译中,译者应构建一种以职业责任、交际关联和人际协调为价值导向的翻译策略体系。最后,希冀本报告能为学术翻译实战中的译者提升专业素养和译文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Philadelphia Water Bad for Elderly Health — Stud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hiladelphia Water Bad for Elderly Health — Study(论文提纲范文)

(1)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身体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breviation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Review of the Image of the Body in Modern Western Aesthetics
    The Body and Virginia Woolf
    Sources for Woolfs Critical Thinking on the Body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One:Woolf's Conceptions of the Gender-confined Body
    1.1 The Constraints on the Gender-confined Body
        1.1.1 The Constraints on Male Body
        1.1.2 The Constraints on Female Body
        1.1.3 Performativity of Gender
    1.2 The Resistance from the Gender-constrained Body
        1.2.1 The Resistance from Male Body
        1.2.2 The Resistance from Female Body
    1.3 Intersubjectivity:In Search of a True Self
        1.3.1 Being-towards-death
        1.3.2 Being-with-others
Chapter Two:Woolf's Aesthetics of the Sensory Body
    2.1 The Sensory Body in Confinement
        2.1.1 The Constrained Sensory Body
        2.1.2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aint of the Sensory Body
    2.2 The Sensory Body in Liberation
        2.2.1 Signs of Liberation within the Domestic Space
        2.2.2 Liberation by Virtue of a Shift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2.3 The Mind-Body Negotiation in Perception
        2.3.1 The Neglect of the Body
        2.3.2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Mind
Chapter Three:Woolf's Aesthetics of the Body of Becoming
    3.1 The Body Constrained by Escaping Nature
        3.1.1 The Constrained Body within Pointz Hall, the House
        3.1.2 The Uncontrollable Essence of Nature
    3.2 The Liberated Body in the Landscape
        3.2.1 'Reason Rooted in the Bowels of the Earth'
        3.2.2 The Body in Movement
    3.3 The Body that Registers History and Reality
        3.3.1 The Fus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dividual Identity
        3.3.2 The Continuity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Animalit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List of Publication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excerpts)(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1.2 Task Description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2.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Ⅱ Translation Process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 Preliminary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and Polishing
Chapter Ⅲ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3.1.1 Difficulties at the Lexical Level
        3.1.2 Difficultie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hapter Ⅳ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Conversion
        4.1.2 Addition
        4.1.3 Omission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Th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4.2.2 The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Chapter Ⅴ Conclusion
    5.1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3)多尺度评估加纳阿苏提菲县北区(Kenyasi)的金矿开采对农业土地利用,农民福利和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MENT
ADATOR STEPHANIE WORLANYO
ABSTRACT
摘要
Innovation from the Study
Progress/Results from the work
List of selected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1.0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1.1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Objectives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5 Scope and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1.6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2):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2.0 Introduction to chapter two
    2.1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ining in Ghana
    2.2 Overview of Multi-scale gold mining in Ghana
    2.3 Large-scale Mining (LSM) in Ghana
    2.4 Small-scale mining (SSM) in Ghana
        2.4.1 Dig and Wash method
        2.4.2 “Changfan method”
        2.4.3 Underground “ghetto method”
        2.4.4 Anomabu method
        2.4.5 Dredging
    2.5 Overview of the Impacts of gold mining in Ghana.
    2.6 Economic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the Ghanian economy
        2.6.1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mining on Livelihoods
        2.6.2 Microeconomic effects of mining on Livelihoods
    2.7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2.7.1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Ghana.
        2.7.2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land, and soil quality
        2.7.3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vegetation /ecosystem cover
        2.7.4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Agriculture and farming in Ghana
        2.7.5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in Ghana
    2.8 Impacts of Gold mining on the society
CHAPTER THREE: STUDY METHODOLOGY
    3.0 Introduction to Chapter three
    3.1 The study area (Asutifi North District)-Kenyasi
        3.1.1 Climate and Vegetation
        3.1.2 Household Siz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3.1.3 Economic Potentials
        3.1.4 Fertility, mortality, and migration
        3.1.5 Household Siz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3.1.6 Marital status
    3.2 Newmont Ghana Gold Mining in Asutifi North District
        3.2.1 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employment capacity of NGGL
    3.3 Data Sources, sample size, and sampling technique
        3.3.1 Sources of Data and Survey Instrument
    3.4 Theoretical Framework
    3.5 Conceptualiz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3.6 Factor analysis (FA)
    3.7 Concept of impact evaluation
    3.8 Theoretical review of Heckman Selection Bias and Treatment Effect
        3.8.1 The First Step model specification: Selection Model
        3.8.2 The Second Stage: The Outcome Equation
    3.9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3.10 Modeling the effect of mining activities on the welfare of farmer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0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4.1 Gender of Household Heads
    4.2 Marital Status of Household Heads
    4.3 Educational Status of Surveyed Households
    4.4 Distribution of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in the Study Area
        4.4.1 Land ownership and use
        4.4.2 Asset ownership of the respondents
        4.4.3 Access to social amenities
        4.4.4 Occupation of respondents
    4.5 The effects of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ivelihoods
    4.6 Distribution of Farmers across Socio-Demographic and Production Variables
    4.7 Factor retention
        4.7.1 Testing of results: Cranach’s alpha (α)
        4.7.2 Indicators of Capability and Factor Analysis
    4.8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and-use conversion among farmers in the district
    4.9
        4.9.1 Farmer’s Age
        4.9.2 Gender
        4.9.3 Distance from the household to the farm
        4.9.4 Farmer’s experience
        4.9.5 The total land size
        4.9.6 The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access road
    4.10 Effects of mining on farmers’ arable land
    4.11 Effect of land-use conversion on farmers welfare/livelihood
        4.11.1 Land use
        4.11.2 The total amount received from the sale of farm produce
        4.11.3 Access to extension
        4.11.4 Marital status of a respondent
    4.12 Major alternative uses of land in the district
    4.13 Mode of compensation from NGGL to affected farmers
CHAPTER FIVE: SUMMARY,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5.0 Introduction to Chapter five
    5.1 Summary of key findings
    5.2 Key conclusions from the models
    5.3 Policy Recommendations
    5.4 The Way Forward
        5.4.1 Increased Compensation
        5.4.2 Law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5.4.3 Public Education
        5.4.4 Provision of Credits
        5.4.5 Protected areas
        5.4.6 Proper planning:
        5.4.7 Monitoring
        5.4.8 Policy reforms
References
Appendix

(4)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崛起的印度-粮食系统转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and Its Authors
    Reasons for Text Selec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1.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1.2.2 While-translation Work
        1.2.3 Post-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1.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2.1.1 Relevant Studies Abroad
        2.1.2 Relevant Studies at Home
    2.2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Theory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3.1 Level Shifts in E-C Translation
        3.1.1 Shifts of Tense and Aspect
        3.1.2 Shifts of Plural Forms
    3.2 Category Shifts in E-C Translation
        3.2.1 Structure-shifts
        3.2.2 Class-shifts
        3.2.3 Unit-shifts
    3.3 Discourse Shifts in E-C Translation
        3.3.1 Selection of Words in Specific Contexts
        3.3.2 Reconstruction of Sentence Structure
        3.3.3 Explicitation of Implicit Cohesion
    3.4 Cultural Expression Shifts in E-C Translat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5)被动式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被动式室内人员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2 被动式摔倒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3 被动式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1.2.4 面临的主要挑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被动式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相关技术及理论
    2.1 基于射频标签的被动式室内定位技术
        2.1.1 无源UHF RFID原理
        2.1.2 基于相似性匹配的室内定位算法
        2.1.3 基于三角测量的定位算法
        2.1.4 基于标签反向散射分析的定位方法
    2.2 基于雷达的被动式室内定位技术
        2.2.1 室内感知雷达种类与基本原理
        2.2.2 基于雷达的室内定位基本原理与流程
        2.2.3 预处理
        2.2.4 目标检测
    2.3 基于雷达的被动式摔倒检测技术
        2.3.1 基于雷达的摔倒检测基本原理与流程
        2.3.2 特征提取
        2.3.3 特征匹配与识别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超高频RFID被动式室内定位
    3.1 引言
    3.2 RFID室内信号传输模型
        3.2.1. 前期准备试验
        3.2.2. 反向散射信号模型的建立
    3.3 基于PSO的WallSense定位系统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基于PSO的定位算法
        3.3.3. 改进的PSO定位算法
        3.3.4. 算法总结
    3.4 系统实现与评估
        3.4.1 实验设备与环境
        3.4.2 固定标签数量定位实验
        3.4.3 标签数量的影响
        3.4.4 系统成本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R-UWB雷达的室内定位
    4.1 引言
    4.2 基于IR-UWB单站雷达的室内定位方法
        4.2.1 IR-UWB单站雷达的数据获取
        4.2.2 数据预处理
        4.2.3 改进的自适应杂波移除算法
        4.2.4 滤波与路径衰减补偿
    4.3 实验结果与评估
        4.3.1 实验设备与环境
        4.3.2 运动目标测距实验结果
        4.3.3 静止目标测距实验结果
        4.3.4 目标定位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onvLSTM及IR-UWB雷达的室内摔倒检测
    5.1 引言
    5.2 基于IR-UWB单站雷达及ConvLSTM的室内人员摔倒检测
        5.2.1 数据预处理
        5.2.2 网络结构
    5.3 实验结果与评估
        5.3.1 实验设备与环境
        5.3.2 性能评估
        5.3.3 样本帧数影响评估
        5.3.4 方法可迁移性评估
        5.3.5 对新目标的适应性评估
        5.3.6 系统成本与执行时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Objective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2.2.1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2.2.2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elected
        2.2.3 Translation Plans Made
    2.3 Translation Process
    2.4 Measures Taken after the Translation Task
        2.4.1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Text
        2.4.2 Evaluations from the Customers
Chapter3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Key Point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3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pular MedicalScience Text
Chapter4 Case Study
    4.1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2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ed Stucture
    4.2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3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and Their Solutions
        4.3.1 Cohesion and Coherence Between Sentences
        4.3.2 Cohesion and Coherence Between Paragraphs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Ⅰ Glossary
AppendixⅡ Source Text
Appendix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7)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Aid to Tanzania:2008-2018(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Abbreviation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1.3 Objective of the Study
        1.3.1 General objective
        1.3.2 Specific objectives
    1.4 Research Questions
        1.4.1 Main research question
        1.4.2 Specific questions:
    1.5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6 Research Methodology
        1.6.1 Procedure
        1.6.2 Data collection
        1.6.3 Data analysis
    1.7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1.8 Scope of the study
    1.9 Theoretical Framework
    1.10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1.11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ies on Foreign Aid and Development
        1.11.1 Development theory based
    1.12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2.2.1 Foreign aid
        2.2.2 Foreign aid policy
    2.3 Political Economy
        2.3.1 Development and its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2.4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Foreign Aid
    2.5 Approaches to Foreign Aid and Development
    2.6 US and China Foreign Aid and their Policy
    2.7 The Effect of the US and China Ai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2.8 Knowledge Gap
Chapter Ⅲ: Foreign Aid, Motives, and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3.1 Understanding the Motives of Aid
    3.2 Motives of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oreign Aid
    3.3 Linking Donor Motives and Aid Effectivenes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3.4 Role of Aid on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3.5 Schools of Thought on Aid Motives and Development
Chapter Ⅳ: The Role of US and China Aid towards Development to Tanzania
    4.1 USA AND China Aid Areas: 2008-2018
        4.1.1 Aid and Tanzania
    4.2 The Chinese Aid to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Tanzania
    4.3 Linking 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4.4 USA and Chinese Role on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4.4.1 USA Role towards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4.4.2 Chinese role on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4.5 China and US Aid Allocation to Tanzania
    4.6 The US and China Aid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4.7 Achievements of the US and China 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Chapter Ⅴ: Assessment of Aid between USA and China to Tanzania's Development
    5.1 Introduction
    5.2 The Politics in Tanzania
    5.3 Foreign Relations of Tanzania
    5.4 Tanzania's Economy and Infrastructure
    5.5 Does the Country need External Aid Programs?
    5.6 US Aid to Tanzania
    5.7 Why does the US keep Injecting more Aid Funds and its Impact to Tanzania?
    5.8 China's Aid to Tanzania
    5.9 Why does China keep Injecting more Aid Fund and its Impact to Tanzania?
    5.10 US and China Aid Conditionality
    5.11 Assessment of US and China Aid Comparison Outcomes
Chapter Ⅵ: Perceptions of Foreign Aid to Development
    6.1 Overview of Perceptions
    6.2 Perceptions on the Role of Foreign Aid and Development
    6.3 Tanzania's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Role of the US and China aid on Development
    6.4 Perceptions on Foreign Aid and its Effectivenes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nzania
    6.5 Main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Chapter Ⅶ: Summary of Findings, Conclusion, Recommend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7.1 Introduction
    7.2 Main Study Findings
    7.3 Conclussion
    7.4 Recommend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7.5 Area for Further Research
Bibliography
Interviews
ANNEXURE-1
ANNEXURE-2
ANNEXURE-3

(8)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识别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结构
    1.5 本研究相关概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综述
        2.1.1 衰弱概念
        2.1.2 衰弱患病率现状
        2.1.3 衰弱评估工具
        2.1.4 衰弱对不良结局的影响
        2.1.5 衰弱的影响因素
        2.1.6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2.2.2 健康生态学模型
        2.2.3 活动理论
    2.3 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
    2.4 研究思路
第三章 FRAIL-NH量表在养老机构老年人中的跨文化调适和验证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
        3.1.4 研究工具
        3.1.5 统计方法
        3.1.6 资料收集
        3.1.7 质量控制
        3.1.8 伦理学考量
    3.2 结果
        3.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FRAIL-NH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3.2.3 信度
        3.2.4 聚合效度
        3.2.5 诊断性能和效标关联效度
    3.3 讨论
        3.3.1 翻译质量评价
        3.3.2 信度
        3.3.3 聚合效度
        3.3.4 诊断性能
        3.3.5 效标关联效度
第四章 FRAIL-NH量表与其他衰弱评估工具对不良结局预测作用比较
    第一阶段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评估工具的筛选
        4.1.1 资料与方法
        4.1.2 结果
    第二阶段 FRAIL-NH量表与其他衰弱评估工具对不良结局预测作用比较
        4.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2 结果
        4.2.3 讨论
第五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观察变量与测量工具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失访老年人和非失访老年人的基线资料比较
        5.2.2 养老机构老年人特征
        5.2.3 衰弱影响因素分析
    5.3 讨论
        5.3.1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状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
        5.3.2 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
第六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躯体功能对衰弱的预测:休闲活动的中介作用
    6.1 研究对象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观察变量与测量工具
        6.1.3 统计分析
    6.2 结果
        6.2.1 养老机构老年人休闲活动概况
        6.2.2 养老机构老年人躯体功能、休闲活动类型和衰弱的相关关系
        6.2.3 养老机构老年人躯体功能、休闲活动类型和衰弱的关系
        6.2.4 敏感性分析
    6.3 讨论
        6.3.1 躯体功能和休闲活动的关系
        6.3.2 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和衰弱的关系
        6.3.3 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在躯体功能和衰弱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不宜居住的地球—变暖之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2.1 文本内容
    2.2 文本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操作
    3.3 译后审校
第四章 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4.1 翻译规范理论
    4.2 形式结构与文本语言规范
        4.2.1 标点符号的规范统一
        4.2.2 长句的结构调整
        4.2.3 语态的转换
    4.3 语意表达与文本语言规范
        4.3.1 指修辞手法的显化
        4.3.2 语义的补充
        4.3.3 指示代词的复现
        4.3.4 结构词的处理
    4.4 小结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经验总结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实践原文及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10)切斯特曼专业规范视域下《特拉华河筑坝历程》英汉节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Project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Purpose and Value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2 In-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3 Source Text Analysis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Texts
    3.2 Features of Damming the Delaware
Chapter4 Theoretical Basis
    4.1 Overview of Chesterman’s Norm Theory
        4.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4.1.2 Chesterman’s Norm Map
    4.2 Theoretical Beacon:Professional Norms
        4.2.1 Threefold Set of Norms
        4.2.2 Feasibility of the Norms for the Project
Chapter5 Case Analysis
    5.1 Guided by the Accountability Norm
        5.1.1 On Honesty
        5.1.2 On Quality
    5.2 Guided by the Communication Norm
        5.2.1 For Understandability
        5.2.2 For Formality
    5.3 Guided by the‘Relation’Norm
        5.3.1 ‘Relation’with the ST Author
        5.3.2 ‘Relation’with the TT Reader
        5.3.3 ‘Relation’with the Commissioner
Chapter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A Developed ATT Code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四、Philadelphia Water Bad for Elderly Health — Study(论文参考文献)

  • [1]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身体美学思想研究[D]. 王敏. 山东大学, 2021(11)
  • [2]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excerpts)[D]. 田立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多尺度评估加纳阿苏提菲县北区(Kenyasi)的金矿开采对农业土地利用,农民福利和环境的影响[D]. 吴疏影(Adator Stephanie Worlanyo).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4]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崛起的印度-粮食系统转型》(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彭亚平. 兰州大学, 2021(02)
  • [5]被动式室内定位及摔倒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马良. 山东大学, 2020(04)
  • [6]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翻译实践报告 ——以医学科普类文本汉译为例[D]. 袁洁.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Aid to Tanzania:2008-2018[D]. Suleiman Haji Suleiman. 山东大学, 2020(08)
  • [8]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识别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D]. 赵梦. 山东大学, 2020(11)
  • [9]《不宜居住的地球—变暖之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珏华. 湘潭大学, 2020(07)
  • [10]切斯特曼专业规范视域下《特拉华河筑坝历程》英汉节译报告[D]. 陈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费城水对老年人健康不利 — 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