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s和TIMPs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的关系

MMPs和TIMPs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的关系

一、MMPs及TIMP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性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沈晓旭[1](2020)在《IL-6,STAT3,E-cadher in和N-cadher in蛋白的表达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无功能垂体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NFPA)中IL-6、STAT3、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影像学Knosp分级的关系,从而探讨上述蛋白与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30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术后病检均证实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依据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像学诊断标准Knosp分级进行分组,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invasive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INFPA)20例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non invasive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NNFPA)10例。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0例标本中IL-6、STAT3、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蛋白与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IL-6、STAT3、E-cadherin、N-cadherin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IL-6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色或棕黄色,弥漫性存在为主,IL-6在INFPAs中的表达显着高于NNF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AT3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少量定位于细胞核,呈棕褐色,STAT3在INFPAs中的表达显着高于NNF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阳性染色均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以弥漫性存在为主,E-cadherin在INFPAs的表达低于NNF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cadh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少量定位于细胞质,多呈棕色,弥漫存在为主,两组均呈高表达,两组中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性。IL-6、STAT3的表达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负相关;N-cadherin的表达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无相关性。结论:IL-6/STAT3信号通路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有关,其相关蛋白可能成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为未来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提供研究方向。

杨振兴[2](2017)在《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部分肿瘤生长突破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症状,临床上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均难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且术后易复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早先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MMP-9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它们参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层粘连蛋白的降解,因此可能在促进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在乳腺癌、食管鳞癌、肝母细胞癌及脑胶质瘤等多种肿瘤中反转录诱导的带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基因可通过抑制MMPs而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研究还发现长链非编码RNA中的HOX转录本反义链 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 HOTAIR)可通过促进 MMP-2、MMP-9的表达而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然而,HOTAIR及RECK是否参与调控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它们在各病理类型腺瘤的表达及与MMP-2,MMP-9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故本研究收集195例人垂体腺瘤标本,对HOTAIR、RECK及MMP-2,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类型垂体腺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相关激素水平与侵袭性的分析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术前血清相应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究其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垂体腺瘤手术的195名患者行临床资料统计,包括头颅CT或MRI,术前血清垂体激素检查结果;术后切除组织病理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研究各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临床发病高峰与年龄的关系,血清学检查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率,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的差异性。结果:1、垂体腺瘤的发病年龄高峰位于40-60岁年龄段,其中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及无功能型腺瘤分别位居垂体腺瘤病理类型前三位,不同类型垂体腺瘤发病年龄分布稍有不同。PRL腺瘤则多见于30-50岁年龄段患者,考虑与患者激素分泌变化有关,而GH腺瘤则在40-50岁年龄段出现发病高峰,而无功能型腺瘤则与总的垂体腺瘤发病年龄一致。2、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总发病率42%,其中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与PRL垂体腺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及时诊断,以致发生侵袭性的比例最高,GH型垂体腺瘤因较早出现肢端肥大症而就诊,易较早诊断,故发生侵袭性的的比例相对较低。20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的垂体腺瘤出现侵袭性比例高,其病理诊断报告垂体腺瘤恶性程度也较高。3、影像及临床症状提示为PRL垂体腺瘤的患者,以血清PRL水平超过90ng/ml及150ng/ml作为诊断泌乳素瘤标准时,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血清PRL水平与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不符的患者应稀释血清后多次测定,避免漏诊和误诊。4、血清GH水平测定(GH>10U/L)对于GH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患者术前血清GH水平的升高程度对临床GH瘤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术后血清GH水平是否下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可反映肿瘤切除完全与否,对血清学检测结果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不一致患者,需考虑多激素腺瘤(Multi-hormone pituitary adenoma)在免疫组化检测时使用单克隆抗体所导致结果误差。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发病高峰年龄有差异,与其所致临床症状发现时间有关,其中无功能性腺瘤及PRL腺瘤发生侵袭性比例最高,血清GH水平对于GH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一致性。第二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9及RECK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目的:通过检测MMP-2、MMP-9及RECK蛋白在各种病理类型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差异,探讨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机制与可控性。方法:留取30例经手术获得的不同病理类型人垂体腺瘤瘤标本组织,迅速分为二份,一份经多聚甲醛固定后用于免疫组化检测RECK及MMP-2,MMP-9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另一份快速液氮冻存,用于western blot检测RECK蛋白及MMP-2,l MMP-9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蛋白表达差异与肿瘤侵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MMP-9蛋白呈弱表达,RECK蛋白呈阳性表达。而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MMP-9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RECK蛋白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RECK蛋白与MMP-2,MMP-9 的表达均成显着负相关(γMMP2=-0.706,p=0.002;γMMP9=-0.682,p=0.001),western blot所获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在人垂体腺瘤中,RECK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ECK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有显着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提示在人垂体腺瘤中RECK蛋白可能通过抑制MMP-2、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第三部分、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分析目的:分析HOTAIR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作为垂体腺瘤远期预后的分子标记物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30例经手术获得的人垂体腺瘤标本(与第二部分用于Western检测病例一致),经qRT-PCR方法检测HOTAIR 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水平,比较表达差异性。结果:1.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HOTAIR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性(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HOT AIR呈显着高表达。2.HOTAIR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γ =0.726),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3.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性(γMMP2=0.64;γMMP2 =0.67,P<0.05)。结论:HOTAIR在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且与MMP-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与在其它恶性肿瘤类似,HOTAIR可诱导上调MMP-2、MMP-9的表达,并促进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HOTAIR有望成为临床检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记物。

刘旭,匡涛,廖洪民,刘忠伦,付亚林,朱家伟,郑涛,杨华[3](2013)在《MMP-1和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介于良性垂体瘤与恶性垂体癌之间,其特点为肿瘤侵犯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及硬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大类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研究表明肿瘤侵袭和转移与MMPs存在相关性。MMP-1和MMP-9是MMPs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MMP-1和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以探求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发病机制。

刘海建[4](2011)在《OPN、uPA及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OPN、uPA及MMP-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三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的垂体腺瘤标本50例。对这些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按照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在判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方面,同时考虑患者的硬脑膜侵袭情况及肿瘤周围组织的病理情况,将本实验进行分组,本实验将肿瘤标本分为非侵袭性组(30例)和侵袭性组(20例)两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垂体腺瘤组织石蜡切片中OPN uPA及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并对OPN uPA及MMP-9在垂体腺瘤中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OPN在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非侵袭和侵袭性组中,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和90%。经统计学X2检验,OPN在侵袭性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2、uPA在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非侵袭和侵袭性组中,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85%。经统计学X2检验,uPA在侵袭性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3、MMP-9在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与患者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非侵袭和侵袭性组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90%。经统计学X2检验,MMP-9在侵袭性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结论1.、OPN uPA及MMP-9在侵袭组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组,提示三者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标记物。2、OPN、uPA及MMP-9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中起协同作用,三者结合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3、OPN、uPA及MMP-9可以作为确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通过抑制OPN uPA and MMP-9的表达,也许能作为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新方法。

郭永川,刘晶,王婉,于音,梁前垒,王景新[5](2010)在《垂体腺瘤中MMP-2、TIMP-2、CD147 mRNA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探讨MMP-2、TIMP-2和CD147 mR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对60例垂体腺瘤中MMP-2、TIMP-2和CD147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影像学证实,60例垂体瘤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及CD147 mRNA表达显着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1);TIMP-2mRNA表达显着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与CD147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69,P<0.05)。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0.68,P<0.05)。结论 MMP-2、CD147 mRNA高表达,及TIMP-2 mRNA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TIMP-2、CD147可以作为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黄志敏[6](2010)在《PRL、GH腺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及侵袭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垂体PRL腺瘤和GH腺瘤的侵袭性与相应术前血清PRL、GH水平、肿瘤大小、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对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术后长期好转的预测指标,为PRL腺瘤和GH腺瘤患者术后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并综合分析我科首次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3例泌乳素(PRL)腺瘤患者和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3天、1月相应血清PRL和GH水平,分析患者的年龄组成、性别差异,测量磁共振(MRI)影像上肿瘤大小,按照Wilson改良Hardy分类方法判断肿瘤侵袭性。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者进行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月。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激素水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随访肿瘤未有复发;②好转:激素水平正常或下降5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③无效:激素水平下降不到50%或维持原水平,临床症状未改善。结果:1.PRL腺瘤:本组资料中33例PRL腺瘤患者,男性8例,女性25例,侵袭性腺瘤12例,非侵袭性腺瘤2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1月血清PRL水平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术后1月与术后第3天血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的大小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较大腺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是较小腺瘤的1.435倍;女性PRL腺瘤患者肿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是男性的12.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患者的术前血清PRL水平、年龄、术后的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PRL水平≤100μg/L患者、100-200μg/L患者、≥200μg/L患者侵袭性PRL腺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L<200μg/L的患者与≥200μg/L的患者术后治愈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H腺瘤:本组资料中22例GH腺瘤患者,男性8例,女性14例,侵袭性腺瘤11例,非侵袭性腺瘤1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1月血清GH水平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术后1月与术后第3天血清G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GH腺瘤的大小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较大肿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是较小肿瘤的17.981倍;肿瘤的侵袭性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侵袭性与非侵袭性GH腺瘤患者的术前血清GH水平、年龄、术后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GH≤30μg/L患者、30-50μg/L患者、≥50μg/L患者侵袭性GH腺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50μg/L的患者与>50μg/L的患者术后治愈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手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主要是尿崩、低钠血症、垂体功能低下,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腺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早期PRL、GH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近期手术疗效的指标。2.肿瘤的侵袭性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与术前PRL、GH水平、年龄无密切关系。PRL腺瘤发生侵袭的可能性男性患者比女性大。3.术后并发症、近期手术疗效可能无侵袭性差异。

李通[7](2009)在《CXCR4/CXCL12、CD44和CD147标记的垂体腺瘤细胞在其侵袭性生物行为中的表达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CXCR4、CXCL12、CD44、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比较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35例新鲜垂体腺瘤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XCR、CD44、CD147的表达水平;同时将检测的细胞悬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拍照记录;并将与其对应的垂体腺瘤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CXCL12/CXCR4、CD44和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处理。结果依据内分泌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结果,将垂体腺瘤(35例)分为2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两个实验组。比较两组间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中CXCR4、CD44、CD147的P值分别为0.002、0.221和0.178,免疫组化结果中CXCR4、CXCL12、CD44、CD147的P值分别为0.04、0.01、0.516和0.855;垂体腺瘤中CXCR4/CXCL12的表达水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垂体;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部分表达所标记的肿瘤标记物。侵袭鞍底的垂体腺瘤CXCR4表达率明显高于侵袭海绵窦组(mean分别为58.3%和23.6%,P<0.01)。CXCR4/CXCL12、CD44、CD147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功能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标记物在垂体腺瘤细胞中的表达率上要比免疫组化准确、敏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XCR4/CXCL12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CD44、CD147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CXCR4/CXCL12可能通过ERK1/2MAP激酶级联反应和Pyk2的活化,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研究垂体腺瘤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新的潜在标记物。

王辉[8](2009)在《OPN、MMP-9、和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垂体腺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发病率大约为1/10万~7/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垂体腺瘤一般呈局限性生长,但部分垂体腺瘤的生长可呈侵袭性,即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肿瘤生长侵袭周围的硬膜、血管、神经、海绵窦、鞍区骨质等,手术全切除十分困难,导致术后肿瘤残余和较高的复发率,患者预后较差。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是针对垂体腺瘤治疗上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目前针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诊断多依靠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破坏颅底骨质、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视神经受压程度等,术中观察有无侵犯硬膜、骨质、视神经、颈内动脉等以及术中活检硬膜或鞍区骨质。但上述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肿瘤早期,瘤体较小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仅凭上述标准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而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是一种磷酸化的分泌性蛋白,其受体包括整合素和CD34受体。大量研究证实,OPN与许多肿瘤的大小、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等有关,是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大且最重要的蛋白酶,其底物主要有IV、V、VII、X型胶原、明胶及弹性纤维组成。MMP-9能够破坏细胞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维持ECM的生理动态平衡,从而促进肿瘤的侵润与转移。在颅内肿瘤尤其垂体腺瘤的发生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判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方面具有也有特异性。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计数被认为是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指标,也是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MVD与实体肿瘤的生长、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MVD值增高提示预后往往不良。本试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OPN、MMP-9及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研究OPN、MMP-9、MVD三者与垂体腺瘤及其侵袭性的关系,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一条可能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收集来自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30例垂体腺瘤和3例脑外伤减压术正常脑组织标本。30例垂体腺瘤标本中,女性19例,男性11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2岁。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观察肿瘤组织有无侵犯邻近结构,将30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组17例,非侵袭性组1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垂体腺瘤和3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分别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标本固定、蜡块包埋、组织切片;脱蜡和水化;抗原修复;滴加一抗;滴加二抗;脱水、透明、封片、镜检。实验测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OPN、MMP-9分别采用Crosstabs Test(卡方检验),MVD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独立样本T检验)。OPN、MMP-9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OPN与MVD、MMP-9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作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并用t检验分别检测其显着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OPN在正常脑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肿瘤细胞中OPN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且侵袭性垂体腺瘤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χ2=6.652, P<0.01);MMP-9在正常脑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主要定位在肿瘤细胞胞质,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χ2=8.167, P<0.01);在肿瘤细胞中FactorⅧ抗体的阳性染色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MVD计数显着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t=3.581, P<0.0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OPN与MMP-9的表达具有显着相关性(rs =0.813, 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中OPN表达与MVD计数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r =0.716, p<0.01);同时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9的表达与MVD计数也具有显着相关性(r =0.783, 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在性别及平均年龄上无显着差异:P>0.05。1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相比,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OPN、MMP-9均呈高表达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说明OPN、MMP-9共同参与了垂体腺瘤侵袭性,具有协同作用。2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VD计数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提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中OPN、MMP-9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提示OPN、MMP-9可能通过参与了肿瘤微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3 OPN、MMP-9、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其预后的辅助指标,通过检测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标本中OPN、MMP-9及MVD可判断垂体腺瘤早期的潜在侵袭性,指导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疗效水平。

李强[9](2008)在《缺氧微环境对垂体腺瘤侵袭性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垂体腺瘤是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所有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呈组织学良性表现。但仍有一部分垂体肿瘤常向鞍上、鞍旁和海绵窦内生长并侵及毗邻的硬脑膜,呈侵袭性生长,导致手术完全切除困难,术后容易复发。其侵袭机制产生的原因,目前仍不甚明了。缺氧是实体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肿瘤在缺氧状态下可通过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自身的生长和转移。HIF-1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调控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的实体性肿瘤以及神经系统胶质瘤、脑膜瘤中均有HIF-1蛋白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恶性行为及侵袭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HIF-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目前仅有个别报道,且其与垂体腺瘤的分级及侵袭性的关系尚不明了。目前研究发现,VEGF、MMP-2的基因产物在垂体腺瘤中有稳定表达,并且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产生密切相关。VEGF是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迁移,并可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纤维蛋白激活物和胶原酶,使得基底膜降解和细胞外基质重构,从而形成新生血管的管腔和新的基膜,有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而转移或向周围扩散,为肿瘤浸润转移创造条件。由于VEGF具有对内皮细胞高效特异的靶向特点,因而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的启动作用。此外,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还需要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基底膜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肿瘤细胞向局部浸润和转移,否则肿瘤组织仅表现为局部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压迫而非浸润。在上述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的MMPs发挥了重要作用。缺氧时,HIF-1调控VEGF、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增加其稳定性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垂体腺瘤中是否也存在这种调控目前尚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就从肿瘤缺氧这一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的角度,探讨缺氧微环境对垂体腺瘤侵袭性改变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目的通过对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HIF-1α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IF-1α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42例垂体腺瘤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其中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对照组正常脑组织5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比较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之间HIF-1α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垂体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以及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之间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影像学分级、大小以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在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未见显着性差异(t=1.04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蛋白在垂体腺瘤中有明显表达。免疫组化阳性率比较,垂体腺瘤组HIF-1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加(x2=16.31,P<0.01);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蛋白的表达较非侵袭性组显着增高(x2=9.147,P<0.01);HIF-1α蛋白在Hardy-Wilson分级为Ⅲ+Ⅳ级的垂体腺瘤中的阳性率显着高于Ⅰ+Ⅱ级(x2=5.56,P<0.05);HIF-1α蛋白在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垂体腺瘤中阳性率显着高于最大直径小于30mm者(x2=4.89,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大小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HIF-1α作为一种缺氧时活化的核转录调控因子,在垂体腺瘤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出现增强,并且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大小、分级以及侵袭性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HIF-1αmRNA表达的无差异和蛋白表达的显着性差异表明,缺氧对HIF-1α蛋白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第二部分HIF-1α、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组织中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之间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讨HIF-1α、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其中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RT-PCR检测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分别分析二者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垂体腺瘤标本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FⅧ因子染色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HIF-1αmRNA在侵袭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t=1.041,P>0.05);VEGFmRNA在侵袭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非侵袭组显着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5)。2.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侵袭组,差异有显着性(x2=9.147,P<0.01和x2=5.401,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500,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36,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852,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890,P<0.05)。5.微血管密度在非侵袭组和侵袭组垂体腺瘤中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4.407,P<0.01),VEGF蛋白的表达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785,P<0.01)。结论VEGF和MVD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在垂体腺瘤尚未发展至侵袭性阶段时,多种因素共同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随着肿瘤的生长,HIF-1α成为调控VEGF表达的主要因素,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是垂体腺瘤侵袭性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缺氧→HIF-1α→VEGF→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这一调节通路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第三部分HIF-1、M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组织中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HIF-1α、MMP-2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之间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探讨HIF-1α和MMP-2的表达在垂体腺瘤破坏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二者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内在关系。方法42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其中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RT-PCR检测HIF-1α和MMP-2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分析二者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垂体腺瘤标本中HIF-1α和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MMP-2和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041,P>0.05);MMP-2mRNA在侵袭组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组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7,P<0.01)。2.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MP-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非侵袭组,差异均有显着性(x2=9.147,P<0.05和x2=4.747,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侵袭组和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mRNA和MMP-2mRNA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r=0.371,P>0.05和r=0.746,P>0.05)。4.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侵袭组和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和MMP-2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0.866,P<0.01和r=0.478,P<0.05)。5.垂体腺瘤中MMP-2的表达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611,P<0.05)。结论1.垂体腺瘤组织中同时存在HIF-1α和MMP-2蛋白的表达。2.HIF-1α和MMP-2蛋白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MMP-2和MVD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4.在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中,HIF-1α和MMP-2之间在mRNA水平无相关性,而在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表明HIF-1α在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5.“缺氧→HIF-1α→MMP-2→肿瘤细胞ECM屏障突破”这一调节通路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HIF-1α蛋白和HIF-1αmRNA在垂体腺瘤中有明显表达。2.HIF-1α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的大小呈正相关。3.垂体腺瘤组织中存在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二者可以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4.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蛋白的表达受HIF-1α的调控。“肿瘤缺氧→HIF-1α→VEGF→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这一调节通路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机制之一。5.垂体腺瘤中,“肿瘤缺氧→HIF-1α→MMP-2→肿瘤细胞ECM屏障突破”这一调节通路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机制之一。

曲鑫,曲元明,张泽香,徐广明,陈刚,任金林,牟成志,王国栋[10](2008)在《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垂体腺瘤标本的CD147、MMP-9及VEGF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93.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3.8%和52.4%(P<0.05);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58.6%和86.2%,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4.3%和42.9%(P<0.05);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和96.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9.1%和57.1%(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的CD147、MMP-9和VEGF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5),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CD147、MMP-9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147、MMP-9及VEGF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有效指标;在肿瘤侵袭生长过程中,CD147与MMP-9、VEGF的产生有关,VEGF与MMP-9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

二、MMPs及TIMP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MPs及TIMP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IL-6,STAT3,E-cadher in和N-cadher in蛋白的表达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试剂和实验材料
        (二)组织标本
    二、方法
        (一)技术路线图
        (二)患者病例收集
        (三)纳入标准
        (四)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标准
        (五)Envision 免疫组化法
        (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读
        (七)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人垂体腺瘤的1临床生物特征、相关激素水平与侵袭性的分析
第二部分、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2,9及RECK的表达水平的关系
第三部分、人垂体腺瘤HOTAIR的表达水平与侵袭性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MMP-1和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MP-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2 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2.1 MMP-9在垂体腺瘤侵袭中的作用
    2.2 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2.3 MMP-9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
3 结语

(4)OPN、uPA及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OPN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概况
    1.3 uPA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概况
    1.4 MMP-9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概况
    1.5 OPN、uPA及MMP-9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垂体腺瘤的分级、分期及侵袭性的判断标准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
        2.3.2 实验步骤
        2.3.3 实验结果的判定
        2.3.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患者性别的关系
    3.2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
    3.3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OPN的关系
    3.4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uPA的关系
    3.5 垂体腺瘤侵袭性与MMP-9的关系
    3.6 OPN、uPA与MMP-9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
    4.2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骨桥蛋白的关系
    4.3 侵袭性垂体腺瘤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关系
    4.4 OPN、uPA及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PRL、GH腺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及侵袭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标准
    (三). 激素水平检测
    (四). 随访与疗效评判
    (五).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一). PRL腺瘤
    (二). GH腺瘤
    (三). 手术并发症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CXCR4/CXCL12、CD44和CD147标记的垂体腺瘤细胞在其侵袭性生物行为中的表达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垂体腺瘤中CXCR4/CXCL12、CD44和CD147表达水平的免疫组化检测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垂体腺瘤中CXCR4/CXCL12、CD44和CD147表达水平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附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8)OPN、MMP-9、和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OPN、MMP-9 和MVD 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骨桥蛋白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MMP-9 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致谢
个人简历

(9)缺氧微环境对垂体腺瘤侵袭性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
第一部分 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第二部分 HIF-1α、VGEFmNRA及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第三部分 HIF-1、M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1.2 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 步骤
        1.2.2 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免疫组化显色结果
    2.2 相关分析
3 讨 论

四、MMPs及TIMP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侵袭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IL-6,STAT3,E-cadher in和N-cadher in蛋白的表达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D]. 沈晓旭.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人垂体腺瘤的临床生物特征分析及其侵袭机制研究[D]. 杨振兴. 武汉大学, 2017(01)
  • [3]MMP-1和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进展[J]. 刘旭,匡涛,廖洪民,刘忠伦,付亚林,朱家伟,郑涛,杨华. 医学综述, 2013(15)
  • [4]OPN、uPA及MMP-9的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D]. 刘海建. 河北大学, 2011(05)
  • [5]垂体腺瘤中MMP-2、TIMP-2、CD147 mRNA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J]. 郭永川,刘晶,王婉,于音,梁前垒,王景新.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0(04)
  • [6]PRL、GH腺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及侵袭性分析[D]. 黄志敏. 昆明医学院, 2010(08)
  • [7]CXCR4/CXCL12、CD44和CD147标记的垂体腺瘤细胞在其侵袭性生物行为中的表达意义[D]. 李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09(05)
  • [8]OPN、MMP-9、和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D]. 王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9]缺氧微环境对垂体腺瘤侵袭性变化的影响[D]. 李强. 中南大学, 2008(12)
  • [10]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曲鑫,曲元明,张泽香,徐广明,陈刚,任金林,牟成志,王国栋.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MMPs和TIMPs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