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栽培落叶果树原产地——新疆天山伊犁河谷野果林

世界栽培落叶果树原产地——新疆天山伊犁河谷野果林

一、世界栽培落叶果树起源中心——新疆天山伊犁谷地野果林(论文文献综述)

周龙,方紫妍,李林瑜,艾克拜尔·毛拉,陆彪[1](2021)在《放牧对西天山野果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文中提出探究不同强度放牧干扰下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为后期野果林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天山野果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依照放牧强度的划分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选择12个典型样地布置草本样方。以林下植物群落物种重要值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度(距离牧民居住点2~3 km)、中度(距离牧民居住点1~2 km)、重度(距离牧民居住点0~1 km)3种放牧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的变化,进而分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植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禾本科狗牙根和豆科车轴草逐渐被菊科蒲公英所取代;西天山野果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其中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全钾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认为,土壤中全钾含量和N/K是限制野果林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这很可能与家畜排泄物的归还作用有关。

令狐伟[2](2021)在《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杏树鬃球蚧(Sphaerolecanium prunastri Boyer de Fonscolombe)是伊犁野果林内野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Lamarck)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野杏的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研与室内观测等方法,探索了杏树鬃球蚧与野果林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开展了修剪技术和化学药剂筛选试验,为杏树鬃球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开展了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明确不同环境因子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形、野杏枯枝率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显着(P<0.05),其余因子的影响不显着(P>0.05)。单一变量坡形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的影响达显着水平,并呈正相关(r=0.406,P<0.05)。14个单一变量同时存在时,林分密度是对杏树鬃球蚧平均虫口数量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2)研究了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野杏受害后一年生新梢长度、基径分别减少17.92%、16.61%;叶片鲜重、干重、长度、宽度、叶面积及叶片SPAD值分别下降13.14%、11.89%、9.90%、7.92%、14.03%、8.49%;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单果重分别减少16.82%、0.91%、1.37%、7.31%。其中,杏树鬃球蚧对新梢基径、叶片鲜重、干重、长度、宽度、叶面积、叶片SPAD值及果实纵径影响显着,对新梢长度、果实横径、侧径及单果重影响不显着。(3)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杏树鬃球蚧危害对野杏幼苗叶片SPAD值及其光合参数的影响。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不同,野杏幼苗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着(P>0.05),而光合参数差异显着(P<0.05)。随着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增加,野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先升高后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升高;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4)研究了不同修剪时期和强度下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及野杏新梢生长的变化。修剪时期和强度对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和野杏生长均有影响。从对杏树鬃球蚧的控制效果来看,春季修剪>夏季修剪>秋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而从野杏新梢生长情况来看,秋季修剪>春季修剪>夏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但秋季中度及重度修剪均不利于野杏存活。即在春季对野杏进行中度或重度修剪为最适宜的修剪时期及强度。(5)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膨大期、1龄若虫涌散期开展了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室内喷雾试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膨大期、涌散期若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为81.19%和73.24%。地面喷雾试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6 000倍液对膨大期若虫防效达91.33%;12.6%噻虫嗪+9.4%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1 000倍液对涌散期若虫防效达89.28%。无人飞机喷雾试验,7°Be石硫合剂水剂喷洒7-8 d后,对膨大期若虫的虫口减退率为50.96%;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 000倍液喷洒14 d后,对涌散期若虫的防效为36.23%。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膨大期若虫进行地面喷雾,防治效果和防治时期最佳。

古丽尼沙·沙依木,张志东,杨波,章世奎,唐琦勇,宋素琴,朱静,郭春苗,顾美英[3](2020)在《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苹果树内生细菌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相关报道还较少。【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疆本地和吉尔吉斯斯坦引进的8个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可以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苹果树中获得的V3-V4区有效序列数在61487-71583条之间,聚成24-92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OTU),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在0.729-1.177和0.265-0.457之间,新疆本地品种的苹果树内生细菌种类和多样性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品种。内生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OTU总计分别覆盖了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的61.16%-97.08%,为苹果树的主要优势细菌门。优势细菌属数目、组成及其丰度随苹果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马赛菌属(Massili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总丰度最高,其丰度分别在6.06%-71.37%、1.29%-17.86%之间,且优势细菌属中存在具有一定促生抗逆或与降解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有益功能性状的微生物类群。群落功能预测分析初步显示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功能有所差异,新疆本地品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信息多于吉尔吉斯斯坦品种,主要体现在化能异养、需氧化能异养、尿素分解、砷酸盐解毒和异化砷还原等功能方面。此外,这8个品种苹果树内生菌中可能还存在大量的未知属,其范围在13.74%-69.60%之间。【结论】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群组成和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且潜在分类信息也给新的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功能分析提供线索,值得进一步研究。

徐乐[4](2019)在《新疆轮台果树资源圃下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植物学特性频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新疆是世界杏起源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杏种质资源,杏产业是新疆农民增收的主要林果产业之一。其中,中亚生态品种群是新疆现有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最大的一个生态类群。但是多类型成熟期配套品种和耐储品种的缺乏,阻碍了新疆杏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新疆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中亚生态品种群不同基因型杏品种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在新疆轮台果树资源圃生态环境下,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植物学特性表现及其频度分布情况,为新疆开发利用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轮台果树资源圃保存的80个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为研究对象,所有品种树龄均为30a,砧木为山杏,定植株行距4m×6m,常规条件栽培管理,树体健康,树势中庸。通过田间观测结合室内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所选品种的开花授粉植物学特性、枝叶特性、果实及种子特性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1)在试验环境下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初花期非常集中,多集中在4月1日前后,且花期持续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5-7天。该生态品种群杏的花瓣多为白色、圆形或卵圆形;自然坐果率主要分布在4%-10%之间,自交不亲和品种数占观察品种总数的92.50%,自交亲和的品种只有6个。其中自交亲和性最好的赛买提、特尔湾玉吕克是研究自交亲和性及设施栽培杏的优良材料。粉红色花瓣的苏陆克、深粉红色花瓣的黄其力干、浅粉紫色花瓣的卡拉阿藏和阿克阿依可作为观赏树种加以推广利用。(2)新疆中亚生态品种群杏树在4月中下旬展叶,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其中冬杏落叶期最晚。为适应高温、高光强和干旱的气候,减少水分蒸发,新疆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叶片整体偏小,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叶背多具有茸毛,一年生枝生长量相对较小。(3)新疆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果实成熟期非常集中,88.75%的品种在6月15日至7月19日期间成熟。6月初成熟的品种玛伊桑和10月中旬成熟的极晚熟品种冬杏是研究育种的极佳材料。该品种群杏品种果实以椭圆形为主,果面大多无茸毛,且多为无着色或者少量着色,果个偏小,果实风味以甜为主,果肉汁液较多。果核以椭圆和圆形为主,核壳较厚,核仁以甜为主,离核品种占总观察数量的75.00%。由于核壳较厚等多种原因,种子萌发率偏低。(4)叶面积与叶片长、叶片宽和叶周长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果实单果重与果实侧径之间的相关性最高。种核的出仁率和种子萌发率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仁重与种子萌发率之间关系不显着。[结论]:在新疆轮台果树资源圃生态环境下中亚生态群的杏品种总体表现为花期、成熟期集中,自交亲和性差,自然坐果率低,叶片和果实偏小,果实风味较甜,汁液较多。中亚生态品种群的杏品种植物学性状多样性丰富,为我们选育更加优质、有特色的新品种提供了育种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充实新疆中亚生态品种群杏品种的各项基础数据,通过植物学特性进行归类,建立数据库,推进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翟朝阳,陈高安,杨新峰,司洪章,刘立强[5](2019)在《微地形对大西沟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探究新疆霍城县大西沟野果林内的微地形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封育的野果林内设置样地,观测地形、野杏幼苗生长季的气温、光照、空气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分析各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坡向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东南坡>南坡>东北坡,坡向与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2)坡位与气温、光照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不同坡位的环境因子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坡度与气温、光照强度以及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缓中坡>陡坡>中坡>缓坡,缓坡与其他坡度均呈显着差异(P<0.05);坡度与空气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4)坡形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对气候因子和土壤温度都无显着影响。地形变化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有显着影响,东南坡、上坡位、缓中坡以及凸坡形和相应的气候与土壤温湿度,是适宜野杏幼苗生存的生境条件。

翟朝阳,邱娟,司洪章,杨新峰,刘立强[6](2019)在《微地形对大西沟新疆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野杏是新疆野果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种质资源树种。野杏在种子萌发成苗期,幼苗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5 cm土层中。为了阐明坡向、坡位、坡度和坡形等微地形因子对野杏种子萌发层土壤特征和养分分布的影响,在新疆伊犁州霍城县大西沟的封育野果林内(44°26′01.09″—44°26′17.12″N,80°46′27.49″—80°47′03.26″E)设置样地,测定0—15 cm土层的土壤砾石、酸碱值、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析各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坡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其土壤砾石含量、酸碱值、有机质、全磷、水解性氮和速效钾含量与东南坡、南坡皆存在显着差异(P<0.05),阴坡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高于阳坡,不同坡向的土壤特征和养分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2)不同坡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土壤砾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全钾、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同坡位分布较均匀,不同坡位的土壤特征和土壤养分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3)不同坡度下的土壤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是缓坡>中坡>缓中坡>陡坡,土壤砾石、酸碱值、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着差异(P<0.05),陡坡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其他坡度,而土壤砾石、土壤酸碱值和全钾在陡坡土层中含量最高,缓坡与缓中坡的土壤养分含量丰富,陡坡较为贫瘠,坡度对土壤特征和土壤养分分布有显着影响(P<0.05);(4)不同坡形下的土壤砾石、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凸形坡>凹形坡>直线坡,不同坡形下的土壤特征和土壤养分(除全钾和速效钾)均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野果林地形因子对野杏萌发层土壤特征和土壤养分分布有显着影响,东北坡、中坡位、缓坡和凸形坡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是适宜野杏萌发的地形。研究结果可为探究影响野杏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气候与土壤水热等因子奠定良好基础。

翟朝阳[7](2018)在《大西沟野果林物理环境因子对野杏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是新疆野果林的重要物种之一,其可持续的生存能力对维持野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野杏以实生繁殖实现更新,但是存在更新困难的问题,对种群数量的稳定性造成显着影响。为了摸清野杏萌发成苗阶段,环境因素对野杏天然更新的影响,本文以新疆伊犁州霍城县大西沟野果林内的野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野杏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适宜野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生境,以期为揭示限制野杏天然更新的环境因素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杏萌发与年生长特性:野杏在4月11日~4月25日开始萌发,在5月3日~5月12日停止萌发,萌发为期16~22 d。东北坡萌发速率最大值5.67%~6.13%。东南坡和南坡发速率最大值6.34%~11.66%。通过对幼苗生长动态的观察,幼苗生长分三个阶段,4月20日~6月10日生长速率最大,苗高域值2.82 cm~14.15 cm,基径域值0.163 cm~0.225 cm。6月10日~7月28日生长速率降低,苗高域值14.15 cm~15.37 cm,基径域值0.225 cm~0.243 cm。7月28日~10月2日生长缓慢并停滞生长,苗高域值15.34 cm~16.99 cm,基径域值0.243 cm~0.253 cm。10月中旬开始进入休眠期。(2)气候因子的影响:气候因子均与野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显着相关(P<0.05),较高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强光照以及偏低的空气湿度有利于野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气候因子均与野杏幼苗死亡率显着相关(P<0.05),气温、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与野杏幼苗的死亡率成负相关,湿度与野杏幼苗的死亡率成正相关。(3)地形因子的影响:坡向与野杏种子萌发存在极显着相关(P<0.01),东南坡和南坡的萌发率要好于东北坡;坡向、坡度对野杏幼苗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P<0.05)。野杏幼苗生长在海拔1300~1350 m的南坡,上坡位,凸形坡以及坡度域值15°~43°的生境中生长发育较好;坡向与坡位对野杏幼苗死亡率有显着影响(P<0.05)。(4)土壤因子的影响:土壤较高的全磷和砾石含量适宜野杏种子萌发,而偏高的水解性氮、有效磷以及土壤含水量则不利于野杏种子的萌发。土壤因子与幼苗生长显着相关(P<0.05),土层较厚、砾石较多、土壤偏弱碱、全磷含量较高以及偏低的水解性氮、有效磷的土壤类型适宜野杏幼苗生长发育。砾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对野杏幼苗死亡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东北坡、中坡位、缓坡和凸形坡这一类型的生境土壤养分最肥沃。

张云秀[8](2017)在《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塞威氏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又名新疆野苹果,主要分布于天山山脉的中国新疆伊犁谷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等地。塞威氏苹果作为第三纪孑遗物种,具有优良的抗逆性状,是我国珍贵的果树种质资源。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以及小吉丁虫(Agrilus mali)的危害,塞威氏苹果分布面积急剧减少并成为濒危物种。因此,本文通过遗传结构的分析以及优良抗性基因的挖掘及研究来保护和开发塞威氏苹果资源,其同时为栽培苹果的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2015年4月,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大西沟、那拉提等地,对塞威氏苹果的分布区域及主要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调查,并采集相关试验材料,课题组提供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塞威氏苹果的材料;利用控制变量方法,将各成分设置成不同浓度梯度对塞威氏野苹果进行SSR-PCR体系优化,并通过SSR分子标记进行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塞威氏苹果组培苗为材料,建立高效愈伤诱导分化组织培养体系;通过同源克隆法克隆抗逆基因MsUSP(Universal Stress Protein)并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塞威氏苹果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转化。本论文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不同地区塞威氏苹果物候期不同,同一海拔处的大西沟与新源居群正处于盛花期,而那拉提居群处于花蕾期盛期;同一地区,高海拔地区开花较晚,而低海拔开花较早。不同居群塞威氏苹果花丝以及子房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巩留居群>新源居群>大西沟居群>那拉提居群,而红肉的花丝及子房长度分别为8.69 mm、5.617 mm,均大于塞威氏苹果花丝及子房长度。2)通过对SSR体系进行优化,得出SSR反应的最佳体系:2.5 ul 10×PCR buffer,0.2 mM dNTP,0.5 mM Primer-F,0.5 mM Primer-R,0.5 U TaqDNA聚合酶,100 ng DNA模板。3)利用软件POPGENE version 1.32以及NTSYSpc-2.10e对SSR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伊犁群体、塔城群体、哈萨克斯坦群体、吉尔吉斯斯坦群体等四个群体遗传一致度在0.8346-0.9969之间,伊犁群体与塔城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四个区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平均为0.1351,基因流为1.6006,即塞威氏苹果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内部。4)新疆天山伊犁谷地几个居群间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新源>巩留>大西沟>那拉提>古树区,5个居群的遗传一致度在0.88-0.98之间,巩留居群与大西沟居群亲缘关系最近,新源居群与古树区居群遗传一致度最低为0.8851,说明居群间分化相差不大,居群内变异是分化的主要来源。5)建立了高效的愈伤诱导组织培养体系:MS+2.0 mg/L TDZ+0.5 mg/L NAA。6)成功克隆MsUSP基因并完成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获得塞威氏苹果及拟南芥阳性株,该结果为后续MsUSP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渊[9](2017)在《新疆野杏种子散布与萌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隶属蔷薇科杏属植物,是新疆野果林的重要物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目前,新疆野杏存在天然更新困难等问题。本文以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大西沟的野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杏种子雨及其土壤种子库动态、种子散落到地表后保持状态、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和幼苗在原生境中存活状况等内容的研究,明确野杏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生态学特性,以期为揭示野杏天然更新特征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杏种子雨自6月底开始散落,7月中旬达到散落高峰期,持续时间30d左右,7月底进入散落末期;在整个野杏种子散落期间平均密度为70.22粒/m2,且有活力种子数所占比例为60.45%;在不同时期散落的各状态(完整成熟、虫蛀、动物啃食和果肉干瘪)果实数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种子有活力果实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野杏树冠不同方位上散落的种子雨密度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东南方位比西北方位散落的种子雨密度相对较高;野杏果实主要集中散落在距离母树1-5m的范围内,占果实总数的91.27%。2.在3月和6月两次土壤种子库调查中发现,第Ⅱ次土壤种子库中野杏种子总数降低,其中空壳种子数占种子总数比例均有降低,而腐烂种子数所占比例上升,完整种子和虫蛀种子数比例无明显变化;随海拔梯度的升高种子库中种子总数及其各状态种子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虫蛀种子数变化幅度较小;种子库中种子总数及各状态种子数在垂直分布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同一土层各状态种子数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野杏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杂草与枯落物层,占种子库总数的61.26%,其次0-2cm土层为31.82%,2-5cm土层为6.92%,5-10cm土层未发现野杏种子;天然萌发调查得知,阴坡野杏种子出苗密度显着高于阳坡,而阳坡幼苗存活密度高于阴坡。3.野杏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存在吸水特性;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均对种子的萌发率存在极显着性的影响,其中低温层积方式对种子萌发率影响最大,随着试验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萌发率逐渐提高,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种子萌发无显着性影响;野杏种子贮藏100d时,在最适萌发温度15/25℃下,室内干藏、低温干藏、低温层积和野外埋藏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是11.11%、20.00%、91.11%和48.89%,并且未萌发种子98%以上都具有生活力。野杏种子具有非深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贮藏100d和15/25℃是促进野杏种子萌发的最佳贮藏方式、贮藏时间和和萌发温度;在原生境中观测可知野杏幼苗在3月底到5月初出苗基本完成,3种播种方式出苗率为开沟播种>裸地撒播>直接播种,在开沟播种方式下野杏幼苗出苗率:阳坡>园地>阴坡,而幼苗存活率园地>阳坡>阴坡,表明野杏种子必须在自然环境下进入适当土层获得萌发条件才能实现天然更新。

张维[10](2016)在《新疆天山峡谷渐危植物野核桃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天山峡谷的野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乔木,是中亚第三纪“残遗”树种,国家Ⅱ级保护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区远在前苏联西天山和帕米尔-阿赖山地,亚洲仅在中国新疆巩留县有成片分布,其对于研究栽培核桃起源、演化、古植物区系变迁和古地理及第三纪、第四纪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由于新疆野核桃狭小的分布和地处不利的广大荒漠环抱之中,加之气候变迁、人为干扰、生境破碎化,以及其它诸多因素,使得新疆野核桃面临灭绝的危险,急需对其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本文采用植物区系学、群落学和植物种群学研究与分析方法,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植物生态类型结构、植物的气候和土壤水分特征、野核桃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组成的波动周期及演化趋势、种群的生长特征、种子和复叶的表型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等,综合分析了新疆野核桃的濒危机制,并提出科学保护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56科182属329种,平均27.88种/km2。优势科14科,表征科8科;优势属17属,表征属4属;无单种科,有6个单种属;中国特有属1属,中国特有种14种,其中新疆特有种9种。(2)保护区的维管植物的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型有14科140属299种,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科、属、种总数的60.87%、94.59%、96.78%;该区的维管植物与中亚、地中海交流较多,与热带和东亚交流较少,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3)保护区的被子植物有6个植株生长型,4个根系生长型,6个Raunkiaer生活型,5个水分生态类型和6个饲用价值类型。其中,植株生长型种数以直立型最多,丛生型次之;根系生长型为直根型最多,根茎型次之;生活型为地面芽植物最多,一年生植物次之;水分生态类型为中生型最多,中湿型生次之;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保护区的被子植物组成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植物群落的植株、根系生长特点,生活型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地面芽植物的气候特征,被子植物土壤水分条件以中生性为主。(4)野核桃种群胸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3个样地其最大胸径分别为91.7 cm,82.8cm和58.9 cm;有3个死亡高峰,最高死亡率在低海拔样地(H1)和高海拔样地(H3)均为第9龄,中间样地(H2)为第12龄。幼龄植株到成年植株发育不连续。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呈增长型年龄结构。(5)野核桃16龄幼苗的期望寿命为阳坡大于阴坡。其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以13龄数量占绝对优势,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幼苗的死亡率为阳坡小于阴坡,死亡高峰在第3龄,平均死亡率达80.4%;1龄幼苗仅有1.9%可以存活到第7龄,幼苗在其生活史中采用的是r-对策。(6)野核桃成株的树高与年龄、胸径与年龄、树高与胸径的生长关系均为幂函数异速生长型;其幼苗的株高与年龄、基径与年龄,株高与基径的生长关系均为指数函数异速生长型,表现出幼苗株高和基径均有一个从缓慢到加速的生长过程。(7)野核桃14个坚果变型及其各指标的数量性状差异显着(P<0.05),并且在迁地移栽后有更大的坚果。坚果的各数量性状之间主要是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8)野核桃为大头奇数羽状复叶,常由59片小叶组成。复叶长、复叶宽、复叶生物量、叶轴生物量随小叶数增加而增大,叶轴长随小叶数增加而减小;复叶内随叶序增加,小叶生物量增大,对生小叶生物量具有对称性。复叶各构件之间主要为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异速生长。(9)经综合分析,尽管新疆野核桃结实量少、幼苗生长缓慢、幼苗和幼树存活率低,但幼苗种群和整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目前内因尚不能致濒。而地质及其气候变迁、人为采摘坚果和群落环境的影响等外因均可致濒。建议在保护管理上实施迁地保护,加强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管理。诸如定期对混生阔叶树进行适当疏伐,降低郁闭度等管理技术,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和成年树的结实率,扩大种群数量,保障其实生繁殖的种源及其栖息生境,促进种群自然更新。

二、世界栽培落叶果树起源中心——新疆天山伊犁谷地野果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栽培落叶果树起源中心——新疆天山伊犁谷地野果林(论文提纲范文)

(1)放牧对西天山野果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及调查
        1.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1.2.3 物种多样性测度
        1.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放牧扰动下植物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2.2 不同放牧扰动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2.3 不同放牧扰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
3 结论
4 讨论
    4.1 放牧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4.2 放牧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3 不同放牧扰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 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4.5 试验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杏树鬃球蚧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杏树鬃球蚧对野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修剪对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及野杏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杏树鬃球蚧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地点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样品采集及表面消毒 1.4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扩增测序 1.5
    数据处理、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功能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OTU及其多样性分析 2.2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种群归类分析 2.3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体门水平的优势种群分析 2.4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纲水平的优势种群组成分析 2.5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体优势细菌属的组成 2.6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体聚类分析 2.7
    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功能基因预测 3
    讨论与结论

(4)新疆轮台果树资源圃下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植物学特性频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栽培杏分类及主要研究进展
        1.2.2 国内栽培杏分类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开花物候期观测
        2.2.2 花器官特性观测
        2.2.3 花粉量及花粉活力检测
        2.2.4 坐果率统计
        2.2.5 叶片特性观测
        2.2.6 一年生枝特性观测
        2.2.7 营养生长物候期观测
        2.2.8 果实性状特性观测
        2.2.9 种子特性观测
        2.2.10 果实品质特性测定
    2.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开花授粉植物学特性
        3.1.1 开花物候期
        3.1.2 花器官形态特性
        3.1.3 花粉量特性
        3.1.4 花粉萌发率特性
        3.1.5 自然坐果率特性
        3.1.6 自交亲和性特性
    3.2 一年生枝和叶片生物学特性
        3.2.1 营养生长物候期
        3.2.2 叶片特性
        3.2.3 一年生枝特性
    3.3 果实特性
        3.3.1 果实生长发育物候期
        3.3.2 果实外观品质特性
        3.3.3 果实外在品质特性
        3.3.4 果实内在品质特性
    3.4 种子特性
        3.4.1 果核形状特性
        3.4.2 果核外在品质特性
        3.4.3 种子萌发率特性
    3.5 生物学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1 叶片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2 一年生枝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3 果实品质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4 种子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5 叶片与一年生枝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3.5.6 叶片与果实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4.2 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枝叶植物学特性
    4.3 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果实及种子生物学特性
    4.4 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微地形对大西沟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方法
        1.2.1 种子采集与样地布设
        1.2.2 地形因子
        1.2.3 环境因子测定
        1.2.4 微地形划分根据研究区各微地形因子的具体特征,对各类微地形因子做如下分类[22]: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幼苗生境的气温变化特征
    2.2 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幼苗生境的空气湿度变化特征
    2.3 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幼苗生境的光照强度变化特征
    2.4 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幼苗生境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2.5 不同微地形上野杏幼苗生境土壤湿度 (用土壤含水量表示) 的变化特征
    2.6 野杏幼苗生境的微地形、气候因子和土壤温湿度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坡向对野杏幼苗生境气候与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3.2 坡位对野杏幼苗生境气候与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3.3 坡度对野杏幼苗生境气候与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3.4 坡形对野杏幼苗生境气候与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4 结论

(6)微地形对大西沟新疆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采样方法
    1.3 土壤因子测定
    1.4 微地形划分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地形下的野杏萌发层土壤基本特征
        2.1.1 土壤砾石含量
        2.1.2 土壤酸碱值
        2.1.3 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微地形下的野杏萌发层土壤养分特征
        2.2.1 全氮含量
        2.2.2 全磷含量
        2.2.3 全钾含量
        2.2.4 水解性氮含量
        2.2.5 有效磷含量
        2.2.6 速效钾含量
3 讨论
    3.1 坡向对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
    3.2 坡位对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
    3.3 坡度对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
    3.4 坡形对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
4 结论

(7)大西沟野果林物理环境因子对野杏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森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 野杏种子萌发与更新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环境因子对野杏萌发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环境因子对野杏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微地形对野杏幼苗的环境因子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微地形对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塞威氏苹果的形态特征
    2 天山伊犁野果林的发生
第一章 研究进展
    1.1 塞威氏苹果遗传多样性
        1.1.1 形态学研究
        1.1.2 生理生化研究
        1.1.3 细胞学研究
        1.1.4 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 群体的遗传结构
    1.3 SSR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1.3.1 SSR标记的特点以及原理
        1.3.2 SSR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
    1.4 组织培养研究
    1.5 USP基因的研究
    1.6 塞威氏苹果的保护与利用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章 塞威氏苹果资源调查与研究
    3.1 塞威氏苹果资源调查与研究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生长环境状况调查
        3.2.2 病虫害调查
        3.2.3 生物性状调查
第四章 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因组DNA提取
        4.2.2 SSR优化
        4.2.3 不同SSR引物在塞威氏苹果各群体中扩增多态性
        4.2.4 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多样性
        4.2.5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2.6 塞威氏苹果群体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4.2.7 塞威氏苹果154 份材料聚类分析
    4.3 讨论
        4.3.1 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多样性
        4.3.2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4.3.3 塞威氏苹果群体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4.3.4 塞威氏苹果154 个体聚类分析
第五章 塞威氏苹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菌株以及质粒
        5.1.3 工具酶以及生化试剂
        5.1.4 常用试剂以及溶液的配制
        5.1.5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塞威氏苹果愈伤诱导培养体系的建立
        5.2.2 塞威氏苹果叶片RNA的提取
        5.2.3 USP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
        5.2.4 MsUSP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5.2.5 塞威氏苹果组培苗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试验
        5.2.6 叶盘转化法转塞威氏苹果叶片
        5.2.7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拟南芥
        5.2.8 转基因株系的分子鉴定
    5.3 数据分析
        5.3.1 叶片愈伤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建立
        5.3.2 RNA的提取与检测
        5.3.3 塞威氏苹果MsUSP基因序列的克隆
        5.3.4 表达载体的构建
        5.3.5 转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讨论
        6.1.1 塞威氏野苹果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6.1.2 塞威氏苹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9)新疆野杏种子散布与萌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新疆野杏的重要性及研究进展
    1.2 种子散落的命运及更新
    1.3 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野杏种子雨动态研究
    2.1 样地概况
    2.2 材料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野杏土壤种子库与地表种子状态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野杏种子萌发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野杏种子雨动态
    5.2 野杏土壤种子库与地表种子状态
    5.3 野杏种子萌发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10)新疆天山峡谷渐危植物野核桃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保护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概况
        1.2.1 定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现状
    1.3 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研究现状
        1.3.1 植物区系与地理研究
        1.3.2 群落中植物组分的生态类型结构研究概况
    1.4 植物种群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1.4.1 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1.4.2 植物幼苗种群动态及其构件生长特性研究
        1.4.3 乔木生长发育研究概况
        1.4.4 植物种子研究
    1.5 新疆野核桃研究现状
        1.5.1 地质历史起源及分布
        1.5.2 生物生态特性
        1.5.3 资源现状
    1.6 研究目的意义
    1.7 研究目标
第二章 野核桃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区系和地理研究方法
        2.2.2 植物生态类型的判定
        2.2.3 种群动态研究方法
        2.2.4 野核桃坚果采集及测量
        2.2.5 野核桃复叶采集及测量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研究
    3.1 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
        3.1.1 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科、属组成
        3.1.2 优势科与表征科
        3.1.3 优势属与表征属
        3.1.4 科的大小分析
        3.1.5 属的大小分析
    3.2 维管植物地理成分
        3.2.1 保护区维管植物科的地理分布
        3.2.2 属的地理分布型
        3.2.3 种的地理分布型
    3.3 讨论与结论
        3.3.1 保护区物种丰富度分析
        3.3.2 保护区维管植物组分的区系特征分析
        3.3.3 保护区维管植物地理成分特征分析
        3.3.4 新疆野核桃与地理“残遗”种分析
第四章 野核桃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组成及生态类型结构研究
    4.1 植物区系组成及丰富度
    4.2 植物的生态类型结构
        4.2.1 被子植物的植株生长型结构
        4.2.2 被子植物的根系生长型结构
        4.2.3 被子植物的生活型结构
        4.2.4 被子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结构
        4.2.5 被子植物的饲用价值结构
    4.3 讨论与结论
        4.3.1 保护区不同层片被子植物的组成分析
        4.3.2 被子植物的植株生长型和生活型特征分析
        4.3.3 保护区被子植物的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4.3.4 保护区被子植物的饲用价值分析
第五章 新疆野核桃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研究
    5.1 不同生境种群的胸径级结构及静态生命表分析
        5.1.1 野核桃种群的胸径级结构
        5.1.2 野核桃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5.1.3 野核桃种群的期望寿命
        5.1.4 野核桃种群的存活曲线
        5.1.5 野核桃种群的死亡率曲线
        5.1.6 野核桃种群数量的波动周期
    5.2 不同生境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及静态生命表分析
        5.2.1 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
        5.2.2 幼苗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5.2.3 幼苗种群的期望寿命
        5.2.4 幼苗种群的存活曲线
        5.2.5 幼苗种群的死亡率曲线
    5.3 讨论与结论
        5.3.1 野核桃种群动态分析
        5.3.2 幼苗年龄判定的应用分析
        5.3.3 种群的更新策略分析
        5.3.4 野核桃的保护和管理分析
第六章 新疆野核桃植株的生长特征研究
    6.1 种群组分生长结构及可塑性分析
        6.1.1 高度级
        6.1.2 胸径级
    6.2 幼苗种群组分生长的可塑性分析
        6.2.1 株高的数量特征
        6.2.2 株高与年龄的关系
        6.2.3 基径的数量特征
        6.2.4 基径与年龄的关系
        6.2.5 株高与基径的关系
    6.3 讨论与结论
        6.3.1 种群年龄组成判定方法分析
        6.3.2 不同生境对野核桃植株生长的影响分析
        6.3.3 野核桃种群各性状的生长规律分析
第七章 新疆野核桃坚果的数量性状及生长模型研究
    7.1 不同年份间坚果变型各性状差异的比较
    7.2 不同坚果变型间各性状大小的可塑性
    7.3 不同坚果变型间各性状生物量的可塑性
    7.4 不同坚果变型的生长分析
        7.4.1 重量与纵径的关系
        7.4.2 重量与横径的关系
        7.4.3 重量与壳重的关系
        7.4.4 重量与仁重的关系
    7.5 讨论与结论
        7.5.1 不同坚果变型各性状的极值分析
        7.5.2 不同坚果变型各性状的可塑性分析
        7.5.3 不同坚果变型各性状的生长特征分析
        7.5.4 新疆野核桃资源的应用分析
第八章 野核桃复叶的表型可塑性及生物量分配
    8.1 不同复叶构件大小的可塑性
    8.2 不同复叶构件生物量的可塑性
    8.3 不同复叶构件生物量的分配谱
    8.4 不同复叶构件的生长分析
        8.4.1 不同复叶生物量与复叶长的关系
        8.4.2 不同复叶生物量与复叶宽的关系
        8.4.3 不同复叶生物量与叶轴生物量的关系
        8.4.4 不同复叶长与复叶宽的关系
        8.4.5 不同复叶顶小叶长与顶小叶宽的关系
    8.5 讨论与结论
        8.5.1 不同复叶构件的可塑性分析
        8.5.2 不同复叶在各构件的物质分配策略分析
        8.5.3 不同复叶构件的生长规律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项目情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附录1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的种类及其生态类型
附录2 野外工作略影
致谢

四、世界栽培落叶果树起源中心——新疆天山伊犁谷地野果林(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牧对西天山野果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J]. 周龙,方紫妍,李林瑜,艾克拜尔·毛拉,陆彪.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杏树鬃球蚧对野杏生长的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令狐伟.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不同品种苹果树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J]. 古丽尼沙·沙依木,张志东,杨波,章世奎,唐琦勇,宋素琴,朱静,郭春苗,顾美英.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 [4]新疆轮台果树资源圃下中亚生态品种群杏的植物学特性频度分析[D]. 徐乐.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5]微地形对大西沟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J]. 翟朝阳,陈高安,杨新峰,司洪章,刘立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19(27)
  • [6]微地形对大西沟新疆野杏萌发层土壤因子的影响[J]. 翟朝阳,邱娟,司洪章,杨新峰,刘立强. 生态学报, 2019(06)
  • [7]大西沟野果林物理环境因子对野杏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D]. 翟朝阳.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8]塞威氏苹果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 张云秀.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9]新疆野杏种子散布与萌发特性研究[D]. 张渊.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新疆天山峡谷渐危植物野核桃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D]. 张维.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世界栽培落叶果树原产地——新疆天山伊犁河谷野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