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朱洲[1](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侯燕[3](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钟国云[4](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作为有效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创举,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有效解决党内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手段。回顾历史,纵观党创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特殊而重大的关键作用。根据不同时代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的要求,党内集中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逐渐实现了由“运动模式”向“活动模式”的过渡与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也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之举。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对党建传统理论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教育理论的创造性实践。因此,在当前党要管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活动开展相关问题的学理性探讨,有利于深化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的内容,拓展党内教育实践的研究视野,不断丰富新时代管党治党理论研究的成果。论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与党的建设的良性互动为主线,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活动的发起组织与实施、活动开展的实效性等方面的考察、梳理与分析,在总结活动取得的成绩和有效做法的同时,查找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从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主观与客观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的一些思考,从而为搞好新时代的党内教育提供参考。首先,论文围绕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全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这是研究的前提基础。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分析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文主要从理论依据、历史传统、现实要求等层面对活动开展的依据进行探究。其中,重点从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特性、党的独特政治信仰与价值追求、无产阶级政党相关教育理论等维度,集中阐述了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整党整风运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并且,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出教育诉求、时代主题转换与社会转型、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产生、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阐述了活动开展的现实要求。其次,论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任务、组织实施及其取得的进展,主要从宏观与中观层面进行横向梳理与探讨,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综合性手段,论文按照侧重于党的全面彻底整顿、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强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党的党性党风教育等维度,从而集中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侧重,并对相应的代表性活动个体进行典型剖析。同时,基于活动动员与发起方式、组织与领导策略、活动开展的原则及方法步骤,以及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模式”的新探索、特点与演进等方面的整体考察,集中探讨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动员组织与实施。再次,论文针对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进行研究,这是论文研究的关键部分。基于活动实效性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论文主要从活动发起时机的把握、党内主要矛盾的研判、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党组织的领导与执行力、外在因素对活动的冲击、“活动”本身存在的弊端等方面,对影响活动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同时,论文全面总结分析了历次活动开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活动开展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表现、活动实效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等,从而对活动的实效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论文对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提出了几点思考,这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主要从五个层面提出了改进与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对策建议:一是提出通过创新活动主题设置、拓展与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载体设计等途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二是紧紧围绕党内主要问题的解决,从增进活动开展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活动中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创造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层面,提出加强活动制度化建设的对策。三是从活动实效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层面,尝试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活动实效性评价体系。四是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两张皮”、“一阵风”、形式主义、走过场、“活动倦怠”、开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从“常态化”机制、组织领导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舆论宣传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等方面构建活动开展长效机制。五是活动开展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三化”要求,以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健康有效开展。

左妮红[5](2017)在《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党中央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有机体发展理论的启导下,借鉴吸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观由片面趋向整体的经验教训,在继承党的前三代领导集体推进整体性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建构了以中国梦为归宿、以“五位一体”+党的建设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来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南的整体性发展理论体系。但是在当前这个经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发展关键期,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如道德失范、权力腐化、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区域差别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表征为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我们将之归结为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的协调发展困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绿色发展困境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成果共享不协调的共享发展困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与难题产生呢?这些表征为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特点的发展困境和难题,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并且也不乏有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但本文认为上述发展困境和难题是发展中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导向的结果。认真审视发展困境的种种表象,不难发现,其根源就在于物化进入了人的头脑和主观意识中,形成了人的物本价值观。片面非均衡发展、导致黑色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非包容发展、不公平发展以及缺德缺钙发展都是物本价值观的产物。人的物化虽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因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所以也必然会产生人的物化,形成物本价值观。只要物本价值观还在发挥导向作用,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困境就很难解决,并会产生一系列摧毁发展成果的严重后果。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是最深沉的文化力量。因此,本文认为导致发展困境和难题的物本价值观根源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根源,发展困境其实是价值观危机和文化危机。本文认为,文化的问题只能用文化的力量来解决。文化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文化力量,而文化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正是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文化—人—发展,即发展要依靠人、人是推动整体性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需要依赖文化的影响和培育这样一个基本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尝试着去探究文化何以引领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何以引领当代中国的整体性发展、如何引领整体性发展。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培育这样的文化引领力,从而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引领当代中国沿着整体性发展的道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成就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梦。这便是本文的出发点及归宿。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代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依据、理论借鉴的基础上界定了具有引领力作用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即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和根基、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实现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使命。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引领力作用的当代文化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先进性特质,即: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根基命脉的、有精神底蕴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核心价值和发展价值内核引领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石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注重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致力于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先进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是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创新性的先进文化。在上述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方式,并据此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力的培育四个方面的策略即:扩大文化引领力培育的理论供给、增强文化引领力培育的制度供给、增加文化引领力培育的传媒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改进文化引领力培育的教育教化供给。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对文化与整体性发展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主要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践履进行了探寻;第三章主要分析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第四章主要界定了作为引领整体性发展价值力量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先进性特质;第五章主要阐述当代推动整体性发展的中国文化引领力之培育策略。

谭晓玲[6](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刘洪波[7](2017)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校今后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并且要求高校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这就为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实践经验和新发展成就的实际,从理论、历史和发展趋势相统一的角度,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展开系统研究。第一章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特征和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和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发展动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断创新、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内涵式发展具有客观性、效果具有滞后性、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即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发展的视角审视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坚持强化特色、优化结构、创新制度、增强效益,走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二章研究的内容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经艰难坎坷,经历了恢复重建、改革深化、发展创新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此间通过挖掘潜力、转变理念、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当前正处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过程。第三章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机遇以及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机遇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政策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的拓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积累的新实践经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指教育理念的落实还不够到位、教育内容对社会发展需要不够适应、学科建设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和合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第四章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影响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影响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宏观因素,主要是指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观因素,主要是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微观因素,主要是指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网络因素。第五章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评价。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内涵、特点、原则和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就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而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特点表现在评价具有客观性、导向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即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标准就是衡量质量和效益的客观尺度,包括实用标准、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第六章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策包括宏观对策、中观对策和微观对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宏观对策是指机制建设、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中观对策,更新理念是先导、学科建设是基础、内容转型是关键、完善评价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微观对策,主要是要提升辅导员职业化水平、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界定作为逻辑起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历程、现状、影响因素、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

王晓曦[8](2013)在《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领导中国发展的历程,是艰辛探索的发展历程,也是日益走向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历程也正是如此,虽仍然任重道远,但已经走过来的历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研究党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属于总体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种战略。它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因此本文重点不是探讨区域战略,部门战略,企业战略,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本文在写作中着重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与党领导下的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经济思想指导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经济思想的具体反映,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建国以来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与历史演进,因而,本文着重阐述的是党的经济思想而非具体的经济政策,针对党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做了扼要介绍。二是,处理好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与党的重要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党的经济思想的一部分,同样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重要领导人在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乃至关键作用,但不能因此而替代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论述了作为全党集体智慧结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同时客观评价了党的重要领导人在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本文采用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历史演进。从纵向维度研究党60年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本文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遵循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梳理出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轨迹,将其划分为计划经济年代(1953—1978年),经济快速增长年代(1979—1991年),可持续发展年代(1992—2002年),科学发展年代(2003年以后)四个历史阶段,从纵向维度对党60年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有一个整体把握,论述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结晶。从横向维度研究,突显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和中国化。从横向维度是针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以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为指导,把三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划分为四大板块,即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每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本文还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静态角度就是从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这种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产生的原因,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及特征;动态角度就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评价每一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共分六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提出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结构。此外,还介绍了经济发展战略学的兴起、研究对象、类型及构成要素。在国外研究现状部分介绍了可供借鉴的西方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第一章介绍中国共产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宁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相关论述是党在建国后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直接理论来源。第二章介绍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1953—1976年)。这一阶段党的探索有失误,有成就,即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又为改革开放后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提供了经验教训的借鉴。第三章介绍1977年至1991年,重新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这一阶段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石。第四章介绍1992年至2002年,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这一阶段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在继承中丰富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前奏。第五章介绍2003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开拓。科学发展观是党在这一时期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论文最后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对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进行了总体评价。分别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对各阶段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进行归纳梳理,可以说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都不同程度的闪烁着科学发展的思想光芒,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探索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集中成果体现。同时总结了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郭沅鑫[9](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杨茜[10](20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们要在新时期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有利因素,进一步提升国家影响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综合国力。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能够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更加改善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形成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开展,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先进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力量。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其思想反映社会发展,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趋势。建设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发展先进文化,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党心凝聚力,使人民更加坚定地团结在党周围,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党的领导核心先进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国情实践,总结正确理论,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多维视角相结合,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了先进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新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植根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中发展。坚持辩证批判地吸收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同时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建设成就,努力在世界文化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六、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
    三、历史传统
    四、现实要求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活动主要任务与内容侧重
    二、活动的动员与发起方式
    三、活动的组织与领导策略
    四、活动的原则与方法步骤
    五、“活动模式”的形成与演进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评估
    一、活动实效性的内涵与外延
    二、影响活动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三、历次活动开展取得的突出成效
    四、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五、活动实效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
第四章 优化与改进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主题、拓展内容、创新载体
    二、针对党内问题加强活动制度化建设
    三、构建与完善活动的实效性评价体系
    四、建立与健全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五、服从服务于党建总体布局和“三化”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关于整体性发展的研究概况
        (二) 关于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及根源的研究
        (三) 关于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 这是一个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引领发展的时代
        (二) 增强以文化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阐释力、解决力、引领力的需要
        (三)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困境,以文化引领中国发展新实践的需要
    四、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重点与难点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与整体性发展
    一、文化的范畴观察
        (一) 文化概念的多维性
        (二) 文化概念的词源演进
        (三) 文化概念的内涵演进
        (四) 发展观视野下的文化概念
        (五) 本文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二、整体性发展的范畴观察
        (一) 整体性发展: 发展过程各要素的全面齐整发展
        (二) 整体性发展: 发展过程各要素的关联协调均衡发展
        (三) 整体性发展: 代际间或不同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整体性发展: 人本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第二章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
    一、从物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展观由片面趋向整体的启示
        (一) 传统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二) 新发展观: 发展是人本—整体—综合—内生的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是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启导
        (一) 社会有机体是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 社会有机体是自然环境和人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三)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
        (四)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发展
        (五) 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内外联动的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有机体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接力探索
        (一) 坚持改革开放,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现代化发展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发展
    四、以习近平为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科学建构
        (一)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归宿: 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
        (二)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布局: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建
        (三)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新战略: 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来推进
        (四)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价值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五)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南: 以五大新发展理念来导引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
    一、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 协调发展困境: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之难题未完全冲破
        (二) 绿色发展困境: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之挑战依然严峻
        (三) 共享发展困境: 经济增长与发展成果共享不协调之难题还待破解
    二、当代中国非整体性发展困境之价值根源
        (一)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片面非均衡发展
        (二)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黑色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
        (三)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非包容发展、不公平发展
        (四) 物本发展价值观: 导致缺德缺钙发展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 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价值力量
    一、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文化挑战
        (二) 当代中国发展关键期的文化吁求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担任
    二、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二) 列宁文化理论
        (三) 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接力探索
        (四)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新探索
    三、文化引领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理论借鉴
        (一) 约瑟夫·奈: 价值观——软实力的首要根本资源
        (二) 弗朗索瓦·佩鲁: 社会发展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价值的进步
        (三)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四) 德尼·古莱: 发展是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发展
        (五) 保罗·谢弗: 文化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钥匙和灯塔
        (六)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和物化的文化批判
    四、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界定
        (一) 中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和根基
        (二) 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四) 实现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使命
    五、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特质
        (一) 当代中国文化是有根基命脉的、有精神底蕴的先进文化
        (二) 当代中国文化是有基本价值和发展价值内核引领的先进文化
        (三) 当代中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石的先进文化
        (四) 当代中国文化是注重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五) 当代中国文化是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
        (六) 当代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致力于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文化
        (七) 当代中国文化是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先进文化
        (八) 当代中国文化是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创新性的先进文化
第五章 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要素分析
        (一) 人是推动整体性发展“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
        (二) 文化通过能动的人实现对整体性发展的引领
        (三) 价值观是文化引领力整体性发展的内核力
    二、当代中国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作用方式
        (一) 通过文化无意识的途径,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导向力和精神动力
        (二) 通过把价值观和发展理念融入制度和发展决策中,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规范力
        (三) 通过教育实践对主体实施有意识的影响,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教化力
        (四) 通过传媒和精神文化产品,发挥文化引领整体性发展的熏陶力
    三、当代中国文化对整体性发展的引领力之培育路径
        (一) 扩大文化引领力培育的理论供给
        (二) 增强文化引领力培育的制度供给
        (三) 增加文化引领力培育的传媒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四) 改进文化引领力培育的教育教化供给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特征和本质要求
    第一节 内涵式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含义的界定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客观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效果具有滞后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质量提升
        二、结构优化
        三、特色突出
        四、效益增强
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重建(1978—1989年)
        一、重新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二、着力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着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位”度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深化(1989—2002年)
        一、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
        二、合理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
        三、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2002—2012年)
        一、明确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理念
        二、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三、建立课堂、实践、文化等育人长效机制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建设主渠道、主阵地
        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依托队伍建设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二、对外开放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视野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积累了新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落实不够到位
        二、教育内容对社会发展需要不够适应
        三、学科建设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
        四、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和合理
        五、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影响因素
    第一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宏观因素分析
        一、国际因素
        二、国内因素
        三、网络因素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观因素分析
        一、教育理念
        二、教育内容
        三、制度建设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微观因素分析
        一、教育主体
        二、教育客体
        三、环境因素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评价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原则
        一、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标准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标准确立的复杂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标准确立的现实困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标准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宏观对策思考
        一、完善机制
        二、创新制度
        三、优化环境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观对策思考
        一、更新理念是先导
        二、学科建设是基础
        三、内容转型是关键
        四、完善评价是保障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微观对策思考
        一、内涵式发展要求提升辅导员职业化水平
        二、内涵式发展要求发挥大学生主动性
        三、内涵式发展呼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学的一般理论
        一、经济发展战略学的兴起
        二、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三、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
        四、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理论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经济学意义的论证
        三、马恩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
    第二节 列宁相关的经济发展理论论述
        一、重点增长和优先增长理论
        二、新经济政策的理论
    第三节 斯大林的相关经济发展理论论述
        一、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
        二、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本章结语
        一、党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二、党对列宁、斯大林相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第一节 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一、改变极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
        二、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榜样作用
        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压力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一、“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二、关于经济发展战略有益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 “大跃进”赶超战略的实施与积极调整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
        三、“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战略调整
        四、“四化”任务和“两步走”战略的提出
    第四节 备战型发展战略的经验及教训
        一、以“备战”为中心的“三五”计划
        二、急于求成的“四五”计划
        三、“三线”建设成就与问题
    本章结语
        一、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
        二、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取得的成就
        三、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缺陷
第三章 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转折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
        一、“两个凡是”与“洋跃进”发展战略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伟大转变
    第二节 “三步走”和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加快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
        一、台阶式战略
        二、先富而后共富战略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发展是硬道理
        二、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五节 带动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一、农业是发展的根本
        二、基础工业是发展的保障
        三、科技和教育是发展的助推器
    本章结语
        一、这一阶段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特征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 党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二、国内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二节 新“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二、从总体小康生活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节 深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体制支持和制度保证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第四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三、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本章结语
        一、这一阶段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特征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评价
第五章 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开拓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战略指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实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维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二、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的协同推进
    本章结语
        一、这一阶段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特征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评价
结束语
    一、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评价
    二、党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拟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10)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前言
    一、文化概念
    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分
    三、先进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
第1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形成
    1.1 时代背景
    1.2 历史基础
    1.3 现实基础
    1.4 理论来源
    1.5 发展历程
第2章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2.1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2.1.1 向科学进军的先进科技文化
        2.1.2 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发展的先进文艺文化
        2.1.3 具有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2.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道德文化
        2.1.5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文化
        2.1.6 宣传先进文化思想
    2.2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第3章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3.1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3.1.1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先进科技文化
        3.1.2 丰富多彩文艺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3 具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3.1.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爱先进道德文化
        3.1.5 三个面向四有新人先进教育文化
        3.1.6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
    3.2 邓小平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第4章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4.1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4.1.1 现代社会进步决定力量的先进科技文化
        4.1.2 人类精神创造活动重要表现的先进文艺文化
        4.1.3 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4.1.4 以德治国宏扬五种精神
        4.1.5 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先进教育文化
        4.1.6 以改革精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1.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2 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第5章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研究
    5.1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内容
        5.1.1 科技战略先进文化
        5.1.2 繁荣文艺建设先进文化
        5.1.3 具有科学发展精神的哲学文化思想
        5.1.4 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建设
        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5.1.6 公益文化事业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5.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进行宣传
    5.2 胡锦涛先进文化思想方法
第6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意义
    6.1 共同点
    6.2 发展性
    6.3 理论意义
    6.4 实践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研究[D]. 钟国云.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5]当代中国整体性发展的文化引领研究[D]. 左妮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6)
  •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7]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D]. 刘洪波. 武汉大学, 2017(06)
  • [8]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党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 王晓曦. 武汉大学, 2013(07)
  • [9]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10]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 杨茜. 河北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