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治疗母牦牛无性行为方法的比较研究

两种治疗母牦牛无性行为方法的比较研究

一、两种方法治疗母牦牛乏情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燕,丁路明[1](2020)在《牛犊营养和健康管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牛犊自身的免疫力弱,其护理与营养对后期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文章对牛犊的初乳供给、营养饲料的补给、牛舍的清洁以及对疾病的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综述分析,可以为牧场牛犊的营养与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谢建鹏[2](2020)在《冷季补饲后牦牛卵巢miRNA和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海拔地区,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牦牛主要以放牧为主,产区饲草料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牦牛生产水平的提高。牦牛的生产水平低下与其繁殖力较低有着紧密关系。因此,为了提高牦牛的繁殖力,本研究在冷季补充混合饲料,提高牦牛的营养水平,并且结合遗传学方法从遗传本质上提高牦牛的繁殖效率,进而提高牦牛的生产水平。本研究选取20头年龄相近的空怀母牦牛,随机选取10头作为实验组(CS),其余10头作为对照组(CON)。实验开展时间为寒冷季节(2-5月份),冷季补充混合饲料实验结束之后,测定牦牛生产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浓度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S和CON牦牛的卵巢组织进行Small RNA测序,获取差异表达miRNA,预测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并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牦牛通过营养水平与繁殖力相关的miRNA。通过冷季补充混合饲料实验发现,部分实验组牦牛在非繁殖季节(6月份)也出现发情症状,为了了解这种非繁殖季节表现发情的分子调控机理,本实验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构建了非繁殖季节(6月份)和繁殖季节(8月份)发情牦牛血清组织文库,筛选由营养因素引起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寒冷季节补饲,CS牦牛体重显着高于CON牦牛(P<0.05),CS牦牛平均日增重(ADG)极显着高于CON(P<0.01)。两组牦牛血清生化指标: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RIG)、胆固醇(CHOL)浓度,CS牦牛显着高于CON(P<0.05)。两组牦牛血清中繁殖激素浓度变化,CS牦牛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ROG)浓度显着高于CON(P<0.05)。2.总共鉴定了1074个miRNA(670个已知miRNA和404个新miRNA),对其表达量进行了显着性统计分析,共有51个差异表达miRNA,CS组和CON组比较后发现,其中26个miRNA表达上调、25个miRNA表达下调。3.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代谢过程(protein metabolic process),代谢过程的调节(regulation of metabolic process),细胞对氨基酸刺激的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amino acid stimulus),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ctivity)等一些与代谢相关的GO功能。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牦牛繁殖间接相关的代谢通路,如β-丙氨酸代谢(beta-alanine metabolism),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鞘脂类代谢(sphingolipid metabolism),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and glutamate metabolism),肌醇磷酸代谢(inositol phosphate metabolism)等。4.成功构建靶基因VEGFA和KLF7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p GL3-pr omoter-wt VEGFA-3′UTR、p GL3-promoter-mt VEGFA-3′UTR、p GL3-promoter-wt KLF7-3′UTR、p GL3-promoter-mt KLF7-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靶基因VEGFA和KLF7的野生型载体+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极显着低于野生型载体+mimics NC组(P<0.01),突变型载体+mimics组与突变型载体+mimics NC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pGL3-promoter+mimics组与pGL3-promoter+mimics NC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VEGFA是miR-200b的靶基因;KLF7是miR-223的靶基因。5.利用iTRAQ技术对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牦牛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发现了2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16个差异蛋白表达上调,9个差异蛋白表达下调。GO和KEGG分析表明,钙信号传导途径和β-丙氨酸代谢可能是营养调控季节性发情的候选通路。使用平行反应监测技术(PRM)验证了差异蛋白表达,并最终筛选了α-2-巨球蛋白(A2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2)和α-1B糖蛋白(A1BG)为候选蛋白。通过寒冷季节补饲后提高牦牛的生长性状和繁殖水平,并且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TRAQ蛋白组学技术,经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功能分析,筛选到了6个关键的miRNA(miR-483、miR-449a、miR-223、miR-200b、miR-200a和miR-2431-5p)和3个候选差异蛋白(A2M、IGF2和A1BG)。它们与提高牦牛营养水平进而提高牦牛繁殖效率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今后需在细胞水平以及更深层次的验证它们的具体调控机制,该研究为冷季通过补饲进而提高牦牛的繁殖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筱艳[3](2020)在《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繁殖性能是养羊业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绵羊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和机理研究,对发展现代绵羊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检测分析了不同产羔性状绵羊母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探索性研究了绵羊血液中是否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蛋白,绵羊血液BMPR1B蛋白与发情季节和性成熟的相关性,以及绵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与生殖激素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为研究BMPR1B基因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的机制和机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研究(1)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已知产羔性状的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蒙古羊产双羔母羊和常年发情的多胎小尾寒羊、多胎湖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SNP和产羔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绵羊品种的母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均存在A→G突变,产单羔蒙古羊、产双羔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母羊群体中++型、B+型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00、0.1939、0.0061,0.7682、0.2185、0.0132,0.0625、0.5438、0.3938,0、0.1311、0.8689。在各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产羔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BMPR1B基因Fec B位点G等位基因是多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主效基因分子标记,但该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产双羔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2)通过提取产单羔蒙古羊等绵羊母羊血液中RNA、用RT-PCR结合c DNA测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证明在绵羊血液中有BMPR1B基因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液血清,结果表明血液中存在BMPR1B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依据。2.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1)用ELISA方法对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春季,4月份)和发情季节(秋季,11月份)成年母羊血清BMPR1B蛋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力的绵羊母羊的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均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极显着高于发情季节(P<0.01)。表明绵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变化和绵羊发情季节有关。因此,推测绵羊血液的BMPR1B蛋白含量可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绵羊发情季节,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与产单羔蒙古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而产双羔蒙古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和产单羔蒙古羊(P<0.05)。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多胎性是由于BMPR1B基因Fec B突变导致,而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对蒙古羊母羊产双羔有显着影响。在绵羊的乏情季节,产多羔湖羊显着高于产多羔小尾寒羊、产双羔蒙古羊、产单羔蒙古羊(P<0.05),而产多羔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双羔母羊、产单羔母羊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说明血液中BMPR1B蛋白对蒙古羊卵泡活动静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血液BMPR1B蛋白可能起到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使卵巢卵泡活动处于静止状态,出现乏情,而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可能由于BMPR1B基因的Fec B突变,导致卵巢卵泡仍然能生长发育排卵,表现出发情。(2)对春季4月份不同年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从3月龄到12月龄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3个品种母羔羊具有基本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不同繁殖力母羔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显着升高的时间与其性成熟基本一致,说明不同年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性成熟有关。表明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可能对其性成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用ELISA方法测定分析已知产羔性状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血清中BMPR1B蛋白和LH、FSH、PROG生殖激素研究结果表明:(1)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从发情开始第0 d到第2 d产单羔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快速增加,出现一个高峰,然后快速下降到第4 d,这可能与排卵有关,然后从第4 d~16 d(再次发情前)持续上升,出现第二个峰,达到最高峰值,说明在发情周期中随着卵泡的发育血液BMPR1B蛋白逐渐增加。从16 d到再次发情开始时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急剧下降。表明母羊发情开始0 d血液中BMPR1B蛋白处在最低水平,在发情周期中可能低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母羊的发情开始,较高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卵泡的生长。从整个发情周期中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来看,血液中BMPR1B蛋白可能对母羊的发情、卵泡的发育生长及排卵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2)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基本相似。但在发情周期0 d~16 d中产双羔蒙古羊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P<0.01),表明在蒙古羊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与排卵数增加和产双羔有关。(3)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和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和PROG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基本相似,LH和FSH变化趋势相似。从总体来看,通过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了绵羊血液中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BMPR1B蛋白,并且绵羊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产羔性状、发情季节、性成熟、发情周期中卵泡的发育和母羊的发情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科学依据。

魏海燕[4](2020)在《饲喂黄芪对断乳牦牛犊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通过营养调控措施达到增强动物的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缓解应激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已经成为畜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刚断奶的牛犊,瘤胃发育是其营养吸收和代谢的关键环节。黄芪作为一种常用大宗中草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其具有补气、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本文利用黄芪干燥根粉和水浸提液分别进行体外发酵和断奶牛犊的饲喂试验,为利用黄芪作为中药饲料添加剂饲喂反刍幼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添加黄芪超细粉和抗生素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为探究添加中药黄芪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苜蓿草粉作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黄芪超细粉和四环素(抗生素)(5%苜蓿干草粉重),并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测定其发酵特征。结果表明:(1)在体外发酵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发酵过程中,对照组和黄芪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着升高(P<0.05),且在发酵的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TVFA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四环素组(P<0.05)。(2)瘤胃微生物经过16SrRNA基因测序,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发酵过程中,对照组和黄芪组的厚壁菌显着升高(P<0.05),而四环素组显着降低(P<0.05);且黄芪组的变形菌门显着升高(P<0.05)。三个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普雷沃氏菌属。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和四环素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显着降低(P<0.05),且黄芪组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二饲喂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4头6到7个月大且相似遗传背景的断奶牦牛犊,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不同水平的黄芪粉浸提液(ARE):0 mL/kg DMI(ARE0)、20 mL/kg DMI(ARE2)、50 mL/kgDMI(ARE5)和80 mL/kg DMI(ARE8),试验期为75天(预饲期15天,正饲期60天)。结果表明:(1)黄芪根水提物添加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着高于不添加组(P<0.05),且随着水提物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ARE5和ARE8组的饲料转化率(ADG:DMI)显着高于ARE0和ARE2组(P<0.05)。(2)ARE8组瘤胃乙酸浓度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ARE0,ARE2和ARE5组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随着牛犊饲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ARE8组的TVFA浓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三饲喂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血清中总抗氧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胰岛素(INS)随着牛犊饲喂时间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在试验第60天,ARE8组牛犊血清中SOD浓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而ARE0组血清T-AOC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2)添加黄芪水提物组牦牛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浓度随着饲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在试验第60天,ARE8组牛犊血清IgA的浓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ARE5和ARE8组牛犊血清中IgG的浓度显着高于ARE0和ARE2组(P<0.05)。(3)各处理组牦牛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随饲喂时间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ARE8组牛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试验四饲喂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1)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是牦牛犊瘤胃的优势细菌门(分别占所测定的OTUs数目的42.5、48.1和1.14%);其中随着黄芪浸提液添加水平的增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增加(P<0.05),而拟杆菌门占比降低(P<0.05)。(2)共测得79个细菌属,其中核心核心细菌属分别为Rikenellaceae RC9(15.5%)、Succiniclasticum(13.9%)and Prevotella 1(12.5%);ARE5组和ARE8组RikenellaceaeRC9gutgroup、Succiniclasticum和Prevotella1属细菌的丰度显着高于ARE0组(P<0.05)。(3)ARE8组牛犊瘤胃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而各个处理组在物种丰度即物种数量上没有显着差异(P>0.05)。(4)综上所述,当在牦牛犊饲粮中添加黄芪根水提物显着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并且提高了饲料转化率。添加黄芪根水提物提高了牦牛犊瘤胃乙酸和丙酸浓度,血液抗氧化指标和相关免疫指标的含量水平;同时提高了牛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解纤维细菌的含量。实验结果证明,黄芪水提物可以作为植物性饲料添加剂补饲断乳牦牛犊,最佳添加量为日干物质采食量的50-80 mL/kg。

赵耀[5](2020)在《蓝狐繁殖期主要生殖激素及性器官组织学检测与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蓝狐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蓝狐繁殖力已经成为影响养殖场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蓝狐激素水平是影响其发情表现及生殖器官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繁殖力的重要标准。目前蓝狐的养殖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国内外有关蓝狐生殖生理在许多方面尚显缺乏。对此,进行了以下实验:1.对正常发情1 1只母蓝狐的血清样本通过放射免疫法(RIA)进行主要生殖激素水平检测。2.对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不发情蓝狐各6只进行类固醇激素水平检测及对应的生殖器官(卵巢、子宫)发育状态组织学观察。3.对繁殖障碍蓝狐使用外源性激素促发情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发情的蓝狐促卵泡素最大值为2.17±0.69 U/L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为8.82±1.83 U/L均呈波动式分泌;雌二醇在发情期和妊娠期处于恒定水平,最大值为27.73±23.19 ng/L;孕酮在发情期和妊娠期前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峰值为2.41±1.35μg/L,在妊娠后期显着下降,并在分娩当天达到最低(P<0.05);催乳素在发情期和妊娠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最大值为0.21±0.05 U/L,虽有波动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测定典型发情、非典型发情、不发情蓝狐类固醇激素水平中,雌二醇在尿液中的含量显着高于粪便,尤其在典型发情组更高,达到11065.17±546.76 ng/L,且在不同组间差异明显,而孕酮含量与粪中却差异不大;孕酮含量在典型发情母狐粪便中含量稍高于尿液,但在不发情母狐中明显高于尿液,为16.61±0.63μg/L。粪尿测定孕酮和雌二醇激素含量与发情表现比,三组相关性显着。粪、尿作为类固醇检测样本,虽然含量有差异,但变化趋势一致,都可使用。卵巢与子宫发育在典型发情母蓝狐中体积较大,卵巢可见各级卵泡和多个黄体,子宫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排列紧密,固有层内可见大量腺体;在非典型发情母蓝狐卵巢、子宫发育与典型发情母狐相类似;在不发情母蓝狐卵巢、子宫呈幼稚状态,卵巢中卵泡多处于闭锁状态,无卵母细胞,也无黄体,固有层间质细胞及肌层肌细胞排列更为紧密。对30只繁殖后期不发情母蓝狐联合使用不同组合的外源性生殖激素,有5只出现典型发情征兆,输精结果有3只出现假妊娠,但均无产仔。说明使用外源激素能够促使部分不发情的母蓝狐发情,但不产仔。

张琳钦[6](2020)在《Kisspeptin-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哺乳动物生殖启动的关键因子Kisspeptin是Kiss-1基因编码的一种短肽。在对多种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发现,Kisspeptin在下丘脑、神经中枢、卵巢等部位均有分布,而它的最小活性片段,具有高度物种间保守性的Kisspeptin-10(Kp-10)对动物卵巢内的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孕酮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Kp-10是否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激素分泌同样具有调控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试验采用抽吸法提取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并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验培养的细胞是否为卵巢颗粒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CCK及ELISA检测Kp-10对细胞增殖和孕酮分泌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Kp-10对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结合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初步探讨Kp-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孕酮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体外培养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选取适宜卵巢,抽吸法提取细胞,免疫荧光(FSHR)检验其是否为颗粒细胞。HE染色和CCK法,探究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和细胞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FSHR阳性率>97%,验证了其为卵巢颗粒细胞;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角形或梭形,并伸出伪足,呈放射状生长。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于72 h后,进入平台期。(2)Kp-10对体外培养的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孕酮分泌的影响。细胞在含有FBS的培养基中培养贴壁后,逐步替换至无血清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Kp-10,CCK法观察细胞在72 h内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孕酮含量,流式测凋亡。结果表明,Kp-10处理可显着增加颗粒细胞的活力(p<0.05),100nmol·L-1时可显着促进孕酮的分泌(p<0.05),PI染色,细胞有凋亡。(3)Kp-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作用机制可能受胞内钙离子信号通路影响。加入不同浓度的Kp-10、Verapamil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24h后,ELISA测孕酮含量,流式测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表明,Verapamil降低孕酮分泌,20、50 nmol·L-1时,达显着降低水平(p<0.05);100nmol·L-1 Kp-10与不同浓度的Verapamil共同处理时,孕酮含量有所提升,但不能逆转其对孕酮分泌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胞内Ca2+浓度,其结果与检测的颗粒细胞孕酮分泌水平相一致。综上,Kp-10能促进体外培养的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其影响孕酮分泌的机制可能与胞内Ca2+浓度相关。

夏忆[7](2020)在《母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转录组mRNA和miRNA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牦牛(Bos grunniens)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畜种,是高原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牦牛繁殖力低,脑垂体对其发情周期的调控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集卵泡期与黄体期麦洼牦牛垂体前叶组织分别构建文库,应用Hi 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卵泡期与黄体期牦牛垂体转录组及mi RNAs的差异。(1)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垂体转录组比较分析。卵泡期与黄体期垂体Clean Reads分别为55 386 722条和60 942 518条,有83.71%和84.89%比对到牦牛参考基因组序列上。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分别有9 988个和14 093个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log2Fold change│≥1且错误发现率(FDR)≤0.01为筛选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结果表明相对于黄体期,卵泡期脑垂体有439个上调DEGs,198个显着下调DEGs。这些DEGs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KEGG注释结果表明,DEGs涉及254条通路,其中显着富集25条。(2)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mi RNAs比较分析。将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垂体的Hiseq测序结果与mi RBase数据库比对,获得牦牛卵泡期和黄体期垂体Clean Tags分别为18 912 162条和17 393 029条。相对于黄体期,牦牛卵泡期脑垂体有34条下调mi RNAs和20条上调mi RNAs。共预测到172 772条靶基因。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部分,涉及326条通路,其中显着富集8条。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转录组及mi RNAs,揭示了两个阶段DEGs和差异表达mi RNAs靶基因的数量、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为研究牦牛脑垂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发情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福寿,仁青加,颜庭胜,完玛当智,刘湘宁,李海瑞,张寿[8](2014)在《青海省天峻县牦牛的同期发情及早期妊娠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同期发情及早期妊娠诊断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益和生产性能。[方法]在发情季节母牦牛开始出现发情前,使用PG和FSH进行同期发情,对出现发情母牦牛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2个月使用B-超方法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并于4个月后的直肠检查结果进行妊娠诊断复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采用PG和FSH 2种药物处理后牦牛的同期发情率分别达82.00%和86.66%;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达48.78%和50.00%;B-超诊断与直肠检查的符合率达90.47%。

阿秀兰[9](2013)在《西藏牦牛同期发情对比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用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龙仁育种牧场及其周边牧户家的牦牛,在自然放牧状态下,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对比试验。将87头健康无病的牦牛分为3组:试验I组,埋植CUE-MATE+EB+P4+D-PG;试验II组,放置"羊乐"+EB+P4+D-PG;试验III组,埋植CUE-MATE+EB+P4+D-PG+LRH-A3。结果表明:用CUE-MATE+EB+P4+D-PG+LRH-A3处理程序对于繁殖季节的牦牛同期发情率最高,且人工授精实施时间都集中在5661h,总受胎率最高;三种激素处理方法对经产牛的受胎效果均显着或极显着好于初产牛。试验证明,采用本试验设计的三种同期发情处理程序,对于繁殖季节的牦牛都有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尤其是采取CUE-MATE+EB+P4+D-PG+LRH-A3处理程序,阴道栓不易掉落、效果好,适宜在牦牛生产中推广应用。

阿秀兰[10](2012)在《西藏牦牛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是商品牛产业化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研究在自然放牧状态下,选用西藏当雄县牦牛冻精站龙仁育种牧场及其周边牧户家的牦牛,对其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优化试验。89头健康无病的牦牛分为3个组,试验]组,埋植CUE-MATE+EB+P4+D-PG:试验Ⅱ组,放置“羊乐’’+EB+P4+D-PG;试验Ⅲ组,埋植CUE-MATE+EB+Pa+D-PG+LRH-A3.结果表明:(])用CUE-MATE+EB+P4+D-PG+LRH-A3处理程序对于繁殖季节的牦牛有较高的同期发情率,为95%。Ⅰ和Ⅱ、Ⅱ和Ⅲ差异显着(P<0.05);Ⅱ和Ⅲ差异不显着(P>0.05)。(2)试验Ⅰ、Ⅱ、Ⅲ组大部分在处理结束后56-61h内实施人工输精;Ⅰ组和Ⅱ组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和Ⅲ组、Ⅱ绢和Ⅲ组差异显着(P<0.05);(3)试验Ⅰ、Ⅱ、Ⅲ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3.64%、32.26%、65%:在第二情期复配后,总受胎率分别为62.96%、42.86%、73.68%,Ⅰ组和Ⅱ组、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着(P>0.05);Ⅱ组和Ⅲ组差异显着(P<0.05)。因此,建议人工授精最佳时间应在同期处理结束后的56-61h内集中实施。试验证明,采用本试验设计程序化人工授精处理程序对于繁殖季节的牦牛有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尤其是埋植CUE-MATE+EB+P4+D-PG+LRH-A3处理程序,不易掉、效果好,适宜在牦牛生产中推广应用。

二、两种方法治疗母牦牛乏情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方法治疗母牦牛乏情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牛犊营养和健康管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牛犊营养与管理
    1.1 新生牛犊的营养
    1.2 新生牛犊的管理
        1.2.1 牛犊的接产及产后护理
        1.2.2 牛舍的管理
2 牛犊断乳
    2.1 牛犊的早期断奶
    2.2 牛犊断奶管理
        2.2.1 补饲调节对早期断奶牛犊的影响
        2.2.2 断奶方式对早期断奶牛犊的影响
    2.3 牛犊行为应激的调控
3 牛犊饲料与营养
    3.1 新生牛犊到断奶阶段所需的营养
    3.2 断奶牛犊所需的饲料与营养
4 牛犊疾病
    4.1 腹泻
    4.2 球虫病
    4.3 呼吸道疾病
    4.4 体外寄生虫
    4.5 疾病的预防
5 小 结

(2)冷季补饲后牦牛卵巢miRNA和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牦牛补饲研究现状
    1.2 家畜繁殖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1.2.1 性腺轴生理功能的调控
        1.2.2 卵巢生理功能的调控
        1.2.3 卵巢局部因子的调节
    1.3 营养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
        1.3.1 能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3.2 蛋白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3.3 微量元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4 牦牛季节性发情概述
    1.5 miRNA的生物功能及研究进展
        1.5.1 miRNA在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合成过程
        1.5.2 miRNA的作用机制
        1.5.3 miRNA在肌肉中的作用研究
        1.5.4 miRNA在脂肪中的作用研究
        1.5.5 miRNA在垂体中的作用研究
        1.5.6 miRNA对睾丸和精子发生的作用研究
        1.5.7 miRNA对卵巢和卵母细胞的作用研究
    1.6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畜禽上的应用
        1.6.1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1.6.2 蛋白质组学在畜禽上的应用
        1.6.3 iTRAQ技术在血清蛋白组学上的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冷季补饲对牦牛生长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2.1.3 试验样品的采集
    2.2 指标测定及方法
        2.2.1 饲粮营养水平的测定
        2.2.2 生长性状的测定
        2.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2.4 血清繁殖激素浓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冷季补充饲料对牦牛生长性状的影响
        2.3.2 冷季补充饲料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冷季补充饲料对牦牛血清繁殖激素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牦牛卵巢组织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验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3.2.2 试验样品的采集
        3.2.3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3.2.4 文库的检测及高通量测序
        3.2.5 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3.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的表达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总RNA样品检测结果
        3.3.2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3.3.3 小RNA的长度分布
        3.3.4 小RNA序列的分类注释
        3.3.5 miRNA碱基偏好性分布
        3.3.6 miRNA差异表达分析
        3.3.7 实时荧光定量对miRNA表达的验证
        3.3.8 miRNA靶基因预测
        3.3.9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
        3.3.10 潜在与繁殖相关miRNA和靶基因的筛选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bta-miR-200b、bta-miR-223 靶基因的初步鉴定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miRNA的靶基因预测
        4.2.2 靶序列野生型p GL3-Promoter载体构建
        4.2.3 突变型p GL3-Promoter载体构建
        4.2.4 293T细胞的培养
        4.2.5 293T细胞转染
        4.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bta-miR-200b、bta-miR-223 的靶基因预测
        4.3.2 野生型pGL3-Promoter载体构建
        4.3.3 突变型pGL3-Promoter载体构建与鉴定
        4.3.4 不同靶序列与miRNA作用验证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营养诱导牦牛季节性发情血清差异蛋白的鉴定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动物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5.2.2 牦牛的发情鉴定
        5.2.3 试验样品的采集
        5.2.4 iTRAQ蛋白组学技术方法
        5.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5.2.6 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蛋白的提取
        5.3.2 蛋白的质控
        5.3.3 差异蛋白的表达分析
        5.3.4 差异蛋白GO功能注释
        5.3.5 差异蛋白KEGG功能注释
        5.3.6 差异蛋白的验证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 章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论文发表情况
导师简介

(3)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家畜繁殖力及其影响因素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3 营养因素
        1.4 生理及管理因素
    2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及调控
        2.1 卵泡发育
        2.2 卵泡发育的调控
        2.2.1 卵泡发育的激素调控
        2.2.2 卵泡发育的相关因子调控
    3 绵羊BMPR1B基因研究进展
        3.1 BMPR1B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
        3.2 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4 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相关激素的研究进展
        4.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
        4.2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4.3 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4.4 孕激素(progesterone,PROG)
        4.5 雌激素(estrogen,E)
    5 本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简介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5.1.2 ELISA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5.2 免疫印迹技术
        5.2.1 免疫印迹的原理及方法
    6 本研究绵羊品种简介
        6.1 蒙古羊(Mongolian sheep)
        6.2 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
        6.3 湖羊(Hu sheep)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BMPR1B基因多态位点检测
        1.3.1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1.3.2 引物合成
        1.3.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
        1.3.4 PCR产物检测及测序
        1.4 BMPR1B基因m RNA在绵羊血液的表达
        1.4.1 血液RNA提取及c DNA合成
        1.4.2 引物设计
        1.4.3 反转录-PCR(RT-PCR)
        1.5 BMPR1B蛋白在绵羊血清中的表达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BMPR1B基因FecB位点的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分析
        2.1.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2.1.2 BMPR1B基因FecB位点扩增结果
        2.1.3 PCR产物测序结果
        2.1.4 BMPR1B基因FecB位点遗传多态性
        2.1.5 BMPR1B基因FecB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
        2.1.6 BMPR1B基因FecB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关系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m RNA二级结构的影响
        2.2.2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2.2.3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影响
        2.3 绵羊血液BMPR1B基因m RNA的表达
        2.3.1 总RNA提取结果
        2.3.2 目的产物RT-PCR扩增的结果
        2.3.3 RT-PCR产物测序结果
        2.4 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表达
    3 讨论
        3.1 BMPR1B基因多态性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绵羊BMPR1B基因的表达
    4 小结
第三章 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含量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2.2 不同产羔类型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3 发情季节和乏情季节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4 不同年龄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3 讨论
        3.1 绵羊不同繁殖力对血液BMPR1B蛋白影响
        3.2 绵羊季节性发情对BMPR1B蛋白的影响
        3.3 绵羊不同年龄BMPR1B蛋白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含量的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单羔蒙古羊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天数比较
        2.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变化规律
        2.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PROG含量变化规律
        2.4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LH含量变化规律
        2.5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FSH含量变化规律
        2.6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
    3 讨论
        3.1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BMPR1B蛋白变化规律
        3.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PROG变化规律
        3.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FSH和LH变化规律
        3.4 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的互作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试验仪器及设备
    附录2 绵羊血液RNA提取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饲喂黄芪对断乳牦牛犊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新生牛犊营养与管理
        1.1.1 新生牛犊的营养
        1.1.2 新生牛犊的管理
    1.2 牛犊断奶
        1.2.1 牛犊早期断奶
        1.2.2 补饲对早期断奶牛犊的影响
        1.2.3 断奶牛犊的行为应激调控
        1.2.4 断奶牛犊所需要的饲料与营养
    1.3 黄芪的应用
    1.4 血液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添加黄芪超细粉和抗生素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饲料样品处理
        2.1.2 试验动物及瘤胃液的预处理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1.5 体外干物质降解率
        2.1.6 瘤胃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
        2.1.7 瘤胃液氨态氮NH3-N
        2.1.8 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
        2.1.9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
        2.2.1 添加黄芪粉和抗生素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消化率的影响
        2.2.2 添加黄芪粉和抗生素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2.2.3 瘤胃微生物
    2.3 讨论
        2.3.1 添加黄芪粉和抗生素对模拟瘤胃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2.3.2 添加黄芪粉和抗生素对对瘤胃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2.3.3 添加黄芪粉和抗生素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生长性能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日粮
        3.1.4 饲养管理
        3.1.5 饲料样品采集
        3.1.6 瘤胃液采集
        3.1.7 日粮营养成分测定
        3.1.8 生长性能的测定
        3.1.9 瘤胃发酵参数的测定
        3.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瘤胃发酵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黄芪水提物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液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4.1.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4.1.3 血液样品采集与分析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2.2 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 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5.1.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5.1.3 瘤胃液样品采集
        5.1.4 瘤胃微生物DNA的提取以及测序
        5.1.5 测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
        5.2.2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5.2.3 瘤胃细菌组成分析
    5.3 讨论
        5.3.1 黄芪水提物对牦牛犊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物种组成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蓝狐繁殖期主要生殖激素及性器官组织学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蓝狐的生理特征
        1.1.1 动物激素的研究现状
    1.2 生殖激素的化学性质与作用机理
        1.2.1 雌激素(Estrogen)
        1.2.2 孕酮(Progesterone)
        1.2.3 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导发情研究现状
    1.3 母狐发情鉴定方法
        1.3.1 外阴观测法
        1.3.2 阴道角化细胞检测法
        1.3.3 阴道电阻检测综合判定法
    1.4 雌性蓝狐生殖器官及功能
        1.4.1 蓝狐卵巢
        1.4.2 蓝狐子宫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地地理位置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分组
        2.3.2 实验动物及样本处理
        2.3.3 发情鉴定与输精
    2.4 数据处理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正常发情母狐血清主要生殖激素检测
    3.2 发情鉴定
    3.3 不同发情表现母狐类固醇激素水平及性器官组织学观察
        3.3.1 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含量
        3.3.2 尿液中类固醇激素含量
        3.3.3 性器官组织学观察
    3.4 外源性激素诱导乏情蓝狐发情
    3.5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正常发情母蓝狐血清激素的检测
        4.1.1 蓝狐孕酮分泌的特点
        4.1.2 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波动分泌
        4.1.3 雌二醇和孕酮的变化特点
    4.2 不同方式检测蓝狐激素水平
        4.2.1 检测蓝狐激素水平的误差
        4.2.2 尿液检测蓝狐激素水平的缺陷
    4.3 性器官组织学检测
        4.3.1 卵母细胞发育与类固醇激素之间关系
        4.3.2 蓝狐子宫卵巢发育与生殖潜力
    4.4 外源性激素诱导蓝狐发情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Kisspeptin-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青藏高原环境及其特色的牦牛养殖
    1.2 牦牛卵巢的生理特性
        1.2.1 形态特点
        1.2.2 组织结构
        1.2.3 功能
    1.3 卵巢颗粒细胞
        1.3.1 卵巢颗粒细胞的生长
        1.3.2 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
    1.4 Kisspeptin的研究进展
        1.4.1 Kisspeptin及其受体GPR54
        1.4.2 Kisspeptin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1.4.3 Kisspeptin对卵巢机能的影响
        1.4.4 Kisspeptin对激素的影响
        1.4.5 Kisspeptin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
    2.1 本章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分离培养细胞的FSHR鉴定
        2.3.2 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形态观察
        2.3.3 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生长活力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Kp-10在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上的功能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不同处理时间及浓度Kp-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活力影响
        3.3.2 不同浓度Kp-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影响
        3.3.3 Kp-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Kp-10影响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机制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统计方法
    4.3 试验结果
        4.3.1 Verapamil对 Kp-10 促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作用
        4.3.2 胞内Ca~(2+)浓度变化检测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母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转录组mRNA和miRNA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牦牛研究现状
        1.1.1 牦牛数量及分布
        1.1.2 牦牛体型外貌
        1.1.3 牦牛生存环境
        1.1.4 牦牛繁殖特性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1.2.1 转录组测序
        1.2.2 小RNA转录组测序
    1.3 牦牛的发情周期
        1.3.1 卵泡期与黄体期
        1.3.2 母牦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水平变化
    1.4 脑垂体研究进展
        1.4.1 脑垂体结构与功能
        1.4.2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繁殖
        1.4.3 生殖激素对发情周期垂体功能的调控
    1.5 高通量测序在牦牛中的应用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垂体中的研究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转录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总RNA提取及检测
        2.1.4 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
        2.1.5 数据过滤
        2.1.6 参考基因组比对
        2.1.7 新转录本预测
        2.1.8 SNP与INDEL检测
        2.1.9 差异剪接基因检测
        2.1.10 基因表达量分析
        2.1.11 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2.1.12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2.1.13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测序产量统计
        2.2.2 测序质量评估
        2.2.3 参考基因组对比
        2.2.4 测序饱和度分析
        2.2.5 SNP和INDEL分析
        2.2.6 差异剪接基因分析
        2.2.7 基因比对与表达
        2.2.8 组间基因表达情况
        2.2.9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10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2.2.11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2.3 讨论
        2.3.1 测序数据的有效性
        2.3.2 SNP位点和INDEL
        2.3.3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2.3.4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垂体miRNAs比较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3.1.2 试剂与仪器
        3.1.3 文库构建及高通量测序
        3.1.4 原始数据过滤
        3.1.5 小RNAs分类
        3.1.6 miRNAs预测
        3.1.7 小RNA表达定量
        3.1.8 靶基因预测
        3.1.9 差异表达miRNA筛选
        3.1.10 层次聚类分析
        3.1.11 GO显着性富集分析
        3.1.12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数据过滤及片段长度分布
        3.2.2 小RNA分类注释
        3.2.3 小RNA表达定量
        3.2.4 总miRNA靶基因预测
        3.2.5 差异表达miRNAs
        3.2.6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
        3.2.7 靶基因GO显着性富集分析
        3.2.8 靶基因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3.3 讨论
        3.3.1 miRNA检测
        3.3.2 小RNA Illumina HiSeq测序
        3.3.3 数据质量与分布
        3.3.4 差异表达miRNA分析
        3.3.5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KEGG分析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青海省天峻县牦牛的同期发情及早期妊娠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1.2试验动物
    1.3试验地点
    1.4 试验材料
        1.4.1 仪器与设备。
        1.4.2 试验药品。
    1.5 试验方法
        1.5.1 同期发情。
        1.5.2 人工授精。
        1.5.3早期妊娠诊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同期发情结果
    2.2早期妊娠诊断结果
    2.3 早期妊娠诊断
3 讨论

(9)西藏牦牛同期发情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群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分组
    1.4 同期发情处理方案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导同期发情的效果
    2.2 人工授精配种效果
        2.2.1…输精时间
        2.2.2…经产牛和初产牛受胎效果比较
3 讨论

(10)西藏牦牛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牦牛的生殖生理特点
        1.2.2 牦牛的繁殖技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3 数据统计
    2.2. 试验结果
        2.2.1 诱导同期发情的效果
        2.2.2 输精时间和人工授精率
        2.2.3 人工授精配种效果
        2.2.4 经产牛和初产牛处理效果比较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影响程序化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分析
        3.1.2 同期发情程序与药物的耐受性
        3.1.3 试验条件因素
        3.1.4 保定
        3.1.5 其他方面
    3.2 结论
附录: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两种方法治疗母牦牛乏情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牛犊营养和健康管理研究进展[J]. 魏海燕,丁路明. 家畜生态学报, 2020(12)
  • [2]冷季补饲后牦牛卵巢miRNA和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D]. 谢建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3]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 张筱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4]饲喂黄芪对断乳牦牛犊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D]. 魏海燕. 兰州大学, 2020(01)
  • [5]蓝狐繁殖期主要生殖激素及性器官组织学检测与分析[D]. 赵耀.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6]Kisspeptin-10对青海牦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张琳钦. 青海大学, 2020(02)
  • [7]母牦牛卵泡期与黄体期脑垂体转录组mRNA和miRNA比较分析[D]. 夏忆.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3)
  • [8]青海省天峻县牦牛的同期发情及早期妊娠诊断[J]. 李福寿,仁青加,颜庭胜,完玛当智,刘湘宁,李海瑞,张寿.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2)
  • [9]西藏牦牛同期发情对比试验[J]. 阿秀兰. 中国奶牛, 2013(07)
  • [10]西藏牦牛程序化人工授精技术优化研究[D]. 阿秀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1)

标签:;  ;  ;  ;  ;  

两种治疗母牦牛无性行为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