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

气垫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

一、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夏季云[1](2021)在《从教育本真谈科学推理困惑的成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科学推理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在实验问题解决中比较模糊、各大市模拟卷中实验题经常存在争议等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教育本真。对2019年江苏高考卷中的原题进行深度剖析,指出"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基于正确的因果逻辑关系进行科学推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卢肖然,马彬,邓莉,张诗按,国泽镕,李浩源[2](2021)在《加速度测量中气垫导轨的气流理论分析及实验优化设计》文中提出气垫导轨在力学实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其实验误差来源也比较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结果和理论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相符的地方,而现有的分析误差仍然比较模糊。本文在研究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加速度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中气垫导轨喷射气流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数学及物理知识对实验原理的公式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通过作图法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实验中气体摩擦黏滞性阻力对滑块的运动是造成加速度测量数据误差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添加重力加速度修正项,明确了减小实验误差的优化实验方案。

陈学梅,强晓明,高石平,陈紫怡[3](2020)在《气垫导轨上瞬时速度的测量与修正》文中指出测量瞬时速度时,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引入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简单的力学公式推导得一个修正公式,可以消除挡光片宽度所来的系统误差。同时,为了回避瞬时速度的测量误差而导致加速度的测量误差,推导出一个新的加速度测量,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度。

陈洁萍[4](2020)在《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大纲(草案)、课程标准(后统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在教学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最低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和考核中的地位不断变化。为此,本课题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建国以后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的总数目的变化,再将其按内容分为力、热、电、光、原五大分支,进而研究每一分支学生实验数目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发现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以力学、电学为主,每年占学生实验总数的百分比平均在40%左右。对于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发现,经常出现的学生实验有14个,力学实验占据9个。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依赖的参考书,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编写的依据之一。本课题第二部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建国以来各个版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统计了近三版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分一直存在的、删除后恢复的、新增的以及被删除的学生实验,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学生认知规律、时代发展需要等因素分析变化原因。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前两章“对建国以来的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和“对近三版人教版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分析出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实验,这些学生实验包括:1.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一直存在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7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2个,光学部分1个,热学部分1个。2.在2017版课程标准和2019版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10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6个,热学部分1个。接下来,将针对这些实验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师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方法参考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吕宏申、朱美霞两位老师编写的《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创新素养评价量表的创新与实践分析》,文中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分为:创新意识评价、内容评价和结果评价,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创新能力评价公式:E=AX(C+S+I+P+D)XR(其中,E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A为创新意识得分,C为实验范围得分,S为问题情境得分,I为仪器选择得分,P为实验原理得分,D为数据处理得分,R为结果评价得分。)从教师角度计算出每个学生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上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设计实验教学优化案例,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课程标准对新时代育人理念的要求和调查结果显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李玉珍,吕宝华[5](2020)在《气垫导轨黏性阻尼系数和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的黏性阻尼系数的表达式,利用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黏性阻尼系数,结果非常满意,这种方法测量黏性阻尼系数值得应用。然后运用Origin软件对滑块加速度随通过两光电门间距所用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图像分析,结果和理论非常吻合。最后利用对称操作补偿法进行了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相对误差非常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蒋昊[6](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针对各个学科提出了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在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值得重视与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笔者总结概括了现阶段核心素养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巨大作用。为了了解现阶段分组实验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笔者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制定了问卷进行相关的调查,经过对回收的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分组实验的教学较为欠缺,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实验中主体地位不足,物理核心素养体现不足。在物理观念方面,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的不够深刻。科学思维方面,学生的自主分析、质疑创新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步骤认识不清,在探究意识、分析论证、合作交流方面有所欠缺。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学生有着基础的意识,但在实际实验中仍有些学生没有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根据问卷的总结,笔者针对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提出一些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提高教师实验认知,转变教师教学观点;(二)合理安排实验探究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三)合理进行分组,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四)不同类型的实验采取不同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五)注重课堂之外的分组实验,渗透STSE教育。最后,笔者结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选择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两个实验为具体案例,希望通过分组实验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何芳芝[7](2020)在《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对物理实验投资力度的加大、高考物理实验所占比重的提升、教育专家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大力宣传,使得各类学校和一线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高中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规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因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差异性,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各类问题和阻碍。随着微课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一线物理教师把目光聚集到高中物理实验微课上。然而关于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研究大部分偏向于微课设计和微课模板等理论层面,较少部分涉及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笔者所在学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来改善本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同时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本文首先借助调查问卷分析本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阅读文献分析国内外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探讨微课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为构建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模板打下基础;再次,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特点,提出适用于本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微课设计模板;接着,按照微课设计模板开发了《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流计改装为大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八个物理实验微课;最后将开发的八个物理实验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并收集微课实践后的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可得,本文所提出的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

熊泽本[8](2019)在《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补偿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指出补偿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和物理实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中常见的有温度补偿法、质量补偿法、电压补偿法、光程补偿法等。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补偿法在力学、电磁学、光学中的应用。论证了通过设法修补不对称问题假设,让破缺的系统通过补偿修补后重新达到平衡的对称关系,因此能够直接运用相关定理、公式进行处理,并且在系统加入平衡指示器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边文凯[9](2019)在《高中力学实验与传感器结合的实例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公布,指出了适应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将新理念落到实处,在实践中生根发芽,便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传感器实验提出了要求,丰富了中学物理实验的方式,但也使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问题,怎样去对待传统实验与Dis实验。因此笔者尝试从测量的角度将高中力学实验与传感器进行结合,做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cnki对有关文献进行趋势分析和共现分析,对相关硕士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厘清了研究思路,寻找到理论支撑。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变化,使得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变得迫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核心素养进行分析,理清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2)传统实验与Dis实验在实验原理上具有一致性,不同的是测量原理。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对测量工具进行研究,分析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究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将传统实验和Dis实验视为一整体,而非两套不同的实验仪器。(3)对近十余年的全国卷物理实验试题和各省市的自主实验命题进行统计,对最近两版教科版物理教材实验部分进行对比,寻找传感器与传统实验结合的案例,发现传感器与传统实验的结合已成为高考实验命题和教学的一种方向。(4)从测量工具的角度,尝试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案例,在案例中分析了结合的缘由、预期了结合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最后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期望笔者的工作,能对相关教学和教学测评提供一定帮助。

欧阳建伟,李川,李丰果[10](2016)在《斜轨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影响因素的探讨》文中认为斜轨法是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光电门挡光片的形状和宽度以及导轨的倾斜角度对测量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实验角度探讨上述几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标称值(广州9.788 m/s2)进行对比。测量结果表明:在导轨的垫片高度为2 cm时,使用条形挡光片的测量值均大于标称值;而U型挡光片宽度大于13 cm时测量值大于标称值,而小于13 cm时测量值则均小于标称值。在相同的导轨倾斜角下用U型挡光片时,两挡光片间距越大,测量值越大;而使用条形挡光片时,挡光片宽度越大,测量值就越小。

二、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3)气垫导轨上瞬时速度的测量与修正(论文提纲范文)

1 瞬时速度的测定与分析
2 瞬时速度的修正
3 加速度公式的修正
4 结语

(4)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学生实验的类型
    1.5 学生实验的作用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的统计分析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各年数量统计情况及分析
    2.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力、热、电、光)各部分各年总数及所占百分比统计分析
    2.4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新旧版本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2 新旧版本教材中力学部份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3 新旧版本教材中电学部分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4 新旧版本教材中光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5 新旧版本教材中热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针对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在教学中的思考
    4.1 学生实验优化标准的确定——学生实验量化评价标准
    4.2 学生实验重点优化环节的确定
    4.3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方案的确定
    4.4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案例
第5章 启示与展望
    5.1 启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气垫导轨黏性阻尼系数和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
2 实验介绍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6)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心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1.2.2 “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1.2.3 “分组实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素养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3 分组实验
    2.2 理论基础
        2.2.1 “STSE”教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2.3 反思性教学理论
        2.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第三章 核心素养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情况调查及分析
    3.1 核心素养和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情况问卷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目的、方法及对象
        3.1.2 问卷的设计
    3.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问卷信度分析及实施
        3.2.2 分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3.2.3 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3.2.4 调查总结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探究
    4.1 提高教师实验素养,转变教师教学观点
        4.1.1 积极将实验付诸行动,具有自我实验的意识
        4.1.2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安全
        4.1.3 重视分组实验的教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1.4 明确学生在分组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4.2 合理安排实验探究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4.2.1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4.2.2 注重实验方案设计,加强学生对物理观念的认识
        4.2.3 亲身体验实验过程,锻炼学生操作及分析能力
        4.2.4 重视实验后的交流反思,加深学生对实验理解
    4.3 合理进行分组,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
        4.3.1 依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组,促进组内平衡
        4.3.2 加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实验中问题的解决
    4.4 不同类型的实验采取不同方式,针对性的进行实验教学
        4.4.1 针对验证性实验的一些策略
        4.4.2 针对测定性实验的一些策略
        4.4.3 针对仪器使用实验的一些策略
        4.4.4 针对探究性实验的一些策略
    4.5 注重课堂之外的分组实验,渗透STSE教育
        4.5.1 积极组织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比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4.5.2 积极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案例
    5.1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案例
    5.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领域的微时代
        1.1.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
    2.1 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2.1.1 物理实验的定义
        2.1.2 高中物理实验的主要特征
        2.1.3 高中物理实验的意义
    2.2 微课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2.2.1 微课的定义
        2.2.2 微课的主要特征
    2.3 与物理实验微课有关的学习理论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认知负荷理论
        2.3.3 关联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模板
    3.1 物理实验微课制作的前期准备
        3.1.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3.1.2 教学内容分析
        3.1.3 学习对象分析
    3.2 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
        3.2.1 实验微课类型确定
        3.2.2 实验教学策略和程序设计
        3.2.3 辅助资源设计
        3.2.4 语言与脚本设计
    3.3 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和制作
第四章 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应用
    4.1 课前预习类
        4.1.1 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1.2 游标卡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2 课堂嵌入
        4.2.1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2.2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4.3 课后复习类
        4.3.1 电流计改装为大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
        4.3.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4 翻转应用
        4.4.1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4.2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4.5 物理实验微课的评价和反馈
        4.5.1 学生反馈
        4.5.2 教师评价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补偿法在力学中的应用
    1.1 转动惯量的计算
    1.2 补偿法在气垫导轨实验中的应用
2 补偿法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2.1 补偿法在求电场强度问题中的应用
    2.2 补偿法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电路中的应用
        2.2.1 电压补偿法
        2.2.2 电流补偿法
        2.2.3 完全补偿法
3 补偿法在光学中的应用
4 结语

(9)高中力学实验与传感器结合的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理论基础和理论分析
        1.4.1 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1.4.2 课程标准对实验提出的要求
        1.4.3 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1.5 本文结构安排
2 传统力学实验与Dis实验
    2.1传统力学实验
        2.1.1 对弹簧测力计的认知
        2.1.2 对打点计时器的认知
    2.2 Dis实验
        2.2.1 对运动传感器的认知
        2.2.2 对力传感器的认知
        2.2.3 对光电门传感器的认知
    2.3 从测量角度对两种实验模式进行分析
3 对高考实验试题和教科书中实验方式的统计研究
    3.1 对近十年全国卷高考实验试题的统计研究
    3.2 对近年各省市传感器与传统实验结合试题的统计研究
    3.3 对教科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实验的统计研究
        3.3.1 平抛运动设计的变化
        3.3.2 在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的变化
4 传感器与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结合的案例分析
    4.1 用传感器探究F、m、a间的作用关系
        4.1.1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所受拉力
        4.1.2 利用力传感器测量小车所受拉力
        4.1.3 利用光电门传感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4.1.4 案例研究的特点
    4.2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2.1 实验分析
        4.2.2 基于力传感器的实验设计
        4.2.3 案例研究的特点和总结
    4.3 案例实践
        4.3.1 教师层面的实践
        4.3.2 中学课堂教学实践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斜轨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量原理
2 测量仪器及测量过程
    2.1 测量仪器
    2.2 测量过程
3 测量结果与分析
    3.1 条形挡光片的宽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2 U型挡光片的宽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3 导轨倾斜角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影响
4 结论

四、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教育本真谈科学推理困惑的成因及对策[J]. 夏季云.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28)
  • [2]加速度测量中气垫导轨的气流理论分析及实验优化设计[J]. 卢肖然,马彬,邓莉,张诗按,国泽镕,李浩源. 大学物理实验, 2021(03)
  • [3]气垫导轨上瞬时速度的测量与修正[J]. 陈学梅,强晓明,高石平,陈紫怡.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4]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D]. 陈洁萍. 西南大学, 2020(05)
  • [5]气垫导轨黏性阻尼系数和重力加速度的测量与分析[J]. 李玉珍,吕宝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6]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D]. 蒋昊. 扬州大学, 2020(05)
  • [7]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何芳芝.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补偿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J]. 熊泽本. 实验室科学, 2019(05)
  • [9]高中力学实验与传感器结合的实例研究[D]. 边文凯.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斜轨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 欧阳建伟,李川,李丰果. 大学物理实验, 2016(05)

标签:;  ;  ;  ;  ;  

气垫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