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部沙区植物资源及植物区系组成

我国北部沙区植物资源及植物区系组成

一、我国北方沙区植物资源与植物区系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冯霜[1](2021)在《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被类型和植物多样性研究是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以阴山北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方法,采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确定植被类型,分析植物种类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特征,为区域植被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构建中国荒漠植物群落数据库,编制中国荒漠植物群落各类型分布图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组,23个群系,265个群丛。荒漠以红砂荒漠为主要群系,在265个调查点中出现43个样点,占全部调查点位的16.23%,其次为珍珠猪毛菜群系,出现37个样点,占全部调查点的13.96%。草原植被以短花针茅样点最多,占全部群丛数的7.92%,其次为戈壁针茅,所含样点占全部样点的6.42%。(2)本区有种子植物244种,隶属于35科126属,其中裸子植物仅有一种。优势科为菊科、豆科、藜科、禾本科,占植物总科数的11.43%,其中包含65属140种,分别占植物总属数的51.59%,总种数的57.38%。主要优势属为蒿属、针茅属、葱属、锦鸡儿属,所含种数均在5种以上,占全部种数的18.00%。(3)生活型50.00%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次为一年生草本40种,占种数的16.39%。水分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中生次之,所占比例分别为33.20%、27.05%。植物叶片形态适应性状以条形叶最多,披针形叶次之,所含种数分别为53种、4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1.72%、18.03%。(4)科分布类型归纳为5个分布型和3个分布变型,以世界分布的分布为主体,占全部科数的60.00%,占全部种数的81.97%;属可分为13个类型,8个变型,以温带性质的分布为主体,占全部属数的47.61%,占全部种数的56.97%。种子植物蒙古种分布型的数量最多,占本区系植物总种数的15.57%;其次为东亚种分布型,占本区系植物总种数的13.93%;第三是戈壁种,占本区系总植物种数的11.89%。(5)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0种,其中有四合木、绵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草麻黄、沙冬青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中国特有种3种,分别为华北驼绒藜、内蒙亚菊、四合木。内蒙古保护植物14种,Ⅰ级保护植物有5种,Ⅱ级保护植物4种,III级保护植物5种。(6)对不同植被多样性指数比较发现:荒漠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E)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草原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杨锋[2](2021)在《内蒙古沙漠植物区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沙漠区种子植物区系与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探讨。运用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沙漠区种子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参考中药学及药用植物学的划分对研究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内蒙古沙漠区种子植物有497种,隶属67科254属。其中裸子植物有2科3属5种,被子植物有65科251属492种,区系优势现象明显,植物种类较为贫乏。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其次;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旱生为主。(2)内蒙古沙漠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在科一级分析中,世界温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为主的类型共有30科,占区系总科数的44.8%;在属一级分析中,以温带分布为主,共有134属,可划分为4个类型5个变型,占区系非世界分布属的58.5%;在种一级分析中,植物种主要起源于温带,而且深受地中海的影响。区系与热带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本土为发源地,具有古老性,特有程度低。(3)内蒙古沙漠区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科,30属,32种。生活型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占绝对优势;区系有一定地中海成分。(4)内蒙古沙漠区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217种,隶属于58科,154属,可划分为220种中药材,主要以全草入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味为主,主要发挥清热及祛风湿的作用。

孙冠花[3](2021)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文中认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东北部与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接,西部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毗连,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县为邻,东部与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门源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和天峻县部分区域。公园内生态系统独特,自然景观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祁连山十分重要的核心区域,因此,对该地区特有植物多样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名录,并对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地理成分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属种的生活型多样性,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对策以及资源植物划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共有436种,隶属于50科160属,物种组成丰富,其中青海省特有植物共有23种,隶属于15科20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特有植物(本区特有)共有5种。科、属的组成简单,较大科仅有2科(菊科,19属54种;禾本科,22属56种),中等科有9科,小科有26科,单种科共有14科;较大属有6属(风毛菊属Saussurea、柳属Salix、马先蒿属Pedicularis、黄耆属Astragalu、薹草属Carex、龙胆属Gentiana),中等属有12属,小属有64属,单种属有78属。2.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生活型多样,分为乔木(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叶)、草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等,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比最高,占本区特有植物总种数的66.7%,其次灌木占总种数的12.4%(以落叶灌木为主,占10.1%),乔木占总种数的8.5%(以落叶乔木为主,占7.1%),总体来说,草本植物>灌木>乔木。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中国特有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有15个分布区类型,种的地理成分有13个分布亚型。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中国特有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显着,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本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以青藏高原成分为主,其次为西南-华北成分、华北成分。4.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水平分布规律:从东-西呈现明显的递减规律,即东段分布有48科149属363种,中段分布有35科94属202种,西段分布有35科80属148种;垂直分布规律:从低海拔到海拔5500m范围内中国特有植物的种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在海拔3000-3500m段的中国特有植物种数最多,共有339种。5.本区中国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种类较丰富,本区各类保护植物共有42种,隶属于19科3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隶属4科12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有兰科的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1种,其余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另外,在分析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对策。6.本区资源植物种类较丰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中,药用植物共有154种、油脂植物有20种、淀粉及糖类植物有24种、防风固沙植物有13种、纤维植物有37种、芳香植物有28种、饲料牧草植物有33种及绿化观赏植物有44种。

张晓克[4](2020)在《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文中认为采用经典群落调查法,针对乌海市甘德尔山的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进行分析。根据山体不同位置以及地形等立地条件,对甘德尔山植被(群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其中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构外貌(乔、灌、草)的原始规划与现状进行对比观察。为了能够使植被恢复有效果,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研究分析。因此我们对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进行群落学评估,客观认识其群落演替的发展阶段,揭示植被恢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甘德尔山地区虽然有一些古老孑遗种,但植物种类组成较贫乏。针茅在群落相对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等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禾本科植物针茅是甘德尔山的优势种。2.在自然因素中,有许多制约植被生长及存活的因素,对于乌海地区来说,降雨量、海拔、坡向对植被群落盖度影响较大。3.甘德尔山造林树种丰富,适地适树,除部分沙生灌木外,总体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植被的成活率整体上表现为乔木>灌木,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在阴坡低海拔部位树种最容易存活。4.对比2014年~2019年的调查数据,2018年的植被状况较好,其他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所以对于乌海在未来的生态建设与绿化过程中,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管护与建设并重,特别是需要保护已经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

贾荣[5](2020)在《内蒙古干旱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鉴定,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原理,按照植物资源分类系统对内蒙古干旱区种子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期为内蒙古干旱区的荒漠治理、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内蒙古干旱区种子植物共有269种,隶属35科132属,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这四科为优势科,含多数的种。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明显的优势,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6.10%,灌木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2.22%,乔木仅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68%。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中,旱生植物占明显的优势,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0.60%,中生植物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8.66%,湿生植物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0.74%。(2)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60%,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占本区种子植物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50.90%,种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占本区种子植物非世界分布总种数的25.12%。(3)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6种,国家级的保护植物包括有国家Ⅰ级、Ⅱ级分别有3种、9种;省级的保护植物包括有内蒙古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5种、7种、4种。(4)本区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资源共有93种,占本区植物资源总种数的56.71%;植物蛋白和氨基酸植物资源共有86种,占本区植物资源总种数的52.44%;油脂植物资源共有20种,占本区植物资源总种数的12.20%;纤维植物资源共有16种,占本区植物资源总种数的9.76%;园林观赏植物资源共有14种,占本区植物资源总种数的8.54%。

葛青松[6](2020)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态状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亟需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被进行科学研究。该文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群落立地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区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1)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植被的调查显示,该区植物类群相对贫乏;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被子植物居于优势地位,双子叶植物是该区维管植物的主体类群。该区共有维管植物40科86属126种,仅占西藏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9.23%、7.10%、2.19%。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6科82属122种。双子叶植物29科63属91种。(2)从属的水平看,86属植物划分为12个分布区,说明植物区系与世界植物区系具有普遍的地理联系;R/T值为0.21,温带成分以北温带为主,表明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与世界温带联系密切,特别是北温带成分。从种的水平看,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有63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0%,这些种起源于西藏本地,说明该区植物区系特有程度较高,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联系密切,表明该区植物在区系起源上较为年轻。(3)优势种总体关联性呈负关联;物种间的联结性较弱,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物种趋于独立分布。方差比率法显示VR<1,物种总体呈负关联,W<χ20.05(24),表明物种关联性不显着。χ2检验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种对间呈不显着关联和无关联,Jaccard关联指数0~0.3基本对应χ2检验的无关联、不显着关联种对,0~0.3的种对占绝大多数,χ2检验、Jaccard指数也进一步验证了VR检验的结果。说明该区优势物种间的联结性弱,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种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物种趋于独立分布。(4)采用TWINSPAN分类将该区24个样地的植物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砂生槐—菊叶香藜+地锦群丛、砂生槐—菊叶香藜+白草群丛、砂生槐+细裂叶莲蒿+藏沙蒿—白草群丛、砂生槐—白草+纤杆蒿群丛、藏白蒿—白尖苔草+固沙草群丛、藏沙蒿—黑褐穗薹草群丛、白尖苔草群丛。CCA排序的结果表明植物优势种的分布与群丛的空间分布一致。影响该区植物群落分布和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土壤质地。C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上反映植物群落生境的海拔梯度、经度,第二轴基本上反映植物群落生境的土壤质地。

王雄[7](2020)在《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结构特征及其防护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区实地情况选择典型的防护林带,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和评价了阿拉尔垦区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两种农田防护林的成林现状、防护效益,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临时标准地法,详细调查了样地的植被组成和成林现状:新疆杨、胡杨直径结构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较为一致,两种农田防护林直径结构分别不合理;林下灌木组成单一,主要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枸杞(Lycium barbarum);草本较丰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林下优势种,其中常见的草本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羊角子草(Cynanchum acut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2)将林带各结构因子与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分析,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结构因子:胸径、林带行数、株行距和疏透度;林带行数、株行距越大,其物种越丰富;稀疏型(新疆杨)、疏透型(胡杨)林带结构物种较丰富;新疆杨防护林的物种较胡杨防护林丰富。(3)不同结构类型的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有差异,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好;影响疏透度的主要林带因子:胸径、冠幅、带高、行数等;胸径越大,林带越高防护林防风效果越好;林带行数为2行(胡杨)、34行(新疆杨)时,防风效果最佳;株行距为2.5m×3m(新疆杨)、3.5m×2m(胡杨)时的防风效应最好;林带间距应控制在150m250m之间;不同类型防护林防风效应:新疆杨防护林优于胡杨防护林。(4)通过研究不同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土壤物理性质表明:防护林通过调节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温保湿)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影响,且新疆杨防护林对田间小气候的调节效应优于胡杨防护林;土壤水分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胡杨防护林土壤持水性明显高于新疆杨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对土壤改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闫蓬勃[8](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石梅莉[9](2019)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灌木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许多珍稀荒漠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灌木植物由于根系发达、抗逆能力强而成为荒漠植被的重要物种。因此,开展荒漠区灌木植物多样性与灌木资源的相关研究对当地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和野外植被调查,开展了我国荒漠地区灌木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植物区系、资源利用与保护等相关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区共有灌木植物28科86属283种。其主要特点是物种丰富度不高,单种属和单属科现象明显。荒漠灌木植物中,大于20种的灌木植物有5科,占总科数的17.86%;共有186种,占65.7%。单属科灌木有17科,占总科数的60.71%。单种属灌木有40属,占总属数的46.51%。所含种数大于10种的灌木植物有6属,占总属数的6.98%。不同省区荒漠灌木植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荒漠灌木物种丰富程度大小依次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宁夏地区;根据单位面积灌木物种数量统计分析,宁夏地区的灌木物种密度显着高于其他地区。内蒙古不同地区荒漠灌木物种多样性存在显着差异,其灌木物种数量大小依次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荒漠灌木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生态功能群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其中,生活型共分为6种,其中灌木占50%,半灌木占27%,小灌木占15%,匍匐灌木占4%,直立灌木占3%,攀援灌木占1%。生态型共分为7种,其中沙生植物占12%,盐生植物占4%,湿中生植物占2%,中生植物占16%,中旱生植物占7%,旱生植物占34%,强旱生植物占27%。根据叶片形态性状,将荒漠灌木分为10种生态功能群,其中披针形叶占23%,近圆形叶占21%,卵形叶占18%,条形叶占14%,线形叶占6%,圆柱状叶占5%,三角形叶占3%,鳞片状叶占3%,锥形叶占2%,其它叶形占5%。(2)北方荒漠区灌木植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优势科以世界广布型为主,包括蓼科(Polygon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柽柳科(Tamaric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荒漠灌木优势属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包括柳属(Salix)、沙拐枣属(Calligonuml)、木蓼属(Atraphaxis)、猪毛菜属(Salsola)、绣线菊属(Spiraea)、锦鸡儿属(Caragana)、蒿属(Artemisia);属的地理成分在北方荒漠区更具有代表性。不同省区植物区系之间植物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与宁夏的相近程度最高,而新疆与宁夏的相近程度最低。植物优势科的地理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内蒙古优势科为杨柳科,属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型;新疆优势科为蓼科,宁夏优势科为豆科,均属世界广布型。植物优势属的地理成分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内蒙古优势属为锦鸡儿属和柳属,宁夏优势属为锦鸡儿属、绣线菊属和柳属,均属温带地理成分。(3)荒漠灌木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荒漠灌木物种数量随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的单峰状曲线。其中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地区是新疆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甘肃酒泉和民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宁夏中卫和盐池。水热条件是影响灌木分布格局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中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地区的年均降水与灌木物种数量呈正相关,年均温度与灌木物种数量呈负相关;而甘肃地区年均降水、年均温度与灌木物种数量均呈负相关。(4)北方荒漠区灌木物种多样性濒危程度严重。应重点保护的荒漠灌木有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A.nanus)、年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等,其中柱筒枸杞为极易灭绝种。

高远[10](2019)在《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文中认为森林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开展森林旅游业、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推动人类绿色文明的强大动力。其中水库森林景区在城市及城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森林植物资源,在植物地理的研究上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水库的防洪、发电等基础或经济功能。本文将以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区系分析以及资源功能分类。结果表明:柴河水库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景区内维管植物共332种,分属于69科,215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3科3属3种,占所有种数的0.9%;裸子植物共1科2属4种,占所有种数的1.2%;被子植物共有66科,210属,325种,占所有数的99.09%。按照科的大小级来分析,少种科优势较为明显。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跨度较广,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共有134属,196种,占景区植物的一半以上。生活型组成差异大,草本、木本植物占优势。通过对柴河水库植物资源功能分类,发现有观赏植物92种,包括观花类59种、观叶类37种、观果类12种;食用植物98种;工业用植物273种;环境改造植物13种;饲用植物58种。外来植物8种;有毒植物13种;珍稀濒危植物5种。柴河水库中以工业用资源植物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食用资源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薤白(Allium macrostemon)等、观赏类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渥丹(Lilium concolor)等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应采取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包括建立红松、黄檗等物种的核心保护区域,建立濒危植物科普区。建立观赏花卉区、观叶、观果游览区,药用、食用等功能植物示范区等。

二、我国北方沙区植物资源与植物区系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北方沙区植物资源与植物区系组成(论文提纲范文)

(1)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被类型研究进展
        1.2.2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3 阴山植被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特征
    2.3 地形地貌特征
    2.4 水文状况
    2.5 土壤
    2.6 植被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植物群落调查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被类型
    4.2 不同植物群系主要特征
        4.2.1 红砂群系Form.Reaumuria soongorica
        4.2.2 珍珠猪毛菜群系Form.Salsola passerina
        4.2.3 柠条锦鸡儿群系Form.Caragana korshinskii
        4.2.4 驼绒藜群系Form.Ceratoides latens
        4.2.5 垫状锦鸡儿群系Form.Oxytropis aciphylla
        4.2.6 霸王群系Form.Sarcozygium xanthoxylon
        4.2.7 泡泡刺群系Form.Nitraria sphaerocarpa
        4.2.8 黑沙蒿群系Form.Artemisia ordosica
        4.2.9 梭梭群系Form.Haloxylon ammodendron
        4.2.10 细枝盐爪爪群系Form.Kalidium gracile
        4.2.11 绵刺群系Form.Potaninia mongolica
        4.2.12 短叶假木贼群系Form.Anabasis brevifolia
        4.2.13 灌木亚菊群系Form.Ajania fruticulosa
        4.2.14 短花针茅群系Form.Stipa breviflora
        4.2.15 戈壁针茅群系Form.Stipa gobica
        4.2.16 碱韭群系Form.Alliam polyrhizum
        4.2.17 石生针茅群系Form.Stipa tianschanica Roshev.var.klemenzii
        4.2.18 羊草群系Form.Leymus chinensis
        4.2.19 冰草群系Form.Agropyron cristatum
        4.2.20 克氏针茅群系Form.Stipa krylovii
        4.2.21 大针茅群系Form.Stipa grandis
        4.2.22 无芒隐子草群系Form.Cleistogenes songorica
        4.2.23 沙生针茅群系Form.Stipa glareosa
    4.3 植物群系类型与分布
5 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
    5.1 科的特征分析
    5.2 属的特征分析
    5.3 物种生活型分析
    5.4 物种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5.5 植物叶片形态类型
    5.6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5.6.1 科的分布区类型
        5.6.2 属的分布区类型
        5.6.3 种的分布区类型
    5.7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特有种分析
6 不同植物群系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阴山北部区域植物名录
作者简介

(2)内蒙古沙漠植物区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进展
        1.1.1 植物区系地理的萌芽阶段
        1.1.2 植物地理学的建立及发展阶段
        1.1.3 近现代地理区系研究阶段
        1.1.4 植物区系的分区
    1.2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3 内蒙古沙漠植物区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与水文
    2.4 土壤类型
    2.5 植被类型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调查及植物种鉴定
        3.2.2 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内蒙古沙漠植物区系分析
        4.1.1 植物区系基本组成
        4.1.2 科的分析
        4.1.3 属的分析
        4.1.4 植物种生活型与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4.2 区系地理的分析
        4.2.1 科的植物地理区系分析
        4.2.2 属的地理区系分析
        4.2.3 种的地理区系分析
    4.3 内蒙古沙漠珍稀濒危植物分析
        4.3.1 基本组成及区系分析
        4.3.2 珍稀濒危植物的分析
    4.4 内蒙古沙漠药用植物资源
        4.4.1 药用植物性能分析
        4.4.2 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统计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沙漠种子植物名录
作者简介

(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2.2 保护植物研究现状
        1.2.3 植物地理区系研究现状
        1.2.4 资源植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数据库
        2.2.2 中国特有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方法
        2.2.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2.2.4 保护植物多样性研究
        2.2.5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
        2.2.6 资源植物多样性与利用对策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其地理成分多样性
    3.1 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
        3.1.1 科的数量特征
        3.1.2 属的数量特征
    3.2 中国特有植物的生活型多样性分析
        3.2.1 科的生活型
        3.2.2 属的生活型
        3.2.3 种的生活型
    3.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3.3.1 属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3.3.2 种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3.4 中国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3.4.1 水平分布格局
        3.4.2 垂直分布格局
    3.5 小结
第四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4.1 确定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依据和原则
    4.2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4.2.1 保护植物的物种组成
        4.2.2 保护植物种的生活型多样性
        4.2.3 保护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
    4.3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4.3.1 保护现状
        4.3.2 保护对策
    4.4 小结
第五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资源植物及其发展利用
    5.1 资源植物分类
        5.1.1 药用植物
        5.1.2 油脂植物
        5.1.3 淀粉糖类植物
        5.1.4 防风固沙植物
        5.1.5 纤维植物
        5.1.6 芳香植物
        5.1.7 饲料牧草植物
        5.1.8 绿化观赏植物
    5.2 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5.2.1 掌握本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明确科学的保护原则
        5.2.2 加强资源植物的认识和宣传工作
        5.2.3 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繁育集约化生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4)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概述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水文条件
        2.1.4 自然气候
        2.1.5 土壤状况
        2.1.6 植被情况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2.4 样地设置
    2.5 野外调查与数据收集
    2.6 甘德尔山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2.6.1 甘德尔山造林树种选择
        2.6.2 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
    2.7 数据处理
        2.7.1 重要值计算
        2.7.2 植物多样性计算
3 甘德尔山植被群落特征
    3.1 甘德尔山植物区系组成
        3.1.1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3.1.2 植物区系的分析
    3.2 甘德尔山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3.3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统计
    3.4 甘德尔山研究区群落优势种分析
    3.5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情况
        3.5.1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分布及特征
        3.5.2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盖度
4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稳定性分析
    4.1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动态分析
        4.1.1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动态分析
        4.1.2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动态分析
    4.2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2.1 甘德尔山植物多样性变化
        4.2.2 群落多样性相关分析
5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分析
    5.1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受气候的影响
        5.1.1 降雨量对植被群落盖度的影响
        5.1.2 大风对植物群落盖度的影响
    5.2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5.2.1 坡向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5.2.2 海拔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5.3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分析
        5.3.1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
        5.3.2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
        6.1.2 植被恢复重建治理的进程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内蒙古干旱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势地貌
    2.3 气候
    2.4 土壤
    2.5 水文
    2.6 植被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查阅
    3.2 野外调查方法
    3.3 数据处理
4 植区系特征
    4.1 科的特征分析
        4.1.1 科的组成特征
        4.1.2 优势科分析
        4.1.3 仅含1属的科分析
    4.2 属的特征分析
        4.2.1 属的组成特征
        4.2.2 多种属的分析
        4.2.3 单种属和仅含1种属的分析
    4.3 植物种生活型分析
    4.4 植物种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4.5 分布区类型分析
        4.5.1 科的分布区类型
        4.5.2 属的分布区类型
        4.5.3 种的分布区类型
5 植物资源分析
    5.1 纤维植物资源
    5.2 淀粉植物资源
    5.3 植物蛋白和氨基酸植物资源
    5.4 维生素类植物资源
    5.5 油脂植物资源
    5.6 芳香油类植物资源
    5.7 植物胶与果胶植物资源
    5.8 鞣料植物资源
    5.9 能源植物资源
    5.10 药用植物资源
    5.11 园林观赏植物资源
6 珍稀濒危植物分析
7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雅鲁藏布江中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2.3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4 种间关联研究进展
        1.2.5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
        2.2.2 数据处理
        2.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区系分析
        3.1.1 植物类群的基本组成
        3.1.2 科的数量统计分析
        3.1.3 植物生长型、生活型分析
        3.1.4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2 植物资源分析
        3.2.1 药用植物资源
        3.2.2 绿化观赏资源
        3.2.3 饲用植物资源
        3.2.4 其他植物资源
        3.2.5 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建议
    3.3 群落物种多样性
        3.3.1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3.4 种间关联
        3.4.1 总体关联性
        3.4.2 χ~2检验种对间联结性
        3.4.3 Jaccard指数检验种对间联结程度
    3.5 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3.5.1 植物群落分类
        3.5.2 植物群落排序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植物区系
        4.1.2 植物资源
        4.1.3 群落物种多样性
        4.1.4 种间关联
        4.1.5 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维管植物名录
附录2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组成
附录3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绿化观赏植物资源组成
附录4 野外调查和特色植物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结构特征及其防护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
        1.2.2 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研究
        1.2.3 农田防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1.2.4 防护林结构及林带疏透度研究
        1.2.5 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植被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区样地调查
        2.2.2 土壤样品采集
        2.2.3 风速与小气候测定
        2.2.4 疏透度的测定
        2.2.5 数据整理与计算
第3章 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植物区系组成及样地基本概况
    3.1 植物区系基本组成
    3.2 样地基本概况
    3.3 林带直径结构分布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4.1 新疆杨、胡杨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差异分析
    4.2 径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3 林带行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4 林带高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5 林带株行距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6 疏透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研究
    5.1 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益
        5.1.1 林带结构对疏透度的影响
        5.1.2 水平梯度下林带防风效能的变化
        5.1.3 垂直梯度下林带防风效能的变化
    5.2 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益
        5.2.1 农田防护林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5.2.2 农田防护林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5.3 农田防护林的改良土壤效益
        5.3.1 农田防护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5.3.2 农田防护林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农田防护林树种组成
        6.1.2 物种多样性
        6.1.3 防风效益
        6.1.4 小气候与改良土壤效益
        6.1.5 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建议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灌木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生物多样性研究
    2.2 荒漠植物多样性研究
    2.3 植物区系研究
    2.4 植物分布格局研究
    2.5 珍惜濒危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四章 北方荒漠区灌木植物多样性
    4.1 荒漠灌木植物多样性概况
    4.2 荒漠灌木植物多样性区域差异
        4.2.1 北方荒漠区灌木多样性差异
        4.2.2 内蒙古荒漠区灌木多样性差异
        4.2.3 鄂托克旗蒙西镇灌木物种多样性差异
    4.3 荒漠灌木植物生活型多样性
    4.4 荒漠灌木植物生态型多样性
    4.5 荒漠灌木植物功能群多样性
    4.6 小结
第五章 北方荒漠区灌木植物地理成分分析
    5.1 荒漠灌木植物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5.1.1 科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
        5.1.1.1 世界分布科
        5.1.1.2 温带分布科
        5.1.1.3 热带分布科
        5.1.1.4 优势科分布型及其分析
    5.2 植物属地理成分分析
        5.2.1 世界分布型
        5.2.2 温带分布型
        5.2.3 热带分布型
        5.2.4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5.3 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荒漠区灌木植物空间分布格局
    6.1 荒漠灌木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分析
    6.2 荒漠灌木植物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6.2.1 水分-能量影响灌木植物分布格局
        6.2.2 历史演化因素影响灌木植物空间格局
    6.3 小结
第七章 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利用与保护
    7.1 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现状
    7.2 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影响因素
    7.3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北方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灌木植物名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森林景区现状
        1.2.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的主要思路
        2.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自然概况
        2.1.2 技术路线
    2.2 调查方法
    2.3 分析方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3.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和占比
        3.1.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科的等级组成
        3.1.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属的等级组成
        3.1.4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
    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3.2.1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属分布区类型
        3.2.2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及其分类
        3.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概况
        3.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与建议
        4.2.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4.2.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4.2.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功能分析
        4.2.4 开发利用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我国北方沙区植物资源与植物区系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 [1]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D]. 冯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内蒙古沙漠植物区系及药用植物资源研究[D]. 杨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D]. 孙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D]. 张晓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内蒙古干旱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特征研究[D]. 贾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雅鲁藏布江中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数量关系研究[D]. 葛青松. 西藏大学, 2020
  • [7]阿拉尔垦区农田防护林结构特征及其防护效益研究[D]. 王雄.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8]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9]干旱半干旱荒漠区灌木植物多样性研究[D]. 石梅莉.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1)
  • [10]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D]. 高远.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我国北部沙区植物资源及植物区系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