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诱导人白血病T细胞CEM-6T细胞凋亡;与氧化砷和羟基喜树碱的比较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白血病T细胞CEM-6T细胞凋亡;与氧化砷和羟基喜树碱的比较

一、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T leukemic cell line CEM-6T by tripter-ine;comparison with arsenic oxide and hydroxyl camptothecin(论文文献综述)

彭小芝[1](2020)在《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与化学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中药中筛选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是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如紫杉醇、喜树碱、长春新碱等天然成分己作为许多肿瘤治疗的首选药物。我国的药用植物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将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明确其抗肿瘤作用及机理,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鞘蕊苏为民间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散寒解表、祛痰止咳之功效,民间将其用于治疗哮喘、肿瘤等疾患,疗效显着,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植物名为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印度民间称其为“神药”,我国民间则称之为“灵药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鞘蕊苏提取物对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具有明显药效。为了阐明鞘蕊苏的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寻找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本论文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运用中药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方法将鞘蕊苏提取分离为不同物质部位,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分离,从中筛选抗肿瘤有效物质部位Q3,采用色谱方法将活性部位进一步分离纯化,用MTT法从鞘蕊苏药材中筛选出系列抗肿瘤有效成分,其中14-去氧鞘蕊酮U(14-Deoxycoleon U)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14-去氧鞘蕊酮U的抗肿瘤药效。通过对四种肿瘤细胞株的生物活性筛选,MTT实验结果表明14-去氧鞘蕊酮U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均有较显着的抑制作用,抗癌谱较广;且有一定的选择性,结果表明14-去氧鞘蕊酮U的敏感瘤株为A549和LLC细胞,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IC50=18.99μg/mL)和小鼠肺癌细胞LLC(IC50=10.04μg/mL)抑制增殖作用显着;体内实验利用C57BL/6小鼠的Lewis肺癌模型研究14-去氧鞘蕊酮U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4-去氧鞘蕊酮U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到40.3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平稳,肝、肾、脾、肺各脏器系数与无明显影响,表明14-去氧鞘蕊酮U是一种天然的安全性较高的活性成分。3.运用体外实验进一步探讨14-去氧鞘蕊酮U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自噬和周期阻滞的分子机制,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14-去氧鞘蕊酮U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不同浓度14-去氧鞘蕊酮U对A549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14-去氧鞘蕊酮U浓度的增加发现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浓染致密的颗粒状荧光,细胞的凋亡小体逐渐增多,表明14-去氧鞘蕊酮U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生。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14-去氧鞘蕊酮U通过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PARP表达增加来诱导细胞凋亡,且成剂量依赖性关系;但对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没有显着影响,结果表明14-去氧鞘蕊酮U不能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这条线粒体途径来诱导A549和LLC细胞凋亡。通过WB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内质网应激(ER stress)介导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14-去氧鞘蕊酮U上调了IRE1-α,XBP1s和CHOP的表达,提示ER应激被激活,ER stress发生caspase-12或caspase-4被激活,14-去氧鞘蕊酮U诱导细胞发生了内质网和线粒体联合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发生。运用Alexa Fluor?488 Conjugated LC3Ⅰ/Ⅱ染色荧光分析实验,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14-去氧鞘蕊酮U对A549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自噬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14-去氧鞘蕊酮U能够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诱导A549和LLC的细胞自噬发生。进一步通过WB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4-去氧鞘蕊酮U可上调LC3II/I蛋白的比例和Atg5的表达,对Becl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表明14-deoxycoleon U通过上调LC3II/I和Atg5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和诱导细胞凋亡。通过WB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周期阻滞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14-去氧鞘蕊酮U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和上调p21,表明14-去氧鞘蕊酮U可以通过影响CyclinD3、CDK6、CDC2和p2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从G2进入M期,引起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但是,由周期蛋白E激活并导致G1/S过渡的CDK2不受14-去氧鞘蕊酮U的影响。4.根据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和化学合成可行性,为增强抗肿瘤活性,选取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二萜类化合物Coleolic acid为先导化合物,在分子中引入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中常见的苯环、杂环等基团,在Coleolic acid的11位碳上设计并合成了18个新型的Coleolic acid衍生物,所有终产物经1H NMR、13C NMR结构确证。实验结果证明所采用的合成路线经济、操作简便和收率较高,通过MTT检测了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优化合物PX15,其IC50值为1.84μg/mL,与先导化合物Coleolic acid(IC50=40.47μg/mL)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生物活性跟踪分离,从鞘蕊苏中筛选出单体活性成分14-去氧鞘蕊酮U,并在细胞水平、整体动物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探讨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并以抗肿瘤有效成分Coleolic acid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改造,合成系列衍生物,发现有研究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为鞘蕊苏抗肿瘤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为研制抗肿瘤化学药物提供可供进一步优化的先导化合物。

钟名天[2](2019)在《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及三氧化二砷诱导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建立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筛选指标的体外筛选法,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细胞进行天然产物化合物筛选;2.探讨氯化血根碱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3.探讨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及其联合帕比司他对小细胞肺癌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对NCI-H1688细胞进行天然产物化合物筛选实验研究通过CCK-8检测方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640个天然产物化合物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初筛得到的39个天然产物化合物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2.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通过CCK-8检测方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氯化血根碱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氯化血根碱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中miR-301a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氧化二砷对BEAS-2B细胞中miR-301a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三氧化二砷处理的BEAS-2B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6抑制剂/STAT3抑制剂处理的BEAS-2B细胞中miR-301a的表达水平。采用瞬时转染技术抑制BEAS-2B细胞中miR-301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处理的BEAS-2B细胞中磷酸化STAT3、总STAT3和I κ B 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瞬时转染技术抑制BEAS-2B-As细胞中miR-301a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方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通过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和凋亡的情况。并且,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miR-301a靶基因(SMAD4,RUNX3,PTEN,NKRF,BIM,P63,PIAS3,GADD45 α)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共转染pGL3-SMAD4 3’ UTR和miR-301a模拟物的BEAS-2B-As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和SMAD4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抑制BEAS-2B-As细胞中SMAD4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方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通过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凋亡的情况。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设立Anti-control组和Anti-miR-301a组,测量两组肿瘤的体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肿瘤组织切片中SMAD4阳性细胞数量;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设立shRNA-control组和shRNA-SMAD4组,测量两组肿瘤的体积,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SMAD4、磷酸化STAT3、总STAT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组织样本,探究miR-301a与SMAD4在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3.氯化血根碱及其联合帕比司他抗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通过CCK-8检测方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氯化血根碱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NCI-H82和NCI-H52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实验、通过PI单染流式细胞术、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DAPI细胞染色、通过细胞划痕实验、通过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氯化血根碱对NCI-H1688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分布、凋亡、运动、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氯化血根碱抑制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的作用靶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氯化血根碱处理的NCI-H1688和NCI-H82细胞中CDKN1A,CDKN1B,CDKN1C和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CDKN1A,CDKN1B,CDKN1C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和氯化血根碱治疗组,测量两组肿瘤的体积和重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肿瘤组织切片中CDKN1A阳性细胞数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NCI-H82和NCI-H526细胞中CDKN1A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NCI-H82和NCI-H526细胞中CDKN1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抑制NCI-H1688细胞中CDKNIA的表达,通过建立稳定表达shRNA-CDKNIA的NCI-H1688细胞株,通过CCK-8检测方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DKN1A对NCI-H1688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通过Oncomine及TCGA数据库分析肺癌的临床组织样本中CDKN1A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检测方法检测氯化血根碱联合帕比司他、吉西他滨、THZ1和(+)-JQ1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化血根碱联合帕比司他对NCI-H1688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最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氯化血根碱联合帕比司他处理的NCI-H1688细胞中CDKN1A,CDKN1B,CDKN1C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初步筛选得到39个天然产物化合物具有抑制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对比39个候选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并结合文献调研,发现氯化血根碱不仅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小,是潜在的小细胞肺癌抑制物。2.1μM氯化血根碱处理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以及正常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BEAS-2B细胞后,对比三株细胞的抑制率,发现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BEAS-2B-As细胞增殖,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接着,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8,0.9,1,2,3μM)处理BEAS-2B-As细胞24,48,72小时,发现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步升高。同时,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0.5,1,1.5μM)处理BEAS-2B-As细胞24小时后检测miR-301a的表达,发现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miR-301a的表达逐步下降。3.0.25μM三氧化二砷处理BEAS-2B细胞6个月,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与未转化的BEAS-2B细胞比较,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中miR-301a呈现高表达。同时,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0,2.5,5,10μM)处理BEAS-2B细胞12小时后检测miR-301a的表达,发现随着三氧化二砷作用浓度的增加,miR-301a的表达显着升高。并且,0.25μM三氧化二砷处理BEAS-2B细胞不同细胞传代数目,检测miR-301a的表达,发现随着三氧化二砷暴露时间的增加(10-30代),miR-301a的表达逐步升高。4.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0,5,10μM)和过氧化氢(阳性对照)处理BEAS-2B细胞24小时,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的水平,发现三氧化二砷10μM作用浓度时,IL-6水平最高。并且,不同浓度IL-6(0,10,50,100ng/mL)处理BEAS-2B细胞,检测miR-301a的表达,发现在IL-6的刺激下,随着IL-6作用浓度的增加,miR-301a表达显着升高。但是,STAT3抑制剂(S31-201,30μM)能够逆转miR-301a的高表达。同时,STAT3抑制剂和IL-6抑制剂(Anti-IL-6)均能逆转三氧化二砷处理BEAS-2B细胞后miR-301a的高表达。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0,5,10μM)处理分别转染Anti-control或Anti-miR-301a的BEAS-2B细胞24小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STAT3、总STAT3和IκBα蛋白表达,发现三氧化二砷能够激活STAT3的表达,抑制miR-301a的表达能够抑制STAT3的激活,而I κ Bα的表达没有显着差异。5.在分别转染Anti-control和Anti-miR-301a的BEAS-2B-As细胞中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迁移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发现通过抑制miR-301a的表达能够抑制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并增强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6.通过检测部分已报道的mi R-301a靶基因的蛋白表达,发现在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As细胞中,SMAD4和NKR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BEAS-2B细胞。并且,在BEAS-2B-As细胞中,抑制mi R-301a的表达可以显着增强SMAD4的表达,而NKRF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同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发现共转染pGL3-SMAD4 3’ UTR和miR-301a模拟物的BEAS-2B-As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同时,SMAD4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7.在BEAS-2B-As细胞中,抑制miR-301a的表达并通过shRNA敲低SMAD4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发现抑制miR-301a的表达能够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并且,SMAD4在Anti-miR-301a裸鼠肿瘤组织切片中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同时,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发现抑制mi R-301a和SMAD4的表达能够促进裸鼠肿瘤的生长。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SMAD4、磷酸化STAT3、总STAT3蛋白表达,发现抑制miR-301a的表达能够诱导SMAD4高表达并显着抑制STAT3的激活,而抑制SMAD4的表达能够使STAT3再次被激活。同时,通过抑制BEAS-2B细胞中mmiR-301a的表达,并经三氧化二砷处理,同样发现抑制SMAD4的表达能够促进STAT3的激活。8.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肺癌临床患者的基因组图谱数据,与正常肺组织样本比较,发现miR-301a在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其靶基因SMAD4在肺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并且,在肺腺癌中,miR-301a与SMAD4呈负相关,而在肺鳞癌中,miR-301a与SMAD4无显着的相关性。9.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0.9,1,2,3,4μM)处理NCI-H1688,NCI-H82和NCI-H526细胞24,48,72小时,检测氯化血根碱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同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氯化血根碱对NCI-H1688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发现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NCI-H1688细胞克隆形成,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0.5,1,1.5μM)处理NCI-H1688细胞24小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发现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0.5,1,1.5μM)作用于已做划痕处理的NCI-H1688细胞,观察比较各浓度组0小时和24小时的划痕面积,发现对照组划痕随着时间的增加,划痕逐渐愈合,划痕面积逐渐减小;氯化血根碱处理组(0.5,1,1.5μM)划痕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划痕愈合现象逐渐消失,划痕面积变化逐渐不明显。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300,400,500nM)处理NCI-H1688细胞24小时,通过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氯化血根碱处理组(300,400,500nM)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侵袭实验结果与细胞迁移实验结果一致。10.不同浓度氯化血根碱(0,0.5,0.75,1μM处理NCI-H1688和NCI-H82细胞24小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DKN1A,CDKN1B,CDKN1C和P53表达水平,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氯化血根碱处理组(0.5,0.75,1μM)CDKN1A和CDKN1B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升,并且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CDKN1A和CDKN1B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而CDKN1C和P53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氯化血根碱处理组(0.5,0.75,1μM)CDKN1A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并且随着氯化血根碱作用浓度的增加,CDKN1A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CDKN1B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所上调,但各浓度间差异不明显;CDKN1C和P53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11.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发现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同时,CDKN1A在氯化血根碱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切片中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NCI-H82和NCI-H526细胞中CDKN1A的表达(包括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同时,CDKN1A在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肺鳞癌临床肿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并且,抑制CDKN1A的表达可以促进NCI-H1688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13.氯化血根碱与帕比司他联用具有高度协同作用,能够更好的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688细胞生长和增殖。0.5μM氯化血根碱、60nM帕比司他及两者联合处理NCI-H1688细胞24小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发现0.5μM氯化血根碱联合60nM帕比司他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最高。同时,0.5μM氯化血根碱联合60nM帕比司他处理组CDKN1A表达明显上调,而CDKN1B、CDKN1C和P5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结论:1.筛选得到39个化合物作为潜在的小细胞肺癌抑制物;氯化血根碱不仅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且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小,是潜在的小细胞肺癌抑制物。2.miR-301a是一种致癌miRNA,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miR-301a的表达并抑制BEAS-2B-As细胞增殖。SMAD4是miR-301a的靶基因,miR-301a和SMAD4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癌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激活STAT3/mmiR-301a/SMAD4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的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正向调节作用。3.氯化血根碱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够抑制细胞周期、运动、迁移和侵袭,以及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氯化血根碱联合帕比司他能够增强抗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并且,氯化血根碱通过上调CDKN1A的表达发挥抗小细胞肺癌的作用。

陆文洁[3](2018)在《TNF-α在雷公藤红素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2018年2月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中国肿瘤防治进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疾病谱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首位,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炎症是机体针对各种损伤因子所做出的复杂防御反应,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都明确显示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炎症被认为是肿瘤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上约有20%-25%的肿瘤都是由微生物的感染所导致的[2],肿瘤也被称为不会愈合的伤口[3]。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系统,有大量的炎症相关细胞(如巨噬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其中,炎症相关细胞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为肿瘤微环境提供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TNF-α、IL-6、IL-8、TGF-β、COX-2等),有助于维持肿瘤细胞增殖,限制肿瘤细胞死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转移,对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侵袭等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4]。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成为近年来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焦点。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又称南蛇藤素,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皮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单体化合物,分子式为C29H28O4。Cel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氧化、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抗风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5-7],近年的研究表明,Ce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8-11],其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及肿瘤细胞凋亡;也可下调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el还可激活线粒体和FasL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Gautam等的研究表明,Cel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κBα的磷酸化,进一步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的核转位和磷酸化,增强TNF-α诱导的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肿瘤侵袭[12]。我们的前期体外研究结果也显示,Cel通过抑制IκBα的降解和P65的核转位,从而抑制TNF-α引起的NF-κB通路活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示Cel可通过调整TNF-α在肿瘤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平衡以促进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为进一步验证在体情况下,TNF-α是否参与Cel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参与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建立稳定的TNF-α-/-C57小鼠,先用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皮下接种于小鼠右侧腋下,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再分别给予Cel或溶剂对照进行腹腔注射治疗处理,观察在体环境下Cel对野生型和TNF-α-/-小鼠实体瘤的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TNF-α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等的变化,以明确TNF-α对Cel诱导在体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1)小鼠肝癌细胞系H22细胞皮下接种于小鼠腋下,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设立野生型C57小鼠组(WT组)、Cel(2mg/kg)处理的WT小鼠组(即Cel+WT组)、TNF-α-/-C57小鼠组(即TNF-α-/-组)和Cel(2mg/kg)处理的TNF-α-/-C57小鼠组(即Cel+TNF-α-/-组)四个实验组,通过测量各个组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变化,检测小鼠成瘤情况和Cel的治疗效果。(2)设立WT组、Cel+WT组、TNF-α-/-组和Cel+TNF-α-/-组四个实验组,将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匀浆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实体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蛋白表达。(3)设立WT组、Cel+WT组、TNF-α-/-组和Cel+TNF-α-/-组四个实验组,将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匀浆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q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和IκBα的表达情况。(4)设立WT组、Cel+WT组、TNF-α-/-组和Cel+TNF-α-/-组四个实验组,将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匀浆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方法检测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5)设立WT组、Cel+WT组、TNF-α-/-组和Cel+TNF-α-/-组四个实验组,将各个组小鼠实体瘤组织匀浆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方法检测小鼠实体瘤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IAP1/2的表达情况。结果(1)Cel处理可明显抑制WT型及TNF-α基因敲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2)与WT组小鼠相比,Cel+WT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切割和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降解明显增加。(3)与WT组小鼠相比,Cel+WT组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4)与WT组小鼠相比,Cel+WT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减少。(5)与WT组小鼠相比,Cel+WT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被抑制。结论(1)在体环境下,肿瘤外TNF-α的存在能增强Cel对小鼠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2)在体环境下,Cel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其通路下游的凋亡抑制相关蛋白XIAP的表达,最终促进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

杨苏钰[4](2017)在《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肿瘤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目前大部分种类的肿瘤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中国因患肿瘤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左右,人类正面临着肿瘤防治的新挑战。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式已经日臻完善,主要为手术配合放、化疗联合治疗。但传统西医治疗在提高缓解率的同时易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与耐药性。作为传统医学主体的中医药与西医相结合辨证施治,在提高疗效、缓解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收集数据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探寻抗肿瘤中药性效关系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为抗肿瘤中医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证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华本草》和《中国药典(2015版)》收集药物,根据《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增加新的抗肿瘤中药,并从中国知网搜索2006年至2016年这些药物所发表的抗癌药理加以更新及筛检,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数据挖掘是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并对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改进,编程实现双向强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挖掘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收录中药1378味,收集整理药名、更新其抗肿瘤方面药理数据方便相关研究学者查阅。(2)抗肿瘤中药寒性药最多,约占32%;苦味药最多,约占35%;归肝经的最多,约占24%;无毒的约占85%,有毒的约占15%。(3)抗肿瘤中药具有的功效频次较高的为解毒、止痛、消肿清热解毒活血以及化瘀。(4)抗肿瘤中药药理频次较高的为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以及免疫调节。(5)抗肿瘤中药性-效-理分析产生的双向强关联规则:①药性间:寒性与苦味等;苦味与肝经,甘味与脾经等;寒性与肝经,寒性与心经等;温性、辛味与肝经,平性、甘味与脾经等。②药性-功效间:寒性与清热解毒,寒性与清热等;苦味与清热解毒等;肝经与清热解毒等;寒性、苦味、肝经与清热解毒等。③功效-药理间:解毒与抗病原微生物等。④药性-功效-药理间:平性、辛味、肝经、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寒性、苦味、心经、活血化瘀和扩张冠脉血管等。结论:(1)本研究抗肿瘤中药性效理频数统计符合中医药理论,即苦寒、归肝经的药为多,功擅解毒消肿、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最常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及免疫调节等。(2)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抗肿瘤中药性性效理之间的关联规则,抗肿瘤中药性效理关联分析得到的双向强规则为平性、辛味、肝经、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温性、甘味、肝经、解毒和抗病原微生物,温性、辛味、肺经、理气和镇痛,寒性、苦味、肝经、清热和抗病原微生物,寒性、苦味、心经、活血化瘀和扩张冠脉血管。(3)本研究经数理统计分析认为,抗肿瘤治疗使用中药及方剂配伍时可考虑选取药性辛平、归属肝经、有抗肿瘤功效和免疫调节药理活性的药物。(4)药理组合与功效的分类关联挖掘发现抗肿瘤中药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药理活性分别与清热解毒功效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结合交叉表来看可能与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药物的性味大多苦寒以及苦寒药物所含有效成分有关。

谢晨琼[5](2016)在《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工作首先对13种含有不饱和内酯环或α,β-不饱和酮结构、且母核各异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筛选,并根据体外活性筛选结果确定昆明山海棠为后期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药材。对昆明山海棠药材进行提取分离以及化合物的鉴定,同时对昆明山海棠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研究 查阅文献,对中药活性成分逆转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以及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二、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筛选采用MTT比色法,选取MCF-7/Adr、Bel7402/5-Fu、A549/Taxol这3种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检测13个中药活性成分(分别为葛根素、野黄芩苷、蛇床子素、补骨脂素、地高辛、人参皂苷Rg3、大黄素、姜黄素、雷公藤甲素、10-羟基喜树碱、鬼臼毒素、氧化苦参碱、番荔枝内酯)的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结果表明10—羟基喜树碱和雷公藤甲素对3种耐药肿瘤细胞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鬼臼毒素、地高辛和番荔枝内酯除了对肺癌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之外,对另外2种耐药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他活性成分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三、雷公藤甲素抗多药耐药肿瘤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初探前期对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TPL)对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Taxol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并且现有文献对其作用机制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对雷公藤甲素的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今后雷公藤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给药雷公藤甲素后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同时测定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共同给药TPL和MAPKs抑制剂初探雷公藤甲素在抑制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生长过程中JNK、p38 MAPK、ERK1/2、AKT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再结合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1/2、p-JNK、p-P38 MAPK、p-AKT以及p-GSK 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确定MAPK通路是否参与TPL诱导A549/Taxol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抑制耐药肺癌细胞增殖48h时的IC50为46.47±0.31nM,远好于阳性药顺铂的8.87±0.98μM,后续实验选用的药物浓度为0.025、0.05μM。MTT实验结果发现,SB202190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很小,而SP600125和U0126分别对耐药细胞产生协同和拮抗作用。由此表明JNK和ERK1/2通路雷公藤甲素抑制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JNK和ERK1/2通路有关。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能使耐药肺癌细胞阻滞在S期;并且分别用0.025、0.05μM浓度的TPL作用后,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达到8.50%、24.45%,相比于空白组的3.48%,凋亡率明显上升。本研究还发现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加,以及Bax/Bcl-2的表达也显着上调,由此验证了流式细胞术中检测到TPL诱导A549/Taxol凋亡的结果。同时通过对MAPKs通路和AKT通路中关键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通过上调ERK通路和下调JNK和AKT通路来诱导A549/Taxol耐药肺癌细胞凋亡的。四、昆明山海棠成分研究 根据前期的化合物活性筛选,选择抗耐药肿瘤活性最好的化合物——雷公藤甲素为目标化合物。查阅相关文献,选择雷公藤甲素含量较高且国内外研究较少的同属植物昆明山海棠进行后续的化学成分分离。用醇提水沉法昆明山海棠药材进行提取,并对水不溶部分(小极性化合物)分别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分段。再用这三个部位进行抗肺癌耐药细胞A549/Taxol的活性筛选,确定其主要活性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昆明山海棠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结果发现,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部位抗耐药肺癌细胞A549/Taxol 的 ICso分别为 16.02±0.75 μg/ml、72.60±2.51 μg/ml 和 245.8±10.12μg/ml,最终选择CH2C12部位为后续的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化学成分分离成果:从昆明山海棠根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3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留醇、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首次发现)、3-(2’-甲氧基-4’-二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苯骈吡喃(新化合物)、β-谷甾醇棕榈酸酯(首次发现)、雷公藤甲素、甘油山嵛酸酯(首次发现)和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醛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新化合物)。

刘卫海[6](2011)在《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中药藤黄(Gamboge)系藤黄科植物藤黄树(Garcinia hanburyi Hook. F. G)所分泌出的干燥树脂,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受到高度关注。已经有研究表明,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 NGA)为藤黄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有望开发成抗肿瘤新药。但目前对其抗瘤谱的筛选尚不完全,尚未查阅到给药后新藤黄酸在体内分布的资料,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仅限于新藤黄酸对白血病细胞周期的影响,许多对该药物的应用较为重要的资料仍不完善。鉴于此,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新藤黄酸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在此基础上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信号转导、端粒酶活性以及血管生成等角度入手,探索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新藤黄酸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与结果1新藤黄酸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运用MTT法和CCK-8法,通过测定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求出新藤黄酸对各肿瘤细胞株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考察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发现新藤黄酸对非选择性获得的16株肿瘤细胞均具有抗增殖作用,IC50在1.14~4.25μg/mL之间,说明新藤黄酸具有确切的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10μg/mL)。对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抗增殖实验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IC50为5.23±0.04μg/mL,新藤黄酸对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株的IC50为1.22±0.12μg/mL,提示新藤黄酸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强度较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强度弱,推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25-2.50μg/mL)新藤黄酸具有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2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经过急性毒性试验,运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按机率单位加权回归法(Bliss法)计算得出新藤黄酸对小鼠的LD50(半数致死量)为36.66mg/kg,在此基础上确定小鼠实验的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为8.0 mg/kg、4.0 mg/kg、2.0 mg/kg.采用荷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以存活时间为指标,观察新藤黄酸对动物肿瘤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NGA中剂量(4.0 mg/kg)对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效果最好,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5-FU) (10.0 mg/kg)的疗效(P<0.05),但NGA高剂量(8.0 mg/kg)和NGA低剂量(2.0 mg/kg)的疗效均低于5-FU (10.0 mg/kg)的疗效(P<0.05),且NGA低剂量的平均存活时间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藤黄酸发挥治疗作用的剂量范围较窄,高剂量组的疗效比中剂量组差可能是由新藤黄酸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在建立小鼠血液及器官组织中新藤黄酸的HPLC测定方法后,建立荷S180实体瘤模型,考察给药后新藤黄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后新藤黄酸在心、肝、肺、脾、肾及肿瘤组织中的峰浓度值分别为9.58±2.79、16.49±4.17、14.51±3.68、8.23±1.88、8.85±2.37、10.28±2.75μg/g,但在试验条件下,未能在脑组织中检测到新藤黄酸,其原因可能是新藤黄酸未能通过血脑屏障或者浓度水平未达到检测限。根据体内分布实验结果和体外实验结果,确定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瘤株为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株,建立人肝细胞癌Hep G2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以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 RTV)和抑瘤率(inhibition rate of tumor growth, TGI)为指标考察新藤黄酸对人肿瘤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对人肝细胞癌Hep G2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时间范围内,给药8d后,可观察到RTV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减小,给药14d后,阴性对照组、5-FU组、NGA高剂量(8.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低剂量(2.0 mg/kg)组的RTV分别为10.72±4.83、7.57±2.24、1.34±0.36、2.52±1.37和7.02±1.94;5-FU组、NGA高剂量(8.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低剂量(2.0 mg/kg)组的TGl分别为46.54%、83.75%、68.09%和22.14%;提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新藤黄酸具有确切的体内抗肿瘤作用。3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在确定新藤黄酸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后,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信号转导、端粒酶活性和肿瘤血管生成五个方面进一步研究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新藤黄酸干预后体外培养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结果显示,早期凋亡率的最大值为(49.44±3.12)%,且出现在给药后24h,说明新藤黄酸具有诱导体外培养Hep G2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片段化分析的结果显示,新藤黄酸能使Hep G2细胞核DNA发生明显的降解,但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的特征DNA梯状条带,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在发生早期凋亡后,DNA又被进一步降解成200bp左右的片段。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机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后Hep G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水平,结果显示,Bax呈浓度依赖性升高,Bcl-2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对照组、NGA(1.0μg/mL)组、NGA(2.Oμg/mL)组和NGA(3.0μg/mL)的Bax/Bcl-2比值分别为0.06、0.29、2.25和21.14。说明新藤黄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上调体外培养Hep G2细胞的Bax/Bcl-2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肝细胞癌Hep G2裸小鼠移植瘤组织Bax、Bcl-2蛋白水平的结果显示,NGA低剂量(2.0mg/kg)组的Bax蛋白水平和Bcl-2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NGA中剂量(4.0mg/kg)组和NGA高剂量(8.0mg/kg)组的Bax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Bcl-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GA(2.0mg/kg)组、NGA(4.0mg/kg)组和NGA(8.0mg/kg)的Bax/Bcl-2比值分别为0.729、0.808、1.679和1.688。提示新藤黄酸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上调Hep G2裸小鼠移植瘤组织的Bax/Bcl-2比值。可见,体外试验结果和体内试验结果均支持新藤黄酸可通过上调Bax的水平和(或)下调Bcl-2的水平,从而升高Bax/Bcl-2比值诱导细胞凋亡。在对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方面,采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处于各细胞周期时相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12~36h,S期细胞明显增多,在给药后48h,G0/G1期细胞增多,说明新藤黄酸能使细胞阻滞在S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能进一步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在对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面,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s/Raf/MEK/ERK级联通路中ERK和MEK的活化形式p-ERK1/2和p-MEK1/2的水平,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可下调ERK1/2蛋白和ME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说明新藤黄酸可以通过下调ERK信号通路的信号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但其调节点可能在Ras/Raf/MEK/ERK级联通路中MEK的上游,因为MEK的活化形式p-MEK1/2的水平也得到了下调。在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面,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mRNA水平来间接反映端粒酶的活性。结果显示,新藤黄酸给药各组Hep G2细胞的hTERT mRNA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新藤黄酸给药各组的Hep G2细胞hTERT mRNA水平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组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新藤黄酸对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增强。据此推断,新藤黄酸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在对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面,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p G2裸小鼠移植瘤组织中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从而反映新藤黄酸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新藤黄酸3个给药组的CD31阳性表达量IOD值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新藤黄酸可降低实体瘤组织的CD31水平,说明新藤黄酸对实体肿瘤的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新藤黄酸具有广谱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新藤黄酸可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相对较弱。新藤黄酸给药后能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其中以肝脏分布最高,在肿瘤组织中也有较高的分布;新藤黄酸可显着延长荷S180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新藤黄酸对动物肿瘤具有确切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新藤黄酸能显着减小人肝细胞癌Hep G2裸小鼠移植瘤的相对肿瘤体积,抑瘤率可达到83.75%,说明新藤黄酸对人肝细胞癌Hep G2裸小鼠移植瘤具有确切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新藤黄酸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新藤黄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其对上调Bax/Bcl-2的比值有关。另外,新藤黄酸尚可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酶的活性阻断MAPK级联反应,从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产生抗增殖作用;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尚可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

孙健[7](2006)在《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首先建立HPLC-UV/MS测定方法,对黄连解毒汤整体定性,多指标定量分析,确定各色谱峰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制备含药血清进行多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分析;测定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S180、MFC的抑制作用,大鼠含药血清对10种人瘤株的抑制作用;判断吸收入血的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多指标检测主要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以HPLC-UV归属了黄连解毒汤21个色谱峰的药材来源,通过HPLC-UV/ MS对其中11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其中10种成分吸收入血,各药材合煎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发生改变;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S180、MFC的确有抑制作用,高剂量组抑制率均超过30%,含药血清对10种人瘤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原形入血成分中,汉黄芩素为抑制人肺腺癌SPC-A1增殖的主要有效成分,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周期分析、hoechst33342/PI、AO/EB双染、电镜,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阶梯状条带,Annexin-V/PI、线粒体膜电位等检测方法确定汉黄芩素诱导人肺腺癌SPC-A1凋亡,抑制其分裂和集落形成能力,阻滞周期等作用。实验的创造性成果在于:系统的研究了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结合多成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判断黄连解毒汤体内抗肿瘤主要有效成分,从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两个方面,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三个层次,阐述了黄连解毒汤的抗肿瘤作用及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

宋宇[8](2005)在《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动物整体抑瘤实验方法 昆明小鼠抑瘤实验方法:小鼠左腋部皮下分别接种S180和HepA。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比较药物的抑瘤作用,并求出肿瘤抑制百分率。 2.药物体外抑瘤实验方法 采用MTT法考察不同浓度的Evo对10种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集落形成法考察Evo对SPC-Al肿瘤细胞分裂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3.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检测方法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Evo引起的SPC-Al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Evo对SPC-A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ApoAlert 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Evo对SPC-Al肿瘤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和APO-BRDUTM试剂盒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vo引起的SPC-Al肿瘤细胞DNA片断化;采用荧光检测法观察Evo对SPC-Al肿瘤细胞Caspase-8,3活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考察Evo对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记法考察Evo对肿瘤凋亡相关蛋白PARP、Bcl-2、Bax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其激酶cyclin A、B、D、CDK1、2、4、Rb等的影响。 结果 1.动物整体抑瘤实验结果 荷瘤模型动物抑瘤实验,Evo对S180和HepA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g20mg/kg、10mg/kg和5mg/kg Evo,可使抑瘤率达到30~60%左右。 2.药物体外抑瘤实验结果 Evo对10种人体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SPC-Al>NCI-H446>MCF-7>Hela>A375-S2>SMMC—7721>K562>HL—60>Swillc>U251。Evo对SPC-Al、NCI-H446、MCF-7、Hela、A375-S2、SMMC—7721、K562、HL—60的抑制作用较强,其IC50均小于20μg/ml。Evo对SPC-A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随着Evo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杀伤SPC-Al细胞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其作用24、48、72hr IC50值为9.680、5.060、2.619μg/ml。Evo能明显抑制SPC-Al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23μg/ml。 3.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 细胞形态学改变:光镜下,5μg/ml的Evo处理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分泌颗粒增多,细胞折光性下降,大部分细胞脱壁,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染色质浓缩致密并分裂成块状,并可见有的细胞呈现为由一个完整细胞变成多个细胞膜完整的胞状小体,即形成凋亡小体。电镜下,加入0.5μg/ml的Evo后,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呈现凋亡改变,细胞脱壁、细胞膜发泡,细胞皱缩、胞浆浓染并有空泡形成,药物作用6hr后即可见吴茱英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胞质内部分线粒体肿胀,晴断裂,有较多溶酶体产生,进一步细胞核小,异染色质趋边凝聚呈块状,已清晰可见细胞膜包裹细胞器或核片段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 不同浓度的吴茱英碱在作用24hr后,细胞周期发生了改变。主要作用于G2期,出现了G2期细胞大量滞留的现象,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这种变化愈加明显。我们也同样看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ub一Gl期细胞也逐渐增多。与此变化相同的是,0.5陀加1的Evo作用于SPC一Al细胞6,12,18,24hr后,也引起了大量的细胞停滞在G2加期,GO/Gl期的细胞比率下降。Evo对SPC峨l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同样,DNA亚二倍体峰(Sub一G1)即凋亡峰的百分率也明显升高,且与Evo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Annexinv一FITc+/PI一双标检测可见,与阴性对照组比较,Evo作用的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多,呈时间依赖性,5瑰/m1的Evo作用 SPC一A1细胞,大约有3溅的细胞发生凋亡,18hr时有约2/3的细胞处于凋亡早期即AnnexinV一FITC+/PI一,0.5瑰/ml的Evo作用于S汽一Al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也逐渐增多,但总体上低于5陀/ml Evo的作用程度。EvQ诱导S代eeAI细胞的早期凋亡不仅具有时间依赖性,也显示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随着Evo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的DNA碎片呈规律性的增加。EvO在0.5,1,2.5,5,7.5,10瑰/ml浓度下作用于SPCseAI细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均检测到DNA断裂所出现的明显阶梯状条带ul edder”,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阶梯状条带愈加明显,而阴性对照组无此现象。应用AP(卜BRDU kit,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来检测,0.5陀加l的Evo作用于SPC一l细胞0,12,24,48 hr,随着时间的延长,Evo引起的SPCweAI细胞DNA断裂所造成的DNA链3’一0H也逐渐增多。 经过Evo作用后,Cas皿se一8和easpase一3活性均有所增加。在5瑰/ml Evo作用12hr,casPase一3的活性即开始增加,当作用时间达到48 hr时,其活性已增加为阴性对照的2.6倍。在药物作用24hr时,caspase一8才被激活并且活性开始增加,但其活性增加的强度低于easpase一3。首先,easpase一3被激活,进而eas娜se一8的活性开始增力口。 应用Dioce(3)荧光试剂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Evo诱导的S陀一1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5,10傀/ml的Evo作用于S代一l细胞,在作用12hr时,线粒体膜电位开始下降,在作用36hr时,达到最低值随后膜电位有所恢复。 5,10傀/ml Evo作用于SPC一A一细胞0,12,24,36,4

齐晓娟[9](2005)在《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是关于雷公藤提取液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实验性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探讨雷公藤及鸦胆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以荷S180、H22实验模型小鼠为对象,采用雷公藤提取液及鸦胆子提取液小鼠瘤体内注射的方法,观察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生存期、SOD、MDA、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并以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药。结果表明: 1.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抑制S180、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5.89%和35.5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2.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延长S180、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分别为29.80天和26.40天,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3.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影响S180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即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4.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降低S180、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使S180、H22小鼠胸腺、脾脏萎缩和S180小鼠白介素-2(IL-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5.病理学检查表明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使S180、H22小鼠肿瘤细胞核分裂相减少,坏死减少。 6.电镜观察表明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使S180小鼠肿瘤细胞呈现凋亡征象。 7.高、中、低剂量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6.4%,43.54%和32.8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8.高、中、低剂量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延长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吴世成[10](2004)在《雷公藤内酯醇与传统抗肿瘤药联合抗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研究及机理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雷公藤内酯醇与传统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羟基喜树碱联合作用对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主要检测指标是细胞形态观察,台盼蓝染色,MTT染色,DNA ladder等,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SD大鼠经济、易饲养、易获得,且模型成功率高,自然消退率低,是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理想选择。将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皮下种植在SD大鼠上,静脉注射雷公藤内酯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软件分析数值可靠性。 Caspase家族属于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围绕活性中心位点半胱氨酸的氨基酸残基是保守的。正常情况下,胞质中的Caspase-3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当细胞凋亡时,才被激活为有活性的Caspase-3。测定肿瘤细胞培养时药物联合作用细胞时caspase-3表达情况,以探讨药物联合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在用甲素处理后活细胞大幅减少,而甲素与阿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联合作用比单独用一种药物的杀细胞效果要强得多。体内接种肿瘤细胞在用药后,肿瘤块体积较小且增长缓慢,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却大幅增长;雷公藤内酯醇与阿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联合用药作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后,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 得出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和体内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它与传统抗肿瘤药联合作用该细胞时呈现强烈的协同作用;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二、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T leukemic cell line CEM-6T by tripter-ine;comparison with arsenic oxide and hydroxyl camptotheci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T leukemic cell line CEM-6T by tripter-ine;comparison with arsenic oxide and hydroxyl camptothecin(论文提纲范文)

(1)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与化学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筛选
    1.鞘蕊苏的物质部位和组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筛选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细胞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鞘蕊苏部位和有效组分的制备
        1.2.2 MTT检测鞘蕊苏不同部位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1.2.3 MTT检测鞘蕊苏Q3 部位不同流份段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1.2.4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Q1-Q9 各部位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1.3.2 鞘蕊苏抗肿瘤活性部位Q3 的不同流份段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1.4 讨论
    2.鞘蕊苏抗肿瘤活性组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细胞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活性流份段G、H、J的分离与纯化
        2.2.2 MTT检测鞘蕊苏活性部位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
        2.2.3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各化学成分对HeLa、A375、HCT-8和LS174-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4 讨论
第二章 鞘蕊苏有效成分(14-去氧鞘蕊酮U)抗肿瘤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1.14-去氧鞘蕊酮U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细胞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药物母液的配制
        1.2.2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4-去氧鞘蕊酮U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2.3 14-去氧鞘蕊酮U抑制A549和LLC细胞增殖的时间效应变化
        1.2.4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14-去氧鞘蕊酮U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3.2 14-去氧鞘蕊酮U抑制A549和LLC增殖的时间效应变化
        1.4 讨论
    2.14-去氧鞘蕊酮U对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
        2.2.2 移植瘤平均体积、重量、脏器系数及肿瘤抑制率检测
        2.2.3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14-去氧鞘蕊酮U对 LLC荷瘤小鼠体重和抑瘤率的影响
        2.3.2 14-去氧鞘蕊酮U对 LLC荷瘤小鼠瘤体积和脏器系数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鞘蕊苏有效成分(14-去氧鞘蕊酮U)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不同浓度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 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1.2.2 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PARP、caspase-3和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1.2.3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Bax和Bcl-2 的表达
        1.2.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caspase-4、caspase-12、CHOP、Bip和 IRE1-α的表达
        1.2.5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 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2.6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Atg5、beclin-1 和LC3Ⅱ/Ⅰ的表达
        1.2.7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和LLC细胞中CDC2、CDK2、CDK6、CyclinB1、CyclinD3和p21 的表达
        1.2.8 统计学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不同浓度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 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1.3.2 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和LLC细胞中PARP、caspase-3 和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
        1.3.3 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和LLC细胞中Bip,IRE1-α,XBP1s、CHOP、caspase-4和Cleaved-caspase-12 蛋白表达的影响
        1.3.4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 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3.5 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和LLC细胞中Atg5、beclin-1、LC3Ⅱ/Ⅰ蛋白表达的影响
        1.3.6 14-去氧鞘蕊酮U对 A549和LLC细胞中CDC2、CDK2、CDK6、CyclinB1、CyclinD3、p21 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讨论
第四章 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类似物的化学合成及活性筛选
    1.C-11位不同侧链的Coleolic acid类似物的合成及活性筛选
        1.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1.3 合成实验部分
        1.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2 目标化合物PX1-PX6 的合成
        1.4 C-11 位不同侧链的Coleolic acid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1.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4.2 实验方法
        1.4.3 实验结果
        1.5 讨论
    2.N-取代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筛选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3 合成实验部分
        2.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2 目标化合物PX7-PX18 的合成
        2.4 N-取代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系列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2.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及三氧化二砷诱导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小细胞肺癌总论
    1.2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
        1.2.1 新药研发
        1.2.2 维持治疗
        1.2.3 靶向治疗
    1.3 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1.4 天然产物化合物
第二章 对NCI-H1688细胞进行天然产物化合物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CCK-8法检测640个化合物对NCI-H1688细胞增殖的影响
        2.3.2 氯化血根碱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生长的影响
    2.4 讨论
        2.4.1 筛选得到39个化合物作为潜在的小细胞肺癌抑制物
        2.4.2 筛选得到氯化血根碱作为潜在的小细胞肺癌抑制物
第三章 氯化血根碱抑制三氧化二砷诱导转化的BEAS-2B细胞增殖及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氯化血根碱对BEAS-2B-A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3.3.2 三氧化二砷能够诱导mi R-301a的表达
        3.3.3 三氧化二砷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诱导miR-301a的表达
        3.3.4 miR-301a对BEAS-2B-As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3.3.5 miR-301a与SMAD4靶向调控关系的验证
        3.3.6 SMAD4对BEAS-2B-As细胞恶性特征的影响
        3.3.7 miR-301a与SMAD4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3.3.8 miR-301a与SMAD4在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
    3.4 讨论
第四章 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作用及联合帕比司他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氯化血根碱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4.3.2 氯化血根碱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凋亡、运动、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3.3 RNA-Seq分析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
        4.3.4 氯化血根碱对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4.3.5 CDKN1A对小细胞肺癌生长的影响
        4.3.6 CDKN1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4.3.7 氯化血根碱联合帕比司他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3)TNF-α在雷公藤红素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
        1. 抗肿瘤中药的文献研究
        2. 抗肿瘤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
    (二) 中药数据库知识发现研究进展
        1. 数据库知识介绍
        2. 数据库数据挖掘研究
        3. 中药数据库研究进展
        4. 中药数据库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课题技术路线图
    1. 建立数据库
    2. 数据处理及标准化
    3. 数据挖掘的方法及内容
第四部分 结果
    1. 频数统计结果
    2.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
    3. 分类关联挖掘结果
第五部分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和思路
    1. 肿瘤MDR形成的机制
        1.1 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
        1.2 多药耐药相关酶介导的耐药
        1.3 凋亡抑制介导的耐药
    2. 中药逆转或抑制多药耐药肿瘤的研究
        2.1 内酯类化合物
        2.2 生物碱类
        2.3 黄酮类
        2.4 蒽醌类
        2.5 萜类化合物
        2.6 其他
    3.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3.1 化学成分
        3.2 药理作用
        3.3 临床应用
    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思路
        4.1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以及雷公藤属植物研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4.2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案
        4.4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含α,β-不饱和内酯环或不饱和酮基团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耐药肿瘤细胞活性的药物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耗材
        1.2 仪器
        1.3 溶液的配制
        1.4 试验化合物
        1.5 细胞株
    2. 实验方法
        2.1 化合物的处理
        2.2 细胞复苏
        2.3 细胞培养
        2.4 细胞传代
        2.5 细胞冻存
        2.6 细胞毒性实验
    3. 实验结果
        3.1 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程度
        3.2 生长抑制效应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雷公藤甲素体外抗肺癌耐药细胞A549/Taxol的作用机制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耗材
        1.2 仪器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MTT
        2.2 细胞周期
        2.3 Annexin V-FITC/PI凋亡
        2.4 Western Blot
        2.5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多药耐药倍数检测
        3.2 雷公藤甲素抗耐药肿瘤活性
        3.3 雷公藤甲素对A549/Taxol细胞中MAPKs通路的影响
        3.4 雷公藤甲素诱导A549/Taxol细胞凋亡
        3.5 雷公藤甲素诱导A549/Taxol细胞阻滞在S期
        3.6 雷公藤甲素对MAPKs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分离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材料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药材批次选择
        2.2 提取
        2.3 成分分离
        2.4 部位活性筛选
    3 实验结果
        3.1 预实验结果
        3.2 活性筛选
        3.3 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结语
    1. 论文的研究结果
    2. 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6)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 中药藤黄研究概况
        1.1 藤黄的种质资源
        1.2 藤黄的中医文献考据
        1.3 中药藤黄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中药藤黄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1.5 小结
    2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2.1 作用于肿瘤细胞
        2.2 作用于肿瘤血管
        2.3 作用于免疫系统
        2.4 抗突变作用
        2.5 小结
    3 新藤黄酸的研究现状
        3.1 新藤黄酸是中药藤黄的有效成分
        3.2 新藤黄酸的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3.3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
        3.4 新藤黄酸的开发现状
        3.5 小结
第2章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 新藤黄酸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新藤黄酸的急性毒性试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新藤黄酸对荷S180腹水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新藤黄酸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4.1 新藤黄酸测定方法的建立
        4.2 液及器官组织中新藤黄酸含量的测定
        4.3 讨论
    5 新藤黄酸对裸小鼠移植瘤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3章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1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核DNA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新藤黄酸对实体瘤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周期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6 新藤黄酸对实体瘤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7 新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癌Hep G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4 讨论
    8 新藤黄酸对实体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8.1 实验材料
        8.2 实验方法
        8.3 实验结果
        8.4 讨论
    9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及研究方法探索
    第二节 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及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黄连解毒汤各成分定性、定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黄连解毒汤入血成分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抗肿瘤作用分析
    第一节 黄连解毒汤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有效成分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节 汉黄芩素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 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治疗
    综述二 抗肿瘤植物药活性成分研究概述
第二部分 动物整体抗肿瘤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
        2 药品及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
        4 方法
        4.1 荷瘤小鼠抑瘤实验方法
        4.2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 Evo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
        2 Evo对 HepA荷瘤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药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肿瘤细胞株
        2 药品及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
        4 方法
        4.1 细胞培养
        4.2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4.3 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能力检测方法
        4.4 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4.5 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4.6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
        4.7 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早期凋亡
        4.8 细胞的 DNA断裂片断分析
        4.8.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片段化
        4.8.2 TUNEL法
        4.9 Caspase-8,3活力检测
        4.10 流式细胞仪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4.11 Western免疫印记法检测蛋白的表达
        4.11.1 工作液的配制
        4.11.2 蛋白质电泳
        4.11.3 免疫印迹
        4.12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Evo对10种人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2 Evo对 SPC-Al肿瘤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3 Evo对 SPC-A1肿瘤细胞(光镜下)形态的影响
        4 Evo对 SPC-Al肿瘤细胞(电镜下)形态的影响
        5 Evo对 SPC-Al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6 Evo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分布的影响
        7 Evo诱导SPC-Al肿瘤细胞DNA片段化
        7.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7.2 APO-BRDU检测
        8 Evo对 SPC-Al肿瘤细胞 Caspase-3,8活力的影响
        9 Evo对 SPC-Al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11 Evo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9)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一、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二、肿瘤介入治疗近况
    三、中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四、中药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五、中药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10)雷公藤内酯醇与传统抗肿瘤药联合抗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研究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雷公藤内酯醇单独或与传统抗肿瘤药联合抗体外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
    前言
        1 雷公藤简介
        2 抗肿瘤化疗药物
        2.1 化疗概念
        2.2 化疗药物的种类
        2.3 雷公藤内酯醇的抗肿瘤作用
        2.4 雷公藤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目标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仪器
        1.2 药品和细胞
        1.2.1 药品
        1.2.2 细胞培养
        2 细胞毒性实验
        2.1 台盼蓝染色
        2.2 DNA ladder检测
        2.3 MTT试验
    结果
        1 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显微摄像图(10×10)
        2 药物作用细胞后台盼蓝染色计数结果
        3 肿瘤细胞DNA电泳图
        4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检测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雷公藤内酯醇对接种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SD大鼠抗肿瘤活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药品与仪器
        1.1 实验仪器
        1.2 药品和细胞
        1.3 动物分组
        2 皮下种植肿瘤细胞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雷公藤内酯醇与传统抗癌药联合抗肿瘤内部机理研究
    前言
        1 细胞凋亡
        2 caspase-3简介
        2.1 caspase-3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2.2 Caspase-3的活化
        2.3 Caspase-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2.4 Caspase-3在肝癌细胞发生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2.4.1 Caspase-3的活化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2.4.2 HBx与Caspase-3的关系
        2.4.3 Caspase-3与p53的关系
        2.4.4 caspase-3与细胞凋亡
        2.4.4.1 caspase-3处于细胞凋亡的下游
        2.4.4.2 caspase-3的底物
        2.4.4.3 caspase-3抑制剂
        2.4.4.4 caspase-3与Bcl-2家族相互作用
    材料与方法
        1 药品与仪器
        1.1 实验仪器
        1.2 药品和细胞
        1.2.1 药品配制
        1.2.2 细胞培养
        2 实验方法
        2.1 提取肿瘤细胞蛋白质,进行SDS-PAGE电泳
        2.2 Western印迹法
        3 实验步骤
        3.1 SDS-PAGE步骤
        3.1.1 从细胞中分离提取蛋白质
        3.1.2 组装电泳系统
        3.1.3 SDS-PAGE
        3.2 Western印迹步骤
        3.2.4 蛋白质转移至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NC膜)
        3.2.5 封闭硝酸纤维素膜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位点
        3.2.6 一抗(鼠抗人)与靶蛋白结合
        3.2.7 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二抗(羊抗鼠)与一抗结合
        3.2.8 使用酶联抗体生色底物(含双氧水和四氯萘酚)
    结果
        1 用药后肿瘤细胞中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
        2 Western blot
    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T leukemic cell line CEM-6T by tripter-ine;comparison with arsenic oxide and hydroxyl camptothecin(论文参考文献)

  • [1]鞘蕊苏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与化学合成研究[D]. 彭小芝.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氯化血根碱抗小细胞肺癌及三氧化二砷诱导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钟名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TNF-α在雷公藤红素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研究[D]. 陆文洁.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5)
  • [4]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D]. 杨苏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2)
  • [5]基于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导向的昆明山海棠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谢晨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6]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卫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 孙健. 吉林大学, 2006(10)
  • [8]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宋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9]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D]. 齐晓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07)
  • [10]雷公藤内酯醇与传统抗肿瘤药联合抗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研究及机理探讨[D]. 吴世成. 武汉大学, 2004(05)

标签:;  ;  ;  ;  ;  

雷公藤红素诱导人白血病T细胞CEM-6T细胞凋亡;与氧化砷和羟基喜树碱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